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卷3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卷3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全国卷3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 2 题。

1. 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 携带方便B. 2.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 欧洲西部B. 中亚C.D.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 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 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 1 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 结构,据此完成 3~ 5 题。

3.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 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 C. 资金供应较充裕4. 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 B. 更接近消费市场 D. 更易招募劳动力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 开裂。

近年来。

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 1 适用地广 C. 文化蕴涵 D. 经久耐用5.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B. 留守子女上学C. 兼顾务工务农D. 扩大种田规模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A. ①② B. ②③ C.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③④ D. ①④ 贝加尔湖(图 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

据此完成 6~ 8 题。

6. 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 7.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 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 8.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 湖面蒸发弱B. 湖泊面积大C. 湖水盐度低D. 湖水深度大 澳大利亚(图 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 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冬季气温较低。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2020年的高考地理科目全国卷Ⅲ试题已经公布,本文将对这份试卷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整体来看,本次地理试卷题目设计合理,难易适中,比较符合高考的命题要求。

其次,试卷涵盖了全学科的知识点,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下面将从试卷的结构、题型及题目的分析等方面进行具体讨论。

一、试卷结构分析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选择题占总分的60%,非选择题占总分的40%。

试题的数量分布较为均匀,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题型分析本次试卷涵盖了地理学科中的多个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通过不同的题型,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选择题:选择题是地理试卷中数量最多的题型。

试题的设置灵活多样,涉及的知识点全面。

从试题难度来看,有些题目较为简单,测试学生基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些题目则较为复杂,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判断题: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试题设置较为巧妙,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判断正误,并给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3. 简答题:简答题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回答问题,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

试题设计灵活,既考察学生对地理事实的记忆能力,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

4. 论述题:论述题属于较难的题型,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阐述地理问题,提出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地理理论进行论证。

论述题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的思考深度提出要求。

三、部分试题分析以下从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个方面选取试题进行具体分析。

1. 选择题选择题中的一道题目:“下列有关地理纬线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包括:A. 零度纬线也称为赤道B. 北回归线纬度为23°26'13"C. 南回归线纬度为23°26'13"D. 三大洋中,南半球的洋面积多于北半球答案是C。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3(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3(含解析)

…○…………订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订绝密★启用前2020年全国卷3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

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 .创新技术B .拓展市场C .扩大规模D .降低成本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 .消费习惯相近 B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 .运输费用较低D .研发成本差异较小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 .进口量增多 B .出口量增多 C .销售量增多 D .生产量增多 【答案】 1.D 2.C 3.A 【解析】 【分析】试卷第2页,总11页外…………○………※※请※※不内…………○………1.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

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 正确。

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 错误。

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 错误。

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 错误。

故选D 。

2.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 正确。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地理试题和答案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6页,47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图1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 C.能源 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III)特征评析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III)特征评析

全新的高中课标颁布后,高考地理的命题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特点,教师和学生只有更好地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高考,预测未来高考地理的命题趋势,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备考,现就2019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III)进行评析如下。

(一)全面渗透人地和谐之美,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如第1、2题以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典型案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例,要求考生思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引导考生树立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生产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养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强调对主干知识及其应用能力评价,增强考查基础性如第3、4、5题,以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为材料,综合考查了我国主要的产粮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我国南北饮食习惯的差异等基本原理。

并注重考查地理思维的灵活性,如第5题。

(三)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如第6~8题,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导入,考查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气候变化,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综合思维,三个问题充分展示了地理学科“知地明理”所需的形象、想象、抽象思维能力。

解答试题的关键是运用地壳运动、流水侵蚀和沉积的相关知识,结合图文信息重构阶地形成、变化的空间过程。

(四)深化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启发创新性思维如第9、10、11题,给出我国某条公路的一些信息,引发考生思考在哪里和定期封路限行的原因。

考查考生提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主干知识,地理素养。

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考生通过反思和探究,透过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有利于培养考生积极思考的态度。

(五)体现学科素养立意,融汇地理学思想方法如第36题,第一问: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

第二问: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第三问: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

