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1. 背景概述《幼学琼林》是明代赵君能于1469年所编写的一部儿童读物,该书共分为七个部分,涵盖了语文、数学、历史、人伦、音乐、绘画等各个领域,内容涉及广泛,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读物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幼学琼林》的全文和解释。
2. 全文和解释2.1 语文篇语文篇共分为三十五则,主要包括字音、字义、词义、造句、修辞等各方面,为中国古代教学中的“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著作的姊妹篇。
2.2 数学篇数学篇共分为十六则,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方面的基础内容,其中包括数的计算、比例、方程式的解法、三角形的面积、体积等基本知识。
2.3 历史篇历史篇共分为二十一则,主要介绍中国历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状况等内容,涉及从黄帝时期到明王朝的历史发展。
该部分内容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启发,启发读者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2.4 人伦篇人伦篇共分为二十九则,介绍了封建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家庭关系、友谊等内容,强调了对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教育,对当时孩子们的品德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5 音乐篇音乐篇共分为六则,介绍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包括音高、音符、乐器等,本篇内容较为简单,旨在启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音乐普及工作。
2.6 绘画篇绘画篇共分为八则,介绍了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包括用笔、色彩、造型等,通过实例的讲解,为孩子们提供一定的美术素养和技巧。
2.7 文史篇文史篇共分为四则,介绍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周易》、《论语》等内容,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 评价在中国古代,儿童读物少而精,而《幼学琼林》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肯定。
作为一部全面性的儿童读物,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弘扬了儒家精神,对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和道德出了极大的影响。
它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获取知识,更是品德和思想的培养。
幼学琼林(卷二 祖孙父子)
毛 义 捧 檄,为 亲 之 存;伯 俞 泣 杖,因 母 之 老 。
《幼学琼林》祖孙父子篇 全文:
cí mǔ wàng zǐ yǐ mén yǐ lǘ yóu zǐ sī qīn zhì hù zhì qǐ
【译文】 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公公婆婆;顺从父母的心意,得到父母的赞
许,才称得上尽了为人子的本分。 掩饰父亲的过失叫做干蛊;养育别人生的儿子叫做螟蛉。
成语: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释义:作为长辈,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经典解析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生子须如李亚子, 朱温叹存勖之词。
【注释】 ①孙仲谋:孙权,字仲谋。曹操与孙权交战,孙权这边舟船、器仗、军伍整肃,曹操见之,叹 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经典解析
弑父自立,隋杨广之天性何存?杀子媚君,齐易牙之 人心何在?
【注释】 ①杨广:隋炀帝,据说他毒死自己的父亲隋文帝,自立为皇帝。 ②易牙:战国时齐国人,善于烹饪,他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烹给齐桓公吃,从而得到桓公重用。
【译文】 杨广杀了自己的父亲而登上皇位,他的天性何在?易牙烹了自己
的儿子给齐桓公吃 ,他的人心何在?
dié zhī mián mián。
瓞 之 绵 绵。
经典解析
何 谓 五 伦,君 臣 、父 子 、兄 弟 、夫 妇、 朋 友; 何 谓 九 族,高、曾、祖、考、己 身、子、孙、曾、玄 。
【注释】 ①五伦:又称五常,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古代社会注重名分,每个人必须 遵照自己在五伦中所处的地位,恪守伦理道德,恪尽义务,做到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爱 弟悌,朋谊友信。
幼学琼林原文注释译文,易读易忆,古代的百科全书(2)
幼学琼林原文注释译文,易读易忆,古代的百科全书(2)《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原文】何谓五伦(01),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何谓九族(02),高、曾、祖、考、已身、子、孙、曾、玄。
始祖曰鼻祖,远孙曰耳孙。
父子创造,曰肯构肯堂(03);父子俱贤,曰是父是子。
祖称王父,父曰严君。
【注释】(01)五伦:又称五常,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际关系。
