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EDA课程设计数字跑表

合集下载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摘要:一、引言1.课程背景介绍2.数字跑表设计意义二、数字跑表设计原理1.跑表系统架构2.数字跑表核心模块三、EDA工具介绍1.EDA工具的作用2.EDA工具的选择四、数字跑表设计流程1.设计输入2.设计仿真3.物理布局4.物理验证5.结果分析与优化五、数字跑表设计实践1.设计参数设定2.使用EDA工具进行设计3.设计验证与优化六、数字跑表设计成果与应用1.设计成果展示2.设计实用性分析3.设计前景展望七、总结与展望1.课程学习总结2.数字跑表设计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在电子设计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字跑表作为一种实用且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电子设备,其设计过程离不开EDA技术的支持。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字跑表的设计方法,熟悉EDA工具的使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数字跑表设计原理数字跑表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架构设计和核心模块设计两部分。

系统架构设计要求明确整个跑表的组成,包括时钟模块、计数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等。

核心模块设计则是针对各个功能模块提出具体的实现方案,如采用何种器件、电路拓扑结构等。

三、EDA工具介绍EDA工具在数字跑表设计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帮助设计师快速完成电路设计、仿真、验证及优化等任务。

常见的EDA工具包括原理图编辑器、布图布线工具、仿真器、时序分析工具等。

本课程将使用某款EDA工具进行数字跑表的设计。

四、数字跑表设计流程1.设计输入:根据数字跑表的功能需求,编写设计说明书,明确各个模块的功能、性能参数及接口关系。

2.设计仿真:利用EDA工具进行电路仿真,验证电路的正确性。

3.物理布局:根据电路原理图,进行物理布局设计,考虑器件摆放、连线走向等因素。

4.物理验证:对物理布局进行验证,确保电路符合制程要求。

5.结果分析与优化:分析仿真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对设计进行优化。

五、数字跑表设计实践1.设计参数设定:根据数字跑表的实际需求,设定各项性能参数,如时钟频率、计数范围等。

eda数字跑表课程设计

eda数字跑表课程设计

eda数字跑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跑表的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数字跑表设计中所涉及的电子元件、电路图及编程知识;3. 学生能了解数字跑表在实际应用中的功能与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数字跑表电路;2. 学生能通过编程实现对数字跑表的调试与优化;3. 学生能运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完成数字跑表的设计与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实践操作的信心;2.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3. 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子知识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探究。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EDA数字跑表的基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创新与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基础理论:- EDA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数字跑表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2. 数字跑表电路设计:- 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与选型;- 电路图绘制及仿真;- 数字跑表电路搭建与调试。

3. 编程与控制:- 编程环境及编程语言介绍;- 数字跑表程序设计;- 程序调试与优化。

4. 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 分组进行数字跑表设计与制作;- 团队合作、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成果展示与评价。

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电子设计自动化”、“数字电路设计”和“编程控制”等章节相关。

具体内容包括:- 电子设计自动化:第1章;- 数字电路设计:第3章;- 编程控制:第5章。

EDA数字跑表课程设计

EDA数字跑表课程设计
EDA数字跑表课程设计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课程设计目标 2 课程设计内容 3 课程设计步骤 4 课程设计注意事项 5 课程设计评估
课程设计目标
掌握EDA技术基础
理解EDA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EDA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学会使用EDA技术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提高EDA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字跑表设计原理
数字跑表工作原理:通过传感器采集运动数据,通过处理 器处理数据,通过显示屏显示数据
传感器类型: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磁力计等
处理器类型: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
显示屏类型:LCD、OLED等
电源类型:电池、太阳能等
防水防尘设计:防水等级、防尘等级等
硬件平台选择与搭建
硬件平台选择: 选择适合课程设 计的硬件平台, 如Arduino、 Raspberry Pi 等
培养逻辑思 维能力
增强解决问 题的能力
提高问题分 析能力
提高团队协 作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
EDA技术概述
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 化技术
主要功能:电路设计、仿真、 验证、优化等
应用领域:集成电路设计、通 信、计算机等
发展趋势:智能化、自动化、 云端化
避免接触危险化学品
正确使用实验设备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注意数据准确性
确保数据来源 可靠,避免使 用错误或不准
确的数据
在处理数据时, 注意数据的完 整性和一致性
避免使用未经 验证的数据, 确保数据的真 实性和准确性
在数据分析和 展示时,注意 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避

eda跑表课程设计

eda跑表课程设计

eda跑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eda跑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eda跑表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了解eda跑表的定义、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eda跑表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了解eda跑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熟练操作eda跑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够运用eda跑表解决实际问题。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需要培养对eda跑表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增强实践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eda跑表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场景。

