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为主义
8第八章 新的新行为主义
观察学习的特点
▪ 1.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 2.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 ▪ 3.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 ▪ 4.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
观察学习的基本类型
▪
直接的观察学习(direct observational
learning) 指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占大
多数。
▪
抽象性观察学习(abstract observational
★四、自我效能论
▪ (一)★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含义 ➢ 1977年首次提出,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 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其后提出自我效 能感和自我效能信念。 ➢ 自我效能从本质上讲是自我生成的能力。
★(二)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
▪ 1.行为的成败经验
➢ 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最大
息作出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
5.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最终旨在说明或解释人的行为,
仍然严格遵循行为主义客观化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班图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 二、交互决定论 ▪ ★三、自我调节论 ▪ ★四、自我效能论 ▪ 五、集体效能论 ▪ 六、对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评价
班图拉(班杜拉,Bandura Albert)
于学习的三大理论体系。
➢ 注重社会因素影响,改变传统重个体轻社会的倾向。 ➢ 改变了传统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立场,使解释人
行为的理论参照点发生重要转变。 ➢ 改变了传统把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人类学习
的错误倾向。 ➢ 概念和理论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实证资料基础上,受到
心理学界认同。
▪ [局限] (P271)
▪
1.由于班图拉的理论具有开放性特征,导致了它缺乏富
第四章 新行为主义1
(一)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 早期行为主义以简单的刺激-反应来说明 行为的局限性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托尔 曼对“中介变量”的论述则缓和了这种局 面,“给华生的行为公式打开缺口而又填 补了空白”,为行为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转 机。
第二节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托尔曼(Edward Chase Tolman,1886-1959)生 于美国麻省的一个上等阶层家庭。 托尔曼深受麦独孤和考夫卡、勒温的影 响,在他的理论体系中特别强调目的和认知的作 用,他自称“目的行为主义者”,也有学者称其为 认 知行为主义者。
托尔曼的代表作有:《行为主义的新式》、 《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目的与认 知:动物学习的决定者》、《行为主义和目 的》等等。 由于托尔曼的巨大成就,他在1937年当选 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7年,他获得了美国 心理学会卓越科学贡献奖。
第四章 行为主义的发展
第一节 新行为主义的产生
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外在主要受逻辑实 证主义和操作主义思潮的影响,内在主要 是早期行为主义为其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 可能性。
一、哲学背景
(一)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早期出现于维也 纳的一个哲学派别,其代表人物为石里克 和卡尔纳普。 逻辑实证主义坚持实证主义的可观察证 实原则和经验证实原则,但又特别强调对 经验进行逻辑分析。
托尔曼试图从可以观察到的环境刺激和行 为反应之间探索有机体的内部过程,从而解 答有机体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 托尔曼曾经说过,中介变量是不能直接观 察到的,但它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是行 为的决定因素。只有搞清楚中介变量,才能 回答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下为什么能引起某种 可以
托尔曼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实验组 在前十天没有受到食物强化时,动物依然 学习了迷津的“空间关系”,形成了认知 地图,只不过未曾表现出来而已。 经过食物强化,就促使其利用这一“认 知地图”,并最终体现出学习的进步。
新行为主义教育
四.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 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行为主义 教育理论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 教育理论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但 新行为主义教育具有机械主义的特征。 新行为主义教育具有机械主义的特征。
进步性
