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教化 教案 -高中美术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礼仪与教化的概念,认识到礼仪与教化的重要性。
2. 掌握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4.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礼仪与教化的概念介绍。
2. 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
3. 民族传统礼仪与文化传统的教化作用。
4. 品德修养与道德观念的培养。
5. 自制力和团队合作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述和讲解的方式介绍概念和基本规范。
2. 实践训练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 讨论法:通过学生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小游戏导入:给学生解释礼仪与教化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小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
2. 礼仪规范的讲解:教师通过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如问候礼仪、用餐礼仪、礼貌用语等,让学生明白如何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根据社交礼仪规范进行表演。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讨论和总结:学生们讨论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归纳总结出一些重要的道理和经验。
5. 民族传统礼仪与文化传统的教化作用的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中国传统的礼仪和文化,如拜年、传统婚礼等,让学生了解到礼仪和文化的紧密联系,并分析一些传统礼仪的教化作用。
6. 讨论和展示: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传统礼仪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 品德修养与道德观念的培养:教师通过讲解一些道德故事和案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8.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9. 总结和评价: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方法: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礼仪与教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响水第二中学胡为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社会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探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代表作品展开其与统治阶级的关系,并且探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了解美术的社会价值和时代制约性。
二、课时分配:本课总三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和其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教具:PPT课件、教科书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1、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简单复习原始社会美术。
提问:“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区别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文明时代有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二)问题探究2、提问:在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总结: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
而美术作品就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
3、为什么美术作品会被作为宣扬统治阶级思想的重要手段呢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4、欣赏青铜器代表作品,讨论它们的功能,并且请学生完成学生作业表格。
(1)《司母戊方鼎》、拓展“楚王问鼎”的故事。
(2)《大盂鼎》:祭祀、内有铭文。
(3)《莲鹤方壶》、《十五连盏灯》拓展青铜器铸造工艺:范模法、失蜡法。
(4)《编钟》反映青铜制作技艺高超。
等5、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的演进变化,为什么进一步研究教材中的材料,完成“思考与交流”和“活动建议”。
如:A、饕餮纹样有何不同是否有一定的联系B、找出以下鼎在形制与图案上的变化,结合历史知识,说出你的理由。
高中化学教案--礼仪与教化

高中化学教案--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 了解礼仪的概念及其应用,理解化学中的一些礼仪规范;-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惯;- 增加对课堂的参与度及研究兴趣,提高化学研究成绩。
教学内容1. 礼仪的概念及应用- 礼仪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常用礼仪规范;- 礼仪在实验室中的重要性。
2.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仪- 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交场合中的常用礼仪规范;-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原则及其应用。
3.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 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识和安全注意事项;- 针对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见危险操作和场景进行探究和讨论。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实验室和社交场合中,感受礼仪的重要性和应用;2. 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围绕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激发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3. 视频展示法:展示一些化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范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并加以改正;4. PPT讲授法:通过展示PPT文稿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化学实验中的礼仪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状况;2. 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评判其是否掌握化学实验中的礼仪规范;3.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考察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教案的核心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综合素质,同时加深化学实验安全常识的学习和应用。
