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2024年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是在唐朝时期发明的?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2.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李世民B. 李渊C. 杨广D. 李旦3. 唐朝的都城是哪里?A. 长安B. 洛阳C. 开封D. 南京4.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在哪位皇帝的统治下确立的?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高宗D. 唐玄宗5.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唐高祖B. 唐太宗C. 唐高宗D. 唐玄宗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
()2.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3. 唐朝的都城是洛阳。
()4.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唐高宗的统治时期。
()5. 唐朝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
2.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
3. 唐朝的科举制度是在______的统治下确立的。
4. 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指______的统治时期。
5. 唐朝的四大发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的主要特点。
2.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3. 简述唐朝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 简述唐朝的对外交流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5. 简述唐朝的衰落及其原因。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科举制度的看法。
2.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四大发明的看法。
3.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对外交流的看法。
4.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衰落及其原因的看法。
5.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唐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的看法。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魏征敢于直言,言辞激烈,多次伤了唐太宗的面子,但还是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这主要说明唐太宗()A.注重减省刑罚B.重视发展生产C.善于虚心纳谏D.重视地方整治2.《百家讲坛》的“隋唐历史”系列节目,假如由你来主讲,下列题目中最适合的是()A.B.C.D.3.下图的隋唐历史时间轴中①②依次是()A.安史之乱贞观之治B.贞观之治安史之乱C.澶渊之盟安史之乱D.贞观之治澶渊之盟4.唐太宗和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统治的相似之处是()①实行殿试制度②注重发展农业③爱惜人才④重视减轻人民负担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与“每年征发大批劳动力”“多次巡游”“三次辽东”“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隋朝的统一B.开通大运河C.隋朝的灭亡D.唐朝的建立6.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五代十国的更迭B.安史之乱的影响C.君主暴政的危害D.黄巢起义的破坏7.宋代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形成文臣统兵的局面。
其主要目的是()A.减少军费开支B.减少军队人数C.防止地方失控D.防止武将跋扈8.589年,隋军南下灭掉陈朝,南北重归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隋文帝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B.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设立进士科C.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推动教育发展D.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10.“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4题,共28分)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不较多”。
诗中的“河”指的是()A、黄河B、长江C、淮河D、大运河2、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
历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A、汉武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忽必烈3、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①曲辕犁②直辕犁③水排④筒车⑤翻车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⑤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濺泪,恨别鸟惊心。
”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
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史5、唐朝是我国历最繁荣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①参观都江堰②到赵州桥上散步③用纸写诗④读《史记》和《资治通鉴》⑤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⑥参加科举考试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7、“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
”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A、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构8、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
”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除了西夏外,还有()A、辽B、金C、蒙古D、唐朝9、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上午携带纸笔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B、午餐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10、下边示意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东汉B、南朝C、隋朝D、南宋11、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1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的史学著作。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治国措施体现了这一执政理念的是()A.轻徭薄赋,发展生产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C.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D.完善三省六部制2、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开元盛世”3、南宋仅占据半壁河山,却采取偏安江南的自守待敌的消极策略。
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辽夏向金称臣 B.金灭辽 C.宋金达成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4、“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5、“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
”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6、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A.东西走向;巩固了隋朝统治B.东西走向;加强了民族融合C.南北走向;便利了南北运输D.南北走向;促进了中外交流7、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 )①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②建立了张楚政权③打击了秦朝黑暗统治④消灭了秦军的主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诗词是对哪个朝代苟且偷安的反映?()A.东晋B.北宋C.南宋D.清9、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国家统一B.政权并立C.三国鼎立D.和平共处10、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11、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艺术的繁荣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D.开放的社会局面2、下面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B.源远流长、泽被东西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3、XXX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这段材料体现了XXX的执政思想是()A.虚心纳谏B.以民为本C.无为而治D.勤于政事4、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5、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
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6、XXX在搜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他研究的课题大概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B.长久统一的隋朝D.统一国家的建立7、东汉梁太后之兄XXX独揽朝政20余年。
XXX“前后七封候,三皇后,XXX,二大将军……XXX、将、XXX、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
这申明其时()A.官僚机构臃肿C.豪强地主横行B.宦官把持朝政D.外戚势力收缩8、两汉文化看徐州。
