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_课件
p53基因突变/染色体17q缺失 染色体22q缺失
星形细胞瘤
Rb基因突变/染色体13q缺失 P16基因突变/染色体9p缺失
染色体19q缺失
染色体10缺失 EGF受体基因增扩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染色体10缺失
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第十六页,共120页。
其它基因变化
其它胶质母细胞瘤 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左额过渡型脑膜瘤(图)
第六十三页,共120页。
左顶镰旁脑膜瘤(图)
第六十四页,共120页。
右侧CPA脑膜皮 型脑膜瘤 (图)
第六十五页,共120页。
左额过渡型脑膜瘤(图)
第六十六页,共120页。
右蝶骨嵴脑膜瘤(图)
第六十七页,共120页。
鞍隔过渡型-纤维型脑膜瘤(图)
第六十八页,共120页。
第四十五页,共120页。
少突胶质 细胞肿瘤(图)
第四十六页,共120页。
混合性少突-星形-室管膜细胞瘤(图)
(CT增强)
第四十七页,共120页。
左额叶混合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图)
第四十八页,共120页。
(三)成髓细胞瘤
(medulloblastoma)
★ 属 原 始 神 经 外 胚 层 肿 瘤 (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占儿童 原 发 颅 内 肿 瘤 15 % ~25% 。 75% 在 15 岁 以 下,肿瘤好发于小脑蚓部
龄40~60岁。常发生于大脑半球髓质, 以额叶、颞叶最常见 ★ 病理可见较少出血和坏死
第二十一页,共120页。
影像学表现(1)
★ 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边 界不清。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 见,多无钙化。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 表现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边界不清。 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见,多无钙 化。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体现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影像学体现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 可有水肿和占位体现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学习要点
应了解、熟悉和掌握旳知识点: -掌握颅内肿瘤旳影像诊疗原则 -掌握常见颅内肿瘤旳经典影像学体现 -熟悉多种影像学措施对颅内肿瘤诊疗 旳价值与程度 -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旳影像学 诊疗及鉴别诊疗
学习要点难点
本节学习中旳要点难点: -神经上皮肿瘤旳分类及影像学体现 -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 移瘤旳影像学体现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
肿瘤诊疗三要素
定位 定量 定性
(精确) (精确) (力求精确)
颅内肿瘤影像五要点(影像诊疗五要点)
部位 大小 形态 密度(信号、回声) 毗邻关系
颅内肿瘤旳定位诊疗
脑内和脑外 脑室内和脑室外 幕上和幕下
脑内外鉴别
脑 内
脑 外
肿瘤边沿
欠清或不清
清楚锐利 ,周围可见CSF密度/信号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单纯少突胶质细胞瘤少见,仅占原发脑肿瘤 旳2%-5%,常见为含少突和星形细胞旳混合 性胶质瘤;发病高峰35-40岁,85%在幕上, 以额叶最常见 病理学:肿瘤位于皮质下区,常累及皮质, 并可侵及颅骨和头皮;血运少,可有小旳囊 变,出血坏死少见, 70%以上发生钙化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质瘤胶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约占颅脑肿瘤的。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40%-50 % 17%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40%)。
,占颅内肿瘤的小脑。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Ⅳ级:I-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Kernohan) 分类法将星形细胞瘤分为Ⅱ级是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
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I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良性”另一种为三类法,即“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其中I良性、Ⅱ级相当于“”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
Ⅲ级相当于间变性多发但25%-30%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良性”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小脑。
胶质母细胞瘤占星形细胞瘤的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位于幕上。
,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后期。
【影像学表现】1.:CT (1)幕上I、Ⅱ级星形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
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少见且较轻。