希望能够通过本教学内容,使同学们理解礼仪的重要性,养成良好习惯,在实验操作中遵守礼仪规范,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和稳定。
课《礼仪与教化》教案

精心整理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三课时)一、授课目的: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认识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认识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授课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怎样实现这一要求的?三、授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授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的创立》,认识了美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美术作品的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再向前迈进一步,但进入主题从前,第一老师给同学们供应两张图片,图片中的美术作品同学们都认识吧?学: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师:同学们对两者都不陌生,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大型建筑作品功能捍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二)、教师总结,点明授课主题:教师对学生的解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由于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相同的社精心整理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相同,处于社会基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师:当人类有了国家此后,若是没有序次会怎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社会的序次呢?(学生谈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等——礼仪与教化)师:方才提到的这几点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礼仪与教化三)、新课:师:不相同时期有不相同的礼仪与教化。
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再生动,更简单被人们接受。
由于其所拥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扬自己的思想。
因此,礼仪与教化自然会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创立,换句话说美术作品会表现当时的礼仪与教化。
《礼仪与教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案背景礼仪与教化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礼仪与教化,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社交能力,并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了解礼仪的重要性和作用;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提高社交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2. 礼仪的基本要素- 介绍礼仪的基本要素,如言谈举止、仪容仪表、衣着装扮等;-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3. 礼仪的实践与运用- 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制定并实施一项礼仪实践计划,让学生将礼仪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教化的概念和方式- 解释教化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教化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分析教化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温暖、耐心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5. 美的感知与创造- 提供各种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开展创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四、教学步骤1. 导入- 通过有趣的小游戏或问题,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氛围。
2. 知识讲解- 逐个介绍礼仪的概念、意义和基本要素,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角色扮演-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
4. 礼仪实践计划- 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问题,并制定一项实践计划。
5. 教化的概念和方式- 讲解教化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温暖和尊重的方式对待他人。
6. 美的感知与创造- 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
7.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与教化意识教案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与教化意识教案。
一、将礼仪和教化意识作为日常习惯很多家长和教育者只在少数场合下关注孩子的礼仪和教化意识,例如在正式场合、公共场所或重要活动中。
这是不够的。
要养成好的礼仪和教化意识,必须将其作为日常习惯。
通过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地展示出他们的优美和自尊。
例如,在吃饭时,可以让孩子注意不嘴巴大声咀嚼,避免谈论不雅之话;在离开房间时,可以提醒孩子不要忘记说“谢谢”或“再见”;在进行某项特殊活动时,可以提醒孩子穿着整洁,不要过度活动身体等等。
二、采用奖励制度来激励孩子奖励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接受并遵守礼仪和教化意识。
当孩子表现出优雅和恰当的行为时,可以赞扬和奖励他们。
例如,在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时,可以给予一些积极反馈,如夸奖他们做得好,给予一些小奖励作为鼓励。
三、建立家规和家训家规和家训是一个家庭培育孩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开会,确定一些基本的家规和家训,如保持家庭卫生、尊重他人、遵守日常生活规律等等。
这些规则必须被清晰地定义,以便家庭成员更好地遵守。
家规和家训还应该被简单地贴在墙上或其他可见的地方,以便提醒孩子和家庭成员。
四、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和社会尊重他人和社会是家庭与社会的重要价值观。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介绍社会礼仪以及如何尊重他人来帮助他们发展这些价值观。
例如,要告诉孩子,离开公共场所时,要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避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教育孩子在跟别人说话时,尊重对方,并避免出言伤人的行为。
五、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实现学会礼仪和教化意识的重要条件。
