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后,病原体附着在医务人员的手套、衣物、医疗器械等物品 上,当这些物品再次接触其他患者或环境时,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
空气传播
飞沫传播
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原体以飞沫的形式悬浮在 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感染。
尘埃传播
病原体附着在尘埃颗粒上,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被他人吸 入后感染。
04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内容与方法
监测对象
监测医院所有部门、科室 的感染情况,包括住院部 、急诊室、手术室、产房 、新生儿室等。
监测指标
包括感染发病率、感染部 位分布、细菌耐药性等。
监测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 性队列研究等方法,结合 临床微生物学、抗菌药物 耐药性监测等手段。
控制措施与实施流程
案例五:某医院医务人员感染事件
总结词
该医院医务人员感染事件是一起因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的医院感染事件,对 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详细描述
该医院在医务人员感染事件发生前存在防护措施不到 位、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如佩戴口罩不正确、手卫生 不规范等。这导致了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等传染病 的风险增加。
确认为细菌感染。
案例四:某医院空调系统污染事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医院空调系统污染事件是一起因医院空调系统未定期 清洁、消毒等原因导致的医院感染事件,对医务人员和 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该医院空调系统长期未进行清洁和消毒,积尘和微生物 污染严重。医务人员和患者在空调环境下易受到病原体 侵袭,出现头痛、咳嗽、发热等症状。经检测,空调送 风中存在多种细菌和病毒。
低感染风险。
院感基础知识
院感基础知识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操作、医疗器械、医护人员等因素导致的感染。
院感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因此,了解院感的基础知识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院感的传播途径:1.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如患者的皮肤、体液、分泌物等。
2. 空气传播: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者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传播。
3. 飞沫传播: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产生的飞沫传播。
4. 物体传播:通过污染的医疗器械、床单、衣物等传播。
院感的预防措施:1.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患者先后、进行操作先后,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者消毒剂。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佩戴合适的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感染风险。
3. 消毒与灭菌:医疗器械、床单、衣物等应进行适当的消毒与灭菌处理,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4. 环境清洁: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保持卫生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6. 患者隔离: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防止传播给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
院感的监测与报告:1. 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等指标。
2. 报告:发现院内感染病例后,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感染的传播。
院感的教育与培训:1. 医务人员教育:医疗机构应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院感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2. 患者教育:医疗机构应向患者提供院感预防知识,让他们了解院感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院感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问题,了解院感的基础知识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都非常重要。
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监测与报告机制以及教育与培训,可以有效降低院感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最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总结
最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患者在住院第四天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属于医院感染。
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1、什么就是医院感染?(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与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临盆过程当中与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职员在医院工作期问获得的感染。
5、哪些情形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病比方何报告?(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
(2)假如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沾染病的,还应举行沾染病报告。
7、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8、什么就是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就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什么就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10、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1)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2)婴幼儿及老年人;(3)接受放化疗与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5)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6)住院时间长者;(7)手术时间长者;(8)营养不良者。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医院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HAI)是指患者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新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加强的学习,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对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接受治疗、护理的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2. 分类:(1)根据感染部位分类: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2)根据病原体分类: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3)根据感染途径分类: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垂直传播等。
二、医院感染病原体及传播途径1. 病原体:(1)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3)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4)寄生虫:如疟原虫、阿米巴原虫等。
2. 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污染物、医务人员等传播。
(2)空气传播: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在空气中传播。
(3)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传播至周围人群。
(4)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如新生儿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1. 患者因素:(1)年龄:老年人、婴幼儿、免疫抑制者等易发生医院感染。
(2)基础疾病: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恶性肿瘤等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
(3)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等,破坏患者生理屏障,增加感染风险。
2. 医疗机构因素:(1)环境因素:空气质量、手卫生、医疗器械清洁消毒等。
(2)诊疗操作:不规范的操作、器械污染等。
(3)抗菌药物使用: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增多,增加感染风险。
3. 医务人员因素:(1)手卫生:手卫生不到位,导致病原体传播。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及防控措施大全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及防控措施大全在医院环境中,感染成为了一个常见的问题,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全面介绍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并提供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帮助医护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和病原体介绍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出现的与住院治疗有关的感染。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二、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以及间接接触等途径进行传播。
