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土壤肥料学》第一章土壤矿物质-课后思考题解析
《土壤肥料学》第一章土壤矿物质课后思考题解析1、试比较不同类型风化作用的特点。
物理风华是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过程。
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
物理风化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有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引起化学风化的因素有水、CO2和O2等大气因素。
经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后,进一步分解岩石,彻底改变原来的岩石内部矿物的组成和性质,并产生一批新的次生黏土矿物。
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和矿物在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特点是植物营养元素在母质表层集中,同时积累了有机质,发展了肥力。
2、试述岩石、母质、土壤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母质是指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土壤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架。
岩石经风化作用后形成母质,继续在有机物作用下形成土壤。
3、试比较不同土壤质地分类和特点。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是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种粒级的含量将土壤分四类12个质地名称。
卡钦斯基简制是根据物理性黏粒的含量以及不同土壤类型将土壤划分为三类9级。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经过进一步演变,将土壤类型分为三类12级。
4、试述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砂质土捍卫砂粒多,黏粒少,粒间多为大孔隙,透水排水快,因而土壤持水量小、抗旱能力差;主要矿物为石英,养分贫乏,因缺少黏土矿物,保肥能力弱,养分易流失。
黏质土含砂粒少,黏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大孔隙少,土壤透水通气性差,排水不良,不耐涝,因水分损失快而耐旱能力差;含矿质养分较丰富,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淋失,肥效来得慢,平稳而持久。
壤质土由于所含砂粒、黏粒比例较适宜,因而既有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发小苗等优点,又有黏土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的优点。
土壤矿物质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表
质地分类
各粒组土粒含量(重量%)
类别 质地级别名称 砂粒
粉砂粒
粘粒
2---0.02mm 0.02---0.002mm <0.002mm
砂 土 砂土、壤砂土 85---100
0---15
0---15
类
壤 土 砂壤土
55---85
0---45
0---15
类
壤土
40---55
30---45
少砾质
>10
多砾质
▪ (二) 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
▪ (1)砂土类(sand soil): ▪ a、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通气透水性强,
内部排水通畅,不易积聚还原性有害物质:
▪ b、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含养分少,要多施 有机肥料;
▪ c、通气性好; ▪ d、含水量低,热容量较小; ▪ e、松散易耕。
沉积岩
(三)变质岩
变质岩是沉积岩、岩浆岩经过高温高压或受岩浆侵 入的影响,其矿物组成、结构,以至化学成分发生剧烈改 变后形成的。共性是:矿物质地致密,坚硬;不易风化。 例如片麻岩,石英岩,板岩,片岩,千枚岩,大理岩等。
变质岩
火山爆发
意大利庞贝城被岩浆吞噬后人们的遗体
▪ 四、岩石的风化
▪ 风化(weathering)是指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 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 解的过程。
最常用的质地分类制是国际制和卡庆斯基 制。 砂土、壤土、粘土
• 现介绍3种常用的质地分类标准: • 1.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 2.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 • 3.我国土壤质地分类 •
1.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第1章 土壤矿物质
15 / 56
单位晶片——四面体片(tetrahedral sheet)
平视图
俯视图
16 / 56
单位晶片——八面体片(octahedral sheet)
➢ 在总的含量中如用氧化物的形态来表示仍以SiO2、A12O3、Fe2O3三者为主 要成分,如表:
8 / 56
表: 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的近似化学组成(%)
矿物 石英
SiO2 100
A12O3 Fe2O3
-
-
CaO -
MgO -
K2O -
正长石 62-66 18-20 -
0-3
- 9-15
钠长石 61-70 19-26 -
➢ 胶体特性弱
矿物颗粒大小属胶体(<100毫微米)范围,但仍较粗,总表面积小。
➢ 电荷数量少
硅片、铝片同晶替代极少。
