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汇总讲课稿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资源
1.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海洋,仅约2.5%为淡水。

淡水主要分布在冰雪、地下水和湖泊、河流等形式。

- 人类主要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人工水库等,地下水指位于地表下方的地下层水体。

- 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等。

2. 湖泊与水库:
- 湖泊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较大淡水体,通常由几条河流流入,
并具有自身的水量平衡。

- 水库是人工修建的蓄水和调节水量的水体,主要用于灌溉、
发电和供水。

3. 水循环和水资源的保护:
- 水循环是指水从地球表面蒸发成水蒸气,升高至高空后冷凝
成云,最终降落为雨水或降雪的循环过程。

- 水资源的保护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和预防水资
源污染。

4. 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和水灾等。

全球
范围内,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 可持续发展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护水环境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汇总讲课稿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汇总讲课稿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1内力作用1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岩浆活动和作用。

•3. 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4.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1. 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 。

3. 表现形式⑴风化作用⑵侵蚀作用⑶搬运作用⑷堆积作用举仞—以下地貌和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海蚀柱、海蚀崖:________ ;冰斗和角峰: ___________ ; 沙滩:___________ :新月形沙丘:_______ ; 黄土高原地貌: ________ ;风蚀柱、风蚀蘑菇:________ ;冲积扇(洪积扇): ___________ 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物质循环过程(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B ______ 、C岩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①外力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重熔再生、④_________ 。

技巧点拨:(1) 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________ 。

(2) _______ 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 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__________ ;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 ___________ ;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 _________ 。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主要涉及地球运动、地球动力学、地壳构造和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是地理学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第四章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解析。

一、地球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2.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二、地球动力学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分为若干板块,板块之间相互运动、碰撞,形成地表的构造地貌。

2.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板块构造的基础,分为造山运动和地壳运动。

造山运动使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形成山脉;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断裂、下沉,形成盆地。

三、地形地貌
1.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地形地貌,主要由造山运动形成。

2.平原:平原是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的地貌类型,主要由河流沉积和地壳运动形成。

3.丘陵:丘陵地形地貌起伏较小,地势较低,主要由地壳运动形成。

4.盆地:盆地是地势较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貌类型,主要由地壳断裂和
河流沉积形成。

四、知识点应用实例及解析
1.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航海、航空、地震预警等。

2.板块构造学说在资源勘探和灾害预防方面的应用:通过研究板块运动规律,寻找矿产资源、预测地震等。

3.地形地貌对气候、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气候、平原农业、盆地生态环境等。

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方式:地壳活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3.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有些却进行得十分缓慢。

4.主要方式: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5.地壳运动的分类: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6.水平运动的表现: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7.垂直运动的表现: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8.地位比较: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9.举例:水平运动的例子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安第斯山脉等;垂直运动的例子有台湾海峡等。

10.意义: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被统称为外力作用。

2.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方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4.风化作用的意义:风化作用产生的松散物质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5.侵蚀作用的意义: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6.侵蚀地貌简介:分为海水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风力侵蚀地貌等;其中海水侵蚀地貌分布在岩石海岸,波浪侵蚀岩壁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如大洋路;冰川侵蚀地貌分布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如绒布冰川、北美五大湖区。

7.搬运作用的概念: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的搬运作用下移到另一个地方的作用叫搬运作用。

