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九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世界市场)【圣才出品】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世界市场)【圣才出品】

第四章世界市场一、名词解释1.商品交易所答:商品交易所指根据货样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所。

交易所中通常没有商品,买卖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标准和货样进行交易。

成交是在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

商品交易所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调节价格的作用。

在交易所买卖的商品,往往具有同质性。

它们主要有:有色金属、谷物、纺织原料、食品和油料等。

这些商品买卖,基本上可分为实物和期货交易两种。

实物交易是进行实际商品的买卖活动,合同的执行以卖方交货、买方收货付款来进行;期货交易是一种按交易所制定的标准期货合同达成交易后,远期进行交割的交易。

目前,商品交易所中大部分交易是期货交易。

2.加工贸易答:加工贸易是指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加工贸易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来料加工是指甲国家按照乙国家的要求,将乙国家商人提供的原料、辅料加工后把成品交给乙方,收取加工费用的方式;②进料加工又称以进养出,是指进口原料进行加工,把成品销往国外的购销方式;③来件装配是指甲国商人向乙国厂商提供零件与元件,由乙国厂商装配,再交给甲国商人,收取装配加工费的方式。

3.补偿贸易答:补偿贸易又称产品返销,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形式,是买方在信贷基础上从卖方进口机器、设备、产品、技术或劳务,然后用商品与劳务支付货款的方式。

补偿贸易有以下三种方式:①回购。

回购又称返销,是指买方以进口的设备开发和生产出来的产品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贸易方式;②互购。

互购是指用双方商定的其他产品或劳务偿付货款的贸易方式;③部分补偿。

部分补偿是指买方对进口设备的货款,可以部分用商品补偿,部分用现汇支付的贸易方式,也有第三方参与,负责接受、销售补偿产品或提供补偿产品的,此为多边补偿。

补偿贸易的特点:①它不是用货币,而是用产品作为主要的支付手段;②由于货款偿付是分次进行的,所以它不是一次性的买卖行为,而是多次才能完成的买卖行为;③贸易与生产相联系。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也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2.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1)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2)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Net Import)。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

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指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0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1)国际贸易值(Value of Trade)又称国际贸易额,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国际贸易值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通常都用美元来表示。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出口值加上进口值之和就是该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也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2.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1)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2)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Net Import)。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是以数量来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

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指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0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1)国际贸易值(Value of Trade)又称国际贸易额,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10.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二是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

对外贸易的扩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幼年时期的基础,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对外贸易成为这种方式本身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对外贸易起过巨大的作用。

(2)西方经济学家的有关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Vent for Surplus)模型、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都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思想;英国的约翰·穆勒较为系统地论述贸易的发展利益,他关于贸易对经济发展贡献的论述给后来的经济学家很大的启发。

(3)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学说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理论命题是D·H·罗卜特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来的,50年代,R·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主要内容如下:①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专注考研考证②出口的增长也趋向于使有关国家的投资领域发生变化;③出口使得一国得到规模经济的利益;④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会给一国的出口工业造成压力,以降低成本,改良出口产品的质量,并淘汰那些效率低下的出口工业;⑤一个日益发展的出口部门还会鼓励国内外的投资,并刺激加工工业或附属工业以及交通运输、动力等部门的发展,同时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进。

(4)马克斯·科登关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率影响的理论澳大利亚国际经济学家马克斯·科登提出了贸易对经济增长率影响的理论。

他的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将对外贸易与宏观经济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并且特别强调外贸对生产要素供给量的影响和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圣才出品】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7.1 复习笔记考点一:关税1.关税的含义及作用(见表7-1)表7-1 关税的含义及作用2.关税的种类关税依据征收方向可分为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

其中进口税中按差别待遇又可分为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关税和普遍优惠制关税。

(1)进口税(见表7-2)表7-2 进口税(2)出口税(见表7-3)7-3 出口税(3)过境税过境税(Transit Duties)又称通过税,是指一国对于外国商品通过其关境时征收的关税。

这种关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最为盛行。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国家都不征过境税,仅仅在外国商品通过时征收少量的准许税、印花费、签证费和统计费等。

(4)进口附加税进口附加税(Import Surtaxes)又称特别关税,是指对进口商品征收正常关税外,再加征的额外关税。

征收进口附加税是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临时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应付国际收支逆差;维持进出口平衡;防止外国商品的出口补贴和低价倾销;对某个国家实行歧视或报复等。

进口附加税往往针对个别国家或个别商品征收,主要有以下两种:①反补贴税(见表7-4)表7-4 反补贴税②反倾销税(见表7-5)表7-5 反倾销税(5)差价税差价税又称差额税,是指当某种产品进口价格低于本国同类产品生产价格时,为了保护本国生产和国内市场,按照国内产品价格与进口同类产品价格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

差价税是一种滑动关税,它随着国内外价格差额的变动而变动,能较好地起到限制进口作用。

(6)特惠关税特惠关税是指某一国家或者经济集团对某些国家的所有进口或部分商品在关税方面给予的特别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

这种关税优惠待遇有互惠的,也有非互惠的。

(7)普遍优惠制(见表7-6)表7-6 普遍优惠制3.征收关税的依据和方法(1)海关税则(见表7-7)表7-7 海关税则(2)关税的征收方法(见表7-8)表7-8 关税的征收方法。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xx〈〈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一、名词解释1、净进口: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净出口 :出口量大于进口量2、出口部门: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3、总贸易: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

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就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

专门贸易额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应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二、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国际贸易量的计算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3)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1)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2)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一般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

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

巨额顺差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

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使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

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它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

《国际贸易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1.1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基本范畴-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 国际贸易的基本范畴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要素流动。

1.2 国际贸易的作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球生产效率。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推动全球技术进步。

-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1.3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出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售商品和服务。

- 进口: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和服务。

-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 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 自由贸易:指国家间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不设限制或关税。

- 保护贸易:指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 关税:指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 非关税壁垒:指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配额、许可证等。

2.1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历史演进-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和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四个阶段。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各国可以最大化全球生产效率和福利。

2.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相对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 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另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劣势,两国之间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其他商品的生产能力。

