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儿童发展为本深化学前教育改革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起步阶段,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师资短缺、设施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推动学前教育的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实施意见,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解释。
一、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学前教育的国家政策是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
政府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与支持,提高其在教育体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同时,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制,统一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保各地学前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提高师资素质师资是学前教育的核心资源,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
因此,要加大对学前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力度,建立健全学前教师职业发展制度,提升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学前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创造力,促进学前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
三、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教育设施、教学用具、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统一规范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监管学前教育的质量监管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质量监测和评估,定期组织学前教育的质量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同时,要建立学前教育监管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和监管措施,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水平。
五、推动家园合作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要加强家园合作,建立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平台,促进双方的良好互动,共同关注孩子的教育成长,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育儿知识】探讨《纲要》,更新理念
【育儿知识】探讨《纲要》,更新理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是继《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管理条例》之后,又一个对我国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育具有深远意义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深刻领会这一纲领性指导文件中体现的各个新的教育理念,无疑对正确实施《纲要》和深化幼教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纲要》所蕴含的一些新理念的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一、以儿童为本―――《纲要》的宗旨“以儿童为本”“以儿童发展为本”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幼教工作中的体现。
“以人为本”这一国际教育界所公认的最先进、最具体的教育理念,象一条红线,贯穿于《纲要》的各章节和各项条款,是《纲要》的立法宗旨。
为实现这一宗旨,《纲要》作了一系列规定。
这些规定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领域、五个要素、四个资源和两个平等。
五个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这是《纲要》对幼儿园教育内容进行的相对划分。
这一划分,以现代科学门类的界定为依据,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价提供规范。
五个要素:即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这是《纲要》对幼儿素质内容进行的相对划分。
这一划分,既是对幼儿素质内容的细化,同时,也是对幼儿素质内容进行质的规定。
它表明,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使幼身体健康和知识技能方面得到提高,同时,还应十分注重幼儿情感和态度的培养,充分重视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个资源:即园内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
这是《纲要》对幼儿园教育环境资源进行的规定和划分。
这充分体现了开放教育思想,突出了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重要作用,为幼儿园教育的正常进行和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条件。
两个平等:即师幼平等和幼幼平等。
前者是对幼儿教育中师幼关系所进行的质的规定,它既是对“师道尊严”教育观念的否定,也是对“教师中心论”的摈弃。
后者是指幼儿相互间是平等的,它既突出了“人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这一立法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即强调了每个幼儿都有在其现有基础上平等发展的权利。
2023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心得体会一1500字
2023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心得体会一1500字2023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这份文件,我得到了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前教育的深化改革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资源不均衡、教师待遇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而深化改革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因此,我认为学前教育的深化改革是必要的,而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其次,学前教育的规范发展是关键的。
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环节,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规范的学前教育对于保障学前儿童的权益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学前教育的各项制度和管理,可以确保学前教育的公平公正,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再次,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学前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包括政府、家长、社区和企业等各方。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改革目标。
最后,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
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教育阶段,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来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提出创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探索来解决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总之,2023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这份文件,我认识到学前教育的深化改革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规范发展是关键的,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是必需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是必须的。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儿童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做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作者: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18年第12期2018年11月1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有力地回应了老百姓对公平优质学前教育的热切期盼。
《若干意见》分为9个部分35条,抓住了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全面系统、明确有力的治理措施。
本刊全文刊登《若干意见》,供读者理解、学习与贯彻落实。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资源迅速扩大、普及水平大幅提高、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入园难”“入园贵”依然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
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学化”倾向,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幼儿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为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更好实现幼有所育,现就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前教育规律,牢牢把握学前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一、背景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对于儿童健康成长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着规模不足、资源不均、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需进行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
