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八年级音乐下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3c217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2.png)
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风格,提高学生对不同地域音乐特色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3. 通过学习《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歌唱、演奏、合唱等。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曲调和歌词。
2. 歌曲的节奏、拍子、速度等音乐要素。
3. 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曲调、歌词及音乐要素。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授歌曲:教师讲解歌曲的曲调、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
4. 合唱展示:各小组进行合唱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5. 歌曲分析: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拍子、速度等音乐要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6. 情感表达: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加强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的练习情况。
4. 下次上课前提交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曲调、歌词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包括歌声、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
3. 评价学生对歌曲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拍子、速度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者音乐老师进行讲座,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者音乐厅,欣赏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
3. 开展中亚细亚草原音乐主题的绘画、舞蹈等艺术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理解音乐。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70ec4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03.png)
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一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这首歌曲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拓宽音乐视野。
1.2 教学目标(1)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特点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2)学会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现歌曲。
(3)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歌曲分析2.1 歌曲结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采用ABA型三部曲式结构。
A段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B段展现了中亚细亚人民的生活状态,A'段为A段的再现,使歌曲达到高潮。
2.2 旋律特点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采用五声音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2.3 歌词特点歌词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富有诗意,展现了草原人民的豪迈情怀。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聆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美感。
3.2 学唱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
(2)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讲解五声音阶。
(3)学生分组练习,加强合唱效果。
3.3 歌曲讨论(1)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歌词等方面分析歌曲的地域特色。
第四章:音乐活动4.1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创作一首类似的歌曲,可以结合自己家乡的景色和生活。
4.2 表演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欣赏并提出宝贵意见。
本节课学生学会了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并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创作练习,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2 拓展学习学生课后可以收集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视野。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练习等方面。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2》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1abeb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1.png)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2》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的一首管弦乐作品。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上的美丽景色,以及草原人民的生活情景。
通过学习这首作品,学生可以了解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演奏方法,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同时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管弦乐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演奏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演奏方法,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演奏方法。
2.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3.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管弦乐队的编制、演奏方法以及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优秀演奏家的演奏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3.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
4.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管弦乐队的编制、乐器图片及演奏视频等。
2.乐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等。
3.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简要介绍管弦乐队的历史和发展。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奏或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2》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3.操练(15分钟)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姿势和技巧。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f4b61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2.png)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壮观。
歌曲的旋律优美,节奏宽广,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风土人情,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中亚细亚草原的文化背景和音乐风格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感受歌曲的美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地域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跳进音和高音部分,以及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欣赏、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美感。
2.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地域特色和音乐风格,帮助学生了解歌曲。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4.演练: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反馈。
5.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演唱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风格的歌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和歌曲的主要知识点,如创作背景、地域特色、音乐风格等。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初中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6ffe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0.png)
初中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乐曲中自由、和平的思想,学生能够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两个音乐主题的不同风格特点,明确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及鲍罗丁生平,并能够简单哼唱作品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了解两个音乐主题的不同风格特点,明确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及鲍罗丁生平,并能够简单哼唱作品主题。
【难点】了解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并感知作品对民族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播放歌剧《伊戈尔王》选段。
提问学生:这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知识真丰富,这就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鲍罗丁的作品,鲍罗丁的音乐如诗如画,优美动听,这其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鲍罗丁的音乐世界,领略中亚细亚草原的美。
引入课题——《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二)感受体验1.初听乐曲并设问:“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乐曲速度为小快板,给人一种激动昂扬、振奋人心的感觉。
2.复听乐曲并设问:“你听到乐曲可分为几个主题?”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该乐曲由两个不同主题组成。
(三)分段赏析1.播放主题A,引导学生感知乐曲情绪。
2.播放主题B,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及描绘场景。
3.讲解交响音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内容及音乐旋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4.整体播放,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表达的爱国思想。
5.发声练习,讲解发声方法及变声期嗓音保护相关知识。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4a33d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1.png)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管弦乐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
这首乐曲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那里的牧民生活。
