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合集下载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和剥削现象的深刻分析,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的实现和
剩余价值的分配。

首先,剩余价值的产生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
造的价值与自己劳动力价值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而雇佣劳动者的资本家只支付
劳动者劳动力的价值,剩下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根本来源。

其次,剩余价值的实现是指剩余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实现过程。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通过商品交换实现为利润、地租和利
息等形式。

资本家通过出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从而获取利润。


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途径。

最后,剩余价值的分配是指剩余价值在社会中的分配过程。


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分配主要表现为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大部分,而劳动者只能获得很少的一部分。

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

总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过程和原因,也为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只有深刻理解和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题目: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正确答案:(1)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
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
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

(3)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
能发生增值。

因为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凝
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
可能产生和实现。

解析:剩余价值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
其中购买是前提;销售是实现;生产阶段是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
阶段,也是决定性的阶段。

购买和销售统称为流通领域。

剩余价
值是在生产领域中由雇佣工人创造的,但是不经过流通领域,生
产便无法进行。

初级经济基础完整重点笔记(自整理)

初级经济基础完整重点笔记(自整理)

第一部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人的劳动:有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劳动对象:生产工具3、劳动资料:物质资料(二)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社会生产方式决定适应反作用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 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三)社会经济规律客观性:建立在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赖以生存的条件分: 在人类社会各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原始社会:最初时候制度,石器生产工具,2、奴隶社会:铁器出现3、封建社会:出现商品经济4、资本主义社会:蒸汽机出现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

内燃机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自由竞争趋向垄断5、社会主义社会: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特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自足(二)商品经济特征:以交换为目的的时候经济形态形成条件:社会分工第一次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分工:手工业从畜牧业中分离第三次分工:商人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四、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

狭义:交换的场所广义: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体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相互作用联系过程中形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信息技术完善的市场体系有以下功能:提高资源配置功能——通过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相互作用。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度批判和分析的重要内容。

该理论的提出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机制,以及工人阶级解放的路径。

剩余价值是什么?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也就是剩余劳动的价值部分。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雇佣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占有这部分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其利润的获取。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基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殊属性。

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和雇佣劳动。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劳动,来生产商品。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包括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价值是工人维持自身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而在工人完成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之后,他们还会为资本家继续工作,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源于商品价值的分析。

商品价值的形成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的本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而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商品价值的交换和流通,交换和流通的过程中,劳动力变成了商品,而劳动力价值也就变成了工资。

这样一来,资本家可以通过剥削工人劳动,占有劳动力价值之外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在劳动价值论中,马克思强调了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一定的工作强度进行的劳动所需要的时间。

在现实中,每个国家、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企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同的,因为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劳动的效率和价值的变化。

而价值的量度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的。

在交换中,用劳动来估量商品的价值大小。

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剩余价值的大小。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

剩余劳动时间是工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后,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所需的时间。

《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
3 加强监管
加强政府对于资本家阶级的监管和对工人阶级的扶助力度,鼓励企业尽可能均衡地分配 剩余价值,促进社会公正、经济稳定。
结论和建议
结论
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问题,是不断探索、实践、改革的长期任务。
建议
应该加强劳资双方的合作,破除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垄断和掠夺,推进资本主义社会中基尼 系数的下降,实现剩余价值的公平分配。
3 合法性
资本家通过资本主义生产 和合法的财富创造方式来 获得剩余价值,并认为这 是与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相 适应的资本家阶级的命运。
工人阶级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和分配
追求
分配
工人阶级通过工会和其他组织来 捍卫自己的权益,争取提高工资、 福利待遇等。新的社会主义运动 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私有制关 系,使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
3
再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也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资本,成为垫资投入到下一轮的生产中,从而扩大 资本家的财富,形成再生产过程,并产生更多的剩余价值。源自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占有与分配
1 占有
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绝 大部分,并通过控制生产 过程、雇佣工人等手段来 维持剩余价值的产生。
2 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包括 工资、利润、税收等。在 这些方式中,工资的比例 最小,而利润、税收则更 多分到了资本家手中。
一些国家采取通过社会民主方式 来限制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通 过实现工人阶级的权益来缩小贫 富差距。
联合
工人通过联合互助来捍卫自己的 权益。如罢工、示威、自发行动 等抗议活动,发挥工人阶级的集 体力量,抵制资本家对剩余价值 的剥削和压迫。
剩余价值分配的不公平问题
资本家阶级
掌握剩余价值的大部分,难以 避免出现剥削、腐败、独裁等 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简答题1.产业资本是如何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殖的?(1)产业资本在其显示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包括了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有机统一。