水肿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增强后扫描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常无明显强化,环状强化。
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
病灶密度不均匀,以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
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
肿瘤多有脑水肿。
强化不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
若沿胼胝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一的瘤结节小脑星形细胞瘤:(3) ,,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囊性者平扫为均匀以上。
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
壁结节较大,在1 cm,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
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
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
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一:引言脑膜瘤是一种颅内肿瘤,起源于脑膜组织,是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
影像学诊断在脑膜瘤的早期发现、定位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膜瘤的典型影像学诊断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1. 磁共振成像(MRI)1.1 T1加权像1.2 T2加权像1.3 弥散加权像1.4 动态造影(DCE-MRI)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2.1 平扫2.2 增强扫描三: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1. 形态特征1.1 基底部脑膜瘤1.2 脑突出型脑膜瘤1.3 混合型脑膜瘤2. 强化特征2.1 强化方式2.2 强化程度3. 周围组织受侵特征3.1 邻近骨质侵蚀3.2 脑实质受压变形四:影像学诊断分析步骤1. 定位分析1.1 病灶所在颅骨位置1.2 病灶与邻近器官关系2. 形态分析2.1 病灶大小2.2 病灶形态2.3 病灶边界清晰度3. 强化特征分析3.1 强化方式分析3.2 强化程度评估4. 周围组织受侵分析4.1 骨侵蚀评估4.2 脑实质受压变形评估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阅附件部分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颅内:指位于颅骨内部的区域或结构。
2. 影像学:是一种通过使用射线或波的物理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一种医学技术。
3. MRI: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无创、无放射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人体组织与器官的详细横断面图像。
4.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并由计算机重建成横断面图像,可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和损伤。
5. 增强扫描:在CT扫描中注射有碘造影剂,以提高图像对疾病和病变的显示能力。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
.
(2)鞍区脑膜瘤 垂体腺瘤 实性颅咽管瘤 脊索瘤 动脉瘤
.
(3)中后颅窝区脑膜瘤 三叉神经结瘤或鞘膜瘤 听神经瘤 转移瘤
.
.
MRI表现特点
(1)肿瘤位于脑外,以宽基底与颅骨或硬 脑膜相连
(2)平扫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或略 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等信号或 低信号
(3)肿瘤多数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 极少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
(4)肿瘤周围可见水肿及扩大的蛛网膜下 腔,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 呈明显高信号
(5)增强扫描肿瘤呈现明显均匀一致性 强化
(6)出现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
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白质塌陷征: 广基征: 硬膜尾征: 颅骨增生变厚或变薄: 局部脑池脑沟变化:
.
(7)脑膜瘤特殊表现形式: 囊性脑膜瘤; 完全钙化或骨化性脑膜瘤; 多发性脑膜瘤(脑膜瘤病); 恶性脑膜瘤;
.
诊断要点
(1)中年发病,病程缓慢, (2)平扫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3)形态呈规则圆形或卵圆形 (4)增强扫描呈现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 (5)脑外肿瘤一些表现特点
(5)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现明显均匀 一致性强化
(6)出现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
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白质塌陷征: 广基征: 硬膜尾征: 颅骨增生变厚或变薄: 局部脑池脑沟变化:
.
(7) 脑膜瘤特殊表现形式: 囊性脑膜瘤; 完全钙化或骨化性脑膜瘤; 多发性脑膜瘤(脑膜瘤病); 恶性脑膜瘤;
.
脑 膜 瘤
❖
钙 化 性 脑 膜 瘤
.
.
.
