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分成3个层面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区为积极响应思茅区委、区政府“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争创首批云南省文明城区”的号召,思茅区教育局和文明办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小手拉大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实施方案》,从去年9月20日开始,在全区各中小学深入开展了“小手拉大手,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影响和带动全区上万个家庭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做到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为思茅区争创首批云南省文明城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文明知识共同学习。

思茅区全面启动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以来,全区各中小学通过宣传栏、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站和召开校会、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广泛向师生宣传思茅区创建文明城区的相关知识、《公民基本守则》和《文明公约》,让文明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先后下发了思茅区文明城区创建宣传单、《市民手册》手册2万余份,要求学生把文明城区相关宣传材料带回家,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共同学习文明知识,学生和家长的文明素质得到了共同提高。

二、文明风尚共同倡导。

为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风尚,区教育局组织城区各中小学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了订立“家庭文明公约”活动,要求中小学生做家庭文明公约的维护者,让学生监督家长遵守家庭文明公约,影响和带动全区上万个家庭的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人遵守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贴乱画、不随地便溺、不乱穿马路、不损坏公物的“六不”规范和树立文明礼貌、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爱护公物、诚实守信、崇尚科学的“六种”新风。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及其基本含义和解读一、24字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三个层面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24字含义1.富强富,指经济;强,指军事政治。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所以强还包括科技教育等。

富足强盛。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2.民主民主一词意为人民。

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

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3.文明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4.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5.自由自由一词就其本意,指的是没有阻碍的状况。

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自由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又有不损害他人责任义务。

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中,对自由的定义为:“自由即有权做一切无害于他人的任何事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德教育的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以“礼”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为维护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主要表现在卫生整洁、仪表文明,仪态优美、举止文明,谈吐礼貌、语言文明,遵守礼仪、行为文明。

助人为乐,是人们公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它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

同志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爱护公物,就是要关心、爱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就是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遵纪守法,就是要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要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要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二)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字及其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字及其基本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及其基本含义一、24字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三个层面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24字详介1,富强富,指经济;强,指军事政治。

当今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经济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所以强还包括科技教育等。

富足强盛。

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2,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

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

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3,文明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4,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5,自由自由一词就其本意,指的是没有阻碍的状况。

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虽然只是四个词,却兼容并包。

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对于人民权益的保护,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

而“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正”和“法治”体现了对当今社会诉求的回应。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对于所从事职业的尊重代表着一种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才可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未来。

正是因为热爱,才能做到奉献。

“友善”是最紧密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它不像敬业等职业道德那样指向特定的成人群体,而是一个各级各类学校都可以也应该重视的无涉年龄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基础性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

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

核心价值观24字解读三个层面三个倡导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也就是三个方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两个百年计划……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

富强,不单只在国家财富上的多少,还要包含到每个公民之中,也要体现在国家影响力的大小之上。

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历经近百年的帝国主义、外来的侵略,中国人民渴望“民主”,因此我们珍惜它,爱护它,创造它,努力实现它。

而“文明”也同样重要,我们要的是全社会的文明,社会主义的文明,没有文明,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

“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这些特点在其他两组词汇中也有所体现,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

比如“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

同时,“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回望30多年前,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生长。

10年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

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德教育的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以“礼”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为维护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主要表现在卫生整洁、仪表文明,仪态优美、举止文明,谈吐礼貌、语言文明,遵守礼仪、行为文明。

助人为乐,是人们公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它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

同志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爱护公物,就是要关心、爱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就是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遵纪守法,就是要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要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要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二)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德教育的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以“礼”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为维护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主要表现在卫生整洁、仪表文明,仪态优美、举止文明,谈吐礼貌、语言文明,遵守礼仪、行为文明。

助人为乐,是人们公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它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

同志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爱护公物,就是要关心、爱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就是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遵纪守法,就是要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要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要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二)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公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

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

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

二十四字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二十四字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时间:2016-04-03 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德教育的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以“礼”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为维护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主要表现在卫生整洁、仪表文明,仪态优美、举止文明,谈吐礼貌、语言文明,遵守礼仪、行为文明。

助人为乐,是人们公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它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

同志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爱护公物,就是要关心、爱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就是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遵纪守法,就是要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要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要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二)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也就是三个方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两个百年计划……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

富强,不单只在国家财富上的多少,还要包含到每个公民之中,也要体现在国家影响力的大小之上。

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历经近百年的帝国主义、外来的侵略,中国人民渴望“民主”,因此我们珍惜它,爱护它,创造它,努力实现它。

而“文明”也也同样重要,我们要的是全社会的文明,社会主义的文明,没有文明,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

“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这些特点在其他两组词汇中也有所体现,显示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

比如“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

同时,“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回望30多年前,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生长。

10年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

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2014年2月12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基本主张,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

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

2001年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月18日,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谈到在未成年人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时说,要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核心价值观24个字,这是第一课、第一步。

要想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其一,要从家庭教育抓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020,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5翻一番……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全国人民共同价值追求。

十八大报告提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共识”产生“合力”,获得共识的基本路径就是能够将伟大实践、创新理论内化为人们内心的“价值认同”。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虽然只是四个词,却兼容并包。

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

“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事业紧密相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有机联系。

比如“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对于这个“价值”的追求。

同时,“民主”、“文明”、“和谐”这些理念与几大建设不是简单对应,而是体现了融合、贯通的意味,体现了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回望30多前,改革开放给“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社会的巨大活力,也正是以此为始,一个又一个传奇在中国大地不断生长。

10来,社会建设从提出到完善,成为“五位一体”格局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与问题也纷至沓来。

在思想、文化、利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社会对“共识”的需要显得尤为迫切。

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中国的改革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最初的“大包干”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对于人民权益的保护,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