二、目标1. 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确保儿童的全面发展。
2. 改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保障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3.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法制和管理体制,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与评估。
三、重点任务1.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2. 加强学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3. 完善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教育。
4. 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学前教育服务质量。
5. 建立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
四、具体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学前教育经费。
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支持,通过提供补助、免费等方式,确保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2. 完善学前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建立健全学前教师职称评定、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学前教师的日常管理和指导。
3. 制定并实施全面、适宜的学前教育课程。
根据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制定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引导学前教育教师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开展富有创造力和趣味性的教育活动。
4. 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和监督。
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对公办、民办、非营利性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并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师资、设施、安全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
5. 建立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制定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管理权限和职责,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与评估,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推进措施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
2. 积极探索学前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和经验做法,不断完善学前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3. 加强学前教育研究,推动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成长的起点,对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特制定本三年行动计划。
本计划旨在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1. 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
到2023年,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85%以上。
2. 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加强幼儿园建设,提高幼儿园硬件设施水平,确保幼儿园布局合理、数量充足。
3. 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素质,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4. 强化家庭教育指导。
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长教育素养,促进家庭与幼儿园协同育人。
三、具体措施(一)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1. 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
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确保每个社区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
到2023年,新增公办幼儿园50所,新增学位1.5万个。
2. 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
对民办幼儿园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其提供优质普惠性服务。
到2023年,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30%。
3. 实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
对现有幼儿园进行升级改造,确保硬件设施达标。
到2023年,全市幼儿园标准化率达到100%。
(二)提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1. 加强师资培训。
加大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到2023年,完成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
2. 提高教师待遇。
建立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到2023年,实现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同城同酬。
3.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学前教育。
到2023年,幼儿园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60%。
(三)提高学前教育质量1. 深化课程改革。
以儿童发展为本,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到2023年,全市幼儿园实现课程改革全覆盖。
儿童为本,聚焦过程持续提升心得
儿童为本,聚焦过程持续提升心得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离不开质量评估的正确导向与科学指引。
日前,教育部下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对如何完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
其中,针对当前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等问题,把关注和聚焦保育教育过程质量作为质量评估的着力点,从过程质量评估应“评什么”和“怎样评”提出了明确指引,对推动幼儿园建立科学的评估导向,落实科学保教实践,引导教研为幼儿园实践、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聚焦过程质量,是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内容和具体规定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国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经过三轮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班级规模、师幼比、师资条件及办园条件等结构性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
进入“十四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全面普及新阶段,《评估指南》的出台,适时将学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指引幼儿园重视并提高保育教育过程质量上来,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众多研究亦早已证实,幼儿园教育的结构性质量固然重要,但其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影响则是通过师幼互动、环境、课程、家庭社区参与等过程性质量来实现的,后者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质量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关键。
《评估指南》以科学质量观为指导,聚焦保育教育过程,坚持“儿童为本,过程导向,持续改进”,推动科学保育教育。
一是突出儿童为本,强调幼儿园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在保育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特点和规律,强调班级保教计划制订与调整、一日生活安排与调整等都应建立在对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个体差异、活动需要的关注与分析基础上;二是突出过程导向,强调应注重科学保教理念向实践的转化,在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家园共育、环境创设等方面加强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的关注与研究,引导和促进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支持幼儿主动探究的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活动材料,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学习,强化家园协同育人,推动保育教育从单纯关注“怎样教”向潜心研究“怎样学”转变;三是突出持续改进,强调充分发挥质量评估的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注重将幼儿园常态化的自我评估与督导部门定期的外部评估有机结合,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每一所幼儿园不断提升保教质量。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心得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心得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心得。