(3)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通过对资本循环运动的考察,揭示出资本是一种运动。

剩余价值只有在资本的连续循环运动过程中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2.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3)生产资本的构成是生产过程中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

生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

生产资本的构成对产业资本家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周转速度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3.如何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1)计算一定时期(一般以年为单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计算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也就是要把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转化为同质的货币形式,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额合计起来,除以预付资本总额,这样就能计算出预付总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2)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固定资本的周转额加上流动资本的周转额除以预付资本额,即可得出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4.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使社会总产品中两大部类的产品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得到实现,因而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自考马原第四章课件ppt

自考马原第四章课件ppt
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和生产技术 的不断革新,商品经济的规模逐渐扩 大,商品交换的范围也日益广泛,商 品经济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态 。
商品经济的特征
交换性
商品经济中,生产者生产出的产品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交 换,通过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价值性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商品的 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上下波动。
剩余价值的实现
剩余价值通过商品的销售得以实现,从而实现资 本的增值。
剩余价值的分配
利润和利息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得利润。借贷资本家将货币资本贷 给职能资本家,获得利息。
商业利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商业资本家通过从事商品买卖,获得商业利润。
土地租金
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土地租金。
03
CATALOGUE
第四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 济危机
价值规律的局限性
价值规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不能反映商品的供求关系、不能反映商品的稀缺性和效用等非价 值因素、不能反映市场经济的动态变化等。
02
CATALOGUE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剩余价值的产生
1 2
剩余价值的定义
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超过其劳 动力价值的价值,即超过其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 深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 向全球扩展,形成了全球化的 趋势。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鼓励创新和 科技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不 断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加强了对 经济的宏观干预,采取了一系 列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十二 剩余价值理论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十二 剩余价值理论

=
活 资 料 的 价 值
家 属 所 需 要 的 生
劳 动 者 自 己 及 其
劳动力的价值还受到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10
一是维持工人的 生存所需要的费

二是维持工人家庭 生存所需要的费用
三是培养工人劳 动能力所需要的 教育和训练费用
11
第三、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一 般 苹果使用价值 消失 ,价值也 消;失
2、内容有所区别。货币的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只起到媒介的作用, 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资本的货币流通是为了交换价值本身, 也就是要求增值。这个增值额超过原来价值的差额称之为剩余 价值。
资本总公式为:
G (货币)
W(商品)
G′ (增值的货币)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流通形式 流通媒介
简单的商品流通
商品——货币——商品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使预付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变化,叫做 可变资本(V) variable capital 。
20
不变资本
厂房
21
原材料 机器设备
可 变 资 本
劳动力
22
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原有价值 转移, 原有价值 增值, 价值量没有变。化 能产生 剩余价值。
23
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 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 作 日(12小时)
0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 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深刻揭示,对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剩余价值的概念。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为资本家创造价值,而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往往无法等于他所创造的价值。

马克思将劳动者创造的总价值中用于购买生活资料和再生产劳动力的那部分价值称为必要劳动,剩余部分则称为剩余价值。

简而言之,剩余价值就是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超出其自身生存所需的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的表现。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

在商品经济中,资本家将劳动力作为商品购买,而劳动者需要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以换取工资。