乐曲采用了丰富的管弦乐编制,表现出草原的辽阔、牧民的自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乐器的特性和表现力,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管弦乐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曲的分析和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听、唱、动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提高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管弦乐的特点和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引导学生体验草原文化和牧民生活,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乐曲的分析和理解,对乐器特性和表现力的掌握。
2.针对重难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动等方式,深入感受乐曲,掌握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感受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生活。
2.听觉训练法:让学生聆听不同乐器的演奏,分析其特性和表现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乐曲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唱、奏等实践活动,提高音乐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生活。
2.准备乐器,让学生实地聆听和体验。
3.准备教学课件,展示乐曲分析和知识点。
4.准备练习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随后,展示乐曲的乐谱,让学生对乐曲的结构和旋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4b05f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3.png)
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著名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不同地域音乐特色的认识。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作曲家鲍罗丁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创作背景。
2. 音乐特点: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3. 歌词解读:解读歌词的意义,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介绍作品背景、音乐特点和歌词意义。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
3.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2. 讲解:介绍作曲家鲍罗丁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和歌词意义。
3. 示范:教师演唱或播放专业演唱视频,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
4. 练习: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地域的音乐作品,对比分析其音乐特色。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以及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2. 演唱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跟唱歌曲时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以及他们在小组演唱中的表现。
3.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频文件,包括专业演唱和教学示范版本。
2. 视频资料:鲍罗丁的简介和作品分析的视频资料,以及其他地域音乐作品的对比视频。
3. 乐谱资料:为学生提供《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乐谱,方便他们学习和演唱。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b0821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8.png)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描绘中亚细亚草原美丽风光的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草原的辽阔、牧羊姑娘的勤劳和羊群的悠闲。
歌曲为2/4拍,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他们对于描绘自然风光的歌曲充满兴趣,且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但部分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体会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风光。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文化背景,拓宽视野。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歌曲中的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中亚细亚草原的环境,感受歌曲的氛围。
2.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歌曲的文化背景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实践教学法:分组演唱、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风光。
2.音乐设备:音响、钢琴等。
3.乐谱:打印或准备歌曲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同时,简要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文化背景。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唱歌曲,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歌曲。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观摩、交流,巩固所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围绕歌曲主题,发挥想象,创作类似的歌曲。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1》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71bb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1.png)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7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1》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管弦乐曲)主题1》选自湘艺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管弦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主题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以及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管弦乐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及音乐风格的理解尚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管弦乐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主题1;2.培养学生对乐曲结构、旋律特点及音乐风格的理解;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乐曲结构的理解;2.旋律特点的把握;3.音乐风格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讲解、示范、练习、互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音响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同时,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主题1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
2.呈现(10分钟)完整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主题1,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
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及音乐风格。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奏主题1,让学生跟唱。
跟唱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旋律特点,感受音乐风格。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练习,巩固对主题1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谈谈对乐曲的感受,讨论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同时,推荐类似风格的乐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及音乐风格。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为家人表演《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主题1,并用文字描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八年级音乐下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d6253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0a.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理解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风格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特点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特点和节奏感。
2. 歌曲中体现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较复杂的节奏和旋律部分。
2. 对俄罗斯音乐文化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材料: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2. 乐谱和合唱伴奏。
3. 关于俄罗斯音乐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4. 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简短的视频资料介绍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呈现: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3. 歌曲学习:a.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讲解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b. 分段学习歌曲,重点讲解并练习歌曲中的难点部分。
c. 配合合唱伴奏,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集体合作意识。
4. 实践拓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旋律,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曲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教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初步感受:让学生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引导他们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以及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 分析讲解:详细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形式。
3. 深入学习:分析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法,讲解音乐术语,如速度、力度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
4. 合唱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练习歌曲的各个部分,加强集体合作意识。
5. 创意表现: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等)进行创意表现,展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方法1. 聆听法: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初中音乐PPT课件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初中音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ecd95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b.png)
音高
高音区
中音区
音色
单簧管
英国管
力度 节奏
中强 中速规整
中弱、中强 中速较规整
旋律线 悠扬起伏不大
音乐形象
空旷的草原 俄罗斯军队
徐缓如歌 级进较多
行进中的 商队
以上我们分析 讨论的就是音 乐要素,在表 现音乐情绪、 刻画音乐形象 方面起了很重 要的作用!
