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合集下载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赏析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赏析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赏析描写夏天的古诗和赏析夏天给人的感觉总是既阳光,又神秘。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描写夏天的古诗和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幽居初夏朝代:宋朝|作者: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古诗简介《幽居初夏》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

该诗前六句写景,后二句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

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这首诗是诗人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表达。

翻译/译文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

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

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注释⑴湖山:湖水与山峦。

胜处:美好的地方。

⑵野径:村野小路。

⑶有时: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谓有如愿之时。

鹭,原作“鹜”,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⑷深,原作“源”,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无处:所有的地方。

鸣蛙:指蛙鸣,比喻俗物喧闹。

⑸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

苏轼《筼筜谷》诗:“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朱乔年诗:“一雷惊起箨龙儿,戢戢满山人未知。

”⑹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

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

白居易《营闲事》诗:“暖变墙衣色,晴催木笔花。

”犹,原作“初”,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⑺叹息:叹气;嗟叹。

老来:年老之后。

交旧:旧友;老朋友。

⑻瓯(ōu):杯子。

赏析/鉴赏这首诗选自《剑南诗稿》,是南宋诗人陆游于晚年所作,为诗人表达志士空老,报国无成的田园诗。

陆游晚年村居诗作渊源所自,历来论者无不指为“学陶”、“学白”。

从他大量的写农村风光的诗来看,特别是从这首《幽居初夏》看,固然有陶渊明的恬静,白居易的明浅,但此外另有陶、白所不曾有的一境;他的心总是热的,诗情总是不平静的。

描写夏天的古诗赏析

描写夏天的古诗赏析

描写夏天的古诗赏析描写夏天的古诗赏析夏季饮食要清淡,绿色蔬菜保平安;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背暖肚暖足要暖,头和心肺要清凉。

愿你健康!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夏天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1、《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篇。

此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3、《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是唐末大将高骈的诗作。

这首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采莲曲》——南朝萧纲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

【诗歌鉴赏】关于三伏天的古诗词及鉴赏

【诗歌鉴赏】关于三伏天的古诗词及鉴赏

【诗歌鉴赏】关于三伏天的古诗词及鉴赏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开始了。

入伏后,上无纤云,下无微风,蝉声满树,闷热逼人。

古代没有电扇空调或是冰箱冷柜,同样的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古人们又在做些什么消暑纳凉?下面是关于三伏天的古诗词及鉴赏:《桥南纳凉》【宋】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莲池自在香。

- 赏析 -这首诗短短28字,描写了柳、桥、床、月、船、笛、风、莲等众多事物;顾及色、声、味,仿佛漫步在婆娑多姿的绿柳林中,徜徉于碧波荡漾的荷塘小径,清风徐徐,荷香沁人心脾,笛声悠扬悦耳,暑热顿时消散于无形之中。

《夏日山中》【唐】李白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 赏析 -在夏日的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

诗人在林间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更像是魏晋遗风。

“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赏析 -这首诗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避暑南亭,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了来自身心两方面的适意和快感。

文字如行云流水,层递自然,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极富于韵味。

《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赏析 -诗人用小荷的情表现自己的情,用荷花“深藏”来写天气之热,化静为动,使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暑热,透露出清爽之情。

新鲜活泼、轻巧俏皮,写出了对夏季傍晚美景的赞赏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夏日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人杰:人中杰出者。

②鬼雄:鬼之雄杰者。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描写夏天的诗句及鉴赏

描写夏天的诗句及鉴赏

描写夏天的诗句及鉴赏描写夏天的诗句及鉴赏导语:盛夏里,太阳几乎天天恣意横行,挥舞着它的铜盾横立在充满黄色烟雾的天空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描写夏天的诗句及鉴赏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1、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及注释【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鉴赏】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孟浩然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日南亭怀辛大》鉴赏

孟浩然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日南亭怀辛大》鉴赏

孟浩然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日南亭怀辛大》鉴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中”一作“终”)【译文】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赏析】“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两句诗分别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夏夜乘凉的快意。

荷花香气幽微清淡,在凉快的夏风中夹杂着,若有若无,一阵阵袭来。

竹叶上的露珠时不时滴下,发出清脆的声音,如珍宝落玉盘般圆润悦耳。

关于这两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一时叹为清绝”,除了景色本身给人以美的感受以外,同它们的音乐美也大相关系。

