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 __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__ ”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___________ ”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________________ ”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________ 而绮靡”,“赋 _________ 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________ 》和《 ________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___________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_____________ ”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___________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 _________________ 》。

白居易与元九书8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___________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_________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 __________ ”说的诗学主张。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试卷及答案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试卷及答案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孟子公孙丑上》说:“我,我善养吾。

”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

2、教材指出:《庄子》书中提出了“”、“”的艺术创作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

3、《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二曰赋,三曰比,四曰,五曰雅,六曰颂。

”因而提出了“诗有六义”说。

4、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而末异”。

认为文章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这一点是共同的,但其具体的表现形态(如体裁形式等)却各不相同。

5、教材认为:从陆机在《文赋》里对诗赋创作“缘情”和“体物”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农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点:与,有了深刻的认识。

6、皎然在论诗歌创作的“取境”问题时,已经关注到“取境”有、两种情况,对诗歌意境理论作出了贡献。

7、教材指出:李清照《论词》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审美要求,主要有:一是勿“破碎”,二是讲“”,三是讲“”,四是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

8、教材指出: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其次提出了“”的审美要求;第三提出了“”的审美要求。

9、袁宏道在《序小修诗》一文中评说小修诗“大都独抒,不拘。

”他的诗歌理论观点直接继承了李贽的“童心”说。

10、清代乾隆时期,当沈德潜的“”说盛行之际,袁枚则提出了“”说与之相抗。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论语》的)“兴、观、群、怨”说2、(王夫子的)“现量”说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论语阳货》:“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A、辞达而已矣B、尽美矣,又尽善也C、思无邪D、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教材指出:《毛诗大序》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要委曲宛转,必须()A、“劝一而讽百”B、“主文而谲谏”C、“怨而不怒”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3、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赞扬东方虬的《咏孤桐篇》诗说:“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2020---2021学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题题库及答案

XXX大学2020--2021年度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考试复习题题库及答案第一篇、《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考试填空题总复习题第一章:先秦;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于以( A );A、“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C、“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D、“思无邪”为核心的批评观;2、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A );A、“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B、“引譬连类”;C、“考见得失”;D、“和而不流”;3、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A );A、“尽美矣,又尽善也”;B、“尽美矣,未尽善也”;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D、“尽善矣,未尽美也”;4、教材认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C );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5、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 D );A、圣人;B、今人;C、读者;D、作者;6、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

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 A );A、“仁政”理论;B、人性无善恶理论;C、人性恶理论;D、人性善理论;7、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 B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C );A、“仁政”和人性论;B、“虚静”和“物化”;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9、《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C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B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B、《庄子》较深的影响;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第二章:两汉;1、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B );A、“直谏”说;B、“发愤著书”说;C、文应“实录”说;;D、“疾虚妄”说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 A );A、卫宏;B、刘安;C、孔子;D、毛公;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C );A、“劝百而讽一”;B、“怨而怒”;C、“主文而谲谏”;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中央电大开放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_0807

中央电大开放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_0807

诗难其真也, 有性情而后真; 否则敷衍成文矣。诗其雅也, 有学问而后雅; 否则理鄙率意 矣。太白斗酒诗百篇, 东坡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 不过一时兴到语, 不可以词害意。或认 以为 真, 则两家之集, 宜塞破屋子, 而何以仅存若干?且可精选者, 亦不过十之五六。人安得恃才而
自放乎?( 袁枚《 随园诗话》 )
试卷代号 :04 19
座位号 口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 8 07 0 学年度第二学期“ 0 开放本科” 期末考试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试题
2o oa年 7月
题 分
号 数





评卷人
一、 填空题( 每空 1 共 2 分) 分, 0
1先秦时期, 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 .
》 和《
2什么是李蛰的“ . 童心” 说?“ 童心” 说的提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对后世有何影响?
答题要点 :
<) 1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赞在《 童心说》 一文里提出了“ 童心” 主张文学要表现童心, 说, 他
说 :童心者 , “ 真心也。・ …绝假纯真 , , ・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是不受道理闻见即儒家正统教条熏 ” 染之心 。他认为, 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 , 而且是评价一切作品的首要价值标准 只要 有童
《 史记》人都不肯信。 , 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 其实《 史记》 是以文运事,水浒》 《 是因文生事。以
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 , 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 , 虽是史公高才 , 也毕竟是吃苦事 。因
文生事即不然, 只是顺着笔性去, 削高补低都由我。( 分) "7
<)史记》 以文运事”《 是“ 2( ( ,水浒传 》 因文生事” 史记》 是“ 。《 所处理的是现成 的历 , =实 , }. _,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18-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20分)1.先秦时期,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和《》。