8.搬运作用的意义: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的物质。

9.堆积地貌简介:在搬运过程中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使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分为海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等;如在沙质海岸形成沙滩(海水堆积地貌)、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沙漠地区形成新月形沙丘(风力堆积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形成大陆和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格局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两者的关系:两种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的状况趋于平缓。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搬运作用:流水搬运、风力搬运、冰川搬运、海浪搬运堆积作用: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堆积、海浪堆积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海水堆积地貌沙滩沙质海岸 冰川堆积地貌冰碛湖、冰碛丘陵日内瓦湖波德平原、东欧平原风力堆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 黄土高原流水堆积地貌山麓冲积扇、 冲积平原、 三角洲出山口 中下游、 河口(入海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相互转换第二节: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 类型 判断依据 对地貌的影响 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形成因一般岩层向上拱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山岭(新) 岩层上拱而成山起层较新背斜山岭(旧) 顶部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山谷(新)岩层下弯而成谷山岭(旧)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二、断块山含义: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的影响形态地形典型例子地垒岩体相对上升山岭或高地我国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江西庐山地堑岩体相对下降谷地或低地我国的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判断断层的依据:一是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二是岩层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一般而言:大型工程选址应该避开断层。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气1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和固结成岩(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与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常常发生崩解或裂开,形成很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建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裂开。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凹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悬崖等(3)搬运作用:为积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4)积累作用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积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风力积累:形成新月形沙丘冰川积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积累:形成沙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2)沉积岩:是袒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与生物作用下,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肯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如大理岩、板岩等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其次节1、做快的状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不完整的要补完整)2、最科学的依据是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类型特征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2.XXX:凹槽、沟槽间的突起地表3.洼地:底部平坦喀斯特地貌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为塌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地下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XXX→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成因溶蚀淀积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少,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千里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削减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免雨季淹没射电千里镜,比较平安。

2、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感化于地表所构成的各类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进程中,不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资带走(搬运感化),使得一局部地表物资削减(腐蚀感化),构成的腐蚀地貌。

②河流聚集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资,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构成的聚集地貌。

地理高一必修一四章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四章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四章知识点四章知识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发展所处的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土壤条件、植被条件、人口分布等因素。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构成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土地与风险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土地是人类赖以生产和生存的重要资源。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以及地质灾害的影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分为可利用土地和不可利用土地。

可利用土地包括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林地和水域等。

不可利用土地指的是冰川、戈壁、沙漠以及高山等无法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地区。

2.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造成的自然灾害。

这些地质灾害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水资源与人类活动水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资源,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水资源分布全球水资源呈现着十分不均衡的分布。

其中,富水区主要包括亚热带、热带和季风地区,而贫水区主要分布在沙漠、高山和寒地等地区。

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是保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节约用水、合理开发水利、保护水环境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

三、生物资源与人类活动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满足了自身的生产生活需求,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问题和环境破坏。

1. 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森林提供了人类所需的木材、医药资源和生态服务,但森林的过度砍伐与滥伐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水域资源水域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海洋、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资源。

人类通过渔业、海洋工程和水利工程等方式利用水域资源。

同时,过度捕捞和水体污染也威胁到水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类型及分布特点2.不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三、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四、地表形态的塑造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及影响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3.山岳的形成及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正文: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一第四章主要涉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以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聚落的规模、分布特点等都有所不同。

1.聚落类型及分布特点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南方丘陵地区,村落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

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2.不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条件下聚落的分布特点。

例如,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山谷地带,平原地区聚落多呈团聚型,丘陵地区聚落分布相对分散。

二、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西部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持我国西部边疆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3.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主要指风、水、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的改变。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及影响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塑造了地表形态的骨架。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四章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四章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掌握地貌观察的顺序。

2.熟悉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3.了解地貌观察实践的过程。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1.地貌组成的层次性: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地貌的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即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

如:山地→山岭→陡崖。

判断1.一般山地规模比山岭大。

( √ )2.高原上可能有山脉或丘陵。

( √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2.坡度: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1)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2)影响: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不适宜耕作;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3.坡向: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4.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

思考怎样描述南北半球东西向山脉坡向的不同之处?答案北半球一般南坡日照多,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南半球则北坡是阳坡,南坡是阴坡。

迎风坡与背风坡要根据当地的盛行风向来判定。

探究点地貌观察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答案盆地陡崖山谷山脊山顶鞍部2.就宏观地貌来讲,图示地区地形以________、______为主。

答案丘陵(低山)、平原3.小河流向东方,计划把水调到C处,有虚线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答案AC。

