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500字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500字摘要:1.曹操的形象描绘2.曹操的政治军事成就3.曹操的人格魅力4.对曹操的评价和反思正文: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曹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作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在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深思。
首先,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成就不容忽视。
在三国乱世之中,他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了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他在治理国家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和策略,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其次,曹操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在战争中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勇敢的担当,令人敬佩。
作为一位诗人,他的文学才华同样令人赞叹。
他创作的《对海而唱》、《观沧海》等诗篇,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然而,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却并不完美。
作者罗贯中主观地给他画上一个白脸奸臣的脸谱,使得曹操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实际上,曹操并非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狡猾奸诈,而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和伟大成就的历史人物。
对于曹操的评价,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划分。
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他在征战中也曾造成无数无辜的生命牺牲。
曹操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我们应该在全面了解他的基础上,做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篇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曹操的一生事迹,还可以深入思考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
这对于我们认识历史、把握现实和规划未来都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之,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政治军事成就、人格魅力和文学作品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统帅和文学家。
他具备了全面的才华和多面的个性,十分出色的战略头脑和卓越的军事能力使他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人物。
曹操善于运筹帷幄、智勇双全,他的军事天赋变得无与伦比。
他善于引导和团结人心,拥有极强的领导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曹操都能把握住大势、洞察出对局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他在很多战役中都战胜了敌人,成功取得了胜利。
曹操的智慧和军事天赋让人佩服,读后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有让人感到矛盾和复杂的一面。
他虽然有强烈的目标和追求,但却常常伤害和牺牲了他人的利益。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对待手下残酷无情。
尽管曹操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但他也是一个非常独特和有趣的角色。
他的个性和行为使他和其他人物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他具有了更多的争议和吸引力。
读完《三国演义》,我对曹操这个人物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曹操的形象给我展示了一个智勇双全的政治家、统帅和文学家的形象。
他的个性和行为给我带来了矛盾和复杂的感觉,他不仅是一个有着强烈目标和追求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残忍无情的人物。
曹操的形象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也让我不禁思考起人性的复杂性。
曹操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
他们有着强烈的目标和追求,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地去达成,但这同时也让他们对待他人的利益有时显得冷酷和无情。
读完《三国演义》,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我也开始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曹操这个形象给了我启示。
他的智慧和军事才能让我深深地钦佩,但他的行为也让我感到矛盾和不安。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就不应该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我们应该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也要对他人负有责任和尊重。
《三国演义》通过曹操这个形象成功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使我对曹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通过这部作品,我不仅对曹操这一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对人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
