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
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优秀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战火纷飞百余载,朝阳初起忆江南。
上述图片中的江南好美,上述文字都在怀念“江南”,尤其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歌,生动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末句“能不忆江南”充分流露出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你知道“江南”是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在什么时候开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去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东晋的兴亡1.问题思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晋朝能够恢复中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历史》中的第七课,名为《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先民的开发、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先民的开发情况。
2. 了解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3. 学会发掘和利用历史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1.江南地区先民的开发与生产。
2. 如何有效利用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Step1:导入开始课堂,教师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感受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特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进入正文,讲解江南地区的先民如何开发生产,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方式等内容。
教师可在讲解的过程中使用PPT进行辅助讲解,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Step 3:讨论讲解完毕后,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或者场景,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Step 4:活动设计一个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有关江南地区的历史情况,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Step 5:总结检查教师在课堂结束前进行总结和检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对于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进行指导和反馈。
五、板书设计江南地区的开发先民的开发与生产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六、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历史资料的查阅和利用方面。
通过设计小组活动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历史素养和协作能力。
针对学生自身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历史背景。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对于这些内容,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历史。
2.问题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辅助资料。
3.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并运用这种认识思考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和难点:本课教学内容所含时段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相应较多。
因此,有必要先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课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3世纪中叶到6世纪后期三百多年历史的简要脉络;一是各个时期内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
简要脉络大约由三个时期构成:第一个时期是西晋兴亡,讲述的主要事件是司马氏代魏和西晋的皇族纷争,连带简述了少数民族的内迁。
第二个时期是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在简略说明朝代的兴替之外,对十六国政权仅仅涉及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而着重讲述淝水之战。
第三个时期是南朝,突出了江南经济的开发问题。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关于“淝水之战”的处理,应该突出趣味性,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建立关于战役的空间概念。
同时,还应领会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势下,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探讨前秦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前秦军内部的民族矛盾是导致其失败的主要因素,进而懂得民族团结对于稳定政治的重大意义。
“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加以学习和掌握。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人教版新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通过史料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及原因;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发展历程;2.讨论教学法:学生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2.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3.网络资源:江南地区的旅游资料、文化习俗等;4.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
3.操练(15分钟)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初一历史第四单元《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参考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学生识读史料和历史地图,学会感知有效信息,培养阅读材料和地图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课前学习任务】1、通过阅读教材复习旧知回顾三国以来南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以及人口迁移的大背景。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通过对历史地图和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概况。
1、阅读六朝食单和《山居赋》,分析江南作物品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阅读地图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的农业都有怎样的发展?学习任务二:通过对历史地图和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的概况。
1、六朝时期青瓷有什么特点?(制作工艺、实用性和审美三个角度)2、除了制瓷业,江南地区还有哪些行业得到了发展?学习任务三:通过对文字材料和文物的阅读分析,归纳江南地区商业发展的概况。
1、阅读文字材料,请你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六朝的建康城。
2、这个来自罗马的玻璃杯为什么出现在江南?玻璃杯是如何“来”的?【推荐学习资源】六朝古都博物馆A-P-P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1.随着南北的交流,引进了北方的作物品种。
2.兴修水利工程、耕作技术提高等。
【学习任务二】1. 六朝青瓷制作精巧、工艺高超;品种多样、用途广泛;既充满生活气息又体现艺术之美。
2. 江南地区的采矿业、纺织业、制盐业、造纸、冶铸、造船等行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学习任务三】1.人口增长,商业繁荣,城市繁荣发展。
2.这只罗马的玻璃杯是通过海外贸易,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
【课后练习】1、攻占长安,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 B.鲜卑C.羌 D.羯2、南朝先后经历了四个朝代,他们的先后顺序是()A.宋、齐、梁、陈B.宋、陈、梁、齐C.齐、宋、梁、陈D.齐、宋、陈、梁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方相对安定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七年级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2人教版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内容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
教材从宏观上简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共有三个子目、四个内容,即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七年级历史书中为数不多的政治、经济史内容并存的一课。
这节课内容多头绪繁杂,不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表述是:“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对其他内容则没有明确要求。
因此,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与“淝水之战”作为“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背景原因,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得本课的线索更加鲜明、清晰,教学主题更加突出。
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以后学习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作好铺垫,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的来龙去脉,并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今天南方经济的发达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历史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善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和引导。