特别是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高风险科室,传播更加容易发生。
三、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1. 院内感染:在医院内范围内感染,如手术部位感染、泌尿道感染等;2. 交叉感染:指不同患者之间通过传染源介导传播的感染,如耐药菌传播;3. 医源性感染:由医务人员通过操作所引起的感染,如医生或护士的手部未洗净导致的感染。
1.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制度,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要彻底洗手;2. 隔离措施:根据感染性状况,采取不同类型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病原体采取呼吸道防护;3. 消毒与清洁:医疗器械和环境表面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保持无菌环境;4. 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对感染预防的认识和能力;5. 病原体监测与报告: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医院感染的管理策略1. 制定感染控制方案:医院应建立相应的感染控制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流程;2. 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产生;3. 医疗废物处置:医院要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制度,避免废弃物污染环境;4. 渗透调查: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渗透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5. 宣传教育: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院感基本知识
第一章医院感染管理概论第一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何谓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何谓医源性感染?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
3.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哪几类?答:医院感染可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4.何谓外源性感染?答: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来自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
5.何谓内源性感染?答: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口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
随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显减少,内源性感染则在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
6.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哪些特点?(1)感染链特点:外源性感染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2)发病形式:医院感染多为散发性,有时可出现暴发流行。
外源性感染的表现形式可为散发,也可为暴发。
而内源性感染则呈散发形式。
(3)预防控制特点:大部分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过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严格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基于病人的基础病、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较难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4)科室分布特点: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各类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神经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肾科病房等。
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院感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院感基本知识的详细介绍。
一、院感的定义和分类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包括住院部、手术室、门诊部等,发生的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根据感染的来源和感染部位,院感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感染自身,外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来自医院环境或者医护人员。
二、院感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院感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常见的院感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院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血液传播等。
医院内的气流、人员接触、医疗设备等都可能成为院感传播的途径。
三、院感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是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医疗设备和物品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其次是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个人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健全的院感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的发生。
四、院感的监测和报告院感的监测和报告是院感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对院感发生的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监测内容包括院感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等。
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给医院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五、院感的处理和控制一旦发生院感,医院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控制。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感染扩散。
其次是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加强个人防护和操作规范。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医院内的卫生状态。
六、院感的影响和意义院感的发生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和风险。
院感的发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基础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二类:①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医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而引起的感染。
②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的感染。
3.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⑴引起社区感染的新、老传染病的病原体均可引起医院感染中的外源性感染,如鼠伤寒沙门菌(可致暴发)、乙型肝炎病毒(血源感染)、SARS冠状病毒(呼吸道传播)等,但它们并非是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主流。
⑵90%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为机会致病菌,且多为耐药菌株,可引起外源性或内源性感染。
⑶免疫力低下病人病原谱广,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如器官移植受体和艾滋病患者易发生各种细菌、真菌、结核、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弓体虫感染等,多为内源性感染,也可发生外源性感染;后三者还可作为内源性潜在病原被激活的感染。
⑷医院感染病原体可随时间变迁如随抗菌药物的应用可发生真菌二重感染;随免疫功能缺损的进展而发生病原体的改变。
如艾滋病病人中当CD4细胞<200/mm3时易发生肺孢子菌感染;当CD4细胞<150/mm时易发生鸟分枝杆菌感染。
⑸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部位感染,或一个部位有多种病原菌感染(复数菌感染或混合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同一部位混合感染并非少见。
4•什么是二重感染?临床常见的二重感染有哪些?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是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
常发生在机体防御机能下降如原发病严重、大手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代谢药物时。
临床常见的二重感染:口腔感染,白色念珠菌肠炎和肛周感染、伪膜性肠炎、菌群交替性肠炎、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一、引言医院感染(简称院感)是现代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还可能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全面理解和掌握院感的基本知识,对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院感的定义与分类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的感染。
分类:根据感染的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由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皮肤黏膜表面的细菌。
