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有机化学课件-光化学

合集下载

《光化学反应》PPT课件

《光化学反应》PPT课件
注意几个因素: ➢ 在光化学反应中,一般形成许多产物,多达10或15种。 ➢ 在测定动力学方面,出现更多的可变因素,可以研究速率依光的强度或
波长的影响。 ➢ 用光谱检测中间体时,可以采用闪光解技术。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七)激发分子的毁灭:化学过程
光化学都是三线态化学。 • 醛、酮在230~330 nm区吸收。
• 醛(但一般不是酮)也能这样分解: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 当邻硝基苯甲醛被照射时,产生邻亚硝基苯甲酸。
• 光化学顺反异构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 当二苯甲酮在异丙醇中照射时,起初形成的S1态横移到T1态, T1态提取溶剂中的氢产生羰游离基1。1又提取另一氢产生二 苯甲基醇(2)或二聚成苯频哪醇(3):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 环戊烯酮的二聚: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八)光化学机理的测定
• 产物鉴定法 • 同位素示踪法 • 检测和捕获中间体法 • 动力学法 • 发散(荧光和磷光)以及吸收光谱学 • 研究量子产率
第十八章 光化学反应
• 红移 • 蓝移 ❖ 溶剂的极性增大通常使n→π* 跃迁向蓝移,使π→π* 跃迁向红
移。对n→π* 跃迁的解释是溶剂的氢和基态能量较低C=O基 的氧之间的氢键与激发态的C=O基的氧和溶剂中的氢之间形 成的氢键是不一样的,所以激发要更多的能量。
❖ 发色团是使分子吸收光的基团。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中的发色 团的例子是羰基、氮-氮双键、苯基和硝基。在远紫外区里 (超过200 nm)某些发色团是烯基、炔基、氯和羟基。

光化学原理PPT课件

光化学原理PPT课件

➢ 激发态的产生:
➢ 一个基态分子M吸收能量为hν的一个光子,使占据轨 道的一个电子跃迁到空轨道而处于电子激发态M*,

M+hν=M*
➢ 激发态M*的能量E*等于被吸收的光子能量hν
-
23
-
24
激光的特点:
➢ 相干性:所有发射的光有相同的相位。
➢ 很高的单色性:因为光学共振腔被调谐到某一特定
频率后,其它频率的光受 到了相消干涉。
➢ 化合物的吸收特性用下列方程表示:
➢ I0---入射单色光的强度 c---样品浓度
➢ I---投射光的强度
l---通过样品的光程长度
➢ ε--- 消光系数,与化合物性质和所用光的波长有关。
➢ (C用mol单位,l用cm,对数为底,则ε为摩尔消光系数)
➢ 条件:不采用强度很大的光(如激光)
➢ 原因:光照区域内的分子有一部分不是处于基态而是激发态,此定 律不适用。
例如:烯烃中,π键电子在分子平面两侧对称分布。
➢ 分析:当2个原子的npz原子轨道沿X轴方向互相接近,也可以组成2 个分子轨道,其电子云的分布有一对称面,此平面通过X轴,电子云 则对称分布在此平面的两侧,这类轨道称之为“π分子轨道”。

在这2个π分子轨道中,能量比原来的原子轨道(npz)高的称
π*npz反键分子轨道;而能量比组合该分子轨道的原来的原子轨道npz
2.2.2激发态的多重态
➢ 分子或原子的多重态:是在强度适当的磁场影响下,化合物在原子吸收 和发育光谱中谱线的数目。