诊断要点
发病率:高 发生部位:颅外肿瘤,以广基与硬脑膜相连 发病年龄:成人 临床表现:缓慢
常见颅内肿瘤CT,MRI诊断特点
&颅内肿瘤为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疾病的1/4。
按来源分:原发性肿瘤: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
按部位分:幕下肿瘤:常见于婴儿及儿童。
幕上肿瘤:常见于成人。
&肿瘤定位征:①颅壁局限性变化;②蝶鞍变化;③岩骨及内耳道变化;④钙斑; ⑤松果体钙斑移位。
&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 以20-40岁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
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影像学表现] X线:可正常或仅有颅压增高或钙化。
2. CT:⑴Ⅰ、Ⅱ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颅内均匀低密度病灶,CT值18~24 HU多数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不明显。
②增强:Ⅰ级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Ⅱ级可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
(2)Ⅲ-Ⅳ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
②增强: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
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
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诊断要点:①癫痫、脑损伤的定位征象,高颅压表现②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以低密度为主,坏死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少。
③Ⅲ、Ⅳ级级星形细胞瘤CT以混杂密度为主,呈花环状,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均有强化④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瘤中有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阻塞性脑积水。
⑤MRI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少突胶质细胞瘤1.CT表现:①多为混杂密度肿块,边缘不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
②瘤内有钙化(70%),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有特征性。
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④增强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起源于脑膜,可分为脑膜内瘤和脑膜外瘤两类。
脑膜瘤的早期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影像学检查在脑膜瘤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将介绍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CT扫描脑膜瘤的CT扫描是最常用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CT 扫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能够检测脑膜瘤的形状、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脑膜瘤在CT扫描上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边界清晰,并且常常有钙化的表现。
此外,脑膜瘤在CT扫描上还可以显示与脑膜瘤相关的水肿和囊变等变化。
MRI检查MRI检查是脑膜瘤影像学诊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与CT扫描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并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
MRI检查常常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膜瘤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范围和侵犯程度。
在MRI图像上,脑膜瘤呈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的肿块,并且常常能够显示与脑膜瘤相关的水肿和囊变等变化。