家长可以通过训练孩子控制情绪、自我约束等方式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些能力。
例如,当孩子生气、恼怒、焦虑和失控时,你可以教育他们在进行令人愉悦的活动或非愉悦的活动时进行自我控制。
同时教育他们说出愿意的事情,而不是说出不想做的事情。
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教化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断努力。
第二单元《礼仪与教化》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共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学: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人的创造》,了解了美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美术作品的特点,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再向前迈进一步,但进入主题之前,首先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两张图片,图片中的美术作品同学们都认识吧?学: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金字塔师:同学们对两者都不陌生,那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的美术鉴赏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二)、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
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师: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没有秩序会怎样?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呢?(学生讨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等——礼仪与教化)师:刚刚提到的这几点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礼仪与教化三)、新课: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礼仪与教化。
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由于其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在古代被统治者用来宣扬自己的思想。
因此,礼仪与教化自然会影响着美术作品的创造,换句话说美术作品会体现当时的礼仪与教化。
师:1)、教材P37——P39中主要介绍的是什么美术作品?(青铜器)2)、在同学们的印象中,青铜器都运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饮食、酒、礼、乐、水、兵等)3)、何为青铜?(纯铜与锡、铅的合晶,熔点低,硬度大,这样有便于制造精细,复杂的各种器具)1、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37——P38自主学习:A、教材中主要介绍的是哪三件青铜器?B、三件青铜器分别是哪个朝代的?C、三件青铜器造型纹样的特点?A、师:教材文字中主要介绍的三件青铜艺术品是?(司母戊鼎、大盂鼎、莲鹤方壶)B、师: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大盂鼎是西周时期,莲鹤方壶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最早出现——夏朝运用及工艺技术发展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商周到春秋战国)C、同学们对比分析三件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完成表格。
第二课 礼仪与教化-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素描的特点和技法,同时营造出一种尊敬和沟通的礼仪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素描技法的认识和运用;
2.礼仪与教化的关系,以及其在美术鉴赏中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素描的重要性和技法;
2.如何引导学生接受礼仪和教化的观念,在美术鉴赏中准确体现。
四、教学环节
1. 热身活动
师生问候、自我介绍,全员参与的小游戏等。
2. 学习素描
1.讲解素描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美术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基本素描技法。
3. 学习礼仪
1.引导学生了解礼仪和教化的含义;
2.展示礼仪和教化在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4. 综合应用
让学生结合素描和礼仪,对教师展示的范例作品进行鉴赏、评论及艺术创作实践,加深对美术鉴赏和素描技法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后作业
结合本次课程的学习,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和写笔记两部分作业。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示范、互动问答、剖析鉴赏、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营造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估
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思考、表现等进行评价;
2.结合学生的完成作品、练习册、笔记等进行评估;
3.整理学生的综合评价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
七、教学反思
结合实际教学反馈,逐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案:礼仪与教化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设计的教材是《礼仪与教化》。
本教材以儿童礼仪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小故事和插图的形式揭示了礼仪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通过讲述小学生和家庭的生活场景,引导儿童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丰富他们内心的世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礼仪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2)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学生对礼仪的重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优雅仪态。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学会用礼貌的语言与人交往。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礼仪的理念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并接受礼仪的理念和价值观。
(2)示范法: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3)讨论法:通过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礼仪的运用。
2.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引发学生对礼仪的兴趣,通过举例子、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2)讲解阶段:给学生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