分子或原子光谱中呈现(2s+1)条谱线。

S:体系内电子内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自旋量子数为+1/2或-

第一章 光化学基础ppt课件

第一章 光化学基础ppt课件
E=E平 + E转 + E振 + E
最新版整理ppt
16
光对分子的作用
➢ 由于分子平动时电偶极不发生变化,因而不吸收光,不产生 吸收光谱。
➢ 与分子吸收光谱有关的只有分子的转动能级、振动能级和电 子能级。
➢ 每个分子只能存在一定数目的转动、振动和电子能级。
➢ 和原子一样,分子也有其特征能级。在同一电子能级内,分
一 般 来 说 , 光 化 学 有 效 的 光 的 波 长 范 围 为 1001000nm,但由于受光窗材料和化学键能的限制,光化 学 中 通 常 适 用 的 光 的 波 长 范 围 为 200-700nm , 其 中 200nm是石英光窗材料的透射限。
最新版整理ppt
13
光化学第一定律
光化学第一定律指出,只有被分子(原子、离 子)吸收的光才能诱发体系发生化学变化。当分子 吸收光子被激发到具有足以破坏最弱化学键的高能
子因其振动能量不同而分为若干“支级”,当分子处于同一
振动能级时还因其转动能量不同而分为若干“支级” (图
1.1) 。
最新版整理ppt
17
光对分子的作用
图1.1 分最新子版的整理能ppt级图
18
光对分子的作用
分子能级的差别:
➢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最小,一般小于0.05eV;
➢ 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一般在0.05~1.00eV之间;
• 1972 年Fujishima 和 Honda 报道采用TiO2 光电极与铂电 极组成光电化学体系来使水分解为氢和氧,这一发现对光 化学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 1977 年, Frank 和Bard首先验证了用TiO2分解水中氰化物 的可能性, 光催化氧化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成为研究的 热点。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光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光化学
有机物降解
光化学反应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的物质,降低水体污 染。
藻类控制
光化学反应可以抑制藻类的生长,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光化学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土壤修复
光化学反应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土壤污染程度。
农药降解
光化学反应可以分解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和农作物的危害。
重金属固定
光化学反应可以将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防止重金属迁移和污染地 下水。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光化学反应在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材料方面具有重要 应用。
03
光化学合成
光化学合成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直接光化学合成
01
利用光能直接引发有机反应,通常需要使用高能量的光源,如
紫外光。
间接光化学合成
02
通过光敏剂或催化剂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引发有机反应。这
种方法通常需要较低能量的光源,如可见光。
组合光化学合成
自由基和离子反应
在光化学反应中,自由基和离子是常见的活性物 种,它们参与的反应类型和机理各不相同。
光化学合成的应用
有机合成
利用光化学合成方法可以合成多种有 机化合物,如烯烃、芳香烃、醇、醛 等。
药物研发
光化学合成方法可用于合成药物中间 体或活性成分,提高药物的生产效率 和纯度。
生物成像和探针
利用光敏剂或荧光探针标记生物分子 ,可以用于生物成像和检测生物分子 的结构和功能。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光化学
目录
• 光化学基础 • 有机光化学反应 • 光化学合成 • 光化学反应动力学 • 光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01
光化学基础
光化学基本概念
01
光化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其相关能量转换 、信息转换的学科领域。

《光化学》课件

《光化学》课件

红外 远红外
3.光化学的基本定律
⑶Frank-Condon原理:分子激发的瞬间,只有电子 重组,但不涉及电子自旋和原子核位置的改变。 (但是,激发过程之后,这些改变能迅速发生。)
⑷Beer-Lambert定律: 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浓度为c﹑长度为d的均匀介
质时,未被吸收的透射光强度I与入射光强度I0之 间的关系为(ε为摩尔消光系数)
光反应受温度影响不大,无需高温,操作方便。
3.光化学的基本定律
⑴Grotthus-Draper( 1818年)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被分子 吸收的光才能有效地引发光化学反应。
⑵Einstein-Stark (1908~1912)光化学第二定律:一个分子 只有吸收一个光子才能发生光化学反应。
光子或量子(photon): 使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必需的光能量叫量子或光量子,一
第十一章
自由基和光化学反应 (二)
目录
11.4光化学的基本概念 11.4.1光化学反应条件 1光化学与热反应的区别 2.光化学的定律 11.4.2电子激发 1.三线态、单线态 2.激发类型 11.4.3激发态分子的命运(激发态的失活) 1.ISC和IC 2.辐射衰退 3.分子间能量传递 11.4.4光敏作用和淬灭作用(激发态分子间能量传递) 11.5光化学反应 1.羰基的光化学反应 2.烯烃的光化学
摩尔光子是一einstein。体系吸收1mol光子后的能量:
Ε =Nhν =Nhc/λ=1.20×105/λ(kJmol-1)
N=6.023×1023 h=6.62×1034 C=2.998×108m/10-9 (nm)
如C-C单键的键能是347 kJ/ mol,分子吸收 波长小于347nm的光就可断键而反应。
光敏作用在光化学反应中的意义