古代社会注重名分,每个人必须遵照自己在五伦中所处的地位,恪守伦理道德,恪尽义务,做到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爱弟悌,朋谊友信。
(02)九族:与本人有亲缘关系的所有宗支族系。
一说“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一说“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03)肯构肯堂:父亲肯设计房子,儿子肯建造房子,形容子承父业。
【译文】什么叫做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什么称为九族?就是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
家族的始祖称鼻祖,远代的孙子叫耳孙。
父子创业由儿子继承叫做肯构肯堂;父子都有贤名叫是父是子。
祖父又称作王父,父亲也可称为严君。
【原文】父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04);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05)。
桥木高而仰,似父之道;梓木低而俯,如子之卑。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gu]阿翁[gong];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盖父愆(06),名为干蛊(07);育义子,乃曰螟蛉(08)。
生子当如孙仲谋(09),曹操羡孙权之语;生子须如李亚子(10),朱温叹存勖之词。
菽水(11)承欢,贫士养亲之乐;义方(12)是训,父亲教子之严。
【注释】(04)椿萱并茂:椿即椿庭,指代父亲;萱即萱草,指代母亲。
椿庭长寿,萱草茂盛,椿萱并茂意为父母长寿健康。
(05)兰桂腾芳:芝兰和丹桂一起散发芬芳,比喻子孙昌盛显达。
兰指芝兰,桂指丹桂,兰桂比喻子孙。
(06)盖父愆:弥补父亲的过错。
(07)干蛊:《易经》中有“干父之蛊”之句,意为儿子能干好而父亲不能干好的事。
幼学琼林 文事
《幼学琼林》释译(文事)周道云考辑【原文】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儒,学富五车。
【注释】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学富五车:形容学问渊博。
《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陈汝元《金莲记》:“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另一联略异:名士才储八斗;鸿儒学富五车。
【译文】才华横溢的士人才储八斗,学识广博的儒士学富五车。
【原文】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
【注释】三坟五典: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八索九丘:古书名,已经遗失。
汉代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
九洲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
另一联略异:三坟五典,古圣之真传;七纬九经,先民之秘要。
【译文】三坟五典是记载三皇五帝事迹的历史书;八索九丘是描写八泽九州的地理志。
【原文】书经载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书》;易经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
【注释】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为伪书。
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传为周人所做。
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另一联略异:《尚书》皆虞夏商周之政事,《周易》乃羲文姬孔之精微。
【译文】尚书上记载的是上古时期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政事;周易由周文王、周公所编纂,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的精心杰作。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瑞。
在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做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夜蒲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第三章《时序》1.【原文】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
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
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
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之不禁。
【译文】爆竹一声除旧岁,新的一年又来临了;门上换上了新的桃符,以迎接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日是元旦称为首祚。
正月初七日是人日称作灵辰;元旦将椒花酒献给君王,是借此祝颂他长寿。
请乡邻朋友喝屠苏酒,可以驱除瘟疫百病。
新岁别名首春,去年则称客岁;火树银花合,是形容元宵节的灿烂辉煌;星桥铁销开是说元宵节这一天开禁,放下吊桥听任城内外游人自由往来观赏灯火。
2.【原文】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⑨。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译文]二月初一是中和节,三月初三日为上巳春浴之时。