1.免除了厌恶刺激的影响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免除了厌恶刺激的影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免除了厌恶刺激的影响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定步调 可适应不同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 自定步调,可适应不同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 自定步调 可适应不同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 3.精心设计的程序教材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精心设计的程序教材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精心设计的程序教材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4.及时反馈能提高学习效果、减少错误; 及时反馈能提高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能提高学习效果 减少错误; 5.程序的编制和研究,促进了学科教学心理的研究等。 程序的编制和研究, 程序的编制和研究 促进了学科教学心理的研究等。 6.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 它是驯兽师的必修课, 6.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它是驯兽师的必修课,对人 揭示出的强化规律客观可靠。 类的行为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激励也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 考价值。 7.提出强化理论,形成了行为主义科学分析的理论与技术, 提出强化理论, 提出强化理论 形成了行为主义科学分析的理论与技术, 并广泛地运用于人类实践,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理论突破。 并广泛地运用于人类实践,是心理学研究的重大理论突破。 8.相比此前以思辨为特征的心理学来说是一大进步,大大提 相比此前以思辨为特征的心理学来说是一大进步, 相比此前以思辨为特征的心理学来说是一大进步 高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高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019考研西方心理学重要考点:新行为主义_毙考题
2019考研西方心理学重要考点: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1930~1960左右)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原因:①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孔德、斯宾塞、马赫、阿芬那留斯)②操作主义的影响③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④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古斯里(1886-1959)接近联想行为主义主要观点:条件作用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而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则是条件作用发生的普遍原则。
因此,刺激反应接近的条件作用原理足以说明人类的学习行为。
(一)研究对象心理学应该研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二)学习律1、学习定律:接近条件作用。
他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因为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同时性条件作用)。
2、两条附律:①一个刺激模式在第一次和某一反应配合时就取得了它的全部联系力量,即一次尝试即建立联系②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形成联结,一组刺激与一组反应形成联结,而一组刺激发生时所联系的最终动作(最接近动作)将会在这组刺激再次出现时发生。
(三)练习观练习的效果表现在反应与众多的情境刺激建立了联系,而对于反应与某一特定的刺激的联系来说,一次接近就足够了。
(四)遗忘(消退)古斯里认为,遗忘是因为缺乏重复,导致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减弱,是已有的线索不能唤起先前出现过的反应。
(五)强化观假设有这样一条行为链,刺激反应(刺激) 反应(刺激) 反应(即最终行为) 奖赏,在这里,奖赏总是在最终行为之后,它的作用在于保护最终行为,使得引起它的刺激不至于与其他的行为或反应形成新的联结,从而抑制已有的最终行为。
1、奖赏是安排在某一反应之后,使受奖赏之前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没有机会受到破坏以至形成新的、不必要的联结;2、惩罚则是在原有的刺激反应之后,安排一个厌恶性刺激,此厌恶性刺激所激起的反应使得有机体逃脱原有的刺激情境。
(六)动机观在古斯里看来,既然一切行为皆是由刺激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反应,那么行为原因的唯一解释便是刺激。
所以,动机就是刺激。
通过过去的联系引起持久行为的持久刺激是人们做出指向于过去成功动作的原因。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922年斯金纳进入汉密尔顿学院主修英国文学并开始从事写作。由于他对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深感兴趣,因此 他曾选修过生物学、胚胎学和猫体解剖等学科。在生物学教师的指导下他阅读了洛布的《脑生理学和比较心理 学》、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等科学著作,还阅读了罗素的《哲学原理》、华生的《行为主义》。这些著作对 他日后的学术成就产生了巨大影响。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当主体学习时反应速率就增强,不学习时反应速率则下降。因此他把学习定 义为反应概率的变化。在他看来,学习是一门科学,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则是一门艺术,是把学生 与教学大纲结合起来的艺术,是安排可能强化的事件来促进学习,教师起着监督者或中间人的作用。斯金纳激烈 抨击传统的班级教学,指责它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他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对教学进行改革, 设计了一套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方案。
1926年斯金纳从汉密尔顿学院毕业,转入哈佛大学心理系。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张极严 格的日程表,从早晨6点至晚上9点的分分秒秒几乎都用来钻研心理学和生理学。他不看电影不看戏,谢绝一切约 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斯金纳于1930年获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又获心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在该校 研究院任研究员。1937~1945年他在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心理学,1945~1947年任印第安那大学心理系主任。 1947年他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系的终身教授,从事行为及其控制的实验研究。
