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病例讨论病案十六.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八 纲 辨 证

第六章  八  纲  辨  证
实证—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所表现的证候。
虚证



概念:虚证是对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虚弱、不足 为主而邪气不著所产生的不足、松弛、衰退等各种虚弱证候的概 括。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病耗(饮食失调、生化不足;思虑劳 倦太过;房室不节;久病失治、误治;汗、吐、下、失血、失精 等)——阳气、阴液以及精、血、津液、营、卫等亏虚不足所致 证候,多涉及脏腑、骨髓等部位。 临床多为久病、势缓、耗损过多及体弱者。 特点:①、正气不足—松弛、无力、衰退。邪气可有可无、可强 可弱。②、内伤日久,起病缓。 类别:虚损程度不同,临床有不足、亏虚、虚弱、虚衰、亡、脱 之别,但其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寒证与热证 寒证



概念:寒证乃感受阴寒邪气或阳衰阴盛所致,有虚实表里的不同: 实寒证:见于感受阴寒邪气(如淋雨,衣单,露宿等受寒或过服饮食生 冷寒 凉),病急体壮者。 虚寒证:见于内伤久病,阳气耗伤而阴寒偏盛者。 表寒证:寒邪侵袭肌表所致.属于实寒。 里寒证:寒邪客于脏腑者属于实寒,阳气亏虚所致者属虚寒。 病因病机:寒遏阳气,或阳虚阴盛,温煦失职:寒水不化(寒不消水), 液未伤 。 临床表现:新病:恶寒,面色苍白,口淡不渴,痰涕清稀,脘腹冷 痛。久病:畏寒喜暖,四肢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烂,脉迟或紧 特点:畏寒、口不渴;小便清长;冷痛、得热则舒,脉迟紧。
实 证





概念: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 调,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正盛邪实为基本病理,所 形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病理概括。 特点:邪盛而正气不虚,邪不盛但正气异常强烈(如过 敏),正邪剧争(此为实证根本特点),以有余、亢盛、 停聚为特点(邪气有余,机能亢奋,病理产物停聚)。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六淫(疫疬、虫毒)等邪气侵袭,正气抗邪——寒热显著, 疼痛剧烈,呕吐咳喘明显,二便不通,脉实等。(病势 亢奋,急迫。) 脏腑功能失调,气化障碍,气机阻滞——痰、饮、水、 湿、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产物壅聚停积于体内。 临床多为新病、暴病、剧烈、体壮者。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案实例分析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案实例分析

主诉内容解读
患者主诉
头痛、发热、咳嗽、痰多
主诉解读
患者可能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需进一步询问病史和观察症状以明确诊断。
现病史详细描述
01
发病时间
3天前
02
03
04
症状表现
头痛、发热、咳嗽、痰多、胸 闷、乏力
病情变化
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咳嗽明显
诊治经过
自行服用感冒药,症状未见明 显改善
发病过程及诱因探讨
伴有咳嗽,痰声漉漉,提 示痰湿阻肺。
嗅气味
口气重浊,暗示脾胃湿热 内蕴。
问诊关键要点提取
主诉与现病史
患者主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 长期便溏。现病史中提及近期感
冒后症状加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既往史与家族史
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家族中有 脾胃疾病遗传史。
饮食与睡眠
饮食不规律,偏好油腻辛辣食物; 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
切诊技巧运用与发现
八纲辨证理论框架
虚实辨证
经络辨证
辨别正邪的盛衰,确定疾病的虚实属 性。
根据经络理论,分析疾病与经络的关 系。
气血津液辨证
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情况,判断脏腑 功能状态。
八纲辨证理论框架
脏腑辨证
根据脏腑理论,分析疾病与脏腑的关系。
六经辨证
根据六经理论,分析疾病在六经中的传变规律。
02 主诉与现病史分析
发病过程
患者3天前因受凉后出现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
诱因分析
考虑患者因天气变化未及时增添衣物,导致机体受凉,免疫 力下降,从而引发感冒等病症。
既往治疗经过及效果评价
既往治疗
患者曾自行服用感冒药治疗,但症状 未见明显改善。