国际贸易学(张二震)第四版提纲教材

国际贸易学(张二震)第四版提纲教材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二、进口与出口三、国际贸易指与国际贸易量四、贸易差额五、总贸易与专门贸易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七、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八、易货贸易与自由结汇贸易以及区别:九、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十、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的产生2、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3、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发展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第三节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与任务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1、两者的基础不同2、两者所面临的环境不同1,制度2经济政策3法律4各国的文化背景3、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1 信用风险 2 商业风险 3 汇率风险二、国际贸易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三、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3、二、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征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1、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2、水平型的国际分工成为主流3、国际分工的界限发生改变4、三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逐步演变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1、国际产业转移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2、非流动要素决定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流向3、四、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有一定的影响2、政治、文化等因素也会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3、国际分工的性质受国际生产关系的制约4、五、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第二节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一般均衡下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一个简单模型说明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简单一般均衡模型的推广三、贸易利益的源泉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一、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三、开展国际贸易,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四、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五、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六、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第四节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一、一国的经济主体能否对国际贸易作出合理的行为反应,并采取合理的行为二、一国是否具备必要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三、产业结构转变的代价和时间四、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五、各国外贸政策的影响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第二节比较成本理论一、绝对成本理论二、比较成本理论1、什么是比较成本2、比较成本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3、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第三节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要素理论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2、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3、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二、里昂惕夫之迷及其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2,要素非同质论3,贸易壁垒说4,需求偏向论5,自然资源论三、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1、技术要素说2、人力资本说3、研究与开发要素说4、信息要素说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四节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新发展一、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的概念2、当代产业内贸易的发展3、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①偏好相识论②市场结构论二、公司内贸易理论1、公司内贸易的发展2、公司内贸易的理论解释3、公司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要素条件与国家竞争优势2,国内需求与国家竞争优势3,相关产业、支撑产业与国家竞争优势4,机遇、政府作用与国家竞争优势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关系及其研究1、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关系2、国家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关系3、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意义四、当代国际贸易分工新理论简评第四章世界市场第一节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作用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二、世界市场的作用第二节世界市场的形成一、世界市场的分类二、世界市场上的商品流通渠道1、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1、商品交易所2、国际商品拍卖3、工商业博览会和展览会2、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市场1、单纯的商品购销形式2、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1、补偿贸易2、加工贸易3、租赁贸易三、世界市场的商品销售渠道第三节世界市场价格一、世界市场价格的概念二、世界市场价格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1、国际价值是世界价格变动的基础2、货币价值是影响世界价格的基本因素3、世界市场供求对世界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4、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与垄断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三、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四、世界市场价格的多元化1、调拨价格与垄断价格1、调拨价格1、调拨价格的特点2、调拨价格的目的3、调拨价格的限制条件2、垄断价格2、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1、国家机构对商品市场的单方面干预2、政府间贸易协定3、世界自由市场价格第五章贸易条件第一节贸易条件的涵义贸易条件的概念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及其意义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1、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2、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第二节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相互需求理论1、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2、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3、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分割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的均衡1、提供曲线及其性质2、以提供曲线表示的贸易条件的均衡与均衡的恢复3、提供曲线的移动及其原因4、对提供曲线理论的评价第三节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2、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3、贫困化增长4、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对他国贸易条件的影响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技术进步的类型2、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三、商品结构与贸易条件四、贸易政策与贸易条件五、技术贸易与贸易条件六、国际收入转移与贸易条件第四节关于不平等交换问题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经典学派的不平等交换理论1、以国际价值作为衡量交换是否等价的标准2、不平等交换是指不平等量劳动的交换3、不平等交换是指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平等二、西方经济学家的不平等交换理论1、以普雷维什为代表的中心- 外围论2、以辛格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全面恶化论3、伊曼纽尔的不平等工资理论4、芬德利的不平等交换与发展理论5、克鲁格曼的递增规模经济与南北不平衡发展理论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其形式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2、对外贸易政策的两种基本形式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组织框架2、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1、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度供给的因素2、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度需求的因素1、一国的出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2、一国的进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1、中世纪时期:鼓励进口政策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保护贸易政策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4、二战前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第二节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及其发展一、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和政策主张1、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2、中商主义者的政策主张3、对重商主义的评价二、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思想三、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1、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与自己的理论主张2、李斯特关于贸易保护的具体政策主张1、关于保护对象的选择2、关于保护关税的运用3、对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四、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1、幼稚产业选择的标准1、约翰穆勒等的选择标准2、小岛清的选择标准3、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幼稚产业标准的评价2、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论据1、经济方面的论据1 、保护贸易政策有利于保护和增加就业机会2 、实行保护贸易可以促进本国产业多样化3 、为纠正市场失灵,发展中国家需要对幼稚工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4 、因反对不公平贸易而采取保护政策2、非经济论据1 、保障国家安全2 、调整社会收入的分配四、保护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1、保护贸易政策的立足点在于保护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发展生产力,以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的是经济成长的长远利益3、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平稳性,维护本国经济运行的稳定而实行保护政策4、考虑到贸易利益的分配以及贸易对各利益集团收入的影响二是当采取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当的、合理的第三节当代发达国家的外贸政策及其理论分析一、战后发达国家的贸易自由化1、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1、大幅度减让关税2、尽力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3、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1、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的要求,代表了垄断资本利益2、战后贸易自由化是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3、在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各发达国家还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结合使用贸易保护主义二、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1、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2、限制进口的措施从关税壁垒转向以非关税壁垒为主3、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4、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5、新贸易保护主义使贸易上的歧视性有所增强三、战略性贸易政策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率及其理论基础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种类1、战略性进口关税2、战略性出口补贴3、战略性贸易政策简评4、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达国家贸易实践中的应用四、从战略性贸易政策到全球竞争政策1、全球竞争政策提出的背景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日益困难2、20世纪90 年代之后,诸多国际贸易争端缘于竞争政策问题2、竞争政策的涵义及其目标1、竞争政策的涵义2、竞争政策的目标3、竞争政策的层次1、微观层次——部门的竞争政策2、中观和宏观层次——一国经济和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政策4、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1、创立一个国际法律实体和执行机构2、各国竞争法的政策和协调3、利用WTO寸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达成一致,并把竞争问题融入WTC争端解决程序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第一节关税一、关税的含义及其作用二、关税的种类1、进口税2、出口税3、过境税4、进口附加税1、反补贴税2、反倾销税5、差价税6、特惠关税7、普遍优惠制三、征收关税的依据和方法1、关税征收依据2、海关税则种类2、关税的征收方法1、从量税2、从价税3、混合税4、选择税四、关税的经济效应1、关税对贸易小国的经济效应2、关税对贸易大国的经济效应五、关税结构和有效保护率第二节非关税壁垒一、进口配额制1、进口配额的概念及其种类1、绝对配额2、关税配额2、配额的关税效应3、配额与关税的比较二、自动出口配额制三、直接生产补贴四、汇率政策五、技术性贸易壁垒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及类别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1、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2、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3、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4、绿色壁垒六、其他几种主要非关税措施1、进口许可证2、外汇管制3、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4、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5、各种国内税6、最低限价7、有秩序的销售安排七、当代国际贸易中的新型贸易壁垒1、企业社会责任与SA80002、动物福利3、美国337 条款第三节出口鼓励的政策措施一、作为出口鼓励政策的补贴1、出口补贴及其形式1、直接的现金补贴2、对出口厂商提供财政性优惠和其他方面的优惠3、出口优惠金融制度2、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1、作为商品出口国所提供的补贴2、作为商品进口国所提供的补贴3、出口补贴政策的经济分析二、商品倾销三、外汇倾销四、经济特区第四节其他国际贸易政策措施一、出口限制措施二、进口鼓励措施三、贸易制裁第八章从GATT到WTO 第一节贸易条约和协定一、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涵义二、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种类1、贸易条约2、贸易协定3、支付协定4、国际贸易协定三、贸易条约和协定所依据的法律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第二节从GATT到WTO一、GATT的产生二、GATT的只要职能1、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尽量消除各种贸易壁垒2、协调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关系,解决各种贸易纠纷3、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情况,制定国际贸易的心规章4、研究和促进缔约各方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三、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贸易1、乌拉圭回合谈判发起的背景2、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特点3、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成果及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四、GATT的历史贡献及其缺陷第三节WTO基本知识一、WTO勺成立1、WTO成立的背景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勺需要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需要确保其顺利发展的规则3、GATT本身存在缺陷,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2、WTO勺成立二、WTO勺主要内容1、有关WTO机构本身的规定1、WTO勺宗旨2、WTO勺职能3、WTO勺主要组织机构4、WTO勺决策方式2、WTO勺法律框架3、WTO勺特点三、WTO勺基本原则1、非歧视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名待遇原则3、非歧视原则勺例外1 、最惠国待遇例外2 、国民待遇例外2、关税保护原则3、取消数量限制原则4、透明度原则5、公平贸易原则6、互惠原则7、贸易争端勺磋商调节原则8、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优惠勺原则9、区域性贸易安排原则10、合理保障原则1、国际收支保障条款2、幼稚工业保障条款四、WTO勺主要协议1、有关货物贸易勺协议1、GATT19942、《农产品协议》3、《纺织品和服装协议》4、《与贸易有关勺投资措施协议》5、非关税措施方面2、《服务贸易总协议》简称(GATS)3、《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4、WTO!个程序协议1 、《贸易政策审议机构》(TPRM)2 、《争端解决机构》五、中国与WTO1、中国加入WTO谈判的背景2、中国加入WTO谈判经历的阶段3、中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席位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则4、中国加入WTC后可以享有的权利与应承担的义务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一、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二、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三、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及其特征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及其类型1、国际间接投资2、国际直接投资二、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1、国际资本流动数量不断增大,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国际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地位上升3、国际资本流动的部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4、国际资本流动的地区分布继续失衡三、当代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1 、资本供求规律是促进资本国际流动的基本因素2、生产国际化的发展是资本国际流动的重要动力3、世界经济贸易的区域化、集团化是促进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1、垄断优势论2、比较优势论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三、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投资发展周期理论2、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3、技术当地化理论4、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四、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2、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国际贸易格局3、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了新的贸易方式4、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贸易自由化五、国际直接投资、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国际贸易推理创新1、对国际贸易分工基础的影响2、对贸易结构的影响3、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第四节贸易与经济一体化一、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形式二、当代经济一体化的发展1、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的欧盟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结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4、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5、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自由贸易区的迅速发展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三、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1、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关税同盟理论2、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 大市场理论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第一节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一、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定三、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二节贸易发展战略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方式与贸易发展战略二、三种贸易发展战略的分析与比较1、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2、出口替代的贸易战略3、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第三节贸易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一、选择贸易发展战略的原则1、贸易发展战略必须立足于提高国家竞争力2、坚持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贸易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符合国际惯例二、影响贸易战略选择的因素1、影响贸易战略选择的国内因素2、影响贸易战略选择的国际因素三、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1、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不断创造要素优势,提升参与要素分工的环节和国际分工的地位2、充分重视国内需求和进口对创造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3、培育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基础,创造产业优势和公司优势。