新行为主义
假设-演绎体系: 1、学习的性质:刺激——反应的联结。 2、学习的基本条件: a)接近原则: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b)强化原则:强化分为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强化与习惯强度的函数关系: SHR(习惯强度)=1-10-0.0032n 习惯强度:指传入和传出神经冲动之间的动力关系;n:为强化的尝试次数。 目的性行为主义理论: 1、心理学应当研究整体行为。 2、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中介变量的产生源于环境变量和个体差异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3、符号学习论:有机体通过学习而获得关于周围环境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只是,也就是说犹如获得
新行为主义
学术流派的总称
01 发展历史
03 理论体系
目录
02 哲学背景 04 历史评价
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由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一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进行 改造加入中介变量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这个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本身,主张以实验科 学的方法分析行为原理,找出心理学相关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该学派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把学习心理学的研 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对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
斯金纳20世纪40年代斯金纳的理论综合前人经验加以优化,并将其用于学习领域,也因此成为新行为主义最 具代表性的人物。斯金纳理论体系则是强调行为的科学研究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其任务就是建立实验 者控制的刺激情境与继之而来的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斯金纳认为,有机体内部所发生的事件,不管称为 中介变量,或是叫做生理过程,其本身也是行为的一部分。有机体外部和内部的事件具有同样的物理维度,因而 无须假定那些内部事件具有任何特殊性质,或者必须用任何特殊方法去认识。斯金纳发现定时强化比连续强化要 优越。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动物的反应就越快;反之,反应的速度就下降。定比强化更为优越。动物在定 比强化中的反应比在定时强化中的反应更快些。如果比例不是定得太高,那么这种定比强化是非常有效的。
第六章 新的新行为主义
第六章 新的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1950年前后,由于托尔曼的理论过于简略,过于纲领化而无法继承;赫尔则因致力于其深奥莫测的理论术语的数量化而陷入困境中。
导致了赫尔、托尔曼理论体系影响的衰落,使行为主义心理学失去了信念的基础,行为主义出现了“范式”的危机。
同时,新行为主义信奉的理论及方法基础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态度也出现了转变,于是危机发生。
阵营内部出现两种观点:一种以斯金纳为代表,发展了行为分析原理,倡导激进的行为主义,取代赫尔派而在行为主义阵营中获得支配地位。
另一部分行为主义者以罗推尔、班图拉、米契尔等人为代表,主张采用更“温和”的态度,大胆引入刚刚兴起的认知术语来说明人的行为,试图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信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行为主义的禁区,去寻找新的出路。
在这两种观点中,产生了新的新行为主义。
那么,它是从哪一种观点发展形成的呢?美国心理学史家库克认为:“温和的新行为主义几乎全然丧失了其可鉴别的特点。
的确,观点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值得在其名称前面再加上一个新的…新‟字。
”这样,行为主义的第三代──继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之后,新的新行为主义便产生了。
第一节 新的新行为主义概述一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一)行为主义的危机;(二)社会学习理论的影响;(三)认知革命的影响。
二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一)班杜拉:加拿大,心理学专业,博士。
斯坦福心理学系主任,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2004年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杰出终身贡献奖。
主要著作《行为矫正原理》;《攻击:社会学习的分析》;《社会学习理论》等。
(二)罗特、米契尔、斯塔茨罗特:犹太人,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著书《社会学习与临床心理学》,将社会学习概念应用于人格和临床领域。
美国心理学会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分会主席,临床心理学分会主席。
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
米契尔:奥地利人,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哲学博士。
与班杜拉一起研究满足延宕及榜样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西方心理学史-新行为主义
稳定 能力
外在的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成功和失败的不同归因及心理反应
成功
内 因
心理反应
失败
心理反应 内疚 无助感
(努力、 能力) 外 因 (任务难 度、机遇)
∨
满意 自豪
∨
∨
惊奇 感激
∨
气愤 有敌意
不同归因及工作积极性
成功
稳定因素 能力 任务难度 不稳定因素
积极性
失 败
积极性
∨
提 高
∨
降低
从新行为主义到新的新行为主义
• 行为主义的危机
– 1、理论本身的危机 – 2、实证主义的动摇和科学哲学态度的转变
• 面对这一局面,行为主义阵容内部出现 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激进的行为主义 – 以班图拉、罗推尔为代表的新的新行为主义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共同特点