诗句中的去声字“送”铿锵有力,增强诗句的抑扬顿挫之美;“滴”字音韵和谐舒畅,本身就有一种清脆的声响。

这种嗅觉、触觉的美妙,仅凭朗读就能感同身受,更何况诗人还身临其境呢?天籁之音,当名琴以响应,因此引出下句“欲取鸣琴弹”,可见诗人笔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扩展阅读:孟浩然诗歌成就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

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

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

孟诗绝大多数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导语】夏天是⼀个热情洋溢的季节,阳光强烈,草⽊繁盛,知了在树上鸣揍着夏天的进⾏曲。

夏天的太阳,是烈炎升腾的,是热不可耐的,是暑⽓逼⼈的,它就像⼀个巨⼤的⽕球漂浮在那晴朗的天空,挥舞着它的铜盾横⽴在充满黄⾊烟雾的天空中。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关于夏天的古诗词,欢迎阅读!【篇⼀】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夏⽇⼭中》 唐代:李⽩ 懒摇⽩⽻扇,*袒青林中。

脱⼱挂⽯壁,露顶洒松风。

鉴赏及赏析: 《夏⽇⼭中》是唐代浪漫主义诗⼈唐代李⽩创作的⼀⾸五⾔绝句。

诗中描写的夏⽇中⽣活的场景,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夏⽇⼭中和⼭中夏⽇的景象。

“懒摇⽩⽻扇,*袒青林中。

”因为是夏天,所以有“⽩⽻扇”;因为在⼭中,天⽓更凉爽所以有扇⽽懒得摇。

⼭林中过往的⼈烟稀少,诗⼈敢于脱去头⼱,表现出悠然⾃得,不拘礼法的形象。

句中通过“懒”、“*”,突出了诗⼈在⼭中夏⽇乘凉的悠闹情趣描绘了⼀幅⽣动的夏⽇消闲图画。

“脱⼱挂⽯壁,露顶洒松风。

”诗⼈解下头⼱,挂在⼭中的⽯壁上,多么凉爽宜⼈。

袒胸露顶,栖⾝林下,⼤有解除尘累,反归⾃然的情趣。

通过“脱”、“露”,来表达诗⼈⽆拘⽆束,向往⾃然的⼼情。

“任”体现了诗⼈豪放不羁,任凭⼭风从头上吹过,表现出⼀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全诗写出了作者在⼭林⽆拘⽆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

诗⼈忘情沉醉于“夏⽇⼭中”,悠悠然⼀种⾃乐⾃⾜的逍遥,特别是对个⼈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

在《夏⽇⼭中》⽻扇可以不摇,⾐履可以不穿。

“*袒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悠然⾃得,亲近⾃然的⼼情诗通过对诗⼈⾃⾝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

同时借夏天炎热的环境,表达诗⼈⽆拘⽆束,在⼭林间豪放⾃如的状态。

诗中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下,对诗⼈状态的描写⽣动,别有⼀番悠然⾃得的闲趣。

【篇⼆】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亭夏⽇》 唐代:⾼骈 绿树阴浓夏⽇长,楼台倒影⼊池塘。

⽔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院⾹。

《观刈麦》诗词赏析及译文

《观刈麦》诗词赏析及译文

《观刈麦》诗词赏析及译文《观刈麦》诗词赏析及译文《观刈麦》唐朝: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幼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天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哀痛。

家田输税尽,拾此果腹肠。

今我何积德行善,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古诗简介《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前期著作。

此诗描绘了麦收时节的农忙现象,对形成公民贫穷之源的深重租税提出责备,关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作却能锦衣玉食而深感内疚,体现了一个有良知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力。

在写作方法上,诗人将全景式描绘与特定人物描绘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全体。

《观刈麦》翻译/译文农家很少有闲暇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愈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掩盖田垄的小麦已老练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浆,彼此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人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上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炽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似乎不知道天气炽热,仅仅爱惜夏天天长。

又见一位贫穷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他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哀痛。

由于缴租交税,家里的地步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劳绩德行,却不必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收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末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心里感到羞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观刈麦》注释⑴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隐瞒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儿指农田中栽培作物的土埂,这儿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儿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担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夏日田园杂兴 其一》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夏日田园杂兴 其一》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夏日田园杂兴·其一》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已收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鄂教版五年级下第八单元古诗;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作品原文:夏日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品注释:1.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2.梅子:果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

