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1)
一、选择题
1.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下列叙述错误的
A.上述五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中不包含置换反应
B.D与水反应生成酸,A与水反应生成碱
C.可用水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
D.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互相转化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
...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
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
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
C.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6.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7.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A.N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
8.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9.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10.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D .浓盐酸敞口放置
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 12.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aCl 、CaCO 3、CuSO 4三种白色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 B 除去CaO 中的CaCO 3 加入足量水,过滤
C 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D
探究稀硫酸与NaOH 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NaOH 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Ba(NO 3)2溶液
A .A
B .B
C .C
D .D
13.利用废硫酸制备K 2SO 4的流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流程中CaCO 3可循环使用
B .将CaCO 3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应更充分
C .M 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D .洗涤所得晶体,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 14.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能增加肥效
B.用Ba(NO3)2除去ZnCl2溶液中的ZnSO4杂质
C.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NaCl、NH4NO3、(NH4)2SO4、Na2SO4四种无色溶液
D.不用其它试剂无法鉴别Na2CO3、K2SO4、BaCl2、HCl四种无色溶液
16.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C NaOH溶液Ca(OH)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D KCl溶液CuCl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1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及主要操作步骤均正确的是
A.CuO固体[Cu2(OH)2CO3]——充分加热固体
B.KCl溶液(CaCl2)——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
C.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
D.CO2(HCl气体)——先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18.小松同学想表演“水”中长“铜树”的实验,老师给他提供300g10%的硝酸银溶液,又给他提供了一定量的铜丝,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284.8g,则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为( )
A.6.4g B.8g C.10.5 g D.12.8g
1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 B.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
C.引淡水浸泡盐碱地 D.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20.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

流程如下:
其中正确的是
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银 B.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
C.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X D.滤液A中含有两种溶质
21.下列有关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反应时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A.B.
C.D.
22.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 CO2足量NaOH溶液
B KCl KClO3MnO2,加热
C NaCl Na2CO3过量盐酸,蒸发
D O2H2O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23.常温下,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溶液中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4.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灵敏度较高)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待反应停止后(不考虑反应中水分挥发,不考虑空气成分参加反应),请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若天平失去平衡,指针一定偏向放锌的一边
B.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的铁一定没有剩余
C.反应后两只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轻了
D.放铁的一边产生的氢气一定比放锌的一边产生的氢气多
25.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二、流程题
26.以MnO2为原料制备MnSO4•H2O的工业流程如图。

已知:①沉淀时的化学方程式为7MnSO4+7Na2CO3+11H2O=MnCO3•6Mn(OH)
2•5H2O↓+7Na2SO4+6CO2↑
②MnSO4•H2O和MnSO4•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③Mn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溶解时,为控制80℃,在实验室可用水浴加热如图2.水浴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_____、_____。

水浴加热的优点有_____。

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_____(写一种)。

(2)除铁时需要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____。

(3)过滤I所得滤液的溶质主要是Na2SO4和_____。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酸溶时,MnCO3•6Mn(OH)2•5H2O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请补充完整由流程中“酸溶”所得MnSO4溶液制备MnSO4•H2O的实验方案:将MnSO4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_____,在高于40℃时趁热过滤,_____,100℃烘干得MnSO4•H2O。

27.某粗盐样品中含有少量MgCl2、Na2SO4和CaCl2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2)该粗盐提纯的过程中共发生了几个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
(3)滤液Ⅱ除氯化钠之外,还含有其他溶质成分,如何检验__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28.某矿石主要成分是MgO,含少量的Fe2O3、CuO和SiO2杂质。

用该矿石制备Mg(OH)2的工艺流程简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相同的操作,其目的是______。

(2)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__种。

(3)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对应离子Fe3+Cu2+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4.29.1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6.7.11.1
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____。

(4)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9.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尿素、磷矿粉、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五种化肥样品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甲、乙、丙是初中常见的三种物质)。

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三者的后续鉴别,都只取一次样品。

(1)现象X 为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分别是:甲_____(填化学式,下同),乙_。

30.CaCO3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还含有少量Mg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高纯CaCO3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
(1)流程中的NH4Cl在农业上是一种_____肥,气体A的名称为_____,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化学式为_____。