MRI还可以进行功能成像,如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对比增强(DCE),可以帮助进一步评估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能够显示脑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像学技术。
对于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血管造影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血供情况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脑膜瘤的血供主要来自颅内动脉,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脑膜瘤的血管分布情况,并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PET-CTPET-CT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和CT的影像学技术。
PET-CT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脑膜瘤的代谢活性和生物学行为的信息。
在PET-CT图像上,脑膜瘤通常呈现为代谢亢进的灶,因为肿瘤细胞会具有增加的葡萄糖代谢。
此外,PET-CT还可以检测脑膜瘤的转移病灶,有助于评估其病程和预后。
结论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CT扫描和MRI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肿瘤信息。
颅骨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冠状位示意图:边 缘锐利的膨胀性骨 病变,由于板障内 骨小梁增厚,使病 变呈蜂窝状
1.膨胀性骨损坏,边 缘锐利
2.可伴有薄的硬化边 3.呈蜂窝状或日光征
1.膨胀性骨损坏,边 缘锐利,1/3伴有薄的 硬化边 2.完整内外板,外板 通常较内板膨胀 3.呈“辐射状”, “网格状”或“网 状”,板障内骨小梁 增粗 4.可能呈“泡状”及 “蜂窝状” 5.CECT:强化
3.T1 C+ MR信号特征取决于缓慢静脉血流量及红骨髓转化为黄骨髓的比例
先天性包涵囊肿
❖ 同义词:颅骨表皮样/皮样囊肿;外胚层包涵 囊肿
❖ 定义:由被隔离的外胚层成分形成的团块 ❖ 典型影像学表现:透光的颅骨病变,有外板
的明显侵蚀及硬化缘 ❖ 好发于青少年,表皮样囊肿:易累及颞骨和
枕骨鳞部。皮样囊肿:更常见于前部和中线
颅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与鉴别诊断
正常变异及发育畸形
❖ 蛛网膜颗粒压迹 ❖ 颅骨膜【血】窦 ❖ 闭锁性顶部脑膨出 ❖ 脑膨出
蛛网膜颗粒示意图
增强CT显示蛛网膜颗粒(3 个)形成横窦内CSF密度充 盈缺损
平片侧位:枕部蛛网膜颗粒
T1WI T2WI
颅骨膜血窦
定义:硬膜静脉窦与颅外静脉系统 之间的正常联通 影像表现
轴位CT平扫示右侧颞骨较大范围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 冠状位T1增强MR示右侧眶壁明显强化破坏性肿块,注意肿块延伸入右侧颧骨 上间隙
轴位T1增强MR示增强的位于侧脑室的脉络丛肿块。注意基底节区花斑 样增强(血管周围侵润) 轴位T2WI示小脑白质自身免疫性脱髓鞘高信号
MR矢状位T1WI示垂体漏斗增粗垂体后叶亮点消失 矢状位T1增强检查示垂体柄明显强化
颅内胆脂瘤CT、MRI 影像学诊断
颅内胆脂瘤CT、MRI 影像学诊断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胆脂瘤的CT、MRI 影像学表现,增强对该病变的进一步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2006 年6 月~2012年6 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胆脂瘤常规CT 和MRI 图像特征。
结果胆脂瘤发生在桥小脑角区13 例,鞍旁4 例,颞叶2 例,枕叶1 例。
CT 平扫表现为低密度15 例,其平均值约15HU,表现为脂肪密度5 例,其平均值-25 左右。
CT 增强扫描示16 例未示强化,4 例边缘不规则点条带状强化。
MRI 检查T1WI 表现为不均匀的低信号15 例,不均匀高信号5 例;T2WI 表现均为尚均匀的高信号。
结论颅内胆脂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CT、MRI 检查特殊影像学表现,结合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生长特点,一般都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关键词:CT;MRI;颅内胆脂瘤;表皮样囊肿【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11-02分享到翻译结果重试抱歉,系统响应超时,请稍后再试·支持中英、中日在线互译·支持网页翻译,在输入框输入网页地址即可·提供一键清空、复制功能、支持双语对照查看,使您体验更加流畅颅内胆脂瘤,又名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一种起自外胚层的先天性囊肿,是颅内最常见的外胚层组织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桥小脑角区肿瘤的7-9﹪,为胚胎3-5 周当神经管闭合时原始上皮组织包埋其中发展而成,故该肿瘤常发生于颅底或后颅窝近中线区。