3.肥:指果肉肥厚。

4.麦花:小麦、大麦花。

5.菜花:油菜花。

6.日长:夏天已近,白天越来越长了。

7.篱落:篱笆。

8.惟有:只有。

9.蛱(jiá)蝶:菜粉蝶。

作品译文: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作品鉴赏: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被视为田园诗的典范。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人用黄、肥、白、稀四个字将江南夏日风光描述得形象逼真。

第三句,从人们院前的静寂来表现农人早出晚归,辛勤忙碌。

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别有意趣。

全诗无一字言农事,无一语写劳动,然而,透过句句诗行,让我们仿佛看到农村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繁忙。

同时,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活泼自然。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又字幼元、友生,号山中居士,又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曾使金,坚强不屈,几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其诗题材广泛,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又工词,著作颇富,存世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吴郡志》等。

五首关于夏天的古诗及其解析

五首关于夏天的古诗及其解析

五首关于夏天的古诗及其解析
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诗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莲叶的繁茂和荷花的艳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夏日山中》——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解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夏日山中的闲适生活,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的心境。

诗中的“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洒脱和不拘小节。

三.《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夏夜雨声和蛙声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因所约客人未至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诗中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失落和无奈。

四.《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山亭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中的“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微风拂过水晶帘,蔷薇花香满院的情景,给人以清凉之感。

五.《初夏绝句》——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初夏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生活的热爱之情。

诗中的“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一句,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和布谷鸟的叫声,展现了夏天的生机和活力。

描写夏天的古诗及诗意

描写夏天的古诗及诗意

描写夏天的古诗及诗意夏天的古诗有很多,各位同学们,我们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描写夏天的古诗及诗意,欢迎各位阅阅读借鉴哦!描写夏天的古诗及诗意1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描写夏天的古诗及诗意2夏夜追凉(宋.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诗意: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麼热。

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

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描写夏天的古诗及诗意3山亭夏日[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然热的夏日,绿树枝叶茂盛,树阴非常浓密;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上的亭台楼阁。

微微的山风吹来,水晶帘轻轻飘动;满架的蔷薇正在盛开,整个庭院都弥漫着醉人的芳香描写夏天的古诗及诗意4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第一句写诗人家居的地点,第二句写住所来往的道路,第三句写所见,第四句写所闻,第五六句扩展视野,令境界开阔,最后两句抒孤寂之情。

鉴赏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大全

鉴赏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大全

鉴赏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大全引言夏天是四季之中最温暖和活力四溢的季节。

夏天的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花朵盛开,给人一种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词来描绘夏天的美景,展现夏天的特点和魅力。

在这篇文档中,将为您鉴赏关于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大全,带您领略古人对夏天的深情描写。

鉴赏古诗词元稹《离思》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作者以离情为主题,表达出夏天的热烈和充满畅快的心境。

作者对于自我表达的渴望和对夏天美好事物的向往都借离别之情得以凸显。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秋夕》是杜牧的代表作,描绘了一个夏夜中美丽宜人的景象。

诗中的银烛秋光、牵牛织女星等描写手法独特,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夏天夜晚的凉爽与宁静。

白居易《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船望秋月,空忆此泊闻。

野店烟沙里,渔家火烧分。

渔歌雁荡落,塞雁横云群。

这首诗通过描写夜晚在牛渚西江的景色,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诗中那多情的江边夜景和悠扬的塞雁雄鸣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短小精悍的诗,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精神。

夏天的明媚和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作者的壮志和豪情相得益彰。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以夏秋交替时的空山新雨景象为背景,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山居的宁静和自由。

读者在诗中会感受到夏秋之交的微妙气息。

结语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美好的季节,在古诗词中有许多描绘夏天的经典作品。

这些古人们用诗词表达了自己对夏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描写夏天的诗句及赏析

描写夏天的诗句及赏析

描写夏天的诗句及赏析描写夏天的诗句及赏析北宋诗人苏舜钦的《夏意》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赏析】苏舜钦这首《夏意》,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

“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

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

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

诗人欹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

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

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

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末句意境正与二诗相类。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颸拂面之感。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形容夏天的古文

形容夏天的古文

形容夏天的古文1、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夏吟》宋代・戴石屏解析:这句诗通过描写池塘中的乳鸭和熟梅季节的天气变化,生动地展现了夏天的自然景观。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宋代・杨万里解析:这首诗通过对小池塘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夏天的生机勃勃。