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5篇范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5篇范文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1在我读过的众多名著中,《三国演义》是最让我感慨万千的一册书。
从黄巾起义到一统三国,历经了多少震撼人心的传奇经典。
翻动书页,眼前便浮现出曹操气吞山河、刘备三顾茅庐、孙权胸怀大志、最后三国鼎立的生动场景。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蜀吴联盟北伐曹军,黄盖仅率三十条船,用火攻歼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取得了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典范。
烽火乱世时代,确实英雄辈出。
以卖草鞋起家的刘备,用眼泪与诚意换取天下、独霸蜀国;被后世称为奸雄的曹操,凭谋略与霸气驰骋江湖、傲立魏国;志存高远的孙权,以内敛与智慧掠夺城池、创立吴国,三国鼎立局势成也。
三国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便是卧龙诸葛,他舌战群儒、火烧连营、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成为了智慧的象征。
然而,虽说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书中提到的空城计、借东风只是后人神话而已。
当然,《三国演义》中那些识时务、避锋芒、等时机的人更是时代的俊杰、最大的赢家!司马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不被大家看好的刘禅其实也是大智若愚、聪明绝顶的人物,只可惜他的时运不佳罢了。
《三国演义》以独特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人物,讲述了一段又一段动人的故事,它在承载历史的同时,也使读者们产生共鸣、泛起思索,使大家忍不住读之再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2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一些人物。
关羽,字云长,死的时候仅有58岁,立过战功: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劈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等战功,应为,失去了荆州,连自我的命都没了,我们以后做事千万别大意。
张飞,字翼德,死的时侯仅有55岁,立过战功:智擒严颜等,性格太暴躁,就是因为这个性格,才死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不要太暴躁。
赵云,字子龙,死的时侯仅有60岁,性格很讲义气,当年在长板桥七进七出,杀了2名魏国大将,因为得了重病死了。
虽然这只是小说,但我会记住这段永恒的经典。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曹操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曹操看完了《三国演义》,不但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还从书中了解了很多成语典故,如果让你写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读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曹操”,下面作者收集了相干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512461读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曹操1谦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由于坐拥了成功者的高位就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谦虚待人,才是明智之举,才是德行之道。
刘备就是由于有这样的觉悟才能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才能使那么多的名人志士纷纭来投奔他辅佐他,对他忠心耿耿,助他出生入死,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成绩蜀国的大业。
在年龄时期,政治家晏婴用一匹良马赎回了奴仆越石父,将他带回了齐国,到了齐国之后,晏婴对越石连一个招呼都没打就回家去了,越石父十分动气,认为晏婴不尊重自己,要与晏婴,断断交往,晏婴知道之后非常惭愧,便亲身去见了越石父,恭恭敬敬的向他道了歉。
一样有功之人常常会露出骄矜,目中无人之态,而像晏婴这样把人从逆境中救了出来,又虚心接受了批评,毕恭毕敬的对待他,这才能叫居功不傲,而这也正是晏婴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的原因。
中国5000年的历史,谦虚待人,接受别人建议的例子数不胜数,可到了现在,能做到虚心待人却好像变得很难了。
当你获得成功正洋洋中意的时候,当别人当面指出了你的不足时,人们常常都会大发雷霆,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却不去想这样做对我们并无好处,只会使那些真心对我们的人伤心败兴。
忠言逆耳,忠言逆耳,等你意识到了这些,就可能已经晚了。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我们在生活中更要本着虚心的态度去和同学交换,虚心的接受别人的建议,这样我们就才能收获更多的朋友,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去改正。
如果我们由于眼前的一点成功就自豪自大起来,不听别人的意见,对人毫无尊重可言,那么那些对你付出真心的朋友都会纷纭阔别你,而你也只能走向下坡路,并逐渐失去当前所具有的一切。
虚心是每个人都应当具有的一种优秀的品质,不管身处高位或是低埃,不管资产丰盈或是薄地贫瘠,我们都要虚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虚心接受别人恳切的建议,发觉身上的不足,并及时去改正。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它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其中,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其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读完《三国演义》,我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曹操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他聪明机智,善于用兵,有着过人的智谋和军事才能。