冬至后第一百零六天是清明节,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叫做春社;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初伏日则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四月麦熟所以称为麦秋;端午日饮菖蒲酒所以又称为蒲节;六月初六日是天贶节;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
端午节龙舟竞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阳节登高山揷茱萸饮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灾的故事。
3.【原文】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幼学琼林》注音版_传统诵读
幼学琼林【导读】《幼学琼林》原名《幼学求源》,明代程登吉(允升)所著。
清代邹圣脉为之增补,易名为《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曾风行于世。
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
此外,还有人仿效其体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
《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风行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一致,如《故事寻源》、《幼学求源》、《幼学故事珠玑》、《幼学须知句解》等。
此书的作者,一般都认为是明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濬。
凡四卷,三十三项内容,依次是: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卷一);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卷二);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卷三);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卷四)。
它相当于一部百科知识词典,用生动形象的对偶句,宣讲各种典故、知识和成语等。
抑或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成语词典,里面的奇词妙语,比比皆是,不愧为“琼林”。
这本蒙书,对宣传知识,普及成语,起过积极的作用。
古人这样编写“成语词典”专供学童记诵,自有高明之处,其中奥妙,值得今人深味。
目录卷一 ...................................................................... - 4 -天文 .. (4)地舆 (7)岁时 (11)朝廷 (15)文臣 (17)武职 (21)卷二 ...................................................................... - 24 -祖孙父子 (24)兄弟 (26)夫妇 (28)叔侄 (30)师生 (31)朋友宾主 (32)婚姻 (35)妇女 (36)外戚 (39)老幼寿诞 (40)卷三 ...................................................................... - 44 -身体 .. (44)衣服 (50)人事 (52)饮食 (64)宫室 (67)器用 (70)珍宝 (73)卷四 ...................................................................... - 76 -贫富 .. (76)疾病死丧 (78)文事 (82)科第 (87)制作 (89)技艺 (91)讼狱 (92)世道鬼神 (94)鸟兽 (98)花木 (106)幼学琼林juàn 卷yī一t iān天wén文hùn 混dùn沌c hū初kāi开,q ián乾kūn坤s hǐ始d iàn奠。
《幼学琼林》全文(卷二)
《幼学琼林》全⽂(卷⼆) 上⼀卷阅读: 《幼学琼林》全⽂及解释(卷⼆) 卷⼆ 祖孙⽗⼦ 【原⽂】 何谓五伦,君⾂、⽗⼦、兄弟、夫妇、朋友;何谓九族,⾼、曾、祖、考、已⾝、⼦、孙、曾、⽞。
始祖⽈⿐祖,远孙⽈⽿孙。
⽗⼦创造,⽈肯构肯堂;⽗⼦俱贤,⽈是⽗是⼦。
祖称王⽗,⽗⽈严君。
⽗母俱存,谓之椿萱并茂;⼦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桥⽊⾼⽽仰,似⽗之道;梓⽊低⽽俯,如⼦之卑。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gu]阿翁[gong];得亲顺亲,⽅可为⼈为⼦。
盖⽗愆,名为千蛊;育义⼦,乃⽈螟蛉。
⽣⼦当如孙仲谋,曹操羡孙权之语;⽣⼦须如李亚⼦,朱温叹存勖之词。
菽⽔承欢,贫⼠养亲之乐;义⽅是训,⽗亲教⼦之严。
绍箕裘,⼦承⽗业;恢先绪,⼦振家声。
具庆下,⽗母俱存;重庆下,祖⽗俱在。
燕翼贻谋,乃称裕后之祖;克绳祖武,是称象贤之孙。
称⼈有令⼦,⽈鳞趾呈祥;称宦有贤郎,⽈凤⽑济美。
弑⽗⾃⽴,隋杨⼴之天性何存;杀⼦媚君,齐易⽛之⼈⼼何在。
分⽢以娱⽬,王羲之弄孙⾃乐;问安惟点颔,郭⼦仪厥孙最多。
和丸教⼦,仲郢母之贤;戏彩娱亲,⽼莱⼦之孝。
⽑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位杖,因母之⽼。
慈母望⼦,倚门倚闾;游⼦思亲,陟岵陟屺。
爱⽆差等,⽈兄⼦如邻⼦;分有相同,⽈吾翁即若翁。
长男为主器,令⼦可克家。
⼦光前⽈充闾,⼦过⽗⽈跨灶。
宁馨英畏,皆是羡⼈之⼉;国器掌珠,悉是称⼈之⼦。
可爱者⼦孙之多,若螽斯之蛰蛰;堪羡者后⼈之盛,如⽠瓞之绵绵。
【注释】 何谓五伦:君⾂、⽗⼦、兄弟、朋友、夫妇;何谓九族:⾼、曾、祖、考、已⾝、⼦、孙、曾、⽞。
五伦:⼈与⼈之间的⽆种关系。
考:指死去的⽗亲。
始祖⽈⿐祖,远孙⽈⽿孙。
⽿孙:离⾼祖很元,只是听说过,没有见过,故名之。
⽗⼦创造,⽈肯构肯堂;⽗⼦俱贤,⽈是⽗是⼦。
肯构肯堂:⽗亲要筑房⼦,已设计好,⼉⼦不肯打地基,更不肯构建房⼦。
这⾥反其意⽤之,形容⽗亲和⼉⼦共创事业。
祖称王⽗,⽗⽈严君。
幼学琼林 (二年级下)