外源性感染:由外界病原体通过接触、空气、水等媒介传播到患者身上的感染。
三、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接触传播: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
呼吸道传播:病毒、细菌等通过飞沫或者气溶胶形式在空气中传播。
血液传播:针刺伤、共用注射器等导致的血液交换。
消化道传播:食物、水等媒介导致的病原体摄入。
四、院感风险因素患者因素: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等。
医护人员因素:手卫生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
环境因素:病房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清洁消毒不彻底等。
药品和医疗器械因素:消毒灭菌不彻底、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合格等。
五、预防措施加强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和手消毒规范,确保医护人员手部卫生。
穿戴防护用品: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或者处理污染物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医院环境,包括病房、手术室、医疗器械等。
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先后都经过正确的清洁和消毒程序。
隔离和防护:对已知感染源的患者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并对可能接触到感染源的医护人员进行适当防护。
六、监测与报告制度监测:医院应定期对院感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报告:一旦发现院感病例,应即将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反馈:对监测和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以便改进预防措施。
七、教育与培训加强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④外科伤口换药前后,以及处理同一病 人不同性质感染的部位时;
整理课件ppt
9
三、洗手的指征(2)
⑤给病人发药前后; ⑥接触不同病人前后; ⑦做护理、治疗前后; ⑧在护理易感病人或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的
病人之后;
整理课件ppt
10
三、洗手的指征(3)
⑨戴手套之前或脱手套之后; ⑩与任何病人长时间接触后。
整理课件ppt
11
洗手方法(1)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整理课件ppt
12
洗手方法(2)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整理课件ppt
13
洗手方法(3)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整理课件ppt
14
洗手方法(4)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整理课件ppt
15
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整理课件ppt
1
一、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 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和在医院 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 院前已开始或已存在的感染。医务工作 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整理课件ppt
2
医院感染的时间界限(1)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入院时不存在感 染,也不属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 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 在出院后才发病。其时间界限计算方 法是:
整理课件ppt
25
目前我院医疗废物的管理
分为两大类,以四个容器收集 一类是:感染性废物,凡是接触患者 的所有用物及各种引流袋,棉签、抽 血使用的注射器、各种敷料等等。
传染
整理课件ppt
院感基础知识
院感基础知识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院感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医院院感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以下是关于院感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
一、院感的定义和分类1. 定义: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或既往未发现的感染。
2. 分类:根据感染的来源和发生时间,院感可分为两类:a. 社区获得性院感:指患者在入院前已感染,但在入院后才出现症状的感染。
b. 医院获得性院感:指患者在入院后感染的感染,包括医源性感染和环境感染。
二、院感的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传播:指通过患者与患者、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如握手、抚摸等。
2. 飞沫传播:指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飞沫中的病原体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3. 空气传播:指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如麻疹、肺结核等。
4. 粪口传播:指通过接触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播,如肠道感染等。
5. 血液传播:指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如乙肝、HIV等。
三、院感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 手卫生: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定期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
2. 感染控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如戴口罩、手套、帽子等。
3. 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床单、衣物等进行定期消毒灭菌,以防止交叉感染。
4. 环境清洁:医院应保持良好的环境清洁,定期对病房、手术室等进行清洁消毒。
5. 医疗废物管理:医院应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
6. 患者隔离:对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四、院感的监测和报告1. 监测:医院应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院感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
2. 报告:医院应建立院感报告制度,及时报告院感病例,以便进行调查和控制。
3. 分析:医院应对院感病例进行分析,找出院感的原因和规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一、医院感染1、什么是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的形式有几种?答:有5种形式: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3、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答:(1)滥用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
(2)多次使用侵袭性操作。
(3)环境污染严重,包括医院中一切医疗用具、空气、医务人员的手,一切医疗器械的表面。
(4)易感人群:婴儿、老人、大手术后、危重病人、慢性基础病、原发病严重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放疗或化疗者。
4、何谓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答:指在医院某一科室病区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倒的现象。
5、医院感染发病率应控制在什么范围?答: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均≤20%。
6、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应控制在什么范围?答: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5%。
7、医院感染的高危区指哪些?答:高危区指手术室、重危监护室、供应室、透析室、内镜室、导管室、新生儿室、血液病和肿瘤病室及器官移植室。
8、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应包括哪些?答:(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医院感染科和专职人员。
(3)各科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护士。
12、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
(3)婴儿经胎盘而导致的感染如单纯疱症病毒、弓形体、水痘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在出生后48小时内出现感染指征,不应列为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
体格检验 试验室检验…... 不明原因发烧,体温>38.5℃,应送血培养 二十四小时内上报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14
14/15
2024/4/22
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
15
15/15
2024/4/22
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
1
1/15
一、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取得 感染,包含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和在医院 取得而于出院后发生感染;医院工作人员
在医院内取得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2
2/15
二、医院感染管理主要性
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主要标志 是确保医疗护理工作安全运行主要保障 是提升医疗护理质量主要组成部分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12
12/15
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办法
6.加强对院感重点科室重点部门管理 7.认真落实并落实消毒办法 8.重视手卫生消毒处理 9.合理使用抗生素 10.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13
13/15
十、怀疑医院感染时作些什么?
