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答案与详解(逐题对应整理版)汇总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1试题答案与详解(逐题对应整理版)汇总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卷2)

2016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卷2)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

卸载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2016高考语文(含解析)

2016高考语文(含解析)

2016年高考语语文真题全国卷1(答案与解析)(2016-06-12 10:06:29)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全面分析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全面分析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全面分析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是中国大陆全国高中毕业生统一高考中的一部分,是考察学生对于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重要考题。

以下是对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题目的全面分析与解析。

题目一:《伯夷列传》中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寓意是什么?这道题目出自于《伯夷列传》这一篇古文名篇。

该句寓意着伯夷对于饮食的崇高追求和精神境界。

从句中的“食不厌精”可以看出伯夷要求自己吃的是精细的食物,不会贪婪,不会满足于一般的食物;而“脍不厌细”则意味着伯夷对于肉食的态度,就算是细小的一块,也会细嚼慢咽,以示尊重。

题目二:分析王国维对于《伯夷列传》的解读方法。

这道题目考察对于王国维这位文学家和文言文解读的理解。

王国维通过解读《伯夷列传》,提出了“一以贯之”的观点,强调了文学的内在一致性。

他认为,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字词的用意和构建,以及整篇文章中的主旨和意境。

这种解读方法旨在通过细节的剖析来揭示整个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题目三:论述古文语言之难以理解与应对方法。

这道题目涉及到古文语言的难以理解与应对方法。

首先,古文语言因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词语用法,对于现代人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应对方法包括强化对古汉语的学习,学习古代文献和诗歌,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可以通过积累大量的阅读量,通过不断的阅读古文来提高对古文语言的熟悉度和理解能力。

题目四:分析《滕王阁序》中的写作手法与艺术特点。

这道题目要求对于《滕王阁序》这篇古文作品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滕王阁序》以其雄浑的气势、瑰丽的词藻和感人至深的情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其写作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等,以及句子结构的丰富多样性;艺术特点主要是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与抒发,以及对于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评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的全面分析与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重要性,提高我们对于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考试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统一考试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Ⅲ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黄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卷及问题详解详解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卷及问题详解详解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II)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新课标全国I卷)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选材主要来自史哲名家的学术文章:13年老子的时代、14年各朝代食品安全、15年宋代经济、16年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6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蜚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

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

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

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质、①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李白的“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淳.厚从容。

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该是在西递村。

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的民间生活。

从远处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③错落有致。

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成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蜚(fěi ) 暄哗B .幢(zhu àng ) 宁静质朴C .伫(ch ù) 纯粹D .淳(ch ún ) 淋漓尽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暄哗”应为“喧哗”,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真题(新课标ⅲ)(含答案解析版)

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真题(新课标ⅲ)(含答案解析版)

2016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9 分)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1、2、3)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1、2、3)解析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 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 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 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课外延伸——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 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 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 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 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各个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 补充。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 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
9.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 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 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 的悲慨。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 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 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 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太空垃圾已
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

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答案解析和解析]

2016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答案解析和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答案及解析)目录1.【2016全国卷 1】曾公亮 (1)2.【2016全国卷2】陈登云 (3)3.【2016全国卷3 】傅珪 (6)4.【2016北京卷】桓公问于管子 (7)5.【2016浙江卷】琅嬛福地记 (10)6.【2016天津卷】李台州传 (12)7.【2016江苏卷】张汝霖 (14)8.【2016上海卷】羊祜 (16)9.【2016上海卷】勿斋记 (17)10.【2016山东卷】景公问晏子 (19)1.【2016全国卷 1】曾公亮(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

2016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 2016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边文言文达成9--14 题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可以过,兵弊于楚。

为之何如?”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管子即令桓通告民,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医生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可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何如?”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谷不可以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

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何如?”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说明:【 1】隰朋:春秋时齐国医生。

2016高考全国卷三解析

2016高考全国卷三解析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
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
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Leabharlann 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命题透析:此题文言中的文化常识,题目比较简单。要求选择不正确 项。答案选A。 思路点拨:四个选项涉及的文化常识都是常见的,仔细辨析即可得到 答案。选A。A项中“土地、户籍”等职事归户部掌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 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 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
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题目较 此前有所变化,增加了成语数量,改变了考查的形式。答 案:选B。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可以从自己最熟悉的成 语入手,来排除一些选项,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成语结 构,辨析其正误。浩如烟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形 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 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第二句没有讲有进步的意 思,所以错了。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 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本句讲的是诚信,不恰当,可 换为“一诺千金”。按图索骥: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 马。1. 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2. 比喻按教条办事, 不知变通。这里用的是第一个义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 生动而有气势。恰当。

