七年级语文下册 3《黄河颂》导学案(无答案) 长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无答案)第5课《黄河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无答案)第5课《黄河颂》

第5课《黄河颂》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情感与态度目标: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学习难点:领会诗歌的内涵。

学习时间:1节课勤学过程:一、解决字词二、了解作者及背景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播放《黄河颂》,让学生仔细地聆听,进入诗中雄浑、壮阔的境界。

2.深情地读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读:有感情的朗读,把握诗的内容,领悟诗的意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读: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让小组的其他同学给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读: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四、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②这首歌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③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黄河”,而是在描写黄河。

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④歌词中“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⑤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⑥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⑦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⑧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黄河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3

《黄河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3

《黄河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任务:1、理解诗歌内容,提高自己的爱国情操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话伟大精神的内涵。

3、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课文。

资料库: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践踏着东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现实斗争,从而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

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也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本课写的是黄河,你能写出有关黄河的诗句吗?1、黄河之水天上来,;白日依山尽,一、生字、词过关(自主完成)1、生字注音气魄()、山巅()、澎湃()()、狂澜()、屏障( )劈开()、宛转()、哺育()2、多音字辨析1)曲折()、歌曲() 2)中原()、中肯()3)强迫()、坚强()、倔强()3、形似字辨析1)浊流()、腐蚀() 2)颠倒()、巅峰()、癫狂()3)表彰()、障碍()、层峦叠嶂()3)阑尾()、波澜()4、词语解释屏障:澎湃:狂澜:二、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完成)1、你如何给“歌词”部分划分层次。

2、诗人分别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三、精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1、歌词中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2、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在原文中划出来。

3、诗歌尾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中的“望”字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冯建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无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设计:简颖颖审核:七年级语文组执教:七年级语文组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3.背诵黄河颂。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探究主问题一:自主学习一、导入:多媒体显示黄河图片及文字材料:(大屏幕显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黄河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二、关于作者及《黄河大合唱》:(大屏幕显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三、时代背景:(大屏幕显示)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

(完整word版)黄河颂导学案

(完整word版)黄河颂导学案

导学设计:(配套课件实施授课)一、目标展示:(1分钟)(学生齐读目标)二、自主学习:(14分钟)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者。

2、音乐欣赏。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诗的节奏,语气、情感等)3、字词练习。

4、齐读课文,并思考学案中的问题,教师点拨:(1)朗诵词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2)歌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描绘黄河气势,赞美黄河精神。

5、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三、质疑交流、合作探究针对自学中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班上讨论.然后引导学生探究学案上的问题,教师明确:1、题目中“颂"是关键词.编号006黄河颂(1课时)主备人:范秀文时间:2011—3—9 姓名: 班级一、目标展示:(1分钟)1、努力培养自我朗读、感悟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3、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自主学习:(14分钟)1、你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吗?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2、你知道《黄河颂》的创作者是谁吗?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

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

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3、音乐欣赏:4、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澎湃..( )()气魄.()高山之巅.( )狂澜.()哺.育()浊.流()屏障.( )5、齐读课文,思考:(1)开头的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2)歌词包括几层意思,你能概括一下吗?三、质疑交流、合作探究:(15分钟)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字是关键词?导学更新2、“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一、课题《黄河颂》光未然编写二、本课学习目标与任务: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鉴赏诗歌。

2.感知诗的内涵,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三、知识链接:《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四、自学任务(分层)与方法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词的字音气魄.()哺.育()山巅.()澎湃..()劈.开()狂澜.()屏障..()浩荡.()臂膀.()九曲.连环()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摇篮:屏障:3.诵读诗歌要求:一要放得开,读得起来,读出气氛;二要读出轻重缓急之节奏;三要读出感情,发挥想象,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氛围,酝酿并表现真正的感情;四要读出意境,结合对诗歌风格的理解,读出或雄壮、或离愁的感受来。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导学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第一课时【学习导言】黄河以其粗犷、勇敢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今天我们通过美读,入情入境,感受《黄河颂》的意蕴和情感,体会诗歌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同时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信心。