2.经过大半学期的历史课学习,多数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生的认知基本上处于感性阶段,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启发引导。
3.此前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多是具体的历史事件,本课以经济史内容为主,学生较为陌生,同时本课高度概括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象,比较抽象,趣味性不强,不太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
【设计思想】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学内容,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历史教育的基本功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发展状况有怎样的记载呢?幻灯片出示:司马迁《史记》关于汉朝时江南地区发展情况的描述;南朝《宋书》对本次江南开发的描述:史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史料二:“江南之为国胜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指导学生读懂历史典籍,对比《史记》和《宋书》的不同描述,对比分析江南地区开发前后的巨大变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1页第一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优越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为什么却在东晋南朝时期得到开发?(设计意图:一是指导学生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二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为本课其它知识的学习做进一步的铺垫。
三是整合教材资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生借助材料感知历史、学习历史。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①人口南迁,补充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②南方战乱少,社会较安定;③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④江南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土地肥沃。
突出主要原因:北人南迁,为下一环节-------北人南迁过渡作铺垫。
开发的表现学生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二是激发探究学习的欲望,为本课其它知识的学习做进一步的铺垫。
三是整合教材资源。
学生借助材料感知历史、学习历史。
)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展示。
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深刻理解北方人口大量南真实的文字资料,让学生看到不同时期开发的状况分。
4.出示幻灯片人口南迁地图:观察人口迁移的流向,并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师强调原因:北方战乱,南方较安定;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8分钟)大量人口南迁,江南就没有战争吗?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5.学习课文第一、二目内容(79—80),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深刻理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形成对东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整体印象(北方战乱、政权更替频繁,南北分裂),培养学生正确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江南地区的开发》word教案
达标学习:(我达标我欢乐)1、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东晋和北魏B东晋和前秦C西晋和前秦D西晋和北魏2、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几次战争相似的有()①围魏救赵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依照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4、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于4世纪的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闻名战争D东晋军队大败前秦5、下列对淝水之战后的局面表述错误的是()A前秦统治迅速瓦解B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纷乱的局面C赶忙形成了南北朝相持的局面D东晋在南方取得临时稳固6、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进展的要紧缘故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形,从中能够看出,北方人民南迁要紧是因为()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8、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显现在()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晋末年D东晋南朝9、江南经济进展的重要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南朝C三国、两晋、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拓展训练:1、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1)这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请你列举出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哪一支在什么时刻灭亡了西晋政权?(3)请你写出西晋建立与灭亡的时刻,并分析西晋什么缘故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9】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19、江南地区的开发
日期
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和十六国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
的三个国家是何时
生回答出正
国?为什么
曹魏的发展超过吴和蜀,实力最强。
教师
曹丕建魏,得到多谋略善权变的大将
痹曹姓权贵,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
说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总结出司马
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这是历史的
西
统
个
临危不
淝水之战后,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
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了交往,促
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
~。
初一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共4页)
初一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历史教案是每节历史课的蓝图。
想有更多了解的话,那不妨和XX一起来欣赏下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重点和难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江南地区的开发还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学法]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淝水之战相关多媒体[教学设计]: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三国建立的基本情况2导入新课: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3讲授新课: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
二:淝水之战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出示材料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4、全课小结:指导动手学生整理本课的历史线索。
5、作业设置:想一想,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6、活动与探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为什么?附:板书设计一、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建康二、从420年到589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新人教版
(2)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研究江南地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对我国古代经济的影响。
(3)江南地区的文化繁荣:探讨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原因、表现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江南地区的开发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分析江南地区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对我国历史进程的深刻意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课程网站、在线教育资源库等。
3.信息化资源:历史纪录片、短视频、在线论坛、历史学科相关博客和文章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江南地区的开发奥秘。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提出的问题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在引导他们关注江南地区开发的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在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新课讲授中,我在讲解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时,过于注重理论介绍,而忽视了案例分析。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提供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