在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他们创造了价值,这部分价值归资本家所有,而劳动者只能获得工资。

这种不对等的交换关系导致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

而资本家正是通过占有和挥霍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剩余价值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实现,进一步深化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行为,也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方式,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发生。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而劳动者所得到的工资又远远无法购买他们所生产的商品,导致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无法实现价值的实现,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周期性危机的发生规律有着重要的启示,也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困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1. 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是指资本从生产者手中流转到各种经济主体,最终实现利润增值的过程。

资本的流通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 资本的投入资本的流通过程首先涉及资本的投入阶段。

生产者将资本投入到生产中,包括购买生产要素、支付工资、购买设备等,进而启动生产过程。

1.2 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资本与劳动力相结合,生产者利用资本和劳动力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的顺利进行。

1.3 商品的流通生产完成后,生产的商品需要通过流通渠道流向市场。

资本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商品迅速到达消费者手中,实现价值的实现。

1.4 资本的回流随着商品销售和资本的回流,生产者可以获取销售收入,并将部分利润重新投入到生产中,形成资本的循环流动。

2. 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是指生产者通过资本和劳动力生产商品后剩余下来的价值部分。

剩余价值的分配涉及到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2.1 工资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动力参与生产活动,获得工资作为报酬。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价值的一部分,用于满足其日常生活需求。

2.2 利润资本家作为资本所有者和生产者,获得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利润是资本家对提供资本和组织生产所获得的报酬,是推动资本流通和增值的动力。

2.3 税收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还会以税收的形式进入国家财政,用于公共事业建设和社会福利改善,实现资源再分配和社会公平。

2.4 再投资资本家将部分利润再投资到生产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本增值和扩张。

剩余价值的分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重要的经济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稳定。

通过合理的剩余价值分配,可以实现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利益最大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共赢。

初级经济基础辅导: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初级经济基础辅导: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初级经济基础辅导: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一)资本循环(掌握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所应具备的条件)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揭示资本运动本质的典型形式。

产业资本的循环必须一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即资本家用货币资本购买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

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即资本家把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过程,劳动力对生产资料进行加工,结果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包含着剩余价值的新商品。

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生产出剩余价值。

第三阶段:销售阶段。

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换回一定数量的货币。

产业资本的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二)资本周转速度(掌握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资本周转主要分析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方面来表示。

资本周转时间是指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

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由四个部分组成: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正常的停工时间。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资本周转的次数。

资本周转速度愈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实现条件(掌握)1.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第一,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

第二,社会总产品在从实物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与此相联系,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第I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

2.简单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使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电大)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电大)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
济规律
参考答案1:
(1)所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有特殊性,它不但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这是因为: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

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经济规律。

它揭示了商品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的规律性。

剩余价值规律对于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规律的核心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分为两部分:用于弥补劳动者工资的必要劳动价值和超过劳动者工资的剩余劳动价值。

剩余劳动价值是资本家占有并实现的,它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源泉。

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价值,这个价值体现在商品上。

而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的价格只能维持其生存和再生产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这部分价值是为了弥补劳动者的生活所必需的。

然而,劳动者实际劳动时间往往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这部分超出的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剩余价值并不是在生产过程中就被资本家完全占有,而是在商品流通和交换过程中实现。

剩余价值通过商品的买卖,最终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

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以及占有和支配剩余劳动的产物,从而占有和支配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还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再生产过程。

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后,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则用于再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通过再投资,资本家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剩余价值的产生,进而实现更大的利润。

剩余价值规律对于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剥削的本质。

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剥削的表现形式。

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支配剩余劳动的产物,获取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动力源泉。