交响音画:
是一种与交响诗类似的音 乐体裁,描写自然景物等描画 性的交响诗称“音画”。
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 广漠寂静,空旷的草原 具有俄罗斯民歌风味的旋律
第二主题 行进中的土著商队 具有东方音调的旋律
第一主题欣赏
乐曲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广袤荒漠中的生活画 面。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音区轻轻地、持续地奏出 八度音的背景音乐,并在乐曲进行中反复地出现,从 而使人联想到大草原空旷的风景。在背景音乐的衬托 下,由单簧管奏出一段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
曲式结构
引子 (小提琴)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俄罗斯民族风格) (带着淡淡倦意的
(单簧管/一次移调) 东方色彩音调)
(英国管)
乐队全奏 (全曲推向高潮) (商队走近了)
两个主题相互交融 (东方商队在俄罗斯士兵 护送下,安详地缓慢前行)
“在中亚细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
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可以听到慢慢走近 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一 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护卫下从广袤的沙漠 中走过。他们安稳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 完成漫长的旅程。商队越走越远。俄罗斯和东方 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错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 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
“在中亚细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之赏析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8bac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c.png)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之赏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由中国作曲家马友友创作的一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交响乐作品。
它以描绘中亚细亚草原的壮丽景色和民族风情为主题,通过音乐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们的奋斗精神。
以下是对该音画的赏析。
首先,《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在音乐风格上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和中亚细亚地区的民族音乐元素,展现了中亚地区的独特魅力。
作曲家运用了中亚地区的传统乐器,如胡琴、马头琴和手鼓等,这些乐器的独特音色彩华丽多样,为整个作品注入了浓厚的民族气息。
同时,马友友还采用了西方交响乐的演奏方式和和弦结构,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并增添了宏大的气势。
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让听众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中亚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其次,《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通过音画的形式将音乐与视觉艺术相结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音画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画面,把中亚细亚草原的美景展现得栩栩如生。
作品的开头,马头琴的独奏展示了广袤草原上的寂静,接着逐渐进入了节奏强烈、激情四溢的部分,通过交响乐的力量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们的奋斗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与画面相辅相成,使得听众和观众更加容易沉浸于其中,感受到音乐与画面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最后,对于《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样一部意境深远的交响音画作品,赏析不仅限于其音乐和画面本身,也需要将其与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联系起来。
中亚细亚地区自古以来是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区,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
马友友通过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中亚细亚地区的一种致敬,更是对中亚地区独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赏析这部作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总之,《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作为一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交响音画作品,通过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视觉艺术的形式,向听众和观众展示了中亚细亚草原的壮丽景色和人们的奋斗精神。
通过赏析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了解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俄】鲍罗丁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俄】鲍罗丁](https://img.taocdn.com/s3/m/c8ced41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f.png)
当乐声渐起,清脆的驼铃声传来时,冥冥之中 就像回到了中世纪的丝绸之路上,晨曦辉映着一队 远方的驼队款款而来,那样地静谧,那样地美好, 那样地令人神往。浓郁的阿拉伯音符飘洒在舒缓的 俄罗斯曲调中,穿着长袍的人们围坐在一起翩翩起 舞,薄雾如纱,轻烟如绵,遍地野花摇曳,散发出 阵阵清香,没有了尘世的喧嚣,没有了抑郁,没有 了烦恼,进入了一个至纯至美的境界。太阳落山 了,余晖下,飘逸的驼队消失在原野之中……
整部作品出现两个不同的主题旋律,第 一个是一支俄罗斯民歌,第二个一支有点悲 戚的东方风格的曲调。作品一开始主要围绕 俄罗斯民歌展开,之后才出现另一个旋律。 接着,俄罗斯主题不断反复着,改变调性、 增强力度,当音乐力度逐渐增强并发展成乐 队全奏(好象商队已经从远处走到听者跟前 一般)。不多久,东方风格的主题又出现, 并与俄罗斯民歌的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最后音乐逐渐减弱……完全消失。
音乐方面的评价
乐曲开始由第一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声区轻轻持续地奏八度泛音,色彩凝聚而透明,创造出一种寂静、空旷的背景效果,在这个背景下,由单簧管和圆号相继奏出了俄罗斯歌曲的主题,其旋律轻悠宽广、辽阔空寂。 随后,在弦乐器拔奏出马和骆驼的脚步音乐背景中,由英国管奏出了一支平稳、安详而迷人的具有古老东方情调的旋律。紧接着在商队的马蹄声中单簧管加快速度再现了俄罗斯风格的曲调,这一主题在多次反复中渐渐增强力度,直至乐队全奏这一主题,使它显得庄严、宏大,气魄雄伟。 之后,在草原辽阔的背景和马蹄声中,东方歌调多次反复,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 随后是作者运用对位手法将两个不同民族风格的曲调巧妙地放在一起同时演奏,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好融合。 在反复四次后,音乐逐渐减弱,商队已渐渐远去,俄罗斯风格的主题及其他片断在断断续续地再现,音乐越来越轻,最后乐曲在一片寂静中结束。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76a2d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2.png)
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代表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音阶、调式、节奏等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相关知识。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展示优秀的演奏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合唱等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技能。
4.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乐谱、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准备:带好音乐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新课导入:介绍作曲家鲍罗丁及《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创作背景。
3. 作品分析:讲解乐曲的结构、调式、节奏等音乐理论知识。