首先,要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
学前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学前教育的办学条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其次,要加强学前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
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对学前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落实一系列政策,提高学前教师的待遇和权益,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再次,要完善学前教育的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评估体系,可定期对学前教育的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对于优秀的学前教育机构和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激励他们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要加强家庭与学前教育的互动。
学前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学前教育,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前教育中来,共同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总之,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
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才能够实现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孩子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2)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2)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学前教师的工资水平,增加教师的福利待遇,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推行学前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加大对学前教师的培训力度,开展常态化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建立统一的学前教育管理制度1. 设立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指导学前教育改革的方向。
2. 建立统一的学前教育课程标准,明确学前教育的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 设立学前教育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学前教育的规范发展。
三、完善学前教育教学环境1. 提供良好的学前教育教学设施和材料,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2. 加强学前教育教学研究,推动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3. 增加学前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加强学前教育家长的参与和支持1. 开展家长教育活动,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育儿能力,增强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2. 建立学前教育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加强家长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同关心和培养儿童的发展。
五、加强学前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体系建设1. 设立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建立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 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和问题,为改进和优化学前教育提供依据。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能够有效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
对于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加强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的衔接1. 促进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的衔接,建立顺畅的过渡机制,确保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无缝连接。
教育部发布学前教育改革方案
教育部发布学前教育改革方案学前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
为了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教育部于近日发布了学前教育改革方案。
这一方案旨在为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指导,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改善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学前教育基础设施是学前教育质量和覆盖率的重要保障。
根据改革方案,教育部将加大对学前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和扩大学前教育场所的建设。
同时,加强对学前教育场所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场所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此外,还将鼓励社区、家庭等多元化的学前教育场所的发展,满足不同家庭和儿童的需求。
二、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教师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
改革方案提出,教育部将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
通过加强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培养,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同时,加大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育技巧。
三、加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教育部将推动学前教育课程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语言、数学、艺术、体育、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深远。
改革方案提出,教育部将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推广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通过开展家长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能力。
同时,加强家园合作,构建起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好互动机制。
五、加强学前教育政策支持为了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教育部将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监督。
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提供改革的政策保障。
同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保障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经验总结5篇
学前教育经验总结5篇篇1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普及,学前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本文旨在系统地回顾和总结过去一段时间内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经验和成果,以期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学前教育现状分析当前,学前教育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这一阶段,儿童身心发展迅速,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知识的传递,又要重视孩子全面发展的潜能挖掘和能力培养。
通过这一阶段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和经验。
三、主要经验总结1. 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学前教育首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和成长规律,倡导游戏化教学和启发式教育,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融入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如艺术、科技、自然等,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发展。
2. 家校合作与沟通机制的建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高度重视家校合作,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我们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时,我们还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3.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训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
我们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通过一系列措施,我们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四、成果展示与反思经过一段时期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学前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孩子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家长满意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均、教育质量的地区差异等。