如:桥小脑角旁、中颅窝鞍旁、后颅窝四脑室等处,其结构特点为一层由角质上皮所构成的包膜包绕,囊内大量角化蛋白、胆固醇结晶机及脂肪组织。
1 临床资料本组20 例,男15 例,女5 例,年龄24-75 岁,平均年龄43 岁,病程3 个月-6 年不等,主要症状: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疼13例,伴听力下降2 例,伴耳聋2 例,视力下降3 例。
2 方法2.1 CT 轴位平扫+增强扫描CT 扫描采用PHILIPS16 排螺旋CT 机,体位:常规横轴位扫描,技术参数:层厚2.5mm、层距2.5mm 扫描条件:140KV、160MA,窗宽80HU,窗位35HU,矩阵512×512,方式:不间断连续扫描。
颅脑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星形细胞瘤(15-year-old male)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多中心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多中心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29-year-old female)
星形细胞瘤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常可同时累及一个或两个脑叶; 其CT、MR表现有时与脑梗死表现相似。鉴 别要点为脑梗死的低密度影均位于脑动脉 分布区内,一般不会跨跃颈内动脉系统和 椎基底动脉系统分布区;
少枝胶质瘤CT表现
CT平扫多表现为混合密度影,边缘常不甚 清楚。钙化灶多为弯曲条带状、管状或斑 块状。肿瘤内部低密度影为囊变区。当瘤 内有出血时则在CT图 像上为稍高密度影。 肿瘤的实性部分多为等密度影。静脉注入 造影剂后,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不规 则增强,边缘尚清楚。
少枝胶质瘤MR表现
MR平扫时,少枝胶质瘤多表现为信号不均 匀、形态不规整的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影。 由于钙化灶的存在,因此少枝胶质瘤与星 形细胞瘤相比,其内部更不均匀。肿瘤边 缘一般尚清楚,常常伴有轻到中度的瘤旁 水肿。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可见肿瘤实质部 分有轻到中度不规则条块状或不完整花环 样增强影。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髓母细胞瘤(14-years- old male)
髓母细胞瘤MR表现
中线部位(第四脑室和小脑蚓部)髓母细 胞瘤的MR影像表现多为圆形实性肿块,边 缘清楚。肿瘤内小囊变、坏死区较常见。 MR T1加权像上肿瘤多为稍低信号强度影, 边缘清楚,肿瘤内可见低信号囊变、坏死 灶;T2加权像肿瘤为稍高信号影或高信号 影。肿瘤位于第四脑室时,肿瘤侧边多可 见残存脑脊液信号影。
星形细胞瘤MR表现
颅内鞍区肿瘤CT、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意义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APR. 2022, Vol.20, No.04 Total No.150CT and MRI Imaging Manifestations and 【通讯作者】钱金甲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92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4月 第20卷 第04期 总第150期扫描前准备:清楚患者身上所有金属物质。
患者体位选择:患者平躺于扫描床,选取仰卧位。
扫描参数:管电压110kV,管电流200mA,扫描层厚、间距均为5mm。
扫描部位:扫描自C2椎体下缘到颅顶,首先进行平扫,在平扫完成后,利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80mL碘海醇,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完成后利用CT后处理工作站,对患者轴位扫描图像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输到PACS系统,由专科医师针对扫描图像进行阅片和分析诊断。
1.2.2 MRI检查 检查仪器选用GE 1.5T磁共振,患者平躺于扫描床,取仰卧位,选用头颈线圈,进行常规自旋回波(TSE)序列T 1WI、T 2WI、DWI和矢状T 1WI和FLAIR序列轴位成像。
扫描范围:对腹部及病变部位先进行平扫,平扫完后注入Gd-DTPA试剂进行增强扫描。
扫描完成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后由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得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鞍区肿瘤影响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 )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CT及MRI检查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 CT对颅内鞍区肿瘤检出正确率为87.27%(48/55),MRI检出正确率为96.36%(53/55),CT稍低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脑膜瘤