负电荷来源:一是晶体外表面的断键;二是晶体边面OH基在碱性中性条 件下解离。
对水和阳离子的吸附力弱,CEC=3-15 cmol(+)/kg-1
➢ 主要存在于风化程度较高的土壤中。
0-9
-
0-4
钙长石 40-45 28-37 - 10-20 -
0-2
白云母 44-46 34-37 0-2
-
0-3 8-11
黑云母 33-36 13-30 3-11 0-2 2-20 6-9
辉 石 45-55 3-10 0-6 16-26 6-20 -
橄榄石 25-43 -
土壤学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土壤三相组成:固相(矿物质95%、有机质5%)、液相(土壤液体)、气相(土壤气体)矿物:是经各种地质作用,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化合物或化学元素,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均质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是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为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如各种盐类CO32-、SO42- 、SiO42- 、Cl-等。
次生粘土(粒)矿物:层状硅酸盐类和含水氧化物类,是土壤粘粒的主要组成。
粘粒(土)矿物: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层状的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类。
前者是晶型矿物,后者有晶型的,也有非晶型的。
粘土矿物分类:(一)层状硅酸盐a。
硅氧四面体b。
铝氧八面体单位晶层:(1:1型单位晶层铝氧片和硅氧片特点:晶层与晶层间距离稳定,连接紧密内部空隙小,电荷量少,单位个体小,分散度低。
多出现与酸性土壤,如高岭石类。
2:1型单位晶层两层硅氧片夹一层铝氧片,特点:胀缩性大,吸湿性强,易在两边硅氧片中以Al3+代Si4+,有时可在硅铝片中,一般以Mg2+代Al3+→带负电→吸附阳离子。
如蒙脱石,这类矿物多出现于北方土壤。
2:1:1型单位晶层)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可变电荷)同晶替代的规律:1、高价阳离子被低价阳离子取代的多;因此,土壤胶体一般其净电荷为阴性。
2、四面体中的Si4+被Al3+离子所替代,八面体中Al3+被Mg2+替代。
3、同晶替代现象在2:1和2:1:1型的粘土矿物中较普遍,而1:1型的粘土矿物中则相对较少。
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1)高岭组1:1型矿物无膨胀性电荷数量少阳离子交换量小胶体特性较弱华北、西北、东北(2)蒙蛭组2:1型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胶体特性突出东北、华北、西北蒙脱石主要发生在铝片中,一般以Mg2+代Al3+,蛭石的同晶替代主要发生在硅片中。
1.1土壤矿物质
2020/4/19
20
3、粒级分类制
土壤颗粒大小是连续分布的,要确定土壤颗粒 的分级,需要研究土壤颗粒大小和性状间关系,找 到由量变到质变分界点、突变点,就可以作为划分 类别的依据。
通常根据土粒的有效直径把土粒由粗粒到细粒 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受人为因素 的影响,当前土壤粒级分类制有:
留在原地的风化物;
崩积和坡积母质
洪积母质
运积母质是指母质经外力, 如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 作用而迁移到其它地区的物质。
冲积母质 湖积母质 海积母质 风积母质
黄土及黄土性母质
2020/4/19
冰碛母质
18
二、土壤矿物质土粒
(一)土壤颗粒
土壤的固体颗粒简称为土粒。
在自然状况下,这些大小不一的土粒有的单个地存 在于土壤中,称为单粒;有的则相互黏结成为集合 体,称为复粒。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改变了原 来的化学成
结晶质矿物 非晶质矿物
2020/4/19
6
原生矿物
1.种类 有硅酸盐类、氧化物类、硫化物类和磷化物类。 主要种类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及辉石等。
2.作用 构成土壤的骨骼-土粒 通过风化作用供应养分
2020/4/19
7
石英
正长石
斜长石
2020/4/19
云母
角闪石
辉石
8
次生矿物
蒙脱石 伊利石 高岭石
据黏粒矿物的结晶 状态可将其分为
粘土矿物意义:
结晶质矿物: 主要为铝硅酸盐。
非晶质矿物:主要为胶膜状态, 以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存在。
(1)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各种土壤在发生学上的地位,在 土壤分类学中,次生矿物成为鉴别土类的主要依据。
环境土壤学-矿物质有机质
10
二.矿质土粒的分级 ——粒级 矿 质 土 粒 大 小 差 别 极 大 , < 1nm ~ 数 mm ,数百万倍!!按土粒的大小可将土粒 (单粒)分为若干级(组),称为 粒级 (粒 组)。相同粒级的土粒成分和性质基本一 致,粒级间有明显差异。 土粒分级标准:国际制、卡庆斯基制、中国制。 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
彩云追月
3
• • • • • •
3、常见的原生矿物 (1)硅酸盐类:长石、云母等。 (2)氧化物类:石英、铁矿等。 (3)硫化物及磷化物类: 黄铁矿(FeS2)、磷灰石。 4、常见的次生矿物 (1)粘土矿物。为铝硅酸盐矿物,有高岭石、蒙 脱石、水云母等。 • (2)含水氧化物类。如含水氧化铁、水铝石等。 • (3)简单盐类。如石膏等。
《环境土壤学》
背景音乐:祝你平安
1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占土壤固体物质的很大比 例,它不仅构成了土壤的基本骨架,而且 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并且为植物 生长提供了机械支持作用。所以,土壤矿 物质对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特性有着深刻 的影响。