【通读课文】读几遍课文,读通课文。

【积累基础】读一读,查一查,写一写。

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浊流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文章的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__,1938年,_________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面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读出韵味】1.摘录我最喜欢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诵读下列诗节,试着用“/”划分节奏,并用“.”标出重音。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课内学习: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布置预习)【研读课文】一读,朗诵诗歌欣赏配乐诗朗诵。

聆听他人朗诵,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学生放声朗诵诗歌。

1.通读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读一读,想一想,怎么读才好。

2.把自己喜欢的诗句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3.集体大声朗诵诗歌。

二读,把握诗歌内容1.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

快速浏览主体部分,你认为如何划分?请在文中作出标记。

2.自读“绘黄河”部分,设想站在高山之巅的作者,“望”见了哪些黄河景象?作者笔下描绘的黄河景象给你怎样的感受?三读,赏析诗歌的语言1、“惊涛拍岸,掀起万丈狂澜”,如果把“掀”字改成“涌”字,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区别?谈谈你的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导学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导学案(教案)

冷江二中“435”幸福课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导学案(教案)学习目标: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懂赏析语言的方法,能准确地品析精彩句段。

3.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与十九大精神相结合,树立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一、快乐起航1.欣赏音乐《黄河颂》,感受歌声传达出来的爱国热情。

2.教师简介《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以视频的形式传达)。

二、自主研读自研流程学法指导随堂笔记初读课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生字词。

2.抓住主要意象(黄河)并结合创作背景来感知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流畅。

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哺育()浊流()屏障()2.想一想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小组互学自研流程学法指导随堂笔记竞读课文朗读技巧:1.感情基调:深沉、悲壮。

2.朗诵词与歌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3.“望……”字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

动词“奔”“掀”“劈”应重读;“奔”要读得快一点,“劈”要读得斩钉截铁,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4.“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示歌颂。

5.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一)同桌竞读1.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同桌互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试着读出感情。

2.每个小组派一对同桌参与朗诵比拼,师生共同点评。

(二)小组竞读认真听视频朗诵,想一想,别人是怎么读出情味的?1.小组准备。

自选朗诵段落,自定展示形式,一定要读出感情。

准备时间为3-6分钟。

2.小组展示。

配乐朗诵,师生适时点评,评出优胜组。

3.师生齐读。

配乐,教师读朗诵词,学生读歌词。

四、探究交流探究流程学法指导随堂笔记品读课文品析文段的常见方法:第一步:找写作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居多)第二步:分析作用(如果是写景或物,就概括景或物的特点;如果是写人,就归纳人物性格特点等)第三步:分析句段表达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黄河颂》导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最新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黄河颂》导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最新整理)
2.写出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和黄河流域有关的古战场。




诗词赏析
读光未然《黄河颂》的结尾部分,完成题目。
啊!黄河!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你一泻万丈, 发扬滋长!
浩浩荡荡,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向南北两岸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创作歌词、表达情感。
《黄河颂》激昂的节奏,真切的感情肯定激起了同学们内心创作的冲动,是不是也想来写一首《淮河颂》或《运河颂》来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赞美我们亲爱的家乡?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生花的妙笔,宣泄出你们心中的激情。屏幕投影创作要求:
任选一道题,按要求创作:
1、以“我的心”为题,模仿《我的中国心》的样式创作一首歌词,表达你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1.D (1分) 2.后一句(或第二句)的语调应读得更高一些。(1分)原因示例:因为这样读,一句比一句有气势,尤其在全诗结束时,给人以昂扬向上之感,更能突出豪迈气概,更好地表达出一种坚定决心。(1分。言之成理即可。)




格言警句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这首诗描绘黄河形象时,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的抒情气息而被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的主编.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文档