医院感染病原体
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
传染病病原体
医院耐药菌扩散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致病性微生物
9
9/15
八、解医院感染传输路径有那些?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10
10/15
医院感染2防02控4基/4本/2知2 识
11
11/15
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办法
院感知识培训完整版
2、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 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 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 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 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 离。
2024/7/27
2024/7/27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 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 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 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 混合感染)的感染
2024/7/27
6、手卫生
(1)手卫生定义: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 总称.
(2)洗手定义:医务人员应用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 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 程;
(3) 卫生手消毒定义: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 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 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应当用洗手液在流动 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 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2024/7/27
5、哪些病人属于医院感染重点监测对 象?
(1)所患疾病严重影响或损伤机体免疫功能 者;
(2)接受各种免疫抑制疗法者; (3) 接受各种损伤及介入性检查、诊断、
治疗者; (4)老年、婴幼儿及营养不良者; (5) 住院时间长者。
2024/7/27
一、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
1、标准预防的定义:是指认 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 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 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 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 须采取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血液、体液传播预防措施
❖ 主要用于预防HIV、HBV、HCV、梅毒、淋 病等的传播,按要求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 要求:注射器、针头、输液器、侵入性导管 等必须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巾”执行,标 本应醒目注明,已引起重视。
血液、体液隔离
❖ 1、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应装袋,标记后 送消毒或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临床科室对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流程
❖ 1、科室一旦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患者,立即对 病人单间隔离,查找感染源,落实控制措施,保护 易感染人群。
❖ 2、积极救治患者,并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必要 请专家会诊。
❖ 3、诊疗护理用品专用,一切诊疗护理操作执行隔 离技术,隔离房间标识清楚,严格执行手卫生,工 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存在严重感染隐患时,立即 停止接受新患者,必要时封病房。
❖ 2、病人用过的针头等应放入防水、防刺破且 有标记的容器内,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 3、物品表面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 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 口罩
使用防护用品
❖ 帽子
❖ 护目镜、防护面罩
❖ 手套
❖ 隔离衣、防护服
❖ 防水围裙
❖ 鞋套
环境类别
❖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医院感染暴发(发生交叉感染)相关 因素
❖ 无菌操作不规范 ❖ 滥用抗生素 ❖ 手卫生不合格 ❖ 病室环境不合格 ❖ 病人抵抗力差
院感暴发的报告流程
❖ 科室发现3例疑似医院感染病例(微生物室在 同一病区检出三病例为同一病原体)时 →立 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经确认后→立即报 告感控办、分管院长(或总值班室) →感控 办到现场确认后 →立即报告暴发应急处置领 导小组组长(院长)→启动暴发应急处置预 案。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新的感染,其发生时间通常为入院后48小时以上。
医院感染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问题,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一、医院感染的原因1. 传染源: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细菌、病毒、真菌等传染性微生物,它们可能源自患者、医护人员、设备、药物等。
2. 传播途径:医院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物体表面污染、水源污染等途径传播。
3. 宿主易感性: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的易感性,如体弱多病、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等都会增加感染风险。
二、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1. 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2. 尿路感染:常见于导尿患者,如尿道感染、膀胱感染等。
3. 血流感染:如败血症、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等。
4. 伤口感染:主要是手术切口感染、烧伤感染等。
5. 胃肠道感染:主要为腹泻、呕吐等,多与食物或水源污染相关。
三、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1. 患者及家属:-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接触患者前后、使用卫生间后等。
- 积极参与医护人员对抗感染的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 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妥善处理废弃物。
2. 医护人员:- 所有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熟悉感染控制的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
- 严格执行手卫生,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 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对接触频繁的表面和设备进行消毒。
3. 医疗机构:- 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感染控制相关政策和操作指南,并定期开展感染监测。
- 强化医疗废物管理,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的标准和程序。
- 加强环境清洁工作,定期对病区、手术室等进行清洁消毒。
四、医院感染的处理和治疗1. 及时诊断:医护人员应高度警惕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对疑似感染进行及时的诊断并发送标本进一步检测。
2. 合理用药: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注意避免滥用和不合理的使用。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一、医院感染概念一医院感染定义1、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分类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两类:即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1、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三、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及获得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四、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在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或分泌物中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2、由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或由非生物性如化学性或物理性刺激而产生的炎症等;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五、医院感染的诊断依据1、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检查以及其他的辅助检查方法2、包括X线、B超、CT、活体组织检查、针刺抽吸物结果等3、判断医院感染是要求有可靠的临床、实验室或其他检查资料4、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二、常见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一、血管相关性感染1、血液系统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的即可诊断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物理化因素所致;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2、败血症临床诊断:发热高于38℃或体温低于36℃,可伴有寒战,并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且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4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40mmHg;3、输血相关感染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型等、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等;临床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血液中找到病原体;2.