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预报的资料知识.doc
防震减灾基本常识
• 3、凡传说地震震级很大或震级很准确,如 8级以上地震和发震时间、地点都很“明 确”,“精确”到几点几分,那肯定是谣 样的精度; • 4、凡打着某专家的旗号或说成是某地震部 门的预报,不通过正常的途径而小道传播 的都不可信。如说 “××地震局”已发布 了地震预报,要发生地震都是不能相信的。
4、地声异常
•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 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 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 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 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 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 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 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 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 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 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 防效果。
5、地光异常
•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 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 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 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 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 出现,持续几秒钟。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 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 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 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 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 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 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 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 的宏观异常。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违反“常规” 或“常理”。例如有些花在冬季盛开,冬季蛇出 洞,鱼浮出水面或乱蹦,老鼠大白天群体搬家, 鸡鹅乱飞,狗不进舍,马不进圈等各类生物异常; 井水翻花、冒泡、变色、变味,泉水断流或喷涌, 地面上冒水、冒沙、冒泥等地下水异常;地声、 地光、地雾、地动、地鼓等地面异常;收音机失 灵,日光灯自明,电子闹钟走得忽快忽慢,罗盘 的指南针强烈扰动等电磁异常等。地震宏观异常 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 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 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 气象异常等。
关于预测地震小常识
关于预测地震小常识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力量。
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次的地震发生,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所造成的惨重灾情,堪称地球上最大的浩劫,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关于预测地震小常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地震科普宣传小常识1.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我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然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频发于全国各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有利于人们在灾难降临之际能够有效的躲避危险。
2.震后救人的原则震后救人的原则:①先救近处的人。
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
②先救容易救的人。
这样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③先救青壮年。
这样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
④先救“生”,救“人”。
唐山地震中,有一个农村妇女,她为了使更多的人获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然后马上去救别人;结果她一人在很短时间内救出了好几十人。
3.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震前地下水为什么会有异常变化: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
有时,含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在一起,等等。
4.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不一定。
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
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5.孤立型地震孤立型地震:有突出的主震,余震次数少、强度低;主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99.9%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2.4级以上。
例如,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就属于此类。
6.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一、地震知识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纪地震活动第5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3.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分成许多板块,如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及许多次级板块;4.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互相碰撞,使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5.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的地震;6.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7.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里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内的地震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8.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9.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则为远震,此时不必惊慌;10.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叫震级,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是8.9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洲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近海中及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增发生8.9级地震;1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的6级地震,波及宜兴,对宜兴来说,这是地震震级也是6级;12.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叫地震三要素;13.