八纲辨证案例

八纲辨证案例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1、女,51岁,干部。

心悸、头晕,半年余。

1年前月经不调,量多,色淡,淋漓不断,持续5个月,经诊刮及药物治疗,月经停止,已有半年多未再行经,但相继出现心悸,心慌,并有头晕、睡眠不实,多恶梦,健忘,饮食不香,大便干结。

查体:面色淡白,唇舌甲色浅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脏腑辨证】:心血虚证【分析思路】:患者主诉心悸、头晕,可判断病位在心。

诊为心血虚证。

从其病史看,女性,51岁,月经不调,有经血淋漓不断的病史达5个月余,可因此导致血液丢失而血虚,经诊刮和药物治疗而经停,说明系属绝经前的经期紊乱。

由于经漏血液亏虚,心脉失养则心悸心慌;心主神志,心血不足,脑失所养则头晕、健忘;血不养心、心神不安,则睡眠不实、多恶梦;心血亏虚,导致肠道阴血不足,则大便干结;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血不足,面唇舌甲失养则色淡白;血少脉迟失充则脉细无力。

故其辨证为心血虚证。

【辨证依据】:心系证候+血虚证候+血虚因素2、男,29岁,职员(本院家属)。

低热伴心悸,心烦3个月。

3个月前,不慎感冒,高热39—39.8℃,持续1周余,并伴有喉痛,咽喉红肿,西医确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经用消炎治疗,高热虽退,但仍有反复低热,午后为甚。

一般体温在37.5—38℃之间,伴食少,便干、口渴,近1个月又出现心悸、心烦、手足心热,盗汗。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12次/分。

查:面白体瘦,舌红苔少,脉细数。

【脏腑辨证】:心阴虚证【分析思路】由其主症心悸心烦,断其病位在心,诊为心阴虚证。

从病史分析,先有感冒、扁桃体化脓,高热而后渐至低热不愈已迁延3个月,高热伤阴耗气,心失所养,则心悸;阴伤虚热扰心,心神不宁,则心烦,阴虚内热,诸经失濡,故有五心烦热;口渴,便干为胃阴不足,肠燥失润的征象;明虚内热,迫津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虚固摄不住,阴津外泄故盗汗,面白体瘦,舌象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故本证诊为心阴虚证。

【辨证依据】:心系证候+阴虚证候+引起阴虚的因素3、某女,56岁。

图解版八纲辨证!

图解版八纲辨证!

图解版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医生对通过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表里是概括和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表里辨证适用于外感病,尤适于伤寒、温病初期。

表里辨证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辨轻重,表证浅而轻,里证深而重;二是辨进退,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一)表证表证是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临床特点:发病急、病情轻、病位浅、病程短、感受外邪。

表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脉浮。

特征表现:鼻塞、流清涕或喷嚏。

或有症状:咽喉痒或痛,微咳。

一般表现:舌淡红,苔薄。

(二)里证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凡不属于表证或半表半里证的都属于里证范畴。

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

临床特点:病位深、病情重、病程长。

里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不恶风寒、脉象不浮、舌质舌苔出现改变为主,兼见脏腑功能障耐的表现(详见脏腑辨证)。

(三)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是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为主要特征。

(四)表里证的鉴别二、寒热辨证寒热是概括和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寒热反映机体阴阳的盛衰。