(3)示范阶段: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示范,通过演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礼仪的运用。
(4)讨论与分享阶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情景模拟与实践阶段:学生分小组进行场景模拟活动,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举止和合作意识。
湘美版美术 鉴赏 2.2礼仪与教化 教案设计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商代至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及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青铜器的发展演变以及古埃及美术造型风格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在规范等级秩序方面的作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教材,作业纸等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提问: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为什么被称为文明古国?这个时候出现的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回答: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因为这四个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出现了国家,人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等级。
当时的社会权利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个最高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利,贵族和平民之间也产生了明显的对立。
很明显这四个国家有了社会等级划分之后,就需要秩序来统治国家,那么怎样维持国家秩序?→引出课题《礼仪与教化》。
2.青铜时代(主要介绍古中国的礼仪与教化)因为需要宣传礼仪和教化,文明社会时期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点也都从原始社会的为集体服务转向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法律、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
不同的朝代对于“礼仪”的象征物有所不同。
夏商周——青铜器秦代——兵马俑汉代——石雕、帛画魏晋——绘画(1)放原始社会的陶器图片与青铜器(商朝的后母戊鼎)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发现两者在制作、使用和象征上有什么不同?答:青铜器更加精美。
青铜器与原始社会的陶器不一样,不是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皿,而是阶级社会权力和礼仪的象征。
尤其是青铜鼎,不仅是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礼器,更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结合书本介绍后母戊鼎,切入商朝)再次提问,后母戊鼎体积庞大,那用来铸造鼎的青铜是纯铜吗?为什么当时不用纯铜制造?你知道哪些铸造青铜的办法?①是用铜和锡等合金制造的,铜的塑造性强,但熔点高,锡铅熔点低,所以用铜和锡铅混合的合金造鼎有了塑造性也降低了熔点。
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古埃及美术《礼仪与教化》教案

教师资格面试备考——古埃及美术《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提高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难点】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讲授狮身人面像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并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
(二)新课教学1.展示狮身人面像的图片,并提问: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为王权服务,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
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是礼仪与权力的象征。
2.继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思考: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讲授吉萨金字塔群。
继续提问:金字塔的原始作用是什么?(法老的陵墓)3.继续展示金字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赏并小组讨论:金字塔从外表上给你什么感受?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对于人的精神有一种震慑作用,对于当时神化法老本身以及更好的从精神上统治臣民有很大的作用。
(三)比较鉴赏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外部宏伟壮观,内部也被精心的装饰有许多壁画。
壁画影像播放,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壁画有什么特点?以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正面律,装饰性强。
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七课新的实验 参考教案

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参考教案发布者:牛牛创作者:牛牛来源:原创点击:148 时间:2007-09-27 15:26:03 参考教案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传统的艺术观念是怎样形成的?2.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从最早的原始美术,到用于“礼仪与教化”的美术作品,以及宗教美术、表现世俗生活的美术乃至中国的文人画等等,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这说明美术的观念与形式在不断拓展。
也就是说,传统的美术观念也是出现于某一个历史时期。
4.展示作品: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一些现代美术作品,请同学们欣赏,问同学们能否接受?如果接受,为什么?如果不能接受,为什么?5.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6.教师继续提问:这些我们觉得不能接受的作品,有没有它独特的价值?7.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8.教师总结:现代主义艺术也被称之为“实验艺术”,也就是说艺术家尝试着突破传统的美术观念,不断实验新的观念与技巧。
既然是实验,那么就意味着创新,就意味着改变。
这实际上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经验。
如果美术艺术家不去实验这些因素,那么我们可能也看不到这些有趣的变化。
9.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50、51、52页,并且将内容填写在作业纸上。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①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明星、广告等题材,美术可不可以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它表现的范围之内?为什么?②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上可不可以有所变化?为什么?③现代艺术家对形体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举例说明。
