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家庭性教育的对比

合集下载

简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简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简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家庭教育,通常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驿站,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

正如蔡元培所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而父母,作为家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其言行、道德观念、能力、兴趣等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自身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西方家庭教育的现状受东方文明特有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限制,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 1.盲目攀比。

大多数家长爱面子,习惯性地把孩子看成自己附属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经常拿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去和别人比较,以此来证明自己“教子有方”。

可家长的做法却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在对比中丧失了自信心。

2.施加压力过大。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都被当作小太阳,寄予家长所有的爱与期望。

正是家长这种过度的关注,造成了孩子学习焦虑、性格孤傲等心理问题。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西方,其家庭教育的发展则日趋科学化,家庭教育内容倾向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家长也十分注重学习教育常识。

所以,西方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数很有主见,各方面能力也很强,能很快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

也正因为如此,在诺贝尔获奖名单上,美国人比比皆是,中国人却寥寥无几,这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1. 家庭教育呈现形式的差别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儒家思想是教育的核心。

“百善孝为先。

”基于这种传统观念,中国家庭教育呈现出“管”与“被管”的关系。

因此,中国的大多数家庭秉持的是“对外民主,对内专制”的原则,要求孩子对父母的话无条件服从。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词汇便是“不行”“不可以”“必须”“应该”,孩子即使再委屈也要求全。

所以,中国的父母是孩子的主宰,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永远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在西方,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家庭教育表现出尊重个体发展的特征。

国外儿童性教育和国内的差异有多大

国外儿童性教育和国内的差异有多大

国外儿童性教育和国内的差异有多大自从我接触到第一位外国女孩时,我就知道了国外儿童性教育和国内的差异有多大。

在与外国女孩交谈的过程中,她们从来不回避性这个话题,据她们讲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外国的孩子就要接受儿童性教育,而且西方国家的家长朋友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偷观念,让孩子有独立的性教育。

下面特邀两性专家为我们讲解,国外儿童性教育和国内的差异有多大。

研究过国外儿童性教育教材的人们就会知道,国外那些书如果带入国内的话,肯定会被查封当作淫秽刊物。

虽说国外的性教育是根据当地的文化国情来进行的,未必适合目前国内的情况,比如在欧美一些地区,孩子的初次性行为从小学开始,像日本处女要从小学时代找。

但两性专家解释说,因为学龄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这个时候给他们教授比较直白的性知识,孩子未必能够完全懂得,朦胧间能意识到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明白。

此时性教育应侧重性安全教育、性别教育更适合。

如果在此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教程的内容也应该相对含蓄一些,以讲故事的形式,或者一些卡通动物来举例,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更加浅显易懂。

相对来讲,直白的性教育应该在青春期进行会更加合适一些,同时对于这部分的受教育人群也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下面我们看看国外是怎么对学龄前的儿童性教育:英国:面对居高不下的少女怀孕率,英国政府宣布,所有中小学2011年起必须开设性教育必修课,向5岁以上学生讲授性知识。

英国用于幼儿和小学生的性教育教材,一些尺度也较大。

一本名为《我从何而来?》的教材插图上画着一对夫妻裸身拥抱于床上的卡通形象,还用简单直白的成人语言解释性行为。

还有一本书名为《性与亲属关系小学读本》,甚至涉及性交体位,这一读本被定为适合5-11岁儿童阅读。

此外,一本名为《让我们谈谈性》的幼儿读物,甚至还谈到同性恋问题。

美国: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个人卫生、性道德等知识。

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知识。

进入高中时期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和卖淫现象、性变态等知识,并向学生发避孕套。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摘要】中美两国在儿童性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家长参与程度、社会文化影响以及性教育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中美的教育内容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教育方式差异表现在教育机构和师资队伍的不同等。

家长在性教育中的参与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对孩子的性教育影响深远。

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也会影响儿童性教育的内容和效果。

本文对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的影响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性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家长参与、社会文化影响、性教育效果、影响、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儿童性教育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全球性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儿童性教育的差异,探讨其对儿童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深入剖析两国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家长参与程度、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中美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研究旨在为提升我国儿童性教育水平提供借鉴和启示,探讨如何借鉴美国先进的性教育经验和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打造更适合我国儿童的性教育体系。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中美儿童性教育理念的交流和发展提供参考,并为我国未来性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建议和支持。