光化学原理课件

光化学原理课件

光化学原理课件一、引言光化学原理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的学科。

光化学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光固化技术等。

本课件旨在介绍光化学的基本原理、光化学反应类型、光化学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化学原理。

二、光化学基本原理1. 光的性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根据波长不同,光可以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

光的速度、波长和频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c = λν,其中c为光速,λ为波长,ν为频率。

2. 光的吸收与发射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发射是光化学过程的基础。

当光照射到物质表面时,物质分子中的电子吸收光能,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激发态电子不稳定,会通过辐射跃迁或非辐射跃迁回到基态,释放出能量。

这个过程表现为物质的颜色和荧光现象。

3. 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是指在光的作用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光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光合作用和光解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解作用是指光能导致化学键断裂的过程,如光解水制氢。

三、光化学反应类型1. 直接光化学反应直接光化学反应是指光直接作用于反应物,使其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例如,光解水制氢、光氧化还原反应等。

2. 间接光化学反应间接光化学反应是指光作用于催化剂或敏化剂,使其激发后引发反应的过程。

例如,光合作用、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等。

3. 光敏化反应光敏化反应是指光激发敏化剂,敏化剂将能量转移给反应物,从而引发化学反应的过程。

光敏化反应在光动力治疗、光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四、光化学应用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化学过程,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为生物提供了能量和氧气,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太阳能转换太阳能转换是指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利用等技术都是基于光化学原理实现的。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光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光化学

02 03
光致变色过程
在紫外光照射下,螺吡喃类化合物发生开环反应,生成具有共轭结构的 开环产物,颜色发生变化;在可见光或热作用下,开环产物恢复为螺环 结构,颜色恢复原状。
应用举例
螺吡喃类化合物可用于制作光信息存储材料、光学滤波器等。
05 荧光和磷光现象与原理剖 析
荧光和磷光现象简介
荧光现象
荧光物质在吸收光能后,能够发出比入射光波长更长的可见光,且发光时间较短。
用于研究超快光化学反应过程,揭示反应机理和 动力学。
光子回声技术
通过超快激光脉冲序列,实现光化学反应中间态 的观测和研究。
3
受激拉曼散射技术
利用超快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拉曼散射信 号,研究光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分子振动和结构变 化。
计算模拟在光化学中应用
量子化学计算
通过计算模拟分子的电子结构和性质,预测光化 学反应的机理和产物。
荧光素酶的作用
荧光素酶是一种能够催化荧光素发光的酶,它能够将 无荧光的荧光素催化成具有高荧光的荧光素酸。
发光过程
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荧光素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生成荧光素酸和过氧化氢。在这个过程中,荧光素酸 发出荧光。
06 现代技术在光化学研究中 应用与展望
超快激光技术在光化学中应用
1 2
飞秒激光技术
高等有机化学课件-光化学
目 录
• 光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有机物光化学反应 • 无机物光化学反应 • 光致变色现象与机理探讨 • 荧光和磷光现象与原理剖析 • 现代技术在光化学研究中应用与展望
01 光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光化学定义及发展历程
光化学定义
光化学是研究物质在光的作用下发生 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科学。