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推动了资本的不断积累和扩大。

资本家通过再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加剩余价值的产生,实现更大的利润。

这种不断的资本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剩余价值规律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危机。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Page 18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解 简答 论述) 2、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时刻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危机是周期性 爆发的,即每隔若干年才爆发一次。
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 阶段性。经济危机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总是周期 性地、不断重复地爆发。
Page 4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一、资本的循环 (了解 选择) 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具有不同的职能,起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准备 条件;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 出包含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商品;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使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 价值得到实现。
Page 2
第 五 章 资 本 的 流 通 过 程 和 剩 余 价 值 的 分 配
第一节 资本 的循环和周转
资本的循环(阶段、职能、条件) 资本的周转(速度、因素、影响) 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和根源、周期性及其原因)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来说包括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四个 阶段。
Page 19
第三节 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生产成本(理解 选择)
资本主义企业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W=c+v+m。
Page 15

2020电大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020电大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020电大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参考答案1:(1)所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有特殊性,它不但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这是因为: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增殖。

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并且是由获得剩余价值的多少决定的。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价值的实现出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

总之,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参考答案2:所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的规律,说它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

第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本条件,没有剩余价值的生产,货币就不能现实地转化为资本,因此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二,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资本的流通过程及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的流通过程及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在这个学期我们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部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然而任何一种制度,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即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这就是该社会的生产力。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他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情形已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业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后;在随着各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气质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为了实现这崇高的社会理想,我们则需要了解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只有在了解清楚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甚至是共产主义社会。

什么是资本的流通?资本只有通过流通才能产生价值。

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可以让我们迅速的对资本流通有一个清晰明了的印象。

从前,有三个贫穷的人。

一个理发师、一个裁缝、还有一个是鞋匠。

清晨起来,店铺开张了,但是他们三个人的小店却生意冷清。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实现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实现


因此,这个过程具体地体现 了对资本家的重要意义:资本是 否实现增殖?下一个资本循环是 否能够正常进行?资本家的命运 到底如何?

在这一阶段上,资本采取的 是商品资本的形式,商品资本的 职能,是通过商品售卖,把商品 变为货币,还原预付资本价值和 实现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在表面看来,和普通商 品没有什么区别,但从整个资本运动 的过程来看,它是已经增殖了的价值, 在其价值中包含着工人为资本家创造 的剩余价值。商品资本之所以执行资 本这一职能,同货币资本的情形一样, 不是取决于商品本身,而是决定于生 产过程的资本主义性质。

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资 本家以购买者的资格,出现在商 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用货币 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个阶 段处于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 产的准备阶段。

从形式上看,这只是一般的商 品流通过程,资本家用货币购买了 商品,但资本家购买的不是一般的 普通商品,而是能为资本家生产剩 余价值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资本 家所付出的货币也不是一般的货币, 而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

1、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资本 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是在不断的循环中实现价值 增殖的,而能够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 只有产业资本,它包括工业、农业、 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因此,考察资本如何在循环运动中发 生价值增殖的问题,要以产业资本为 对象。产业资本的循环,经过三个不 同的阶段:

其他两个阶段,对资本价值的增 殖不起决定作用,它们只有同生产过 程相联系时,才能发挥资本循环的职 能,否则便成为一般的商品流通过程。 但资本循环却不能离开这两个阶段, 如果不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资本 家就不能进行剩余价值生产;如果不 售卖商品,资本家就不能实现他所榨 取的剩余价值。流通过程是资本循环 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

2020年政治经济学 辨析题参考答案

2020年政治经济学 辨析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辨析题【仅供参考】1、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答:错误。

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当地的生产力的发展,那么这种生产关系就是先进的,必须坚持;如果该生产关系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就是落后的,则需要进行变革。

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既不能创造、改变规律,也不能利用规律。

答:错误。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人们不能创造和改变它,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通过科学研究才能认识它,在此基础上利用规律为人们服务。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正确。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手段(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科学技术可以通过渗透到生产力三个要素中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第一生产力。

4、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答:正确。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产关系。

答:错误。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6、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答:错误。