④现代艺术家对空间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举例说明。
礼仪与教化美术教案

礼仪与教化美术教案标题:礼仪与教化美术教案导言: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有助于培养个人的修养和社交技巧。
而美术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礼仪与教化融入美术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通过教授艺术史、艺术理论和实践技巧,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并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
例如,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学生应该保持安静、尊重和理解,并学会适当地表达他们的观点。
2.传递艺术家的精神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创造的产物,还承载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并学会从中汲取启发。
同时,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从艺术家的言行举止中学习礼仪。
通过了解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全面的教化。
3.创造和分享美的体验美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绘画和雕塑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学会尊重他人的创作。
同时,学生应该学会分享自己的美的体验,以及适当地接受他人的赞美和批评。
4.礼仪与艺术展览艺术展览是学生展示作品和接触不同类型艺术的机会。
在组织艺术展览时,我们应该注重礼仪教育。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恰当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尊重其他人的作品。
同时,学生还应该学会适应不同的展览环境和规矩,以展现出艺术家的风采。
结语:将礼仪与教化融入美术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交技巧。
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传递艺术家的精神、创造和分享美的体验,以及注重礼仪与艺术展览,我们可以更好地教育和启发学生,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礼仪与教化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4.增强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的概念和作用(1)礼仪的定义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所遵循的一定的规范和习惯,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2)礼仪的作用礼仪有以下几个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增强人际交往的和谐性;•提高个人修养和社交能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2. 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1)言谈举止•言语要文明,不说脏话、不说粗话;•行为要得体,不随意嘬瓜子、不大声喧哗;•姿态要端庄,不随意摆弄头发、不翘二郎腿。
(2)着装打扮•着装要整洁,不穿破烂衣服、不穿露肩露背的衣服;•打扮要得体,不化浓妆、不戴过于华丽的首饰。
(3)社交礼仪•礼貌待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不随意插话;•尊重他人,不随意批评别人、不随意挑剔别人;•注意礼仪,不随意吃东西、不随意玩手机。
3. 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1)课堂教学•通过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通过讲解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礼仪行为;•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交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文艺演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礼仪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礼仪培训和模拟演练,让学生在模拟中掌握正确的礼仪行为。
4. 增强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社交能力(1)自我修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能力,让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礼仪行为。
(2)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社交场合中自如应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协作共赢。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礼仪的概念和作用,讲解礼仪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礼仪行为。
湘美版美术 鉴赏 2.2礼仪与教化 教案设计

《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周到秦汉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鉴赏这些美术作品。
情感目标:1.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认识到文明社会初期,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安定,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制定了一定的秩序。
2.培养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使学生了解并辨别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起到指引作用。
三.学情分析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1.中国商周到秦汉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
2.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的关系和社会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作品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五.教学过程:1.导入:邀请学生观看《国宝档案》片段,提出问题:你的感受(节目介绍许多的国宝文物,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历代传世国宝文物,)老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金字塔》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件作品的异同。