光化学七章PPT课件

光化学七章PPT课件
从化学组成上来看,目前已发现具有光折变效应的材料 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无机晶体、半导体、有机/高分子光 折变材料。
高分子材料非常易于掺杂多种功能组分,化学方法将功 能组分键接到高分子骨架上也较容易实现。此外高分子 材料加工性能优良,可方便制备成薄膜、体块等所需形 状。因此,高分子光折变材料从1991年被报道至今,已 经发展为一个大家族,并构成光折变材料中最具发展前 景的一类材料
光致变色反应及其吸收光谱示意图
光致变色反应势能曲线示意图
绝大多数光致变色体系是建立在单分子反应基础上的,势能面曲线 的变化能更直观地表现出这一过程。图中a为基态势能曲线或叫热 异构化势能曲线,b为化合物A的激发态势能曲线,c为化合物B的激 发态势能曲线。
4.2目前对光致变色认识的深入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基于单分子反应体 系的光致变色定义显然是不完全的,需要补充, 即目前光致变色的研究还应该包括以下三种模式: 1、多组分反应模式。 2、环式反应模式或多稳态可逆反应模式。 3、多光子光致变色反应体系。
4.6 无机变色材料
无机变色材料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中, 主要有MoO3、WO3、V2O5、NiO、Rh2O3、 Nb2O5
4.7无机变色应用举例
5.高聚物的光化学
参看书本274-281
5.1 新型高分子光折变材料
光折变效应(photorefractive effect)是指光照引起材料 折光指数改变的效应。
3.2 重氮成像材料
重氮成像材料是一种开发较早、应用也较广泛的 非银盐感光材料,广泛应用于缩微、复制和印刷 等领域。
重氮盐的光敏性是其应用的基础。 重氮影像材料可分为染料影像材料(利用重氮盐
在碱性条件下和酚类化合物因发生偶联反应而生 成的偶氮燃料色度来显示影像的一类材料)、微 泡影像材料(利用重氮盐光解后产生的氮气来成 像的。

高等有机化学第二十六章 有机光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第二十六章 有机光化学

第二十六章 有机光化学有机光化学的开始, 应当认为 20 世纪初意大利的 G· 恰米奇安 L· (Giacomo Luigi Ciamician,1857—1922)和西贝尔(P.Silber)研究光对有机物的作用 (1900—1915)是有代表性的。

G·S·哈蒙德(Hammond)成功地将光化学方法 运用于有机反应机理研究;Woodward-Hoffmann 规则广泛应用于光化学周环反 应以及 G.Porter 创立闪光光解法并将它应用于激发态演变的瞬时初原过程的研 究,这三个关键理论方法的问世推动了 70 年以来有机光化学迅速的发展。

目前有机光化学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进展尤为显著: 反应类型与范围的迅速扩 充并向有关学科渗透; 快速激发态初原过程机理研究的广泛开展; 在高科技领域 中的广阔应用前景,因此物理有机与光化学相互结合,有可能在 20 世纪末及 21 世纪初开辟一个富有生机的新研究领域。

(一)激发态的物理、化学演变分子或基团的基态电子吸收具有合适能量的光子后跃迁至电子激发态, 然后 发生快速的初原反应而转变为反应过渡态及活泼中间体, 最后经次级反应而形成 热力学上稳定的产物。

从物理有机化学角度来看,有机光化学有如下特点: (1)它是产生电子激发态的有效方法,而且光活化分子与热活化分子在电子 分布与核构型上有很大区别; (2)是产生有机反应过渡态和活性中间体的新途径; (3)与热化学相比,反应活化能一般很低,所以光化学大多只需在室温和低 温下进行; (4)产物种类或产物分布常不同于热化学产物,因此是有机合成设计的新途 径。

紫外—可见光的能量已足以使大多数有机分子或基团在瞬间发生电子跃迁, 而且化学键的断裂或生成, 具有选择性。

近来真空紫外研究开拓了高能光化学新 领域。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 激发态演变的初原过程包括一系列基本的瞬态物理与 化学步骤。

高等有机第十章 光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

高等有机第十章  光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

第十章 光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第一节 光化学基本概念1、原理:以光照而引起的化学反应 光可以分为可见光和紫外光两种 可见光 300nm <λ<800nm 紫外光 200nm <λ<300nm 根据光能量定律:E= h γ = h /λ h :普朗克常数 波长越大,能量越小能量大的光子,可使一化合物处于可反应的状态,这一状态叫激发态。