• 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 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 意向等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 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 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 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 • 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观察学习的类型
• 直接的观察学习 • 抽象性观察学习 • 创造性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
• • • • 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 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 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 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
交互决定论
• 行为的影响因素:
– 个人决定论 – 环境决定论 – 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论
对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评价
• 贡献 • 1、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 • 2、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 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行 为主义重刺激——反应和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 向。 • 3、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 • 4、概念和理论建立在实验验证资料的基础上, 其实验方法比较严谨结论有说服力。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
班杜拉的新新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1878-1958)于1913年创立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体系的基本特点可归结为三点:第一,强调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人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意识是不能客观观察和测量记录的,所以意识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内。
第二,认为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人的反应,而某种反应的形成是经历学习过程的。
第三,认为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生活环境种获得的。
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行为主义强调研究行为,强调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上客观地研究行为,而不从主观上加以描述。
这种研究方法上的客观原则,对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它否定人的心理、意识的观点,以及分析人的行为的机械主义的错误,则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一、班杜拉的生平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rua,1925—),出生在加拿大艾伯特省的蒙达。
像斯金纳(Skinner)一样,他也是在一个小镇上长大的。
他就读的中学只有20个学生。
1949年他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1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翌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在爱荷华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尽管接受的是临床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但由於受赫尔的学生史班斯的影响,对实验模式的有效性印象颇深。
1953年,他到维基台的堪萨斯指导中心,担任博士後临床实习医生,同年应聘在史丹福大学心理学系执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
在这期间,受赫尔派学习理论家米勒(N. Miller)、多拉德(J. dollard)和西尔斯(R.R. Sears)的影响,把学习理论应用於社会行为的研究中。
此後,除了1969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一年外,一直在该校任教。
其中,1976年至1977年间出任心理学系系主任。
(施良方,民90)由於班杜拉的奠基性研究,导致了社会学习理论的诞生,从而也使他在西方心理学界获得了较高的声望。
新的新行为主义
拓展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新行为主义将不断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 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加强跨文化研究
新的新行为主义将注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行为的差异和 共性,加强跨文化研究,以推动心理学的国际化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行为塑造和矫正理论
逐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通过逐步塑造和强化,帮助个体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取代不适应 的行为习惯。
消退和替代行为的强化
强调消退现有不良行为的重要性,并通过强化替代行为来促进行为 的改变。
行为的自我监控和管理
提倡个体自我监控和管理自己的行为,通过自我反馈和调整来促进 行为的持续改变。
03
新的新行为主义
目录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定义和特点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应用领域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实践方法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挑战和限制 •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研究方
向