教育部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方案
教育部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学前教育作为孩子们教育的起点和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体系,推动学前教育改革,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方案。
本文将就该指导方案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一、加强学前教育法规建设教育部指导方案中强调了学前教育法规的建设。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学前教育行业的监管,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机构的建设,明确其职责和权限,确保学前教育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优化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教育部建议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同时,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学科和兴趣课程,满足儿童的多元化需求。
三、推进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教育部鼓励学前教育机构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提高其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推动学前教育与社会资源的融合教育部指导方案中提到了学前教育与社会资源的融合。
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如家庭、社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
同时,要鼓励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形成一种融合育人的格局,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五、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学前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是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指导方案中强调了建立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六、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发展教育部指导方案中提出了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目标。
教育部将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服务。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心得体会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心得体会120xx年5月8日,我参加了普定县教育局组织的为期一天的学前教育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的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收益颇多。
首先,我对园务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是幼儿园管理执行力的理解,要办好一个幼儿园不是一个园长能做的事,全靠全体教师的配合。
园长必须管好教师,教师管好幼儿。
二立建立健全各种机制,统一思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人管人,要用制度管人。
制度的形成要全园教职工探讨,有透明度,便于以后监管。
执行要做到实、快、准、宽、狠。
四是细化执行要求,管理就是做好无数细小的细节工作,学会把繁细的事情做精细,把简单的事情做精致,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彩。
做到做了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有成效,做有思想的园长,办有文化的幼教。
其次,在本次培训中,我对幼儿园班级管理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无论是班级管理的含义、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教师管理和班级环境创设管理等都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其中对班级教师管理有更多的了解,教师之间要有明确分工,教师要根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性差别,制定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发展情况;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情况。
对班级的物质要素有进一步了解,包括室内条件、活动教室和材料要求。
培训中明确了在幼儿教育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应该根据各年龄段儿童在教育中存在的不同侧重点,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从孩子的生活中、兴趣中去发现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心得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心得学前教育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环境。
以下是我对这些意见的心得和拓展:1. 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教育,学前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率,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2. 加强学前教育的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的建设可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受到公平、合理的教育。
政府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建立学前教育的标准和规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
3. 推行学前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学前教育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还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
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学前教育机构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不同的领域得到锻炼和发展。
4. 加强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师资力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师资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
同时,政府也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的教育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5. 推进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机构也应该将信息化应用到教育中。
政府应该鼓励学前教育机构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
政府应该加强学前教育的普及率、标准化建设、多元化发展、师资力量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等方面的推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环境。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心得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心得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为了深化学前教育和发展,我总结了以下若干意见和心得。
第一,提高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师是学前教育的关键人物,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学前教育的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前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
同时,还要加强学前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培养,注重培养学前教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第二,鼓励家庭教育的参与。
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品德,积极配合学前教育的工作。
第三,推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
因此,我们要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水平,促进学前教育的普及。
第四,加强学前教育的质量监控和评估。
学前教育的质量监控和评估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和教师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学前教育的质量。
第五,加强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对接。
学前教育应该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交流活动,加强学前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提高学前教育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深化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家长要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社会要积极参与学前教育,共同推动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学前教育,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心得体会范文(通用)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心得体会范文(通用)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关系到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我参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将这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前教育的质量离不开师资的支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主体,其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质量。