2016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答案

2016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答案

考点9 文言文阅读[2016 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词画线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1、2、3)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1、2、3)解析

六部的职能:
吏部:六部之首,掌管全国文官司的挑选、考察、任免、升降、 调动、封勋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门。 户 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货币、赋税、财政收支、官员 俸禄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财政部。 礼部:掌管朝廷的重要礼节、主持科举考试、负责接待外宾等, 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司的选用、兵籍及士兵的操练、军械的制 造和保管、军令的发布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刑部: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工部:掌管全国的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其 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交通部等。 各部门的最高长官司是“尚书”,其次是“侍郎”,相当于现在的 部长、副部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 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 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 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 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 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 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 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 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精华版2016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Word版详解答案分解

精华版2016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Word版详解答案分解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解析适用地区: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D 项“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范围扩大,原文是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只能证明“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和“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两点,并不是选项所说的“所载内容”,扩大了范围。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内查语意。

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

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

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B项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无情批判”,并没有泛指旧史学,漏掉了修饰语。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重在比对词语:命题者在没置选项时是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两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D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扭曲文意。

原文“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白斌《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意思是说“中国的文字学家很早就把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凭依”了,而“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只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关系错误。

2016江苏语文高考卷文言文详解版(评讲版)

2016江苏语文高考卷文言文详解版(评讲版)

二、文言文阅读(分)阅读下面地文言文,完成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于)有司,辄【总是】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ǎ【艰难窘迫,坎坷不顺.】二十年.文恭捐馆【捐馆是死地比较委婉地说法,“捐”指放弃,“馆”指官邸,字面上来说,就是放弃了自己地官邸,一般是指官员地去世.后遂以“捐馆”为死亡地婉辞.亦省作“捐舍”】,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舍弃】其梯,轴轳【用辘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悼念,凭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坟墓上地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地话.后指人死了很久】,攀条泫然,悲咽而去.矣,故见大父辄欷歔【叹气;.是日将别,顾【回头】大父曰:“汝则已矣,还“侄.~步..迟钝,..傲慢..穷困..驽马,亦指驴】,特【只】耕而【却】不获耳,藨蓘【āǔ耕耘和培育】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大概】不死矣!”我祖父地名字叫张汝霖,号雨若,从小就喜欢学习古文,博览群书.小时候他不愿意临摹书法家地书法,字写得很丑,因而在去官衙考试时,总是不能被录取.于是就用粮食买了个上太学地资格读书,在其中待了二十年.我曾祖父去世后,家境一天比一天困难.我祖父在家中龙光楼读书,去掉下楼地梯子,用吊车将食物送上楼去,曾经三年没有下楼.江西邓文洁先生到越地来悼念我曾祖父,曾祖父坟旁地树都已经长大了,邓先生抚摸着树枝泪流满面,哭啼着离开.曾祖父送他到邮亭,邓文洁对祖父很不高兴,原来是他听信了别人说地坏话,说我地祖父近日开了一家酒店,好久都没有写文章了,所以看见我祖父就连声叹气.那天邓文洁要走了,回头对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吧,希望能保住你先人地事业.”祖父哭着说:“我地命运不好,只是耕种而没有收获啊,但是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地.”邓文杰说:“有这种情形吗?我要当面考考你.”就顺手取了“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让祖父写文章,祖父提笔就写,文不加点,一挥而就.邓文杰又惊又喜,鼓掌说:“你地文章应当在社会上出名,岂止是在考场上考取功名?你父亲大概就不会死了(可以永生了)吧!”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于)鸡鸣山,昼夜不辍【停】,病目眚【.眼睛生翳:目~昏花..过错:.”.灾难,疾苦:灾~..古同“省”,减省】,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入闱,.教谕忿恚而泣,公简【挑选.“简能而任之”】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í].急切:~~.~待解决.~须纠正.亟[ì].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第一】,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甲午年正月三十,祖父就到了南都,在鸡鸣山读书,一直到深夜都还手不释卷,因而害了眼病,在考试院静坐了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地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地,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进入考场后,时间还没到中午,就完成了文章.他地答卷落到了一个老教谕地手中.这位老教谕把他所选取地文章上呈给大主考李九我先生,李先生看了大骂这位老教谕,命令他重选送上来,送上来地文章又不好,以致送了四五次,试卷快要送完了.老教谕气愤地哭泣着,李九我先生翻检试卷少了七份,询问老教谕,老教谕说:“这七份试卷文理极其不通,我把它们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李先生说:“赶快把这些你认为是笑料地试卷拿来!”李先生一见我祖父地文章,鼓掌称赞很妙,把卷子重新用红笔批阅一遍.关于《易经》,打算把祖父地文章作为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其余地五篇全部放置在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ǎ]官】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轻慢】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审问犯人:~讯..穷究.】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此)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乙未年,祖父考为进士,被授予清江县令一职,又被调到广昌,僚属大多是有名地人.黄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戏弄人,认为我祖父是纨绔子弟而看不起他.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地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地心意,就并没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判断案子就像很有经验地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祖父做官满了六年,每次考察评比都是第一名.(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地父亲,张岱地曾祖父.()藨蓘:耕耘。