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宋代・范成大解析:这几句诗描绘了夏天田野的景象,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气息。

4、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夏日对雨》唐代・裴度解析:这句诗通过描写夏天的雨水和雷电,表达了夏天的热烈和活力。

5、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解析:这几句诗描绘了夏天夜晚的宁静和舒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6、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始夏南园思旧里》唐代・韦应物解析:这几句诗通过描写夏天的气候变化和植物生长,展现了夏天的繁荣景象。

7、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意》宋代・苏舜钦解析:这几句诗描绘了夏天午后的清凉和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夏天的喜爱。

8、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客中初夏》宋代・司马光解析:这几句诗通过描写初夏的天气变化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夏天的喜爱。

1/ 1。

夏日主题古诗

夏日主题古诗

夏日主题古诗一、原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衍生注释:1. “晓”:早晨。

这个时候通常景色清新,空气爽朗,能更好地展现出西湖的美。

2. “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南岸的一座寺庙。

寺庙往往是清幽宁静之所,而西湖边的净慈寺更是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

3. “毕竟”:在这里是到底、终归的意思,强调西湖六月的景色超乎寻常。

4.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里是说六月西湖的景色和其他季节有极大的不同。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表面是写西湖六月清晨壮观、美丽的景色,实则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情感上,通过描绘西湖的独特风光,既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喜爱赞赏,也从侧面透出对友人林子方的不舍,毕竟这么美的景,友人即将离开。

表现手法上,虚实结合。

前两句先虚写,笼统地说西湖六月风光与其他季节不同,吸引读者继续探究到底有哪些不同。

后两句实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接天”形容莲叶的广阔无边,让莲叶似乎与天际相连,递进式地展现出莲叶的壮阔;然后用“映日”衬托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红得格外艳丽,这种有层次感的描写,把西湖荷花盛开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画面感极强。

四、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风格独特,被称为“诚斋体”,特点是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诙谐的情趣,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场景并赋予其生动的描写。

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是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五、运用片段:1. 假设我带朋友去赏荷花,到了荷花池边,看着浩渺无边的荷叶和娇艳盛开的荷花,我兴奋地说:“你看这荷花池,就跟杨万里诗里写的一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真的太壮观了。

”朋友听了,也不禁沉浸在这满眼的美景之中。

2. 在写作课上,老师让写描写夏天景色的作文。

我就写道:“夏天里最美的景色之一便是荷花了。

杨万里就曾经精准地描述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赞美夏天的古诗赏析(1篇)

赞美夏天的古诗赏析(1篇)

赞美夏天的古诗赏析(1篇)赞美夏天的古诗赏析 1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赞美夏天的古诗。

赞美夏天的古诗赏析:晚晴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赏析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

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

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只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

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

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

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

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

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

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

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

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

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

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汇总及译文感受诗意的美好

10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汇总及译文感受诗意的美好

10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汇总及译文,感受诗意的美好!十首关于夏天的古诗1. 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3. 山亭夏日唐代: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4. 采莲曲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5.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7.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宋代: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夏天的诗词加赏析

夏天的诗词加赏析

有关夏天的诗词加赏析在炎炎的夏季里,流连在碧蓝海边,是一种至高的乐趣和享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翻译】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即使是已经死了,也应该成为鬼中的英雄!我至今还在怀念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即便是自刎于乌江,也不逃离江东的场景。

《夏日绝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

其诗句全文如下: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

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

其诗句全文如下: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翻译】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翻译】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翻译】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

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关于夏天的古诗《客中初夏》

关于夏天的古诗《客中初夏》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 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

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注释⑴客中旅居他乡作客。

⑵清和天气清明而和暖。

⑶南山当户正对门的南山。

⑷惟有仅有,只有。

鉴赏作者佚名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

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 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意即对皇帝忠贞不 贰。

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赏析一 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 跃入诗人的视野而在这富于变化情趣的画面中,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 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自己的独钟给了向日而倾的葵花, 其意何在呢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 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 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 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吧!赏析二 本诗语言浅白,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一个镜头," 当户转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调动我们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 明和暖的气氛。