具体包括:1. eda跑表的定义和结构;2. eda跑表的工作原理;3. eda跑表的操作方法和技巧;4. eda跑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操作演示法、实践操作法等。

通过讲授法,我们将向学生介绍eda跑表的相关知识;通过操作演示法,我们将向学生展示eda跑表的操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操作法,我们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eda跑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eda跑表的相关知识;实验设备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将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方面,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作业将包括练习题和项目任务,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将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分为10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教学时间安排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EDA数字跑表课程设计代码

EDA数字跑表课程设计代码

EDA数字跑表课程设计代码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EDA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 掌握数字跑表的基本功能及其设计原理;3. 学会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编写简单的数字跑表代码;4. 了解数字电路设计中时序逻辑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EDA工具进行数字跑表的原理图绘制与仿真;2. 能够独立编写并进行数字跑表的代码调试;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4. 学会查阅相关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激发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EDA数字跑表的设计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EDA工具简介:介绍EDA工具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1章 EDA技术概述2. 数字跑表设计原理:- 教材章节:第2章 数字电路设计基础- 内容:时钟信号、计数器、译码器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3. 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基础:- 教材章节:第3章 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 内容:Verilog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模块结构及常用语句;4. 数字跑表代码编写与调试:- 教材章节:第4章 数字电路设计实例- 内容:根据设计原理编写数字跑表代码,利用EDA工具进行仿真与调试;5. 数字跑表综合应用:- 教材章节:第5章 数字电路系统设计- 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进行数字跑表的原理图绘制、代码编写、仿真验证及硬件测试。

教学进度安排:1. EDA工具简介(1课时)2. 数字跑表设计原理(2课时)3. 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基础(3课时)4. 数字跑表代码编写与调试(4课时)5. 数字跑表综合应用(2课时)1. 讲授法:- 在EDA工具简介、数字跑表设计原理等理论知识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清晰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指导。

EDA课程设计——数字跑表

EDA课程设计——数字跑表

第一章引言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一直在向着广度和深度扩展。

时至今日,“数字化”的浪潮几乎席卷了电子技术应用的一切领域。

由于电子产品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新产品开发速度日益加快,因而对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力地促进了EDA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在数字集成电路方面,电路的集成度如摩尔定律(Moore’s Law)所预言的那样,以每1-2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使电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

同时,在基本技能方面,对使用EDA工具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学好EDA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第二章 设计说明1.器件介绍-集成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160集成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160。

图2-1给出了74160的引脚排列图和逻辑符号图。

除了具有十进制加法计数功能外,还具有异步复位、同步预置数和计数状态保持、对输入的时钟信号进行分频等功能。

CLRN 为异步复位端,LDN 为预置数控制端,A-D 为预置状态输入端,RCO 为进位输出端,ENT 和ENP 为工作状态控制端(双使能端)。

图2-1 74160逻辑符号图 表2-1 74160功能特性 表2-2是74160的功能表,它给出了各种控制信号作用下计数器的工作状态,具体如下。

序号 CLK CLRN LDN ENP ENT 工作状态 1 × 0 × × × 复位 2 ↑ 1 0 × × 预置数 3 ↑ 1 1 1 1 正常计数 4 × 1 1 × 0 保持,且C=0 5×110 1保持表2-2 74160的功能表⑴当CLRN=0时,无论其他功能端为何状态,计数器都将复位,有QD ~QA=0000(注:QD 为状态端最高位)。

⑵当CLRN=1、LDN=0时,计数器处于预置数状态。

在出现此情况后的第一个CLK 上升沿,将预置输入端加载的数据送入计数器,即有QD ~QA=D ~A(注:D 为置入端最高位)。

eda课程设计报告速度表设计

eda课程设计报告速度表设计

eda课程设计报告速度表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速度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理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进行速度表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3. 学生掌握速度表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EDA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具备基本的电路设计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速度表的设计、搭建与调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速度测量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速度表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EDA软件为工具,培养学生电子设计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速度表原理及计算公式:讲解速度表的基本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理解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

2. EDA软件应用:介绍EDA软件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

3. 速度表电路设计:依据教材相关章节,指导学生进行速度表电路的绘制,包括传感器、放大器、显示电路等组成部分。

4. 电路搭建与调试:学生分组进行速度表的搭建和调试,掌握电路故障排查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速度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速度表在交通安全、运动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速度表的实际意义。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速度表原理及计算公式第二课时:EDA软件应用与电路设计第三课时:速度表电路搭建与调试第四课时:案例分析及总结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课程设计数字跑表