第四问: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2020年高考全国三卷地理试题,选择题综合性强,综合题设计“入口小,纵深广”针对具体问题考查;在考查内容上,突出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内容,考查重点在于理解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和联系;通过搭建丰富多样的探究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精心创设新颖问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地理信息整理与加工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反映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体现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较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

但试题偏难,学生得分不易。

一、立足学科主干知识,突出必备知识考查试卷的1-3题以汽车企业的产业布局调整为素材,考查了产业转移的原因、目的及其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现象,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聚焦学科素养,考查关键能力。

试卷的4-6题,以2010年我国西部某城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图为素材,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图文信息,对该城市的人口发展变化进行推测和分析。

三、突出信息整理能力,注重分析推理能力试卷的7-8题,提供地质剖面图,考查学生通过阅读地质剖面图,获取所在地经历的地质事件信息的能力,进而重建当地在内、外力作用下的环境演变过程。

试卷的9-11题,考察雪线、林线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坡度),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四、以稳为主,与高考改革同向同行试卷的36题,围绕废置矿场乃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信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空间尺度阐释客源市场时,思维层层递进。

试卷的37题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

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试卷的43题,要求学生评价徽杭古道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引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关注,引导学生树立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2020年全国三卷地理高考试题及解析

2020年全国三卷地理高考试题及解析

2020全国高考地理三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

图1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

据此完成1—3题。

图1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D)工业生产的终极目标是获取更多利润,所做出的大多举措也是围绕此目标展开,由图可知汽车企业兴起于甲国,主要配件都在甲国生产,早起产品组装也在甲国,后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甲国将技术含量较低产品组装环节迁到乙国,利用乙国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享受到自由贸易低关税政策,产品在甲乙两国销售,与过去相比,赚大了。

想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引进日本、台湾、韩国、香港等周边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一种双赢的举措,我国提升了自己的工业水平,周边地区通过降低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还转嫁了污染,我国的工业提升后,这些技术含量低,利润低,污染重的工业也会找下家,我们通过产业升级,发展更高级的工业。

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C)邻国之间,距离更近,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还是为了获取更多利润。

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A)由图可知,整车组装环节已全部转入乙国,甲国自己的汽车销售,产品也都来自乙国,所以说,相对过去,甲国的汽车进口量增多。

若再深一步思考,你会发现甲国企业的这种做法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低端人口的大量失业,企业家是追逐利润的,他不会考虑这些社会问题,但政府不能甩锅,这样你就能明白特朗普要求的企业回流政策,但企业家不会买账。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地理试题评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地理试题评析》

• 2、 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 场的是( A ) B. 中亚 • A. 欧洲西部 D. 撒哈拉以南非洲 • C. 中东
• 解析: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 这使欧洲成为油纸伞市场的基础。材料提到 油纸伞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故其适用范围有限。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 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或多雨),油纸伞 不易出现变脆、开裂等问题,因此欧洲西部 宜作为油纸伞的重点推销市场,A正确。
• 4、 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 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 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C ) B. 留守子女上学 • A. 从事商业活动 D. 扩大种田规模 • C. 兼顾务工务农 • 解析:“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 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 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 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 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 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 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C。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 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 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共 22分)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图8)建立纯 • 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 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 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 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 亏损状态。
•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四川省 •
(总分:100分
地理试题解析
测试时间:50分钟 解析教师:张雄)
•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 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地理(附答案解析)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12.(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曾经环境污染 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保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研制水平高; 位置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 (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城市边缘,环 境较优,安静。 【解析】 【分析】 考查区域城市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工业区位因素,保 健园的合理布局。 【详解】 (1)读材料可知,鲁尔区目前有 500 多万人口,50 多座城市,说明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 特征是城市数量多,计算可知平均每座城市 10 万人,城市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鲁尔 区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图例可知,建成区连片,说明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近,区内城 市分布密集。 (2)医疗保健业的发展受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是由 于德国是欧洲经济的“火车头”,而鲁尔区又是德国“工业的心脏”,经济发达,材料中指 出鲁尔区境内有“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说明其医学研究水平高;鲁尔区医疗保健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