2.《庄子·外物》篇说:“言者所以在,得而忘言。

”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一文里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说,这一文学主张影响了唐代韩愈的“”说。

4.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四部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的专著,它们是《典论·论文》、《文赋》、《》和《》。

5.钟嵘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为主干,同时要“润之以”,只有二者兼备,才是最好的作品。

6.“文章合而著,歌诗合而作”的著名论断是出自唐代诗人、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自居易的《与元九书》。

7.唐代司空图的“四外”说是指“外之致”、“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8.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提出了诗“”说;李清照在《论词》里提出了词“”说。

9.明代“公安派”的诗论家袁宏道提出了“独抒,不拘”的文学主张。

10.清代诗论家王士稹提出了“”说,沈德潜提出了“”说。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共10分)1.(《论语》的)“兴、观、群、怨”说2.(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三、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

共20分)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否则敷衍成文矣。

诗其雅也,有学问而后雅;否则俚鄙率意矣。

太白斗酒诗百篇,东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一时兴到语,不可以词害意。

或认以为真,则两家之集,宜塞破屋子,而何以仅存若干?且可精选者,亦不过十之五六。

人安得恃才而自放乎?(袁枚《随园诗话》)1.把上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2.对上面这段文字进行文学理论上的评述。

(提示:要求说明它提出了什么文学理论观点,有什么意义和缺陷等)四、问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你如何理解《论语》的“文质”论的观点?2.什么是李贽的“童心”说?“童心”说的提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对后世有何影响?3.金圣叹是如何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的?请简要评价这种比较的意义。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0套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2.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3.汉代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4.曹丕《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5.陆机《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要求。

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深刻认识。

6.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7.教材指出:李清照在《论词》中,除了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外,还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别的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破碎”,二、要有“铺叙”,三、讲“故实”,四、格调要高雅典重。

8.教材认为,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

9.明代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继承了思想家李贽提出的“童心”说理论,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力图纠正前后“七子”派的复古模拟之风。

10.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将创作分成“在物者”即创作客体与“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11.在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

答案: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1分)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作家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2024年01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广东)试题及答案

2024年01月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广东)试题及答案

00814-gd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2024 年1 月真题1、【单选题】中国古代文论两大支柱文学理论体系是A: 意境说和教化说B: 典型说和意境说C: 典型说和教化说D: 意境说和摹仿说答案:A2、【单选题】在评点批评中取得重大成就的是A: 刘辰翁B: 李贽C: 叶昼D: 张竹坡答案:D3、【单选题】“”被誉为我国古典诗论开山的纲领的命题是A: 诗言志B: 诗缘情C: 采诗观风D: 歌咏言答案:A4、【单选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体现了______的文艺自然观。

A: 老子B: 孟子C: 孔子D: 墨子答案:A5、【单选题】《乐论》的作者是A: 庄子B: 孟子C: 孔子D: 荀子答案:D6、【单选题】______是我国文化史上第一个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A: 先秦B: 两汉C: 唐宋D: 明清答案:A7、【单选题】“”采诗观风说形成于A: 《汉书》B: 《周易》C: 《论语》D: 《尚书》答案:A8、【单选题】“”提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观点的是A: 司马迁B: 扬雄C: 刘安D: 班固答案:D9、【单选题】王充在著作______中阐述了文学的真实性和独创性。

A: 《论衡》B: 《毛诗序》C: 《汉书》D: 《离骚经序》答案:A10、【单选题】扬雄是______著名辞赋家。

A: 先秦时期B: 魏晋时期C: 西汉时期D: 东汉时期答案:C11、【单选题】儒家思想被定为正统思想的时期是A: 先秦时期B: 魏晋时期C: 两汉时期D: 唐宋时期答案:C12、【单选题】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的诗歌理论批评专著是A: 《典论》B: 《文赋》C: 《文心雕龙》D: 《诗品》答案:D13、【单选题】“”陆机《文赋》中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指的是A: 创作的艺术技巧B: 文章的灵感C: 文章的构思D: 文章内容与形式答案:D14、【单选题】______“”以味论诗,注重诗境深远。