2
第一节 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岩石
• 一、主要的成土矿物 • 1、矿物的概念 • 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火山 爆发,地震,岩石风化)下所形成的自然均质体。 • 2、类型 • 根据矿物形成原因可分为: • 原生矿物——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 物。
11
粒 级 分 类 制
国 际 制
环境土壤学第一章 (第1节)
4、蛭石(Vermiculinite)
• 2:1型矿物,属于半胀缩型矿物; • 三 八 面 体 ( Mg 八 面 体 ) X1.1(Al2.3Si5.7) (Al0.5Fe3+0.7Mg4.8)O20(OH)4; • 同晶替代:蛭石中四面体片和八面体片都 有同晶置换作用,但主要发生在四面体片 中,Si被Al置换的数量比蒙脱石高,所以电 荷密度比蒙皂石类高 • 补偿离子不确定。 • 晶层间距为140nm
橄榄石[(Mg,Fe)2SiO4]:
橄榄绿色,立方形晶粒,断口常为贝壳状,硬度6.5~7。 富含铁,易分解,为土壤提供铁、镁等养分。
孔雀石[Cu2(OH)2(CO3)]
一、原生矿物
2、辉石、角闪石类 属链状结构硅酸盐,其Si-O四面体沿一 维方向延伸,又可分为单链结构的辉石类 和双链结构的角闪石类。 其中的Si/O=1:3。 3、云母类 属层状结构硅酸盐,常见的有白云母和 黑云母,土壤中的次生粘土矿物也多为此 类型。
2:1型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
3、伊利石(Illite)
2:1型矿物,属于非胀缩型矿物; 分子式: (OH)4Al4Si8O20 ; 同晶替代:K1.33Al4(Si6.67Al1.33)O20(OH)4同晶 替代现象主要以Al3+代Si4+(发生在硅氧片中); 存在补偿离子K+; 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次生矿物; c轴间距为100nm。
1、氧化铁
Fe3+
OH--
Fe (OH) 3 老 化
高温老化
α-Fe2O3
低pH、缓慢沉淀
α-FeOOH
〔
失
水
O〕
〔O〕 γ-Fe2O3
Fe2+
OH--
《土壤肥料》课件——1.1.1土壤矿物质
千枚岩易风化,其风化产物质地黏重,养分含量高且钾素含 量高。板岩的抗风化能力弱于千枚岩,其风化产物与页岩相 似。
2 土壤矿物质
次生矿物
1.主要类型及来源 层状铝硅酸盐矿物,是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使其组成
和性质发生变化而形成的矿物。
2.存在形式 主要以黏粒的形式存在壤中,故称黏土矿物。
3.特点及作用 共同特点是,抗风化能力强,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
在土壤中呈现明显的胶体性质,对土壤肥力的高低起着重要 的作用。
岩石: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组成的物质,它 通常是混合物。
2 土壤矿物质
按成因或产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1.原生矿物 高温高压下经冷凝或减压后结晶形成的矿物。主要分布
在土壤沙粒和粉粒中。 主要有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2.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
岩风化产物是砂粒。玄武岩易风化形成黏粒,养分含量高。
3 主要成土岩石
沉积岩
是由各种原先存在的岩石再经风化、搬运、沉积后,重新固结而成的岩石。
1.特点 有层次性;矿物成分非常复杂,可含有化石。颗粒也较
岩浆岩细小,不易风化。
2.主要成员 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3.风化及产物 砾岩和砂岩抗风化,风化产物含砂量高、养分缺乏。页
岩易风化,其风化产物质地黏重、养分含量丰富。石灰岩则 在雨水充沛时易风化,其风化产物质地黏重,有时呈碱性。
3 主要成土岩石
变质岩
是指地壳中原先存在的各种岩石在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的影响下,高温高压的作用重新结晶形成的岩石。
1.共性 极易风化,在地表和土壤中含量较低。
土壤肥料学第一章第一节 土壤的矿物质B
➢ 二级分类法,根据物理性粘粒(<0.01mm)和物理性砂粒 (>0.01mm)的含量,把土壤质地分为: 三大类,九种;
➢ 对我国而言,一般土壤可按卡庆斯基制中的草原土及红黄 壤类标准划分质地类别;
华中农业大学
实验1
前苏联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华中农业大学
六、土壤质地及其改良利用
形成可溶性物质(如碳酸盐类、硫酸盐类等)随水淋失
或搬运到其它地方。
风化产物
风化产物
原生矿物
粘土矿物
可溶性盐
土壤粗粒 华中农业大学
土壤细粒
土壤溶液离子
四、成土母质
母质:是风化壳的表层,原生基岩经过风化、搬
运、堆积等过程于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最年轻 的地质矿物层,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 的前身。
华中再农参业照砂大粒学和细粘粒含量来区分
六、土壤质地及其改良利用
(二)土壤质地分级-美国农业部制
粘粒(<0.002mm) 粉粒(0.05~0.002mm) 砂粒(2~0.05mm)
华中农业大学
土壤质地分级标准
分类标准
粘粒
粉粒
砂粒
国际制 <0.002mm 0.02-0.002mm 2-0.02mm
细粘粒
华中农业大学
卡钦斯基制 (1957) 石砾
粗砂粒
物
中砂粒
理
性
细砂粒
砂
粒
粗粉粒
物
中粉粒
理
细粉粒
性粘粘Fra bibliotek粗粘粒
粒
粒
细粘粒
胶质粘粒
美国农部制 (1951) 石砾
极粗砂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第一章 土壤母质与矿物质
植物根的机械破坏作用
.