《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2、净进口: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净出口:出口量大于进口量3、出口部门: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4、总贸易: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

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

专门贸易: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就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

专门贸易额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应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7、国际贸易值: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也称国际贸易额。

8、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二、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国际贸易量的计算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3)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1)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2)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

一般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

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

巨额顺差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

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使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以及对外贸易活动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或地区),如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也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2.出口与进口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1)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2)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称为净进口(Net Import)。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是以数量来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专注考研考证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

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指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0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国际贸易值与国际贸易量(1)国际贸易值(Value of Trade)又称国际贸易额,是指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国际贸易值能反映出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金额,通常都用美元来表示。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一、名词解释1、净进口: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净出口:出口量大于进口量2、出口部门: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3、总贸易:总进口加上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就是一国的专门贸易额.专门贸易额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应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二、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国际贸易量的计算1〕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2〕3>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1>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2〕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但是长期保持顺差也不一定是好事.巨额顺差还会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控能力. 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使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它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和分散各有优劣.集中有利于信息的交流、扩大出口国商品在进口国的影响,但无论对进口还是出口而言,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都会使该国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境地.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分散则可以降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避免进出口厂商之间恶性竞争,但其不利之处在于市场的分散可能加大交易成本.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垂直型分工: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水平型分工:是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合作.前向__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后向__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间的联系.1.什么是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有什么新特点?答: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新特点1、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2、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速发展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传统"垂直型分工"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4、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渐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2.试述国际贸易对一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国际贸易可以给参与各方带来诸多利益.从静态角度来考察,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可以在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福利的总体增长,但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会在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产生利益再分配.从理论上讲,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某种产品的出口会使国内出口集团受益,消费者受损;某种产品的进口会使国内进口竞争集团受损,消费者受益.因此,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对国际贸易的态度往往不一致.3.试述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并谈谈一国如何创造条件,利用国际贸易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第一,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第三,开展国际贸易,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第四,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第五,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六,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绝对成本与绝对利益:绝对成本是指各国<或地区>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如自然资源、土质和民族素质,生产在成本上占绝对优势即低于别国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对各国都有利.绝对利益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比较成本:所谓比较成本是指设定不同厂商、不同生产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流通地域等等参数后的成本比较.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比率:所谓要素禀赋比率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一般说来,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要素密集度:所谓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认为,关税并不会改变贸易条件,其结果是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涨,那么,商品国内相对价格的上涨〔甚至不管这种上深究竟是起因于关税的升降还是其它一些原因〕一定会提高该商品生产过程中相对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此定理假设:当商品相对价格上升时,会增加在生产这种商品时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回报率和收益率.因此,该国生产所用的稀缺要素的真是回报率会随着关税是而上升.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H-O-S定理.按照赫-俄模型,国际贸易将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 萨缪尔逊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必然相等,故被称为H-O-S定理.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论有四个点A,要素条件:土地〔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力,劳力教育水平,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等.这些要素条件,有些是自然因素,另一些则是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B,需求条件:国内市场是否足够大.多数公司首先的目标是着重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如果国内市场很小,公司很难开发出新产品.C,相关与支撑产业.波特聚类自然形成,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D,公司战略,结构与对抗表现:国内的竞争环境造就了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什么贡献?答: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绝对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绝对成本理论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却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一国之所得必然是另一国之所失的片面看法,从而给自由贸易政策以理论上的支持.根据其理论,斯密主张取消对外贸易中的一切特权和限制,实行贸易的无限自由.他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适宜的国际分工体系才能建立,各国才能合理地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从事最有利的生产.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闭关自守肯定落后;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仍然是斯密的贸易分工理论留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试评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答: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的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是在那些可以称作既正确且重要的社会科学原理中首屈一指的".比较成本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如果说,绝对成本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那么,比较成本理论就进一步将贸易分工互利性原理一般化、普遍化了.也就是说,李嘉图的基于比较成本的分工原理比斯密的基于绝对成本的分工原理更具有一般性.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不论这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有可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可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中获得利益.从哲学高度看,比较成本理论揭示的是人类分工、协作、交换、互利的"大道理".只有从这个角度看,才能深刻理解比较成本揭示的分工思想.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比较成本理论作了那些发展?答: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人们有时又把该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要素禀赋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从成本角度看,要素禀赋论实际上是比较成本理论的发展,将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扩大到资源与要素领域.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西方经济学家对此做了哪些解释?答: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劳动熟练说、人力资本说、技术差距说、自然资源说、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需求偏好的逆转、贸易政策的扭曲试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其意义.答:产品生命周期,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任何产品都和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过程,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2>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分析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推测产品今后发展的趋势,正确把握产品的市场寿命,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产品生命周期是可以延长的.