(2)MgO可溶于NH4Cl溶液,发生的反应为:MgO+2NH4Cl=_____+H2O+2NH3↑(请在横线处补全方程式)。

(3)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滴入肥皂水震荡,相对用蒸馏水代替滤液B做同样实验,产生的泡沫量较_____。

(4)操作③碱化时滤液B的温度尽量控制在较_____(填“高”或“低”)的温度。

(5)NH4Cl溶液浓度对钙、镁浸出率(浸出率=进入溶液的某元素的质量
原固体中该元素的总质量
×100%)的影
响见图,据此较适宜的NH4Cl溶液的质量分数应为_____;浸取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

(6)已知通常条件下1体积水溶解NH3和CO2的体积分别为700和1,据此解释操作③为何先于操作④: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由题意可知,E是氢氧化钙,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B、C 为酸、盐、氧化物中的一种,A能转化为E,A可能是氧化钙或水,是氧化物;A能与C反应,又C为酸或盐,A为氧化钙,故C为酸,B为盐,B能转化为A,B为碳酸钙,则D为二氧化碳。

解:A.B转化为A是分解反应;A转化为E是化合反应;E和D的反应及D转化为B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其余都是复分解反应。

故说法正确;
B.D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A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说法正确;
C.E是氢氧化钙,A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说法正确;
D.B是碳酸钙,D是二氧化碳,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故说法错误。

因此本题选D。

2.C
解析:C
【解析】A. 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铜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符合除杂要求;B. 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铜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要求;C. 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氢氧化钙过量,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D. 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过滤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符合除杂要求;选C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B
解析:B
【解析】
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的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解答。

解: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1.5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0.44g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中一定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

设产生0.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0.44g
x=1g<1.5g。

因此沉淀中还有氢氧化镁。

则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故A正确;滤液通入CO2产生沉淀,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因此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氯化钡,故B错
误,C正确;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可知沉淀a一定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钡,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镁,因此无法确定氯化镁的存在,故D 正确。

点睛:首先分析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确定各种物质的存在性,最后确定混合物的成分。

4.C
解析:C
【解析】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pH变小,但由于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B. 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剂的增加而减小;C.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溶剂减少,溶质析出,当水被完全反应,溶剂质量为零,溶质的质量也为零;D.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5.A
解析:A
【解析】A.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随固体溶解,溶质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的质量和。

C.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溶质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二者的质量比为160:152,而溶剂不变,所以反应中溶液质量减少; D. 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

选A
6.C
解析:C
【解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分析解答;
B. 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安全常识分析解答;
C.根据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分析解答;
D.根据各科学家的发现分析解答。

解:A. 甲醛会与海产品中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危害人体健康,故归纳错误;
B.天然气泄漏拒绝一切产生火花的行为。

拨打电话可能产生火花,故归纳错误;
C. ①塑料在有些方面的使用可以代替金属。

因此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归纳正确;
D. 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归纳正确;
故本题选CD。

7.C
解析:C
【解析】A 氮气不可燃不助燃,使氮气中的少量氧气不能与木炭充分接触,不能使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不能除杂;B 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 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溶液,铜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后固体只有铜;D 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

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8.C
解析:C
【解析】Fe 2O 3+ 3H 2SO 4= Fe 2 (SO 4 )3+3H 2O CuO+H 2SO 4= CuSO 4+H 2O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故
n (O )=n (H 2SO 4)=0.2mol ,故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2mol×16g/mol=3.2g,故选C 。

9.D
解析:D
【解析】A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高于20℃以后,B 的溶解度比C 大;B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由图可知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10℃时,C 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 )×100%,20℃时,A 、B 的溶解度相同,故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 )×100%,20℃时, 35℃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30g+100g )×100%<30%,选D
10.C
解析:C
【解析】
A 、胃液的pH <7,图像应该从小于7开始逐渐增大,但最后也应该是酸性,错误;
B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无沉淀生成,当稀盐酸反应完以后,氢氧化钠溶液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错误;
C 、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足量同种稀硫酸中,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在开始的相等时间内,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正确;
D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故选C 。

11.D
解析:D
【解析】A. 2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g ÷(50g+100g)×100%<50%;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名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析出晶体,乙溶液变为1t ℃饱和溶液;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2.A
解析:A
【解析】
A加水时,氯化钠溶解得溶液,碳酸钙不溶得浊液,硫酸铜溶解得蓝色溶液,能成功鉴别;B、加水时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要求;C硫燃烧生成气体,不能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稀硫酸与NaOH溶液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硫酸钠;酸过量时,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碱过量时,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硫酸钠和硫酸,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选A
点睛: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C
解析:C
【解析】A、如果生成物和反应物中都有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一般可循环利用;
B、把反应物研成粉末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铵态氮肥与碱供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D、结合实验目的判断。