01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定义 和特点
定义
1
新的新行为主义,也称为现代行为主义,是一种 心理学理论,它强调对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 关系的科学研究。
行为分析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揭 示行为模式和规律。
行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行为的产生机制和变化过程,为行为干预提供 科学依据。
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新的新行为主义的重要实践方法之一,它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来改变个体或群 体的不良行为。
行为干预的方法包括奖励、惩罚、模仿、替代经验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
06
简述新行为主义哲学基础。
新行为主义哲学基础
新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行为的研究和解释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新行为主义基于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行为的深入研究,发展出了行为疗法等实际应用领域。
1.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是新行为主义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
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和理解来源于经验,人们通过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反应来形成知识和理解。
经验主义强调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和实验,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新行为主义继承了经验主义的思想,认为行为也是基于经验的学习和适应过程。
2.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新行为主义的另一个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只有通过实证方法才能获得可靠的知识。
实证主义强调对现象的客观描述和分析,以及对数据的统计和解释。
新行为主义借鉴了实证主义的思想,认为行为研究也应该基于实证的方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假设和理解行为。
3.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新行为主义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行为疗法是基于实证的方法,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实验,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来理解和解决行为问题。
行为疗法强调对行为的积极干预和调整,以及对行为的重塑和改变。
新行为主义的行为疗法强调对行为的控制和改变,通过制定训练计划和奖励机制等手段来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和
发展。
总之,新行为主义基于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通过对行为的深入研究,发展出了行为疗法等实际应用领域。
新行为主义强调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和实验,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为人类行为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新行为主义
(二)中介变量说
介于环境刺激与可观察反应之间的认知过程 。 假设 期待 信念 认知地图
(三)强化观
学习不是由强化形成的 潜伏学习
学习 表现 S-S理论
(四)学作行为主义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强化观 (四)言语行为 (五)心理治疗观
琼斯曾指出:“我们依然可以确信,不论什 么心理学,它至少是一种意识的学说。否认 这一点,就等于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铁钦纳:行为主义不可能取代心理学。
一战之后,心理学得到广泛应用
(二)哲学基础
1. 逻辑实证主义 “维也纳小组” 用“可证实性”代替“证实性”
2.操作主义
布里奇曼(1882~1961)
第三节 新行为主义的简要评价
一、新行为主义的贡献 二、新行为主义的局限 三、新行为主义的影响
托尔曼的主要著作
论文:《行为主义新方案》(1922) 《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1932) 《导向战争的驱力》(1942) 《目的与认知:动物学习的决定者》(1923) 《格式塔与符号-格式塔》(1933) 《鼠和人的认知地图》(1948)
(三)伯勒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三)心理学自身的发展
1. 古典行为主义的困境
在研究对象上 机械还原论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武德沃斯的动力心理学
S-O-R公式 机制,内驱力 生理学与心理学不能相互取代
机能主义强调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学习
二、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一)赫尔 (二)托尔曼 (三)斯金纳
(一)克拉克·伦纳德·赫尔 (Clark Leonard Hull, 1884~1952)
7第七章 新行为主义
(一)期待
期待是有机体关于客观事件意义, 通常是指目标物意义的知识或信念, 既可以是当前习得的,也可以是过去 曾经习得的。
托尔曼和埃利厄特期待实验: 使一群干渴的白鼠走迷津,最初的九 天出口处放着水,第十天让白鼠挨饿 后把水换成食物,白鼠走迷津出现的 错误和花费的时间明显增多,第十一 天后恢复。这说明期待的影响。
第三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
赫尔( C.L.Hull,1884--1952
年)认为外部刺激S消失后仍持续存
在一段时间成为刺激痕迹s,引起运
动神经冲动r,导致了一个外部反应R,
因此行为公式可以改写为S--s--r--R。
(P228)
▲第四节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
▪
托尔曼(1886-1959,Edward
第七章 新行为主义
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苏堪宇