砂岩中的生物风化 .
石灰岩中的生物风化 .
四、 风化作用的产物
岩石矿物遭到风化后,逐渐破碎成松散 物质,产生了三种风化产物。
1.风化残体 在风化过程中,一些难风化的矿物如石
英、白云母和一部分长石被保留下来, 由它们构成风化残积物的主体,成为土 壤固相粗土粒的主要来源。
.
六、土壤母质的类型(续)
5 湖积体 ;6 风积体;7滨海沉积体 8 黄土母质 : 黄土是第四纪的一种特殊沉积物,据统计,全
球陆地上有4%的面积被黄土覆盖,我国是世 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 以上,除部分为风积的原生黄土外,大部分均 为流水搬运而再沉积的次生黄土。
黄土的颜色为淡黄色或暗黄色,质地轻且疏松 多孔,通透性好。成分以石英占优势,粘粒矿物以蒙 脱石及伊利石为主。
.
2.易溶于水的简单盐类
这些盐类物质都是植物的矿质营养元素的 最初来源,而母质中含盐基的数量也是影 响土壤肥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如 K2CO3 、 Ca(HCO3)2 、 Mg(HCO3)2 、 Ca(H2PO4)2等。
.
3.形成各种不同风化程度的次生矿 物
次生矿物的形成,是风化作用由量变到质变的 主要特征,是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结果。 次生矿物颗粒大小一般均<0.001mm,大多 数呈胶体分散状态存在。由于颗粒小,有巨大 的表面积和表面能,它就是使母质产生吸附能 力的原因,由此也产生一定的粘结性、可塑性 和毛管现象,可使水分、养分在一定程度上得 以保蓄,为土壤肥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
第二节 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 组成
矿物是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 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物体,是 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土壤矿物是土壤 的主要组成物质,一般占土壤固相部分 重量的95-98%左右。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三)水铝英石
水铝石英[xAl2O3· ySiO2· 2O] nH
● ●
由氧化硅、氧化铝和水组成,Si/Al比在1-2之间变化。 阳离子交换量,为10-15Cmoles(+)kg-1。 表面积一般为70-300×103m2kg-1。
●
温带半湿润和湿润地区以及热带地区玄武岩和火山灰 发育的幼年土壤中、有些森林覆盖、高海拔、低温、 中高雨量条件下的土壤,其心土层中也存在水铝英石。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 和化学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
表 1-1 地壳和土壤的平均化学组成(重量%) (维诺格拉多夫,1950、1962) 元 素 O Si Al Fe Ca Na K Mg Ti H 地壳中 47.0 29.0 8.05 4.65 2.96 2.50 2.50 1.37 0.45 (0.15) 土壤中 49.0 33.0 7.13 3.80 1.37 1.67 1.36 0.60 0.40 ? 元 素 Mn P S C N Cu Zn Co B Mo 地壳中 0.10 0.093 0.09 0.023 0.01 0.01 0.005 0.003 0.003 0.003
藏高原大部。土壤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其次为蒙脱石和绿 泥石。
2.水云母-蒙脱石区 包括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地和东北平原大部分。土壤粘粒中蒙脱石明显增多。
3.水云母-蛭石区 包括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山地、黄土高原和 华北平原。西部山地土壤粘粒中绿泥石,东部多蛭石,华北平 原土壤粘粒中蒙脱石也不少。
二、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一)氧化铁
赤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磁铁矿、陵铁矿、兰铁矿
土壤中常见的氧化铁矿物是赤铁矿和针铁
针铁矿( α-FeOOH):黄色或棕色,呈针状,在温带、 亚热带与热带的土壤中大量存 赤铁矿(α-Fe2O3):红色,呈六角板状,少量赤铁矿 的存在也会使土壤看起来呈红色。在高温、潮湿、风 化程度很深的红色土壤中存在较多。 存在方式:呈胶膜质包被在土壤颗粒的表面或铁盘。
农综一土壤学复习资料提纲