解:A、观察上述流程,发现碳酸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因此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

故正确;
B、将CaCO3研成粉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故正确;
C、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M溶液是(NH4)2SO4溶液,因此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故错误;
D、为了得到较纯的K2SO4晶体,常洗涤反应所得晶体。

故D正确。

14.A
解析:A
【解析】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点燃羊毛纤维和棉纤维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另一种是棉纤维,因此利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纤维和棉纤维;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时,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不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钾,因此利用氢氧化钙可以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正确;B、出行多乘交通工具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时,能够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完全正确,错误;C、铁、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钙元素是人体需要的常量元素;②服用含Al(OH)3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氢氧化铝能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③油脂虽然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是也不能大量摄入油脂,要适量摄取,以保持身体健康;不完全正确,错误;D、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②纯铁比生铁的硬度小;③聚氯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完全正确,错误。

故选A。

15.C
解析:C
【解析】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的溶液呈碱性;氯化铵含铵根属于铵态氮肥;
B. Ba(NO3)2与Zn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锌;
C. NaCl遇Ba(OH)2无明显现象;NH4NO3遇Ba(OH)2加热,只有气体;(NH4)2SO4遇Ba (OH)2加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Na2SO4遇Ba(OH)2只有白色沉淀;
D. 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首先需考虑物质的颜色,然后将鉴别出来的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根据现象的不同加以鉴别,若物质都是没有颜色,则让溶液之间两两混合,根据不同的实验现象加以鉴别。

解:A.草木灰的水溶液成碱性,和铵态氮肥氯化铵一起用会产生NH3,降低肥效,所以不能混合施用。

故错误;
B. Ba(NO3)2与Zn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锌,生成的硝酸锌是新的杂质,故错误;
C. NaCl遇Ba(OH)2无明显现象;NH4NO3遇Ba(OH)2加热,只有气体;(NH4)2SO4遇Ba (OH)2加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Na2SO4遇Ba(OH)2只有白色沉淀;故正确;
D. 氯化钡能与硫酸钾、碳酸钠均产生沉淀,故能与两种物质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钡,不与氯化钡反应的物质为盐酸,向其他两种物质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的为碳酸钠,无现象的为硫酸钾,可以鉴别。

故错误。

因此本题选C。

16.B
解析: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 Ca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HCl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过量的Na2CO3溶液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生成的氯化钠是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7.A
解析:A
【解析】A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水,所以加热后固体只有氧化铜;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但是碳酸钾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

C、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后应将铜、过量的铁通过过滤除掉;D氢
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

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8.A
解析:A
【解析】反应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质量的变化由溶质的质量变化决定
Cu+2AgNO3=Cu(NO3)2+2Ag m
64 152
x 15.2g
64/x=152/15.2g x=6.4g 选A
点睛:找到溶液质量变化的根本原因,利用差值法计算,比传统的算法简单。

19.C
解析:C
【解析】A.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质量,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加不加催化剂,最后生成氧气的量相同 B. 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水被吸收,气体质量减少;
C. 引淡水浸泡盐碱地,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
D. 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两种立刻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0.B
解析:B
【解析】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锌>氢>铜>银,故向锌、X、铜、银的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锌一定参加反应产生气泡,而铜和银一定没反应,得到的滤液A再加入过量的锌得到固体混合物乙和滤液B,说明锌除了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外,还和盐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而铜和银没有参加反应,因此是锌和X的盐溶液发生的反应,因此说明锌的活动性比X强,且X位于氢前;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因此:A、由于硝酸银是一定量,可能不足,所以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被置换出的银及原有的银,及可能有剩余的铜,错误;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Zn、X、Cu、Ag,正确;C、由于硫酸过量,固体甲中只含有铜和银,没有活泼金属锌和X,错误;D、滤液A中一定有X的硫酸盐和硫酸锌,滤液A中加入锌后有气体生成,说明滤液中还有硫酸,所以溶质有三种,错误。

故选B。

点睛:分析反应后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剩余的反应物。

21.B
解析:B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