地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即2.8级以下的地震叫微震,人无明显感觉;2有感地震:2.8-4.5级以上的地震,人有感觉;3破坏性地震:一般4.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地震叫破坏性地震;4中强地震:4.5-6.9级的地震;5强烈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破坏性大,影响面大的地震;14.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距离震中不同的地方烈度也不同,同一距离上的烈度也会不同;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地表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有关;地震烈度共分1-12度;1-2度:人无感觉;3度:人有感觉;4-5度:人有感觉,门窗作响,器物翻倒;6度:地面行人行走不稳,房屋裂缝,造成破坏性地震;7-8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倒塌破坏,烟囱断裂;9-10度:房屋建筑物严重破坏,铁轨变形,地表多处裂缝;11-12度:房屋普遍倒塌,地面严重变形,山体滑坡,造成巨大灾害;一般一次6级地震,震中烈度达8度,人站立不稳,大部分房屋破坏倒塌,烟囱断裂,框架建筑及新式砖房等受到严重破坏;15.地震带:就是地震成串发生的地带;世界上有2条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二、地震灾害:16.地震灾害对人类危害很大,可分为:1直接灾害:即直接由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工程设施的破坏而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2次生灾害:由直接灾害派生而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污染、煤气管道爆炸、海啸、瘟疫等造成的灾害,也叫二次灾害;次生灾害中最严重的是火灾;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火灾是1739年银川8级大地震烧了5天5夜;3广义灾害也叫三次灾害:由次生灾害如因防震抗震体制不健全、指挥系统失灵造成社会恐慌而加深地震灾害的灾害;17.地震灾害的大小与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位置、持续时间、人口密度、工程建筑基础和质量等因素有关;18.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之一,是因为:1我国大陆处于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包围之中,境内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2是大陆板块内部地震,震源浅、频率高,强大度,分布广;3人口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4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差,成灾率高;19.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特大地震,例如:11303年,山西洪桐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20万人;2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8级大地震,死亡83万人:其中瘟疫和饥荒死亡60万人,堪称世界之最;3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人;41966年3月,刑台6.8级和7.3级大地震,死亡8000多人,受伤3万多人,经济损失10亿元;5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仅十几秒钟时间,就把100多万人口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死亡24.2万人,重伤16.4万人,这是建国以来,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为现代地震史上之最;为了不使人们忘记这次地震的惨痛教训,我国政府把这次唐山地震日-7月28日定为全国人民的地震纪念日;61999年9月21日,我国台湾南投县发生7.6级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400多颗2万吨级原子弹的威力,死亡近3000人,受伤11300多人,震坏房屋11万多户,32万人无家可归,余震2万多次,经济损失118亿美元;成为20世纪罕见的大地震;20.我省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因为1属于中强地震地质构造区;2人口稠密;3经济发达;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会造成不可低估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例如11979年7月9日,溧阳市上兴、上沛发生6级地震,死亡46人,受伤2965人,损坏房屋40余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5亿元;为了不忘血的历史教训,江苏省人民政府把这次溧阳地震日-7月9日定为全省人民的地震纪念日;2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5.14级地震,损坏房屋10万余间,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成为我国5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21.宜兴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31次地震;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二次地震是:11974年4月22日受溧阳5.5级地震的波及;21979年7月9日溧阳6级地震的波及,全市有强烈震感,并使我市21个公社,262个生产大队遭受震灾,死伤25人,震坏房屋4460多间,经济损失1亿元;因此,我市是属于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的地区;三、防震减灾:22.地震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但可以通过科学的监测预报和防御措施来减轻;我国防震减灾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综合防御体系,也就是要做好1地震监测预报;2地震灾害预防;3地震应急;4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23.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1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2次生灾害;24.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和经济损失,除了震级大,是直下型地震外,其根本原因是房屋建筑和工程设施的抗震能力极差;25.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是:1对旧有建筑物抗震加固;2对新建建筑物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设防,做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26.建筑物抗震设防的核心是:减轻地震力和提高房屋整体抗震性能;具体要抓好选址、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27.民房建筑不要把地基选在地质不好的地方,如疏松的沙、泽、坡地和河边等;不要砌空斗墙,要进行抗震设防,并保证施工质量;不能野蛮装修,如拆除承重墙等,以免破坏房屋整体结构,影响房屋整体的抗震性能;28.生命线工程是指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系的工程;包括1交通: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道路、地铁等;2通讯工程:包括电报、电话、传真、邮政等;3供电工程:包括电站、电厂、电力枢纽、电网等;4供水工程:水源井、水库、排水和配水管道等;5粮食工程:粮库、油库、副食供应等;6供气:煤气设施等;7卫生工程:8消防工程等;29.防震减灾以生命线工程为重点是因为:生命线工程是城市命脉,是人民生存的重要保障,某一环节或局部的破坏失控,都将导致整个城市功能的丧失和瘫痪;30.我国未来十年防震减灾的目标是: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四、预测预报:31.我国早在汉朝时代公元132年,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并在公元138年记录到了陕西大地震;32.地震的预测预报是通过与地震有密切关系的震前异常现象即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现象来监督预报的,这是我国当前地震预测预报的基本途径;33.地震宏观异常是指人们能觉察到的震前异常现象,如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下水位大幅升降、井水发浑发泡翻花变味或枯竭、动物异常等;34.