2. 正文2.1 教育内容差异教育内容差异是中美两国儿童性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中国,性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卫生知识、性健康意识培养、性道德教育等方面。

针对孩子们的成长阶段,教育内容会逐渐加深和拓展,从简单的生理知识逐渐引导他们了解性行为的概念、风险和责任等。

与此不同,在美国,性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包容性和多样性。

除了生理卫生知识外,还会涉及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别平等等内容,以培养孩子们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中西方儿童性教育比较

中西方儿童性教育比较
(二)性教育内容。在西方性教育的发展中.早期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殖系统的组织、功能.以及性交、受孕.一直到新个体出生历程等知识的传授。现在许多国家的性教育发展为包括性别角色的进入、性身份的认同、性态度的确立、性意识的发展、性的生理需要与心理健康.以及性的道德和责任感的确立等在内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体系。我国传统的儿童性教育主要是帮助儿童形成性别意识。孩子出生后.男孩女孩被分别按照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要求而被教育。现在学校也开设性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一般是生理卫生知识:同时.性道德教育也是我国性教育中的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性文化也不断渗透到我国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忌讳谈性的国家.我国的儿童性教育也被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家长所重视。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儿童性教育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幼儿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幼儿性教育提供借鉴。
一、中西方儿童性教育比较
(一)性教育观念。西方文化将性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所以.欧美一些性观念较早开放的国家.很早就把性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到了20世纪50~70年代时.性教育已经形成自己完整的内容体系。而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性是丑恶的事情.对性讳莫如深。现代人虽然受到西方文化以及现代传媒手段对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对性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在许多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四)教育对象的年龄。国外一些性教育工作者认为.性教育壹从儿童抓起.澳大利亚、美国、瑞典等国家都将性教育的时间已经或准备提前到幼儿阶段。我国性教育一般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在小学开设有健康课.基本上不会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幼儿园敦育虽然也有让孩子分辨男性和女性的活动.但这种分辨仅限于外表.严格地说还不能称之为性教育。

(精品)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

(精品)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

真笨!
Don't let anybody tell you they 're better than you!
没出息!
You're no different than anybody else!
批评
鼓励
西方教子40条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总结的教育孩子四十条,集中反映了西方 的家庭教育。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回答。
中国家庭教育是在教人的修养和价值理念优于美国。 中国家庭教育很重视伦理教育和孝道,在《论语》上 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君子啊,要修身养性, 完成他这一生的成长,基本上要分这么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入则孝,出则悌,也就是说传统的孝悌 之义,一个人进了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出了家门能够 友善兄弟。第二个就是人在社会上,叫做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谨而信,一个人态度要谨慎,言语上 不能太冒犯,不能太狂妄,而要笃诚守信。泛爱众, 广泛的博爱大众,对大家有这么一种善意。而亲仁, 再去亲近那些仁义的道理。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 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 是这样教育我们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 什么好东西就必须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 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 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补充阅读
一只苹果两种人生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 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 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 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 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 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 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在家庭中,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与西方家庭有何不同?

在家庭中,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与西方家庭有何不同?

在家庭中,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与西方家庭有何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中国和西方国家有许多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西方家庭的不同之处。

一、教育目的的不同对于中国家长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在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同时,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工作,并保持家族的尊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家长更加注重对孩子的传统价值观的培养和加强对孩子的抚养和照顾。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我成长及开拓创新等个人能力。

教育不仅是为了孩子将来的成就,更注重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幸福。

二、教育方式和方法的不同中国家长注重的是严格纪律、苛刻监督的教育方式,经常采取强制性教育,要求孩子努力工作、培养勤劳好学的品质,同时要求孩子对长辈保持尊敬和孝顺。

而西方家长则更加平等和自由,注重孩子的自我表达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引导和建议,让孩子能够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

在西方,家长通常会把孩子视为个体,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但在中国,孩子往往被看做是整个家庭的延续和性命的延续,因此在学习方面采用惩罚的方式。

三、教育内容的不同中国家长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的智力发展,强调对经典的传承精神,尊重家长的教诲。

而西方国家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的发展,在学习方面更加注重培养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孩子自己探索并参加推荐的课外活动。

四、家教责任的不同在中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

因此,中国家长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支持孩子的教育。

在西方国家,孩子通常会在学校内完成学业,而家长更多的是提供他们的孩子适宜的生活环境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五、对孩子成功的定义不同中国家长更倾向于把孩子的成功归因于成绩的优异和家庭的荣誉,即孩子的成功由门口指向学校,由学校指向社会。