▪ ★第一节 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 ▪ 第二节 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 ▪ 第三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 ★第四节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 ▪ ★第五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第一节 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
▪
实证主义是一切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
(二)位置学习
▪ 托尔曼认为,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
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 此即为位置学习。
托尔曼十字型高架迷津实验
位置学习优 于(左右)反应 学习。学习并非 简单的机械运动 反应。 (P240)
托尔曼和杭齐克阻塞途径实验
白鼠形成“认知地 图”,而不是机械行 为。(P240)
(三)潜伏学习
的理论,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开山始祖。
▪
托尔曼的整体行为和中介变量等思想,首次将
西方心理学史课后题新行为主义
第五章新行为主义1、什么是新行为主义?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新生代的行为主义者如赫尔、托尔曼、斯金纳等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对华生极端简单化的观点和方法不满,于是开展了自己的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体系。
尽管他们的术语名称、概念体系、理论观点等各不相同。
但其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却是一致的,因此他们被统称为新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以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为哲学基础,使用非人类的动物作为被试,注重对学习的研究。
2、根据赫尔的理论,界定强化、习惯强度、反应势能?强化:赫尔把强化区分为初级强化和次级强化,初级强化是内驱力降低的过程;次级强化是指经常与初级强化联系在一起的刺激通过学习而成为有效的强化因素,次级强化在控制行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习惯强度:效应器的活动与感受器的活动如果在时间上接近,从感受器发生的传入神经冲动在以后引起该反应的倾向就会得到加强。
反应势能:是指有机体在某一情境下出现某一特定反应的可能性。
赫尔认为,有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
内驱力迫使有机体活动,内驱力是一切有机体行为反应的原动力。
3、简述潜伏学习实验的意义?托尔曼通过潜伏学习实验得出,强化虽然有助于学习,但并非学习的必要条件。
学习也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明显,是“潜伏”着的,一旦受到强化,这种结果可通过操作明显地表现出来。
托尔曼对强化作用的研究,推动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发展,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视野。
潜伏学习实验对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即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外在学习表现,而要关注它内在的内隐学习,适时给予期待强化,使学生的“潜伏”的学习得到强化,从而提高成绩。
4、托尔曼的理论对当代认知心理学有什么影响?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对现代认知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
它强调认知的作用,要求恢复对认知的客观研究。
现在认知心理学继承了认知行为主义的观点,以至于有人不无夸张地认为托尔曼的行为主义认知理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开山始祖。
新行为主义思想发展的逻辑脉络
新行为主义思想发展的逻辑脉络
新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流派,主要关注人类的行为和学习过程。
它的发展逻辑脉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经典条件作用阶段:早期的新行为主义者,如Watson和Pavlov,主要研究动物的条件反射和条件作用,强调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2. 操作性条件作用阶段:20世纪50年代,新行为主义者开始研究动物行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以及动物如何通过操作学习行为。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Thorndike和Skinner。
3. 社会学习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新行为主义者开始研究人类的社会学习和认知过程,认为人类学习不仅仅是被动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代表人物有Bandura等。
4. 脑科学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新行为主义者开始将行为和学习过程与神经科学相结合,研究大脑的神经机制如何影响行为和学习。
综上所述,新行为主义思想的发展逻辑脉络是由最初的关注外部刺激和反应的经典条件作用,逐渐演化为对操作和学习的研究,进而转向关注人类的社会和认知过程,并最终将行为和学习过程与神经科学相结合,探究大脑的神经机制如何影响行为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对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的简评
▪
托尔曼兼收并蓄,特别是吸收格式塔心理学的
概念,但他是行为主义者。托尔曼提出了关于认知
的理论,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开山始祖。
▪
托尔曼的整体行为和中介变量等思想,首次将
认知与行为主义联系起来,影响了行为主义向认知
方向发展。
▪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心理学产生重要影响,
为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课题。
▪ 简答题
➢ 、整体性行为的特征。 P235 ➢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P247 ➢ 、斯金纳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 P251
▪ 论述题