公元前202年,XXX,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C.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3世纪末9、北宋施行重文轻武,削夺方镇的行政权、财权和兵权,重用文臣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同时又重视武备,年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2、“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 D.重视人才3、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军事力量B.解决中央财政问题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4、下图反映的史实主要说明宋代()A.杂剧演出遍及城乡B.瓷器制作工艺先进C.活字印刷影响深远D.球类运动受到喜爱5、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①北宋②辽③西夏④金⑤南宋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①③②④⑤D.②③①⑤④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7、辽朝与北宋、金朝与南宋先后对峙,实际上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朝时代,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进一步联系,为中华各民族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实现“再次统一”的朝代是()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8、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褫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他评价的是()A.杨坚B.李世民C.武则天D.赵匡胤9、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10、以下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A.大动荡和大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11、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高宗12、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1. 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 )A. 会直立行走B. 手脚分工C.过群居生活D.懂得人工取火2. 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 两颗门齿化石B.大量碳屑C.古鱼类化石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3. 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
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4. 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 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5.《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A. 会使用火B. 依靠采集生活C. 会人工取火D. 会制造石器工具6. 考古发现是了解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甲骨文是在殷墟等地发现的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它是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C.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D.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7. 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 )A. 国人暴动B. 犬戎族攻破镐京C. 城濮之战D. 牧野大战8.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B. 禹建立夏朝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原始农耕的出现9.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其主要原因是( )A. 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B.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C.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 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10. 下列现象中不符合春秋时期特征的是( )A.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号令不行B.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C.出现了“春秋五霸”D.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11. 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 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什么?A。
都出现了盛世B。
都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
都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D。
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答案:B改写:秦朝和隋朝虽然是短命王朝,但它们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2.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汉代B。
隋代C。
唐代D。
宋代答案:C改写:根据“举子看榜”图可以得知,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唐代。
3.有人曾作诗称赞XXX:“XXX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诗中的“长策”是指什么?A。
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B。
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休养生息C。
善用小恩小惠,骗取百姓服务到白头D。
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其首领乐为己用答案:A改写:有人曾作诗称赞XXX:“XXX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诗中的“长策”指的是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4.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
例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A。
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B。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C。
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答案:A改写: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
例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条件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5.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
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
这个少数民族是什么?A。
突厥B。
匈奴C。
南诏D。
吐蕃答案:D改写: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
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
这个少数民族是吐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30分)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2.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B.统治者注意任用贤才C.皇帝勤于政事D.人口大幅度增长3.“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靖难之役4.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5.李白《哭晁卿衡》中写道:“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这里的晁衡属于()A.新罗遗唐使B.日本遺唐使C.唐朝取经僧人D.唐朝东渡和尚6.《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这一记载有利于我们()A.感悟玄奘西行的精神内涵B.感受鉴真东渡的艰难险阻C.证明客观存在鉴真东渡D.知道政府支持玄奘类西行7.“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胆,流血川原丹。
”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对“安史之乱”的描绘。
造成这一动乱的原因有()①唐玄宗朝政的腐败②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③地方潮据势力的互相攻伐④农民起义的打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8.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下列各项中,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句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大江东去液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9.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C.唐未农民起义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10.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这一现象出现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1.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平时和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一样,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方和平时一样。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你们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题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地球上开始出现人类的时间大约是A、170万年前B、30亿年前C、300万年前D、70~20万年前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地区是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3、在下列选项中,大量或者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和北京人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D、元谋人和山顶洞人4、《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现象出现于A、山顶洞人时期B、半坡原始居民时期C、黄帝、炎帝时期D、尧舜禹时期5、有一个叫《轩辕伏魔录》的游戏曾大为流行。
这个游戏讲述的是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蚩尤的故事。
故事中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A、黄帝B、炎帝C、炎帝和黄帝D、蚩尤6、右图(鎏金铜面具、青铜纵目人像)反映了距今5000年到3000年在四川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A、殷墟文化B、夏文化C、三星堆文化D、二里头文化7、殷墟是中国历史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位于中国河南安阳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横跨洹河两岸。