可自流引水至C处。

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理由是什么?答案乙处。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1.宏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形类型形态特征等高线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较稀疏,弯曲部分比较和缓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形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且数值较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且数值较小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顶部为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等高线四周密集,中间稀疏,数值中高周低2.微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貌类型表示方法示意图(等高线图) 特征地形说明山峰、示坡线闭合曲线外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山脊、山脊线等高线凸向低值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山谷、山谷线等高线凸向高值处,山谷山脊之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连线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峭壁、陡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陡崖3.常见坡形的等高线特征坡的类型等高线特点剖面示意图陡坡密集缓坡稀疏均匀坡间隔均匀凸形坡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较缓凹形坡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拓展提升1.等高线地形图(1)高度的判断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首先要找出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和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小)及等高距d。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第4章知识点归纳地理高一第4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划分。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而地理划分则涉及到地理经线、地理纬线以及地理区划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为24小时,这就形成了地球的昼夜变化。

当地球自转的一个半球面接近太阳时,这一半球面就会发生白天,而另一半球面则是黑夜。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约为365.2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二、地理经线和地理纬线地理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线,也称为经度。

最重要的地理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的经线。

地理纬线是指连接地球东西两侧的线,也称为纬度。

最重要的地理纬线是赤道,位于地球正中间,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

三、地理区划地理区划是指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便于研究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我们通常将地球划分为七大洲和五大洋。

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地理区划还可以按照气候类型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带状区域。

寒带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之间,气候寒冷;温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候适中;热带位于赤道两侧,气候炎热。

另外,地理区划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进行划分,如高山地带、平原地带、河流地带和湖泊地带等。

总结:地球的运动和地理划分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地球自转、公转、地理经线和地理纬线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解释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地理区域的划分。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理解地球的构造、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地球这个家园。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高效整合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高效整合ppt
第 四 章 自 然 环 境 对 人 类 活 动 的 影 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四 章 自 然 环 境 对 人 类 活 动 的 影 响
一、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1.对乡村聚落的影响 (1)地形 地形对乡村聚落影响明显,平原地区为集村, 聚落住宅排列有序,形态多为团状。山区村落多为散村,住 宅排列杂乱无章。 (2)水源 聚落一般都尽量靠近水源,多沿河流两岸、湖 泊四周分布,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
二、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1.气象灾害的时间分布
第 四 章 自 然 环 境 对 人 类 活 动 的 影 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
第 四 章 自 然 环 境 对 人 类 活 动 的 影 响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3.主要气象灾害比较 项目内容灾 形成 害 原因 热带、副热 带海区强烈 台风 发展的热带 气旋 锋面、气压 系统造成短 时间的集中 降水过程, 造成地表水 泛滥 灾害 特点 强风、特大 暴雨、风暴 潮,易产生 洪涝灾害 连续性的暴 雨,短时间 的大暴雨, 来势迅猛, 雨量集中, 水位急涨, 大面积大量 积水
原则是:(ⅰ)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
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 (ⅱ)季风区,应使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风
对吹的风向,将其布局在与对吹风向相垂直的效外;(ⅲ)在无主导
风向的地位,将其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首页
上一页
下形对世界城市分布的影响。
第 四 章 自 然 环 境 对 人 类 活 动 的 影 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一、重要知识点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内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内部的力(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侵入等)、变质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2.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定义:外力作用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如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所起的作用。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能,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3. 地表形态的类型-山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包括背斜山、向斜山、断块山等。

-盆地:地壳运动后形成的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区,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谷地: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和断层形成的低洼地区,如向斜谷地。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平原:海拔较低、地形平坦的地区,如华北平原。

4. 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冲积扇的形成:河流流出山口时,因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背斜和向斜的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背斜和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断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地。

-断层山与断层谷地的形成:岩体断裂并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流水堆积而成断层谷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二、记忆点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种主要力量,它们共同作用使地表形态变得复杂多样。