课程设计数字跑表

课程设计数字跑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字跑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字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数字跑表的定义、结构和功能,理解数字跑表的工作原理;技能目标包括学会使用数字跑表进行计时和计数,能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和维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字技术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跑表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实践。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跑表的定义和分类;2. 数字跑表的结构和功能;3. 数字跑表的工作原理;4. 数字跑表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5. 数字跑表的应用实践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数字跑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数字跑表的应用实践;4. 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2. 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 实验设备:准备数字跑表等相关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进行评估;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考试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得分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将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

EDA课程设计数字跑表讲课讲稿

EDA课程设计数字跑表讲课讲稿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数字跑表学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电子实验中心2013年12月27日目录第1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4)第2章设计说明 (4)2.1 设计思路 (4)2.2 真值表 (4)2.3 原理图 (5)2.4 波形仿真图 (6)2.5 模块介绍 (6)第3章管脚锁定及硬件连线 (10)3.1 管脚锁定 (10)3.2 硬件接线 (10)心得体会 (11)参考文献 (12)第一章设计题目及要求设计题目:数字跑表设计要求:1.在6个数码管上分别显示百分秒、秒和分钟;2.具有暂停/启动功能;3.具有重新开始功能;4.具有超时提示功能,当到达某一设定时间后指示灯亮;5.用频率组模块实现跑表频率设置;6.用拨码开关设置功能键。

第二章设计说明2.1 设计思路首先是设计一个100*60*60的计时模块,完成对时间的计时工作,并使其显示在数码管上;其次要设计一个控制模块,可以使跑表具有启动、暂停及重新开始的功能;数字跑表要能准确记时需要100HZ的时钟信号,可以利用一个分频模块即10进制计数器得到100HZ的时钟脉冲作为时钟信号输入;对于超时提示部分,在跑表时间达到1分钟以后指示灯常亮,在此基础上添加蜂鸣声以求达到更好的提示效果。

2.2 真值表2.3 原理图2.4 波形仿真图2.5 模块介绍(1)计时模块原理图如下波形仿真图如下本模块由两个60进制计数器和一个100进制计数器构成,从而实现百分秒向秒、秒向分的计数功能需求。

60进制计数器及100进制计数器均采用两个74LS160,采用整体置数方式接成。

从60进制计数器和100进制计数器这三个输出端分别印出八个端口(百分秒、秒、分的个位及十位分别由四个二进制代码表示)。

(秒个位:SA0,SB0,SC0,SD0;秒十位:SA1,SB1,SC1,SD1;分个位:MA0,MB0,MC0,MD0;分十位:MA1,MB1,MC1,MD1;百分秒个位:MSA0,MSB0,MSC0,MSD0;百分秒十位:MSA1,MSB1,MSC1,MSD1.) 百分秒用100进制计时器表示,秒和分各用一个60进制计数器表示,将3个计数器相连就形成了一个数字跑表的主要计时系统。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涉及以下方面:
1. 数字跑表的功能设计:确定数字跑表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比如显示跑步时间、距离和速度等数据,同时可以设置跑步目标、记录跑步历史等。

2. 界面设计:设置数字跑表的界面布局,包括显示屏、按钮和操作界面等,保证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信息的直观性。

3. 系统架构设计:确定数字跑表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包括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设备等,同时设计相应的实时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使得运行速度和稳定性达到要求。

4. 电路设计:设计数字跑表的电路图,包括电源管理电路、时钟电路、数据采集电路等,确保数字跑表的正常工作。

5. 数据采集与处理:设计合适的传感器,比如加速度传感器和GPS模块等,用于采集跑步的相关数据,并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准确的跑步时间、距离和速度等信息。

6. 功能测试与验证:对设计的数字跑表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验证,确保数字跑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7. 用户体验设计:通过调研和用户反馈,不断改进数字跑表的用户体验,包括界面交互、操作流程和功能设置等,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8. 产品生产与推广:根据设计的数字跑表进行产业化生产,并进行推广和营销,使得数字跑表能够被广泛使用和接受。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可存储时间的数字跑表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可存储时间的数字跑表

西南交通大学《数字电子技术A》课程设计报告2018年6月一、课程设计任务A. 该跑表有3 个按键,分别是开始/停止、清零、存储。

按键功能如下:按一下清零键跑表即被清零。

按一下开始键跑表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开始键,跑表停止计时;在跑表处于计时状态时,按一下存储键,即记忆当时的时间,最多可记忆25 个时间。