A: 钟嵘B: 刘勰C: 司空图D: 王昌龄答案:C15、【单选题】“”运用以文运事、因文生事理论观点区分小说与史传文的是A: 金圣叹B: 毛宗岗C: 王夫之D: 李渔答案:A16、【多选题】属于《史记》的观点有A: 发乎情,止乎礼B: 主文而诡透C: 发愤著书D: 考之行事,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E: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答案:CD17、【多选题】扬雄的辞赋观主要有A: 雕虫篆刻B: 诗人之赋丽以则C: 辞人之赋丽以淫D: 考之行事,以稽其成败兴坏之理E: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答案:ABC18、【多选题】沈约提出的文学理论有A: 发展了文学风格论B: 概论从远古到刘宋时期文学发展史C: 突出文学的情感因素D: 阐述了声律论E: 讨论文与情的关系答案:BDE19、【多选题】下列关于萧统的介绍正确的有A: 字仲伟B: “”世称昭明太子C: 著作《诗品序》D: 著作《文选》序E: “”世称钟记室答案:BD20、【多选题】《典论》的文论观点有A: 审己度人B: 四科八体C: 诗赋欲丽D: 文以气为主E: 神思答案:ABCD21、【多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从风格论方面探讨文学艺术规律的有A: 《典论》B: 《文心雕龙》C: 《诗品》D: 《文赋》E: 《文选序》答案:ABC22、【多选题】元好问的文学观点主要有A: 求真B: 以高雅为正C: 偏向刚健豪壮的诗歌风格D: 诗穷而后工E: 不平则鸣答案:ABC23、【多选题】“”明清时期主张诗歌以性情为质的流派有A: 神韵派B: 性灵派C: 虞山派D: 格调派E: 肌理派答案:AB24、【多选题】“”明清公安派的文学理论观点有A: 不复以稽古为能事B: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C: 强调文章真情实感的流露D: 提倡平淡朴质的文风E: “”文学创作上追求幽深孤峭答案:ABCD25、【多选题】王夫之的诗学理论贡献包括A: 诗的本质特征是抒情性B: 探讨诗歌创作的情景关系C: “”注重本色,提倡创新D: 探讨诗歌的音律美E: 探讨诗歌的内涵答案:ABC26、【名词解释】雕虫篆刻答案:“”反映扬雄晚年对辞赋的一种态度,认为汉赋形式上靡丽多夸,不具备讽谏作用。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A )。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C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B.“发愤著书”的精神C.“实录”精神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3、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A )A.曹丕B.钟嵘C.刘勰D.陆机4、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A )A.“兴寄”和“风骨”说B.“美刺”、“讽谏”说C.“为时”、“为事而作”论D.“意境深远”说5、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说,这里的“穷”应该诗指诗人(A )A.困厄的人生境遇B.经济贫穷只能自食其力的困境C.写不出诗的困境D.经济贫穷和身体有病的状况6、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

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C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7、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C )A.王夫之B.袁枚C.叶燮D.沈德潜8、“《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C )A.金圣叹B.袁宏道C.李贽D.李渔9、“《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这段文字是指出,《水浒传》的人物性格(A )A.有共性和典型性B.分散而不够集中C.有鲜明的个性D.有典型性但缺乏共性10、“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卷+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卷+答案)

一、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1.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诗言志”即指人的内心意念;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3.朱自清先生指出“诗喜志”是中国代诗论“玉山的纲领”,说明了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理想。

二、孔子的文学思想: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孔子认为学士有多方面的作用,而核心的东西是为封建礼教和政治服务;2.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

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3.重视“中和”之美。

孔子评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明了孔子对“中和之美的肯定”,孔子在哲学上主张“中庸”;4.提出了两个文学批判标准:一个是思想的标准,一个是艺术的标准,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

三、墨子的文学思想:1.墨子的文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尚用”“尚质”,由此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文学观点,即“非乐”说和“三表”说;2.“非乐”说,即否定和反对音乐,墨子把礼乐看成是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是不利的,指出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文化生活上的对立和悬殊;3.“三表”说,即“有所依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墨子认为,这三表乃立言之仪,即著文立论的标准、法则。

四、孟子的文学思想:1.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和“知言养气”说,是他在论文上的主要贡献;1.“以意逆志”说:孟子针对他的学生咸丘萌拘泥于《小雅·北山》一诗的个别词句,不懂诗歌的艺术特征,以致于不能正确把握诗意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理论,孟子认为,说诗的人不应拘泥于语言文字而妨碍对诗人之志的正确理解。

2.“以意逆志”说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以己之意推求诗人之志;一种认为,以诗人之意推求诗人之志,所谓“就诗论诗”;一种认为,以作品全篇立意推求诗人之志;而我们认为,作者之意、诗人之志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