2.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则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3. 山地、盆地、谷地、高原和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密切相关。

高中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四章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又称自然灾害性灾难,是指由天文、地质、大气、水文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等方面的损失的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
(1)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
(2)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3)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泥石流等。

3.我国的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方面:我国是地震、喀斯特、泉奥等灾害分布最集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气象灾害方面:我国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雪灾、寒潮、旱灾等。

(3)水文灾害方面:我国也是世界上水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较为严重。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经济方面: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2)社会方面:影响社会稳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3)生态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
(1)预测方法:重点是对天气、地震等方面进行预测。

(2)防范措施: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四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四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概括(第四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地形的影响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大多数位于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地域。

在热带地域,城市主要散布在。

2.天气的影响大城市都散布在地带随和候条件较优秀的地域。

3.水的影响① 影响城市里位——河流的入海口处(如上海、广州)、河流集合处(武汉、重庆)、水陆交通的变换处(杭州)、水运起点(赣州)都易形成城市。

② 影响城市形态——位于河流两岸的城市,常常呈或状。

4.矿产的影响世界上对矿产资源依靠性较大的城市有:英国、美国、德国埃森、杜伊斯堡。

我国对矿产资源依靠性较大的城市有:、包头、、大同、鹤岗等。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地形平坦处线路,总长度。

凹凸的山地线路( “之”字型或“ 8字”型),总长度。

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常有多条交通运输线经过,线网密度,山地、斜坡等地线网密度。

第二节全世界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世界天气变化的特色:互相交替。

2.近代,全世界天气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 农业倒霉影响北半球温度带,热量条件更倒霉于。

高纬度地域,农作物生长久,产量。

倒霉影响热带半干旱地域,农作物产量。

中纬度“谷物带”,粮食生产潜力。

植物受病虫害的范围。

② 工业倒霉影响高纬度地域,供暖的能源耗费。

倒霉影响低纬度地域,制冷的能源耗费明显;使产生大批的工业活动蒙受的压力和负担加重。

③ 人类康健:夏天连续高温,令人的死亡数目,增添疾病的。

④ 海平面和海岸带:全世界天气变暖——两极冰川消融——海平面——部分被吞没;地下水位高升,致使土壤;损坏港口设施,影响航运;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

⑤ 生态系统损坏生态均衡如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第三节寒潮1.观点: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现象,并伴有狂风、、雨雪等天气。

2.原由:冬半年强冷气团从地域向地域挪动形成3.发生时间:冬春天节4.危害:①大雪、冰冻等使拥塞,中止。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复习课件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复习课件

7~8月份 6~7月份 4~5月份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 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 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1)淮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_小__麦__和_水__稻__。
(4)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准备在F城镇建钢铁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修__建___铁__路__、__公__路__等___基__础__设__施__,这需要_先__进__的___科__学__技__术__条件做保证。
3.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1)近现代的气候变化特点: ①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②陆地降水显著变化
考___虑__经__济__因__素__,___尽__量__多__经__过___居__民__点__,__以___加__大__运__输__量__,___提__高__经__济__效___益__。 (3)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中Ⅰ、Ⅱ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可采取_修__人__工___运__河__ 措施,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在两河间最近的距离标出)
【洪涝灾害的危害 】
河堤崩溃 破坏交通等公共设施 淹没农田村庄与城镇 人畜伤亡
【防治洪灾的措施 】
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通河道; 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中游地区退耕还湖等.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非工程措施: 严格控制滥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洪水的预报和监测.
【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夏季风的强弱与降水】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类地形区。 (2)观察图中居民点分布的特点是:
①_沿__河__流___及__交__通__线__分___布__; ②_平__原__地___区__多__,__山__区___少__。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摘要:一、章节背景与重要性二、知识点梳理1.内力作用与地貌形态2.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三、具体知识点详解1.内力作用1.地壳运动2.岩浆活动3.变质作用2.外力作用1.流水侵蚀地貌2.流水堆积地貌3.风力侵蚀地貌4.风力堆积地貌四、知识点应用与实践五、总结与展望正文:地理必修一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地貌形态的塑造力量以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