B. 在跑表处于停止计时状态时;每按一下存储键,按跑表停止计时时记忆的次数循环显示每一个记忆的时间。

C. 用数码管显示时间(时、分、秒、毫秒),最大显示时间为1 小时59 分59 秒999 毫秒。

D. 要求分层次分模块设计。

二、小组成员分工三、时间安排5月9日——选题5月10日—5月13日总体设计方案5月14日—5月20日分频模块设计、按键模块设计5月21日—5月27日计时模块设计、按键消抖模块设计5月28日—6月3日存储模块设计6月4日—6月11日各电路模块连接、数码管显示功能设计6月12日—6月13日硬件测试6月14日—6月16日报告撰写四、方案与电路设计1. 总体设计方案将整个跑表分成四大模块,对各个模块进行编程,测试无误后将生成的符号文件通过绘制原理图的方式组合起来。

2.系统组成框图3. 主要电路设计 ①计数模块 Ⅰ.单元电路Ⅱ.设计原理与思路编程实现四个计数器,分别对毫秒、秒、分、时进行计数,计数器间采用异步时钟。

设置一位异步清零输入,当CLR 出现一个脉冲信号,不论下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是否到来,计数器的值都将清零;设置一位输入标记开始状态,当START 出现一个脉冲信号,内部BEG 状态标志取反,BEG 等于1时开始计数,等于0时停止计数;设置一位输出标记计数状态,正在计数时READ 等于0,停止计数时READ 等于1,用作下级存储模块的循环显示。

②存储模块 Ⅰ.单元电路数字跑表按键模块清零开始/停止计时存储模块计时状态存储暂停状态读取显示模块位选单个数码管显示Ⅱ.设计原理与思路设置一个大小位25位数位4的寄存器变量用于存储计数值。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原创版】目录1.数字跑表设计概述2.EDA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3.数字跑表的主要功能和特点4.数字跑表的设计流程5.EDA 课程设计对数字跑表设计的影响和应用正文数字跑表设计是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和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数字跑表是一种能够记录跑步时间和距离的电子设备,主要功能是计时和计数,同时还具备闹钟、计时器等附加功能。

数字跑表的设计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电路设计、PCB 设计、测试和调试等步骤。

在 EDA 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使用 EDA 软件来完成数字跑表的设计。

EDA 软件能够提供可视化的电路设计和仿真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原理图、PCB 图等来实现数字跑表的设计。

同时,EDA 软件还能够提供多种工具和函数库,帮助学生快速实现数字跑表的各种功能。

数字跑表的主要功能是计时和计数。

计时功能是指数字跑表能够准确地记录跑步时间,同时能够在跑步过程中实时显示跑步速度和距离。

计数功能是指数字跑表能够记录跑步的圈数和步数等信息,以便用户了解自己的跑步情况。

数字跑表还具备闹钟、计时器等附加功能,方便用户进行更多的运动训练。

EDA 课程设计对数字跑表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应用。

通过 EDA 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字电路设计和实现的能力。

同时,EDA 软件提供的可视化设计和仿真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跑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加快数字跑表的设计和测试进度。

数字跑表设计是 EDA 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数字跑表的主要功能是计时和计数,同时还具备闹钟、计时器等附加功能。

数字跑表课程设计

数字跑表课程设计

数字跑表课程设计数字跑表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它是一个倒计时程序,用于计算比赛或活动的时间。

以下是数字跑表课程设计的一个示例:1.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跑表的原理和倒计时算法;(2)掌握使用C语言实现数字跑表的方法;(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数字跑表的计时长度和精度。

2.教学内容(1)数字跑表的原理和倒计时算法介绍数字跑表的原理和倒计时算法,包括计时器的初始化、时间的显示和更新等。

(2)使用C语言实现数字跑表通过C语言实现数字跑表,使用循环结构控制倒计时过程,使用数组存储数字字符,使用printf函数将数字字符输出到控制台。

(3)自定义数字跑表的计时长度和精度通过编写自定义函数,实现计时长度的自定义和精度的控制,使用float类型存储时间,并实现倒计时过程中的时间转换。

3.教学方法(1)讲解数字跑表的原理和算法;(2)演示使用C语言实现数字跑表的过程;(3)通过实例演示自定义数字跑表的计时长度和精度的过程。

4.课程实施(1)介绍数字跑表的原理和倒计时算法,包括计时器的初始化、时间的显示和更新等;(2)使用C语言实现数字跑表,包括循环结构、数组、printf函数等;(3)自定义数字跑表的计时长度和精度,包括float类型、时间转换等。

5.课程评估(1)检查程序的运行结果;(2)检查自定义数字跑表的计时长度和精度是否符合要求;(3)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的测试,评估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课程反思(1)总结数字跑表课程设计的经验和教训;(2)总结学生对于数字跑表课程设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总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通过数字跑表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计时原理和倒计时算法,掌握使用C语言实现数字跑表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数字跑表的计时长度和精度。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如何测试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其编程能力和编程素养。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编程方法和编程思路,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编程水平。