他在书中的表现,让人无法不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他在乱世之中,能够屹立不倒,不断地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抱负。
他的精明和果断,使他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代英雄。
但与此同时,曹操也是一个极具人性的人物,他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对待部下宽容大度,对待敌人狠辣无情,对待家人却又有着深情厚谊。
这些矛盾的性格特点,使得曹操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书中的表现,既有着令人敬佩的一面,也有着让人深思的一面。
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使他成为了当时的一代英雄,但与此同时,他的残暴和阴险也让人无法不对他产生厌恶之情。
这种矛盾的性格特点,使得曹操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不仅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它描绘了一个乱世英雄的风采,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与壮志。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三国演义》,我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形象既有着令人敬佩的一面,也有着让人深思的一面。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读后感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每个人喜欢的篇章肯定也不尽相同。
但如果说一个让大家都印象深刻的话,我想曹操和刘备的“煮酒论英雄”肯定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吧。
很多人都不喜欢曹操,觉得他是个小人,但在我看来他却能称得上是一名英雄。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有关《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读后感,欢迎参考。
篇一:想必大家都读过《三国演义》吧!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真我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中的二十一回“煮酒论英雄”讲的是:有一天,曹操请刘备一起赏梅喝酒。
酒喝到一半,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
曹操指着天上的龙卷风说:“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答不上来。
曹操望着天上说道:“龙的变化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能腾云驾雾;小,能隐身蔽形。
升飞时,能飞腾于宇宙之间,隐藏时,能深藏于波涛之内。
龙随机而变化,就像人得志而纵横四海一样。
”曹操让刘备说说看,当今世界谁算得上英雄。
刘备说了许多人物,都算不上英雄。
曹操说:“所谓英雄,必定是胸怀大志,有战略眼光,能运用宇宙的规律,来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我认为曹操算得上英雄。
曹操,人们都骂他“奸雄”,曹操的奸,我不反对,但雄我很赞成,曹操在患病的情况下继续带兵,忍着疼痛抵挡刘备的军队。
人们说曹操狂妄,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付我”的大逆不道的话,但是哪一个君主不狂妄的。
有人说,曹操杀了不少人,但哪场战斗没有血腥?没有人牺牲?哪个君王没杀过人?对英雄的理解,我和曹操差不多。
不过,我觉得还有几项是英雄所具备的本质:尊重他人;英雄应该心胸宽广,而不是心胸狭窄;英雄不是以地位来分级别的,哪怕你是个普通人,只要具备这条件,也一样可以做英雄。
篇二:曹操,可以说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的人。
有人说他是奸臣,甚至是奸贼,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更多的人,说他是奸雄。
的确,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很多面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
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150字左右5篇
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150字左右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左右1《三国演义》中,我最观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
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能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根底,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观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上下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
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
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
他盼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觉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左右2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觉得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