把商朝都城迁到这里的国君是A、商汤B、武丁C、盘庚D、商纣8、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电视剧《哪吒传奇》,哪吒帮助武王打败了纣王。
这是一次改朝换代的生死决战,从此,历史由商朝过渡到了周朝。
“这次战争”指的是A、阪泉之战B、牧野之战C、城濮之战D、长平之战9、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其中,等级最高的是A、士B、诸侯C、天子D、卿大夫10、公元前841年,镐京爆发“国人暴动”的主要原因是A、纣王推行暴政B、幽王“烽火戏诸侯”C、周厉王对人民推行压制政策D、犬戎进攻镐京1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A、西周时期 B、东周时期C、秦朝D、西汉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是因为商朝A、有了史官B、有了确切纪年C、有了史书D、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13、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标准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标准测试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明末,民谣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民谣反映的是()A.君王昏乱,奸臣当道B.宦官专权,打击忠臣C.明朝刑法严酷D.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2、我国汉代中医学家中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理藩院B.中书省C.宣政院D.行中书省4、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许多古诗千百年后依然脍炙人口。
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5、唐朝时期,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A.洛阳B.扬州C.长安D.成都6、《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中国最早具备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7、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期()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青铜器种类丰富、工艺高超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8、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美食。
中国人开始吃上用自产的玉米、马铃薯和花生制成的美食最早应在()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9、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原始文化有较大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因素 B.农业发展状况 C.体质进化程度 D.生产力水平10、“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两宋历史的短暂B.少数民族的崛起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民族政权的并立2、秦统一全国以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他应该携带的货币是()A.B.C.D.3、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①兵部②东厂③锦衣卫④刑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下图是某历史老师在学习宋朝民族关系时,画的民族政权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特征主要是()A.科技发达B.贸易繁荣C.政权并立D.民族统一5、历代开国名君大都能够休养生息,崇尚节俭,励精图治,其实质是:()A.维护封建统治 B.发展社会经济的策略C.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 D.“仁政”思想的实践6、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C.毛公鼎 D.兵马俑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A.汉武帝B.唐太宗C.明太祖D.康熙帝8、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做给农民看C.稳固自己的统治 D.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9、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10、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主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1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文5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全文5篇)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表格中。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洛阳C、涿郡D、余杭2、隋朝政权的基础是()A、北齐B、东魏C、西魏D、北周3、和右图人物无关的史实是()A、建立唐朝B、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观点C、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D、注意“戒奢从简”,节制享受欲望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契丹萧太后B、慈禧太后C、武则天D、吕后5、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A、坊B、市C、瓦肆D、勾栏6、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8、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A、回鹘B、匈奴C、吐蕃 D、突厥9、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A、北庭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新疆行省10、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A、波斯 B、大食 C、大秦 D、天竺11、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1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精选五篇)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精选五篇)第一篇: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一、选择题: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为中心。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秦朝 B.东汉 C.西晋D.东晋3、“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的领导。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羁縻州”制度5、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
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D、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6、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A、三藏B、玄奘C、鉴真D、一行 7.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A.辞赋 B.诗歌 C.散文 D.词曲 8.你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普照9.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10、“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11、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人是:A、昭君姑娘B、文成公主C、则天皇帝D、金城公主12、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侣D、一行13、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14、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15、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16、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杜17、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饮茶之风风靡全国B.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C.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D.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18、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的?A.吐蕃B.回鹘C.突厥D.南诏19、下列地名不属于唐朝时称“天竺”的地方是: A、印度B、巴基斯坦C、孟加拉D、泰国20、古代中国人确立姓氏后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明世系,别婚姻B、区别人们的生活区域C、区别人的民族C、区别人的职业21.“澶渊之盟”的后果是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宋辽之间仍处于战争状态③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23.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A.丝绸之乡B.鱼米之乡C.瓷都D.产茶中心24.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A.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25.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C.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26.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A.市B.坊C.瓦舍D.勾栏 27.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A.春节B.端午节C.寒食节D.植树节28.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 A.铁木真B.努尔哈赤C.完颜阿骨打D.大祚荣29.《鸡肋篇》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下表相应序号内) 1、有⼈说:“隋朝,犹如⼀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D、⼤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唐太宗说:“⾈所以⽐⼈君,⽔所以⽐黎庶,⽔能载⾈,亦以覆⾈。