EDA课程设计--数字跑表

EDA课程设计--数字跑表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设计题目:数字跑表要求:1 具有暂停,启动功能;2 具有重新开始功能;3 用六个数码管分别显示百分秒,秒和分钟。

二、设计过程及内容总体设计:第一,对于要实现的暂停、启动和重新开始功能,需要有一个控制模块完成相关控制。

第二由题意可知需要一个分频模块,将实验箱提供的频率转换为100HZ即数字跑表百分秒的频率。

第三是计时模块,完成跑表的百分秒、秒和分钟的计时功能。

第四由于实验箱提供的数码显示是扫描显示,这就需要一个选时模块。

第五部分则是显示模块。

详细设计过程:根据要求,将设计分成五个模块:1、控制模块:使跑表具有启动、暂停及重新开始的功能;2、分频模块:将实验箱所提供的频率转换为设计题目所需要的100HZ 的时钟脉冲;3、计时模块:进行百分秒、秒、分的计时,并且将当前时间输出给选时模块;4、选时模块:从计时器得到当前时间输出给显示模块;5、显示模块:通过数码管显示时间。

总图如下:仿真波形:第一个模块: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主要运用了两个D触发器,输入到触发器的时钟信号CLK1频率为2.86Hz,对电路起到了防抖的功能。

START/STOP为启动\暂停按钮,当跑表为START状态时CLK端为高电平,Q为1,时钟信号输出,当跑表为STOP状态时CLK端为低电平,Q为0,时钟信号不输出,从而实现开始和暂停的功能。

与门可控制时钟信号是否被输出到下一级。

RESET端为全局清零按钮,接到控制模块和计时模块的清零端,负责将计数器清零。

当RESET为低电平时,控制模块和总计数器模块清零,跑表重新开始工作。

电路图如下:仿真波形:第二个模块:分频模块为了将实验箱提供的1465HZ转换成实验需要的100HZ,我将74161接成15进制计数器,实现分频的功能,转换为100HZ的近似时钟信号。