使用价值是一切劳动产品的共同的自然属性,价值则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和社会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7、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答:错误。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劳动。

答:错误。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在时空上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的过程。

剩余价值生产出来后,还必须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分割和流通,这就提示了剩余价值生产的奥秘。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资本家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货币才能进行资本主义的生产经营活动。

但是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在于它们不同的流通形式:一种是商品流通形式(W-G-W),商品生产者出卖商品换得货币,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另一种是资本流通形式(G-W-G),资本家预付一定的货币购买特定的商品,然后再出卖换回货币。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1)买和卖的顺序不同。

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是货币;(3)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具体来看,商品和资本流通的目的和内容不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为了换得一定数量的使用价值,不同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是这一运动的实际内容;资本流通则不同,它的两极尽管是同质的货币,但流通终点的货币数量必须要大于起点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

因此,资本流通的完整形式应该为G-W-G′。

G′=G+△G,△G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m)。

可见,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产生了剩余价值,转化为了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由于资本流通公式G-W-G′表明了资本运动的最根本特点,即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价值增值,因而对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资本运动的各种具体形式都是适用的,表现为资本的总公式。

从形式上来看,资本总公式中的价值增值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流通过程中,无论是G-W,还是W-G,商品的价值量都不发生变化。

但是,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值。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说明剩余价值是怎么产生的。

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

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转换),还是不等价交换(对原来既定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其次,离开了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能由自己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剩余价值也不能产生。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按照这个条件,剩余价值也不能发生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这里的货币只是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不会产发生价值的增值。

剩余价值也不能发生在W-G阶段上,因为这一阶段只是使商品从自然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而没有发生价值量的变化。

因此,剩余价值只能发生在第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上,但又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商品是按价值购买的,而只能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进行劳动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其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作为商品,也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内部,维持人的生存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因此,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具体包括三个部分:(1)劳动者本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此外,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的特点。

一般商品在消费或使用后,它的使用价值就会消失,其价值也随之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去。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过程就是工人的劳动过程。

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一般商品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的使用不仅能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资本家购买力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正是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

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劳动过程都是指劳动老师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但在不同的社会中,由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掌握在不同社会集团、不同阶级的手里,因而劳动过程又具有不同特点。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要服从资本家的安排;(2)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又是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这中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工人的劳动将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另一方面,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他的抽象劳动凝结在新产品中形成了新价值,这就是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在价值的形成过程中,资本家预付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价值等于产品价值,预付的价值没有增值,货币没有转化为资本。

这种生产过程对资本家来说毫无意义。

因此在预付的活劳动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家必须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将这种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值过程。

价值增值过程的实质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工人的劳动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二)资本的价值资本在价值形式上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预付资本一部分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以机器、厂房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使用价值形态的变化,价值也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虽然生产资料的不同部分有着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但是,它们都只能把自己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会发生价值增值。

因此,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但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还生产出来剩余价值。

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值,就叫做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雇佣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在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也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获取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因此,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问题尽可能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

此外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和方法变相地延长工作日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这样就必须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当这些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活资料的价值便会下降,劳动力的价值也随之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则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剩余价值。

由此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表现在:(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不论是延长工作日,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都延长了工作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资本家的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量;(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任何资本主义生产,都必须把工作日绝对地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之上,否则就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同时,只有以把工作日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为出发点,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进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两者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期,资本家主要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日益成为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的主要办法。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中,这两种方法总是相互结合使用的。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

对资本家而言,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是生产该商品时所支付的费用,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又称成本价格(用k来表示)。

这样,商品价值的构成就由原来的W=c+v+m变成了W=k+m。

随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生产成本,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的产物变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额,并进一步成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从而转变为利润的形式。

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但二者又不能直接等同,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就是一个东西,但是二者又不能直接等同,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利润则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态或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即m/v。

利润率则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m/(c+v)。

从量上来看,由于c+v总是大于v,因此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从而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