偏盛:阳盛则热…阳热炽盛为实热;阴盛则寒…阴寒过盛为实寒。

偏衰:阳虚则寒…阳气亏虚失其温煦为虚寒;阴虚则热…阴液亏少火热偏盛为虚热。

寒证是指具备一组属寒象的症状和体征,热证是指具备一组属热象的症状和体征。

八纲辨证病例选

八纲辨证病例选
1.李某,男,35岁。平素溲赤,便干,常口 渴咽干,两天前外出感寒,遂见恶寒发热, 无汗,头身疼痛,鼻塞声重,舌红苔黄, 脉浮紧。本病应诊断为何证?并作证候分 析。
八纲辨证病例选
辨证:表寒里热证。 分析:病人素体阴虚,故见溲赤便干,口 渴咽干。又因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 阳气郁闭,故出现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等 表寒症状。舌红,苔黄为里热熏蒸之象, 脉浮紧是风寒外束之特征。
八纲辨证病例选
4、某男,38岁,农民 两天前因食糖萝卜过多,食后受寒,胃
痛剧烈,不思饮食,胃脘胀痛拒按,怀抱 热砖,侧卧于被中,语声低微,偶有呻咛, 舌苔白满,根部略显微黄,脉弦滑
八纲辨证病例选
5、患者,男,65岁。患者半年来每日清晨 必腹泻一次,便意急迫,下利清谷,而且 便后头晕乏力,肛门重坠。伴有食欲不振, 腰酸腿软,头晕目眩,畏寒肢冷,舌淡苔 白,脉细弱
八纲辨证病例选
14.仇某,女,34岁。患者于近两周内,自 觉右侧胸痛,五日来咳嗽,吐白泡沫痰, 并伴头痛、恶寒、发热、汗出、胸闷气短, 故来诊。诊时除上述症状外,右侧胸胁痞 闷作痛,纳谷欠馨,舌苔薄腻,根稍厚, 脉濡数且有滑象。请作出诊断,并进行病 机分析。
八纲辨证病例选
辨证:表里俱实 分析:患者病已两周,初起右侧胸痛,为 饮停胸胁,气机阻滞。五日来,恶寒发热, 汗出头痛,系外感风邪之表证。肺主皮毛, 风邪犯表,肺气不宣,又兼饮停胸胁,故 见胸闷气短,胸胁痞闷作痛。邪犯脾胃, 故纳谷不馨。舌苔薄腻根稍厚,脉濡数滑, 为水饮内停之象。综上,此证属表里俱实。
八纲辨证病例选
15.许某,58岁。咳喘反复发作15年,秋冬 为甚,咯痰稀白,胸胀闷,神疲乏力,稍 劳则喘促加剧。三日前感寒,现发热,喘 咳不能平卧,痰黄质稠,渴不多饮,溲赤 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带数。请写出 八纲辨证诊断,并进行病机分析。

八纲辩证病案分析

八纲辩证病案分析

病案一韩XX ,男,42 岁.三年来反复咳嗽,痰中带血,曾诊断为“肺结核”。

来诊时症见形体消瘦,两颧红赤,咳嗽少痰,胸痛,痰中带血,口燥咽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求写出:①辨证分析②八纲结论辨证分析:本证因痨虫蚀肺,耗伤肺阴所致.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失清肃,气逆于上,故咳嗽少痰;虚火灼伤肺络,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阴虚内热,虚火上火,故两颧红赤;热扰营阴则盗汗,阴液不足,失于滋养,则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八纲结论:里证,虚证,热证病案二徐XX ,女,39 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

昨日起体温上升至39 .5 0 C ,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本证病初为表寒证,后因风寒之邪化热入里而成里实热证。

热邪炼液为痰,痰热壅阻于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喘胸闷,痰多黄粘。

里热炽盛,蒸达于外,故壮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热盛伤津则口渴.肠道失润则便秘,小便化源不足则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征八纲结论:里证,实证,热证,阳证病案三沈XX ,男,31 岁.三年前始见眼睑、面部浮肿,因未及时治疗,病情迁延,逐渐出现下肢反复水肿.近二月来,常感心悸、心跳而来就诊。

症见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精神萎靡,心悸,腹部胀满,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腰膝酸冷,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辨证分析:本证因久病失调,肾阳亏耗所致。

腰为肾府,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故形寒肢冷,腰膝酸冷;阳虚气血温运无力,不能鼓舞阳气,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失权,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故下肢浮肿;水湿泛溢,阻滞气机,则腹部胀满;水气凌心,抑遏心阳,则心悸,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肾阳亏虚,水湿内停之征。

八纲结论:里证,寒证,虚实夹杂证,阴证病案四林X ,女,30 岁.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

