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管理精品】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19年整理【管理精品】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19年整理【管理精品】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条件、栽培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内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 2 A级绿色食品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4要求

4.1产地条件

4.1.1自然条件无霜期110天以上,有效积温2200C以上,年降雨量在450毫米以上。

4.1.2 土壤条件土层较深厚,PH值为6.5-7.0 0

4.1.3环境条件经省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指定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的要求。

4.2种子与选茬

4.2.1品种选择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经审定的优良品种。原则上3年更换一次品种。

4.2.2种子精选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种子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4.2.3选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不宜在甜菜、向日葵茬上种植。

4.3整地与施肥

4.3.1耕翻整地及时秋翻,深度在20-22厘米,翻后及时耙地。翻后未耙地的田块,在春季土壤耕层化冻5厘米时,及时进行耙、压,整平整细土地,保住埔情。于4月15日前结束顶浆打垄。

4.3.2施肥

4.3.2.1施肥原则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如施用化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

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4.3.2.2用量及种类每公顷施农家肥3万立方米以上,磷酸二铉100-150公斤,硫酸钾50公斤或生物钾肥7.5公斤,结合整地一次施入,较少施用有机肥的,实行秸杆还田。

4.3.2.3施肥方法推广分层施肥,方法是下层(底肥)施在种子下12-15厘米,施肥量占总量的三份之二;上层(种肥)施在种子下3-5厘米,施肥量占总量三份之一,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4.3.2.4根外追肥当大豆生育后期发现脱肥现象时,每公顷用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兑水7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4.4播种

4.4.1播种期当土壤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6-90°时,开始播种,我省在4月20日至5月5日播种。

4.4.2播种方法采用大垄双行等距点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厘米-12厘米。采用播种、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4.4.3播种深度镇压后岗地播深4厘米-5厘米,洼地播深3厘米-4厘米。

4.4.4密度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株型收敛分枝较少的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确定合理密度。一般中部平原区适宜密度每公顷18-20万株;东部山区、半山区适宜密度每公顷为23-25万株;西部干旱、半干旱区适宜密度每公顷20-22万株。

4.4.5播种质量

4.4.

5.1种、肥分箱,不混合,播后种、肥不接触。

4.4.

5.2播种均匀一致、覆土严密,播后适时镇压。

4.5田间管理

4.5.1铲前趟一犁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趟一犁,灭草、活土、提高地温。

4.5.2间苗非精量播种地块,在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按计划密度一次定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