然后将输出的时钟接入到计时模块。

电路图如下:仿真波形:第三个模块:计时模块计时模块由一个100进制计数器和两个60进制计数器构成,从而实现百分秒向秒、秒向分的计数功能需求。

EDA---数字跑表

EDA---数字跑表

Contral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cnt6 isPort ( clk : in STD_LOGIC;clr : in STD_LOGIC;ena : in STD_LOGIC;cq : out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dout : out STD_LOGIC);end cnt6;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cnt6 issignal cqi: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0000";begincq<=cqi;process(clk,clr,ena)beginif clr='1' thencqi<="0000";elsifrising_edge(clk) thenif ena='0' thenif cqi="0101" thencqi<="0000";elsecqi<=cqi+1;end if;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qi)beginif cqi="0000" thendout<='1';elsedout<='0';end if;end process;end Behavioral;--************************************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cnt10 isPort ( clk : in STD_LOGIC;clr : in STD_LOGIC;ena : in STD_LOGIC;cq : out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dout : out STD_LOGIC);end cnt10;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cnt10 is signal cqi: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0000";begincq<=cqi;process(clk,clr,ena)beginif clr='1' thencqi<="0000";elsifrising_edge(clk) thenif ena='0' thenif cqi="1001" thencqi<="0000";elsecqi<=cqi+1;end if;end if;end if;end process;process(clk,clr,ena)beginif cqi="0000" thendout<='1';elsedout<='0';end if;end process;end Behavioral;--************************************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control isPort ( ena : in STD_LOGIC;temp : out STD_LOGIC);end control;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control isbeginprocess(ena)begintemp<=ena;end process;end Behavioral;--***********************************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display isPort ( clkin : in STD_LOGIC;s6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5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4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3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2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1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g : in STD_LOGIC;G:OUT STD_LOGIC;display : out STD_LOGIC_VECTOR (7 downto 0); sel : out STD_LOGIC_VECTOR (2 downto 0));end display;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display issignal cnt:integer range 0 to 5:=0;beginprocess(clkin)--g)variable num:std_logic_vector(3 downto 0);beginif rising_edge(clkin) --and --g='0'thenif cnt=5 thencnt<=0;elsecnt<=cnt+1;end if;case cnt iswhen 0=>sel<="000";num:=s1;when 1=>sel<="001";num:=s2;when 2=>sel<="010";num:=s3;when 3=>sel<="011";num:=s4;when 4=>sel<="100";num:=s5;when 5=>sel<="101";num:=s6;end case;case num iswhen "0000"=>display<="00000011";when "0001"=>display<="10011111";when "0010"=>display<="00100101";when "0011"=>display<="00001101";when "0100"=>display<="10011001";when "0101"=>display<="01001001";when "0110"=>display<="01000001";when "0111"=>display<="00011111";when "1000"=>display<="00000001";when "1001"=>display<="00001001";when others=>display<="11111101";end case;end if;end process;end Behavioral;--*****************************************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STD_LOGIC_ARITH.ALL;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 fenp isPort ( clkin : in STD_LOGIC;clkout100 : out STD_LOGIC;clkout1k : out STD_LOGIC);end fenp;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fenp issignal cnt100:integer range 1 to 240;signal cnt1k: integer range 1 to 24;signal clk100:std_logic:='0';signal clk1k: std_logic:='0';beginprocess(clkin)beginif rising_edge(clkin) thenif cnt100=240 thencnt100<=1;clk100<=not clk100;elsecnt100<=cnt100+1;end if;end if;if rising_edge(clkin) thenif cnt1k=24 then cnt1k<=1;clk1k<=not clk1k;elsecnt1k<=cnt1k+1;end if;end if;end process;clkout100<= clk100;clkout1k<=clk1k;end Behavioral;--*****************************************library ieee;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use ieee.numeric_std.ALL;--library UNISIM;--use UNISIM.Vcomponents.ALL;entity ZL isport ( CLKIN : in std_logic;clr : in std_logic;ena : in std_logic;DIS : out std_logic_vector (7 downto 0);G : out std_logic;--G : in std_logic;sel : out std_logic_vector (2 downto 0));end ZL;architecture BEHAVIORAL of ZL issignal XLXN_1 : std_logic;signal XLXN_2 : std_logic;signal XLXN_3 : std_logic;signal XLXN_4 : std_logic;signal XLXN_5 : std_logic;signal XLXN_6 : std_logic;signal XLXN_7 : std_logic;signal XLXN_9 : std_logic;signal XLXN_13 :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signal XLXN_14 :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ignal XLXN_15 :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signal XLXN_16 :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signal XLXN_17 :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 signal XLXN_18 :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ignal XLXI_6_clr_openSignal : std_logic;signal XLXI_6_ena_openSignal : std_logic;component cnt10port ( clk : in std_logic;clr : in std_logic;ena : in std_logic;dout : out std_logic;cq : out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end component;component cnt6port ( clk : in std_logic;clr : in std_logic;ena : in std_logic;dout : out std_logic;cq : out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end component;component display port ( clkin : in std_logic;s6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5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4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3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2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s1 : in std_logic_vector (3 downto 0);display : out std_logic_vector (7 downto 0);sel : out std_logic_vector (2 downto 0);G : out std_logic);--G : in std_logic);end component;component fenpport ( clkin : in std_logic;clkout100 : out std_logic;clkout1k : 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component controlport ( ena : in std_logic;temp : out std_logic);end component;beginXLXI_1 : cnt10port map (clk=>XLXN_1,clr=>clr,ena=>XLXN_9,cq(3 downto 0)=>XLXN_13(3 downto 0),dout=>XLXN_3);XLXI_2 : cnt10port map (clk=>XLXN_3,clr=>clr,ena=>XLXN_9,cq(3 downto 0)=>XLXN_14(3 downto 0),dout=>XLXN_4);XLXI_3 : cnt10port map (clk=>XLXN_4,clr=>clr,ena=>XLXN_9,cq(3 downto 0)=>XLXN_15(3 downto 0),dout=>XLXN_5);XLXI_4 : cnt6port map (clk=>XLXN_5,clr=>clr,ena=>XLXN_9,cq(3 downto 0)=>XLXN_16(3 downto 0),dout=>XLXN_6);XLXI_5 : cnt10port map (clk=>XLXN_6,clr=>clr,ena=>XLXN_9,cq(3 downto 0)=>XLXN_17(3 downto 0),dout=>XLXN_7);XLXI_6 : cnt6port map (clk=>XLXN_7,clr=>clr, ---XLXI_6_clr_openSignal, ena=>XLXN_9, --XLXI_6_ena_openSignal, cq(3 downto 0)=>XLXN_18(3 downto 0),dout=>open);XLXI_7 : displayport map (clkin=>XLXN_2,s1(3 downto 0)=>XLXN_13(3 downto 0),s2(3 downto 0)=>XLXN_14(3 downto 0),s3(3 downto 0)=>XLXN_15(3 downto 0),s4(3 downto 0)=>XLXN_16(3 downto 0),s5(3 downto 0)=>XLXN_17(3 downto 0),s6(3 downto 0)=>XLXN_18(3 downto 0),display(7 downto 0)=>DIS(7 downto 0),G=>G,sel(2 downto 0)=>sel(2 downto 0));XLXI_8 : fenpport map (clkin=>CLKIN,clkout1k=>XLXN_2,clkout100=>XLXN_1);XLXI_9 : controlport map (ena=>ena,temp=>XLXN_9);end BEHAVIORAL;。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