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的关键。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
在我所在的学前教育机构,我们组织了各类教师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这些培训包括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幼儿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其次,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其他教育阶段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和交流,如教学案例分享、教学评课会等。
通过这些培训和交流,教师们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要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
学前教育需要创新和变革,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我们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和教育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同时,学校也为教师提供了相应的创新平台和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等,帮助他们开展创新实践。
二、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涉及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设施的建设以及教育教材的使用等方面。
首先,要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
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学前教育的经费来源。
关于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意见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关于深化学前教育改⾰的意见的⼼得体会(精选6篇)关于深化学前教育改⾰的意见的⼼得体会(精选6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活有了新的感悟时,不妨将其写成⼀篇⼼得体会,让⾃⼰铭记于⼼,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很多⼈都⼗分头疼怎么写⼀篇精彩的⼼得体会,以下是⼩编收集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整理的关于深化学前教育改⾰的意见的⼼得体会(精选6 孩⼦到了⼩班的年龄了,似乎不如以前听话了,想⼲什么,就⾮坚持,若是阻拦他,他就发脾⽓,着实让⼈费⼼,不过,家长若能正确处理,孩⼦发脾⽓的可能性就会相应减少,对孩⼦的将来也有⼀定益处。
⼀、要让孩⼦做⾃⼰能做的事情,家长莫要过多⼲涉。
⼩班的孩⼦想⾃⼰⼲事情,是其独⽴意识增强的表现,家长应该表⽰⽀持,"事属可⾏,就让他⾏"。
孩⼦想⼲什么,只要没有害处,就可以让他⾃⼰来,家长及时加以指导。
他想开电脑你应该告诉他如何使⽤,并带他开⼀开,试⼀试(注意:电源开关要放在孩⼦放不到的地⽅,⼤⼈不在时最好切断电源),虽然他做的不如你好,还可能出点⼩乱⼦,但是孩⼦通过动⼿不仅增长了知识,⽽且由于得到了满⾜,也不⾄于发脾⽓了。
⼆、制⽌孩⼦做不应做的事,要注意⽅式,不要强硬制⽌。
⼩班孩⼦分辨对错的能⼒还很差,常常会不由⾃主地做出不合情理的事情,家长要加以制⽌,但不要总是强硬地阻拦(强硬地这不准那不许往往使孩⼦产⽣对抗⼼理),可以讲清简单的道理或采取转移注意⼒的办法,找些他平时喜欢的玩具(或其他物品)、讲个有趣的故事来将其注意⼒吸引过来。
如果这样还不奏效,你不妨将其抱到别处,在保障其安全的情况下,下下狠⼼暂时离开他让他独⾃发泄,待平静下来,再晓之以理;不能做的事情,不论怎样,家长也不应答应。
这样他就会逐渐地放弃⾃⼰的⽆理要求,变得听话了。
总之,⼩班的孩⼦,要寻找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段,达到既满⾜了孩⼦需要,⼜教育了孩⼦的⽬的。
深化学前教育改⾰的意见的⼼得体会2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建构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
建构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从现代的儿童发展观、学习观、课程观和教育观出发,建构一种能使幼儿真正成为课程主体的幼儿园课程,是新世纪对优质幼儿教育追求的热切希望;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实现的重要课题;更是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
一、新教材教育活动建构的相关理论支持。
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幼儿园课程也走向“以目标的发展性、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的实践性”为特征的多元、开放的改革之路。
人们期望改革后的课程,幼儿不再只是课程的受体,而是课程的主体。
(一)实践性课程对我们的启示美国著名课程学家施瓦布(schwab)提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四个要素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实践性课程它给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以启示。
首先,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其次,关于教材的灵活性、情景性、可变性(多种活动中的各种教材)。
其三,环境的支持性、启发性和丰富性。
另外,师生共建课程适于环境和活动材料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动态的,激发课程意义的生态平衡关系。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学习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学习理论。
其基本内涵是:1、强调儿童学习是以理解为特点,是一种主动的意义建构。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想法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他们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2、强调儿童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宗旨,认为问题定向的学习能加强记忆的语义表征与动作表征,在开发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获得学科知识与技能。
3、强调以师生、生生的协作关系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为条件。
三种知识建构:⑴个体的建构(个体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⑵个体学习的建构(儿童—儿童、儿童—成人的相互作用);⑶在更大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公共知识建构;⑷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互联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儿童发展为本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上海的功能定位,决定一流城市一定要切实把教育作为基础。
二十一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立足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产业,努力探索教育发展的增长点和深化改革的突破点,以教育思想观念的新突破带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是与整个教育的“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紧紧联系在一起,重视对人格、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就要从学前教育抓起,可以说,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就是对国家未来生存和前途的重视,对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重视,因为它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教育效益最高的阶段。
上海的学前教育在全国幼教两个行政性法规的指导下,已成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起点,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使学前儿童获得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和谐发展的潜能,同时满足儿童自身发展的需求,我们学前教育主管部门在市政府及市教委领导关心支持、指导下,依靠广大托幼工作者,注重以儿童发展为本,深化学前教育各项改革,努力提高保教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推进上海0-6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根据时代发展对学前教育需求,如何把0-6岁学前教育视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及时抓住儿童不同发展关键期施以及时教育,促进儿童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新时期新课题。
然而,由于托幼分离管理,造成托与幼的管理政出多门,教育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优化使用,教育与保育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与互补等弊端已成为阻碍上海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为此,我们以深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努力探索托幼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确立了改革目标:初步形成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管理一体化的格局,逐步达到依法管理、结构合理、投资高效、运行机制科学有序的发展水平。
这项改革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切实行使对学前教育事业规划、协调管理、监督评估、依法行政的职责;学前教育资源优化管理、科学配置;学前教育业务管理系统化、整体化和科学化。