南农专硕农综一考研土壤学复习资料部分第一章土壤矿物质1、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及一般特性1)高岭组:1: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较弱2)蒙蛭组:2:1型的晶层结构、张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3)水化云母组:2: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较大、胶体特性一般4)绿泥石组:2:1:1型的晶层结构、同晶替代较普遍、颗粒较小2、非硅酸盐粘土矿物种类1)氧化铁:针铁矿、赤铁矿2)氧化铝:三水铝石3)氧化硅4)水铝英石3、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1)水云母区:包括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大部2)水云母—蒙脱石区:包括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东北平原大部3)水云母—蛭石区:包括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山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4)水云母—蛭石—高岭区:包括秦岭山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一狭长的过渡地带5)蛭石—高岭区:包括四川平原、云贵高原、喜马拉雅山东南端6)高岭—水云母区:包括浙、闽、湘、赣大部和粤、桂北部7)高岭区:包括贵州南部,闽、粤东南沿海,南海诸岛及台湾第二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高等植物的根系、残茬、根系分泌物2)动植物残体3)土壤中的微生物4)工业和生活废水,废渣,微生物制品,施用的有机肥农药等有机物2、有机质的三种形态1)新鲜有机质(未分解有机质)2)半分解有机质3)腐殖质3、有机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对酸碱度变化的缓冲性能4)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污染4、有机质的积累和调控1)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2)秸秆还田,轮作倒茬3)调节土壤水热状况5、腐殖质分解和转化过程1)腐殖质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降解,使其方向结构核心与其复合的简单有机物分离,或是整个复合体解体。
第一章 土壤组成 矿物质、有机质
常见的土壤原生矿物
硅酸盐类 氧 化 物 类 硫化 物类 磷化物类
常见的土壤次生矿物
粘 土 矿 物 氧化物及其水化物 简单盐类 次生层状硅酸盐
(二)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
表 1-1 地壳和土壤的平均化学组成(重量%) 元 O Si Al Fe Ca Na K Mg Ti H 素 地壳中 47.0 29.0 8.05 4.65 2.96 2.50 2.50 1.37 0.45 (0.15) 土壤中 49.0 33.0 7.13 3.80 1.37 1.67 1.36 0.60 0.40 ? (维诺格拉多夫,1950、1962) 元 素 地壳中
第一章 土壤组成
第一章 土壤组成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第三节 土壤水 第四节 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
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质颗粒统称为土壤矿物质。 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质颗粒统称为土壤矿物质。
岩石
风化作用
母质
成土作用
土壤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一般占土壤固 相部分重量的95% 98%左右 是土体的“骨架” 95%~ 左右, 相部分重量的95%~98%左右,是土体的“骨架”, 故土壤矿物质的组成、 故土壤矿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对土壤性质影响 极大。土壤矿物质组成也是鉴定土壤类型, 极大。土壤矿物质组成也是鉴定土壤类型,识别土 壤形成过程的基础。 壤形成过程的基础。
(二) 化学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的结果: 使岩石进一步分解, 化学风化的结果 : 使岩石进一步分解 , 彻底改变 了原来岩石的矿物组成和性质, 了原来岩石的矿物组成和性质 , 产生了一批新的 次生粘土矿物, 使母质开始具有吸附能力、 次生粘土矿物 , 使母质开始具有吸附能力 、 粘性 和可塑性, 并出现了毛管现象, 有一定的蓄水性, 和可塑性 , 并出现了毛管现象 , 有一定的蓄水性 , 同时也释放了一些可溶性盐, 同时也释放了一些可溶性盐 , 是植物养分的最初 来源。 来源。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石) 2、母质影响 不同母质粘土矿物差异较大
1)河流冲积物:富含水云母 2)湖积物、淤积物:富含蒙脱石、水云母 3)黑云母:易形成蛭石或黑云母蛭石夹层矿物 4)表土层:矿物组成具有明显地带性,受风化淋溶成土作用强烈。 3、地形因素影响 1)水热再分配影响风化强度,影响粘土矿物类型。 2)影响风化产物搬云堆积。
第二节 粘土矿物
一、层状硅酸盐粘土矿
(二)硅酸盐类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
4、绿泥石组:
混层型矿物,富含Mg Fe极少量铬,由母质遗留下来 较多,也可由其它粘土矿物转化而来。
片。
1)2:1:1型: 1层2:1型晶片,1层水镁片或水铝
2)同晶替代普遍:含Mg2+, Al3+, Fe3+, Si4+ 还含有 Cr, Mn, Ni, Li 10~40cmol(+)/kg
(一)构造特征 1、硅氧四面体和硅氧片
硅氧四面体:SiO44- 正四面体形状。
第二节 粘土矿物