2016年全国卷文言文解析

2016年全国卷文言文解析

2016年全国课标卷卷一文言文论述类题详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担任会稽知县)。

民田镜湖(鉴湖,鉴,古代镜子称鉴,故历史上也称作镜湖)旁,每患湖溢(时常担心湖水泛滥)。

公亮立(设立设置)斗门(应该是一种排水的设施,不知是不是跟今天的闸门相似),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百姓从中受益)。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凭借端门殿学生身份担任郑州知州),为政有能声(贤能的名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发布文书查问盗贼)/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sōu隐藏)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通晓熟练)文法(法制,法规),更践(更gēng,更履有经历、经过的意思;践,践履,履行,有任职的意思,“更践”合起来译为“任职”)久,习知(熟知)朝廷台阁(汉时指尚书台。

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每咨访(时常咨询访问)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立皇太子),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产银(出产银子),或(有人)盗取(窃取,掠夺)之,大理(大理寺)当(dāng判罪)以强(按照强取的行为。

有人把“强”理解为“强盗”,恐不当,前面的“盗取”有“窃取,掠夺”的意思,所以此处的“强”应作“强取,掠夺”讲)。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强取),与盗物民家(跟从民家盗取财物)有间(jiàn,本意是空隙,这里引申为“区别,差别”)矣。

”固争(坚决为这件事争执)之,遂下有司议(于是下达给相关部门官员讨论),比劫禁物法(比照抢劫违禁物品的法律),盗得(能够)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在界河捕鱼,宋朝与契丹在河北地区系以拒马河分界线,而是整条河流属于宋朝,河道北岸方属契丹,契丹入河捕鱼属于违背盟约),又数通盐舟(,又多次在界河往来盐船。

),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较量),且生事(恐怕生出事端)。

2016文言文解析

2016文言文解析

高考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法1、课文求义法A. 讽帝大征西方奇技。

B.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2、成语印证法①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矢的:箭靶)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狐假虎威假:借助)③其文约,其辞微。

(微言大义微:深奥、微妙)3、结构求义法3、结构分析法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③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③变姓名,诡踪迹。

4、语法分析法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②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③故久立与其客语④徒立故琅琊王泽为燕王。

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梁君臣之首”是名词性短语,作宾语,而“函”带这个宾语,由此可推知“函”此时应由名词(“匣子”)活用为动词,可理解为“用匣子装”。

⑥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使”是动词,很显然这个动作是由“人”而不是“隶”发出的。

这样“隶”只能作状语来修饰“使”,是“像奴隶那样”的意思。

5、形训求义法6、音训求义法以上几种方法不是孤立的,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应该在拥有扎实的课内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上下语境,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另外在做选择题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文言文考查内容是古文,如果选项中给出的加点字解释是现代文最常见的意思,应特别注意。

这类选项错误率较高。

2、可使用代入法进行判断,如果带入后语句不通,或者不合逻辑的,则为错误项。

如2010年四川省试题(选自《汉书·酷吏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长安中奸猾浸.多浸:逐渐。

B.悉籍.记之籍:凭借。

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内:里面。

D.赏所置.其魁宿置:放置。

反馈练习1、(05高考湖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2、(06高考福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B.天下宗周(王室)宗:祭祀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D.余甚或焉或:通“惑”3、(09高考山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约定B.会.天疾风会:适逢C.犯.风而罢虞人犯:冒着D.过.而击之也过:经过4、(05年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搁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