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3.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4.病理活检证实;二呼吸系统感染1、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2、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发热;②白细胞总数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三泌尿系统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四手术部位感染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临床诊断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除外;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3、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引流或穿刺有脓液;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三、医院感染报告制度一、报告:临床一旦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以内在内网上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单;二医疗机构内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四、手卫生规范一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二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三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四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五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应≤10cfu/㎝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六WHO医务人员五个手卫生时刻1、接触患者前;2、接触患者后;3、接触患者体液后;4、无菌操作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七医务人员洗手方法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1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3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4两手互握互搓指背;5拇指在掌中转动揉搓;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4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五、隔离技术一隔离标识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二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常见接触传播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患者隔离尽量隔离于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2、隔离标识医生开具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病人一览表和床头卡贴上接触隔离标志兰色圆点标记;3、人员限制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减少人员出入,并嘱探视者做好洗手或手消毒;4、手部卫生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摘除手套后或离开隔离病房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5、个人防护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防护镜;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6、仪器设备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专用,用后应清洁、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平车,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7、物体表面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病人周围物品、环境,须每天定期用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出院后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8、标本运送各种标本使用密闭容器运送;9、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10、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VRSA三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 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常见经空气传播的疾病:肺结核、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预防原则:标准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患者隔离隔离于单间;病情容许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限制其活动范围,尽快转送至专科医院;2、隔离标识医生开具空气传播隔离医嘱,护士在病人一栏表和床头卡贴上接触隔离标志黄色圆点标记;3、空气严格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或用15%的过氧乙酸7ml/m3熏蒸2小时;4、转运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注意防护;5、人员限制禁止探视,如必须探视,探视人员做好防护;6、个人防护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进入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可能产生喷溅时,应带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7、仪器设备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专用;用后应清洁、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平车,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8、物体表面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病人周围物品、环境,须每天定期用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出院后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9、标本运送各种标本使用密闭容器运送;10、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四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 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常见经飞沫传播的疾病:百日咳、白喉、流脑等;预防原则:标准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1、患者隔离尽量隔离于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病情容许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限制其活动范围;2、隔离标识医生开具飞沫传播隔离医嘱,护士病人一栏表和床头卡贴上接触隔离标志粉色圆点标记;3、转运减少转运;当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4、空气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5、人员限制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6、个人防护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手套;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可能产生喷溅时,应带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7、仪器设备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专用,用后应清洁、消毒;不能专用的物品如平车、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8、物体表面做好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病人周围物品、环境,须每天定期用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出院后床单位做好终末消毒;9、标本运送各种标本使用密闭容器运送;10、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六、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二标准预防的主要内涵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即要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三标准预防主要内容1、洗手和手消毒手卫生;2、在处理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或预计上述物质会飞溅时需要地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包括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围裙、防水鞋或鞋套、帽子等;3、及时、正确地处理使用后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和布类,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4、小心处置锐器,医疗活动中预防锐器伤的发生;5、注意环境控制,对环境进行日常清洁和卫生处理;6、正确地处理医疗废物;四个人防护原则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采取分级防护原则;一般分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针对门急诊医护人员;二级防护针对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工作人员;三级防护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对病人实施特殊治疗的医护人员;1、个人防护用品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2、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3、口罩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 可佩戴普通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4、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4. 