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病例

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病例

VS
详细描述:患者胃痛胀满,呕吐酸水, 嗳气频作,伴有纳呆食少,口苦口干 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以和降为顺。 胃气上逆则受纳失职,气机不利,故 出现胃痛、呕吐、嗳气等症状。治疗 宜降逆和胃,常用旋覆代赭汤加减。
病例四:咳嗽、气喘、痰多
总结词:痰湿阻肺
详细描述:患者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或 黄稠,气喘息粗,伴有胸闷脘痞,肢体困重 等症状。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腻或黄腻, 脉滑或弦滑。中医认为,肺主宣发肃降,通 调水道。痰湿阻肺则宣降失司,水道不利, 故出现咳嗽、气喘、痰多等症状。治疗宜祛 痰止咳平喘,常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病例五:水肿、小便不利、腰痛
总结词:肾阳不足
详细描述:患者全身水肿,腰以下尤甚,小便不利, 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伴有面色苍白或黧黑,神 疲乏力等症状。舌质淡胖嫩或边有齿痕,苔白滑或灰 黑而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中医认为,肾主水液代 谢。肾阳不足则气化不利,水液泛滥,故出现水肿、 小便不利、腰痛等症状。治疗宜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常用真武汤加减。
肺气虚损
咳嗽、气短、自汗。 舌质淡白,苔薄白, 脉虚弱。
大肠津亏
便秘、大便干燥。 舌质红绛,苔少或 无苔,脉细数。
肾与膀胱病辨证
总结词
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膀胱湿 热证
肾阴虚证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 泄。舌质男性阳 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 细无力。
表里
表里
指病位的深浅,如感冒初期,病邪在表,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若病邪入里, 则出现高热、神昏等症状。
总结
表里判断病情的深浅,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寒热
寒热
指疾病的寒热性质,如寒证出现畏寒喜暖、口淡不渴等症状;热证出现发热喜凉 、口渴喜饮等症状。

八纲辨证(建议收藏)

八纲辨证(建议收藏)

八纲辨证(建议收藏)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

在临床上,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

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施治提供依据。

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里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

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

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

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

在一定的条件下,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

【1.阴证】萎糜不振少精神,形寒肢冷躇卧身,面色苍白白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迟细,气弱声低证属阴。

【2.阳证】精神兴奋面色红,怕热-----凉烦躁生,气粗声高渴饮冷,溺短赤黄便难通,脉大洪数而有力,舌红苔黄热病容。

【1.表寒】恶寒重兮发热轻,无汗身疼肢如冰,舌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败毒散最灵。

【2.表热】发热恶风口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银翘加减是主方,治用辛凉解表药。

【3.表虚】发热自汗或恶风,脉象浮缓苔不红,桂枝汤善调营卫,表虚服下症必松。

【4.表实】身体疼痛而恶寒,无汗表实证当详,脉象浮紧苔薄白,辛温解表麻黄汤。

【1.里寒】形寒肢冷尿清长,面色苍白大便溏,脉多沉迟舌淡白,附子理中总扶阳。

【2.里热】身热烦躁言语谵,口渴饮冷尿黄鲜,苔黄便干脉洪数,清热白虎汤最贤。

【3.里虚】少气懒言心悸慌,头晕目眩肢冷常,脉象细弱舌质淡,补虚要用八珍汤。

【4.里实】烦躁谵语气粗长,腹满便秘舌苔黄,手足汗出沉实脉,救阴泻热承气汤。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案实例分析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病案实例分析

八纲结论:里证,虚证,热证
病案2
徐 XX ,女, 39 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出现 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昨日起 体温上升至 39 . 5 0 C ,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现 症见高热,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 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 要求写出:①辨证分析②八纲结论 辨证分析;本证病初为表寒证,后因风寒之邪化热 入里而成里实热证。热邪炼液为痰,痰热壅阻于肺, 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咳喘胸闷,痰多黄粘。里 热炽盛,蒸达于外,故壮热;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安; 热盛伤津则口渴.肠道失润则便秘,小便化源不足 则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 征
八纲辨证病案实例分析
八纲辨证的源流与概念 表里辨证
八纲基 寒热辨证
八 本证候 虚实辨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阴阳辨证

