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新课标校本培训材料

合集下载

数学五年级新教材培训材料

数学五年级新教材培训材料

数学五年级新教材培训材料
以下是数学五年级新教材培训的一些材料:
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新教材是根据最新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写的,内容覆盖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包括整数运算、小数计算、几何形状、数据统计等内容。

2. 习题册:数学的学习需要反复练习,习题册提供了大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复习,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3. 教辅材料:教辅材料包括了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思考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4. 教学视频:有些教育机构或互联网平台会录制教学视频,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5. 老师讲义:教师会提供一些讲义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回顾。

6. 电子教育资源:一些学校或教育机构可能会提供电子教育资源,如电子书、课件、录音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以上是一些数学五年级新教材培训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学习。

同时,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稿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稿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稿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新课标的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新
课标内容,本次培训将重点围绕小学数学新课标展开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第二部分:数学新课标概述
1. 新课标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综
合素质的培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2. 新课标内容
新课标内容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等。

具体包
括数的认识、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加减法、有关图形、时间和金额等内容。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和示范
1.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教师设计任务导向的教学
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案例示范
教师们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设计数学教学案例进行示范。

通过案例教学,展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和实际问题解决。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和反馈
1. 教学评价方式
针对新课标要求,设计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发展。

2. 反馈和改进
教师们将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查找差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本次数学新课标培训,相信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将更好地掌握新课标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稿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材料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材料1

课标修改稿: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 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 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 素养 。 ●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 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原课标: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 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 率、综合与实践
7.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

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 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 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 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 数据分析观念 最近一次修改又加上了:应用意识、创新意 识
4.“双基”变“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 活动经验 “四基”与数学素养: ●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5.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

学段划分保持不变; ● 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 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 ● 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 ● 对学习内容中的若干关键词作适当调整 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
8.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
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 ——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 ——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 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过程。有效 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数学教学 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 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 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材料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材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材料一、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材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材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修改稿)解读一、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

培训将更加注重 与实际教学相结 合,提高教师的 实际教学能力
未来小学数学新 课程标准培训将 更加注重与国际 接轨,引进国际 先进的教学理念 和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加深对数学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 习需求。
信息化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和效率。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 评价与反馈的关系:评价是反馈的基础,反馈是评价的延伸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案例分 析
第五章
优秀案例展示与分享
案例一:鸡兔同笼问题 案例二:相遇问题 案例三:追及问题 案例四:植树问题
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案例 案例分析: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讨论环节: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与心得 总结与反思:对案例分析与讨论进行总结,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方法与评价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等 评价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评价工具:量表、问卷、观察记录等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策 略
第四章
教材编写与使用
教材编写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 注重实践性和
创新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总 结与展望
第六章

数学新课标培训资料

数学新课标培训资料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资料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各个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

各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掌握程度, 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 也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 最终影响到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了修改。

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在保持《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体例不变的前提下, 在结构上做了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在“前言”部分重点阐述了《标准》的指导思想、意义与功能。

明确了《标准》应以《义务教育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依据。

明确了《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在前言中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还特别强调了“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在提高公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 《课程标准》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 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 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增加了课程目标中的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 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两类, 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 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 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课程标准》将这些行为动词和相关的同义词的解释统一列入附录, 同时将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中的“实例”也统一列入附录中, 分别形成附录1和附录2。

小学数学组校本培训讲座材料新课标材料[1]

小学数学组校本培训讲座材料新课标材料[1]

小学数学组变革课堂教学教师专项业务培训材料主讲:地点:小学二楼办公室时间:2014年9月12日内容:爱的奉献——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美国心理学家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据此展开教学。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备课中,教师应该预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具有目的性,让教学更加有效。

策划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二、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建立在师生相互平等的基础上。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讲授,新型的课堂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师与生的“对话”,构建互动的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首先,教师自己要走进文本,在研读文本过程中,情有所动,思有所发,真切地触摸、感受作者的内心。

然后,教师还要跳出文本,不被文本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而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文本,这样,就有可能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心灵桥梁。