为了使这项改革达到既定的目标,市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在若干扶持性的政策上有了新的突破。
其一、对新建的公建配套托儿所、幼儿园,一般予以整体规划和连体建造。
幼儿园的建造严格按照上海市建设委员会1995年颁布的《幼儿园建设标准》执行,托儿所的建设不低于原有标准。
建成后的幼托园所(包括不连体的托幼园所)交付区县教育部门验收与管理;其二、八十年代以来建造并由房地部门管理的托幼配套用房从房管部门划转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系统用房予以统一管理,用于托幼用房的可免交房租;其三、对原集体系统的托幼机构,根据各地的实际,采用两种管理办法:一是行政隶属关系从地区集办及街道办转由地方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仍保留集体所有制性质,政府对集体托幼系统原有的优惠政策仍予以保留;二是不改变地区集办及街道办托幼园所的行政隶属关系,教育行政部门继续支持和鼓励多渠道、多元化办园,实施行业管理;其四,要求各区县人民政府在机构调整与改革的过程中,确保学前教育应有的地位与管理力量,并落实管理范围扩大以后需要的行政管理人员及教研、科研人员编制,以及必需的办公经费;其五,为了推进托幼事业健康发展,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市财政部门将制订投资政策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
各区县应按定额拨足托幼事业经费,同时在增收超收中充分考虑托幼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政府在保证必要投入的前提下,改革收费政策,由市物价管理部门会同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托幼收费政策,按不同投资主体实行市区县物价部门分级管理;鼓励办园(所)多元化,体现优质优价;会同财政、教育部门制订报销办法。
以上政策的出台,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深化学前教育办园所体制、投资体制、园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它必须同时与办园体制、投资体制、园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改革国家包揽包办的办园体制,建立教育办与社会力量办共同发展的办园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据最新资料显示,社会力量办园的机构数量已占本市幼儿园总数的5l.4%,但在园儿童人数只占本市入园儿童总数的27.1%,这说明社会力量办园总体规模效益较低,尚缺乏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撑。
为此,必须改革现有计划经济模式的托幼投资体制,依靠投资体制的转变来推动学前事业资金增长方式,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保障机制。
在合理界定投资的范围和分工,保证政府对学前教育必要的拨款制度和扶持政策以外,由主办单位(个人)、家长单位的社会各方(捐赠)共同分担学前教育成本。
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促使学前教育市场发育成熟。
以学前教育机构良好的保教质量来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
由市物价局会同市教委共同制定收费政策,根据不同投资主体,制订不同标准。
有的核价权放到区县,鼓励区县办园所多元化和托幼一体化,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下“以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优质优价。
同时,按成本分摊理论,承认收益与投入相称的成本分摊。
对投入高、办园成本大、质量优的机构,实行较高收费政策,以满足社会高层次需求;对符合办园所基本标准的园所,主要面向大多数工薪阶层,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使非义务教育成本由社会和个人分担的观念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可是社会力量教育机构的发展,需要经济领域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在此基础上民间资本的大量积累。
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发展社会力量办学的客观条件正在逐步形成,不过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不可能对所有的学前教育机构都实行成本收费,国家主办单位(个人)对尚未完全实行成本收费的机构,补足其办园成本的不足,此外还限量实行减免政策,对国家规定的城市贫困线以下并持有特种证明的家庭,让其享受减免政策的待遇。
除此之外,我们还注重内部挖潜,调整布局结构,提高使用效益,合理利用现行政策,盘活存量资源,营造良好的资金运作环境,通过园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园所长承办负责制,激活园所生存与发展的机制。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机制的综合改革与运用,上海学前教育不断地克服了种种困难,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启动上海市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简称“达标”工程)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创建一流基础教育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决定启动上海市幼儿园的“达标”工程。
为贯彻执行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创建一流基础教育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决定启动上海市幼儿园的“达标”工程。
由于近年来,上海出生人口下降,为我们学前教育合理设点布局,改善办园所条件,满足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提供了可能。
为此我们制订了“达标工程”的目标与任务:即2O0l年,全市35%的独立幼儿园基本达到1995年上海市制订的《幼儿园建设标准》(简称“九五”标准,也是现代化的标准),其中: 15% 的独立幼儿园全部达到“九五”标准;其他幼儿园逐步向“九五”标准靠拢(活动总面积达标,有卧室,户外活动场地达到或接近“九五”标准)。
村办幼儿园按《上海市幼儿园分等定级标准》,已完成设点布局调整的村办幼儿园全部达到二级幼儿园标准,其余村办幼儿园至少达到三级幼儿园标准。
为了推进并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其一、明确了职责,建立了各级政府的工作责任制,并要求区县地方政府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幼儿园标准建设化工作,将达标工程规划同城市建设,0一6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采用新建、改建、扩建、限制生源等方法,分步实现既定目标。
保证落实公建配套托幼用房定额指标,并按“九五”标准建造;老的公建配套幼儿园,可与托儿所连体改造整体设计以至达到标准,非公建配套幼儿园可通过置换,改建、扩建等方法,使内部设施达到“ 九五”标准。
过渡性幼儿园则通过设点布局,逐步调整。
其二,制订并颁发《上海市幼儿园装备标准》,使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具备良好物质基础,我们要求示范园、一级园、达标园率先做到装备标准的达标,同时鼓励幼儿园自制教玩具,树立节约、高效、充分利用资源的意识。
其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整个师资队伍发展的总体现划之中,给予师资素质提高以总体上的政策保障,遵循“教学科研一体化,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一体化的教学思想,以实施上海市骨干教师(园长)培养工程为重点,以继续教育课程教材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开放式的培训网络,努力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科学素养,当代的人文精神,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学前干部、教师队伍。
我们对列入达标工程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提供优先进修的机会,使这些幼儿园的师资在学历层次、保教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同时,要求区县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本地区办园水平高、管理和师资力量较强的幼儿园与列人达标工程的幼儿园建立对口交流制度。
并会同市劳动局、人事局、卫生局将保育队伍的建设纳入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通过行业专业委员会、职业鉴定站的管理与培训,使保育队伍先培训后上岗,实施技术等级考核制,提高保育队伍的总体水准。
其四,要求区县通过多方集资,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达标工程,同时加强宣传达标工程的意义和成绩,努力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支持达标工程,尤其向社区居民宣传本社区列入达标工程的幼儿园改变面貌,提高办园水平的成绩,增强居民对幼儿园改革和发展的认同度。
邀请人大、政协对达标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视察、监督。
市教委除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阶段检查,同时将它列人2002年表彰先进区县、个人的范畴之中,以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
实施2一6岁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教材改革在以往全面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深化幼儿教育机构各项改革,以及上海地方新课程教材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我市顺应社会发展国际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接受前国家教委的委托,制订了《上海学前教育纲要》,其宗旨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幼教的两个大法,以及全国《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上海城市功能定位,学前教育现状及其发展需要而制定,并使其成为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课程编制,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的依据;体现上海学前教育与国际接轨,使受教育的对象从原来3一6岁儿童范围扩大到2-6岁儿童;使《上海学前教育纲要》既保持原有的学前教育发展良好基础和多样化的良好势头,鼓励多种模式的课程开发;又宏观管住多种课程模式的开发均能服从于《上海学前教育纲要》所规定的学前教育任务。
正是从上述的前提下,我们在《上海学前教育纲要》中,提出了具有先进理念的学前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标、内容要求,组织与实施和评价等构想,以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