<4>产品生命周期用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对解释国际贸易有重要参考作用.它引导人们通过产品的生命周期,了解和掌握出口的动态变化,为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战略,市场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5>它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产品创新、或模仿引进、或扩大生产是,都要把握时机.而进行跨国经营,就可以利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6>它还反映出当代国际竞争的特点,即创新能力,模仿能力,是活的企业生存能力和优越地位的重要因素.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国际贸易从产品内容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产业间贸易,另一种就是产业内贸易,也称作部门内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1〕偏好相似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即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如果两个国家需求结构完全一样,一个国家所有可能进出口的商品也是另一个国家可能进口的商品,因而产生产业内贸易.〔2〕市场结构论.①外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②内部规模经济、产品差别、需求差别与产业内贸易.〔3〕产业内贸易与公司优势.市场结构理论表明,在产业内贸易中,各国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公司的特定竞争优势,而不像产业间贸易那样,首先表现为国家的竞争优势.总之,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差别、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差别以与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次结构的重合.按照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一国的竞争优势由哪些因素决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如何?答:波特认为国内四个基本变量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①要素禀赋;②需求状况;③相关产业相辅助产业;④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第一,生产要素方面,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都强调生产要素在企业和产业创造竞争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第二,同业竞争方面,波特认为,激烈的同业竞争能够给企业提供足够的压力来增加对高级生产要素的投资和研究开发活动的投资,从而有利于推进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林毅夫等认为,对一个特定的行业来说,只有该行业符合经济的比较优势时,同业间的良性市场竞争才可能实现.第三,需求条件方面,林毅夫等认为,需求条件包括多种内容,一些内容更多地属于外生性条件,不必进行深入的讨论.第四,关于相关与支撑产业,竞争优势理论非常强调相关与支撑产业〔或产业集群〕对于企业和产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性.鉴于以上分析,林毅夫教授指出,只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企业和产业的竞争优势才可能形成.或者说,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与必要性条件.第四章世界市场商品交易所:根据货样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所.交易所中通常没有商品,买卖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标准和货样进行交易.成交是在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来料加工:是甲方国家按照乙方国家的要求,把乙方国家商人提供的原料、辅料加工后把成品交给乙方,收取加工费用.进料加工:是进口原谅进行加工,把成品销往国外.调拨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规定的购买商品的价格.1、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了哪些积极作用?答:世界市场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是性命攸关的大事.第一,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不可缺少的商品销售场所和原料来源.第二,世界市场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有助于缓和资本主义各个社会生产部门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世界市场是资本扩张的结果和条件.2、什么是世界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的决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世界市场价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世界市场上形成的市场价格,也就是某种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实际买卖时所依据的价格.世界市场价格是衡量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消耗大小的标准.影响因素:1、国际价值是世界价格变动的基础2、货币价值是影响世界价格的基本因素3、世界市场供求对世界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4、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与垄断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5、国际经济周期、有关国家的经济贸易政策等4、什么是"一种商品一种价格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答: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是指在统一的市场上,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条件:在统一市场的几个不同市场区域内,如果一种商品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那么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更多的卖者将被吸引到价格高的市场区域中去,而更多的买者将会把订单转移到价格低廉的市场区域去.从而形成一种商品一个价格.5、试述跨国公司运用调拨价格的目的与其限制条件答:跨国公司利用调拨价格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用调拨价格达到避税目的;〔二〕用调拨价格来加强公司的竞争地位,或控制市场竞争;〔三〕利用较高的调拨价格把款项从一国调到其他国家;〔四〕当一国实行物价管制时,跨国公司通过操纵调拨价格,就可以达到逃避管制增加利润的目的;〔五〕在海外与当地资本合资经营企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可以操纵调拨价格来压低这家企业饿利润水平和增加母公司的利润,也可以利用调拨价格把利润从这家海外企业转移到母国或其他国家,以减少工会要求提高工资的压力.此外,利用调拨价格,跨国公司还可以达到资源保全、回避政治风险等目的.其限制因素主要有:〔一〕子公司数目的限制;〔二〕子公司相对独立利益的限制;〔三〕费用的限制;〔四〕东道国的限制8、试述加工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创造条件发挥加工贸易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答:加工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促进作用.第一,它有利于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的优势;第二,开展加工贸易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三,展加工贸易有利于积极利用外资.但发展中国家在从事加工贸易的过程中,也可能面临诸多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工贸易受外商制约较大,加工方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第二,在加工贸易中,外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东道国廉价的劳动力,为其自身利益,他们往往不愿向加工方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第三,加工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有时对东道国不利;第四,加工贸易对一国产业结构升级、整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受到东道国基础产业、中间产品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基于以上问题,发展中国家在从事加工贸易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发展基础产业和中间零部件产业,创造加工贸易带动产业机构升级和整体经济发展的条件.另外,要不断健全对加工贸易的管理制度,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第五章、贸易条件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反映该国的对外贸易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H-O模型建立在一国拥有的要素总量固定不变的基础上.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是指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它的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倒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把商品贸易条件与要素生产率结合起来考察的贸易条件指数.分为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和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日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不仅要考虑出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而且考虑进口商品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比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得要快.在要素相对价格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相对多用资本要素而少用劳动要素,结果是所给定的产量能够用更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生产出来,但资本/劳动的比率提高了,既节约了劳动,又提高了产量.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比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提高得要快.在要素相对价格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相对多用劳动要素而少用资本要素,即生存中一部分资本将被劳动锁替代,每单位资本使用了更多的劳动,结果是所给定的产量能用更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生产出来,但资本/劳动比率降低了.国际需求方程式:是指在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各自生产不同的产品并相互交换,这两种产品的交换比例必须等于两国相互需求对方产品总量的比例.1、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理论上的贡献和局限性何在?答: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点:①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②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③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强调需求因素在决定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上的重要作用,以比较利益为基础阐述了商品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过程,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李嘉图的交换价值理论.然而,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首先,这个理论以贸易收支平衡为前提来论证贸易条件即国际交换比例,而国际交换比例又是又相互需求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相互需求的数量又是由国际交换比例决定的.这显然陷入了某种循环论证.其次,相互需求原理只能运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都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再次,相互需求原理以物物交换为例来论证国际需求方程式,在一次交换活动中容易求得国际收支的平衡,但一国进行的所有交易活动要想同时达到国际收支的平衡显然是不可能的.2.试述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对他国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影响.答: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经济增长分为出口偏向型增长和进口偏向型增长,它们主要指经济增长对某个部门的偏向而非国家.他国经济增长对本国有利还是有害、本国参与国际贸易会增加还是减少国内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这些取决于经济增长的偏向性.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有利.因为其增加的产品出口如果恰是本国的进口产品,并且能影响进出口价格的话,一定导致本国进口价格下降.如果本国其他条件不变,则贸易条件改善.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不利.因为其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生产能力的增强将导致进口的减少,如果该种产品恰是本国对其出口的产品,将使本国对其出口相应减少.如果其进口的减少能够影响进出口价格的话,一定导致其进口价格,即本国出口价格下降.在本国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国贸易条件恶化.可见,并非外国所有的经济增长对本国贸易条件都会产生影响,而是取决于其扩张方向.只有当其扩张方向恰好针对本国的进出口时,这种增长才会影响本国的贸易条件.3.技术进步有哪些类型?它们对贸易条件有什么影响?答:假定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两种商品,技术进步可分为三种类型:中性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节约劳动型技术进步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2〕节约资本型技术进步会导致资本密集型产品产量的增加;〔3〕中性技术进步会使得劳动密集型、。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9.1 复习笔记考点一: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1.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要素、土地要素、以及自然资源要素。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构成不断发生变化,流动性也在不断的增强。