最后,教师还要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对文本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我深入地关注到了文本的思想感情及其后面的作者了吗?我找到了学生、老师、文本之间有可能存在的隔阂了吗?二.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要求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且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要力求做到:心中有爱,爱自己的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方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数学校本培训材料

小学数学校本培训材料

小学数学学科校本培训培训课题:小学数学学科校本培训培训人: 培训时间:2013年9月7日参与人:数学组教师培训课时:6课时培训地点:数学组教研室培训过程:第一课时: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需较好地重视并掌握有关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纵观数学的发展史我们看到数学总是伴随着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而发展的。

如坐标法思想的具体应用产生了解析几何;无限细分求和思想方法导致了微积分学的诞生……,数学思想方法产生数学知识,而数学知识又蕴载着数学思想,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正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这种辩证统一性,决定了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小学数学而言,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换思想、组合思想。

重视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教学,并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前言: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不是内容的现代化,而是数学思想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是基础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特别是对能力培养这一问题的探讨与摸索,以及社会对数学价值的要求,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课时:下面介绍几种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一)符号思想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

符号思想是将所有的数据实例集为一体,把复杂的语言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公式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运用。

把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数学符号和公式,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抽象符号化的过程,用符号来体现的数学语言是世界性语言,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综合反映。

在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来表达大量的信息,如乘法分配律(a+b)×c=a×c+b×c;又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最后出现一道思考题:“六一”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蓝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你能知道第24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书写简便的字母a、b、c分别表示红、黄、蓝气球,则按照题意可以转化成如下符号形式:aaabbc aaabbc aaabbc……从而可以直观地找出气球的排列规律并推出第24个气球是蓝色的。

小学数学校本培训材料

小学数学校本培训材料

小学数学学科校本培训培训课题:小学数学学科校本培训培训人: 培训时间:2013年9月7日参与人:数学组教师培训课时:6课时培训地点:数学组教研室培训过程:第一课时: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需较好地重视并掌握有关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纵观数学的发展史我们看到数学总是伴随着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而发展的.如坐标法思想的具体应用产生了解析几何;无限细分求和思想方法导致了微积分学的诞生……,数学思想方法产生数学知识,而数学知识又蕴载着数学思想,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正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这种辩证统一性,决定了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对小学数学而言,数学思想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换思想、组合思想。

重视基本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教学,并务必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前言: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不是内容的现代化,而是数学思想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是基础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特别是对能力培养这一问题的探讨与摸索,以及社会对数学价值的要求,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因此,小学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课时:下面介绍几种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一)符号思想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

符号思想是将所有的数据实例集为一体,把复杂的语言文字叙述用简洁明了的字母公式表示出来,便于记忆,便于运用。

把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数学符号和公式,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抽象符号化的过程,用符号来体现的数学语言是世界性语言,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综合反映。

在数学中各种量的关系,量的变化以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来表达大量的信息,如乘法分配律(a+b)×c=a×c+b×c;又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最后出现一道思考题:“六一"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蓝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

小学数学课标培训材料

小学数学课标培训材料

岭底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稿流程:w 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w 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结构w 修订的主要内容(体例与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w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第一部分: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意义: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新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功能:《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 因此,可以说《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结构第一部分前言( 基本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学段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按第一、二、三学段分述)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教材编写建议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 课程内容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三部分:修订的主要内容(体例与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第一、体例与结构的调整1、一是“前言”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

在前言部分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增加了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意义:原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现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二是将课程目标中的“行为动词”和“案例”统一放在附录中,案例进行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使用。

3、三是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由原来按学段表述,改为三个学段整体表述,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了《标准》正文的篇幅。

第二、“基本理念”与“目标”的修改(一)基本理念:1、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组新课标校本培训材料2012.5 爱的奉献--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美国心理学家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据此展开教学。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备课中,教师应该预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具有目的性,让教学更加有效。

策划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二、对师生双边活动的预设应当建立在师生相互平等的基础上。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讲授,新型的课堂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师与生的“对话”,构建互动的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首先,教师自己要走进文本,在研读文本过程中,情有所动,思有所发,真切地触摸、感受作者的内心。

然后,教师还要跳出文本,不被文本局限在一个小天地里,而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文本,这样,就有可能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一座心灵桥梁。