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建筑群,排列成军队状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作品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为统治阶级服务小结: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作品已经不像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作品。
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一样。
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的人服务。
问:当人类有了国家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学生思考并回答。
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呢?学生讨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答:其实这些都是属于礼仪和教化也就是今天我们需要讨论的课题:2.新授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礼仪和教化。
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加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湘美版美术鉴赏2.2礼仪与教化教案设计

《礼仪与教化》教课设计一、教课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认识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周密秦汉期间出现的美术现象。
3.学惯用不一样的方法来鉴赏这些美术作品。
感情目标:1.让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认识到文明社会早期,统治者为了保持社会的平定,保护自己的统治,就拟定了必定的次序。
2.培育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使学生认识并鉴识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起到引导作用。
三.学情解析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1.中国商周密秦汉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
2.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看法的关系和社会意义。
四.教课重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作品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五.教课过程:1.导入:邀请学生观看《国宝档案》片段,提出问题:你的感觉(节目介绍很多的国宝文物,这些凝集着中华民族智慧和传统文化的历代传世国宝文物,)老师展现《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金字塔》请同学们思虑这两件作品的异同。
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建筑群,摆列成军队状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作品功能保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为统治阶级服务小结: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作品已经不像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作品。
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而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
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像埃及的金字塔相同。
同时,处于社会基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的人服务。
问:当人类有了国家后,假如这个国家没有次序会如何?学生思虑并回答。
进一步发问:那么如何才能保持社会的次序呢?学生谈论回答:制度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答:其实这些都是属于礼仪和教化也就是今日我们需要谈论的课题:2.新讲课:在不一样期间有不一样的礼仪和教化。
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合适宣扬这些,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为生动,更简单被人们接受。
礼仪与教化 教案

礼仪与教化教案教案标题:礼仪与教化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礼仪,明确其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交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礼仪的定义和作用2. 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3. 社交场合的礼仪要点4. 尊重他人和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培养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他们对礼仪的理解和重要性。
-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例子展示礼仪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礼仪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为什么良好的礼仪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
- 分别讲解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重点强调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合作共赢的原则。
3. 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 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社交场合,如家庭聚会、学校活动等,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展示良好的礼仪。
-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不当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
4. 角色扮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特定的社交场合,要求他们设计并表演出示范性的礼仪行为。
- 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改进意见。
5. 总结归纳(10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 强调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际案例2. 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讲义或PPT3. 社交场合的案例材料4. 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布置评估方式:1. 角色扮演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礼仪行为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估。
2. 讨论和案例分析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时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质量。