3.“以意逆志”理论说明了:第一、孟子看到了诗歌语言有其艺术的特殊性;第二、孟子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第三、孟子意识到了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在批评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中央电大开放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_0407

中央电大开放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_0407
1 A . 2 D . 3 B . 4 C . 5A .
四、 译题 (0分; 示: 下面一段 文字翻译成 白话文 ) 翻 1 提 将 五 言诗在诗 的各 体中居有 重要的地位 , 是众 多诗 作中有 滋味 的, 所以说 合于 世俗 的口味 。 难 道不是 因为( 指 陈事理 、 它) 塑造形 象, 力抒情 、 摹物象 , 最为详尽 切 当的吗 ?( 尽 描 是 3分) 所 以诗有三种 手法 : 一叫兴 , 叫比, 叫赋。文辞 已经完 了, 二 三 而意 思还有余 , 是兴 ; 这 借事物 比喻 情 志, 是比 ; 这 直接书写 事物 , 用言 辞寓含 着写事 物 , 这是赋 。( 4分) 扩展 这 三种手 法 , 斟酌 地 运用 它 , 用风骨来 巩固它 , 用文采 来润饰它 , 使体 味它 的滋味 无穷 , 到它的 动心不 已 , 听 这是 诗 中最 好的啊 。< ) 3分 五、 问答题 ( 三题中任选 两题 : 每小题 2 , 5 ) 5分 共 0分 1 .答题 要点 : ( ) 在( 语 ・阳货 》“ 日 : 子何莫 学夫 诗?诗 可以兴 , 一 孔子 ( 论 :子 小 可以观 , 可以群 , 以怨 。 可 迩之事 父 , 远之事君 ; 识于鸟兽草 木之名 。提出了“ 多 ” 诗可 以怨” 5分 ) 。< ( )诗可以怨 ” 说诗可以 “ 二 “ 是 怨刺上 政”《 (论语 集解 》 引孔 安国语 )实 际上 就是说 诗歌 可 , 以对现 实中的 不良政治 和社会现象 进行讽刺 和批判 。《 诗经 》 中许 多民歌 和一些文人 作品就 是 对当时 的社会现 实进行讽 刺和批判 揭露 , 如著名 的民歌《 魏风 》 中的《 鼠) 檀》 以及《 硕 )( . 伐 等, 小 雅》 中的《 正月 》《 ,十月之交 》《 ,大雅 》 桑柔 》《 中《 、民劳 》 , 揭露 , 等 或 或批 评 , 或讽 刺, 或讽 谕, 都 可以说 是“ 怨刺上政 ” 的作 品。(0分 ) 1 ( “ 三) 诗可以怨 ” 对我 国后世 的文学创作 , 特别 是诗歌创 作产生 了巨大的影 响, 为我国 古 成 典诗歌 的批判 现实的优 良传统。后 世的许多诗 人的作 品都 有批评 现实 社会 不良倾 向的 内容 , 而屈原 、 甫、 杜 白居易等人更 是在 主观或客观 上把“ 诗可以怨 ” 作为 自己创作 的主要 内容或主要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考试题目与答案自考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考试题目与答案自考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考试题目与答案自考必备试卷代号:1094 座位号巨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1月题号四五总分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她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即《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橘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 而绮靡”,“赋_ 而浏亮”。

能够看出她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亥业的认识。

5.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和《》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的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的著名书信体论文《》。

85 88.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_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见《词源序),又提出了“”和“_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功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摹拟复古之风,提出了“,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说的诗学主张。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镇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尽得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_ ”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测题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测题

一、填空题1.曹魏时著名文论家___________在《典论.___________》中提出了"文以___________为主"的著名论断。

2.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体的"四科八种"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___________宜理,铭诔尚实,___________欲丽。

"3.曹丕《典论.论文》说:"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___________ ,是以各以所长,___________ 。

"提出了作家的才能和文体的性质特点之间的关系,并批评了文人相轻的缺点。

"4.晋代文论家___________在《文赋》中提出了 "___________ "说,强调了诗歌的抒情作用,打破了诗歌的抒情受传统诗教的束缚。

5.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___________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__________而绮靡","赋___________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6.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风骨"一词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___________;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___________。

7.教材指出:《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的"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___________风格与作家的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8.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的实质是: ___________是其内容, ___________是其表现形式。