➢ 、论述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体系并进行评价。 P234 ➢ 、阐述斯金纳的行为原理,并分析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
用。 P246、249
第一节 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
Chace Tolman) ,“目的行为主
义”创始人。先学习工程,后
转向哲学和心理学,受到多种
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一、心理学:关于整体行为的学说
▪ 区分“分子行为(刺激-反应的简单联结)”和 “整体行为”,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 整体行为的特征: ➢ 第一,整体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对象; ➢ 第二,为实现目标,总是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式; ➢ 第三,选择的途径和方式总是遵循最小努力原则。 第一点为目的性,后两点为认知性。
第二节 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
▪ 刺激与反应的接近,或称同时性条件 作用,是古斯里(格思里,Edwin R, Guthrie,1886一1959)提出唯一的一 条学习律。(P220)
第三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
赫尔( C.L.Hull,1884--1952
年)认为外部刺激S消失后仍持续存
在一段时间成为刺激痕迹s,引起运
二、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
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引起行为的变化, S-O-R ▪ 对中介变量客观定义和测量,例如饥 饿,可以从间隔时间、进食数量和模式
▪ 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的 过程。“符号”是有机体对周围 环境的认知,关于目标及达到目 标的手段及途径的意义的知识则 是对符号意义的认知(“格式 塔”)。
▪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 ▪ 二、操作主义的影响 ▪ 三、行为主义自身的发展
一、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
▪
“维也纳集团”提出了逻辑实证主义
(logic positivism)的间接证实原则,认为
不能直接观察证实的命题,通过间接的观察
或逻辑推理而证实也是可以接受的。
▪ 一些新行为主义者如赫尔和托尔曼假设 了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不可直接观察的 “中介变量”(有机体O) 。
第七章 新行为主义
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苏堪宇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 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第七章重要知识点
▪ 名词解释
➢ 、期待 P238 ➢ 、潜伏学习 P241 ➢ 、应答性行为 P246 ➢ 、操作性行为 P246
三、行为主义自身的发展
早期的行为主义被 称为无“心理”或无 “头脑”的心理学。
1918年,武德沃斯 提出S--O—R,纠正S--R 公式。这启发了那些坚 持行为主义立场,而又 不满华生等人观点的心 理学家。
现实生活中,刺激和反 应不一定直接联结,如上。
刺激也不一定引起反应, 如敌人对革命战士严刑逼供。
动神经冲动r,导致了一个外部反应R,
因此行为公式可以改写为S--s--r--R。
(P228)
★第四节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
▪ ★一、心理学:关于整体行为的学说 ▪ 二、决定行为的机体内部因素:中介变量 ▪ ★三、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模式 ▪ 四、对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的简评
▪
托尔曼(1886-1959,Edward
▪
但是他对有机体的认知机能没有深入研究,具
有主观主义和心灵主义倾向;以动物做实验,难以
说明人类行为。
★第五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 一、心理学:描述行为的科学 ▪ ★二、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 ▪ ★三、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 ▪ 四、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 1904-1990)是对当今心理 学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主 义者。
(二)位置学习
▪ 托尔曼认为,动物不仅习得关于目的
物的意义,也习得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 此即为位置学习。
托尔曼十字型高架迷津实验
位置学习优 于(左右)反应 学习。(P240)
托尔曼和杭齐克阻塞途径实验
白鼠形成“认知地 图”,而不是机械行 为。(P240)
(三)潜伏学习
托尔曼认为动物在 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 也会发生,只不过学习的 结果不明显,是“潜伏” 的。一旦受到强化,学习 的结果才通过操作表现出 来,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 条件。托尔曼和杭齐克设 计了迷津实验。
▪
195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
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得
国家科学奖章;1971年,获得美
国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章;1990
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首次设立
的心理学终身贡献奖。
一、心理学:描述行为的科学
▪ 认为心理学是直接的描述行为的科学。 ▪ 要决定行为的先行影响S和后继行为R间
建立函数关系,其公式为R=f(S)或R=f (S·A)。否认赫尔和托尔曼驱力或中介变 量的观点。
二、操作主义的影响
▪ 操作主义(operationalism) 将理论术语与可观察测量的事实 相联系,使得理论不至于模糊和 主观解释。
▪ 给行为主义者启迪,如果意识 的东西、有机体内在的因素可以 用操作定义来表达,不妨接受。
操作主义的倡
导者是哈佛大学物 理学家布里奇曼 ( Percy W. Bridgman,18821961 )。
(一)期待
期待是有机体关于客观事件意义, 通常是指目标物意义的知识或信念, 既可以是当前习得的,也可以是过去 曾经习得的。
托尔曼和埃利厄特期待实验: 使一群干渴的白鼠走迷津,最初的九 天出口处放着水,第十天让白鼠挨饿 后把水换成食物,白鼠走迷津出现的 错误和花费的时间明显增多,第十一 天后恢复。这说明期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