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清明上河图》,讲述您不知道的那些故事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读《清明上河图》,讲述您不知道的那些故事一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国宝级文物,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绢本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梦回汴梁城,带您穿越910多年前,细细品读《清明上河图》,讲述您不知道的那些故事。清明上河图第一部分大约在徽宗朝崇宁年间(1102-1106)中后期,一个清明节的晌午,晨雾尚未散尽,已见枝头开始返青,冬去春来,河开冰释,恰遇乍暖还寒,勤劳的人们寻找到新的生机。树下的一条小道沿着小溪的右侧逶迤而来。“得得得”清脆的驴蹄声打破了沉静的旷野,五头毛驴驮着木炭蹒跚而行,一老一少赶着这支驮队进城赶集,队尾的老汉在催促最前行的毛驴,也许他在想:一斤木炭也就卖几文钱,市场上已实行用从地下挖出的煤炭,每斤才四文钱,生意实在是难做啊!趁寒食节过了,城里人马上要用火,得赶紧走!宋人的生活习惯是讲究早起,一天吃两顿饭,上午一顿、晚上一顿,中午可用一些点心,他们一定要赶在城里人用火的时候将木炭送上。队首的少年驱赶着领头的毛驴欲左拐过桥,桥畔的枯木枝也顺风指向左侧,桥下的扁舟空置左侧,也将观

者的视线引向画卷的左面。清明上河图第二部分码头上的力夫们穿着统一的坎肩,他们艰难地踩着跳板将粮食背负到岸上,一个长着络腮胡的粮商坐在麻包上吆三喝四,要求他们按照五袋一排码放整齐,以便于清单。对粮商来说,这些天真是好日子,没有一个粮官与他们争夺市场,官运漕船在这个时候正在忙着江南搬运花石纲呢。在他们的身后,是一家即将开张的码头饭店,临水一侧的铺面建在吊脚平台上,上面还支起了防雨蓬。寒食节结束了,家家都生火做饭了。一个老伙计正用一根长竹竿撑起彩旗,以招揽顾客,一天的生意就这样开始了。船头已有人开始引燃炉膛,出门在外的商贾,也可以吃口热饭了。饭店门口,两个汉子拉着一个算命先生欲进店算命,也许他们合伙的买卖就要开张了。店内,一个半打孩子在做清洁卫生。码头饭店的对面,就是那家栓着黑毛驴的茶肆,门口站着一个沦为流民的挑夫,他连个简单的巾帽都没有,身旁放着一个空空的担子,快到晌午了,他还没有找到伙计,但饥饿难耐,他视乎想进店喝一碗茶,解解渴,可是不知道铜钱放在何处,他脱光衣服光着膀子也没有找到一文钱。像这样的小铺,喝一碗粗茶只需要一文钱,可是挑夫怎么也掏不出来,什么叫赤贫?画家在这里诠释的淋漓尽致。清明上河图第三部分沿着右岸往前,又是一个粮船码头。屋后,一个监工向一队力夫发放计酬用的竹签,这是古代较早的计件工资制度的方式。力夫们背着麻包,手里

还放着竹签,艰难地朝着远处的私家粮库行进,私家粮库大概就散藏在饭馆周围。像这样背上一天粮食,至少能挣个二三百文,可以买两宋斤多羊肉(近四市斤)。这里临水临街的饭馆渐渐有了人气,准备出摊的小贩手拿货架、头顶货盘,寻找摆摊的地方。岸边的街头,停着一辆串车,车头立着两头毛驴,车上覆盖着被废黜党人的书法屏风,包裹着他们的文字、书籍,准备奉旨拉倒郊外焚毁,物主的白马停在车后,车夫和物主正在饭铺里用膳。在热闹喧嚣的街头,藏不住政治角斗的肃杀之气。这样的情景在城门口外的平桥上显得更加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