2.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采用生动的图片和图表,展示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开发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江南地域的开发配套教案
第19课江南地域的开发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成立及更替,明白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刻、背景、通过和阻碍。
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域取得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进展较快的史实。
通过探讨江南地域开发的缘故,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域开发的缘故。
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宁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域的开发” 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式──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
2.组织学生探讨江南地域开发的缘故,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踊跃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 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设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可不能南迁?”让学生明白得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峻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讨江南地域的开发缘故的进程中,熟悉到和平、安宁是经济进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域在历史上的进展情形。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置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域开发的史实和缘故。
本课的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够突出。
从三国以来,江南地域慢慢取得了开发,表此刻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的进展和进步,手工业的进展等方面。
缘故主若是东汉末年以来政治不稳固,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迁,南迁人口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增进了江南地域的开发。
采纳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域的开发” 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域开发的情形入手,突出“江南地域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
以引导学生探讨江南地域开发的缘故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缘故来处置,冲破本课难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说明与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特点;(2)掌握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全国的影响;(3)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2)运用史料分析,掌握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3)采用案例研究,探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平原、丘陵、山地等;(2)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温和;(3)水系分布:长江、钱塘江、太湖等。
2. 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1)农业:水稻种植、茶叶、丝绸等;(2)手工业:纺织、瓷器、铁器等;(3)商业:市场繁荣、货币经济、海外贸易等。
3. 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1)东汉末年:江南地区开始逐渐开发;(2)魏晋南北朝:北方人口南迁,推动江南地区经济发展;(3)隋唐时期: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4)宋元明清:江南地区继续保持经济繁荣。
4.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意义(1)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2)人口迁移:带来劳动力、技术和文化;(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支持、地方官员推动;(4)经济重心南移: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2)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3)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原因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意义;(2)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过程等;2. 史料分析法: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掌握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特点;3. 案例研究法:探讨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意义;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南朝;士族;江南经济的发展。
2.要求学生认识:
①南朝时,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迁的北方劳动人民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②士族是一群腐朽的社会寄生虫。
它的所作所为,为它的衰落和灭亡埋下了伏笔;凡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剥削阶级或阶层,必将被社会历史发展所淘汰。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析南朝的政治、经济特点,使学生明了南朝在动荡中发展,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士族和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重点。
九品中正制和士族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准备:投影仪、挂图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原因何在?(苻坚伐晋,上下反对,军心不齐,恃强骄傲,临阵胆怯,指挥失当。
东晋军队作战勇敢,指挥得当。
)淝水之战的影响如何?(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东晋乘机收复了黄河以南许多失地。
)
2.导入新课淝水之战为东晋恢复中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但东晋统治者并没有乘胜逐北、收复中原的大志。
他们满足于偏安局面,热衷于内部斗争,结果使得淝水之战后收复的失地先后丢失。
此后,政治更加腐败,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东晋政权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
3.讲授新课
1.刘裕建宋,南朝开始(板书)420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称帝,建国号宋。
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2.宋齐梁陈的更替(板书)自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的170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历史上总称南朝。
同学们看课本第148页上的《南朝表》,讲出南朝开始和结束的年代、开国皇帝、国号和都城。
(420年至589年。
宋朝刘裕;齐朝萧道成;
梁朝萧衍;陈朝陈霸先。
各朝都城皆在建康,今南京。
)现在再请同学们看“宋齐梁陈更替”一节,找出南朝政治经济的特点。
如果仔细看书,就可发现,这四个朝代有不少相同之处。
①宋齐梁陈都在建康建都,是都是偏安的朝廷。
②宋齐梁陈的更替都是由军事将领夺取政权来完成的。
③各朝存在的时间都很短。
最长的宋朝59年,最短的齐朝23年。
④疆土越缩越小,到陈时缩至最小,力量也很弱小,终至灭亡。
看到这些相同处后,请同学们说,南朝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政治是动荡的。
)很对,南朝的政治特点是动荡,但南朝的社会经济确有所发展,特别是宋朝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豪门贵族的势力在南朝时仍然很大。
豪门贵族自魏晋以来叫士族。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士族的由来、演变和特点。
3.江南经济的开发(板书)三国孙吴时,江南经济已得到开发。
孙吴地区富庶,大批北方劳动农民逃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
吴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山越,和汉族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
现在请同学们看“江南经济的开发”一节,对比孙吴时江南经济的开发,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
①无论是孙吴或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都是在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
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两次江南经济的开发,都是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③两次开发江南时,由于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
④两次都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江南多水,如孙吴时就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东晋南朝时,发展水稻生产,发明水磨,推广小麦种植,在此基础上发展冶铸、缫丝、制瓷、造纸业等等。
⑤不同之处是:孙吴时,江南的开发仅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
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福建、广东和广西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挂出小黑板,上有《南朝经济发展简表》)。
请一位同学上来讲解后,教师再作讲解。
4.复习巩固
先由教师简述本课主要内容,再请三位同学简述下面三个问题。
(1).齐梁陈更替的概况。
(2).南经济开发的原因以及开发简况。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