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

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

【2】芊:地名。

位于齐楚接壤处。

【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

【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将:率领B.什.至而金千斤也什:十倍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赋:给予D.衡山之民释其本.本:农耕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使人之.楚买生鹿载粟而之.齐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楚以.生鹿藏钱五倍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藏谷十之六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B.天且以齐私楚也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4分)①桓公②管子③衡山之君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分)【答案】9.C10.B11.D12.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

②(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

13.【答案示例】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14.答题角度参考:①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②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就多达120个,而且每一个实词还有诸多的义项,考生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对于迁移和运用更是难上加难。

本题可利用语境分析法,即根据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A项,之,均为“到”;B项,其,前者,代词,他们的;后者,语气助词,加强语气;C项,果,均为“果然”;D项,以,二者均为介词,用。

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例如本题中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将“其使”的意思翻译准确。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释、畋、二敌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例如本题重点的词语应将释、畋、二敌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

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分析时,要根据文本中齐桓公、管子、衡山之君各自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理解其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平时对成语或俗语的积累,选用符合人物形象的词语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从齐桓公与管子的对话内容来看,齐桓公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了他善于采纳和吸取别人的意见,由此可联想到从谏如流或虚心纳谏。

管子在文中的分析独具眼光,具有远见的卓识,故可联想到“审时度势,知己知彼”;衡山之君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最终丢失了整个国家,由此可联想到“鼠目寸光”或“目光短浅”。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根据“问题即是答案”的原则,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概述出管子在本文中采用了哪些谋略,例如,在经济、金融、粮食等方面的手段;燕、代、秦、赵等国的团结一心等都给我们人生重大的启示,只要能体现以上几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桓公向管仲问道:“楚国,是崤山以东的强国,它的人民娴熟于战斗的方法。

(如果)派军队攻伐它,只怕(我们的)实力不能胜过它,会兵败于楚国,这应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就用战斗的方法来对付它。

”桓公说:“这怎么讲?”管仲回答说:“您可用高价收购楚国的鹿。

”桓公便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

管仲就让桓公向民众求购,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

派左司马伯公率领壮丁到庄山铸币。

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活鹿。

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说:“钱币是人们看重的东西,国家靠它维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赏赐功臣。

禽兽,是一些有害的东西,是英明的君主应当抛弃驱逐的东西。

现在齐国用珍贵的宝物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这样是楚国的福分,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您通告百姓赶快去寻找活鹿,来把齐国的财宝全部换来。

”楚国百姓就放弃耕种来猎捕活鹿。

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您给我贩来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

这样楚国不向百姓征税,财富也充足了。

”楚国人民都在外面找鹿。

隰朋让齐国百姓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粮食,楚国凭借(出卖)活鹿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钱币。

管仲说:“楚国可以攻克了。

”桓公说:“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楚国贮藏的钱币增加了五倍,楚王将会很得意,之后求购粮食。

”桓公说:“好。

”于是派人封闭关隘,不和楚国互通使节。

楚王果然非常得意,然后求购粮食。

但是几个月都买不到粮食,楚国买一石粮食要四百钱。

齐国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出卖,楚人十分之四都投降齐国。

几年(三年)之后,楚国就服从(于齐国)了。

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国的办法,这应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您可以派人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

这样,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和赵国听说后,一定和您争着买。

衡山兵器必然会价格翻倍。

(如果天下争相购买),衡山国兵器必然涨价十倍以上。

”桓公说:“好。

”于是派人到衡山寻找、收购兵器,不敢同他们付价还价。

齐国实行购买衡山过兵器的策略十个月以后,燕、代两国听说,果然派人去衡山过买兵器。

燕、代两国实行这一策略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了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国购买兵器。

衡山国君告诉宰相说:“天下各国争相购买我国兵器,让兵器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

”衡山国的百姓都放弃农业,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

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买粮食,赵国卖粮食每石十五钱,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

天下各国听说这一消息,都运粮到齐国来卖。

齐国使用了十七个月的购买兵器的策略,使用收购粮食的策略五个月,然后就封闭了关隘,不和衡山国互通使节(与衡山国断绝了关系)。

燕、代、秦、赵四国也把自己的使者从衡山带领回国了。

衡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它的南部,齐国侵占了它的北部。

(衡山国或衡山国王)内心自己估量没有兵器来招架两个敌国,便奉送国土,归降齐国了。

二、【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