”这说明唐太宗A、认识到⼈民群众⼒量的伟⼤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C、认识到重视⼈才的必要性D、认识到虚⼼纳谏的好处 3、唐朝有⼀位皇帝的统治被郭若先⽣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位皇帝是A、唐太宗B、唐⾼宗C、武则天D、唐⽞宗 4、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是在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各国⼈称中国⼈为“唐⼈”的原因是A、中国⼈是唐朝⼈的后代B、中国⼈具有很⾼的制糖技术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的声望D、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6、下列⼈物,其历史贡献与鉴真相似的是A、姚崇B、李春C、杜如晦D、⽞奘 7、“不要怕过宽⼤的草原,那⾥有⼀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的雪⼭,那⾥有⼀百头驯良的牦⽜来欢迎您!”这⾸民歌中的“您”所指的历史⼈物是A、王昭君B、⽂天祥C、⽂成公主D、渥巴锡 8、下列佳句中,由杜甫创作的是A、“离离原上草,⼀岁⼀枯荣。
”B、“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C、“朱门酒⾁臭,路有冻死⾻。
”D、“黄河落天⾛东海,万⾥写⼊胸怀间。
” 1 9、莫⾼窟被称为世界的艺术宝库之⼀,主要因为A、建筑具有独创风格B、位于河西⾛廊C、有⼤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D、⼤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震惊世界 10、在本期历史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些⽣僻字。
请你判断下列注⾳,不正确的是A、颉(jié)利可汗B、元昊(hào)C、朱棣(dì)D、赵匡胤(yìn) 11、“双⽅以淮⽔⾄⼤散关⼀线划定分界线”指的是之间的分界线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辽D、南宋与⾦ 我国古代劳动⼈民以其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丰富的科技成果,为中华⽂明乃⾄整个⼈类的进步作出了巨⼤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和解析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1.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指()A. 加快了隋朝的灭亡B. 为人们游玩江南提供了便利C.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D. 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2.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古代帝王。
下列史实与“唐太宗”有关的是()A. 陈桥兵变B. 统一货币和文字C. 贞观之治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A. 天竺B. 新罗C. 波斯D. 日本4.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
这反映了宋代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发展情况()A. 制瓷业B. 丝织业C. 造船业D. 棉纺织业5.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王安石变法B. 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C. 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D. 大运河贯通南北6.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北宋、辽、西夏B. 北宋、西夏、辽C. 辽、北宋、西夏D. 辽、西夏、北宋7.率领唐末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的是()A. 朱温B. 赵匡胤C. 黄巢D. 陈胜8.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是()A. 转运使B. 通判C. 蕃坊D. 市舶司9.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A. 丝绸之乡B. 鱼米之乡C. 瓷都D. 产茶中心10.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A. 宋元时期B. 战国时期C. 隋唐时期D. 春秋时期11.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是()A. 文成公主B. 王昭君C. 李清照D. 武则天12.元朝管理西藏设立的机构名称是()A. 宣政院B. 澎湖巡检司C. 驻藏大臣D. 伊犁将军13.灭亡北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 辽B. 西夏C. 金D. 蒙古1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是指哪一地区成为丰饶的粮仓()A. 黄河下游B. 黄河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C. 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D.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15.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五个政权是()A.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B. 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C. 后梁、后汉、后晋、后唐、后周D. 后梁、后周、后晋、后汉、后周1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列表格内)1.隋朝建立的方式是A.大将发动政变B.农民起义C.外戚夺权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2.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A.“文景之治”B.“开元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A. 骨耜B. 耦犁C. 翻车D. 曲辕犁4.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A.隋末农民战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5、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A.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D.唐玄宗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要了解回族形成的历史,最早应追溯到()A.汉朝 B.唐朝C.元朝 D.明朝7.唐朝时期,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是A.西域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C.安西都督府D.西藏都护府8、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是指()A.西夏B.辽C.金D.吐蕃9.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军机处10、七年级一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这两句赞美的是唐朝越窑出产的A.青瓷B.白瓷C.冰裂纹瓷D.唐三彩12、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589年,隋朝重新统一全国。
他灭掉的南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A.北齐B.北周C.梁朝D.XXX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A.XXX的修建C.指南针用于航海B.大运河的开凿D.市舶司的设立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水排4.XXX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比较有争议的女皇帝,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①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②她时期上承贞观,下启开元③她晚年,建国号为XXX她继承并发扬了贞观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政策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北方民族尊称XXX为“天可汗”,解释这一时期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C.XXX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D.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6.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300万户到开元末年增加到841万户,户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贞观之治的成效B.农业发展的结果1C.开元盛世的成效D.任用贤能的结果7.下列遗址、遗址最能体现我国民族连合友好的是A.唐招提寺B.大昭寺C.敦煌壁画D.大明宫含元殿8.“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精神B.有高深的XXX学识D.促进中外文化交换C.研讨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9.现在世界还有些国家一直称中国工钱唐人,并且一直存在着诸如“唐人街”类似的地点名称。
这首要是因为①唐朝前期政治不乱,国力强盛②其时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经济文化对列国影响大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名望,列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10.提倡诗歌更多地反映理想糊口,到达教育目的的唐朝著名墨客是A.XXXB.XXXC.XXXD.XXX11.唐朝的书法和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紧张的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2.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是又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
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开凿大运河B.暴虐无道的统治C.大兴土木工程D.隋炀帝昏庸无能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巩固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C.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D.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4.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A.永济渠 B.广通渠 C.江南河 D.灵渠5.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A.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 B.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6.司马光评价唐太宗:“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