西方家长更倾向于将孩子的成功定义为能够快乐地、独立地生活,并在社会、家庭和职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对比

•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 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 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 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 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 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 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 关重要。
•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 “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 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 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 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 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 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 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 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 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 “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 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特别高, 因而往往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孩子只要一 上小学,玩耍的时间就非常少了,孩子放学回到 家里先要完成学校布置 的作业,此后家长还要辅 导,让他们做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尤其是城市的 孩子,一到期期天、节假日,家长们 还要按自己 的意志,送孩子参加作文班、书法班、美术班、 电子琴班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也不管 孩子有没 有这方面的天赋。 ⊙
• 其二,中国的家长重生理,轻心理;而西方的家 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心理学的研究 表明,健 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 塑造至关重要。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我国家长的 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 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 基本上是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 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 孩子健康心 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练。其结果是在相当 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 不 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甚至一件小事就可以 使他们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 直至轻生厌世。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一、西方各国家庭教育的特点(一)节约自强的美国家庭教育许多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十八岁以后将会不再负担其生活费,他们会注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才能够尽快使孩子获得自食其力的本领。

这些美国家庭教育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市场经济的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有偿工作,以便于将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氛围,那里的孩子们也随之崇尚自己挣自己花。

而美国社会相对宽厚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令父母们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安全感,他们不需要过于向孩子施加奋斗的压力,而是让他们能随着自己的天性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

长大成为独立的个人是美国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们会鼓舞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

根据调查,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是不拿零用钱的,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获得零用钱,大约68%的受访青少年学生以打零工赚取零用钱。

[3]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这位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十分紧巴巴。

他家账本扉页上记录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

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记清每一分花销的来龙去脉,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则更少。

洛克菲勒解释说,“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这句蕴含着他人生经验的话,就像他的财富,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磨练吃苦的英国家庭教育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语又是全世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总的来说,英国人性格恪守传统,他们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即严谨而且爱独居,为了自己获得独立自由而愿意吃苦耐劳来换取理想生活。

英国的青少年,从小就体验送报、打工等劳动的辛苦,这本身就是磨炼吃苦精神的绝佳途径。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撒娇,赖床时要父母三请四催说尽好话,英国的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美国作为全球第一个熟悉到儿童性教育必要性的国家,经过多年的进展改善,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儿童性教育体系,无论是理论讨论方面还是实践措施领域都领先于其他国家。

我们讨论美国在探究性教育过程中所走过的曲折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快的完善我国的性教育体系,对于其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我国的性教育专家学者们,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究之后,为我国儿童性教育体系的进展和改善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在众多的专家学者之中,讨论中美两国儿童性教育差异的却不多,尤其在两国校外性教育方面,相关的讨论更是稀缺。

由此可见,对于中美两国儿童性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讨论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1 中美性教育观念的差异1.1西方文化对性的观念同传统的中国文化不同,性在西方文化里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现象,并且被视为人类与生俱来的礼物。

因此,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一些思想较为开放的国家,性教育很早便成为了教育体系之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

二十世纪中叶之后,性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之后已走向成熟。

众所周知,在全球领先进行儿童性教育的众多国家之中,瑞典被称之为“避孕教育”的儿童性教育体系,是公认的全球性教育典范体系。

瑞典对于儿童青春期的性教育历史已经有了许多年的实践阅历,并且瑞典早期学校性教育体系被选为全球最胜利的青春期教育模式之一。

除此之外,荷兰人在性教育方面也达到了很大的成就。

虽然荷兰人对于性的开放程度全球公认最高,但是在荷兰并没有世人所想象的青少年性泛滥,反而荷兰的青少年怀孕比率远远低于其他全部的欧洲国家。

在荷兰,从学校开头,性教育课堂便就已经和其他的学科一样成为日常必学科目。

孩子们在学校课堂学习,课外还会和家长争论性话题并做相应的理论讨论报告。

新加坡对于性教育也有极大的重视,除了特地讨论制定了相关的性教育理论实际措施之外,还设计了科学的多媒体性教育中学教材。

除了以上国家,美国在性教育方面做得可以说更为突出。

美国的学校生在刚入学时就开头上两性教育课,学习性卫生、性道德等方面的课程。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摘要】中美两国在儿童性教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家庭教育观念不同,中国家长更加保守,很少谈论性教育,而美国家长更倾向于开放坦诚。

