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步认识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
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5篇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千呼万唤始出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2023年9月18日正式出炉。
初次听到这个名字觉得非常的“高大上”,对其内容持怀疑态度,认为也是“换汤不换药”,因此没有细读。
深入的了解它的精髓却是在2023年的寒假,静下心来真正的走进它,才发现它是真正“高大上”的培养人的标准体系。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近几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触到了数学教学。
发现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便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下面结合自己所带学科,谈谈自己对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粗浅认识。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谈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谈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1.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
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2、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具有终生的连续性。
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
另外,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
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3、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2020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4篇)
2020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4篇)2020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4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结合我的教与教学经验,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
一、责任担当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法治观念。
现实中一些学生由于不懂法,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没有原则,不会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法律方面的学习,多宣传守法的重要性,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人文底蕴在国际化的世界,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同时真正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任意跟随一种文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与世界观。
因此,课堂上教师们强调在传授学生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
通过思品课堂上学生理解和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
既要反对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又要反对崇洋媚外。
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创新民族文化。
学生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们广大教师的艰巨任务。
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取鉴别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要想叫学生乐学善学,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好学的人,自己养成好学的习惯。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步了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步了解最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了热门的研究内容,各级专家都在进行研讨,还针对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改进。
所以我也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搜索并尝试初步了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其中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确定了,但是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并提高核心素养却是当前更为重要的任务。
很多研究者结合自己的学科提出了针对具体学科教育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比如新修订的《XX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结合生物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这对于课任教师来说是一项新挑战,因为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就可以单一实现此目标,需要大家一起深入思考,集众人智慧以实现。
最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了热门的研究内容,各级专家都在进行研讨,还针对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改进。
所以我也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搜索并尝试初步了解。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其中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经确定了,但是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并提高核心素养却是当前更为重要的任务。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看得出来,学校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场所之一。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无缝的链接,共同努力来完成!我认为在学校里,核心素养要依靠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慢慢地养成,是一个滋养的过程,重在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的引领和助推。
学生的周围是老师,老师们的素养在不断的影响着、引领着学生素养的形成,因此学校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师素养,教师就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标杆和引领者!毕竟老师们的一言一行总会种植在学生的记忆中。
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老师的我,就一直在掂量: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马?好像不全是,有缺项!所以要想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自感还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到终身学习,学到老,活到老!目标就是以身作则,事事处处为人师表。
从此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教师:“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我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
我将自己置身学习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习的状态,我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我,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在当今社会,作为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知识,更需要培养发展一系列的核心
素养,这些素养是在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认知能力、情感素养、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
这些素养的培养将使学生获益终生,不仅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还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感知、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认知能力,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情感素养
情感素养是指学生在情感体验、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方面的能力。
学生应该具
备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有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等情感品质。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可以使他们更加健康、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好地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合作、交流中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协作、有效沟通等。
通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总结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文底蕴。
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理解和欣赏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科学精神。
学生应该具备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能够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三、学会学习。
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健康生活。
学生应该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保持身心健康,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五、责任担当。
学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六、实践创新。
学生应该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教育部门应该加强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个性化发展。
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总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6篇
2023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6篇2023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6篇1近日我参加了县《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网络远程培训,几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习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过往的教育太单一片面,而导致因为"得到了不该得到的",所以"错过了不该错过的",因为"填充了不该填充的",所以"失去了不该失去的"。
"方向先于目标,战略先于战术。
"当今社会,人类和人工智能将重新分工。
基于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注,基于对基础教育的反思与检讨,我们提出和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和能力。
个体与他们所处的多样化情境间不断变化的互惠关系的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本质。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
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我从学习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二、“素质”与“素养”的区别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二十一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
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
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
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
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
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
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解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解读一、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包括:一、人文素养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解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解读一、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包括:一、人文素养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
中国学⽣发展核⼼素养基本要点基本内涵核⼼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了以下六⼤学⽣核⼼素养。
(⼀)⽂化基础⽂化是⼈存在的根和魂。
⽂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发展成为有宽厚⽂化基础、有更⾼精神追求的⼈1.⼈⽂底蕴。
主要是学⽣在学习、理解、运⽤⼈⽂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所形成的基本能⼒、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积淀、⼈⽂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在学习、理解、运⽤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式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主发展⾃主性是⼈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的学习和⽣活,认识和发现⾃我价值,发掘⾃⾝潜⼒,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发展成为有明确⼈⽣⽅向、有⽣活品质的⼈。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式⽅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活。
主要是学⽣在认识⾃我、发展⾝⼼、规划⼈⽣等⽅⾯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命、健全⼈格、⾃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的道德准则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促进个⼈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为⽅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在⽇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所形成的实践能⼒、创新意识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等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一、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二、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1.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2.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发展核⼼素养中国学⽣发展核⼼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发展的⼈”为核⼼,分为⽂化基础、⾃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
综合表现为⼈⽂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总体框架,可针对学⽣年龄特点进⼀步提出各学段学⽣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了以下六⼤学⽣核⼼素养。
(⼀)⽂化基础⽂化是⼈存在的根和魂。
⽂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发展成为有宽厚⽂化基础、有更⾼精神追求的⼈。
1. ⼈⽂底蕴。
主要是学⽣在学习、理解、运⽤⼈⽂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所形成的基本能⼒、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积淀、⼈⽂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 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在学习、理解、运⽤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式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主发展⾃主性是⼈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的学习和⽣活,认识和发现⾃我价值,发掘⾃⾝潜⼒,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发展成为有明确⼈⽣⽅向、有⽣活品质的⼈。
3. 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式⽅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 健康⽣活。
主要是学⽣在认识⾃我、发展⾝⼼、规划⼈⽣等⽅⾯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命、健全⼈格、⾃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的道德准则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促进个⼈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质学生发展核心素质,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质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质,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预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质,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质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质。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1.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2.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评质疑、勇于探索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3.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
25.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8.勤于反思。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八、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内容
所谓“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开展和社会开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开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根底、自主开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6 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 18 个根本要点。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根本原那么,以培养“全面开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根底、自主开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根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根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 一 ) 文化根底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根底,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修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开展成为有宽厚文化根底、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根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根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根本要点。
( 二 ) 自主开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开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开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开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篇一」通过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有全新的认识和体会。
现将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
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
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
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
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
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第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
而我认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
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
利用微课件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
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步认识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起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今后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今后将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落实。
比如,今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是国家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在教育改革领域的主要体现和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领域落实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
对于学校,首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提出的必然性。
我们可以作一简要回顾。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就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入新
世纪,国家颁发了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规定,素质教育是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重点。
这一改革的历程清楚地告诉我们,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以及所形成的主题是在改革实践中孕育而成的,它是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
我们曾亲身经历过这些改革实践,对核心素养不应陌生,相反,更多的是亲切感、亲近感。
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提出、研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
其二,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对课程改革深化的统领性以及对学生发展的支撑性,提升改革的自觉性。
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的深化有着直接的、深度的关联。
这种直接、深度的关联主要体现为,它规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宗旨,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教材编写、教育教学、考试评价、制度管理的根本依据。
面向21世纪核心素养,教师如何教,学生又如何学呢?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教与学的方式发生变革。
“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索,能够激发学生的原有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相关素养的培养。
如通过设计并开展基于问题或基于项目的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学习和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有带得走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走向人生,走向未来。
核心素养的提出,让课程改革充溢着新的生命活力,丰富了内涵,让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