幼 学 琼 林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
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
(一)东 岳 泰 山东d ōng岳yu è 泰t ài 山sh ān ,西x ī 岳yu è 华hu à 山sh ān ,南n án 岳yu è 衡h éng 山sh ān , 北b ěi 岳yu è 恒h éng山sh ān ,中zh ōng 岳yu è 嵩s ōng 山sh ān ,此c ǐ 为w éi 天ti ān 下xi à 之zh ī 五w ǔ 岳yu è。
——摘自《地舆篇》【注释】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高山。
(二)爆 竹 一 声 除 旧爆b ào竹zh ú 一y ì 声sh ēng 除ch ú 旧j i ù,桃t áo 符f ú 万w àn 户h ù 更g èng 新x īn 。
履l ǚ 端du ān ,是sh ì 初ch ū 一y ī 元yu án 旦d àn ; 人r én 日r ì,是sh ì 初ch ū 七q ī 灵l íng 辰ch én。
——摘自《岁时篇》【注释】桃符:画在桃木板上的门神,古人以桃木能驱邪,故新年风俗都换桃符。
履端:开端。
【典故】春联和门神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幼学琼林原文注释译文,易读易忆,古代的百科全书(3)
幼学琼林原文注释译文,易读易忆,古代的百科全书(3)《幼学琼林》卷三·人事【原文】《大学》首重夫明新,小于莫先于应对。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阁下、足下,并称人之辞;不佞、鲰生,皆自谦之语。
恕罪曰原宥,惶恐曰主臣。
大春元、大殿选、大会状,举人之称不一;大秋元、大经元、大三元,士人之誉多殊。
大掾史,推美吏员;大柱石,尊称乡宦。
【注释】(001)明新:明德与新民,引申为做人的美德。
(002)小子:古人八岁时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等日常的礼节。
十五岁时入大学,学习做人的道理。
小子指小学弟子。
(003)容:仪表。
(004)度:法度。
(005)章:章法。
(006)不佞:不才,没有才能。
(007)鲰生:无知小人。
(008)主臣:本谓君臣,后用来表示恭敬惶恐之辞。
(009)大春元: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者都称“元”,大春元为春天会试第一名。
(010)大殿选:殿试一甲第一名。
(011)大会状:会元、状元兼得。
(012)大秋元:秋季乡试第一名。
(013)大经元:五经贡生第一名。
(014)大三元:解元、会元、状元,三元连中。
(015)掾史:汉代以后职权较重的长官有署吏,分曹治事,通称掾史。
(016)柱石:支梁的柱子和承柱子的基石。
【译文】大学之道最重要的是明明德、日日新,小孩子学礼仪,首先要学应对的话语和礼节。
人的仪容举止固然要适宜合度,说话言语尤应有条理合文法。
智能要圆通品行要端正,胆量要大而心却要细。
执事和足下都是对人的尊称;不佞、鲰生都是称自己的谦词。
请求别人原谅说宽宥,自己惶悚恐惧叫主臣。
大殿选、大会状、大春元都是对举人的不同美称;大秋元、大经元、大三元,对士人的赞美也是不同。
大掾史是对属官吏员的美称,大柱石是对重臣乡宦的尊称。
【原文】贺入学曰云程发轫,贺新冠曰元服加荣。
贺人荣归,谓之锦旋;作商得财,谓之稇载。
谦送礼曰献芹,不受馈曰反璧。
谢人厚礼曰厚贶,自谦利薄曰菲仪。
幼学琼林原文及译文
幼学琼林原文及译文摘要:一、幼学琼林的原文与译文简介1.幼学琼林的原文作者及背景2.幼学琼林的译文作者及背景二、幼学琼林原文内容概述1.原文的主题和结构2.原文的文学价值和影响三、幼学琼林译文内容概述1.译文的主题和结构2.译文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四、幼学琼林原文与译文的比较1.语言表达的差异2.文化背景的差异3.翻译技巧的差异正文:一、幼学琼林的原文与译文简介《幼学琼林》原文作者为明朝文人程登吉,其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本流传极广的古代启蒙读物。
该书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器物、草木、鸟兽等方面的知识,并以对仗工整、韵律优美的骈文写就,易于记诵。
《幼学琼林》译文的作者是现代翻译家王力。
他为了使这部古代启蒙读物更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原文进行了翻译和注释,使其更通俗易懂。
二、幼学琼林原文内容概述《幼学琼林》原文共有四卷,分为天地、岁时、人事、物性等类别,以对仗工整、韵律优美的骈文写就。
原文主题丰富,结构严谨,通过描述各种事物,传授给读者许多知识。
在文学价值方面,《幼学琼林》原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启蒙读物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幼学琼林译文内容概述《幼学琼林》译文共分四卷,与原文结构相同,包括天地、岁时、人事、物性等类别。
译文采用现代汉语,通俗易懂,同时对原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典故进行了注释,方便读者理解。
在文学价值方面,《幼学琼林》译文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使古代启蒙读物更好地适应了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
四、幼学琼林原文与译文的比较虽然《幼学琼林》原文与译文在内容上大致相同,但在语言表达、文化背景和翻译技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原文采用古代汉语,而译文采用现代汉语,使译文更易于理解。
其次,原文和译文在文化背景方面有所不同,原文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而译文则反映了现代中国的文化背景。
『古文典籍』幼学琼林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古文典籍』幼学琼林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幼学琼林