学校教育内容有所不同,美国学校更加注重性教育课程,而中国学校往往忽略这方面的教育。

社会文化影响也造成了差异,美国社会更加开放自由,性教育更容易被接受,而中国社会对性教育存在着较大的抵触情绪。

中美两国的法律法规也不同,导致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有所偏差。

教育效果的评估标准也存在差异,造成了两国性教育效果的差异。

中美儿童性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需要深入探讨和加强交流。

【关键词】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家庭教育观念,学校教育内容,社会文化影响,法律法规,教育效果评估标准。

1. 引言1.1 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中美儿童性教育差异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在性教育领域上的表现。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大国,对于儿童性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内容和方法、家庭和社会的态度等都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性教育往往被视为隐私和禁忌话题,很少被家长和学校正视,缺乏全面和系统性的教育内容。

而在美国,性教育被视为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强调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健康意识和性教育知识,因此教育内容更加开放和全面。

这种差异还体现在家庭教育观念、学校教育内容、社会文化影响、法律法规和教育效果评估标准等方面。

对于儿童性教育的差异理解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各自文化背景下的性教育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如何改进和提升性教育质量,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因素,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去深入研究和思考。

2. 正文2.1 家庭教育观念差异在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家长普遍较为保守,对于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了解较少,很多家长甚至将性教育视为禁忌话题,不愿意与孩子讨论。

相比之下,美国家长更加开放和包容,他们倾向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正面讨论性问题,将性教育作为必要的一部分。

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论文

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论文

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论文长期以来,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教育体制,往往导致中西方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的种种差异。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论文篇一《浅谈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素质和品行,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它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目前来看,家庭教育的发展态势良好,一大批家长、学校创造了成功的经验,更有许多学生家长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但是尽管如此,家庭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

因此,对于开展家庭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而且,中西家庭教育各有千秋,在不同方面,教育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们就需要深刻了解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取长补短,并且不失时机地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这样中国的未来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西传统差异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

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如今,家庭教育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不过在比较之前,我觉得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中西方国家的社会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而大多数西方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制度。

并且,历史文化也是不同的,中国提倡儒家思想,西方国家提倡文艺复兴。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家庭教育地位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还体现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上。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育方式1.1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独立性和自主性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家长会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1.2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服从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纪律和服从。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不打不成器”,因此家长往往会采用严厉的手段来管教孩子,以期望孩子能够服从管教,变得更加优秀。

二、教育内容2.1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家长会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同时,他们也会鼓励孩子敢于尝试新事物,培养其创新精神。

2.2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应试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应试教育。

家长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往往会忽略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也会限制孩子的个人发展。

三、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3.1 西方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和民主在西方国家,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和民主。

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他们也会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3.2 中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较为权威和严肃在中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往往较为权威和严肃。

家长会强调自己的权威性,会让孩子感到惧怕和敬畏。

这种管教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中西方儿童性教育对比

中西方儿童性教育对比

中西方儿童性教育对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性文化也不断渗透到我国这样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忌讳谈性的国家,我国的儿童性教育也被社会、教育工作者及广大家长所重视。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儿童性教育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幼儿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幼儿性教育提供借鉴。

一、中西方儿童性教育比较(一)性教育观念。

西方文化将性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

所以,欧美一些性观念较早开放的国家,很早就把性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到了20世纪50~70年代时,性教育已经形成自己完整的内容体系。

而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性是丑恶的事情,对性讳莫如深。

现代人虽然受到西方文化以及现代传媒手段对性知识传播的影响,对性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在许多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二)性教育内容。

在西方性教育的发展中,早期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殖系统的组织、功能,以及性交、受孕,一直到新个体出生历程等知识的传授。

现在许多国家的性教育发展为包括性别角色的进入、性身份的认同、性态度的确立、性意识的发展、性的生理需要与心理健康,以及性的道德和责任感的确立等在内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体系。

我国传统的儿童性教育主要是帮助儿童形成性别意识。

孩子出生后,男孩女孩被分别按照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要求而被教育。

现在学校也开设性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一般是生理卫生知识:同时,性道德教育也是我国性教育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的主体。

西方早期的儿童性教育大多是由家长实施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纷纷在中小学开设性教育课程,并且为使性教育更规范化、科学化,还非常重视性教育专职教师的培养。