最后,教师还要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对文本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我深入地关注到了文本的思想感情及其后面的作者了吗?我找到了学生、老师、文本之间有可能存在的隔阂了吗? 二.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要求教师不但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且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实现“有效教学”。

教师要力求做到:心中有爱,爱自己的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方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研究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进行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使探究性学习走向深入,收到实效。

有效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有:一、创设问题,激发探究。

二、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三、预设时间与空间,激励自主探究。

四、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发探究。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取向和做人。

引导可以表现为启迪和激励。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做如下引导: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过程调控。

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任何人生来都有一定的潜能,所以教师必须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

三.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调控者教学调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

教学调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解、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教师要对“坏孩子”进行恰当的引导,教他们如何明辨是非,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

教学中,尽量给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给以鼓励性评价。

体验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新课程强调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体验,适时调控课堂教学。

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弘扬个性化体验;要调控教学活动,以参与求体验;要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体验。

四.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要适应这一形式的变化,积极开发网络资源,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可以以博客等网络资源为载体,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空间。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充分挖掘学生这一资源,进行互动,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教学中,应巧引学生的生活体验;妙用学生的“节外生枝”,用心倾听疑难;善待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很快,凭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应对挑战的,这就需要课程资源的整合。

整合包括三方面的整合:学科资源整合,教师资源整合,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整合。

在课程资源整合中要注意:以学科教学目标为统摄,分清主辅;不要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不仅承担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认为,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

要有过硬的知识功底,终身学习,丰富自我,超越自我。

要主动学习教育理论,注意积累经验。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材料2011 年12 月28 日,在总结数年来全国课改实验的基础上,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发了2011 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将于2012 年秋季开始实施。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各个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

各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也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最终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在数学学科,此次修订最引人注目的是,新的课程标准终于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开启了破冰之旅,颇有力度地扭转了曾坚持近60 年的“双基”“双能”传统课程目标导向。

从“双基”到“四基”、从“双能”到“四能”,新,课程目标在原来的“双基”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在原来的“两能”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从更多方位拓展了数学基础教育的内涵,在更高层面增益了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让课程标准的内容、精神和理念都更好地反映了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一、》修订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2011 版)》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了修改。

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在保持《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体验不变的前提下,在结构上做了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在“前言”部分除了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功能、课程。

不仅一般性地指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增加了“课程性质”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还特别强调了“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在提高公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课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统一撰程标准(2011 版)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建议”(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增加了课程目标中的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课》将这些行为动词和相关的同义词的解释统一列入附录,程标准(2011 版)同时将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中的“案例”也统一列入附录中,分别形成附录》相比,不仅增加了案例的数量,并对1 和附录2。

与《课程标准(实验稿)案例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详细的说明,这是为了帮助教材编写者以》及教学实施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2011 版)。

对案例进行统一编号,》正文的篇幅。

以便于查找和使用,这样就减少了《课程标准(2011 版) 2、关于数学教育基本理念与目标的修改《课程标准(2011 版) 在原则框架的基础上,》修改了数学的意义、数学教育的作用以及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使其更加合理清晰。

提出10 个核心概念,完善了课程目标。

(1)关于数学的意义和数学教育的作用《课程标准(2011 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中关于数学的意义表述为: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段文字集中阐述了数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进而刻画了数学的本质特征,改变了《课程标》阐述数学的表现形式和功能的状况。

准(实验稿) 《课程标准(2011 版) “数学是人类文化》关于数学教育的作用表述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段文字强调了数学素养是公民的基本素养,进而强调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2)关于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反映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这次修订基本保持了基本理念的结构,只对某些表述进行了修改。

《课程标准(2011 版)》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样,就把单纯对于数学教学内容取舍上升到数学教育理念的改变,这也是“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含义,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也是对数学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基本功能的要求,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

进一步,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体现了从“能上学”到“上好学”转变,实现这个转变既是广大家长的呼声,也是国家的工作目标。

同时,每一个人对数学的喜爱程度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数学教育还应当注意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还是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都应当注重“因材施教”,特别要关心那些暂时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引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这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标准(2011 版)》将原来的“数学学习”和“教学教学”两条合并成一条“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