证候相兼
证 八纲证候 证候错杂
间的关系 证候真假
八纲辨 证候转化 证意义
寒热 真热假寒 真假 真寒假热
虚实 真实假虚 辨证 真虚假实 表里出入 寒热转化
虚实转化
病案1
韩 XX ,男, 42 岁.三年来反复咳嗽,痰中带 血,曾诊断为“肺结核”。来诊时症见形体消瘦, 两颧红赤,咳嗽少痰,胸痛,痰中带血,口燥咽 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脾肾阳气虚衰,无以温化水液,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下肢浮肿.膀胱 气化失职,故小便不利;腰为肾府,肾阳虚,腰膝失于温养,故腰膝酸冷;阳虚形体 失于温,则四肢不温,畏寒神疲;脾阳虚,健运失职,则食少、腹胀;湿渗大肠则便 溏;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阳虚阴盛,水寒之气内盛之征。
八纲结论:里证,寒证 虚实夹杂证,阴证

八纲病案分析

八纲病案分析

辨证分析:本证因久病失调,肾阳亏耗所 致。腰为肾府,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故 形寒肢冷,腰膝酸冷;阳虚气血温运无力, 不能鼓舞阳气,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 肾主水,肾阳不足,气化失权,水湿内停, 泛溢肌肤,故下肢浮肿;水湿泛溢,阻滞 气机,则腹部胀满;水气凌心,抑遏心阳, 则心悸,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短少;舌 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均为肾阳亏 虚,水湿内停之征。
八纲辨证病案实例分析
八纲辨证的源流与概念 表里辨证 八 纲 辨 证 八纲基 本证候 寒热辨证 虚实辨证 阴阳辨证 证候相兼 八纲证候 证候错杂 间的关系 证候真假 八纲辨 证意义 证候转化 寒热 真热假寒 真假 真寒假热 虚实 真实假虚 辨证 真虚假实 表里出入 寒热转化 虚实转化
病案1 韩 XX ,男, 42 岁。三年来反复 咳嗽,痰中带血,曾诊断为“肺结 核”。来诊时症见形体消瘦,两颧 红赤,咳嗽少痰,胸痛,痰中带血, 口燥咽干,盗汗,舌红少苔,脉细 数。 要求写出:①辨证分析②八纲结论
八纲结论:里证,实证 热证,阳证
病案3
林 X ,女, 30 岁。因工作繁忙, 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 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 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 气懒言,纳少便溏,腹胀,带下 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 白,脉缓弱。
辨证分析:本证因劳累过度,耗伤脾气而 致脾气虚。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输精、 散精无力,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水 湿不化,清浊不分,流注肠中,则便溏; 水湿下渗,带脉失约,则带下量多色白质 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 肌体失养,面部失荣,故见神倦乏力,面 色萎黄;中气不足则少气懒言。舌淡苔白, 脉缓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
徐 XX ,女, 39 岁。两天前因 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 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昨日起体 温上升至 39.5℃ ,咳嗽加重而来 就诊.现症见高热,咳喘,胸闷, 痰多色黄而粘,口渴思饮,烦躁不 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 黄腻,脉滑数。

临床中成药应用:八纲辨证

临床中成药应用:八纲辨证
①气虚与阳虚两证都源于阳气不足,都有面色淡白或㿠白、神疲 自汗、饮食减少等症。区别气;而阳虚则表现为形寒怕冷、四肢不 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脉迟等,治宜温补阳气。
②血虚与阴虚两者同属阴血不足,都有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少 苔脉细等症。区别在于血虚无热象,仅表现为面色淡白无华,爪甲 不荣,手足麻木,舌质淡,脉虚或芤,治宜养血;而阴虚则伴有两 颧发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盗汗,遗精,舌红少苔或无苔,脉 细数等热象,治宜滋阴清热。
☞ 2.寒热辨证
寒证:因感受寒邪,或内伤久病,阳气亏虚,或过服生 冷,阴寒内盛而引起的,并以寒冷为临床特点的一类病证。 临床表现为身寒肢冷,喜暖,舌淡苔白,脉迟缓或沉细无 力等。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类型。阳气偏 虚,阴寒相对偏盛,即“阳虚生寒”者为虚寒证,以畏寒 肢冷,倦怠懒言,自汗,脉微等为主症,治宜温补阳气。 寒邪偏盛,即“阴盛则寒”者为实寒证,以恶寒,呕吐清 水,脘腹冷痛,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沉实有力为主症, 治宜温散寒邪。
阴阳是辨别疾病大体类别的一对纲领。 阴证与阳证 广义:里、寒、虚证 狭义:虚寒证
广义:表、热、实证 狭义:实热证
☞ 病例分析
徐 XX ,女, 39 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 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昨日起体温上升至 39.5℃,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高热,咳喘,胸闷, 痰多色黄而黏,口渴思饮,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 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热、红、稠、数
寒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 口渴 喜恶
面 色
四 肢
二便
舌象 脉象
寒 恶寒 证 喜热
不渴