一、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晶体) (一)构造特征
1、硅氧四面体和硅氧片
硅氧片:(单位晶片)
第二节 粘土矿物
一、层状硅酸盐粘土矿(晶体)
(一)构造特征
2、铝氧八面体和铝氧片
铝氧八面体:AlO69-
第二节 粘土矿物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3时 32分20.10.1903:32Oc tober 19, 2020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19日星期 一3时32分55秒 03:32:5519 October 2020
(土壤学教学课件)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20微米 2.0毫米
粘粒
粉粒
砂粒
石砾
美国制
2微米
粘粒
粉粒
50微米
砂粒
石砾
10微米
1.0毫米
卡庆斯基制 物理性粘粒
物理性砂粒
石砾
中国制
2微米
粘粒
粉粒
50微米
砂粒
石砾
四、土粒基本性质
石砾(gravel):岩石碎块,山区和河漫滩土壤中 常见。吸持性能很差,通透性极强。
砂粒(sand):山前平原和冲积平原土壤中常见。 吸持性能弱,无粘结性和粘着性,表现松散,通透 性良好。
② 胀缩性大,蒙脱石晶层间距变化在0.96-2.14 nm之 间,蛭石的膨胀性比蒙脱石小,其晶层间距在0.961.45 nm之间。
③ 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现象普遍。 ④ 胶体特性突出 ,较细(直径0.01-1 m),总表面
积为600-800 m2g-1,且80%是内表面。蛭石一般为 400 m2g-1。
x
y
2:1型的晶层
tet
oct
tet
z
x
y
4.同晶替代 (Isomorphic Substitution)
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 Si 4+, Al3+ ) 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 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tet
oct
z
x
y
Si4+ Al3+
Al3+, Fe2+ Mg2+
高岭组(1:1型矿物)
三水铝石(gibbsite):分布较广
具有很强的固磷作用
水铝英石:火山灰土壤中的主要粘土矿物 氧化硅:石英、蛋白石(火山灰土壤)
1-1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矿物质
包括K、Na、Ca、Mg的碳酸盐、重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 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滨海地区的土壤中。
2.次生氧化物类——由原生矿物风化而形成 Fe2O3 :多见于湿热地区土壤,是土壤的重要染色物质, 因含结晶水数量不同形成多种矿物:褐红色—赤铁矿 (Fe2O3)、黄棕色—针铁矿(Fe2O3·H2O)、棕褐色— 褐铁矿(Fe2O3·nH2O)等。
2∶1型——蒙脱石类矿物,以蒙脱石、绿泥石、拜来石为代表。晶层 由两层硅氧片和一层铝氧片重叠而成,晶层之间由氧键联结,氧键键 能较弱,晶层间连接松弛,层间距大且可变,遇水易膨胀,为胀缩性 矿物;因普遍具有同晶置换现象,常使矿物颗粒带有负电荷,具有较 强的吸附性、可缩性和胀缩性。
2∶1+K+型——水云母类矿物,以水云母、伊利石为代表。晶层构造 与蒙脱石类矿物相似,也由两层硅氧片和一层铝氧片重叠而成,只是 在相邻晶层之间有K+存在,使晶层结合紧密,层间距缩小,遇水膨胀 受限,胀缩性较弱,同晶置换现象,可使矿物颗粒带有负电荷,其吸 附性介于高岭石类矿物和蒙脱石类矿物之间。
Al2O3 :多见于湿热地区土壤,是铝硅酸盐矿物的风化 产物,性质极稳定,分为一水氧化铝(Al2O3·H2O)和 三水氧化铝(Al2O3·3H2O)两种类型。
MnO/MnO2 :是原生矿物在湿热条件下高度风化或在潴 水条件下经氧化还原产生,在土壤结构表面上常呈棕、 黑色胶膜,或呈结核状存在。 SiO2 :常见于温带森林土壤,由土壤溶液中溶解的 SiO2在酸性介质中凝聚产生,多以粉末状附着于土壤结 构表面。
基本粒级——砾石、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各粒级的矿物组成和性质
粒级 砾石 砂粒 粉粒 粘粒 粒径(mm) >1 1-0.05 0.05-0.005 <0.005 矿物组成 原生矿物 原生矿物 原生矿物 少量次生矿物 次生矿物 物理性质 肥力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硅凝胶(玛瑙)
石
英
紫水晶
烟水晶
正长石 KAlSi3O8
正长石是陶瓷业和玻璃业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于制取钾肥
斜长石
橄揽石(Mg,Fe)2SiO4
石膏
CaSO4·2H2O 2CaSO4·H2O
白云母
黑云母
方解石 CaCO3
肾状赤铁矿(Fe2O3)
• 三、成土的主要岩石
图2-18 由于冰的冻结扩大了岩石的裂隙
图2-17 气温变化引起岩石胀缩不均而崩解过程示意图 a、b、c、d 表示风化过程
风蚀残土墩
风蚀根露
风蚀留砾
魔鬼城
(二) 化学风化作用
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 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 ,称化学风化。