朝代:明朝|作者:程登吉|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
本书最早名为《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
幼学琼林全文阅读
•卷一
•天文
•地舆
•岁时
•朝廷
•文臣
•武职
•卷二
•祖孙父子
•兄弟
•夫妇
•叔侄
•师生
•朋友宾主
•婚姻
•女子
•外戚
•老幼寿诞
•身体
•衣服
•卷三
•人事
•饮食
•宫室
•器用
•珍宝
•贫富
•疾病死丧•卷四
•文事
•科第
•制作
•技艺
•讼狱
•释道鬼神
•鸟兽
•花木。
幼学琼林注音全文及译文
幼学琼林注音全文及译文《幼学琼林》注音全文及译文:混h ùn 沌d ùn 初ch ū开k āi ,乾qi án 坤k ūn 始sh ǐ奠di àn 。
气q ì之zh ī轻q īn ɡ清q īn ɡ上sh àn ɡ浮f ú者zh ě为w éi 天ti ān ,气q ì之zh ī重zh òn ɡ浊zhu ó下xi à凝n ín ɡ者zh ě为w éi 地d ì。
日r ì月yu è五w ǔ星x īn ɡ,谓w èi 之zh ī七q ī政zh èn ɡ;天ti ān 地d ì与y ǔ人r én ,谓w èi 之zh ī三s ān 才c ái 。
日r ì为w éi 众zh òn ɡ阳y án ɡ之zh ī宗z ōn ɡ,月yu è乃n ǎi 太t ài 阴y īn 之zh ī象xi àn ɡ。
虹h ón ɡ名m ín ɡ螮蝀,乃n ǎi 天ti ān 地d ì之zh ī婬气q ì;月yu è里l ǐ蟾ch án 蜍ch ú,乃n ǎi 皓h ào 魄p ò之zh ī精j īn ɡ华hu á。
风f ēn ɡ欲y ù起q ǐ而ér 石sh í燕y àn 飞f ēi ,天ti ān 将ji ān ɡ雨y ǔ而ér 商sh ān ɡ羊y án ɡ舞w ǔ。
旋xu àn 风f ēn ɡ名m ín ɡ为w éi 羊y án ɡ角ji ǎo ,闪sh ǎn 电di àn 号h ào 曰yu ē雷l éi 鞭bi ān ;青q īn ɡ女n ǚ乃n ǎi 霜shu ān ɡ之zh ī神sh én ,素s ù娥é即j í月yu è之zh ī号h ào 。
国学经典:《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1
国学经典:《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1幼学琼林》全文(卷一)卷一天文【原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回阿香。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歘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甘霖、甘澍,仅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
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晨星谓贤人廖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回。
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
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
父仇不共戴夭,子道须当爱日。
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
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
雨旸时若,系是休徵;天地交泰,称斯盛世。
【注释】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混沌: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元气状态。
气之较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气:指元气。
凝:结也。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三才:三种有能力的事物。
古人认为,天能覆物,地能载物,而人是万物之灵。
蒙学经典幼学琼林及译文
蒙学经典幼学琼林及译文(一)《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
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
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
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中国一直流传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连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能熟背《幼学琼林》,足见《幼学琼林》的影响力之大。
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
它是我国古代蒙学中影响最大,编得最好的读本,堪称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天文【原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乃皓魄之精华。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为滕六。
焱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甘霖、甘澍,俱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雪飞六出,预兆年丰;日上三竿,乃云时晏。
蜀犬吠日,比人识见甚疏;吴牛喘月,嘲人畏惧太过。
望切有若云霓,恩深莫如雨露;参商二星,每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羿妻奔于月窟,号为嫦娥;傅说死后精神,托于箕尾。