概述
MENINGIOMA
占颅内肿瘤的15%~20%左右 来自蛛网膜粒细胞,与硬脑膜相连 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是男性的2倍 肿瘤大多数居脑实质外 好发部位:依次是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
面、嗅沟、鞍结节、蝶骨嵴、桥脑小脑角、小脑幕
临床表现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颅内压增高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Pleomorphicxanthoastrocytoma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CT表现
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脑内低密度病灶,类似 水肿 肿瘤边界多清楚 90% 瘤周不出现水肿, 少数有轻度或中度水肿 增强扫描常无明显强化, 少数表现为囊壁和囊内 间隔的轻微强化
Pituicytoma)
.8 .9 .10 下丘脑神经错构瘤 Hypothalamic 鼻神经胶质异位 Nasal glial 浆细胞肉芽肿 Plasma cell neuronal hamartoma heterotopia granul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软骨肉瘤 Chondrosarcoma
.4 癌 Carcin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脑(脊)膜肿瘤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鞍区肿瘤 局部肿瘤的扩延 转移性肿瘤 未分类肿瘤 原发肿瘤: 肺癌、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报告格式
按照医学规范和标准格式 书写报告,确保信息的准 确性和规范性。
报告审核
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诊 断结论准确无误,并及时 向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意见 和建议。
04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案例分析
案例一:胶质瘤影像诊断
总结词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影像学检查对于胶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胶质瘤在CT和MRI上通常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有时可见钙化或出血。 增强扫描后,病灶可强化。通过观察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缘和密度等特征, 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对胶质瘤做出诊断。
新技术的展望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影像数据进 行深度学习和分析,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模态的影像(如MRI、CT、 PET等)进行融合,提供更全面 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的诊断。
功能影像学
利用功能影像技术(如MRI的 DTI、fMRI等)揭示肿瘤对脑功 能的影响,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
X线诊断
X线诊断是利用X射线进行成像 的技术,主要用于颅骨肿瘤的 诊断。
X线可以显示颅骨的形态和结 构,对于颅骨肿瘤的定位和定 性有一定的帮助。
X线诊断的优点是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但分辨率较低,对 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CT诊断
CT诊断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 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进
行成像的方法。
可靠性。
THANKS
颅内肿瘤概述
颅内肿瘤的定义
介绍颅内肿瘤的概念, 即发生在颅骨内或脑实
质内的肿瘤。
颅内肿瘤的分类
根据肿瘤性质、部位和 生长方式,将颅内肿瘤 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
颅内肿瘤的症状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边界不清混杂密度或低密度肿块,多发条带状
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瘤 周无或轻度水肿