9.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而《诗经》的系统又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系,探源溯流,评价深刻精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2011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2011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1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是( )A.《毛诗序》 B.《文赋》C.《文心雕龙》 D.《诗品》2.《文心雕龙·时序》篇中“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句的意思是( ) A.世事变迁而文章永恒 B.文章的好坏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 C.社会与时代因素决定文学的发展 D.文章一旦染上社会习气就不能流传下去3.中国最早的论诗绝句为( )A.钟嵘《诗品》B.杜甫《戏为六绝句》C.元好间《论诗三十首》 D.厉鹗《论诗绝句》4.“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娘娘、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语出( )A.白居易《与元九书》 B.韩愈《答李翊书》C.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D.李商隐《上崔华州书》5.严羽提出所谓“诗之法有五”,包括了( )A.体制、韵味、气象、格调、音节 B.韵味、格力、气象、格调、音节 C.兴趣、韵味、气象、格调、音节 D.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6.张炎论词以( )作为“清空”的典范作家A.周邦彦 B.欧阳修 C.吴文英 D.姜夔7.《录鬼簿》中“前辈已死名公乐章传于世者”把( )列在首位。

A.白朴 B.关汉卿C.董解元 D.马致远8.《序山歌》的作者是( )崇尚“真情”,以为“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赞美山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A.冯梦龙 B.李攀龙 C.李梦阳 D.李开先9.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等人以“变”论诗,作为与( )相对抗的一面旗帜。

A.台阁体B.复古派 C.唐宋派 D.竞陵派10.体现了竞陵派诗歌理论的选本是( )A.《唐宋八大家文钞》 B.《诗归》C.《列朝诗集》 D.《唐诗品汇》11.李渔重视戏剧的结构,提出“立主脑”,他认为《西厢记》的主脑是( ) A.闹简 B-白马解围 C.赖婚 D.长亭送别12.“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语出( )A.李渔《闲情偶记》 B.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C.叶燮《原诗》 D.王士稹《鬲津草堂诗集序》13.刘大槐谈到文章的思想内容时以(')三者为“行文之实”。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704-四川省-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704-四川省-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1704-四川省-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诗可以兴”出自于()(1分)A:《今文尚书》B:《毛诗大序》C:《左传》D:《论语》2、孔子提出的批评标准是()(1分)A:文质彬彬B:中正和谐C:尽善尽美D:思无邪3、最早提出“原道”理论的是()(1分)A:孟子B:荀子C:老子D:D.杨雄4、《毛诗大序》中所谓“声成文谓之音”之“文”的意思是()(1分) A:文采B:文章C:文字D:五声之调5、提出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的汉代文论家是()(1分)A:司马迁B:扬雄C:刘安D:王允6、陆机在《文赋》中论述的创作的中心环节是()(1分)A:素材准备B:艺术构思C:艺术思维D:艺术表达7、”神与物游”出自于刘勰《文心雕龙》的篇目()(1分)A:《宗经》B:《征圣》C:《神思》D:《明诗》8、齐梁时期与刘勰齐名的文艺理论家是()(1分)A:曹丕B:陆机C:萧统D:钟嵘9、唐代殷璠提出的主要诗歌理论是()(1分)A:兴趣B:兴象C:兴味D:性灵10、集中表达柳宗元主要文学主张的文章是()(1分)A:《杨评事文集后序》B:《捕蛇者说》C:《答李翊书》D:《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1、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他最看重的是()(1分) A:闲适诗B:杂律诗C:感伤诗D:讽喻诗12、自宋代开始流行的论述诗歌的重要著述形式是()(1分) A:诗式B:诗话C:诗格D:诗序13、与黄庭坚并称的宋诗代表是()(1分)A:欧阳修B:王安石C:苏轼D:秦观14、朱熹认为正确理解“诗无邪”的角度是()(1分)A:作者B:作品C:读者D:读者和作品15、《岁寒堂诗话》的作者是()(1分)A:李清照B:苏轼C:张炎D:张戒16、汉代文学理论的性质是()(1分)A:诗学理论B:赋学理论C:经学文论D:玄学理论17、公安三袁在理论上最有代表性的是()(1分)A:袁宗道B:袁宏道C:袁中道D:袁明道18、清代性灵说的倡导者是()(1分)A:翁方纲B:王士祯C:袁枚D:沈德潜19、提出“天下文章,无有出于《水浒》右者”这一观点的是()(1分) A:张竹坡B:金圣叹C:李贽D:脂砚斋20、《原诗》的作者是()(1分)A:郑燮B:王夫之C:王士祯D:叶燮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中国文论史上论述到诗歌之“味”理论的有()(2分)A:钟嵘B:曹丕C:司空图D:严羽E:王士祯22、孟子认为正确的读诗方法应该是()(2分)A:阙而不说B:不以辞害志C:博闻强志D:不以文害辞E:以意逆志23、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诗歌主张有()(2分)A:“兴观群怨”B:“诗有五格”C:“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D:“假象见意”E:“诗有别材,非关书也”24、明代的小说理论集中论述的问题有()(2分)A:小说地位B:小说功能C:小说真实性D:小说人物性格塑造E:小说情节25、刘熙载《艺概》中属于文学理论的部分是()(2分)A:诗概B:词曲概C:文概D:赋概E:书概三、判断论述题(共3题,共15分)26、陈子昂说“叹魏风骨,晋来莫传”,说明他完全否定了整个魏晋南北朝诗歌。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610-四川省-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610-四川省-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1610-四川省-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舜命夔“典乐,教胄子。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阐明了文艺的()(1分)A:娱乐作用B:教育作用C:认识作用D:交流作用2、司马迁将历史上的许多仁人志士因遭困厄而著书总结概括为()(1分)A:疾虚妄B:不平则鸣C:发愤著书D:穷而后工3、汉代被认为是文学批评中“作家论”滥觞的典籍是()(1分)A:《论衡·超奇》B:《史记》C:《淮南子》D:《楚辞章句序》4、关于《典论·论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分)A:提出“成一家之言”的理论B:认为不同的文体“本同而末异"C:指出不同的文章风格取决于作家的社会实践D:详细论述了艺术想象的问题5、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陆机首提灵感问题,他把灵感称作()(1分)A:顿悟B:神思C:应感D:兴会6、下列强调文学艺术具有交流情感作用的言论是()(1分)A:诗可以兴B:诗可以观C:诗可以群D:诗可以怨7、刘勰概括艺术想象的规律为()(1分)A:思理为妙,神与物游B:志气统其关键,辞令管其枢机C:寂然凝虑,思接千载D:陶钧文思,贵在虚静8、《诗品》论述的对象是()(1分)A:五言诗B:七言诗C:四言诗D:杂言诗9、反复阐明诗歌应该发挥其“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作用的理论家是()(1分)A:陈子昂B:杜甫C:白居易D:韩愈10、欧阳修古文理论的代表作是()(1分)A:《与元九书》B:《答李翊书》C:《答洪驹父书》D:《答吴充秀才书》11、文学家谈创作过程,一种谈甘苦疾徐体会,一种偏重于谈兴会。

