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是指1927年大革 命失败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农 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 学前教育
一、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改革与学前教育机构
1.苏区和边区的学前教育政策 1)老解放区实施学前教育背景
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注意解放 妇女,发挥妇女的作用,积极动员妇女投身 于战争和生产中。 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为了革命战争 和生产建设,设立大量的学前机构成为其重 要工作之一。
壬子癸丑学制系统图
• 2).蒙养园制度的确立 • 按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接收 未满六岁儿童;蒙养园主要附属在小学(国民学校也属小学)和 女子师范学校内。 • 这样看来,蒙养园的地位一是仍然没有摆脱附属的地位,二是已 不再设于育婴院和敬节堂内,而是纳入了真正的教育机构系列。 总体上,学前教育地位已经显著提高。
二、”癸卯学制“与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2. 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1.保姆的培训: 《蒙养院章程》规定蒙养院的保姆由乳媪 、节妇担任。于是,训练乳媪、节妇成为了晚清政府最初 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重要途径。 2.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的开启:1907年,清政府颁布《奏 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从制 定层面上开始推动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化,以满足社会需 要。
2.苏区和边区的学前教育机构
2)边区的保教机构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 抗日战时期的学前教育发展步入兴盛期,解放战争 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 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 时期则仍不断发展。其革命根据地托儿机构主要有 7种类型: ①寄宿制的保育院和托儿所 ②单位日间托儿所 ③变工托儿所,哺乳所 ④游击式的托儿组织 ⑤小学附设幼稚班 ⑥私人设立的托儿所 ⑦混合类型的托儿组织
二、老解放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 (一)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 (二)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发展学前教育的原则 (三)实施“保教卫合一”的教育制度 (四)探索出了因地制宜的学前保教方法 (五) 出了一批献身学前教育事业的保教队伍
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 肆 ·教育
一、不同时期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
学前社会教育出现的历史背景
1.大工业生产的出现,工人阶级壮大,一些妇女进大工 业生产活动,需要中国社会着手创建公共的学前教育机 构。
2.近代新式教育传入,一方面,西方国家为文化征服中 国,创办新式学堂;另一方面,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3.清末社会政治的变革(戊戌变法,废 科举,立学部等)
2)课程范围 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常识,工作,静息,餐点等。
3)教育方法要点——共十七条
如, • 强调儿童的喜好,不必强求一致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和个别辅导。
• 强调儿童要做户外活动,认为自然界,家庭,村庄,城市都是儿 童最好的活动场所。 • 引导孩子做自己事,如,扫地,擦桌子,拔草,管理玩具等等。
• 作为中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儿园课程标准,是专家学者总结 自己实践经验和借鉴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经验编写而成。它是符合 国情实际的,对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科学化,推动我国学前教育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1.学前教育结构的发展 一是教会学前教育机构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国人自办的很少。 二是主要集中在城市,直到1927年,才出现第一所由陶行知创 办的农村幼稚园。 三是当时私立幼稚园明显多于公立幼稚园 2. 知名幼稚园 1.北平香山慈幼院 1.南京鼓楼幼稚园 2.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二、教会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1. 教会学前师资培养机构 1844年,传教士爱尔德赛在宁波创办女塾。这是近代外国人在华设立的最 早的教会女学,也是中国最初出现的女子学堂。 1892年,美国监理会公会女传教士海淑德,在上海办了幼稚园师资培训班 1898年,美国卫理公会传教士金振声女士在苏州城内慕家花园创设英华女 塾。 2. 教会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课程 师资培养过程中除了开展专业教学外,还重视宗教教育与英文教学。 3. 教会学前师资培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教会幼稚师范的影响便日益增强。他们也不断地适应中国的特点。 (2)中国教育上开始倾向美国,西方教会办的幼稚师范教育规模越来越 大,造成此时期中国幼稚教育严重的“洋化”倾向。
2.《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及意义
• 《幼稚园课程标准》全文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 “教育方法要点”三大部分。 1) 幼稚教育总目标为: ①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 ②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③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 ④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贰 ·
一、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 1.蒙养园制度的确立:
1). 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著名的民主教育家蔡元培 任教育总长。9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 实施一年多之后,至1913年8月,又陆续颁布了各种学校令,对 壬子学制有所补充和修改,于是综合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学制 系统,即《壬子癸丑学制》。
2)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 1927年7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公布的《江西省革命委员会行动 纲领》。 1934年2月,中央人民内务委员部颁布了红色政权成立以来的第 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系统文件《托儿所组织条例》《条例》明 确提出托儿所建设的两个目的:解放妇女和保教儿童。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实行儿童保育列为中心 工作,并颁发《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决 定》要求在边区实行儿童公育制度,并将学前教育向民间扩展。
3.清末学前教育特征
第一,清末学前教育仍残留封建教育的色彩,“中体西用” 思想明显。譬如,蒙养院的保姆由乳媪、节妇担任,而清 政府将她们培养成封建思想的宣传者。
第二,日本元素影响至深。清末的学前教育无论是师资来源, 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设施,管理方式等,都依赖日本。
第三,发展比较缓慢。尽管清末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免除了入院儿 童的学杂费,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积贫积弱,清政府没有能力快 速发展蒙养院。多是富人子弟,广大百姓子女少有机会。