有的国家甚至规定家长也要接受一定时间的性教育培洲,以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形成合力,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国儿童性教育的实施主要还是在家庭中,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勾主。

现在我国学校也从初中起开设生理卫生课程,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
过度重视学术成绩,忽视孩子兴趣和全面发展;家长权威主义,孩子缺乏自主 性和创造性。
应对策略
平衡学术与兴趣发展,关注孩子多元化需求;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表达,培养 批判性思维能力。
西方现代家庭教育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挑战
过度放任自由,孩子缺乏规矩和自律;过度保护孩子,削弱其应对挫折的能力。
应对策略
建立家庭规矩和纪律,培养孩子自律性;适当让孩子面对挫折,提高其心理承受 能力。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新型模式可能性
家庭教育将更加注重孩子全面发 展,包括心理、情感和社交等方
面。
新型教育模式如在线教育、家庭 教育指导服务等将逐渐普及,为
家长提供更多选择和支持。
家庭教育将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 地结合,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机
制。
提出构建符合时代需求家庭教育体系建议
01
02
03
04
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法律 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家 长和孩子的合法权益。
总结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及启示
教育理念差异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性和创造力,中方则更强调孝顺、 尊重和纪律。
教育方式对比
西方家庭倾向于平等交流、鼓励孩子表达意见,中方家庭则更注 重传统权威和服从。
启示与借鉴
双方应互相学习,西方家庭可加强孩子纪律教育,中方家庭则可 注重培养孩子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理念差异产生原因及影响
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不同
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源于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轨迹。
社会制度和教育体制差异
不同社会制度和教育体制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

青少年性教育的文化差异与教育方法

青少年性教育的文化差异与教育方法

青少年性教育的文化差异与教育方法性教育是一门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

然而,由于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地区对于性教育的态度与方法也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性教育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文化特点制定适宜的教育方法。

1. 西方文化中的性教育西方国家注重性教育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强调性知识的传授和性别平等的教育。

在这些国家,学校通常是主要的性教育场所,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达与性相关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行为观念。

性教育内容包括性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避免性传播疾病和避孕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性教育更侧重于培养青少年的意识和责任感,以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2. 东方文化中的性教育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文化普遍存在较为保守的性观念。

在某些东方国家,性教育往往被视为敏感和隐私的话题,其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使得公开讨论性问题显得有些尴尬。

因此,这些国家往往依靠家庭和社会环境来进行性教育。

父母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通常承担着性教育的主要责任,他们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传达与性相关的知识、道德与价值观。

而学校在东方国家的性教育中通常起到辅助的作用,强调性别角色的传统分工和家庭责任。

3. 跨文化性教育方法考虑到跨文化性教育的需要,教育者应采用灵活的方法来确保性教育的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建议:- 尊重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文化对于性教育的不同态度和价值观,避免将西方文化的观点强加于他国。

- 合适的时机与场所:根据文化特点,确定适宜的教育时机与场所,可以选择在家庭中进行性教育或者通过专门的性教育课程进行。

- 关注传统价值观:在传达性教育知识时,尊重并融入当地的传统价值观,以使教育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 提供安全环境:确保青少年在接受性教育时感到安全,给予他们表达自己观点和提问的机会,以促进积极的互动和讨论。

- 多元化教育工具: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工具和方法,如讲座、展览、游戏等,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增加互动性。

中西家庭教育差异

中西家庭教育差异

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在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的成因1 中西方历史背景的不同在西方的历史上,移民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就造成了当地文化的多样化,外来文化的新思想和新习俗很容易被接受,并融入到本土文化,因而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就相对增大了。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国人为许多传统和习惯所限制。

尤其是封建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保守自闭的思想影响了大多数人。

2.经济体制不同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少的生存压力。

用人体制比较完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因此人们有更广泛的择业余地。

没有高低优劣的看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社会注重学历,生存压力非常大,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工作上。

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生活稳定。

3.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个性,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

根据这种价值观,父母把孩子和他们自己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中国人推崇的是集体利益而不是个性。

在中国人的哲学中,个人价值要服从集体利益,父母丢弃了自我,重视孩子的“自我”。

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千方百计为孩子设计好了未来。

西方家庭用最基本理性化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

他们普遍认为,培养孩子的义务是一项社会义务。

中国人崇尚道德,家教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抚育孩子的义务是家庭的。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1.家长与孩子关系方面的差异中国家长的支配欲强,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听家长的话,希望什么事情都要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管和被管的关系。