(完整版)《黄河颂》导学案文档

《黄河颂》导学案甘卫东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中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2、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导入新课: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2、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完成学案基础训练⑴本诗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 湖北_______人,现代_______ , 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 、______ 等.本诗节选自《______ 》,由______部分组成,《黄河颂》选自其中第______章。

由光未作词, ______作曲创作于______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1、生字注音气魄.( )、山巅.()、澎湃..()()、狂澜.()、屏障.( )劈.开()、宛.转()、哺.育()2、多音字辨析1)曲折()、歌曲()2)中原()、中肯()3)强迫()、坚强( )、倔强()3、形似字辨析1)______流腐_____ (蚀浊) 2)_____ 倒_____ 峰(颠巅)3)表____ 碍____ 层峦叠____(彰障嶂)4)____尾波____( 阑澜)二、问题导学1朗读此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黄河颂》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学习难点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以激发中华儿女的,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气魄.() 山巅.() 澎湃..()浩荡.() 浊.()流哺.()育扮.()演屏障.()2.词语填空。

不屈不惊涛浪一万丈浊流转九曲连万丈澜文明国奔腾不3.找出并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

(1)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嶂。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2)啊!黄河!/你一泄万丈,/浩浩荡荡……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3)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原。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B.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D.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三、知识积累1.简介光未然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简介背景《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颂》讲学稿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黄河颂》讲学稿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黄河颂》讲学稿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黄河颂》讲学稿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黄河颂》讲学稿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导言诗意中国的经典文化传承久远,影响深远,让我们的祖先和后代都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

本次讲学的重点课文是《黄河颂》。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铸就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

本篇文章将从解析诗歌内容、探究诗歌语言、分析作者情感等方面为大家提供解读《黄河颂》的思路和方法。

二、课文分析《黄河颂》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歌,诗歌很长,但是写的很灵动,非常生动。

这首诗分为七个部分,分别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情感对黄河进行了讴歌和赞美。

首先是“清泉之源”,随后是“奔泻流淌”的表现,第三部分是“孕育万物”的赞美,第四部分是“润物无声”的展示,第五部分是“慷慨赴义”的描述,第六部分是“悲壮沉沦”的描写,最后是“重光奋发”的赞美黄河带给人的力量和激励。

《黄河颂》的语言,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如“滚滚长江东逝水”,通过重叠的表达手法,强化了黄河的气势和壮丽;“悲壮沉沦”的写法,则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母亲对这个伟大的河流的情感和爱意。

而“由天而降,鸟兽翔集”的句子,则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黑龙江上空的盛景。

三、解读作者情感《黄河颂》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书画家张彦远。

他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歌颂了这条伟大的母亲河,并把河水与华夏文明紧密连接起来。

黄河给他留下的不仅仅是力量和美丽,更是一种深情之感。

四、课堂练习1. 建议学生在阅读了《黄河颂》的课文之后,可以选择一段进行朗诵或者表演,并请其他同学在听讲的同时,做出对于所选段落的感受和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探讨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手法。

最后在班内进行展示。

3. 老师出示一张黄河的地图,让学生们找出并标注绿洲、陇山、周口和黄河三角洲等地域特征,并结合诗中内容加以解读。

五、总结通过对《黄河颂》的学习,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了诗为情所抒,为心所感,尤其是唐诗的写作方式,更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导学案导学案:《黄河颂》一、导语《黄河颂》是著名作家郁达夫所作。

课文内容讴歌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奔腾激荡的形象。

通过阅读和学习本课文,可以加深对黄河的了解,增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课前预习1. 预习课文标题,了解黄河是中国的第几大河。

2. 阅读课文,了解黄河的形象、黄河的地理位置和黄河的特点。

三、课堂学习步骤一:导入新课1. 导入黄河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回答黄河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标题,预测课文内容。