3. 学生总结归纳: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礼仪培训师进行讲座或工作坊,加深学生对礼仪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社交活动,让学生实践所学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
辉煌的古埃及美术教案

辉煌的古埃及美术教案教案古埃及辉煌美术辉煌的古埃及美术画飞向太空的美术教案古埃的木乃伊篇一:第1课辉煌的古埃及美术第1课辉煌的古埃及美术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主要分为欣赏与表现两大块,它通过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系列科学与幻想相结合的有趣活动,使孩子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建设美好未来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幻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并能按自己的意图简单绘制一幅科幻作品。
2,引导学生能从科幻、美术等多角度对作品进行欣赏,提高艺术修养。
3,使学生们通过和小伙伴的交流,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古埃及美术部分介绍古埃及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方面的突出成就,古埃及美术成就与古埃及人们的信仰和宗教观念有关,本课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了解也对古埃及的历史有所了解。
三教学过程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古埃及的资料,同时,搜集一些科学幻想图片或观看一些影像资料,组织大家相互交流。
2、导入:a.教师问: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师生共同简单解释)迷底是人。
将人的婴儿时期比喻成早晨,不能直立行走,需要用手来协助走路,如同四条腿;人的青壮年时期比喻成中午,这时人能够直立行走,使用两条腿;人的晚年时期比喻成晚上,这时人需要依靠拐杖行走,如同三条腿。
如此,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
b.师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学答: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老师简单讲述)天后赫拉派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
”谁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
忒拜人猜不出这个谜语,常受其害。
俄狄浦斯在经忒拜城时与斯芬克斯相遇,他猜中的这个谜语:这是人。
斯芬克斯听罢,十分羞愧,就跳崖而死(一说为俄狄浦斯所杀)。
忒拜人感谢俄狄浦斯为他们除害,就让他当了忒拜国王。
c.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答:埃及今天我们就做一位游客走进神秘的埃及了解一下古埃及的美术。
【教案】从原始到礼教——历程之美+教学设计-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图示青铜器不同功能的器
型
酒器、食器
学生欣赏扩展对于青铜器的了解
文化理解视频展示华夏五千年不同
历史时期不同材质价值的
文物,以及在历史发展中
痛失的中华文物
学生观看并思考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荣
誉感,培养文化理解能力
小结对血脉、根基的求索与追
问,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
我们的终极思考,作为学
生的我们了解并传播华夏
艺术文化是我们为祖国发
展做出的一份努力。
课后大家可以走进博物馆
去一睹历史的芳容与价
值。
学生聆听并思考延伸课堂,实现课上课下的
连接,使学习与生活密切联
系
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仪与教化》——艺术为政治所服务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在阶级社会中的美术作品会受到什么影响,及商代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美术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对鉴赏中更加明确要掌握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并辨别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起到指引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2、对《秦兵马俑》与《马踏匈奴》的鉴赏对比难点:为什么商周青铜器会有如此不同的特点?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学具: 教材,笔记本教学过程:出示标题——《礼仪与教化》导入:陕西宝鸡:石鼓山考古再次发现珍贵文物(新闻早报)1分48秒引出:中国是世界上文明曙光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
公元前1500年,商朝建立起强大的王国,并且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工艺。
青铜艺术是美术在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代表,发展出多种繁杂华丽的器型和纹饰。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制作精美、工艺精湛、纹饰神秘,是沟通人、神关系的祭祀礼器。
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殷墟青铜器,采用独有的片范铸造法和复杂的铸铜工艺,达到了古代东方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峰。
古代青铜器艺术1、商朝青铜器艺术的讲解(展示司母戊方鼎)讨论:鼎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折射出统治阶级的王权意识。
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
具有权力和礼仪的象征2、与鼎相关的典故和词语来源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是,不少古代文献都把中国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年代定在夏代。
相传,由于夏禹治水有功,被拥戴为王,九州(代表中国各地)各部落领袖纷纷把他们的藏金(青铜)献给夏禹,而各方国的酋长,也把他们各族的图像进奉。
夏禹于是利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座大鼎,并把各种图像装饰到鼎上,用来象征九州。
夏禹所铸的九个大鼎,后来便成为夏商周三代相传、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九鼎」,而「定鼎」、「问鼎」、「鼎迁」,都是指国家政权的确立或变革,这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代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思考与交流:带鼎的成语有哪些?三足鼎立问鼎中原一言九鼎拔山扛鼎人声鼎沸鼎鼎大名鼎鼎有名鼎足之势鼎足而立四海鼎沸鱼游沸鼎鸣钟食鼎3、《四羊方尊》商四羊方尊造型稳健,风格雄奇,是目前发现的商代最大一件方尊。
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夔纹、兽面纹;肩部则急遽收缩,盘绕有四条立体龙纹。
此尊最精彩的部分——四只卷角羊,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腹部及圈足上,羊上身饰有鳞纹,腿部则饰有鸟纹,整个器物均以精细的云雷纹作为地纹,纹饰精美,造型挺拔。
这件器物融线雕、浮雕、圆雕于一身,集动物造型和器皿形状于一体,不仅是我国青铜器中的瑰宝,更是民族工艺瑰宝中的代表性杰作。
4、青铜器装饰纹样之饕餮纹兽面纹古称饕餮纹,(饕餮为传说中贪食猛兽之名),古人认为此兽有首无身极为恐怖,实际上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神兽的头部正视图案。