品位•经典教学实践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in试题分析O黄瑜馨张军余秋莲曹鑒杰(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摘要】2020年高考地理试卷荣登微博热搜,试题引发广泛讨论。

本文通过对2020年地理全国卷HI从内容、知识点、能力结构和核心素养四方面的分析,帮助广大教师及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全国卷皿。

【关键词】高考地理;全国卷皿;试卷分析一、全国卷III特点从2016年开始,四川地区采用全国卷皿作为高考地理试卷。

历年来全国卷皿主要分为两部分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11道;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由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组成,其中36、37题为必考题、43题旅游地理和44题环境保护为选做题(其中2016全国卷ID为42题旅游地理,43题自然灾害与防护、44题环境保护为选做题)。

总共分值为100分。

主要考查知识点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选修地理部分。

二、试卷分析(一)试卷内容分析202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考试范围主要包括高中地理必修部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以及选修部分的“环境保护”“旅游地理”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即初中地理的有关内容⑴。

(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2020地理全国卷ID以总分110分统计考查内容,得出自然地理44分、人文地理40分、区域可持续发展6分、旅游地理10分、环境保护10分。

试卷皿没有设计单独考查初中地理的试题,而是将其作为背景知识融入试题中,担当知识链接角色。

与以往相比,2020年全国卷ID仍然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考查并重,但人文地理考查比重有所上升。

自需地理■人■区域可挣绫发展旅游地理”环境财图12020年地理全国卷III各模块分值占比(二)试卷知识点分析高考地理试卷往往由一段材料引领2~3个问题,但各问题所考查的具体知识点不相同。

以2020年地理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查内容为依据,对每道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统计可以清晰地得知各题考查的重点(见表1)o【作者简介】黄瑜馨,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地理】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Ⅲ卷(精校解析版)

【地理】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Ⅲ卷(精校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第Ⅰ卷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

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

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

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答案 1.C 2.A解析第1题,C对:由材料可知,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因此相对现代钢骨布面伞来说,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

A错: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不能折叠,不易携带;现代钢骨伞大多可折叠,更易携带。

B、D错:由材料可知,油纸伞若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说明油纸伞不适合在干燥环境下使用,也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经久耐用。

第2题,A对:欧洲西部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湿润,油纸伞不易变脆、开裂而损坏。

B、C错:中亚和中东地区常年降水少,空气干燥,油纸伞易变脆、开裂而损坏。

D错: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小部分的地中海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都有长时间的干季,油纸伞易变脆、开裂而损坏。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精品)2019年全国卷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精品)2019年全国卷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一、总体评价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

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

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

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

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

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二、试题分析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 肥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2. 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 B 2. C【分析】本组题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切入点,考查了进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等相关问题,引导考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关心和保护环境,注重读图分析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卷Ⅲ高考地理试题解析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答案】1.B 2.C【1题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B正确。

故选B。

【2题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结合选项可知C符合,故选C。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区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D.淮河下游区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D.淡水资源丰富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A.出口数量扩大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D.储存难度增加【答案】3.C 4.A 5.B【3题解析】读“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符合题意,故选C。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全国三卷2018、2019、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近三年来,云南省高考地理试题的内容和形式有了较大的改变。

2018年的高考地理试题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贴近考生的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首先,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例如,在全国Ⅲ卷第44题中,考生需要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如,在全国Ⅰ卷第43题中,考生需要对震后重建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优化措施进行认识。

其次,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体现了服务人才选拔功能。

试题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例如,在全国II卷37题中,考生需要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总的来说,云南省近三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试题的改革不仅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更为重要的是,试题的改革将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地理试卷在2018年扩大了开放性试题比例,考查内容和方式具有多样性。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充分表达,而答案也是可控的。

例如,全国II卷43题第2小题要求学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

考生可以从旅游的游览、饮食、购物等多方面思考,提出策略、建议等,这样的设问和作答要求指向不唯一答案,留给考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三年(2018-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集锦:地球与地图(解析版)

三年(2018-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集锦:地球与地图(解析版)

三年(2018-2020)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地球与地图〖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

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图3),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据此完成7~8题。