里面的的人物有智谋惊人的诸葛亮;英勇无比的张飞;智勇双全的瑜;奸诈狡猾的曹操;义气深重的关羽……精彩的故事有赤壁之战,讲述的是孙刘联合军,借东风火烧曹军连环船,那场面是非常剧烈呀!还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在八路大军的亲眼目睹下,刘关张三人合战吕布,一共战了100回合,八路大军都吓呆了!证明这场大战确实很精彩。
魏蜀吴之间还展开了许多场精彩的战征我就不一一讲了。
我觉得这种书籍很适合我们看,盼望大家多看看!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左右3《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班男生的最爱,他们一到下课时间,就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出自己的宝贝——《三国演义》,迫不及待地打开自己看到的那一页,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有时还会摇头晃脑地模仿里面的英雄人物说话呢!我疑惑了,这书真的有这么好看吗?于是,我怀着兴奋、冲动的心情打开了这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曹操醉酒误事读后感五十字
三国演义中曹操醉酒误事读后感五十字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国演义中曹操醉酒误事读后感五十字1在一个晴朗的一天,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在《三国演义》里,我最佩服的就是诸葛亮了,他足智多谋、聪明过人,给刘备出过许多金点子。
人们常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些都是用来形容诸葛亮的。
据我所知,诸葛亮从小熟读兵法,一边种地,一边生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而且,诸葛亮读的'书可多了,有了一定的文化,才会被人们称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啊!就像《空城计》,司马懿攻下街亭后,又攻打没有防备并实力弱的西城。
诸葛亮知道后,临时想了个“空城”的妙计,吓退了十五万魏军,保住了西城,得到了部下的赞誉。
你看,诸葛亮多么厉害啊!竟然可以以不到一百个人吓退十五万大军,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当没有武官,没有金戈铁马,却打败了十五万人,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不可能。
把文中的诸葛亮换成我们,那一定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抓耳挠腮了吧!可诸葛亮,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丝毫感觉不到一丝慌乱的心情,就连魏国的大将司马懿也不敢冒犯他,实在令我们佩服啊!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令我们十分佩服,我越来越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了!三国演义中曹操醉酒误事读后感五十字2前段时间,在看水浒,还没看完,所以就先写写我读《三国演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三国演义曹操曹植曹丕读后感作文
三国演义曹操曹植曹丕读后感作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国演义曹操曹植曹丕读后感作文篇1狼烟纷起,战鼓擂响。
箭在弦上,男儿为何不拔?塞北秋风,江南杏雨。
江山如画,英雄为何不争?佳人乱世,笑靥如花。
倾城倾国,你却为何不得?书中最令人扼腕的是刘关张这三兄弟。
从桃园结义到赤壁破曹,从千里单骑到败走麦城,从长坡一吼到夜战马超。
云长说:“即使大哥什么都没有,我也要去投奔他。
”不论做什么都以他大哥为准,他可以对谁都不好可唯独要对大哥好。
只因为他有义。
他桀骜不驯却只对大哥忠诚,当知道自己的二哥被杀,就算打也好骂也好,这个仇我也要报。
结果被手下所杀。
这三人从书之头却没有走到书之尾。
败走麦城,心不甘;身首异处,恨无奈;兄弟相死,泪满行。
塞北风,吹散了他们的呼吸;古筝曲,叹不完他们的一生。
他们兄弟之情所融合成的那一缕英魂。
依旧是那么的有情有义,生死不分。
忠诚之魂,永久不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诸葛孔明,人称卧龙先生,被刘备所感动,拜为军师。
为表忠心,献出隆中对;为得赤壁之赢,孤身犯险,舌战群儒;为对抗司马懿,冒险一搏,演唱空城。
统一全国是他毕生之梦,当刘备临终托孤时,他发誓定会辅助刘禅,完成统一大业。
这个人,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最终油尽灯枯,耗尽了他全部的力气。
即使身已死,可他对蜀汉之忠,对刘备之忠,永久不止。
他是英雄,有胆去刺杀董卓;他有志向,只为一统天下。
雄心之魂,传古至今,但凡有志者,皆全有之。
曹操,一位传奇之人,在三国之中,个个有雄心,可唯独他的雄心是那么雄厚,直抒扑面而来杀陈宫,灭吕布,就连袁绍,汉献帝之妃都成为了他的踏脚石。
怎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壮志却未酬,可时间是公平的,最后他的壮志化成一缕英魂,永久不灭。
大梦方醒,百年长,不过弹指一挥间。
罗贯中以情为墨,以义为纸,拾起“人生壮志”这支笔写出了人物百叹。
关羽的忠,为后人叹;诸葛的智,为后人敬;孟德的雄,为后人佩。
他们有壮志,有情义,只最终逃不脱命运。
三国演义之曹操观后感
三国演义之曹操观后感《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了三国时期历史的长篇小说。
曹操作为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看完《三国演义》后,我对曹操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曹操是三国时期颇具权谋才能的人物,他以睿智和果断著称。
在剧中,曹操利用种种手段,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力。
他精心策划了许多计谋和战略,使得自己在动荡的时代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地位。
观看《三国演义》让我对曹操的聪明才智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曹操也是一个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
他不仅能够巧妙地利用他人,还会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个人的权力和地位。