戴月披星,谓奔驰于早夜;栉风沐雨,谓劳苦于风尘。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谓阳春有脚。
幼学琼林(卷二 身体篇)
【释义】
跟君子会晤叫做“得挹芝眉”,跟别人久别重逢叫做“久违颜范”。 邀请女性宾客叫做“奉迓金莲”,邀请亲朋好友叫做“敢攀玉趾”。 “侏儒”是指人的身材矮小,“魁梧”是说人的相貌奇特。“龙章凤姿”的人一定是朝廷中的 杰出君子; “獐头鼠目”的人一定是田野中的无用小人。
赵云骁勇善战,被刘备称赞为“子龙一身都是胆”;周灵王刚出生时就长有胡须,被人们 认为是神圣。
常胜将军:赵子龙
《幼学琼林》身体篇 全文:
来俊臣注醋于囚鼻,法外行凶;严子陵加足于帝腹,忘其尊贵。 久不屈兹膝,郭子仪尊居宰相;不为米折腰,陶渊明不拜吏胥。
【释义】
来俊臣把醋灌在囚犯的鼻子里,这是违法行凶的事;严子陵睡梦中把脚伸到光武帝刘秀的 肚子上,忘记了刘秀已经贵为皇帝。
事情符合自己的心意叫做“如愿”,做事情有愧于心叫做“汗颜”。
《幼学琼林》身体篇 全文:
人多言曰饶舌,物堪食曰可口。 泽及枯骨,西伯之深仁;灼艾分痛,宋祖之友爱。 唐太宗为臣疗病,亲剪其须;颜杲卿骂贼不辍,贼断其舌。
【释义】
人说的话多了,叫做“饶舌”;食物味美,叫做“可口”。 周文王安葬发现的枯骨,可见他的宅心仁厚;宋太祖灼艾分痛,可见他对弟弟的友爱。唐太 宗为给大臣李绩治病,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入药;颜杲卿被安禄山俘虏之后骂不绝口,反贼就割 断了他的舌头。
幼学琼林(2)身体
1、全文读诵 2、经典解析 3、故事典故 4、小练习
《幼学琼林》身体篇 全文:
百体皆血肉之躯,五官有贵贱之别。 尧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耳有三漏,大禹之奇形; 臂有四肘,成汤之异体。 文王龙颜而虎眉,汉高斗胸而隆准。
幼学琼林时序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幼学琼林时序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原文】爆竹一声除旧,桃符①万户更新。
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灵辰②。
元日献君以《椒花颂》,为祝遐龄;元日饮人以屠苏酒,可除疠疫③。
新岁曰王春,去年曰客岁④。
火树银花合,谓元宵灯火之辉煌;星桥铁锁开,谓元夕金吾之不禁⑤。
二月朔为中和节,三月三为上巳辰⑥。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⑦。
寒食节是清明前一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⑧。
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⑨。
六月六日,节名天贶;五月五日,序号天中⑩。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五戊鸡豚宴社,处处饮治聋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针。
中秋月朗,明皇亲游于月殿;九日风高,孟嘉帽落于龙山。
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木,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南方之曰祝融,居离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
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的,故秋帝曰白帝。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
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初一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翌日、诘朝,言皆明日;谷旦、吉旦,悉是良辰。
片晌即谓片时,日曛乃云日暮。
畴昔、曩者,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皆将曙之时。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为上浣,中旬十日为中浣,下旬十日为下浣;学有三余:夜者日之余,冬者岁之余,雨者晴之余。
以术愚人,曰朝三暮四;为学求益,曰日就月将。
焚膏继晷,日夜辛勤;俾昼作夜,晨昏颠倒。
自愧无成,曰虚延岁月;与人共语,曰少叙寒暄。
《幼学琼林》卷四·科第原文及译文
《幼学琼林》卷四·科第原文及译文卷四·科第作者:程登吉士人入学曰游泮,又曰采芹;士人登科曰释褐,又曰得隽。
宾兴即大比之年,贤书乃试录之号。
鹿鸣宴,款文榜之贤;鹰扬宴,待武科之士。
文章入式,有朱衣以点头;经术既明,取青紫如拾芥。
其家初中,谓之破天荒;士人超拔,谓之出头地。
中状元,曰独占鳌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
琼林赐宴,宋太宗之伊始;临轩问策,宋神宗之开端。
同榜之人,皆是同年;取中之官,谓之座主。
应试见遗,谓之龙门点额;进士及第,谓之雁塔题名。
贺登科,曰荣膺鹗荐;入贡院,曰鏖战棘闱。
金殿唱名曰传胪,乡会放榜曰撤棘。
攀仙桂,步青云,皆言荣发;孙山外,红勒帛,总是无名。
英雄入吾彀,唐太宗喜得佳士;桃李属春官,刘禹锡贺得门生。
薪,采也,槱,积也,美文王作人之诗,故考士谓之薪槱之典;汇,类也,征,进也,是连类同进之象,故进贤谓之汇征之途。
赚了英雄,慰人下第;傍人门户,怜士无依。
虽然有志者事竟成,伫看荣华之日;成丹者火候到,何惜烹炼之功。
译文及注释译文书生中了秀才,入学读书叫做“游泮”,又叫做“采芹”;士人应考登了进士科,可以脱去布衣换上官服称为“释褐”,又叫“得隽”。
三年一次考举人的乡试,称“大比之年”,又称为“宾兴”;“贤书”是乡试取中者的名单。
“鹿鸣宴”是款待文进士的宴会;“鹰扬宴”是款待武进士的宴会。
文章符合要求被选中,有朱衣老人在暗中示意;经书弄明白了,获取官职就像拾取芥子一样容易。
某地第一次有人考中进士称“破天荒”;读书人出类拔萃称“出头地”。
考中状元叫“独占鳌头”;考中解元称“名魁虎榜”。
在琼林苑赐宴新考中的进士,这是从宋太宗才开始有的;亲临殿前提问应试的新进士是从宋神宗才开始的。