乍转起倾,使这些景物鲜活生动,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 从嗅觉,感觉,视觉各个方位来攻占读者的心最后两句点明本诗主旨, 作者的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 治理想 赏析三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起笔点明节令初夏的 一场细雨,驱散了春天的寒意,洗净了空气的尘埃,使得万里江山在 经历了夏雨的洗礼后添得一份明朗,显得更加妩媚紧接着转笔入近景 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 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 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 远向日"的葵花! 赏析四 一首平白如话的小诗,既无险字,也无丽词,似乎一览无余初夏 时节,一场清雨刚停,对着门的南山又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随风飘 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葵花对着太阳在开放这其实只是字面上的 意思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决非如此浅薄;甚至用不着细细咀嚼,便可 知其所指,其所托,其所寄寓着的深意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此诗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托物而言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一】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夏日山中》唐代:李白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鉴赏及赏析:《夏日山中》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描写的夏日中生活的场景,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因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为在山中,天气更凉爽所以有扇而懒得摇。

山林中过往的人烟稀少,诗人敢于脱去头巾,表现出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

句中通过”懒”、“裸”,突出了诗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闹情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消闲图画。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诗人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凉爽宜人。

袒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反归自然的情趣。

通过“脱”、“露”,来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向往自然的心情。

“任”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任凭山风从头上吹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全诗写出了作者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

诗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

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

“裸袒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

同时借夏天炎热的环境,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在山林间豪放自如的状态。

诗中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下,对诗人状态的描写生动,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闲趣。

【篇二】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山亭夏日》唐代: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鉴赏及赏析:“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

诗人看到平静的池塘倒映着远近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

“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清新,也写出了动感,写出了池塘容山容水容亭台楼阁的胸怀,把池塘写大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满架蔷薇一院香”中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那蔷薇不是诗人看到的,诗人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诗人。

在这盛夏骄陽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使作品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

另外,“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不无关联,若没有微风,蔷薇花香就不会飘过来,诗人自然就不知道还有“满架蔷薇”。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篇三】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天净沙·夏》元代: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鉴赏及赏析: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

虽然韵调和含义不及春、秋两曲,但满是甜蜜。

云雨收罢,楼高气爽,绿树成荫,垂于廊道屋檐,微微颤动,极尽可爱。

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纱,隐约见到一个身着罗纱、手持香扇的女子躺在纱帐中的藤席上,扇子缓缓扇动,女子闭目假寐,享受夏日屋内的阴凉,那模样美得令人心动。

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天净沙·夏》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

此曲运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

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燥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绿荫低垂,就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

第三,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

不过,在《天净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觉和听觉,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楼高水冷瓜甜”,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

【篇四】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鉴赏及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

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的感受。

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

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朴素的形式美,层递自然,由景及意达到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篇五】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代: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鉴赏及赏析:通常的回文诗,主要是指可以倒读的诗篇。

回文诗尽管只有驾驭文字能力较高的人,方能为之,且需要作者费尽心机,但毕竟是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有价值的作品不多。

宋词中回文体不多,《东坡乐府》存有七首《菩萨蛮》回文词。

苏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

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四时闺怨”中的“夏闺怨”。

上阕写昼眠情景,下阕写醒后怨思。

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

“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

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

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

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

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

三、四句,细写昼眠的人。

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

变化在“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写汗之薄,便有风韵,而以一“凉”字串起,夏闺昼眠的形象自可想见。

过片二句,是睡醒后的活动。

她那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

上句的“冰”是名词,下句的“冰”作动词用。

【篇六】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夏夜追凉》宋代: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鉴赏及赏析: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该诗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追凉”,即觅凉、取凉。

较之“觅”和“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

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第一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

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

“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

或许他本已就寝,而因夜里天热的缘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

而“明月”,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

这样,作者“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着若此了。

显然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

如果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与“风”联系在一起。

陈衍《石遗室诗话》早就指出:“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

”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

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

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

大概这就是《石遗室诗话》所称道的“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

【篇七】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客中初夏》宋代: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鉴赏及赏析:诗人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诗人自己政治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皇帝忠心不二。

诗人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用“葵花”自比,表达诗人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四月清和雨乍晴”描述了四月初夏天和暖的天气,恰又是雨过天晴的时候。

通过描浅白的语言,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读者的视野。

“南山当户转分明”描述了下过雨后,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青翠怡人了。

诗人调动读者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

“更无柳絮因风起”通过描述眼前没有随风飘荡的柳絮这一情景。

这句是有寄托的,寄托出诗人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

“惟有葵花向日倾”指出了向日葵向着太阳开放这一景象,也是有寄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