4. 示范演奏:教师演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风格。
5. 实践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6.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准备下次课的展示。
10. 学生展示:下次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共同分享学习音乐的美好。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俄罗斯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作曲家作品的风格特点。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关于《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问题。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51de0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1.png)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学习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图片观察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利用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章节介绍:本章将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学生将学习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并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2.2 教学重点: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3.2 互动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理解。
3.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草原上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动植物如何适应草原环境。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和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关于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4.2 图片和视频:收集一些关于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和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4.3 地图和地球仪:准备地图和地球仪,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情况。
5.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
5.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2f924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0.png)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2)培养学生对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领域的认知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亚细亚草原的风光;(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亚地区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2)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领域的主要特点。
2. 教学难点:(1)中亚细亚草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2)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及挑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历史、文化等信息;(2)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设计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基本情况;(2)收集关于中亚地区的资料,如图片、新闻报道等;(3)准备课堂讨论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自然风光;(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中亚地区的资料。
2. 讲授新课:(1)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2)讲解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领域的主要特点;(3)分析中亚细亚草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4)讨论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及挑战。
3.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中亚细亚草原的保护、开发等问题展开讨论;(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点评、提问。
4.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亚细亚草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2)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亚地区,提高国际视野。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推荐一位中亚地区的名人或景点,介绍其特点和魅力。
人音版音乐八上《在中亚细亚草原上》ppt课件
![人音版音乐八上《在中亚细亚草原上》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2f23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9.png)
教学评价与反馈
要点一
观察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音乐 的感受能力等。
要点二
测试法
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乐曲知识的掌握 情况。
教学评价与反馈
• 问卷调查法:课后向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 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引子
引子部分由两个乐句构成,以中速 进入,营造出一种宁静、宽广的气 氛,描绘出草原的美丽景色。
A段
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旋律优美,节 奏明快,表现出草原上的生机与活 力。
B段
B段是对比段落,旋律转为忧郁,节 奏缓慢,表现出草原的神秘与深邃。
A段再现
A段再现时,旋律与节奏与A段相同 ,但情感更加深沉,表现出草原的 辽阔与壮美。
音乐与画面的互补
这首曲目适合与表现草原风光或历史事件的画面相结合,通过音乐的渲染和画面的呈现,共同营造出一种身临其 境的感觉,增强观众的视听体验。
音乐与画面的融合
音乐与画面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使观众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 感和意境。
音乐对心灵的触动
音乐的治愈力量
VS
示范法
教师现场演奏或播放音乐家的演奏,让学 生直接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表现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理 解,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手段
利用音响设备和音乐软件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 不同版本,让学生多角度感受音乐的魅力。
使用PPT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谱例和文字资料,辅助讲 解。
尾声
尾声部分以慢速结束,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课件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1a721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0.png)
第一主题: 广袤寂静、空旷的草原、——俄罗斯歌曲的曲调 ( 单簧管)
第二主题:神秘的东方歌调,行进中的土著商队(英国管)
• 1、宁静悠长的俄罗斯歌曲的旋律 • 2、渐渐走进的马匹、骆驼的脚步声 • 3、神秘的东方音乐主题 • 4、俄罗斯军队 • 5、安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恙的商队 • 6、二者关系融洽、和谐的交织 • 7、回声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 请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 请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
• 思考:这两首乐曲的音乐情绪相同吗? ❖节奏、力度、速度、音色、旋律 ❖神奇的音乐要素!