同榜取中之人互称为“同年”,进士举人称自己的主考官为“座主”。
应试没有取中,如同鲤鱼没有跳过龙门,触额而返,故称为“龙门点额”。
唐代进士及第后,把姓名写在慈恩寺雁塔上,后人便称登科为“雁塔题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考+幼学琼林》古文今读全本幼学琼林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
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
全书内容广博,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古人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意思就是读了《幼学》之后,天下大事大都知晓,天下大可去得。
这从我下面贴出的目录就可以知道,这话不算很夸张,读玩幼学之后,的确对天文,地理典章之类都会有大概的了解了。
好,废话不多说,开始一起来读《幼学》。
这里用的底本是岳麓书社的清朝邹圣脉增补本,共分四卷,三十三科。
这是目录:卷一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卷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卷三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卷四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我这里先将原文单独列出,再在后面每句单独来讲讲。
卷一:天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日雷鞭。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日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日阿香。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歘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甘霖、甘澍,俱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
乃曰阳春有脚。
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日全赖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日再造;诵再生之德,日二天。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晨星谓贤人寥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
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
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
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
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
雨旸时若,系是休征;天地交泰,斯称盛世。
【增】大圜乃天之号,阳德为日之称。
涿鹿野中之云,彩分华盖;柏梁台上之露,润浥金茎。
欲知孝子伤心,晨霜践履;每见雄军喜气,晚雪销融。
郑公风一往一来,御史雨既沾既足。
赤电绕枢而附宝孕,白虹贯日而荆轲歌。
太子庶子之名,星分前后。
旱年潦年之占,雷辨雌雄。
中台为鼎鼐之司,东壁是图书之府。
鲁阳苦战挥西日,日返戈头;诸葛神机祭东风,风回纛下。
束先生精神毕至,可祷三日之霖;张道士法术颇神,能做五里之雾。
儿童争日,如盘如汤;辩士论天,有头有足。
月离毕而雨侯将徵,星孛辰而火灾乃见。
第一卷首先讲天文,中国古代无论是讲三才天地人,还是佛教中的天地神人鬼,都是从天开始,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这大概也是东方文化的特点吧。
天文中从天地未分之前一直讲到天地、日月、众星,又讲到神话中的各种和天文有关的神话人物。
句解: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什么是混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传说天地未分之前,我们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
那就是混沌。
所以,古人说:“混沌,元气也,阴阳未分之象。
””《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浑沌为朴。
未造而为物,谓之太一”。
王充《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混沌既开之后,“乾坤始奠”。
乾坤就是天地。
奠,就是定。
古人说:“昔二气未分,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末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氏出,则天地之道,达阴阳之理,于是伏者为天,偃者为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 混沌是怎么开的呢?据说是盘古打开的。
盘古打开的这个混沌,谁知道是不是类似于西方神话中潘多拉打开的那个匣子呢?盘古是如何打开混沌的呢?古书上描写的很多。
大概说来就是这样的:“某日,盘古生在混沌中,没有人知道他诗怎么来的,也没有人知道他从何而来,反正就是某天就在那里了。
盘古在天地之中,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天地慢慢分离,天每日增加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长一丈,这样,万八千岁后,天地相距九万里。
(古书如此记载,我大概换算了一下,似乎这数字还能自圆其说。
)这样,天地就分离了。
