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优秀8篇)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欣赏《阿细跳月》。

2、歌表演《莹火虫》。

教学目标1、能安静地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舞蹈节奏。

2、能积极参与集体歌舞表演。

3、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舞伴奏。

4、学会《莹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教学过程(一)歌表演《萤火虫》一位戴着莹火虫头饰、身背两叶翅膀的同学,手提点亮的红灯笼站在同学们的前面。

1、教师请同学猜那位同学的装扮。

(提示是一种能在夏夜里发出亮光的昆虫)。

2、将歌曲《莹火虫》完整地放一遍,老师随音乐将舞蹈动作示范给同学们。

3、跟老师轻声学唱歌曲《莹火虫》,并学会几个舞蹈动作。

4、将学生分成舞蹈组、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歌表演。

舞蹈组排成两行在中间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舞蹈,唱歌组和打击乐器组成倒八字站两边,歌唱和敲击打击乐器。

分组由学生们自愿选择,人数不限。

舞蹈队要求:① 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

② 能合上舞蹈音乐(三拍子)的节拍。

歌唱队要求:① 大方、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② 节奏、音准正确。

打击乐队要求:① 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 几种打击乐器能协调配合。

③ 节奏准确、强弱分明。

5、同学们对三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并能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太好的原因。

6、每组可推荐一名代表出来组成一个三人组的表演队进行表演。

7、老师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尤其需对那些平时性格内向、不善当众表现的同学提出表扬。

(二)听赏《阿细跳月》1、教师展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

2、教师将音乐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安静地欣赏。

3、教师讲解阿细人的″跳月″故事。

4、再听音乐一遍,老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拍手或老师随音乐舞蹈、同学们拍手伴奏。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歌表演,并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2、学生是否选择了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

3、学生是否会唱歌曲《莹火虫》的歌词和曲谱。

4、学生听赏音乐时,情绪是否投入。

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二一、教材解读: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11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11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优秀11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后思考: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么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

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2、反馈交流(1)细品三“问”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他却故意说……抓住“打搅”,刘太公(2)细品“想一想”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

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

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鲁智深行侠桃花庄粗中有细听语言智勇双全六年级语文上教案2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这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语文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学习重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学习难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1)读出自己印象较深的部分。

(说说为什么印象较深)(2)说出给自己印象较深的人物。

(说说为什么)(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围绕中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三)合作学习深入探究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两点: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弄翻了。

……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了解书法大家蔡襄的作品及风格。

2、了解福建的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以及他们对中华文化所做的贡献。

3、让学生充分领略福建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课前准备:搜集“蔡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仙游人,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

主持建造了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二、阅读资料,感受柳永。

1、阅读书本资料“书法大家蔡襄”。

2、文中介绍了蔡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3、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其风格是什么?三、了解蔡襄,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了解唐宋闽籍书法大家。

2、福建历史上还有很多的著名书法大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2、回家后可以向亲戚朋友们介绍你所了解的福建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让更多的人了解福建的历史文化。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同桌互相说)3.全班交流。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八教案教学设计(1)《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跃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并让学生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

3、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美丽的地球》。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

因为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地球。

昨天让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1、学生快速巩固生字后,听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小组长批改,教师评点。

2、交流词语的理解。

学生小组交流后勾画出确实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三、自渎自悟,提纲学习1、教师布置任务。

(1)说说课文史抓住那些要点来写的?(2)完成课后练习。

(3)细读课文,把你在阅读中所增长的见识写在课文旁批处。

(4)思考: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关系?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上述4个问题。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集体反馈,整体感知学生分别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问题(1)地球的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几个方面。

问题(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教师小结。

只要有依据即可。

问题(3)指名汇报,或者根据巡视情况小结。

问题(4)前后照应的关系。

作用: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形式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五、课堂小结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课文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面对有关地球的许多问题,究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接着具体从颜色、年龄、表面、有大量的水、自转和公转等方面展开了介绍;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认识到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球只有一个,只有我们珍惜她才能拥有买好的明天。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里的7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教案篇一《索溪峪的“野”》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索溪峪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认识“赋、淑、撅、叟、涤”等字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重点难点:体会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旅游胜地。

你去哪儿旅游过?那里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

(结合实际情况,学生畅所欲言。

)2、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张家界旅游图,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思考讨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2、读准字音。

3.理解词语。

三、指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选择读书方法,读课文。

2.指名汇报读。

思考:“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野”在课文中指没有经过雕琢的、天然的、野性的美。

)四、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二)讨论交流学习效果。

1.山野。

(边讲边出示课件)①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它的惊险体现在断壁悬崖有几十丈高。

山风中半边悬空的巨石摇摇晃晃,使人看了惊心。

峡谷的名称让人闻而生畏。

②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优秀9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优秀9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优秀9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感悟课文中所讲的“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3、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1、诵读、背诵,增强文言语感。