中亚细亚草原即中亚草原, 位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 坦和土库曼斯坦之间。是一个广大的内陆盆地,面积约 150万平方千米。在第三纪前,曾被古地中海所淹没,地 势低洼,大部分海拔不足100米。由于远离海洋,深居内 陆地区,故气候干旱,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其中的卡拉库 姆沙漠和克孜勒库姆沙漠是中亚两大著名的沙漠
单簧管 弦乐器拨弦
英国管 乐队合奏 弦乐器 复调结合
长笛
交响音画:
• 描绘大自然景物的交响诗被称为交响音画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 鲍罗丁:在中亚细亚单调的沙质草原上,第一次 传来了宁静悠长的俄罗斯歌曲的旋律。可以听到 渐渐走进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神秘的东方 歌调。一支商队在俄罗斯士兵的护卫之下从广袤 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安然无恙的在俄罗斯军队的 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商队越走越远。俄罗斯 和东方安详曲调和谐的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 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
音乐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音乐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https://img.taocdn.com/s3/m/8479a7e5102de2bd96058853.png)
[俄] 鲍 罗 丁 (1833-1887)
中亚西亚地理位置
中亚地区。东南部为山地,地震频繁,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平 原和丘陵,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属温带和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
•主题A
音乐一:
单簧管缥缈悠长的音色、 节奏疏松、速度缓慢、力 度很弱、小提琴高八度的 持续泛音奏出单调背的景 音乐,描绘了一个寂静、空 旷、广袤、荒漠草原形象
英 国 管
第一段 小心翼 翼地; 第二段 脚步更 自信,放开了些; 第三段 大胆地、 有说有笑地.
行进在沙质草原上 的军队马蹄声和商队 驼铃声
大提琴与中 提琴拨弦
.连接部
迷人的东方旋律与悠扬的俄罗斯民歌和 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巧妙地表现出商队与 俄国士兵的融洽的关系。
宽广悠长俄罗斯民歌曲调 俄罗斯护卫队
俄罗斯护卫队
音乐二:
单簧管
旋律基本相同,力度 加强,速度加快,旋 律由木管齐奏、管弦 乐队伴奏。
圆号
威武的俄罗斯卫队士兵的形象。 更表现了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象 征。
.主题B
东方曲调
商
队
倚音、三连音、 附点及整个乐句 旋律音的上下级 进,神秘而忧郁.
神秘的抑郁的东方 音调,描写一商队赶着驼 队行进在中亚细亚草原 上。
2 3
4
连 接
b b
1 2
ab 对 位
a
5
主题B
商
队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创作背景
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三大 二世登基25 周年,俄国准备举行 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 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 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鲍罗 丁的交响音画《在》就是专门为 此而写的。后来活动没有办成, 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 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 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全曲
聆听全曲,思考:
• 两个主题分别出现了几次? • 运用了哪些形式?
聆听乐曲尾声部分,思考:
乐曲尾声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力度有什么变化?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景?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作品描绘了一支骆驼商队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行进在一望无 际的沙漠上,由远而近,继而又消失在空旷的远方。这是一部形象 鲜明,具有珍贵艺术价值的标题交响诗。
一个是代表俄罗斯军队的第一主题,气息宽广,具有俄罗斯歌曲特有的舒缓悠长的风格。 另一个主题是代表土著商队的第二主题,悠扬迷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五年级上册
教师:陈柳名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 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 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 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 解释内容。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 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专门为此而 写的。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 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 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 播。
你认识它主题1、2分别由什么乐器演奏?
1
2
西洋管弦乐 乐器的分类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 木管组:短笛、单簧管、大管等 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等 打击乐组:定音鼓、三角铁等 色彩乐器组:管风琴、钢琴、竖琴等
练一练
小提琴
长笛
英国管
大提琴
复听音乐主题1、2
说说两个主题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