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余修清
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他们总是关系孩子的健康成长,却忽视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各方面压力的共同作用,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乐观,因此,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过高期望:古人云:“德高者可以为师”。这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很高的。人们通常认为,理想的教师是学识渊博、灵魂高洁、品行堪称为典范的人。这种期望使教师往往以“清高”自居,过分注重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过分限制自己并关心各种细节,这都是躯体化、强迫症的直接诱因。
2、超负荷工作:教师工作具有一定的隐含性,有时他们必须在下班之后还要继续工作,同时由于持续的入学高峰造成师资紧缺,以及升学压力的存在,大部分教师都是超负荷工作的。这样容易造成教师身心疲惫,脾气比较坏。另外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极易导致教师心态失衡。
3、职业适应不良与倦怠: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职业观念上的问题和职业行为上的问题。有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有自卑感,而其所以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出于无奈,他们将教师这个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非自己理想的追求,持有这样职业观念的教师在工作中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从心理上患得患失。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具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一枝粉笔、一本教参、一本教科书”统领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现象并不鲜见,这样有些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教师的职业倦怠往往会伴随各种心理偏差,导致教师缺乏积极进取和负责精神,凭自身的经验、感觉去处理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
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压抑、苦闷。工作压力大,生活缺乏刺激,索然无味。造成厌教情绪,甚至觉得整个人生都没有什么意思。厌教、厌世,悲观、无趣、无奈、无望。
2、过分自责。当自己能够全心全意投身于工作时,就能在其中得到快乐、安慰、自我实现感。相反,如果不能用心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尽心尽力,就会感到自责,并进而感到痛苦。严重时,甚至有自罪心理,有明显的强迫感,而不能自拔。
3、烦恼、生气。一般的、短时间的烦恼、生气,是正常的,但若过多的、经常的烦恼、生气,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因学生调皮捣蛋或某些自己也明明知道是“小事”的事情,把自己气得头疼。一旦“头疼”,就不是“小事”了。
4、焦虑、精神空虚、心理失衡。由于纯自然的社会比较,只看到自己“不如人”的方面,而失去基本的心理平衡。占据心理生活主要地位的,是不满、失落、自卑、自怜等消极情绪。
5、社会适应困难、个人生活失意。失恋、离异。
教师群体正面临着巨大的心理挑战,教师们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社会应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加大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调节、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有很多收获:
1、心理健康观念发生变化: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们的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特别是现在社会高速发展,由于学习、升学、家庭、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使得教师提高了认识,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师生心情舒畅,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心理健康知识得到丰富。
通过近段时间的培训,我们了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一起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培训中,教师们一起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常见到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方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3、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调试方法
通过近段时间的培训,我们了解到适当地放慢自己的步伐,才能得到心灵的放松与接纳.如何对待教师的心理倦怠。不管是对自己的健康心理的进一步培养,还是以后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那都是取之不尽的财富.
4、心理健康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近段时间的培训,我们认识到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特点。在平时的具体教学实践中,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完成的调查研究主要是如何对家庭危机而造成的学生心理障碍进行调整,以及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不良习惯等问题。我们不定期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以获得共识,并针对学生心理方面出现的具体问题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程,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也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所能支撑的保护伞。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朝着健康,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是每一名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次培训不仅满足的是我们的求知欲望,还有我们的情感需求。正是这次培训,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这种心理情感的满足必将带动我们再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