数字跑表设计eda课程设计数字跑表EDA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EDA工具的使用,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一个数字跑表EDA课程设计的示例:一、项目目标1. 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EDA工具的使用。

2. 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设计并实现一个数字跑表,具有计时、暂停、重置等功能。

二、项目内容1. 数字电路设计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组成和逻辑门的工作原理,以及EDA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数字跑表功能分析:学生需要分析数字跑表的功能需求,包括计时、暂停、重置等功能,并设计相应的电路模块。

3. 数字跑表电路设计:学生需要使用EDA工具进行数字跑表的电路设计,包括逻辑门的选择、电路的布局和布线等。

4. 数字跑表测试与调试:学生需要对设计的数字跑表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5. 项目报告与总结:学生需要撰写项目报告,总结项目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项目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学生需要了解数字电路设计和EDA工具的基本知识,准备好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工具。

2. 设计阶段:学生需要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数字跑表的电路模块,并使用EDA工具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3. 制作阶段:学生需要根据仿真结果,制作数字跑表的电路板,并进行焊接和调试。

4. 测试阶段:学生需要对制作的数字跑表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5. 总结阶段:学生需要撰写项目报告,总结项目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注意事项1.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2. 学生需要认真记录项目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以便在项目结束后进行总结和改进。

3. 学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正确使用硬件和软件工具,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EDA课程设计数字跑表

EDA课程设计数字跑表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数字跑表学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电子实验中心2013年12月27日目录第1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4)第2章设计说明 (4)2.1 设计思路 (4)2.2 真值表 (4)2.3 原理图 (5)2.4 波形仿真图 (6)2.5 模块介绍 (6)第3章管脚锁定及硬件连线 (10)3.1 管脚锁定 (10)3.2 硬件接线 (10)心得体会 (11)参考文献 (12)第一章设计题目及要求设计题目:数字跑表设计要求:1.在6个数码管上分别显示百分秒、秒和分钟;2.具有暂停/启动功能;3.具有重新开始功能;4.具有超时提示功能,当到达某一设定时间后指示灯亮;5.用频率组模块实现跑表频率设置;6.用拨码开关设置功能键。

第二章设计说明2.1 设计思路首先是设计一个100*60*60的计时模块,完成对时间的计时工作,并使其显示在数码管上;其次要设计一个控制模块,可以使跑表具有启动、暂停及重新开始的功能;数字跑表要能准确记时需要100HZ的时钟信号,可以利用一个分频模块即10进制计数器得到100HZ的时钟脉冲作为时钟信号输入;对于超时提示部分,在跑表时间达到1分钟以后指示灯常亮,在此基础上添加蜂鸣声以求达到更好的提示效果。

2.2 真值表2.3 原理图2.4 波形仿真图2.5 模块介绍(1)计时模块原理图如下波形仿真图如下本模块由两个60进制计数器和一个100进制计数器构成,从而实现百分秒向秒、秒向分的计数功能需求。

60进制计数器及100进制计数器均采用两个74LS160,采用整体置数方式接成。

从60进制计数器和100进制计数器这三个输出端分别印出八个端口(百分秒、秒、分的个位及十位分别由四个二进制代码表示)。

(秒个位:SA0,SB0,SC0,SD0;秒十位:SA1,SB1,SC1,SD1;分个位:MA0,MB0,MC0,MD0;分十位:MA1,MB1,MC1,MD1;百分秒个位:MSA0,MSB0,MSC0,MSD0;百分秒十位:MSA1,MSB1,MSC1,MSD1.) 百分秒用100进制计时器表示,秒和分各用一个60进制计数器表示,将3个计数器相连就形成了一个数字跑表的主要计时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DA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数字跑表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设计题目:数字跑表
要求:1 具有暂停,启动功能。

2 具有重新开始功能。

3 用六个数码管分别显示百分秒,秒和分钟。

二、设计过程及内容
拿到题目后,我在图书馆进行了相关书籍的查阅,首先明确了题目中设计项目要实现的功能,再进一步确定实现其功能的组成部分和使用器件,对于本次设计的总体思路,首先是设计一个控制模块,可以使跑表具有启动、暂停及重新开始的功能;然后,利用一个分频模块即15进制计数器得到100HZ的时钟脉冲,接入到一个100*60*60三个计数器的模块中,完成对时间的计时工作和对选时模块的输出工作,使选时模块得到对应的时间,其次将选时模块与显示模块连接,使数码管显示选中的当前时间,从而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的设计工作,进入到实现过程中去。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将设计分为5个模块:
1、控制模块,使跑表具有启动、暂停及重新开始的功能;
2、分频模块,用于得到频率为100HZ的时钟脉冲;
3、计时模块,进行时间的计时,同时将当前时间输出给选时模块;
4、选时模块,从计时器得到当前时间输出给显示模块;
5、显示模块,进行时间的显示。