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动力;(2)世界范围内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流动创造了条件;(3)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助推剂;(4)现存的国际贸易壁垒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5)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差异是产生要素流动的客观原因。

2.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见表9-1)表9-1 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由此可知,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会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各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进而促进各国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大。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并不会替代国际间贸易的发展,要素的流动和国际贸易可同时用来达到加快各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3.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不同的生产要素具有不同的流动性,例如土地无法流动,自然资源的流动性较差,甚至有些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很高。

主要在在国际间流动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类。

(1)第一类较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

由于各国自然和历史存在的差异性,劳动力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这使得人口的国际流动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其原因历来都是出自经济层面的考虑。

而对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要加以具体分析,并非所有的劳动力流动都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2)第二类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要素是资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过剩资本,为了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较高利润,因此纷纷流向国外。

如今资本流动已从最初的由资本过剩的国家流向资本短缺的国家,逐步发展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互投资,资本流动成了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学(张二震)第四版提纲教材

国际贸易学(张二震)第四版提纲教材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二、进口与出口三、国际贸易指与国际贸易量四、贸易差额五、总贸易与专门贸易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七、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八、易货贸易与自由结汇贸易以及区别:九、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十、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一、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的产生2、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3、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发展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第三节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1、两者的基础不同2、两者所面临的环境不同 1,制度2经济政策3法律4各国的文化背景3、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1信用风险2商业风险3汇率风险二、国际贸易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三、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第二章国际贸易的利益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3、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二、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征1、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2、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3、水平型的国际分工成为主流4、国际分工的界限发生改变三、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1、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逐步演变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和全球化配置2、国际产业转移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3、非流动要素决定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流向四、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有一定的影响3、政治、文化等因素也会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4、国际分工的性质受国际生产关系的制约五、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第二节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一、一般均衡下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一个简单模型说明二、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简单一般均衡模型的推广三、贸易利益的源泉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一、开展国际贸易,必然使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刺激企业素质的提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三、开展国际贸易,必然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四、开展国际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五、开展国际贸易,有利于促进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六、开展国际贸易,必然带来人员的交流、文化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换,从而对一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第四节贸易利益实现的限制条件一、一国的经济主体能否对国际贸易作出合理的行为反应,并采取合理的行为二、一国是否具备必要的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三、产业结构转变的代价和时间四、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五、各国外贸政策的影响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第二节比较成本理论一、绝对成本理论二、比较成本理论1、什么是比较成本2、比较成本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3、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第三节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和新要素理论一、生产要素禀赋理论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2、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3、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评二、里昂惕夫之迷及其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度变换论2,要素非同质论3,贸易壁垒说4,需求偏向论5,自然资源论三、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1、技术要素说2、人力资本说3、研究与开发要素说4、信息要素说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四节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新发展一、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的概念2、当代产业内贸易的发展3、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1偏好相识论○2市场结构论二、公司内贸易理论1、公司内贸易的发展2、公司内贸易的理论解释3、公司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1,要素条件与国家竞争优势2,国内需求与国家竞争优势3,相关产业、支撑产业与国家竞争优势4,机遇、政府作用与国家竞争优势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关系及其研究1、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关系2、国家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关系3、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意义四、当代国际贸易分工新理论简评第四章世界市场第一节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作用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二、世界市场的作用第二节世界市场的形成一、世界市场的分类二、世界市场上的商品流通渠道1、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1、商品交易所2、国际商品拍卖3、工商业博览会和展览会2、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市场1、单纯的商品购销形式2、与其他因素结合的商品购销形式1、补偿贸易2、加工贸易3、租赁贸易三、世界市场的商品销售渠道第三节世界市场价格一、世界市场价格的概念二、世界市场价格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1、国际价值是世界价格变动的基础2、货币价值是影响世界价格的基本因素3、世界市场供求对世界市场价格的直接影响4、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与垄断对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三、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四、世界市场价格的多元化1、调拨价格与垄断价格1、调拨价格1、调拨价格的特点2、调拨价格的目的3、调拨价格的限制条件2、垄断价格2、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1、国家机构对商品市场的单方面干预2、政府间贸易协定3、世界自由市场价格第五章贸易条件第一节贸易条件的涵义一、贸易条件的概念二、贸易条件指数的种类及其意义1、商品贸易条件指数2、要素贸易条件指数1、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2、双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3、收入贸易条件指数第二节关于贸易条件决定的理论一、相互需求理论1、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2、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3、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分割二、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的均衡1、提供曲线及其性质2、以提供曲线表示的贸易条件的均衡与均衡的恢复3、提供曲线的移动及其原因4、对提供曲线理论的评价第三节贸易格局与贸易条件的变动一、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生产格局的影响2、生产要素不平衡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3、贫困化增长4、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增长对他国贸易条件的影响二、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1、技术进步的类型2、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三、商品结构与贸易条件四、贸易政策与贸易条件五、技术贸易与贸易条件六、国际收入转移与贸易条件第四节关于不平等交换问题的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经典学派的不平等交换理论1、以国际价值作为衡量交换是否等价的标准2、不平等交换是指不平等量劳动的交换3、不平等交换是指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平等二、西方经济学家的不平等交换理论1、以普雷维什为代表的中心-外围论2、以辛格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全面恶化论3、伊曼纽尔的不平等工资理论4、芬德利的不平等交换与发展理论5、克鲁格曼的递增规模经济与南北不平衡发展理论第六章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其形式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2、对外贸易政策的两种基本形式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1、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组织框架2、对外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1、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度供给的因素2、影响对外贸易政策制度需求的因素1、一国的出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2、一国的进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三、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1、中世纪时期:鼓励进口政策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保护贸易政策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4、二战前