2、电子激发(1)定义:一物质吸收光能,电子由一个轨道推进到另一个能量比较高的轨道,叫作电子跃迁,也叫作激发。

成键电子基态( S 2)111SSh激发态如:基态:原始状态,未受能量的状态,So ,单线态之S 。

激发态:电子跃迁后所处的状态第一激发态:电子从最高的分子轨道激发到最低的空分子轨道,这时能量所需最少 S1 第二激发态: S2 (2)分子轨道的类型COHH(i )非键电子对:孤对电子 (能量不变) (ii )σ键:σ + σ* (iii )π键:π + π* 能量分布:n**E 如氨的分子轨道n 2py 2pzpx此中间距离有一定规律(此各轨道的排列有时有变化,如高度共轭的:π>n ) En →π*<E π →π*<En →σ*<E π →σ*<E σ →σ*∵En →σ*或以上的能级之跃迁需要辐射波长通常要<200nm ,超出紫外范围 ∴研究较多的是n →π*和π→π*这二种跃迁,因为与能供给的光源能量相配。

一般来说,电子跃迁是在能量差较小的轨道之间进行,对大多数有机分子的电子跃迁有四类: (1)σ→σ*,常见于烷烃,激发是要有足够的能量,否则难以发生跃迁,并且各种σ键都可能断裂,故没有很大的选择性,实用价值不大。