在西方父母和孩子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

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自的个性,应顺其自然地发展。

孩子所处的小环境是自由宽松的。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干涉和限制他们的行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和斟酌,尽可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国外性教育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国外性教育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国外性教育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荷兰:父母通常允许孩子带异性回家过夜荷兰有着著名的性文化博物馆和红灯区,性观念的开放举世闻名。

然而,荷兰青少年怀孕率在全欧洲却是最低的,这与荷兰孩子从小就能接受到开放、系统的性教育密不可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荷兰父母对待青少年性行为的态度比较开放但有约束,用一句话来概括:允许它、远离它、控制它。

一方面,孩子们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另一方面,荷兰父母通常允许孩子带异性回家过夜,但会监督他们避免因性生活受到伤害。

父母可以事先为女儿准备避孕药,也可能早已认识女儿的男朋友。

如果他们不喜欢这个男孩,可以巧妙地把他撵走;如果喜欢,就会把他视为准女婿,请他参加家庭聚会。

法国:家长允许孩子看成人片在性教育中,媒体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1966年起,瑞典就开始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使性病患病率和少女怀孕率显著降低。

风趣幽默的漫画也被很多国家当成科普性知识的方式。

在法国,风靡10年的漫画狄得夫小子就为儿童打开了性教育启蒙的大门。

漫画从1992年问世至今已经出版了13部,通过8岁半的狄得夫的视角,帮孩子解除性的困惑。

2011年推出针对儿童性教育的特别读本小鸡鸡性向导,解答了青少年提出的各种关于自身、爱及性的疑问。

书中“青春期”一集,狄得夫以为进入青春期就意味着身体开始长毛,所以跟小伙伴解释妈妈的皮草大衣是因为“进入了青春期”才是毛茸茸的。

了解了避孕套的作用后,他又和朋友专门戴了一顶“避孕套泳帽”去游泳,以防止被传染“大脑艾滋”。

一位家长说:“一开始觉得这本漫画中的一些插画让人脸红,可是买给儿子后不仅他很喜欢,全家人都看了一遍。

漫画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小朋友关于身体、性、爱情的各种问题,从这部漫画里都能找到答案。

” 此外,法国有电视台每周凌晨后固定时间放成人电影和电视剧,家里大人不拦着孩子反而常允许孩子们看,这不能不说是法国家庭教育的一个特例。

英国:师兄师姐传授性知识英国,青少年对性的认识除了来自于课堂,朋友间的交流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西方家庭性教育的对比