• 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 • MR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 • MR增强:随程恶性程度不同出现不同度强化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图〕
左侧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图〕
右颞叶胶质母细胞瘤Ⅳ级〔图〕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概述:Ⅰ级,占脑瘤2~6%,年龄5~15岁,男:女
为3:4,多位于小脑、脑干、视神经、丘脑、 下丘脑
• 病理:局限无包膜、膨胀无浸润生长,多有结节的
囊,25%钙化
• 影像学:结节的囊性肿块,结节、壁强化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
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
• 脑内和脑外 • 脑室内和脑室外 • 幕上和幕下
脑内外鉴别
脑内
肿瘤边缘
欠清或不清
颅骨改变
罕见
蛛网膜下腔/池
受压变窄或闭塞
脑皮质位置 肿瘤与颅骨夹角
正常 锐角 “O”型
脑外
清晰锐利 ,周围可 见CSF密度/信号
常见 扩大
受压内移 钝角 “D”型
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价值
• 平片
-价值有限,少数能定位甚至定性
•
见〔1-5岁〕,70%位于幕下,四脑室最多见,成
•
人多位于幕上,10-20%脑脊液转移
• 病理
• -起自室管膜细胞,可有钙化、出血、坏死、囊变
影像学表现〔CT〕
• 平扫
-脑室内肿块,形状同脑室,四脑室内者可通过中 孔延到小脑延髓池,沿侧孔到桥小脑角池,等或 稍高密度,50%小圆形钙化、可囊变
• 增强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CT及MR
(3)肿瘤周围可见水肿及扩大的蛛网膜下 腔, 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明显高 信号
(4)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现明显均匀 一致性强化,脑膜瘤附着处的脑膜受肿瘤侵润有
显著增强,叫“硬膜鼠尾征”或“脑膜尾征”。
(5)MRS:大多数脑膜瘤MRS显示高胆碱峰,少 数可见脂质峰或倒置的乳酸峰。
其生长速度较快,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如平扫 显示瘤内明显囊变,周围出现明显水肿而本身 无或仅有轻微钙化。增强扫描肿瘤不增强或轻 中度强化,肿瘤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
恶性脑膜瘤瘤周水肿有一特点:即肿瘤 最大径与瘤周低密度水肿区最大径有时 不在同一层面,这一点与胶质瘤不同, 后者脑水肿与肿瘤的最大径总是在同一 层面。
硬膜尾征, 颅骨增生变厚或变薄, 局部脑 池脑沟变化
鉴别诊断
根据发病部位不同而异
一、大脑突面和镰旁
1、脑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在脑皮质 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 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 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应考虑转移瘤。
2、恶性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 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强化亦 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 质改变。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5-20%
发病年龄:中年以上,高峰40-70岁,女>男
好发部位:多数发生在脑外。常见于矢状窦 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其次蝶骨嵴、嗅 沟、桥小脑角区或鞍区,少数可位于脑室内, 多为单发,但亦可多发(2%)。
幕上:大脑突面;大脑镰旁;额低部;
蝶骨嵴;鞍结节;
幕下:小脑桥脑角;横窦和窦汇
病理:肿瘤起源于蛛网膜粒,呈类圆形分叶状 肿块,有包膜,生长缓慢,向脑组织方向呈膨 胀性生长。血供来自脑膜中动脉分支,脑室内 来自脉络膜动脉。肿瘤可出血、坏死,常有钙 化。肿瘤与脑组织有比较清楚的分界,常常侵 犯脑膜、颅骨。颅骨反应性增厚是一大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级星形细胞瘤
癫痫
47
48
ANAPLASTIC ASTROCYTOMA
(WHO grade III)
• 边界可清晰 • 密度、信号常不均匀 • 水肿明显 • 钙化少见(2.3-8%) • 不均匀强化
49
Anaplastic Astrocytoma
50
51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Ⅳ级)
占星形细胞瘤的55%,年龄大者(55 岁以上)可多发,大脑半球多见
字型
三脑室前部扩 张、无移位
三脑室前部及 中线结构移位, 三脑室受压变 形、闭塞
三脑室前部扩 张、多无移位
局部脑室扩张
脑室无移位,三 脑室后部受压前 移、可呈杯“口 状”
受压变形或闭
塞
30
脑室外病变
31
杯口征
32
脑室内(髓母细胞瘤)
33
一字征
34
幕上肿瘤 幕下肿瘤
35
小脑幕—帐篷状