他采用了儒、道、法三位一体的理念,将道德、智慧和权力融为一体。
这让我对曹操产生了一种既敬佩又忌惮的感觉。
然而,曹操的智谋和权术却带给他许多孤独和痛苦。
他深知自己的才能和地位都是建立在杀戮和战争之上的,这使得他在权谋的漩涡中渐渐迷失了自己。
观看《三国演义》让我产生了对曹操内心世界的猜测和思考。
曹操的角色塑造非常丰满和立体,他既有人类的弱点,也有人类的优点。
他可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顶级政治家之一,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才情横溢却备受困勒的人物。
在演义中,曹操的形象非常鲜活和丰富多彩。
观看《三国演义》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曹操的聪明才智和果断决策让我明白,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懂得权谋智略,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曹操的权术和手段也警示我,人们在追求权力和地位的过程中,应该坚守原则和道德底线。
《三国演义》将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从而引发了我对这个角色的思考和触动。
我深刻认识到,曹操作为历史上的一位强大人物,无论是在权谋术或是情感世界上,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存在。
通过观看《三国演义》,我对曹操这一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希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阅读来进一步了解曹操,探索他的内心世界和独特魅力。
相信通过对曹操的观察和思考,我将能够得到更多关于领导智慧和人性困境的启示。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曹操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曹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战争场面而闻名于世。
其中,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其才华、智慧和权谋备受人们的关注。
在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小说中,曹操被描绘成一个智勇双全、足智多谋、善于用人的形象。
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胆略,一步步地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成为了三国时期的一方霸主。
曹操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曹操在小说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他善于用人,能够看清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善于善用人才。
他还深谋远虑,善于制定长远的政治战略,对待敌人从不掉以轻心。
在战场上,曹操更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他善于运用兵法,善于调兵遣将,能够在战争中把握住时机,取得胜利。
这些都让我对曹操的才华和智慧深感钦佩。
除了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能,曹操在文学方面也有着非凡的成就。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善于诗词和文章,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文学才华不仅展现了他的个人魅力,也为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赞美。
曹操的文学成就也让我对他的形象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然而,曹操的形象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也展现出了一些负面的性格特点,比如他的独裁和残暴。
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一些残酷的手段,对待政敌和异己并不手软。
这些负面的性格特点也让我对他的形象产生了一些疑虑和反感。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
在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智慧和文学成就让我深感钦佩,但他的独裁和残暴也让我产生了一些疑虑。
曹操的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展现得非常丰富多彩,让人无法忽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是罗贯中的'毕生心血,里面有不少教育意义。
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
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
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
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
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其实有时伯乐比人才更重要,如果没有伯乐,一个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空有力而心不足,而曹操与刘备让许多人的能力得以施展。
只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伯乐,才能让自己的道路好走一些,愿每一个人都能遇到懂自己的伯乐。
《三国演义》读后感2《三国演义》是以三国时期的史实与民间传说为依据,编写出来的优秀历史小说,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
在其中也有许多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人物形象。
如“刘关张桃园结义”,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刘关张三人的相貌,突出人物性格。
为了更加激进情节,又运用了动作手法,如“刘关张大战吕布”,一步步写出它们的每招每式,让情节更加激烈,更加引起读者兴趣。