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如下几种作用: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
矿物质 38%,(95%)
有机质 12%,(5%)
溶液 (15-35%)
空气 (15-35%)
第一节 岩石的风化
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统称土壤矿物质。
• 一 、 地壳的元素 组成 • 地壳的成分极其复 杂,几乎包括绝大 多数已知元素,但 以氧、硅、铝、铁 四种元素为主。
表 1-1 地壳和土壤的平均化学组成(重量%) (维诺格拉多夫,1950、1962) 元 素 O Si Al Fe Ca Na K Mg Ti H 地壳中 47.0 29.0 8.05 4.65 2.96 2.50 2.50 1.37 0.45 (0.15) 土壤中 49.0 33.0 7.13 3.80 1.37 1.67 1.36 0.60 0.40 ? 元 素 Mn P S C N Cu Zn Co B Mo 地壳中 0.10 0.093 0.09 0.023 0.01 0.01 0.005 0.003 0.003 0.003
含Ca Mg矿物的水解作用 白云石 MgCO3+H.HC03 Mg(HCO3)2 含钙的方解石,其水解作用反应: CaCO3+H.HC03 Ca(HCO3)2
4、氧化作用 空气中的氧在湿润的条件下,对矿物的氧化作 用,促使矿物风化。 氧化作用在水的参与下完成,湿润地区的氧化 作用更强烈。
2FeS2 + 16H2O +7O2 2FeSO4 7H2O + 2H2SO4 (黄铁矿) (硫酸亚铁)
3、水解作用--最基本、最重要
是指水分子解离出的氢离子与矿物中的盐基离子 所起置换作用。
• • • • •
水解作用是最主要的化学风化作用。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升高,水解作用加强。 CO2显著提高水的水解能力; 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水解作用比高寒地区强的多。 在合适的条件下,水解作用可以使矿物彻底分 解成简单的氧化物。
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 作用
1、溶解作用
:指岩石矿物溶解于水的作用。
CaCO3+H2O+CO2 Ca2++2HCO3-
•矿物的溶解度差异很大 •在漫长的时间中,溶解的量是可观的
•水中的有机酸或无机酸可以促进矿物的溶解
•常见矿物的溶解度顺序是: 石盐>石膏>方解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滑 石>蛇纹石>绿帘石>正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 英
引起物理风化作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 温度作用 岩石受热后引起表层和内部热胀 冷缩不同引起。 ★ 冰作用 进入岩石裂缝中的水反复融化与 冻结,对岩面产生劈裂作用而引起。冰川底部 和两侧的岩石会受到冰川的压力和磨蚀作用而 破碎。 ★ 风的作用 ★ 水的作用 主要风和流水把岩石表层剥落的碎屑吹走、冲 走及磨蚀。
风化过程是形成土壤母质的先决条件 ,按风化作 用的因素和特点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 物风化。
(一)物理风化 指在物理因素作用下,岩石,矿 物破碎崩解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 成分的过程.它为进一步风化提供了条件。
• 物理风化作用的结果,使岩石矿物
破碎,产生新的物理性质,使岩石
获得了对水的通透性,为化学风化 创造了条件。
的,而是有几种成因共同起作用。如: 残积-坡积母质,坡积-冲积母质等。
第三节
一、土壤粒级
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的固体颗粒简称为土粒。在自然状况下, 这些大小不一的土粒有的单个地存在于土壤中, 称为单粒;有的则相互黏结成为集合体,称为 复粒。
♥粒级的概念根据土粒的当量直径把土粒由粗 粒到细粒划分成几组,这些等级即为粒组或粒 级。同组的土粒性质基本相近。 ♥(土壤颗粒的大小分级简称粒级)
• 岩石是一种或数种矿物的天然集合体。根据 其成因可分为三类: • (一)岩浆岩
• 指地球内部熔融岩浆浸入地壳的一定深度或 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 • 共性:非碎屑壮的块状构造;没有规则的层 次排列;不含化石。
岩浆岩
玄武岩
岩浆岩:玄武岩
安山岩
流纹岩
Hale Waihona Puke (二)沉积岩 沉积岩:地壳表面的岩石经风化、搬运、 沉积等作用后,在一定条件下胶结硬化 所形成的岩石。其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5%。 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 共同特点是: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矿物 成分复杂并呈碎屑状组织;有时含有化石。
90p
按矿物化学成份分类:共分三类 第一类:硅酸盐类矿物: 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 橄榄石、高岭石 第二类: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 已知 有近80多种矿物,他们占地壳重量的1.7%,其中 分布最广的是Ca和Mg的碳酸盐。 第三类: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氧化物矿物有200多种,约占地壳重量的17%,如, 石英约占地壳重量的12.6%,铁的氧化物约占地壳 重量的3.4%,这类矿物有,石英,赤铁矿、褐铁 矿、磁铁矿。