步骤二:阅读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分角色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1)黄河为什么是“母亲河”?(2)黄河为什么是“中国的珠玑”?(3)课文中黄河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4)课文中黄河的特点有哪些?步骤三:解读课文1. 分析词语:导师、矗立、板荡、翻盆、汹涌、澎湃、肆无忌惮。

带领学生了解这些生字的意思。

2. 分析语言:课文采用夸张、形象的手法,表现了黄河的雄奇壮丽。

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夸张手法的作用。

步骤四:课文赏析和理解1. 培养学生欣赏诗性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一些关于黄河的诗句或短文。

2. 学习黄河的九曲十八弯形态,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黄河的形象,让学生对黄河的形态有更直观的了解。

步骤五:课文表达活动1. 学生自由小组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学的有关黄河的知识,就“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主题展开小组讨论,并列出三个支持的理由。

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步骤六:课文串读老师和学生一起诵读《黄河颂》,体会其中写黄河的豪迈和壮丽。

同时,为《黄河颂》献上我们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四、课后拓展1. 学生可以做一些有关黄河的访问调查。

了解黄河流经的城市,以及黄河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再做一次黄河图片展示,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解说。

五、导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河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得以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黄河颂
【预习指导】
一、预习要求:
(一)初读诗歌,积累基础:
1.试读诗歌,圈点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给生字正音,解释词语。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二)有感情再读诗歌,探究问题:
1. 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

2. 初步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
..()
狂澜.()屏.障()浩荡
..()臂.膀()
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

巅:
狂澜:
发源:
屏障:.
3、作者情况。

光未然,原名, 1939年 3月,他创作组诗,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时期现实的悲壮图画。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积累基础知识;
2.有感情反复颂读诗歌,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歌情感。

3.自疑自问。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
本课是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要求进行了必要的螺旋式反复,如单元对《秋天》的教学提示为“加强诵读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你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学习本课也是继续达到这一单元要求。

【课堂建议】
一、教师的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本课容易理解,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

学生可能会在“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这一环节有困难,教师要给予指导。

2.建议课时:一课时
二、重难点突破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技巧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反复朗诵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说明:诗歌的朗读节奏学习,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具体学习了,故本课朗读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


参考: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教师范读其中一节,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停顿等)——小组互读,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小组互评——展示学生诵读成果,学生互相品评、交流——师生齐读本诗。

2.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技巧突破: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还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
教师可根据个人特长教师范读、示范写小诗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
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环节二:合作探究
1.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理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环节三:交流展示
1.诵读展示(可以是个人,可以是二人,可以是小组)
2.问题讨论结果展示(小组代表发言)
五、课堂微检测
阅读《黄河颂》,回答问题。

1.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段诗歌的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句,你认为“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
3.这首诗歌写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在黄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请简述其事迹。

4.“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第一段:点明黄河具有英雄的气魄,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第二段:从不同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第三段:抒发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 坚毅执著的流向,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百折不回的韧性,横断南北的气概……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为拥有黄河而骄傲,为自己是黄河哺育下的中华儿女而自豪。

3.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大意正确即可)。

4.能举出古今炎黄子孙饮黄河之水、生息繁衍、借黄河之屏障抵御外侮的例子即可。

5.指黄河向左右两岸延伸出千万条支流。

【拓展延伸】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来设计,建议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建议一:试创小诗(仿照课文,描写自然界的某一种事物,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细腻的情感。


建议二: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建议三:对比阅读:
A B
生命诚可贵,砍头不要紧,
爱情价更高。

只要主义真。

若为自由故,杀了夏明翰,
二者皆可抛。

还有后来人。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生命诚可贵()
②若为自由故()
2.比较阅读这两首诗。

①A诗的哪两句与B诗的前两句意思相同?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B诗的前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革命精神?
参考答案:
1.①的确、实在②死亡
2.①后两句。

自由高于一切,为自由献身,死得其所。

②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者前赴后继,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