下列文论家谈创作重于兴会的是()(1分)A:陈子昂B:白居易C:欧阳修D:苏洵12、《毛诗序》总结《诗经》的分类和表现方法,提出了()(1分)A:“六义”说B:“四始”说C:“六诗”说D:“六律”说13、中国文论史上论诗绝句众多,内容丰富。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内容特征是()(1分) A:阐说诗理B:摘赏佳句C:品评作家作品D:点缀琐闻14、汉代把情志结合起来论述诗歌特征的典籍是()(1分)A:《楚辞章句序》B:《论衡》C:《淮南子》D:《毛诗序》15、《录鬼簿》中对“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列首位的是()(1分) A:董解元B:关汉卿C:鲍天佑D:睢景仁16、先秦时期,提出“非乐”主张的是()(1分)A:孔子B:荀子C:墨子D:韩非子17、《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的作者是()(1分)A:王夫之B:周济C:袁枚D:王士桢18、孔子强调文学艺术具有感染作用的言论是()(1分)A:诗可以兴B:诗可以观C:诗可以群D:诗可以怨19、龚自珍倡“诗与人为一”说,提出一个崭新的艺术标准是()(1分)A:真B:新C:活D:完20、《文心雕龙》中涉及到创作论各方面问题,具有总纲性质的篇章是()(1分) A:《神思》B:《时序》C:《体性》D:《隐秀》二、多选题(共10题,共10分)21、下列说法中,表达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1分)A:思无邪B:绘事后素C:文质彬彬D:辞达而已矣E:尽善尽美22、刘勰认为,培养艺术构思能力须具备的条件有()(1分)A:积学以储宝B:酌理以富才C:研阅以穷照D:驯致以怿词E:凭情以会通23、古代文论家文论作品有诗论、文论之分,下列各篇属于诗论的有()(1分)A:《戏为六绝句》B:《答李翊书》C:《与元九书》D:《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E:《答韦中立论师道书》24、李清照的《论词》是北宋末年一篇著名的词论。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4-四川省-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304-四川省-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1304-四川省-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1、诗言志”出自()(1分)A:《论语》B:《尚书》C:《庄子》D:《老子》2、孔子的文艺观主要表现在()(1分)A:《诗经》B:《典论》C:《庄子》D:《论语》3、“观风俗之盛衰”出自()(1分)A:孔国安B:郑玄C:朱熹D:孔颖达4、被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革命”宣言的是梁启超的()(1分) A:《新小说》B:《译印政治小说序》C:《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D:《告小说家》5、王国维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1分)A:《宋元戏曲史》B:《人间诗话》C:《蕙风词话》D:《人间词话》6、最早把意境一词引入到文论中的是()(1分)A:司空图B:王吕龄C:刘怨D:钟嵘7、孔子的文艺标准是()(1分)A:尽善尽美B:思无邪C:乐而不淫,哀而不伤D:尽美矣,未尽善也8、朱熹文艺理论思想的核心是()(1分)A:文与道俱B:文道合一C:文以贯道D:文以明道9、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诗论家是()(1分) A:严羽B:李清照C:谢榛D:王夫之10、以讽喻诗来反映民生疾苦、鞭挞权贵的诗人是()(1分)A:白居易B:李白C:杜甫D:李贽11、提出“性灵说”的是()(1分)A:袁宗道B:袁宏道C:袁中道D:李贽12、在庄子“物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是()(1分)A:苏轼B:李白C:王维D:欧阳修13、认为诗词“别是一家”的是()(1分)A:苏轼B:杨万里C:黄庭坚D:李清照14、袁枚诗学的最高价值标准是()(1分)A:善B:美C:真D:理15、认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是()(1分)A:翁方纲B:沈德滞C:姚鼐D:周济16、与扬雄“心画心声”相左,提出“心生心话总失真”的是()(1分) A:朱熹B:严羽C:元好问D:张戒17、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1分)A:颜之推《颜氏家训》B:张戒《岁寒堂诗话》C:刘勰《文心雕龙》D:萧统《文选》18、第一部论述南戏的专著是()(1分)A:朱权《太和正音谱》B:徐渭《南词叙录》C:何良俊《曲论》D:王骥德《曲律》19、孟子的“以意逆志”中的“意”指的是()(1分)A:读者B:作者C:本文D:时代20、与《文心雕龙》一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最高成就()(1分) A:陆机《文赋》B:钟嵘《诗品》C:萧统《文选序》D:曹丕《典论论文》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21、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指的是()(2分)A:《紫钗记》B:《牡丹亭》C:《邯郸记》D:《南柯记》E:《窦娥冤》22、常州词派的代表人物是()(2分)A:张惠言B:朱彝尊C:周济D:陈延掉E:谭献23、除了杜甫诗、《离骚》外,金圣叹认定的天下六才子书还有()(2分)A:《老子》B:《庄子》C:《史记》D:《水浒传》E:《西厢记》24、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指出,作家个性形成具有的因素有()(2分)A:才B:气C:力D:学E:习25、以下属于王国维观点的有()(2分)A: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B: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C: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D:一切景语,皆情语也E: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直三、判断论述题(共3题,共15分)26、王充对语言作品中的“增”是持完全否定态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 ”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____________ ”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________________ ”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_________ 而绮靡”,“赋_________ 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________ 》和《________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____________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______________ ”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___________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_________________ 》。