地震微观异常,是指人们不易觉察到的震前异常;如地壳变形、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变化、电磁、电阻、重力变化等;35.动物异常表现为惊恐不安、狂叫狂奔、发呆不食、突然改变生活习性等;这是因为动物的某些器官灵敏,震前物理场、化学场的变化,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而刺激动物器官,使其行为异常的缘故;36.震前地面动物异常:动物异常大多出现在震前1-2天之内,震前几小时更为集中;表现为:1狂燥不安:狂吠、哭泣、嗅地、扒地、乱抓乱咬、乱跑外逃,猪羊不进圈,猫刁小猫搬家,牛马驴脱缰逃跑;2忧郁:反应迟钝、呆滞、不进食、不怕人等;37.震前穴居动物异常:是指冬眠的蛇、蚯蚓等大量出洞,或被冻死地面;老鼠活动反常,成群结对搬家等;38.震前鱼类异常:成群的鱼翻腾打漩狂游,或漂游水面,鱼肚朝天翻白或大量死亡;39.飞行动物异常:鸽、笼鸟、家禽鸡、鸭惊飞、惊叫,不进巢,笼鸟撞,不进食,不进窝;呆滞无神,改变栖息方式如鸡不进窝上树栖息等;40.动物异常的识别:1动物异常种类不是少数几种,一般常见动物都有异常反映;2异常的反映量大;3时间上具有相对集中出现的高潮期;4地区上具有相对分布的密集区;41.地声、地光是地震来临的一种信号,是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报;大多数在震前几秒钟至几分钟出现;42.地震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四种;时间上分别为10年内、1-2年内、3个月内和10天内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预报;目前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成功预报了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4级、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等,拯救了10万人的生命和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43.国家依法保护地震监测预报设施和监测环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44.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发布权限为省级人民政府,其他任何部门、单位、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消息;五、地震谣言识别:45.地震谣传是指没有确切信息来源和毫无科学根据的迅速传播有关地震将要发生的消息;46.一般地震谣言的特征是:1将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震级说得十分具体,时间精确到某日、某时、某分、某秒,震级精确到几点几级但目前科学水平还没有能够达到如此准确的预报水平;2谎称是某电台、某专家发布的地震消息;47.要善于识别地震谣传:1掌握地震谣传的特征;2判别地震消息的来源;3掌握我国地震信息发布的权限;要正确对待地震谣传:1不信谣,不传谣;2用防震减灾知识消除恐惧心理;3用地震预报法规约束自己;4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和询问;六、避震自救:48.震前出现地光、地声和初震现象到房屋倒塌这段时间约10-20秒钟,是自然预警时间,利用自然预警时间就近避震可减少人员伤亡; 49.震明应急防护原则:伏而待定、就近避震,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伏而待定,就近避震”,就是地震时迅速躲到能够避免或减轻地震伤害的地方;50.在平房避震时:要果断,就近避震,紧急外出不往返;若在门口,室外无危房、窄巷或障碍物等,应立即跑出室外,且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烟囱、水塔、变压器、石化、煤气及大桥下;51.居民楼里避震:不可慌乱跑出房门或跳楼逃生,应就近避震,躲在小开间厨房、卫生间、储藏室或内墙墙角外、坚实家俱下和床底下;因这些地方抗震力强;52.在商店和影剧院避震时:在商店和影剧院门口的人,可立即跑出大门到安全地方;在商店里应就近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坚实的柜台或大件商品旁避开商品陈列橱;在影剧院里,应就近躲在排椅下,前排可躲在舞台旁,且不可拥护出商店门和剧院门;震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53.在学校避震:1学校领导和老师要冷静果断;2震时让学生迅速躲到课桌下或讲台旁,且忌乱跑乱挤出教室门和跳楼逃生;3平时要结合教学讲述防震减灾知识;4震前要安排好撤离路线和转移场地;5震后指挥学生有序撤离;54.地震被压埋人员自救:1用衣服捂住鼻子防止灰尘窒息;2挣脱手脚,用砖、木支撑可能倒塌的物体,扩大空间,设法逃离险境,并向有光和空气的地方转移;3无力脱险时,保存体力,不要乱喊乱叫,听到有救援人员声音时,敲击发声求救;七、法规知识:5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江泽民主席签署,于1997年12月29日公布,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56.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57.减轻地震灾害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5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防震设防要求;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5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或者不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的行为,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60.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指挥,自觉维护社会秩序;61.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地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地震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地震的定义和原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而导致的一种地表震动现象。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当地壳岩石承受不住内部应力力量时会发生破裂,导致地震释放大量能量。
二、地震的分类1.按照地震发生的深度可以分为浅震、中震和深震。
2.按照地震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人工地震。
三、地震的影响地震会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包括建筑物倒塌、地质灾害、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四、地震预警和预防1.地震预警是指通过监测地震前兆信号,提前预警公众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
2.地震预防主要是指建设抗震设施和规划合理的城市布局,减少地震影响。
五、地震的测定和观测地震可以通过测定地震波和观测地震仪来确定地震的发生地点、震级和震源深度。
六、地震的应对措施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包括躲避危险区域、避免室内物品伤人和火灾等。
七、地震的常识地震在地球表面由于振动引起的各种现象。
八、地震的预报地震预报是指通过对地震前兆现象的监测和分析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九、地震的灾害地震会引起海啸、地质灾害等各种灾害,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十、地震防治地震防治是指建设抗震工程、进行地震科普宣传、加强地震监测等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
十一、地震与环境地震在地球壳、大气等环境中产生的各种影响。
十二、地震的危害和预警地震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地震预警是非常重要的。
十三、地震的预警机制地震预警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地震监测仪器和传感器监测地震前兆并发出警报。
十四、地震与建筑物地震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以及建筑物防护措施。
十五、地震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震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农业、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影响。