总图如下:
与门可控制时钟信号的输出与否,当跑表为START状态时CLK端为高电平,QA为1,时钟信号输出,当跑表为STOP状态时CLK端为低电平,QA为0,时钟信号不输出,从而实现开始和暂停的功能。

REST是清零按钮,REST接到控制模块和总计时器模块的清零端,当REST为高电平时,控制模块和总计数器模块清零,跑表重新开始工作。

第二个模块:分频器模块
将74161接成15进制计数器,将1465HZ的时钟频率转换成近似于100HZ的时钟信号即所需的输入时钟信号,从而实现分频功能。

将得到的时钟信号输入到总计数器模块中去。

计时模块
本模块由两个60进制计数器和一个100进制计数器构成,从而实现百分秒向秒、秒向分的计数功能需求。

60进制计数器及100进制计数器均采用两个74LS160,采用整体置数方式接成。

从60进制计数器和100进制计数器这三个输出端分别印出八个端口(秒、分、时的个位及十位分别由四个二进制代码表示),将当前时间编码传送给选时模块,实现时间的选择和显示。

(秒个位:S0A,S0B,S0C,S0D;秒十位:S1A,S1B,S1C,S1D;分个位:M0A,M0B,M0C,M0D;分十位:M1A,M1B,M1C,M1D;百分秒个位:H0A,H0B,H0C,H0D;百分秒十位:H1A,H1B,H1C,H1D.)
100进制计数器
60进制计数器
第四个模块:选时模块
本模块由四个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和地址选择器74LS161构成。

地址选择器74LS161接入一个1465 HZ的时钟信号,使能端和清零端接高电平,使其循环工作,产生一组循环地址码A、B、C,接到数码管的地址端,使其循环显示数字。

同时,地址选择器74LS161产生的一组循环地址码接入到四个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上,使其对地址相同的一组数据进行选择,产生四个二进制数A0,A1,A2,A3,即为数码管所要显示的数字的编码。

第一个74LS151上的输入端为秒、分、百分秒个位及十位的四位二进制的最低位(S0A,S1A, M0A, M1A, H0A, H1A), 第二个74LS151上的输入端为秒、分、百分秒个位及十位的四位二进制的次低位(S0B,S1B,M0B,M1B,H0B,H1B), 第三个74LS151上的输入端为秒、分、百分秒个位及十位的四位二进制的第二位(S0C,S1C,M0C,M1C,H0C,H1C), 第四个74LS151上的输入端为秒、分、百分秒个位及十位的四位二进制的第一位(S0D,S1D,M0D,M1D,H0D,H1D),通过这四个八位二进制数比较器74LS151选出同一组数(秒个位:S0A,S0B,S0C,S0D;秒十位:S1A,S1B,S1C,S1D;分个位:M0A,M0B,M0C,M0D;分十位:M1A,M1B,M1C,M1D;百分秒个位:H0A,H0B,H0C,H0D;百分秒十位:
H1A,H1B,H1C,H1D.)作为输出A0,A1,A2,A3,接到显示模块输入端。

选时模块
第五个模块:显示模块
本模块采用BCD—七段显示译码器7448对实验板上数码管进行驱动。

由选时模块输出的显示数字编码A0,A1,A2,A3接至输入端A,B,C,D,使输出端产生七位译码连接到实验箱公共数据输入端ABCDEDG,从而进
行数据的显示。

显示模块
三、设计结论
两周的课程设计很快就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收获颇丰。

通过
这次课程设计,我学到了许多关于EDA的知识,认识到了EDA的强大功
能,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仅仅学习课
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多多动手,多多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并
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严谨的态
度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由于在设计的过程中,一点点的马虎都可能造
成整个系统的瘫痪,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思考,认真操作,不能有丝
百分的大意。

这使我认识到要想做一个科研工作者是多么的不易!自己身上的缺点还有很多,要靠以后艰苦的努力来克服!
这次的EDA课程设计给了我一次非常重要也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使我可以将平时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

设计的过程是十分艰苦的,由于从未接触过类似的领域,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一片茫然,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自己渐渐的摸出头绪,掌握了一些规律和方法,设计的成果也逐步成型,最终按照要求完成了设计。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的困难,但最终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的热情帮助下,按时完成了任务。

在此对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感谢老师给与我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