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的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2-10-17T12:58:14.04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杨柳峰

[导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

浙江省诸暨市草塔镇中杨柳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

初中数学课堂引入的几种尝试

1、悬念引入:在讲新知识之前,有意识设置一些问题悬念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学习过程中的心智活动是促进认识、强化理解、提高效果的重要因素。本人在教学中适时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成绩。

2、故事引入:讲一个有关的故事,然后引入课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哪怕是一则故事、笑话,它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数学奥妙。如在《立方根》这节课的引入,我先给学生讲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古希腊的某个地方发生了多年不遇的干旱,地里的庄稼都干死了,人们找不到水喝,于是大家一起到神庙里去向神祈求降雨,神说:“我之所以不给你们降雨,是因为你们心不诚,给我造的这个正方体祭坛太小,如果你们再造一个比它大一倍的祭坛送给我,我就会给你们降雨。” 大家觉得这好办,立即行动起来,于是很快做好了一个棱长是原祭坛棱长二倍的新祭坛献给了神灵,可是神越发地恼怒了,他说:“这个祭坛的体积根本就不是原来体积的两倍,我要进一步惩罚你们!”大家呆在那里没办法,故事讲完后,我问:要造一个体积是原来体积的二倍的新祭坛,它的边长应是原来的多少倍?你能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吗?如果不能,请学习本节内容——立方根。

3、实践引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归纳、思考、总结,或由师生例举类似的实际背景资料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做”中“学”数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引入时,通过剪纸活动可以直接、简明的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可以拼出一个平角,形象的证明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

4、讨论引入:上课初始,组织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初步体会的基础上,再导入新课。

我们可以由如何解释现实问题和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引入新课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一个方面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复习引入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内在联系,在复习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了旧知识,而且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和恐惧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而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平方差公式》这节课时,我复习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之后,设计一组练习(1)(x+2)(x-2);(2)(m+5)(m-5);(3)(1+x)(1-x);(4)(2y+1)(2y-1);(5)(a+b)(a-b)让学生练习,进而在讲评时,引导学生观察这组练习中各式有什么特点,结果有什么特点,并适时用不同的色彩,重点标注,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猜想,进而引入《平方差公式》。

三、课堂教学引入的思考

新课程数学教学中课堂引入不可忽视,也不可“溺爱”,但又不能还是那样传统。那么新课程数学课堂引入要力求达到什么标准?坚持什么原则?采用什么形式呢?我认为课堂引入应该做到:

让学生身临其境

数学本身是有点枯燥无味,但蕴涵数学知识的环境却是其乐无穷的。课前让学生感受数学环境是一种有效的课堂引入方式,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先“带领”学生到数学环境中去看看。正如教学实例中,有条件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视频和图片。这样引入课堂用时少,学生能很快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能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我们应该随时随地发现数学。

让知识急待应用

做游戏、讲故事后提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利用本节课知识解答,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学习新知识非常必要。正如实例里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利用这节课将要学的知识,因此课堂上他们就会认真地去学习。

3、让学生兴趣盎然

能否学好新知识,学习兴趣很重要,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爱恩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学习新知识前首先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兴趣,对新知识感兴趣,课堂上他们才会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

4、提出问题留悬念

上课前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而不慌解答,旨在引起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学习完本节或本章知识后,自己去解答。正如教师求知问题中是否被忽悠的问题,用故事一下子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他们会迫切地想知道怎样计算以及计算结果是什么,这样就能带他们进入你预设的“陷阱”。

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能赢得观众。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若能有一个巧妙的导入,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因此,设计并组织好新课的导入,不仅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激发求知欲,同时还可以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要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巧妙开头,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景,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一节课只有四十五分钟。若能在开始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扣人心弦,对上好一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