十六、地震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地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障,以及地震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十七、地震常见的地质灾害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坍塌等各种灾害。
防震减灾 小知识
防震减灾小知识一、地震基础知识1. 地震的成因地震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岩石圈由多个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不断地运动,当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或者拉伸时,就会在板块边界及其附近产生应力。
当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会突然破裂或者错动,从而释放出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的震动。
除了构造地震外,还有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发)、塌陷地震(如地下溶洞或矿坑塌陷引起)等,但构造地震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地震类型。
2. 地震波的类型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又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纵波是一种压缩波,它的传播速度最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纵波使地面上下颠簸,它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是一种剪切波,它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比纵波慢。
横波使地面水平摇晃,其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面波是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它的传播速度最慢,但振幅较大,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最强。
二、地震预警与预报1.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例如,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地震监测仪首先检测到地震波,然后迅速将信息通过电波(如无线电、网络等)传送给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
这些地区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收到预警信息,从而有时间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如紧急制动高速行驶的列车、关闭危险设施等。
2. 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测。
目前,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虽然科学家们通过对地震活动规律、地质构造、地壳形变等多种因素的研究,能够做出一定程度的中长期地震趋势预测,但短期和临震预报的准确性还比较低。
三、地震避险与逃生1. 室内避险如果在室内遇到地震,要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用坐垫、枕头等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地震的前兆与预测资料.
•
月散久主之空是人 冰,旱要前气“们 雹日不有,”上常 (光雨震气,管形 飞晦或前象这天容 雪暗阴闷也的,地 ),雨热常确下震 等怪绵,常有管预 等风绵人出道地报 。狂,焦现理,科
起黄灼反。中技 ,雾烦常地间人 六四躁。震管员
,
•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 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当地
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
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
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 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 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 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
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
•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 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 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 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 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 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1 地下水异常
•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 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 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 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 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 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 泡。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 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 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 体的侵入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 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 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 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 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的反应。
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防震减灾知识防震减灾是震前预防、震后救灾与重建等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总称。
它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四个环节。
一、地震监测预报(一)地震基本知识1、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2、地震的分类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
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矿山地震。
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
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
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85%~90%。
3、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和震级。
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源深度是指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一般将8级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弱震或微震。
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8.9级,是发生于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地震前兆常识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地震前兆是地震发生的先兆,了解地震前兆常识对于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总结地震前兆常识,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二、地震前兆概述地震前兆是指在地震发生前,地壳内部发生的各种异常现象。