古书记到这里,有的下面就没有记载了,有的还有记载,说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大概也就是说,盘古死了之后,身体变化成了大地上的各种地质形态了。
在这里,有土地,有山川,有湖泊,还有人。
我们人类诗怎么来的,我们人类不过是盘古身上的虱子,跳蚤等等变化而来的。
这可能算是比较早的中国的创世纪神话了。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古人说:“天地者,阴阳之府也,神者,天之阳精,鬼者,天之阴气。
天统开于子,轻清之气,一万八千年浮而为天,天之精华凝结而为日月星辰。
成象既著,功用乃行,地统开于丑,重浊之气,一万八千年凝而为地,地之灵气融而为山川河岳,成形既定,肸蚃攸召。
”在盘古将混沌打开之后,就有了天地。
天就是那地上的轻清之气慢慢浮到空中,凝结而成的。
而地呢,就是重浊之气慢慢凝结而成的。
前面这几句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人的天地生成观了。
古人认为天地就是这么来的。
天地既成之后,天之精华就慢慢凝结而成了漫天的星斗,而地之灵气融而为名山大川,江河湖泊。
有了这些之后,慢慢就有了人类。
这里有个现在很少见的古语“肸蚃攸召肸xī散布;蚃xiǎng,知声虫也;攸,所也,”在古书中,“肸蚃”倒是常见,就是“布”,也就是散开、铺开的意思。
至于攸召就不好理解了,查古籍,似乎只在《抱朴子》一书中有“寔理势之攸召,犹影响之相归也”攸召一语。
手边没有《抱朴子内篇校释》不知道今人诗怎么解释这个词的。
攸召的用法,我一时也想不明白,留着以后再解决吧。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金、木、水、火、土,再加日月就是七政了。
《尚书》: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后人注解说:“舜察天文,齐七政,以审己当天心与否”。
可见古人天人结合是很早的。
古人总是讲“顺乎天,应乎人”,这里的“顺乎天”大概就是查七政了。
后人敷衍出天星算命术,又有什么上观天文,下查地理,所谓上观,差不多都是说的观七政了。
三才天地人,这也是古人说的滥熟的了。
古人说:“天能覆物,地能载物,圣人裁成辅相,以助天地之所不及,而能成物。
盖天地万物群生,唯人最贵,故人为万物之灵,气禀阴阳,道敦化育,生生不已,与天地参,故曰三才。
”才也就是能的意思。
在古人的观念中,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人也生在天地万物之间。
人生在天地万物之间可以做些什么呢?人是为了补充天地所没有做,所不能做而生的。
天地生成了万物,我们借助天地生成的万物生活,晨出暮归,刀耕火种,渴了就喝几口流水,饿了就吃一点食物。
用枯枝败叶来引火取暖和驱逐野兽,卧不过一垄,食不过满腹。
本来可以和自然万物和平共处的,不过,由于文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这些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而我们住着豪宅,开着各式轿车,这已经不是“补天地之所不及”,这也和三才观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虽然这样,其最终还是“总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不知道这么辛苦,这么执着,所为何来。
虽然说这也是“生生不已”,不过这“不已”,却早已不是古人的“不已”了。
这种自称效法天行健,效法地之厚德载物的“不已”,似乎也已经偏离了古人的本意。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古人很喜欢说阴阳。
阴原来是暗的意思。
水之南、山之北也叫阴。
阳就是高,明的意思。
合在一起讲,在《易》中就已经比较常见了。
《易传》中有“阴阳不测之谓神”、“ 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又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
而在《诗》、《书》、《左传》中,阴阳就很少见了,据此我推断,阴阳理论大概可能是战国人提出来。
虽然在战国之前的古书中很少见阴阳一词,但是他们并不是没有这种思想,周易中的阴阳爻,就是他们这种思想的表现。
不过可能那时还没有完整的理论或者没有见诸文字的理论而已。
阴阳转化,或者说阴阳辨证,使我们总有了“中庸”的思想,因为“物壮则老”,所以古人总是提出凡事留余地。
比如“穷寇勿迫”,比如“逢人且说三分话”,比如“志不可满,欲不可纵”,三千年来,留给我们的影响不是仅仅一个好或者一个坏字所能说尽的了。
“日乃众阳之宗”这句,如果抛开古人的所谓“日为太阳之精,为人君之象”的话,可以说“日主生养恩德”,也就是说太阳管这万物生长。
所以说日为众阳之宗。
只有有了太阳,天地间的万物才能生长。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太阳,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月乃太阴之象”,古人认为,月亮是太阴之精,是为了补太阳之不足而生的。
所以又叫太阴。
在人而言,古人常用日比喻为国君,而将月亮比喻后妃和臣子。
认为妃子和臣子就是太阳周围的月亮和众星。
而按今天的天文学而言,月亮也就是太阳系的一颗星星而已。
古人总是将天人放到一起说,这种思想诗早在《诗》《书》中就有了。
而将这两者放在一起,大概是从汉人董仲舒开始的,他在《春秋繁露》中说“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这里开始就将天人结合在一起了。
从此,中国的统治者总是说天命天命,而自己也是天子了。
(似乎秦始皇帝及其祖先很少说天命之类)。
而天子也就是那更早的“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的纣了。
东方的天子和西方的天子似乎还是有区别丫。
肸蚃攸召看样子人还是不能懒呀。
想着这句不会出现在《辞源》中,就没有查。
按《文选》注的解释选了“肸蚃”为布的意思。
晚上实在没有办法,去《辞源》中求解释,结果辞源解释是:“散布,弥漫。
后常比喻神灵感应或灵感通微。
”又找到宋大中祥符六年六月立的东岳天齐仁圣帝碑文,里面有“肸蚃攸赞”句,这样看来,无论是“肸蚃攸召”或者“肸蚃攸赞”都类似于“急急如律令”之类的套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