(2)n →σ*,如有醇、胺、醚等属于这类跃迁,能量差较大,所需波长在200nm 以下,不便使用(3)π →π*,这样的跃迁常发生在烯、醛、酮、酯等化合物中 (4)n →π*,这样的跃迁常发生在醛、酮、酯等化合物中 就醛、酮、酯来说,π →π*的能量比n →π*大 如甲醛的 n →π*需300nm , π →π*需220nm 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二烯 有四个p 分子轨道。
p4*
p4*
p3*
p3*
220nm
p2
p2→p3*
p2
p1
p1
基态单线态
激发单线态
p 体系的共轭程度加大,则最高占有分子轨道和最低空轨道之间的间隔逐渐 减小,吸收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如:
甲醛
H O
H
乙烷 乙烯 丁二烯 苯 萘 蒽
ss* pp* p2p3* p3p4* p5p6* p7p8*
313nm
7%
93%
与光化学不同,在热化学反应中,平衡偏向于反式异构体。 2)第二个特点是有机分子吸收光子所得到的能量远远超过在热反应中得到的 能量。当苯吸收汞灯的紫外光 (254nm) 时,吸收的能量为 113Kcal/mol。
这些能量相当于约 60000oC的热能。苯分子吸收这么大的光量,则发生下 列不平常的重排。
有机分子中可能的电子跃迁相对能量
s* n→s*
p* n→p*
p→s*
s→s*
反键
E
n
成键
p→p*
p s
其中最重要的是 pp*、n→p*,两者有两个不同点。 第一,则 n→p* 吸收强度(102)p p*低(104); 第二,溶剂的极性加大,n→p* 吸收向短波长移动。
原因:非键电子的溶剂化。
c.激发态的多重态
激发态的多重态含义:在强度适当的磁场影响下化合物在原子吸收发射光
谱中谱线的数目来命名多重态。
激发态谱线条数= 2S+1
其中,s 是体系内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自旋量子数可以是1/2或-1/2。
根据 Pauli不相容原理,两个电子在同一个轨道里,必须是自旋配对的,也就
是一个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1/2,另一个是-1/2。
hv 254 nm
+
fluvene
有意义的是,在光照条件下这个反应可以在室温下完成,重排产品可以作为 稳定的物质析离出来。热化学反应难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同时在所需要达到的 温度时,重排产品肯定是不稳定的。
光化学反应在生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日光辐射可以作为热能直接吸收,也 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在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如摄影 显像、染料退色,也都与光化学反应有关。
6.7.2 激发态的形成和性质
a. 光化学法则:反应溶液中入射的光要么透过溶液,要么被溶液和溶质折射散 射,要么被溶剂或溶质吸收。。 Grotthuss-Draper 光化学第一定律: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能引起光化学变化 。 Stark-Einstein光化学第二定律(当量定律):只有吸收光子的原子或分子引 起化学反应。一个光子的能量 E,按下式表示:
有机分子从激发单线态转化为激发三线态的几率各不相同。并且,从基态单 线态到激发三线态的迁移是自旋禁阻的,其迁移率非常小。
光化学反应和热化学反应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光化学反应是光能所引起的,而基态反应是热能所引起的。在热化学反应 里,反应物分子没有选择性地被活化,而在光化学反应里,依据分子吸收的光 的波长,可以有选择性地激发某一种分子。如:313nm 的光只激发二苯乙烯的 反式异构体。
150nm 190nm 220nm 280 nm 320nm 380nm
(黄色)
s* C-O p* C-O
n0 (py) n→p*
p C-O n0 (2s)
s C-O
s* C-O p* C-O n0 (py) p C-O n0 (2s)
s C-O
含有杂原子的分子有未 成对的电子。因而这些 分子有 n-p* 和 p-p* 跃迁。
因此,ss* 跃迁导致化学键的离解反应。
s* s
基态
hv l < 150nm
s* s s → s* 激发态
乙烯 具有 p 键和几个 s 键。通常 p 键能量比 s 键能量高,因此可 以预期最高占有的分子轨道是 p 成键轨道,最低空轨道是 p* 反键轨 道。乙烯吸收190nm 的光引起 pp* 跃迁。
E= 10-9 x l x103
= 1.20x105 kJmol-1/l
h = 6.62 x 10-34J/s, c=2.998 x 108 m·s-1。 有机分子的健能 143.0 Kcal(600 kJmol-1) - 40.6 Kcal(170 KJmol-1)。
光化学反应中所用的光的波长为 200-700nm 左右。
第 7 章 有机光化学反应 有机分子吸收光而引起的反应叫做有机光化学反应(Organic photochemical
reaction)。有机光化学反应的研究起源于本世纪初在意大利,但到了本世纪 60 年代才有了迅猛的发展。有机分子的光化学反应已经在分子变换和合成以及光合 作用、生物视觉、生物发光、照相和其他情报产业领域的基础科学中起到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6.7.1 有机光化学反应的特点
2S+1=2(1/2-1/2)+1=1 单线态
S
2S+1=2(1/2+1/2)+1=3 三线态
T
分子的激发过程:
由于电子吸收光的同时电子自旋转变是禁阻的,因而一般地说,电子激发 首先形成单线激发态。但是,分子吸收光后单线激发态可以通过电子的自旋 反转变成三线激发态。
与基态的热反应不同,光化学反应发生在吸收光子被激发的有机分子中。有机 分子吸收光之后,HOMO 轨道的一个电子保持自旋方向情况下跃迁到 LUMO 轨道 而变成激发态,这个激发态叫做激发单线态。
LUMO
HOMO
基态单线态 激发单线态 激发三线态
反键轨道 s* 、p*
成键轨道 s*、 p*
有时生成 HOMO 和 LUMO 自旋相同的激发态,这种激发态叫做激发三线 态。激发三线态能量比激发单线态性低、寿命长,并且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 性质。
E = hu = hc/l 把上式改成一摩尔光子的能量:
E = Nhu = Nhc/l 其中,N=Avogadro常数, 6.023x1023mol-1,因此,体系吸收一摩尔光子 (6.023x1023光量子或一个Einstein)传递的能量为:
6.203x1023x6.62x10-34x2.998x108
b. 电子跃迁和相关的轨道 有机分子吸收光能,电子由 HOMO 轨道激发到 LUMO 能量比较高的轨道,这
个过程叫电子跃迁。 乙烷:只含有 s 键,跃迁比较简单 ss* 跃迁。由于s* 轨道是不稳定的,
而 s 轨道是稳定的,因此所需的能量很高。因此,乙烷的 UV 吸收是低波长约 150nm 才开始,这就早已进入了真空 U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