地震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地表变形:地壳运动导致地表出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隆起等现象。
2. 地震波异常: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振幅、相位等参数发生异常变化。
3. 地下水异常:地下水位、水质、水温等发生异常变化。
4. 地磁异常:地磁场的强度、方向、倾角等发生异常变化。
5. 地震活动异常:地震活动强度、频次、震级等发生异常变化。
6. 生物异常:动物、植物等生物行为发生异常变化。
三、地震前兆常识总结1. 地表变形(1)裂缝:地震前,地壳应力逐渐积累,导致地表出现裂缝。
裂缝宽度、长度、走向等参数发生异常变化。
(2)地面沉降:地震前,地壳应力积累导致地下岩石破碎、变形,地面出现沉降现象。
(3)地面隆起:地震前,地壳应力积累导致地下岩石破碎、变形,地面出现隆起现象。
2. 地震波异常(1)速度异常: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发生异常变化,如变快或变慢。
(2)振幅异常: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幅发生异常变化,如增大或减小。
(3)相位异常: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相位发生异常变化。
3. 地下水异常(1)水位异常:地震前,地下水位发生明显变化,如上升或下降。
(2)水质异常:地震前,地下水质发生明显变化,如变硬或变软。
(3)水温异常:地震前,地下水温发生明显变化,如变高或变低。
4. 地磁异常(1)磁场强度异常:地震前,地磁场强度发生明显变化。
(2)磁场方向异常:地震前,地磁场方向发生明显变化。
(3)磁场倾角异常:地震前,地磁场倾角发生明显变化。
5. 地震活动异常(1)震级异常:地震前,地震活动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如震级增大。
(2)频次异常: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发生明显变化,如频次增多。
地震孕震和地震预报的基础知识
地震孕震和地震预报的基础知识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高能量运动导致的地表震动。
当地球的板块移动或板块之间产生剪切力时,就会引起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灾害。
因此,预测地震非常重要,这需要我们了解地震孕震和地震预报的基础知识。
一、地震孕震地震发生前,往往会出现地震孕震的现象。
地震孕震是指地震前期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例如地表位移、地表变形等。
地震孕震是地震预报的一个重要依据。
地震孕震有以下两种类型:1. 前兆孕震:指地震发生前几秒、几分钟或几小时,在地表现出非规律性的变化,例如冷热、潮湿、光亮度和气压等。
2. 长周期孕震:一般是指地震前数天到数年的地球物理及环境异常现象。
比如,地球磁场的变化、地表的变形、地震波的放射等等。
二、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一种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的科学活动。
目前,地震预报主要分为观测法和分析法两种。
1. 观测法观测法主要依赖于地震孕震、地震活动和地震前兆等现象。
利用这些现象进行地震预报需要专业人员的精确地测并进行分析。
2. 分析法分析法主要是对地震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地球物理、地质、地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可以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等。
三、地震预警除了地震预报,地震预警也是一种减少地震灾害的有力方法。
地震预警是一种预测地震的方法,可以使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地震来临前获得充足的预警时间。
这样,人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不同,预警是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波,再通过计算机系统提前预警,预测地震的到来时间。
一旦地震预警系统发出警报,人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总之,地震孕震和地震预报对于我们了解和预测地震都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能够对地震孕震和地震预报的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那么我们就能够在地震来临前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地震的损失。
同时,地震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地震预报的准确率。
地震相关知识大全
地震相关知识大全地震相关学问大全地震时的10条须知1. 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平安请躲在桌子等结实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2. 摇摆时马上关火3. 不要惊慌地向户外跑4.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5. 户外的场合,要爱护好头部,避开危急之处6.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7.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8. 务必留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9.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10.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平常的预备工作1. 自己家的平安对策是否万无一失?2. 紧急备用品预备好了吗?临震应急预备在已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的地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急工作概述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常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剧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的产生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裂开,产生地震波,从而在肯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开头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现象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
这是由于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原因。
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难的主要缘由。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
地震造成的灾难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知识的资料(一篇)
地震知识的资料(一篇)地震知识的资料 1地震知识:地震的监测与预报问题一:为何同一地震不同机构说的震级不一样?世界各国对地震震级的参数标准有一定差异。
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
比如尼泊尔地震,我国测得8.1级是面波震级,而__测得7.9级是矩震级。
问题二:什么是地震烈度,它与震级有什么不同?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把“尺子”。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__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反映的则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
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
问题三: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__列岛南下至我国__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__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问题四:什么叫地震活动的周期性?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大量资料的统计,发现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
每个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左右的巨大地震。