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第二节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及其发展一、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和政策主张1、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学说2、中商主义者的政策主张3、对重商主义的评价二、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思想三、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1、李斯特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判与自己的理论主张2、李斯特关于贸易保护的具体政策主张1、关于保护对象的选择2、关于保护关税的运用3、对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四、保护贸易理论的发展1、幼稚产业选择的标准1、约翰穆勒等的选择标准2、小岛清的选择标准3、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幼稚产业标准的评价2、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论据1、经济方面的论据1、保护贸易政策有利于保护和增加就业机会2、实行保护贸易可以促进本国产业多样化3、为纠正市场失灵,发展中国家需要对幼稚工业采取贸易保护政策4、因反对不公平贸易而采取保护政策2、非经济论据1、保障国家安全2、调整社会收入的分配4、保护国民身体和动植物健康四、保护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1、保护贸易政策的立足点在于保护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发展生产力,以增强本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2、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的是经济成长的长远利益3、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平稳性,维护本国经济运行的稳定而实行保护政策4、考虑到贸易利益的分配以及贸易对各利益集团收入的影响二是当采取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当的、合理的第三节当代发达国家的外贸政策及其理论分析一、战后发达国家的贸易自由化1、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1、大幅度减让关税2、尽力降低或撤销非关税壁垒3、战后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1、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的要求,代表了垄断资本利益2、战后贸易自由化是有选择的贸易自由化3、在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各发达国家还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结合使用贸易保护主义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1、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2、限制进口的措施从关税壁垒转向以非关税壁垒为主3、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由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4、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5、新贸易保护主义使贸易上的歧视性有所增强三、战略性贸易政策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率及其理论基础2、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种类1、战略性进口关税2、战略性出口补贴3、战略性贸易政策简评4、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达国家贸易实践中的应用四、从战略性贸易政策到全球竞争政策1、全球竞争政策提出的背景1、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日益困难2、20世纪90年代之后,诸多国际贸易争端缘于竞争政策问题2、竞争政策的涵义及其目标1、竞争政策的涵义2、竞争政策的目标3、竞争政策的层次1、微观层次——部门的竞争政策2、中观和宏观层次——一国经济和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政策4、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1、创立一个国际法律实体和执行机构2、各国竞争法的政策和协调3、利用WTO对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达成一致,并把竞争问题融入WTO争端解决程序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第一节关税一、关税的含义及其作用二、关税的种类1、进口税2、出口税3、过境税4、进口附加税1、反补贴税2、反倾销税5、差价税6、特惠关税7、普遍优惠制三、征收关税的依据和方法1、关税征收依据1、海关税则及其商品分类2、海关税则种类2、关税的征收方法1、从量税2、从价税3、混合税4、选择税四、关税的经济效应1、关税对贸易小国的经济效应2、关税对贸易大国的经济效应五、关税结构和有效保护率第二节非关税壁垒一、进口配额制1、进口配额的概念及其种类1、绝对配额2、关税配额2、配额的关税效应3、配额与关税的比较二、自动出口配额制三、直接生产补贴四、汇率政策五、技术性贸易壁垒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及类别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1、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2、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3、严格的包装、标签规则4、绿色壁垒六、其他几种主要非关税措施1、进口许可证2、外汇管制3、进口和出口的国家垄断4、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5、各种国内税6、最低限价7、有秩序的销售安排七、当代国际贸易中的新型贸易壁垒1、企业社会责任与SA80002、动物福利3、美国337条款第三节出口鼓励的政策措施一、作为出口鼓励政策的补贴1、出口补贴及其形式1、直接的现金补贴2、对出口厂商提供财政性优惠和其他方面的优惠3、出口优惠金融制度2、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1、作为商品出口国所提供的补贴2、作为商品进口国所提供的补贴3、出口补贴政策的经济分析二、商品倾销三、外汇倾销四、经济特区第四节其他国际贸易政策措施一、出口限制措施二、进口鼓励措施三、贸易制裁第八章从GATT到WTO第一节贸易条约和协定一、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涵义二、贸易条约与协定的种类1、贸易条约2、贸易协定3、支付协定4、国际贸易协定三、贸易条约和协定所依据的法律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第二节从GATT到WTO一、GATT的产生二、GATT的只要职能1、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尽量消除各种贸易壁垒2、协调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关系,解决各种贸易纠纷3、根据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情况,制定国际贸易的心规章4、研究和促进缔约各方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三、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贸易1、乌拉圭回合谈判发起的背景2、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特点3、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主要成果及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四、GATT的历史贡献及其缺陷第三节 WTO基本知识一、WTO的成立1、WTO成立的背景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2、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需要确保其顺利发展的规则3、GATT本身存在缺陷,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2、WTO的成立二、WTO的主要内容1、有关WTO机构本身的规定1、WTO的宗旨2、WTO的职能3、WTO的主要组织机构4、WTO的决策方式2、WTO的法律框架3、WTO的特点三、WTO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名待遇原则3、非歧视原则的例外1、最惠国待遇例外2、国民待遇例外2、关税保护原则3、取消数量限制原则4、透明度原则5、公平贸易原则6、互惠原则7、贸易争端的磋商调节原则8、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优惠的原则9、区域性贸易安排原则10、合理保障原则1、国际收支保障条款2、幼稚工业保障条款四、WTO的主要协议1、有关货物贸易的协议1、GATT19942、《农产品协议》3、《纺织品和服装协议》4、《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5、非关税措施方面2、《服务贸易总协议》简称(GATS)3、《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4、WTO两个程序协议1、《贸易政策审议机构》(TPRM)2、《争端解决机构》五、中国与WTO1、中国加入WTO谈判的背景2、中国加入WTO谈判经历的阶段3、中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席位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则4、中国加入WTO后可以享有的权利与应承担的义务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第一节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一、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二、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三、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及其特征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及其类型1、国际间接投资2、国际直接投资二、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1、国际资本流动数量不断增大,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国际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地位上升3、国际资本流动的部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4、国际资本流动的地区分布继续失衡三、当代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1、资本供求规律是促进资本国际流动的基本因素2、生产国际化的发展是资本国际流动的重要动力3、世界经济贸易的区域化、集团化是促进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二、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1、垄断优势论2、比较优势论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三、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投资发展周期理论2、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3、技术当地化理论4、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四、国际资本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2、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国际贸易格局3、国际资本流动带来了新的贸易方式4、国际资本流动推动了贸易自由化五、国际直接投资、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国际贸易推理创新1、对国际贸易分工基础的影响2、对贸易结构的影响3、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第四节贸易与经济一体化一、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形式二、当代经济一体化的发展1、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的欧盟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结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4、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5、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自由贸易区的迅速发展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三、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1、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关税同盟理论2、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大市场理论第十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第一节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一、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测定三、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二节贸易发展战略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方式与贸易发展战略二、三种贸易发展战略的分析与比较1、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2、出口替代的贸易战略3、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第三节贸易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一、选择贸易发展战略的原则1、贸易发展战略必须立足于提高国家竞争力2、坚持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贸易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符合国际惯例二、影响贸易战略选择的因素1、影响贸易战略选择的国内因素2、影响贸易战略选择的国际因素三、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1、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不断创造要素优势,提升参与要素分工的环节和国际分工的地位2、充分重视国内需求和进口对创造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3、培育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基础,创造产业优势和公司优势。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五章【圣才出品】