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下列对于唐太宗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A.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B.知人善任,任用了魏征等著名的谏臣C.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奉为“天可汗”D.统治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开元盛世7.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A.唐太宗时期 B.唐中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9.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计60分)1.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A.②①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A.北京B.洛阳C.杭州D.南京3.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古代中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这一考试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
“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A.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4.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
因此他()A.重视教育B.倡导节俭C.轻徭薄赋D.虚心纳谏5.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6.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
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贞观盛世C.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D.改国号为周7.“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应该是()A.纺织工具B.灌溉工具C.交通工具D.耕作工具8.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9.下列属于两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是()①苏轼②李清照③辛弃疾④陆游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0.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注人活力,铸就当时的繁荣时代。
隋唐时期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①曲辕犁和筒车②科举制③行省制度④雕版印刷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说法正确的是()A.使得唐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使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得到缓解C.是由黄巢和部将史思明发动D.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2.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什么措施?()A.设通判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重文轻武政策D.分化事权1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①削弱了契丹势力②维持了辽宋之间的和平关系③辽宋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④消除了民族矛盾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14.下列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对立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15.概括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诸侯争霸C.民族政权并立D.中华文明的起源16.“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出现这种历史现象主要是由于()A.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B.独尊儒术C.始设进士科D.统一文字17.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朝要向它们交纳岁币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正式形成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哪位南宋抗元将领的崇高气节()A.文天祥B.韩世忠C.寇准D.李纲19.北宋时兴起,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瓷都的是()A.杭州B.开封C.景德镇D.南京20.“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1.宋朝时,我国造船业发达的城市是()A.广州和泉州B.泉州和杭州C.杭州和刘家港D.广州和浏家港22.“□□的统一,结束了300多年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
”“□□”处应填写()A.隋朝B.唐朝C.元朝D.明朝23.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回族形成③建立行省制度④经济重心南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24.“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25.成绩思汗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古风云第一人”下列各项活动属于成吉思汗的业绩的是()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④定国号为“元”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6.元朝中书省的职能是()A.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B.掌管全国的监察事务C.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D.掌管全国的财政事务27.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市B.勾栏C.瓦子D.邸店28.史学地位与《史记》比肩,书名来源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A.《汉书》B.《资治通鉴》C.《三国志》D.《左传》29.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发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0.我国发明的火药最早应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A.隋末农民起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C.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卷II(非选择题)二、组合列举题(每题2分,共6分)31.(1)两宋时期,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_________。
(2)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采取的措施是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__。
(3)___________和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三、辨析改错题(每题2分,共8分)32.(1)北宋时的沈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错误: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2)玄奘西游天竺并以亲身经历写成《西游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错误: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3)唐玄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以帮助自己明是非、知对错。
错误: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4)西夏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定都在兴庆府。
错误: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四、材料分析题(共26分)33.七年级某同学以“隋唐在历史上的贡献”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材料一:材料二: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材料一中,大运河的起止点,①②分别是?(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运河的开通有何作用?(3分)(3)唐朝时与很多国家友好往来。
列举与日本、与天竺友好交往事例各一例(2分)(4)请写出两例隋唐时期因重视“德治”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称。
(2分)34.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材料二:(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2)材料一反映的这种经济现象最终完成是在哪个朝代?(1分)(3)材料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1分)出现在何地?(1分)(4)宋代的现代化程度令人惊叹,请列举一例宋代令人惊叹的表现?(2分)35.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七年级下册课本材料三:(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分)(2)材料二中元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的建立者是?(2分)(3)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民族?(1分)(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元朝时,在中央设置了哪一机构进行统辖?(2分)(5)分析材料二、材料三,说出我国古代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1分)归纳促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基本因素)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2分)参考答案:31.(1)市舶司(2)通判(3)关汉卿32.(1)错误:沈括改正:毕昇(2)错误:西游记改正:大唐西域记(3)错误:唐玄宗改正:唐太宗(4)错误:契丹族改正:党项族32.(1)①:涿郡②:余杭(2)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鉴真东渡日本__玄奘西行天竺_(4)_开皇之治__;贞观之治_;开元盛世_34.(1)经济中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南宋(3)纸币;四川_(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造船业领先世界、活字印刷术发明等35.(1)开明;文成公主入藏(2)蒙古族;忽必烈(3)回族(4)宣政院(5)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