6、浅海沉积母质
• 海边的海相沉积物。由于海岸上升或江河入
海的回流淤积物露出水面而形成。
• 其主要物质来源是内陆河流携带来的泥沙。
• 质地变异大,粗细不一,粗的养分少,细的
养分多。都含有盐分。
• 要开垦利用,必须解决洗盐问题。
7、风积母质
• 由风力将其他成因的堆积物搬运沉积而成。 • 在干旱地区分布比较普遍。滨海地区也有 风积物。 • 土层厚,质地粗,颗粒粗细均匀,层理分 明,养分水分缺乏。 • 这些沙荒地是土壤改良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3、藻类、地衣、苔藓保
蓄水分,加强化学风化;
4、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分解矿物等。
第二节 风化产物的新性质和类型
一、风化产物的新性质
1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性 2不溶状态的营养元素从岩石矿物中释放出来 3养分元素与植物需要不相适应
二、母质的类型 母质的概念:母质是指经各种风化作用形成的疏 松、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 它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形成土壤的基础物质。
溶洞
2、水化作用
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 程,称为水化作用。 •实质是水分子进入矿物晶格。
•水化作用使矿物体积增大、硬度降低、溶解度 加大,有利于进一步的风化崩解。
CaSO4+2H2O CaSO4 2H2O (硬石膏) (石膏) 2Fe2O3 + 3H2O 2Fe2O3 3H2O (赤铁矿) (褐铁矿)
*
土壤中 0.085 0.08 0.085 2.0 0.1 0.002 0.005 0.0008 0.001 0.0003
* 根据克拉克等(1924)、费尔斯曼(1939)和泰勒(1964)的估计,地壳的化学元素组成与此表稍有不同,但总 的趋势是一致的。
元素分布规律
(1)氧(O)和硅(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 的二种元素铝、铁次之,四者相加共占88.7 %的重量。在组成地壳的化合物中,以硅酸 盐最多。 (2)在地壳中,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含量很低而且分布很不平衡。
化学风化特点:
化学风化作用必须有水参与。 化学风化作用可以使岩石矿物的颗粒进 一步变细、并改变其化学成分。 化学风化的产物可以分为三类: ---简单盐类; ---次生矿物; ---含水的硅铁铝的氧化物
(三)生物风化作用
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 生物风化。
1、根系的挤压; 2、土壤中各种动物对岩石 引起的机械破碎作用。
长石
粘膜
粘膜
石英
石英
长石
石英
斜长石
有效粒径和当量粒径
含钾矿物的水解作用
2KAlSi3O8 + CO2 + 2H2O (正长石) H2Al2Si2O8 H2O + 2SiO2 + K2CO3 (高岭石) (含水二氧化硅) (钾盐)
含磷矿物的水解作用
Ca2(PO4) + 2H2O + 2CO2 (磷灰石) Ca(H2PO4)2 + 2CaCO3 (磷酸二氢钙)
风积体:流动沙地沙波纹(陕西省榆林市毛乌素沙漠)
8、黄土性母质
• 成因:黄土是由风搬运沉积的 第四纪(近一二百万年内的地质年 代)陆相粉砂质富含碳酸钙的 土状沉积物。
• 黄土形成的土壤肥力一般较高
• 拒统计,全球陆地上的4%的面 积被黄土覆盖,我国是世界上 最大的黄土覆盖区,除部分为 风积的原生黄土外,大部分为 流水搬运而再沉积的次生黄土。
(3)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反映了成土过程 中元素的分散、富集特性和生物积聚作用。
• 二、 主要成土矿物 • 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指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有
一定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
结构的单质或化合物。
• 矿物的种类: • 按矿物成因分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 (1)原生矿物: 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 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 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特点:颗粒粗大,呈结晶态。 • (2)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 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 称次生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等。 特点:颗粒比较细小,一般以胶体的分散状态 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