2、在朗读中,对照译文,理解词义、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感悟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朗读1、教师将课文抄在黑板(或小黑板)上,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领会如何停顿与断句。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指导读准“蜀、僧、恃、钵”字音)、齐读。

重点是断好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停顿是: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二、猜读1、投影出示注释语:告诉。

欲之南海:想去南海。

之,去。

子: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何恃:恃何,凭借什么。

买舟:租船。

买,这里是租、雇的意思。

犹:尚且。

越:至、到去:距离。

至:到。

2、对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意,先默读思考,自己说一说,再分小组互相说一说,最后在全班说。

(老师及时赞扬善于理解的同学,鼓励大胆试说意思。

)3、小结方法:把注释的字词意思放在句子中,逐句读懂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对读1、翻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与译文。

2、两人一组,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读,读错一句译文就让对方刮一下鼻子;分男女生全班对读。

3、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用古文说故事a、用古文讲故事有什么要求?b、学生准备c、学生试讲第一句,教师强调有没有讲的味道?d、教师边说现代故事,引导学生讲对应的古文故事e、指名学生用古文讲故事5、小结方法:在借助注释读懂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译文可以使我们理解得更准确一些。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2、能有感情地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让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学会聆听》,说说课文讲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母亲教我学会聆听?暴风雨给海勒波格这样的感受,那你们能谈谈你对暴风雨的印象吗?你们谈了对暴风雨的感受,现在我们去看看意大利的作家拉法埃莱·费拉里斯是怎么评价暴风雨的。

二、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质疑。

同学们读了题后,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面对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有可能会问:暴风雨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三、浏览课文,解决对课题的质疑。

1、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各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2、师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暴风雨给他的启示?四、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师提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前,哪些段写暴风雨来之时、哪些段写暴风雨去之后?2、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暴风雨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小组讨论交流)(二)反馈。

1、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根据学生勾划的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写得好的句子,从读中去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

了解了暴风雨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同学们能理解作者从暴风雨中得到的启示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也可以说说你联想到的古诗或歌曲。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4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4篇

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选4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难点:(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

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名师教案五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名师教案五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优质名师教案五篇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

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

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论语四则》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4个二类生字,会读古文中重点字的字音。

2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喜欢学习古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与体会。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并说出每句话的意思,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2.收集有关《论语》这部书的资料。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论语大考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顺,()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

你还知道哪些名句?二、出示曲阜孔子庙的图片,介绍孔子。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代是最动荡也是特色的一个时期。

就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在鲁国诞生。

他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三、读文,扫清阅读障碍。

四、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

1.课文翻译:《论语》开宗明义告诉我们应该开心的两桩事情:“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

还有一桩不应该生气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

”孔子说:“学习能够经常反省,实践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内心里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而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一点也不怨恨,这难道不是君子的风度吗?”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5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1一、板书课题二、出声自读课文,自己动手,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三、解决重点词语、提出疑难问题四、老师检查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划分课文层次,掌握课文结构1、文章可以划分几个层次?用了是什么结构来论述?三个层次,用了总——分——总的结构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中间是怎么链接起来的?三件事情(了解三件事情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三件事情。

注意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用“无独有偶——”“最有趣的是——”:过渡句和递进作用。

五、关于文章的体裁1、什么是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2、全文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文中用了另一种形象的表述重复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把?拉成了!)在文章的第三层哪句话和这两句相照应?(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3、这是本文的论点,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

为了证明这句话是真理,作者用了哪几件事情来进行了证明?第二课时一、回顾第一节课主要内容1、这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板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二、课文的标题解释有几个词语组成?分别说明了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真理——一定是正确的诞生——一定有孕育的过程一百个——一定很多问号——一定有思考之后——一定得到了解决三、老师提出问题:1、真理从什么样的现象中得来?司空见惯的现象。

2、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板书:司空见惯?————————————!真理)3、可是,在司空见惯的事情和真理之间有一个什么过程?我们来看看第一个例子中是怎么做的。

带领学生理解第一个例子中的写法。

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表示这个过程?学生回答: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板书)四、讨论交流(小组分工讨论)1、另外两件事具体是怎么体现这个过程的?将这几个词语标在具体的描写旁边。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一、以花作画,以诗作画,走进诗。

1、以花的话题入画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2、学生交流。

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

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

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

教师范读。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

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把古诗再读一遍,读诗的节奏和韵律。

4、全班齐读。

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一)看兰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对比:3、指导读第一句。

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望皓月,真正的怡然自得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学习第二句(一)闻香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二)品香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

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

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

学生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篇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篇一《一面》一、回顾,导入新课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尤其通过鲁迅侄女的描述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知道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是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自己大声地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我们叙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根据这六个要素请你再快速地浏览全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交流以后老师再指名回答。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师指导学生把语言说完整、正确。