在人物描写中更有心理描写,如“曹操煮酒论英雄”,写出了曹操与刘备的心理活动,烘托的刘备的英明和曹操的雄心。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语言描写,写人物交流,以达到突出效果。
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写了刘备与徐庶的对话,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与刘备的感激不尽。
写到这里,就让我突然想到“走麦城关羽遇难”,应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写了关羽奔赴成都向刘备求救,打算夺回荆州,写出关羽的性格——侠肝义胆。
读《三国演义》之曹操有感四篇
读《三国演义》之曹操有感四篇篇1:读《三国演义》之曹操有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三国演义》。
其中,曹操的印象令我最为深刻。
谈起曹操这个人,有人会纷纷摇头。
他阴险狡猾,还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些都会让大家对他的印象不佳。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他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
因为一个嫉贤妒能的人是不可能称霸于各诸侯的。
他也是一个能接受失败的人,不像袁绍一样,输都输不起。
曹操每次出征的时候,都是武装齐全,从来不丢三落四。
他善于吸取教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士兵。
比如上次讨伐袁术的时候粮食紧迫,他便把食物全部拿出来,这说明他有打胜仗的坚定决心,他的军令也颇为严厉。
就从刚刚那件事,他规定:如果攻不下来全部人斩首,使得军队的士气大增。
因为他有名望,所以他敢挟天子令诸侯。
同时,他这一举动也是深谋远虑的,他一眼就看中了中原地区的富裕,于是,他认真地经营中原这块根据地,为他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像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
从中我懂得我们平时生活中可以像曹操一样,心胸宽广,目标明确,学习他的长处,为我们长大做一些铺垫。
让我们值得肯定的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军事家,政治家,谁说不是一个阴谋家呢?成大事者要有原则,违反原则的即使是小节也要拘。
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经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
这样的“小节”还是多“拘”一点的好。
篇2:《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它让我回味无穷。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历史性的长篇小说。
作者是罗贯中,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简述了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
例如扫船借箭的故事:诸葛亮为了让孙权帮助他们,迫不得已的答应了孙权手下大将军的难题——三天内造十万之箭,诸葛亮知道他们肯定造不出来,所以让士兵第一天造船,第二天造稻草人,到了第三天,也就是东风来临之时,才让船漂向曹营。
三国演义曹操设计平军怨读后感
三国演义曹操设计平军怨读后感读了曹操设计平军怨这一情节啊,我就觉得曹操这人可太机灵了,心眼儿一转就把麻烦事儿给解决了,真不愧是乱世里的枭雄。
你想啊,军队里闹起了怨愤,这可不是小事儿。
士兵们心里憋着气,那还能好好打仗吗?就好比一群小蜜蜂要是都嗡嗡嗡地闹情绪,这蜂巢可就乱套了。
曹操肯定也知道这一点,要是不赶紧解决,指不定这军队就散架了。
他用的那招,可真是巧妙。
曹操故意说军粮不够,让管粮食的官员少给士兵们分粮,等士兵们怨声载道的时候呢,他又站出来把这个官员给砍了。
这一下子,士兵们的怨气就从对曹操的不满,变成了觉得曹操是公正严明的。
他们心里肯定想:“丞相也是没办法啊,都是这个管粮食的坏蛋捣鬼。
”这就像变魔术一样,曹操把士兵们的怒火转移了方向。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里那些特别会处理事情的人。
有时候出了问题,不是直接去面对大家的不满,而是找到一个巧妙的办法,把矛盾化解掉。
曹操在这儿就像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家长,家里孩子因为分糖不均要闹起来了,他就假装是那个分糖的小助手搞错了,把小助手批评一顿,然后重新公平地分糖,孩子们就又开心了。
不过呢,曹操这招虽然高,但也有点狠,那个管粮食的官员就这么当了替罪羊,也怪可怜的。
从这个情节里还能看出曹操对人心的把握。
他很清楚士兵们的想法,知道他们需要一个发泄口,也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这个局面里重新树立威望。
他不是那种只知道打仗的莽夫,而是懂得心理战术的高手。
这就好比下棋,他每一步都算好了,怎么去摆弄人心这一颗颗棋子。
总的来说,这一情节让我对曹操又有了新的认识。
他的狡猾里带着智慧,虽然手段可能有些不光彩,但在那个乱世,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脚跟,带领军队走下去呢。
就像走在一根摇摇欲坠的独木桥上,为了不掉下去,有时候就得使点小手段。
曹操在这事儿上,可真是把他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国演义第十二章曹操巧施离间计读后感
在史诗小说"三国演义"中令人兴奋的第十二章中,我们见证了曹操在孙权和刘备之间狡猾地挑起麻烦时,巧妙地操纵曹操。
曹操凭借一个熟练的傀儡的伎俩,在增强自己在争夺至上权势的战斗中的地位的还助长了两个潜在威胁他的权力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之火。
他作为军事战略家和家的聪明才智,当他巧妙地削弱他们的同盟时,把我们留在我们席位的边缘,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做出什么狡猾的举动。
精彩展现了思想游戏和权力游戏,我们不禁对曹操在这场高考王位游戏中无与伦比的巧妙表现感到惊奇。
曹操在孙权与刘备之间挑起麻烦的方式,真正表明本小说中权力和关系是多么的复杂。
这都是为了在三國时期的疯狂时代中无情地从战略上思考生存和成功。
本章也让我们窥探孙权和刘备的人物,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不完美的——他们有自己的弱点和斗争,特别是在他们自己的阵营内对付敌人和冲突。
"三国演义"第十二章对操控和操纵的复杂网络进行了拼凑分析。
它生动地描绘了个人为推进其野心而坚持不懈地追求权力和马奇亚韦利战术。
曹操执行不和策略,不仅对叙事有重大影响,而且对战略思想和人性上的迷惑,也具有宝贵的见解。