1 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c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5、手套的使用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6、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b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a I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b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7、鞋套的使用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8、防水围裙的的使用8.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8.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8.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8.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9、帽子的使用9.1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9.2 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9.3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9.4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9.5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10、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1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b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c 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2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浴在污染区前. 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b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c 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3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①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 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②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③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④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⑤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⑥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⑦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及时就诊;五职业暴露后的处理:1、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得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发生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后,应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进行进行评估和确定;5、发生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后处理和预防,按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流程2、血液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处理病人HIV+1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服用双汰芝和拉米夫定,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2医务人员抽血检查Anti-HIV,并于暴露后4周、12周、6月定期追踪检查Anti-HIV病人HbsAg+1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不需要注射疫苗或HBIG2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未注射疫苗:24小时内注射HBIG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3医务人员HbsAg-Anti-HBs-已完成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并补一剂疫苗4医务人员HbsAg-Anti-HBs-正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24小时内注射HBIG并继续完成疫苗注射5暴露后六个月、一年,追踪HbsAg、Anti-HBs3、职业暴露报告1、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在应急处理后,应尽快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2、职业暴露当事人从内网上填写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登记表,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送交医院感染管理科;七、医院感染暴发概念、处置流程一医院感染暴发概念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上报分管院长---上报院长三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措施1、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并确定后立即召开会议,讨论应急处理措施,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预案;2、责任科室立即组织医护人员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患者积极实施救治;3、院感科积极进行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检测,对感染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监测等,分析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4、临床科室保存好相关资料,积极配合专职人员的调查、监测、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5、责任科室根据院感科的建议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隔离措施等,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做好医院内医院感染病原体污染场所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进一步交叉感染和污染;6、临床科室根据医院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执行是否暂停收治新病人、暂停手术或诊疗项目等;应根据确定或初步确定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并对处理措施进行持续监测;当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不明确时,可以针对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措施,在不停止调查的同时,采取比较广泛的控制措施,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正评价;7、特别重大事件应及时请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或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予以协助处理;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部门报告事件进展情况;8、协助疾控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9、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资料存档;八、多重耐药菌一多重耐药菌定义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二常见多重耐药菌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4、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6、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三多重耐药菌特点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四多重耐药报告、处置流程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获得的感染。
5、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病例如何报告?(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
(2)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7、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8、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10、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有哪些?(1)机体免疫机能严重受损者;(2)婴幼儿及老年人;(3)接受放化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5)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的患者;(6)住院时间长者;(7)手术时间长者;(8)营养不良者。