)三、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1、在阿累眼中,鲁迅是什么样子?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

(文中有六次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

)课件出示描写外貌的语句2、齐读这些句子。

与鲁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据我们找到得有关鲁迅的外貌描写,鲁迅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形容吗?(瘦)3、自己再读读这几句句子,刚才我们说这六句的相同点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的“瘦”。

那么这些句子又有什么不同点吗?同桌交流。

如答不出教师提示:这几次描写作者和鲁迅他们的位置有什么变化?(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因而人物形象比较“模糊” 。

第二次是在近处观察,刻画得比较具体、细致,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第三次更近了,观察更细致,鲁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四、仔细品读,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怀1、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找到有关鲁迅语言的描写,自己读一读。

听到这些话,作者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你要买这本书?——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疑惑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惊异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是送你的——感动流涕)2、从这些对话当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作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鲁迅向我推荐书,最后还送我书,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人呢?(鲁迅关心同情劳动人民)3、当我知道了鲁迅的身份时,我是什么反应?请个别学生来读第27段我结结巴巴的说明我很激动很兴奋,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最后却没有蹦出来,为什么呢?(当时流社会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反动派的迫害,作者想要保护鲁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惊喜没有说出来)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全册教案【9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全册教案【9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全册教案【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全册教案【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6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题。

1.还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4.读课题。

你明白了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一首词。

以“清平乐”为词牌名,“六盘山”是这首词的题目。

5.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

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

)3.自由读课文。

4.自学生字及词语。

可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六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五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五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五篇语文教学教案的运用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运用一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时间化。

优秀的语文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深化语文教学的内涵。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1《大瀑布的葬礼》一、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知道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酷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秘密的热望。

2、发展目标:(1)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知道能力以及朗诵感悟能力。

(2) 使学生能自主的采取小组讨论、朗诵、想象等浏览方式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浏览能力、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

课后查阅资料,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有关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本来、几年之后的景象,为何会有这种变化,通过让学生演讲的方式,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读出瀑布“本来”、“几年后”的不同感触。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查找大瀑布的资料、准备课件、在黑板上画花圈、让学生准备地图。

五、教学进程:(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黑板上,画着的是什么呢?对,是一个花圈,今天,老师把这个花圈送给一条曾经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何吗?2、板课题,读课题3、看题质疑。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查。

3、学生汇报读懂的地方。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目标:1、认识“嗡嗡、麋鹿、骏马、雄鹰、潺潺、松脂、婴儿、爱恋”9个词语,并知道“神圣、爱恋”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通过体会深入的句子,揣摩优美的语句,来知道土地的神圣。

3、体会人类与自然休息相干、不可分离的关系,知道应当保护环境,爱惜家园。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诵来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0篇六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本节课目标: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2、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在联系,合理想象,写出完整的、有意义的故事。

3、能够做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4、鼓励大胆新奇的想象,有创意的表达,并融进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实践中领悟到如何写出情节完整的,有意义,有创意的故事。

2、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得有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1、导入:今天,我们来写故事。

把课文中读到的故事写下来。

2、出示学习目标。

(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来,先自己练习说说其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将要写下的故事题目和主要内容。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1、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2、组织同学汇报:谁来说说你或者你们组写出了什么故事?根据学生编出的故事,相机生成,提炼出编故事的要点:(1)有情节(2)有意义。

3、拓展学生习作的思路:大家写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有意义的故事,当然,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说一说。

4、指导学生怎样写: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使你写的故事让大家都愿意听,愿意讲呢?你有没有什么好点子?5、教师点拨,总结:叙述清楚,语句通顺。

请大家试着把故事编得有趣儿,让大家都喜欢听,同桌互相讲一讲,相互提提建议。

大家看,咱们班的同学多了不起,编什么样的故事,怎么编故事,这些都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真是编故事的能手,一会儿,我们就试着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有没有信心写好?6、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说出各自的想法。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编故事要有情节,有意义,有创意。

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提供好方法。

同桌互相讲编出的故事。

五、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六、总结提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一、教案背景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山中访友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交流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 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

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生齐读)师: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

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给了我们。

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作业:抄写生字,并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山中访友》这篇课文。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师: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

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也就是作者要以‚山中访友‛为题目的原因了。

这种类似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1 山中访友古桥物老朋友树林我知己……相朋友融(情)《山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

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轻盈的云雾无字的歌谣飘飘洒洒的雨丝轻捷柔软的手指优雅的小曲水淋淋的嫩绿清新的绿色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

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3、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

①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带着体会朗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_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声比作_____________。

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_____________(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3)带着遐想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2、拓展阅读。

《雨》(冯剑华)3、作业:(任选一项)(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雨(冯剑华)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

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

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

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

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

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

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思考:你从文章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3、草虫的村落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字词检查,并结合课件学习生字词。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1)快速默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你会怎样分?(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交流反馈: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