36
•轴位: ①歌德氏弧线(Gothicarch) 天幕切迹断面 显示前床突到切迹的整个轮廓,少见 ② V或Y(有大脑镰)字型 窦汇上方层面 ③八字型 窦汇以下层面 ④ M型 通过窦汇层面
43
SUPRATENTORIAL TUMOR
44
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45
低级星形细胞瘤(Ⅰ-Ⅱ)
约占所有星形细胞瘤的20%,发生于大脑半球。 影像学特点:
1.局灶或弥漫性低密度或长T1长T2信号 2.边界多不清晰,可跨脑叶 3.较少发生出血及水肿(90%不出现水肿) 4.应用对比剂可出现轻微或不出现增强 5. 少数发生钙化(20%左右)
27
脑膜瘤
脑膜尾征
28
脑室内外
• 肿瘤小易于鉴别 • 肿瘤大有时困难 • 一般肿瘤邻近脑室呈“杯口”
状扩张时,多提示为脑室内 病变
29
四脑室与 小脑蚓部
三脑室前 部与鞍上
三脑室后部 与松果体区
侧脑室与 脑实质
脑室内病变
脑室外病变
移位不明显, 四脑室受压变
肿 瘤 周 围 可 见 形移位 “一”
残存脑室
•矢状位:弧形 •冠状位:人字型、 一字型
37
38
39
小脑幕上、下鉴别
• V、Y形两肢内方为幕下 外方为幕上
• M形两侧肢内方为幕下 侧肢以外为幕上
40
41
定位
42
幕上、下联合受侵
• 轴位困难,冠、矢状位帮助大 • 脑干:经中脑的幕下脑干和幕
上视丘胶质瘤 • 中脑水管:种植性 • 基底动脉: • 骨:岩骨尖 • 小脑幕本身:脑膜瘤 • 脑池通道:最多见
6
一般分类和发病率
• 原发性肿瘤(占颅内全部肿瘤的70%~75%)
神经胶质肿瘤(占原发脑肿瘤的40%~50%,
其中的70%为星形细胞瘤)
非神经胶质肿瘤
• 转移瘤(占颅内全部肿瘤的25%~30%)
7
肿瘤的一般征象
• 直接征象: 肿块、异常密度(信号)灶
• 间接征象:
8
间接征象
• 周围水肿:髓质,少及皮质
55
多形胶质母
56
多形胶质母
57
胶质瘤病
是指胶质肿瘤在大脑内弥漫性浸润生长,很少形 成大的肿块结节,好发于30-40岁间。低级别肿瘤 影像学特点: 1.以脑白质为主的广泛水肿,可以累及皮层 2.一般不出现对比剂增强性病变,但可见有散在的
增强结节 3.软脑膜的胶质瘤病可类似于脑膜癌或脑内肿瘤沿
CSF扩散的表现,出现明显的对比剂增强
10
不同信号的肿块 恶性水肿
11
脑室受压变形
12
不同信号的肿块及对周围结构的压迫
13
脑积水
14
肿瘤诊断三要素
• 定位 (准确) • 定量 (准确) • 定性 (力争准确)
15
定位、定量
16
定位、定量
17
定位、定量
18
定位、定量
19
颅内肿瘤的定位诊断
• 脑内和脑外 • 脑室内和脑室外 • 幕上和幕下
20
脑内外鉴别
肿瘤边缘 颅骨改变 蛛网膜下腔/池
脑内 欠清或不清 罕见 受压变窄或闭塞
脑外
清晰锐利 ,周围可 见CSF密度/信号
常见
扩大
脑皮质位置 肿瘤与颅骨夹角
正常 锐角 “O”型
受压内移 钝角 “D”型
21
22
CSF征
23
锐角 胶质瘤
24
钝角 D
25
蛛网膜下腔、池扩大
26
CSF征及白质塌陷征
60
61
62
Ependymoma
CT低密度区,MRI为T1WI低T2WI高 脑膜瘤压迫静脉或窦水肿明显 转移瘤、恶性胶质瘤明显(指状) 脑外肿瘤水肿轻或无
• 占位效应:肿瘤及水肿致,脑实质、脑
沟室池移位或/和变形。如髓质挤压征
• 邻近组织结构的改变:脑实质、脑
室、骨质、蝶鞍
• 脑积水 • 脑疝
9
不同密度肿块
血管源性水肿
BBB破坏所致
4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成人:幕上肿瘤占70%
如大脑半球胶质瘤、脑膜瘤、 垂体瘤、听神经瘤、转移瘤
5
按肿瘤起源分类
• 神经元:嗅神经(嗅母细胞瘤) • 胶质细胞:星形细胞(原浆型、纤维型)、
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 胞、脉络丛(变体室管膜)
• 神经鞘:雪旺氏细胞、成纤维细胞 • 间质组织:脑膜、血管、骨 • 淋巴细胞和白细胞: • 胚细胞: • 垂体腺和松果体腺:
58
胶质瘤病
59
少突胶质细胞瘤
生长缓慢,占脑原发肿瘤的5-10%,3545岁多发,肿瘤组织内常混有大量胶质细 胞,绝大多数(95.91%)肿瘤位于幕上, 额叶多见,70%可见钙化 影像学特点: 1. CT常为低(混杂)密度,边界不清,瘤周 可见水肿,占位效应较轻 2.有较大或成簇的钙化斑,很少出血及坏死 3.肿瘤可累及皮质 4.MRI:长T1长T2信号,有钙化则混杂信号 5.增强扫描可有轻度强化
影像学特点: 1.不均质的肿块 2.常发生出血、坏死 3.很少有钙化 4.有广泛水肿和明显肿块效应 5.明显不均匀强化 5.可经胼胝体或脑联合部跨越中 线而致双侧半球发病 6.CSF转移:可见软脑膜、室管膜 上对比剂增强的转移灶
52
多形胶质母
53
多形胶质母
54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 占全身肿瘤的2% • 病因不明 • 见于任何年龄
2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2Y以下: 幕上/幕下约2:1 •2Y~10Y: 幕下多于幕上 •10Y~15Y:大致相等 •15岁以上(成年):幕上多于幕下
3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儿童期: 幕下:小脑星形细胞瘤(毛细胞型) 脑干胶质瘤(星形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 幕上: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 转移瘤、垂体瘤、脑膜瘤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