中西方家庭性教育的对比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2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3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4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5 还《失乐园》中撒旦的本来面目6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7 Listening in Interpretation8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9 V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10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11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2 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13 《儿子与情人》中女性的爱情心理解读14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5 On the Dramatic Conflicts Contributing to Eliza Doolittle’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Pygmalion16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7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8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19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0 《莎乐美》中的意象分析21 《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意义22 论《宠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23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242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2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7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28 《怪物史瑞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29 中美商务礼仪的文化差异--以餐桌礼仪为例30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31 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32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33 浅析英语中的“假朋友”现象及其原因34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Writing Skill through Cohesive D evices35 儒家文化与和谐世界的构建36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的运用37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38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研究39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40 《安尼尔的鬼魂》中“鬼魂”的象征意义探究41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42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43 哈利·波特系列成功的原因44 《远大前程》匹普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悲剧命运成因之比较45 浅谈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46 人际会话中英语委婉语的功能与应用47 英汉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48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角下《夜访吸血鬼》人物解读49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问题探析及对策50 Analysis on Moon Image in Lawrence’s Novels------Industrialism and Chauvinism51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52 《奥兰多——一部传记》中译者女性主义干预方式研究53 英语思维模式及其对英译汉的影响54 英文外贸合同中表时间介词的使用和翻译55 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56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57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灾难新闻之比——以系统功能语法为视角58 从禁忌语的差异看中英文化的差异59 论贫困对简爱性格发展的影响60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61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国商品说明书的英译62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63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64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65 本我,自我,超我--《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形象分析66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67 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翻译及运用68 论《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69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70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71 从宗教建筑看中西文化差异7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3 论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74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75 从时间视角分析伍尔芙的《达洛卫夫人》76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77 译者的身份78 滑稽背后的严肃--浅析王尔德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话语特征79 隔离与异化: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人际关系研究80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81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82 中国侠士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83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84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85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中的女性话语8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7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88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89 愤怒的尊严——浅析《愤怒的葡萄》中失土农民的抗争历程90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91 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9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93 浅析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94 A Femin ist Reading of A. S. Byatt’s Possession95 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96 从认知视角谈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97 英语使用中展示的性别语言差异98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99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100 英汉颜色词“红”与“白”的文化内涵研究101 (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食品比喻表现的中日对照研究102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03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104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对比研究105 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106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107 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108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109110 浅析谭恩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111 从《草原日出》看多丽丝•莱辛的成长观112113 民族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创意114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15 学习策略与听力理解116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17 以颜色词为主题的英汉习语比较118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119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20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21 从E.B.怀特的三部儿童文学作品看模糊叙事艺术122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123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124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125 英语委婉语负面影响研究126 浅析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的癫狂127 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128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129 The modern American and Death of a salesman130 《游泳者》中的象征意象分析131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132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133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134 称呼语中的语码转换解析135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136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137 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138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139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140 如何降低初中生英语课堂焦虑141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142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中式菜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143 浅析英语委婉语功能144 博尔赫斯诗歌中的镜子意象分析145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146 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47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148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149 英语外教与中国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风格对比研究150 Perseverance in Belief—On the Death of Martin Eden151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152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153 《都柏林人》——一座城市的精神瘫痪154 浅议商标品牌的翻译155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156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157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158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159 浅析狄更斯小说中匹克威克的性格特点160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161 Growing Pains: An Analysis of the Hero in Catcher in the Rye162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163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164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65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166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167 化妆品品牌名称翻译审美与选词168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169 Western Women’s View on Love in The Thorn Birds170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171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72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173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174 “It be adj for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制约研究175 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Bo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176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177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女性意识178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179 T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 Novel Possession180 记忆的主观性与自我的重新发现——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所揭露的道德成长181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中小人物的悲剧之源182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183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184 从婚姻和家庭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对比差异185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186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187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188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189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Used in Different English Teaching Stages190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191 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192 从修辞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的语言魅力及梭罗的思想193 人力资源管理浅谈194 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195 中西方“云”文化的对比研究及其翻译196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197 广告的翻译198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199 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200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

中美家庭性教育内容比较

中美家庭性教育内容比较

中美家庭性教育内容比较摘要:家庭是儿童接触和识别性别差异的重要场所,更是儿童接受性教育的重要来源。

家庭性教育对子女性别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了解家庭性教育的基本理论,并且探讨了家庭开展性教育具备的优势条件和局限性;进而讨论了中美家庭是如何开展性教育的;通过比较两国家庭性教育,并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家庭性教育水平,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性教育;性教育内容;子女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237-02一、家庭性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家庭环境分析家庭性教育主要是指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性方面的教育,它与社会、学校共同组成“三维性教育”体系,是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性教育伴随着子女成长的整个过程,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以及幸福家庭的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程。

事物是有其两面性的,家庭在性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但同时家庭性教育与学校和社会途径的性教育相比也有其薄弱和不足。

一方面,家庭具有性教育的优势环境:具有亲情性,具有针对性,具有示范性。

但是另一方面,家庭性教育的局限性及存在的问题:家长性知识的局限性,传统观念带来的局限性,存在“重女轻男”的倾向等。

二、中国家庭性教育主要内容(一)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定位的教育为了真实客观反映当今中国的儿童家庭性教育状况,39健康网面向全国网民启动了“儿童家庭性教育调查”,了解当今儿童家庭性教育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家长不刻意选择符合孩子性别的衣物,八成人会带孩子进入异性公厕。

对子女的性别教育是家庭性教育必不可少的方面,但同时也是容易被忽视的方面。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随着独生子女成为一代人,性别认同会越来越重要。

