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配置,求业人员自行就业或在业人员自发 流动的过程,起源于比较利益,会带来较好的 经济效益
市场配置,是以劳动力自身生产成本及用人单 位对该项资源未来的劳动产出预期为基础、由 企业与求业者供求关系决定的工资为条件,通 过供求双方的自由选择而完成的。
配置依据
• 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客观要求 • 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 科学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 • 社会体制改革的要求
二、配置类型
宏观配置: 国家把全部人力资源按经济发展的要 求分配到各地区各部门
微观配置:具体发生在微观单位,由 资源供求双方的行为共同完成。
✓地区配置 是以各个不同地区为目标,考虑各地区既 有的生产能力、资源储备、运输成本、销 售市场等条件与发展目标,进行人力资源 的相应安排。在地区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 配比不协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人的迁 移实现合理配置。
第六章 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概 述
一、人力资源配置的含义 人力资源配置
将人力资源投入到各个局部的工作岗位, 使之与物质资源结合,形成现实的经济 运动。
包括二部分 ✓人力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源结构系统要素
间分布的初始状态,即人力资源的增量 ✓人力资源的再配置:人力资源结构系统要
素间分布的动态发展状态,即人力资源要 素存量流动
三、人力资源配置的主客体及市场
1.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国家 2.客体:劳动力 3.市场:普通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企
业家市场
第三节 人力资源配置的规律
1.宏观地域配置的“点线面体律” 2.中观产业配置的“成比例置换率” 3.微观组织配置的“边际效益递减率”
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的原则与目标
一、原则 1.个体素质与岗位要求对应的原则 ✓年龄 、体质与工作岗位 ✓性格、气质与职业匹配 ✓智能、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
2.群体结构的合理化原则 群体结构:企业各种不同类型人员的配置及其相
互关系 群体结构的合理化: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生理结构配置合理 实现群体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要求 ✓ 能级原理:把不同能力等级的人依据能力的高低
• 部门配置 由国家领导机构直接关注,由国民经济 计划综合部门、教育部门、人事劳动部门、 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多方面参与的。
根据状态划分为:
增量配置,是人力资源个体初次进入 劳动领域的配置
存量配置,已就业人员的重新配置
根据配置途径划分为:
计划配置,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将人力资 源有组织的配置到各级工作岗位的一种手段
合理组合在一起 ✓ 互补原理:专业互补、知识互补、年龄互补、生
理与心理素质互补
3.效益原则 4.充分就业原则 5.合理使用原则 6.提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益原则
二、人力资源配置的目标
1.微观目标,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劳动 者活力和效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
2.中观目标,优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配 置
3.宏观目标,实现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宏 观控制,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