白居易与元九书8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_____________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_________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__________ ”说的诗学主张。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________ 。

尽得__________ ”。

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___________ ”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10 分)1 、(庄子的)“虚静”说2 、(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论语·为政》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A ‘尽美矣,又尽善也'B ‘思无邪'C ‘尽美矣,未尽善也'D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这段诗论出自()。

A 《论衡·艺增》B 《孟子》C 《史记·屈原列传》D 《毛诗大序》3 、提出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家是()。

A 陆机B 钟嵘C 皎然D 司空图4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尔何。

”元好问的这首论诗绝句是()。

A 赞扬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有建安风骨,只是张华诗稍欠风力B 批评晋代诗风流情多,风云气少,不如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歌有风骨和新意C 认为张华、温庭筠、李商隐诗缺少“邺下风流”的建安风骨,主张诗尚壮美D 批评张华诗缺少“邺下风流”,甚至没有温庭筠、李商隐有新意,主张诗尚婉约5 、“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这种比较符合诗歌创作和鉴赏规律的见解出自明代诗论家()。

A 谢榛的《四溟诗话》B 李贽的《童心说》C 王士贞的《艺苑卮言》袁宏道的《序小修诗》四、翻译题(10 分;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五、问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25 分,共50 分)1 、简述司马迁在《史记》的写作中体现的实录精神,并结合学习过的文学史知识,谈谈其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产生过什么影响。