后另名为兽面纹,比之饕餮纹更确切、明了。
兽面纹主要的装饰对象是鼎,青铜鼎除了作为实用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作礼器使用。
兽面纹大都以夸张的兽面、简洁的线条来修饰器物,相信这同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研究古中国的社会、经济与宗教的主要依据。
兽面纹的特点是以鼻梁为中线,突出正面造型,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侧有有耳,多数有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则没有兽体和尾部。
可以说所有的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同。
5、《虎食人卣》商青铜铸造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在铸造中有两种典型工艺:一、范模法先用黏土作好铸件模型(外为模,内为范),并烧硬,在用黏土从模型上分片取模和范,把拼成完整的模和范浇铸并固化后,便呈现出模的形状和特征。
二、失蜡法用石蜡先作成一个模型,然后用稀黏土覆盖在模型上,稀黏土可以填塞至任何细节之中,经过烧制后,石蜡流出,流下浇铸的空间,这样就可以铸造出非常细腻的纹样。
6、《大盂鼎》西周西周青铜工艺的特点造型和装饰都趋向典雅平和礼仪纪念性质更加明显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7、《莲鹤方壶》春秋春秋青铜工艺的特点:青铜器中的卣、彝等酒器逐步减少,食器、兵器增多,纹饰也见趋简朴,饕餮纹已少见,带状花纹增多。
8、《错金银纹文犀尊》战国战国青铜工艺的特点:新的制作工艺如烫金、镶嵌、金银错等已广泛流行,并产生了不同的地方特色。
青铜器表面镶嵌着金银丝,构成瑰丽的图案,叫做“金银错”。
有的金银丝细如毫发。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9、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钟具有悠久历史的打击乐器,它将乐钟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编组,悬挂在钟架上,用木槌敲击演奏,故而得名。
曾侯乙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个,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这拨钟,共65件,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因下排甬钟上铭刻“曾侯乙”得名。
活动建议:随着社会的变化,鼎的制造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试找出下面一组鼎在形制与图案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说出你理由。
杜岭方鼎(商) 人面纹方鼎(商末周初) 刖刑人守门鼎(西周中期) 大克鼎(西周后期)小结:我国古代青铜工艺艺术总特征:就青铜工艺的时代风格来说,因社会风尚不同,审美理想不同,青铜工艺也呈现不同的形态。
殷人以瑰丽为美,器物多通身纹饰,以兽面纹为主,装饰繁缛华丽,气氛威严怪异,颇富神秘色彩。
西周以朴素为美,青铜器形多趋矮平,纹饰以几何纹为主,春秋以新奇为美。
战国青铜器以华巧为美。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它的艺术特点也体现围绕帝王而创作的特点。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通过整齐森严的排兵布阵以及写实逼真的人物刻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近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坑内有与真人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战车的陶马六千多件,排成方阵,造型逼真。
在兵马俑博物馆里,还可以使人感受到当时秦国军队的气势浩荡的阵势。
二号坑有一千多件兵马俑,是以战车、骑兵为主组成的4个兵种混编的阵列。
三号坑属于指挥位置所在的小坑,有六十多个兵马俑。
学生活动:观赏兵马俑视频(9分32秒)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从此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和政治基础,它对美术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统治者通常都会借助美术作品来宣扬忠、勇、孝、节等儒家倡导的行为准则。
霍去病墓石雕代表汉代石雕艺术突出成就的,是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一组纪念性大型石雕现存石雕有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卧牛、伏虎、野猪、象、赡、鱼、怪兽食羊、巨人搏熊、野人、蛙、龟等十多件。
这些大型的石雕,都是用整块的岩石雕刻而成。
作者充分利用和发挥了石料天然形态的特点,在保持岩石自然美的基础上通过精密的构思和简洁的雕凿,巧妙地运用圆雕、浮雕结合线刻的艺术手法,使石雕产生浑朴自然的效果,强化了整体感和力度感,具有粗犷厚重而又含蓄内在的魅力。
赋予顽石以生命和活力。
《霍去病墓石雕立马》此为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之一,是中国早期的雕刻艺术。
其风格与时代相一致,雄厚浑朴,气魄宏伟,不计细节,具有纪念碑的性质。
此雕塑高190厘米,长168厘米。
《伏虎》利用石材的圆形,稍加雕刻,塑造出一只威猛的伏虎。
身体上的斑纹用寥寥几笔阴刻,简洁明快,不损伤大块面的整体感。
思考与交流:长信宫灯(西汉)汉代的帛画面对无可避免的死亡,秦汉时期的人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灵魂概念。
他们认为人死之后,其灵魂并不会随之死亡,而是脱离了肉体,在另一个世界里永享安宁。
这幅“T”型帛画就描绘了墓主人死后灵魂的历程。
帛画在空间上分为三层,中间为人世,下部为冥界,顶部为天界,并通过两条蛟龙将三部分联合在一起,主题是“引魂升天”。
*思考与交流:请据上文所述辩识以上四种图案,说出它们的名字及代表方位。
汉代天之四灵远古时期,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不理解,以为有动物能呼风唤雨,主宰宇宙,心中产生崇拜,部落奉为图腾。
商代,人们把天空四方的星象组成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以后作为方位或地域概念。
到汉代,四神也被视为武力的象征,并出现在宫殿装饰瓦当及铜镜上。
四神瓦当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又有驱邪除恶,镇宅吉祥的含义。
其造型考究,体现了工匠们的高度智慧和艺术才情。
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时期)苏美尔人用木棍把一些楔形符号刻在陶土砖上,记录事件,进行通信,这些符号就是楔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胡夫王、卡夫拉王和孟考拉王金字塔埃及著名的建筑金字塔,就是专门为保护法老的遗体而修建的,金字塔在当时那些国王及其臣民眼里只有其实际的意义。
国王被认为是掌握权力统治臣民的神人,在他们离开人世以后,就有升天归位,金字塔高耸入云大概会帮助他们飞升,他们还在墓室里写满符咒,帮助他们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
《图坦卡蒙法老的黄金面具》玛雅文化玛雅文明,由印第安族系玛雅人创建、美洲最发达、最昌盛的古代文明。
其分布范围在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及洪都拉斯、萨尔瓦多西部一带。
始于公元前2500年前后,公元3~9世纪进入繁盛期,15世纪衰落,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
农业发达,创制了象形文字,有颇具特色的数学、天文学、历法和宗教礼仪,并建有大批宏伟的金字塔形神庙建筑,遗存至今。
《水晶头骨》结束语:历史的戏剧继续上演,艺术的大幕已经拉来,一片片风景迷人的图画展现在远方,一部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尽现眼前,一篇篇动荡起伏的的未解之迷期待着大家去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