11、什么是接触感染?接触感染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重要的感染方式,包括直接接触感染和间接接触感染。
直接接触感染:病原体从感染源直接传播给接触者如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都可通过手的直接接触而感染病原体;病人的自身感染也可认为是自身直接接触感染,如病原体从已感染的切口传递至身体其他部位,粪便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传递到鼻咽部等。
间接接触感染: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后,经过某种或某些感染媒介如医务人员手、医疗仪器设备、病室内的物品等传播给易感者。
在间接接触感染中,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对防控医院感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什么是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收集、分析、解释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医院感染的三级管理组织的结构是怎样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划与指导;感染控制科:——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工作的监督、指导与落实;各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部门医院感染的防控。
14、医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哪些职责?(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于24小时内及时填表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科,并及时留取标本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积极査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治疗病人,控制蔓延。
(4)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
(5)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暴发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7)掌据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伤。
(8)严格执行医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管理。
02手卫生15、什么叫手卫生?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6、什么是洗手?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17、什么是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18、外科手消毒的定义?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19、七步洗手法?(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採槎;(2)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槎,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採槎;(4)双手轻合成空拳,相互揉槎,交换进行;(5)一手握住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槎,交换进行;(6)将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槎,交换进行;(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20、洗手时间是多少?揉搓时间>15s。
21、WH0提出的“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是什么?二前三后:(1)接触患者前;(2)进行无菌操作前;(3)接触患者后;(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5)接触血液体液后。
22、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是什么?(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3)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23、洗手的指征是什么?(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2)穿脱隔离衣前后、摘除手套后;(3)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4)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伤口敷料后;(5)从同一患者身体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6)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7)处理药物及配餐前。
24、为什么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严格手卫生措施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手卫生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和最重要的措施,特别是耐药菌株的医院感染,绝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
25、手卫生合格的标准是什么?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10cfu/㎝²;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数应≤5cfu/㎝²。
03消毒灭菌26、何谓消毒?何谓灭菌?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处理。
27、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接触完整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高水平消毒。
(2)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
(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应先冲洗,然后消毒或灭菌。
(4)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28、什么是斯伯尔丁分类法?答: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1)高度危险物品:定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剌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要求:一定要灭菌!灭菌方法:压力蒸汽(首选),环氧乙烷(E0),等离子体灭菌(HP-Plasma)。
(2)中度危险物品:定义: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要求:高水平消毒;消毒方法: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碘伏、75%酒精。
(3)低度危险物品:定义: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等。
要求:中、低水平消毒;消毒方法:洁洗,机械除菌。
总之,应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险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29、什么是高水平消毒?高水平消毒是指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来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0、什么是中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是指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你能区分清洁剂、消毒剂和灭菌剂吗?清洁剂: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如洗手液、洗衣粉、洗衣液、多酶洗液等。
消毒剂: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分为高水平消毒剂、中水平消毒剂、低水平消毒剂。
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32、使用碘伏进行皮肤或创面消毒时,需要注意什么?用于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时,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使用说明;用于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时,用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至少2min;用于口腔黏膜及创面消毒,用含有效碘1000mg/L~2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3min~5min。
33、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什么情况下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包在使用前,如果发现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外包装潮湿、超过有效期、包装物破损等视为污染不得使用。
34、无菌物品打开后使用时间?(1)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不得超过24h;(2)无菌盘需标明开始使用时间,每4小时更换一次;(3)抽出的药液如未能及时注射,应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4)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5)一次性包装的酒精、安尔碘等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灭菌容器盛放的酒精、碘伏效期为3天;(6)无菌棉签开启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7)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抽吸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8)干保存的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应4h更换1次,遇污染随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