2 、金圣叹是如何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的?请简要评价这种比较的意义。

3 、什么是严羽的“别材”、“别趣”说?请结合“别材”、“别趣”说,谈谈他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 —2004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1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2 、发愤著书3 、止乎礼义4 、缘情体物5 、诗经楚辞6 、气盛言宜不平则鸣7 、白居易与元九书8 、别是一家9 、清空意趣10 、独抒性灵性灵11 、一字风流12 、境界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10 分)1 、(庄子的)“虚静”说“虚静”说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

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学说,认为虚静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

《庄子·大宗师》里提出“坐忘”,“坐忘”就是“虚静”。

( 1 分)这是要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

(2 分)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造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

(2 分)2 、(李渔戏曲创作的)“立主脑”说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记·结构》里列《立主脑》一节,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传奇亦然。

”提出了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之说。

(1 分)文中又说:主脑是“作者立言之本意”,就是说,一部戏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

一本戏中只有一人是主要人物,其他是陪衬;也只有一事是中心情节,其它也是陪衬。

这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就是一部戏曲的主脑。

(1 分)所谓“立主脑”就是要决定这部戏曲是为何人何事而作。

立了“主脑”,就要集中主要精力来描写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其他的众多人物和事件都要围绕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来展开。

(3 分)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B2 、D3 、D4 、C5 、A四、翻译题(10 分;提示: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我听到世人说,诗人很少有显达的,而多数都处于穷顿困厄之中。

真是这样吗? (2 分)大概世上所传的诗,多数是出于古代穷顿困厄之的人的言辞吧。

(2 分)凡是读书人胸怀才智,又不能施展于世的人,多数喜爱放浪自己在山巅水边,外面可以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的形状和品类,常常探究它们的奇形怪状;(3 分)心中怀有积存着的忧思感愤,兴起于怨愤讽刺,用以表达羁旅的臣子和寡居的妇女们的概叹,而描写人们感情中难于言状之处,(这)大概是诗人越是穷顿困厄,诗就越写得好吧。

这样说来,不是写诗能使人穷顿困厄,倒是穷顿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

(1 分)五、问答题(三题中只任选两题;每小题25 分,共50 分)1 、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肯定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 5 分)《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作者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打击和迫害,因而“发愤著书”。

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

例如在在《史记》中,他并不发泄私愤,而是客观地记述武帝的事迹,既记述他的功绩也不避讳他的残忍和好大喜功以及求仙访道、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实。

对汉高祖,也是既写了刘邦的推翻暴秦、统一天下的伟大历史作用,他的知人善任、深谋远虑的政治家风采,也揭露了他的虚伪、狡诈、残忍和无赖的流氓嘴脸。

一本“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15 分)这种“实录”精神,对后世的史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后世的许多史学著作,特别是所谓的正史,如二十四史等,就不仅在体例上受史记影响,而且在写作态度上,也受到司马迁“实录”精神的影响;同时“实录”精神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就是一例。

而后世许多文论家也经常以“实录”来批评文学作品,使之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原则。

(5 分)2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了比较:“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

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

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7 分)《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实,作者只能根据历史史料,进行组织、剪裁、安排,不能虚构;而《水浒传》是文学创作,可以通过想像、夸张等艺术手法,“顺着笔性去”,进行自由的虚构,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

从纯艺术的角度,金圣叹更推重《水浒传》的虚构文学。

(9 分)金圣叹认识到了史学著作和文学创作的区别,前者“实录”,而后者可以虚构;而他更推重虚构的文学,这是肯定了文学创作的价值;另外,具体地说。

他把《水浒传》这种通俗文学置于《史记》之上,这也是对传统文学观点的突破,是一种新的文学观点。

(9 分)3 、严羽主张作诗要“妙悟”,诗本身要有“兴趣”,即指诗人直觉到的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

严羽认为唐诗有这种“兴趣”,而宋诗所缺乏的恰恰正是这种丰富隽永的审美特征。

为什么宋诗没有“兴趣”呢?严羽认为宋人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即在诗歌里用事、用典故、议论说理,破坏了诗歌的“兴趣”的审美特征。

(5 分)为了反对宋人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

《沧浪诗话·诗辨》说:“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即是说诗写得好坏,别有一种“妙悟”的才能,别有一种“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兴趣,与学问、理论没有太大的关系。

他举了韩愈与孟浩然的例子,认为孟浩然学力、学问远不如韩愈,但诗歌却超过韩愈,就是因为孟浩然有“别材”、“别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