上几代人有兄弟姐妹,常常可以哥哥带弟弟,姐姐带妹妹,自然而然地帮父母完成性别教育。

那时男女界限严明,父母的差别很容易被子女所领会和学到。

现在却不一样了,独守着一个孩子的成年男女们,务必要学些新知识,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男不男女不女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2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3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4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5 还《失乐园》中撒旦的本来面目6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7 Listening in Interpretation8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9 V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10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11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2 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13 《儿子与情人》中女性的爱情心理解读14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5 On the Dramatic Conflicts Contributing to Eliza Doolittle’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Pygmalion16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7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8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19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0 《莎乐美》中的意象分析21 《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意义22 论《宠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23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242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2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7 探析《愤怒的葡萄》中人性的力量28 《怪物史瑞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29 中美商务礼仪的文化差异--以餐桌礼仪为例30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31 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32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33 浅析英语中的“假朋友”现象及其原因34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Writing Skill through Cohesive D evices35 儒家文化与和谐世界的构建36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象征主义和意识流的运用37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38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研究39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40 《安尼尔的鬼魂》中“鬼魂”的象征意义探究41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42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43 哈利·波特系列成功的原因44 《远大前程》匹普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悲剧命运成因之比较45 浅谈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46 人际会话中英语委婉语的功能与应用47 英汉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48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角下《夜访吸血鬼》人物解读49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问题探析及对策50 Analysis on Moon Image in Lawrence’s Novels------Industrialism and Chauvinism51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52 《奥兰多——一部传记》中译者女性主义干预方式研究53 英语思维模式及其对英译汉的影响54 英文外贸合同中表时间介词的使用和翻译55 希腊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56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57 《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灾难新闻之比——以系统功能语法为视角58 从禁忌语的差异看中英文化的差异59 论贫困对简爱性格发展的影响60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61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国商品说明书的英译62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63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64 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的女性主义解读65 本我,自我,超我--《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形象分析66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67 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翻译及运用68 论《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69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70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71 从宗教建筑看中西文化差异7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3 论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74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75 从时间视角分析伍尔芙的《达洛卫夫人》76 试析《啊,拓荒者》中的生态伦理观77 译者的身份78 滑稽背后的严肃--浅析王尔德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话语特征79 隔离与异化: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人际关系研究80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81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82 中国侠士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83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84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85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中的女性话语8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7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88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89 愤怒的尊严——浅析《愤怒的葡萄》中失土农民的抗争历程90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91 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9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93 浅析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94 A Femin ist Reading of A. S. Byatt’s Possession95 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96 从认知视角谈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97 英语使用中展示的性别语言差异98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99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100 英汉颜色词“红”与“白”的文化内涵研究101 (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食品比喻表现的中日对照研究102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03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104 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的对比研究105 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106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107 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108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109110 浅析谭恩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111 从《草原日出》看多丽丝•莱辛的成长观112113 民族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创意114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15 学习策略与听力理解116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117 以颜色词为主题的英汉习语比较118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论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119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20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21 从E.B.怀特的三部儿童文学作品看模糊叙事艺术122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123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124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125 英语委婉语负面影响研究126 浅析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的癫狂127 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128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129 The modern American and Death of a salesman130 《游泳者》中的象征意象分析131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132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133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134 称呼语中的语码转换解析135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136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因素的分析及对策探讨137 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138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139 《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140 如何降低初中生英语课堂焦虑141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142 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中式菜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143 浅析英语委婉语功能144 博尔赫斯诗歌中的镜子意象分析145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146 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47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148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149 英语外教与中国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风格对比研究150 Perseverance in Belief—On the Death of Martin Eden151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152 从《嘉莉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153 《都柏林人》——一座城市的精神瘫痪154 浅议商标品牌的翻译155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156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157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158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159 浅析狄更斯小说中匹克威克的性格特点160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161 Growing Pains: An Analysis of the Hero in Catcher in the Rye162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163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164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65 从“三美”原则看《荷塘月色》的翻译166 浅析《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167 化妆品品牌名称翻译审美与选词168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169 Western Women’s View on Love in The Thorn Birds170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171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72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173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174 “It be adj for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制约研究175 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Bo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176 论《重返巴比伦》中女性的身份的自我建构177 浅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女性意识178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179 T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 Novel Possession180 记忆的主观性与自我的重新发现——朱利安•巴恩斯《终结感》所揭露的道德成长181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中小人物的悲剧之源182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183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184 从婚姻和家庭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对比差异185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186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187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188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189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Used in Different English Teaching Stages190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191 试析《宠儿》中的象征手法192 从修辞的角度解读《瓦尔登湖》的语言魅力及梭罗的思想193 人力资源管理浅谈194 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195 中西方“云”文化的对比研究及其翻译196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197 广告的翻译198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199 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200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