7.【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魔鬼营地”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7.A【解析】7.依据信息: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故A对,BCD错。

故选A。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

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

完成17、18题。

图1 图217.【等高线地形图】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答案】17.B【解析】17.由图一中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正确。

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A错误。

丙为鞍部,C错误。

丁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D错误。

故选B。

【点睛】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向地处弯曲凸出为山脊。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

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

完成19、20题。

图1 图219.【地球】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A.持续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C.持续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19.D【解析】19.读图可知,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大圆周(最短航线)飞行时,是先向东北飞,再向正东飞,后向东南飞。

2019全国三卷地理高考真题及解析(全国III卷)

2019全国三卷地理高考真题及解析(全国III卷)
【答案】3. C 4. A 5. B
【解析】
考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水稻种植重心北移的影响。
【3题详解】
读“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不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一直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新疆独库公路的贯通,使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与北疆两地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与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
【答案】9. D 10. B 11. D
【解析】
【分析】
该组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背景,考查影响公路运输线的地理位置,沿线的自然景观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公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等。试题紧密结合地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厨余垃圾在该自动处理系统中属于哪种物质?A。

废料B。

原料C。

能源D。

产品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

如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

请问下列哪个工艺流程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的局部工艺流程?A。

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

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

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

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3.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哪个省份已经不再是我国主要的稻谷余粮区?A。

黄河下游区B。

长江中游区C。

珠江下游区D。

淮河下游区4.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如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

请问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什么?A。

人均耕地多B。

农业劳动力多C。

复种指数高D。

淡水资源丰富5.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2020年高考全国卷3地理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3地理试题及解析

10.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 气候变化趋势为( A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解析 考查影响雪线和林线的因素,林线升高,表 明气温上升;雪线降低,表明降水增多。所在区域 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
11.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B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图2显示2010年我 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 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4〜6题.
4.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D )
A. 2001 〜2005 年 B. 1991-1995 年
C. 1981-1985 年
D. 1971 〜1975 年
答案: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増加到近450 毫米,趋向湿 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 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 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 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 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 会加重区域的干早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2)说明毛乌素沙地 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 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
解析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 征。读图可以看出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 波动増加。利于植被生长,利于植被防风固沙, 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答案: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増加; 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1)分别简述图8所示I、II、 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 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 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8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近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018年云南高考地理:贴近考生认知水平
2018年高等地理试题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考试内容改革。

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精选地理学科中生态文化内容,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如全国Ⅲ卷第44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要求考生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产业生态化”典型案例,倡导绿色发展、引导学生崇尚低碳的生活方式。

如全国IV第24题,要求考生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二、体现服务人才选拔功能
2018年地理高考通过加强试题综合性,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扩大试题开放性,提升学生发散思维品质;提高试题探究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地理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观察、概括、归纳以及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分析与综合,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位置关系、空间形态、空间排列方式和空间制约关系、依存关系等的观察、有条理的推理、概括与归纳。

例如全国II卷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的运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地理试卷扩大开放性试题比例,考查内容与方式具有多样性,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既保证学生思维的发散,充分表达;同时又能使所考查的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

例如全国II卷43题第2小题要学生设计依托“佛手山药”的旅游项目。

考生通过信息提取和加工,可以从旅游的游览、饮食、购物等多方面思考,旨在引导考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策略、建议等。

该题设问及作答要求指向不唯一答案,留给考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三、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区域开发和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修复观,增强学生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国Ⅰ卷第43题,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为案例,要求考生对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意义的认识。

高考地理试题情境设计中突出反映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考查学生应对实践问题的素养。

力求在学与用之间搭建桥梁,避免学习和社会实际脱节,避免考试和学生生活脱节。

如全国Ⅰ卷9~11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景,其中提及的线路分布、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取的。

地理试题结合学科实际,通过精心选择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设计情境,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合作共赢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使地理试题试卷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开阔地理视野的重要途径。

如全国Ⅰ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

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注重“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促使考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地理意义,体现地理在现代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中的应用价值。