首先,通过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这两种能量来源,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而外力作用主要包括流水侵蚀、流水堆积、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

这些作用形式对地表形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

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构造运动产生断裂带和高大的褶皱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岩浆活动是内力作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会导致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形成新的岩石。

变质作用则会导致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类型。

流水侵蚀地貌是外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河谷、峡谷等地貌。

例如,长江三峡、尼罗河河谷都是流水侵蚀地貌的典型例子。

流水堆积地貌则主要是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流速减缓,水流携带的泥沙、砾石等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三角洲等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对地表进行侵蚀,形成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地貌。

风力堆积地貌则主要是在沙漠地区,风力将沙尘堆积成沙丘、沙垄等地貌。

在地理实践中,了解地貌形态的塑造力量和形成的地貌类型对于分析地貌发育过程、预测自然灾害以及进行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标题: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四章主要聚焦于地球的大气圈,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

这一章的主题是“地球的大气圈”,它涵盖了大气圈的基本概念、组成、运动和气候形成等多个方面。

一、大气圈的基本概念大气圈是地球上空覆盖的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巨大圈层。

它分为五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外层。

其中,对流层是地球表面上方的大气层,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大气层。

二、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主要由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其中氮约占78%,氧约占21%,氩约占1%,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微粒只占少量。

三、大气圈的运动大气圈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是风。

风是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季风、海风、山风等。

另外,大气圈还有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如对流运动、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等。

这些运动都与地球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四、气候形成气候形成是第四章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它造成了地球各地的温度差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四章“地球的大气圈”是理解地理环境的核心内容之一。

掌握这一章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和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所带来的。

2、人口数量的自然变化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3、人口空间分布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P)÷土地面积(A),单位:人/平方千米或人/公顷。

4、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三股巨大的洪流,即人口增长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人口迁移从高死亡率向低死亡率的地区迁入;人口分布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为0的地区向死亡率为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的地区,最终趋于相对稳定和平等的全球性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知识点1 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________、岩浆活动和________作用。

3.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

4
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垂直于地表
岩层变化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
弯曲变形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表的影响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
巨大的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从全球范围看,以________运动为主,以________运动为辅
知识点2 外力作用
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

3.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2)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4)堆积作用
举例说明:
以下地貌和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海蚀柱、海蚀崖:________;冰斗和角峰:________;沙滩:________;
新月形沙丘:________;黄土高原地貌:________;
风蚀柱、风蚀蘑菇:________;冲积扇(洪积扇):________;等等。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__。

知识点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岩浆岩、________、沉积岩。

2.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岩浆。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①外力作用、②________、③重熔再生、④________。

技巧点拨: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________。

(2)________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________;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________;
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________。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________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研习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知识点1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例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
(1)褶皱:
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地貌一般发育为山岭,但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地貌一般发育为谷地,但常因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3)
板块构造学说
①________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张裂运动(生长边界):地壳张裂而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
相对运动(消亡边界):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2.断块山(例如:华山、庐山、泰山等)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

(2)形成地貌
①水平位移: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位移________):形成谷地或低地;
________):形成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形成: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地壳较为薄弱处,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火山构造:火山口和火山锥。

研习1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山地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原则:首选运输,其次是运输。

(2)原因:①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2.山地影响交通线路分布
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________和________。

这种状况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特点、建设条件以及人口和居民点的分布密切相关。

3.选线原则
(1)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线路在山区一般呈“之”字形分布(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3)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4)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5)尽量选择两点间最短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

(6)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知识点1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冲积平原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________,由洪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________,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

三角洲:________泥沙堆积而成。

补充:
1、河流在凹岸_____,凸岸_____。

(右图a为凹岸,b为凸岸。


2、河流上游以_____为主,中游以_____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的冲积平原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1)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常形成规模较大的乡村。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