张二震和马野青《国际贸易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五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一、名词解释1.净进口和净出口答: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其中,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

净进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的情形。

净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情形。

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2.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答: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

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答: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指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标准时的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活动的总和。

根据这个标准,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均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

总进口额和总出口额相加称为总贸易额。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标准时的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活动的总和。

根据这个标准,外国商品进入关境之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

专门出口额和专门进口额相加称为专门贸易额。

总贸易与专门贸易主要有以下区别:①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数额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关境和国境的划分不同以及两者对某些特殊形式的贸易的处理方式不同。

②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反映的问题不同。

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国际贸易概论.第四版 第九章

国际贸易概论.第四版 第九章

第九章国际服务贸易第一节国际服务贸易的构成与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特点、形式和分类2、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原因能力目标:1、能区分四种不同的国际服务贸易形式2、能分析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态度目标:1、态度热情,积极主动2、耐心细致,严谨认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特点和内容教学难点:国际服务贸易的形式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1、讲授法2、案例分析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本章导入案例,导入国际服务贸易。

未来国际市场将以货物贸易为核心的竞争转向服务贸易为核心的竞争。

(二)讲解知识点1、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特点、形式和分类。

2、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原因。

(三)案例分析教师通过结合教材和当前国际贸易中发生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便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四)小结本次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与国际货物贸易的区别;区分四中不同的国际服务贸易形式,了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及原因。

第二节国际服务贸易的格局与地区分布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俄罗斯与东欧国际服务贸易的分布情况。

能力目标:能找出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与发达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存在的差距态度目标:1、态度热情,积极主动2、耐心细致,严谨认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世界上各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和行业的分布情况教学难点:发达国家和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情况的对比解决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自己收集最新实际数据。

三、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1、讲授法2、案例分析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选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有代表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数据比较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导入本节课内容。

各个国家与地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差异大。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4-6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章世界市场4.1 复习笔记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作用1.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间市场和各国国内市场的总和。

广义的世界市场包括世界商品市场、世界服务市场和世界金融市场。

(1)世界市场萌芽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通过暴力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西欧国家与殖民地、落后国开始形成国际分工,于是形成了世界市场。

在这个时期的世界市场上,作为中介人的商人资本占主要地位。

(2)世界市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机器大工业的建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范围继续扩大。

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第二次科技革命、资本输出起了重要作用。

2.世界市场的作用(1)世界市场对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不可缺少的商品销售场所和原料来源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它的特点是交换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高度发展的形式,它是立足于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之上的。

②世界市场有助于缓和资本主义各个社会生产部门发展的不平衡性资本主义各个社会生产部门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性现象。

竞争引起一些生产部门的比较迅速的发展和另外一些生产部门的落后。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不可避免地增长,使得寻找国外市场成为必要。

③世界市场是资本扩张的结果和条件资本的本性就是扩张。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只是引起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促使它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资本生产更多的资本,而且扩张已成为一个强制性的规律,成为资本家生存的经济条件。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5章到第9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5章到第9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5章到第9章目录第五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第六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3)第七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6)第八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3)第九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6)第五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答:(1)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

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越偏好必需品。

(2)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3.答:适合。

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

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4.答: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

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5.答: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基本结论不会变。

当一个国家收入分配越是平均的时候,本国有代表性的需求所占份额越大,当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都非常平均的时候,重叠需求的份额会减少。

但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可能会完全平均的,所以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不会变。

6.答: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

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7.答: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第4版)chapter9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第4版)chapter9

Airway Bill
Airway Bill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a. It is a transport contract signed between the consignor/shipper
and the carrier/ airline. b. It is a receipt from the airline acknowledging the receipt of the
Land Bridge Transport
1 Ocean Transport
Ocean freight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form of transport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s well as the most efficient form in terms of energy.
2) Liner/Regular Shipping Liner
A liner is a vessel with regular sailing and arrival on a stated schedule between a group of specific ports.
3) Freight of liners
Pipelines are used for transporting commodities, such as crude oil and gases etc., long distances over land and under the sea.
International combined transport means the conveyance of cargo includes at least two modes of transport by which the goods are carried from the place of dispatch to that of destination on the basis of combined transport or a multimodal transport contract.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圣才出品】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圣才出品】

第三章国际贸易分工理论3.1 复习笔记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1.国际经济贸易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使得国际经济贸易具有了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意义。

它使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入到国际性的生产和流通体系中来。

(1)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是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际范围扩张形成的。

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度追求,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世界性的剥削关系。

(2)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这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大生产的普遍规律。

由于客观上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若想得到发展,都必须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2.国际分工是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基础(1)国际分工能促进各国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的原则,发挥本国本地区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专门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而使本国的生产和消费规模得以扩大。

(2)各国通过贸易分工,能得到使用价值上的好处、增进消费者的福利,还能调剂资源的余缺、满足生产的需要。

3.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作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只有在充分地比较劳动的社会属性前提下,才能够完全地展现出来。