2019年云南高考地理:注重推理能力,凸显创新思维
2019年高考地理各套试卷在试卷形式、内容比重、呈现方式、试题风格等方面,基本延续往年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以稳为主,稳中求进。

高考地理试题重点选择反映建国以来伟大建设成就作为素材,激发考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如文综全国Ⅱ卷第36题,以云南省大理宾川县“治贫先治水”的发展理念为例,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和脱贫致富相结合,凸显国家建设伟大成就。

文综全国Ⅲ卷9~11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原型设计试题,独库公路的修成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和北疆两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和稳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题着眼于公路地理位置、沿途自然景观、建设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科学管理等方面问题,引导考生热爱祖国要从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开始。

高考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展现地理学与社会的关联,以“五大发展理念”“五个统筹”的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改革所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为背景创设情境,以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引导考生树立协调发展意识。

从整体性视角,注重对地理过程推理能力的评价。

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整合学科知识与能力,横向联系、纵向贯通,面对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探索和解决问题。

如文综全国Ⅰ卷第6~8题,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堆积性游荡摆动为案例,通过提供相关的文字材料和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设计了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学科必备知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文综全国Ⅰ卷第37题,以湖泊演化为线索,充分体现了地壳、湖泊、地形、气候等各种自然体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理念,说明了目前的区域特征只是自然地理过程的瞬间表现,展现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将区域联系和区域过程展示给考生,要求考生具有要素综合、空间综合与时间综合能力。

文综全国Ⅲ卷第37题,通过不同日期水体形态比较,分
析气候、河流和地质地貌的相互作用,将短期的小尺度自然地理过程与长期的大尺度自然地理过程相统一,要求考生从整体角度认识地理环境。

凸显对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甄别。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考生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促进创新意识的提高。

文综全国Ⅰ卷37题第(4)小题,以里海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实证,阐明了板块运动与里海地区地貌、水文、气候之间的关系,反演了湖泊的形成过程,由此获得黑海和地中海将相继成湖的依据。

试题引导考生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判断黑海和地中海可能发生的变化,旨在扩大考生视野,评价考生以尺度上转换为代表的地理思维创新能力。

文综全国Ⅱ卷37题第(4)小题,通过设置开放性任务,要求考生能够围绕滑雪场的利益相关者及其关系,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突出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

2020年云南高考地理:回归地理核心原理,贴近生活实践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继续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试题重视地理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体现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形成了“素养与能力并举,知识与应用结合”的命题特点。

同时,试题紧密实际生活,特别突出了当下科学抗疫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体会和思考生活中地理的存在、作用与魅力,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科学精神。

试卷命题兼具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难度合理、区分度强,很好地起到了对学生检验和选拔的作用,同时也为未来高考改革地区的命题方向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对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今年的全国Ⅲ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试题难度比例合理,由易到难,有助稳定发挥
今年的全国Ⅲ卷继承了过去几年的形式与难度,11道选择题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比例适中,难度逐渐增加,比较好地体现了高考选拔的区分度要求。

在试题结构上也涵盖了“文字推理类”“地图判读类”“统计图表类”和“地理信息图表类”四个主要的类型,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考查。

例如试卷的选择题第1-3题通过示意图的方式考查了汽车产业布局与转移、4-6题通过统计图表考查了人口增长与变化、7-8题通过地形地质截面图考查了岩层形成顺序与地质变迁、9-11题通过文字信息推理考查林线雪线与周围地理环境的问题。

这些题目都非常好地利用材料信息和学过的基础知识,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地理能力。

二、综合题贴近生活,关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变化,立德树人
例如试卷的第36题讲述了马来西亚将废弃的锡矿改造成休闲度假中心,既检验了学生对东南亚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利用文字材料、地图信息考查了综合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试卷第37题通过统计图表的形式,讲述了我国在毛乌素沙地绿化治沙的生态成就,四个设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对“湖泊与风沙活动”“固定与流动沙丘”“湖沼面积变化”三个设问,逐步向学生展开了“西北治沙”这一大事件的清晰脉络。

最后一题通过开放设问“是否认同毛乌素沙地会消失”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注重应用与思考,鲜明体现高考地理核心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