2.苏区和边区的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机构
1)苏区的保教机构 苏区创办了不少学前机构,最早创办的机构为瑞 金下州区成立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 所设立的托儿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长期托 儿所,大多接受红军家属子女;另一类是季节性 托儿所,一般在农忙季节开办,为广大妇女参加 生产解除后顾之忧。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 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 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壹·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贰·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叁·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肆·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
壹 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逐渐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这一时期 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中 国的学前教育开始由传统家庭教育向近 代社会转型。
2.幼稚园制度的确立
1.壬戌学制 1922年为农历壬戌年,故称《壬戌学制》;因其是对 《壬子· 癸丑学制》的全面更新,故当时亦称其为“新学 制”。
2.幼稚园制度确立
关于学前教育,《壬戌学制》规定:将蒙养园改称为幼稚 园,关于学前教育,《壬戌学制》规定:将蒙养园改称为 幼稚园,确立了它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 地位。
三 、 清 末 学 前 教 育 实 施
二、”癸卯学制“与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1)蒙养院的兴办 1.湖北幼稚园的创办:1903年9月,中国第一所学前教育 机构湖北幼稚园创办。1904年,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湖北幼稚园的师资主要来源于日本,聘请了毕业于东京女 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户野美知惠等3名日本幼教人员。户野 美知惠拟定了《湖北幼儿园开办章程》,对幼稚园办园宗 旨,招收对象,任务,课程以及设备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 由于该院采用了日本幼稚园模式,注意儿童各方面协调发 展,考虑了幼小衔接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 清末一所办学质量较高的学前教育机构。
二、”癸卯学制“与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2. 蒙养院制度的确定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蒙 养院制度的确定。 《蒙养院章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办学宗旨: “蒙养家教合一之宗旨,在于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 育。 2.师资来源:以育婴堂和敬节堂内的乳媪和节妇以及贫困人家的 妇女担任。 3.招生对象、收托时间和院址设置:“保育教导三岁以上至七岁 之儿童,每日不得过四点钟”,招收“本地附近幼儿,其父母愿送 入其中受院内之教育者”。但不包括女孩,要求“以家庭教育包括 女学”,“女子只可于家庭教之”院址设在各省府厅县以及大市镇 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于育婴堂、敬节二堂内附设蒙养院”。 4.保育教导目的及科目: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等方面。
2.民国时期的教会学前教育
教会在民国时期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数量上明显增多。 并且有不少办的较好。 1912年怀德幼稚师范学校附设的幼稚园 1915年美国美以美会、布道会在福州女中创办的幼稚园; 杭州弘道女学附设幼稚园和苏州景海女学幼稚师范科附 属幼稚园
由于其宗教化殖民化色彩浓厚,中国教育界在20世纪20 年代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收回教育主权运动。直至1950年, 才彻底收回教育主权。
3. 幼稚园师资培养
1)相关政策与法规 《师范教育令》《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注重幼稚教育案》 《师范教育法》《师范学校规程》 2)幼稚园师资培养机构 1.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2.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4. 学前教育社团 幼稚教育研究会 中华儿童教育社 1929年 陈鹤琴担任主席
叁 ·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二、”癸卯学制“与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1.“癸卯学制”的颁行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 卯学制”。 “癸卯学制”是模仿日本的三段学制系统而成: 第一阶段:初等教育(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 堂三级) 第二阶段:中等教育(中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 等) 第三阶段:高等教育(高等学堂及大学预科、高等实业学 堂、师范馆、大学堂和大学院等。)
二、 幼 稚 园 课 程 标 准
1.《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 近代以来,学前教育借鉴了外国的成功经验,取得不小进步。但 是具体实施上存在不少问题。集中体现在师资培养,幼儿教育的 调查、实验研究、乡村幼稚园的推广、幼稚园课程和教材的审查 编辑等问题上。这些问题较早地被陶行知和陈鹤琴发现。为了解 决这些问题,他们在1928年5月全国第一次教育会议上提交了“注 重幼稚教育案”。 根据提案内容,1928年10月,教育部聘请有 关专家11人,由陈鹤琴和 胡叔异负责,开 始拟定幼稚园课程标准。1932年10月由教育 部正式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我国开始 有了自己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2)其他著名蒙养院 公立:1903年创办的京师第一蒙养院;1905年湖南蒙养 院 1907年福建公立幼稚园和上海公立幼稚舍;1911年湖 南省那女子师范学堂附设的蒙养院。
私立:1905年严氏蒙养院、1907年成立上海私立爱过女 学社附设蒙养院,1908年创办的怀人幼稚舍、1909年山 西育婴堂附设的幼稚园
二、”癸卯学制“与 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2. 蒙养院制度的确定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它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蒙 养院制度的确定。 《蒙养院章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办学宗旨: “蒙养家教合一之宗旨,在于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 育。 2.师资来源:以育婴堂和敬节堂内的乳媪和节妇以及贫困人家的 妇女担任。 3.招生对象、收托时间和院址设置:“保育教导三岁以上至七岁 之儿童,每日不得过四点钟”,招收“本地附近幼儿,其父母愿送 入其中受院内之教育者”。但不包括女孩,要求“以家庭教育包括 女学”,“女子只可于家庭教之”院址设在各省府厅县以及大市镇 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于育婴堂、敬节二堂内附设蒙养院”。 4.保育教导目的及科目: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等方面。
1.清末的教会学前教育 外国教会在近代中国创办学前教育机构根本目的是为了从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 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更多使用 思想上奴化中国人。 说明和作品请详阅模版最末的使用手册。 外国教会能在华创办学前教育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有关。 教会学前教育在中国的历史演进 (一)19世纪中后期缓慢起步 (二)20世纪初较快发展 (三)立案注册后逐渐衰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