地震活动周期可分为几百年的长周期和几十年的短周期;不同地震带活动周期也不尽相同。
问题五:地震能预报吗?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__外都处于探索阶段,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进行研究。
我国地震预报的全面研究起步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地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地震知识
一、地震相关知识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深源地震在环太平洋深海沟地区最多,我国东北部有深源地震、台湾以东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动。
7.根据成因可将地震分为几种?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
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8.何为构造地震?有何特点?构造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导致岩层断裂而引起的天然地震,与地质构造体系关系密切,多分布于地下5—30公里的地壳内。
其特点是地震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力强,并且有重复性。
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的90%以上。
9.何谓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天然地震,火山地震的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震源深度不超过10公里。
10.何谓陷落地震?天然原因形成的地下岩洞顶盖支撑不住岩层的重压甭塌形成的地震。
11.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12.震级为尺度,何谓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大地震、微震?震级小于3级称微震,震级在3级以上的称有感地震,震级在5级以上的称破坏性地震,震级超过7级的称大地震。
13.什么是震级?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知识总结
地震知识总结地震知识总结篇1地震知识总结一、地震前兆1.地震前,动物多有异常反应。
如:狗在震前多有乱叫,常常躲在有盖的马槽里、杂物堆里;鸡多乱飞乱闹,鸭不进窝;猪不进圈;牛驴骡不进圈,或是乱找乱撞;鸽子成群惊飞,有的一飞就是几里地。
猫则乱抓乱挠,有的出走在外,平时较温顺的猫也抓主咬主,咬毛不止。
平时不生蛋的鸡,震前生下蛋来。
夜里抱在一起的鸽子,震前会互相争斗。
2.震前,有时还会出现重力异变。
如一幢新楼,刚建好时很牢固,但震前几小时,上下层错位,某块砖头无故移动,上面一层与下面一层互相换位。
3.地下水,井水等,震前异动。
有时混浊的井水,突然变得井水碧绿如油;有时井水本来碧绿如玉,但突然又混浊不清,有异味的发甜。
4.地面异动,有时如推上巨石之感,有时如蚁行平地,有时似磨石带动,有时感觉平地凸凹不平,有的地面还出现翻沙漏石等现象。
5.地面倾斜,或地面开裂。
6.感觉到地光,地热,地鸣,地声,地气等现象。
7.听到距震中很远的轰鸣声。
8.电磁反应,如:指南针,电灯抖动,雷雨天气突然闪电,打雷。
9.天气预报反应,如:地震前,当地的气候会异常。
二、地震发生时应注意事项:1.地震发生后,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静,并采取应急措施。
2.地震如果发生在海底,引发的海啸将更为可怕。
3.当地震发生时,如果身处平房,而且靠近外墙,首先要离开外墙,跑到空旷处。
4.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碎石瓦砾可能会堵塞家中通道,因此应该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桌子下。
5.如果住在高层建筑中,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试图通过楼梯逃生,因为楼梯可能是阻止人员撤离的障碍。
应该躲在内墙角落或坚固的家具下,或靠近门口。
6.如果地震发生时正好在户外,不要试图跑向建筑物,应远离高楼大厦、树木、电线杆等高大建筑物,并停留在空旷处。
7.如果地震发生时在汽车上,应立即停车,设法将车移开。
8.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首先必须保持空气流通,其次如果能找到食品和水的话,应尽量补充,同时尽量保护好自己,等待救援。
地震科普知识
4.地震波
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地 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横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
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 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 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 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告诉 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快点作出防备。
全球地震带的分布: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亚欧地震带 3)海岭地震带
我国地震灾害状况:
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及环太平洋 地震带的交接处,地震频繁,灾害严重。我国大陆 的地震具有频度高、分布广、震源浅、强度大和成 灾率高的特点。因此,我国的震灾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几个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是:青藏高原 和云南、四川西部,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新 疆及甘肃、宁夏,福建和广东沿海,台湾地区等。
主要异常现象有: 1.井水突然发浑、变色、变味、升温、 冒泡、翻花,水位陡涨、陡落; 2.泉水反季节或不同于平常突然枯竭或 涌出。
(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级地震; 1995年6月30日孟连7.3级地震前,州内都曾出现地 下水异常现象.)
地下流体宏观异常
水井翻花冒泡
无降雨而水质变 浑、变色、变味
地震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震源和震源深度
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震源 深度是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面的距离。通常将 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 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 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 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 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 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关于地震的知识资料
关于地震的知识资料1、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的意义是什么?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2、我国地震预报的法规由那一级领导批准,何时批准,国家地震局何时发布的?确由国务院1988年6月7日批准,1988年8月9日由国家地震局发布。
3、什么是地震预报?分几种?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预报分长期预报、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4、地震有前兆吗?有、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回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已在70次中强地震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条前兆异常。
5、地震前兆异常分几类?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6、地震发生时的学校避震措施?在学校怎样避震?正在学校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或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重要的是平时学校要多组织演练,做到快速撤离,有备无患。