因此,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也是由价值规律支配的。

但在经济环境不同的情况下,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1)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值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生产某种商品的世界各国平均劳动时间,它是所有进入世界市场的同类商品直接耗费的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加权平均数。

除此之外,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科技进步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国际价值的形成。

但决定因素是各国生产商品中的直接劳动消耗。

(2)参加国际贸易的双方都能获益。

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就可以获得高于国内市场的超额利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贸易9.1复习笔记一、贸易发展与要素流动1.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及劳动力。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构成不断发生变化,流动性不断增强。

要素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1)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提供了动力。

(2)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要素流动创造了条件。

(3)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4)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促使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

(5)商品贸易和要素流动成本的差异是产生要素流动的一个客观原因。

2.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分析。

(1)从静态的局部的分析出发,要素流动与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

①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国际流动是通过外部市场形成的,这种贸易方式的缺陷是:a.一些商品的国际市场不完全,导致交易成本非常高;b.商品的出口容易挤占进口过同类商品或替代品的市场份额,影响进口国相关产业和潜在产业的建立与发展,并进而引发相关社会问题,因而商品贸易往往受到进口国政府的限制。

②要素流动的优越性上是:a.流入的要素往往是进口国比较稀缺的,进口国市场不存在垄断,更不会对进口国的生产构成威胁,却能够改善其供求结构;b.要素的流入特别是资本、技术的输入。

能够大大增强本国的生产能力,解决就业等问题。

所以,各国政府一般都欢迎、鼓励生产要素的流入。

因此,要素流动带来商品进出口的减少,要素流动代替了国际贸易。

(2)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看,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从要素输入国来看,要素的流动在某段时期内可能会促进输入国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造成相同产品或替代品进口的减少。

但随着进口替代进一步发展为出口导向,该输入国出口将会增加,收入水平和进口支付能力亦随之提高,其进、出口规模将最终扩大。

②从要素输入国来看,对要素输出国来说,可借助过剩要素输出增加的收入发展本国经济,创造新的优势,提高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由此可见,生产要素的流动会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从而促进各国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的扩大。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没有也不会替代贸易的发展。

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可同时用来达到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3.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内容不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大不一样的。

能够在国际间流动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类。

(1)第一类较具流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劳动力在不同国家的分布很不均衡,这使得人口的国际流动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其原因历来出自经济上的考虑。

对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要加以具体分析,并非所有的劳动力流动都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

(2)第二类具有明显流动性的要素是资本。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过剩资本,为了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获得较高利润,纷纷流向国外。

当代,资本流动已从最初的由资本过剩的国家流向资本短缺的国家,发展为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互投资,资本流动成了影响几乎所有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国际技术转移是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转移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等的国际流动。

流动的方式一般分为非商业性技术转移和商业性技术转移,前者是以政府援助、科技交流等形式进行的技术转移,通常是无偿的;后者即是知识产权贸易。

此外,技术转移还包括由于商品贸易而带来的技术外溢。

在现实生活中上述三种要素的流动往往是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它们之间较少相互替代。

从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看,影响最大的是资本流动。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及其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迅速扩大,资本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资本输出的作用已经超过商品输出而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并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流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1.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及类型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国际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比国内更高的经济效益。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资本流动方向,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资本输出和资本输入。

①资本输出指资本从国内(母国)流向国外(东道国),如本国投资者在国外投资设厂、购买外国债券等。

②资本输入是指资本从国外流入国内,如外国投资者在本国投资设厂、本国在国外发行债券或举借贷款等。

(2)按投资时间长短,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①长期投资一般指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

②短期投资则是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投资。

(3)按投资方式,国际资本流动可分为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

①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资本输出,其特点是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使用这些资本的企业的经营管理。

a.国际证券投资。

国际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和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外国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证券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债息、股息和证券买卖的差价收入。

b.国际借贷资本输出。

国际借贷资本输出是以贷款或出口信贷的形式把资本出借给外国企业和政府。

国际借贷资本输出的具体方式有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金融市场贷款和中长期出口信贷。

一个国家通过国际间接投资获得的资金构成一国的外债。

外债规模的大小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应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衡量外债规模的指标通常有三个:负债率、偿债率、债务率。

②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

国际直接投资具有两大特征:a.以谋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b.不仅仅是资本的投入,是经营资源的综合投入。

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四种:a.投资者直接到国外开办独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附属机构等;b.购买国外企业的股票并达到一定比例;c.同国外企业共同投资,开设合资企业或合营企业;d.投资者利润的再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导向型、生产要素导向型、市场导向型、交易成本节约型、研究开发型五种:a.自然资源导向型。

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一般都投向能源、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在那里建立原材料生产和供应基地,以弥补投资者母国自然资源的匮乏,确保本国生产的正常进行。

b.生产要素导向型。

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主要是指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在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供应比较丰富的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

c.市场导向型。

市场导向型投资是指以扩大市场销售为目标的对外投资。

它通过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可以使设计和生产更接近市场,随时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并可降低运输费用,从而达到维持和扩大对市场的占有率。

d.交易成本节约型。

交易成本节约型投资是指为了克服市场不完全性可能造成的风险而进行的直接投资。

e.研究开发型。

研究开发型投资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进行的海外研发,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母国为基地的技术开发型R&D,它主要属于需求驱动型,是为适应东道国市场的特殊需要、提高产品在东道国市场的竞争力,对跨国公司原有技术进行本土化改造,不增加跨国公司核心技术;二是以母国为基地的技术增长型R&D,它主要属于供给驱动型,直接利用东道国的基础技术或R&D资源,提高跨国公司现有技术水平。

2.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战后,国际资本流动持续发展,在规模日益庞大的同时.投资方式、地区结构和部门结构都不断发生变化,从而表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国际资本流动数量不断增大,国际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二战后,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及生产国际化趋势的急剧加强,资本国际流动开始加速,规模空前扩大。

(2)国际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但发达国家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国际投资主体即是向外输出资本的国家和地区。

发达国家是最早向外输出资本的国家,并在很长时间内独霸国际投资的舞台。

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对外投资的行列,使国际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局面。

从事对外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为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一般发展中国家等。

(3)国际资本流动的部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二战前和战后初期,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投入资源性开发,如采掘业和农业等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投资重点转向制造业部门;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部门流向又进一步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部门转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部门,对外投资从第一产业日益向附加值高的第二、三产业转移。

(4)国际资本流动的地区分布日趋失衡与部门结构变化相适应,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也转向以发达国家为重点,地区投向日趋集中。

与此同时,国际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还有日益集中的趋向,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极不平衡。

3.当代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迅速发展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因素有:(1)资本供求规律是促使资本国际流动的基本因素①从国际资本的供给来看,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资本积累和社会财富的数量不断增加。

而私人垄断资本的高度发展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又使国内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