这强烈地提醒人们注意的无情性质和在动荡的水域航行所需的务实办法。
这一章促使人们反思人物固有的权力斗争和狡猾的战略,揭示施政和追求权威的多方面动态。
三国演义曹操设计平军怨读后感
三国演义曹操设计平军怨读后感曹操这老小子,那脑袋瓜子转得比风车都快。
当时军队里怨声载道的,士兵们都觉得这日子过得太苦了,行军打仗的疲惫加上各种物资的匮乏,军心那是摇摇欲坠啊。
这要是一般人,估计就只能干瞪眼,或者只会强硬地去压制那些抱怨的声音。
可曹操是谁啊?他可是能在乱世中崛起的枭雄。
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特别巧妙的办法。
他把掌管粮草的官员给推出去当“替罪羊”。
曹操这一手,看似有点不厚道,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那真是快准狠。
他先假装要严肃处理这个官员的所谓“贪污”问题,让士兵们觉得自己的苦日子都是这个家伙造成的,把士兵们对整个军队困境的怨恨转化成了对这个倒霉蛋的愤怒。
然后,他又大义凛然地把这个官员斩了,这一斩可不得了,就像给那些怨气开了个大口子,让怨气一下子就泄出去了不少。
而且啊,曹操在斩完之后,还表现出一副非常痛心疾首的样子,就好像他自己也是受害者似的。
这演技,要是搁在现在,都能拿奥斯卡小金人了。
士兵们一看,丞相都这么难了,还这么公正地处理问题,那咱们也不能再瞎抱怨了,得跟着丞相好好干啊。
就这样,曹操轻松地把一场可能会引发兵变的军怨给平息了下去。
从这里面我就感觉到,曹操这人虽然有时候被人说奸诈,但在管理军队和处理危机方面,确实有他的一套。
他明白士兵们的心理,知道怎么去引导他们的情绪。
就像我们现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麻烦事,比如说在一个团队里,大家因为一些困难而互相抱怨。
这时候要是有个像曹操这样聪明的人站出来,不是简单地去指责谁对谁错,而是巧妙地化解矛盾,把大家的注意力从互相埋怨转移到解决问题上,那这个团队肯定就能重新振作起来。
不过呢,曹操这一招也有点损,毕竟那个被斩的官员可能也挺冤的。
这也让我知道,在佩服曹操的智慧的同时,也得看到他手段里冷酷的那一面。
反正啊,这一情节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曹操复杂多面的性格,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处理事情的道理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
曹操是一个名声不太好的人。
客气的说法叫做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叫做奸贼。
那么,曹操究竟是什么人呢?请大家一起来跟我看。
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是非常佩服他。
”
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近代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这样一来,历史对早操就有了三种评价:英雄,奸雄和奸贼。
当我看《三国志曹操传》时,又发现曹操的历史形象也不是很好弄清楚的。
比方说民间都说曹操奸北宋时期,苏轼曾讲过:民间有很多讲三国史的,一说出刘备失败,听众痛哭流涕,而说出曹操失败时,大家都拍手称快。
在北宋时期,曹操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曹操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原因有三个:一是为人奸诈,这也没什么,因为兵不厌诈,打仗的人总是喜欢骗的,不过你说敌人,那就叫奸诈狡猾,说自己就叫做足智多谋,实际上都是一回事;第二个就是篡权,这与我们没关系,为什么东汉皇帝非姓刘不可呢?难道姓曹就不行吗?这说不过去;那么最为民间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句
话在《三国演义》里还写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宁肯让自己对不起全天下,也不让全天下对不起自己的人就太坏,太自私了,所以老百姓们都很讨厌曹操。
这个故事在史书上的记载是矛盾的。
《三国演义》里说曹操被董卓迫害后逃出京城来到老友吕伯奢家,这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他的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而曹操误以为他们要谋害自己,于是拔出剑来杀了他们。
而《三国志曹操传》里说吕伯奢一家见曹操带了很多钱财,起了歹意,曹操这才杀了他们,杀人后曹操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而到了《三国演义》里,就变成了理直气壮的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就算曹操杀了人之后发现是误杀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也不能让人家对不起我啦!这时候应该说曹操还是有善心的,而到了《三国演义》里那就成了一个大大的天贼《三国演义》的毛批(清代著名小说点评家毛宗岗)给出的评论是此亦孟德过人之处也。
意思就是说曹操是一个坦率的真小人,而不是虚假的伪君子。
曹操的奸诈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然而他的性格也有另外的一面。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魏琳,他被曹操举为孝廉,曹操说:只有魏琳才不会背叛我呀!听说魏琳也逃跑时时,愤怒地说:你就是逃到九泉之下,我也要杀了你!可当曹操捉住魏琳后说:这个人是一个人才。
说着就把他封了官。
在
曹袁官渡之战时,曹操获胜之后,发现袁绍的大营里有很多封自己的下属给袁绍的信。
上面都写着曹操失败后,袁绍要给他们封官,曹操并没有追究他们的下属,而是把这些信全扔到火堆里烧掉了。
这一个故事体现出了曹操非常大度。
总之,曹操是一个既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既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既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既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的人。
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这张脸又发另外一张脸的脾气。
不管有多少张脸,他都是曹操的。
喜欢历史的我认为:曹操是三国里最复杂的人物,曹操的许多性格体现了他的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认为只看一种一种史书是无法完全了解曹操的,只要博览群书,才能了解历史,才能向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