地震发生时的公共场所避震措施?7、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听从警察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
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8、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怎么办?查清压在身上的物体是何物,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
检查自己是否受伤,若没有受伤,应根据情况向外缓慢拽拉身体。
地震来临时的前兆以及预防小知识
地震来临时的前兆以及预防小知识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经常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无法避免地震的发生,但是通过了解地震来临时常见的前兆以及掌握一些预防小知识,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
本文旨在就地震来临时的前兆以及如何预防地震进行介绍。
地震来临时的前兆地震的来临有时会有一些前兆,这些前兆如果能够准确地判断和预报,就可以提前进行紧急疏散。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地震来临时的前兆:1. 地面突然震动当地震来临时,地面会开始剧烈地震动,有时这种震动会非常强烈,甚至会让人感觉到地面正在晃动,或者像是在船上航行一样。
这种地面的震动是最明显的地震前兆,如果你感觉到地面开始震动,建议第一时间寻找安全位置。
2. 建筑物震动当地震来临时,建筑物会因为地面的震动而开始晃动,这种晃动会比地面的震动更加明显。
建筑物的震动通常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你注意到建筑物在晃动,建议尽快撤离。
3. 地面的裂缝当地震来临时,地面可能会出现裂缝。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是如果出现,说明地震的破坏力非常大,建议立即撤离。
4. 异响声当地震来临时,还会有一些异响声,这些声音通常会响亮而清晰,但与其他地震前兆相比较,这种声音相对来说比较难以辨别。
预防地震的小知识虽然地震不能被完全预测,但是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地震的损失。
下面是一些预防地震的小知识:1. 加强建筑结构地震时,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例如建筑物加强柱子和墙壁等。
2. 安装地震感应器地震感应器是一种可以感受地震的设备,可以用于预测和预报地震。
如果地震感应器检测到地震来临时,就可以提早启动紧急预警系统。
3. 准备逃生计划在地震来临时,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准备一份逃生计划非常重要,这份计划可以告诉人们在地震来临时应该如何行动。
逃生计划中应包括家庭成员的联系方式、避难所的位置等信息。
4. 保持冷静当地震来临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
防震减灾知识大全
防震减灾知识大全一、地震小常识1.什么叫地震?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3.地震来临时有前兆吗?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
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
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
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
二、学校防震知识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
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地震预警知识
地震预警知识
地震预警知识
地震是一种地球自然现象,它造成的破坏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提前预警,减少损失。
以下是关于地震预警的一些知识。
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即将发生的地震进行预测和预报,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以便人们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地震预警的方法有哪些?
地震预警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地震监测预警,另一种是人工预警。
地震监测预警是指通过地震监测设备,及时捕捉到地震发生前的地壳变化,并通过地震预警系统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人工预警是指通过人工分析地震预测数据,预报地震,并通过各种媒
介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地震预警的优势是什么?
地震预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以提前几秒钟到几十秒钟甚至几分钟发布预警信息,让人们有
足够的时间采取避难措施。
2. 可以减少地震对人们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3. 可以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
目前,在地震预警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和地震预警系统,但是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震预报的资料知识
地震灾害为群灾之首,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今天为你整理了地震知识,希望对你有用。
地震预报的资料第一部分:地震基础知识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地球运动中,地壳也在不断运动变化。
地球的运动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对地下岩石产生了非常强的作用力,当岩石承受不了这种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
地震是指地壳中因岩体错动断裂而释放能量引起的地表振动。
岩石破裂产生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表,地面随之就振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地震发生会有哪几种类型呢?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喷发,使岩浆冲击地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
火山地震影响范围比较小,造成的破坏相对较校陷落地震是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面振动。
比如地下的石灰岩溶洞坍塌,或者矿山采空区的塌陷,都会引起小范围的地面振动。
这种地震一般破坏程度不大。
我们平时所说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
这类地震大约占到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而且振动的强度大,影响的范围广,所以对人类的威胁也就最大。
地震是有大小的。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地震震级分为弱震、有感地震、破坏型地震、严重破坏型地震。
弱震:一般指3级以下地震,这种地震通常人们感觉不到,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得到。
有感地震:一般指3级以上、5级以下地震,这类地震人们能感觉得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3级以上地震5万余次。
破坏型地震:一般指5级以上、能够对地表及其建筑设施造成破坏的地震。
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级以上地震1000次左右。
严重破坏型地震:指7级以上地震。
全球每年要发生这样的地震10到我国辽宁海城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前,地光现象非常突出。
如果此时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一些避震措施,是有可能躲开地震灾害的。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称之为地声。
据调查,唐山地震前,在没入睡的居民中,
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听到了地声。
这些地声比较低沉,忽高忽低,与平日城市噪声全然不同。
地震预报的资料第三部分:识别和杜绝地震谣言
由于地震巨大的灾害性,容易使人们对地震产生恐慌心理,这时地震谣言就出现了,并很快地传播开来。
地震谣言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它不仅有可能打扰我们的学习、生产和生活,而且可能扰乱社会安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