大便稀 溏小便 清长
舌淡 苔白 腻
迟或 紧
热 恶热 渴喜 红 证 喜寒 冷饮 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纲辨证
患者病程长,无恶风寒,脉相不浮————里证
体弱,舌质淡,苔白——————————寒症 病程久,体质虚弱,体倦乏力,懒言,自汗,动则 诸症加重,舌淡,脉缓无力———————气虚
八纲辨证
阴阳是概括疾病类别的纲领,又是八纲辨证的 总纲,可概括 其他三对纲领。
阴证:里虚寒属阴,故为阴证
治疗方剂(参考)
为肝胆湿热郁蒸,气机不利所致
头汗出,伴面色晄白,四肢欠温, 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淡,脉弱 者,是气虚自汗证
为脾气虚弱,中气不足所致
虚实鉴别表
诊断三:虚证 诊断依据:久病失治,损伤正气,致阳气 虚弱,卫阳不固故而自汗苔白,汗出淋漓 不止,体倦乏力,懒言,。阳气虚弱又致鼓 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故脉缓无力,心血 不足,心神失养故夜眠不安。
玉屏风散(加减) 防风,炙黄芪,白术 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炙甘草,人参,当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精神萎靡、 虚 隐痛 久病 身倦乏力、 证 喜按 气弱懒言 便溏、 舌淡嫩 细弱 尿清长
实 兴奋烦躁、 新病 剧痛 证 声高气粗。
便秘、 实而 苔厚腻 尿短赤 有力
虚实鉴别
症状 头汗出,余处无汗,伴发热,身重 体倦,胸闷,舌红,苔黄,脉数者, 是热盛汗出证 头汗出,余处无汗,伴身目发黄, 小便不利,腹满,舌红,苔黄腻, 脉数者,是湿热自汗证 原因 为里热蒸腾,气机不利所致
八纲辨证病例讨论病案十六
八纲辨证的源流与概念 表里辨证 八 纲 辩 证 八纲基 本证候 寒热辨证 虚实辨证 阴阳辨证 证候相兼 八纲证候 证候错杂 间的关系 证候真假 八纲辨 证意义 证候转化 寒热 真热假寒 真假 真寒假热 虚实 真实假虚 辨证 真虚假实 表里出入 寒热转化 虚实转化
病例十六
患者,吴某,女,46岁,2005年7月20日就诊。 主诉:自汗、乏力2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自诉2年前无明显原因汗出,头部尤甚,活 动后加剧,未予系统诊治。1周前因劳累上症复发 并加重,汗出淋漓不止,频频作拭,颇感苦恼, 伴体倦乏力,懒言,纳差,夜眠不安。 既往史:患者平素体弱。 诊时:舌质淡,苔白,脉缓无力。
寒 怕 证 冷 热 发 证 热
渴否
面 四 小 色 肢 便
大 便
稀 溏 秘 结
舌象
舌淡苔白 润 舌红苔黄 干
脉 象

不渴或 苍 清 清 喜热饮 白 凉 长 渴喜冷 红 燥 短 饮 赤 热 赤

寒证、热证鉴别
诊断二:寒症 诊断依据:因内伤久病,耗伤阳气,阴寒 偏盛以致里寒证。阳虚不化,寒湿内生, 故舌淡苔白,胃纳差。
表里鉴别
病因 表 起 病 病 病 病 程 位 情 证候特点 外感六淫 发热、恶寒苔薄、脉 急 短 浅 轻 邪气 浮
①脏腑功能失 调;②表不解 内传入里 ③外邪直中
里 脏腑证候为主,不恶 缓 长 深 重 寒,苔不薄,脉不浮
表里鉴别
诊断一:里证 诊断依据:病程长,无恶寒,脉象不浮
寒证、热证鉴别表
寒 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