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孟子》二章课时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顺为正.者(2)贫贱不能移.(3)空乏..其身(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5)出则无敌.国外患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D.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妾妇之道.B.必先苦.其心志C.与民由.之D.生.于忧患4.翻译下列句子。

(1)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有删改)【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2)其母引.刀裂其织引:________6.【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7.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课时训练答案1.(1)准则,标准(2)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3)财资缺乏(4)奋起,指有所作为(5)匹敌、相当2.B3.B4.(1)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导致死亡。

5.(1)常常(2)拿起6.【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7.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这个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孟子两章练习及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及答案

2013【湖南省娄底市】二(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是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

D.策之/不以其道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词语句的大意。

①所以动心忍性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答案】10.A 11.C(“益处”应改为“增加”)12.D(谈人体现“生于忧患”,论国体现“死于安乐”)13.⑴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

⑵这样之后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灭亡。

14.文章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结构清晰,论证极为有力。

【辽宁省阜新市】二(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7—9题。

(8分)【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

《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苦.其心志()人恒.过()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孟子,名。

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三、解释加点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2、夫.环而攻之()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非不坚利也()5、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四、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完整版)孟子二章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完整版)孟子二章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双休作业《孟子》二章(一)荣华不可以淫1.解说以下句中斜体词的意思。

①妾妇之道 ()②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广居 ()④无违夫子( )2.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 《捕蛇者说》 )B.至之市而忘操之。

( 《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D.如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3. 用“/”标出下边句子的两处朗诵停留。

(2 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4.解说一词多义的词语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戒( 3)往送之门,戒之曰()( 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6.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邻近?7.孟子以为,大丈夫如何才能做到“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8.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由?(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匮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人恒过,而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

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基础知识1 / 51 、加点字解说正确的一项()A委而去之( 放弃 )尔后喻(认识)..B固国(国家)空匮其身(资财缺少)..C举于市( 推选 )饿其体肤(饥饿)..D域民(限制)威天下(威慑)..2、 . 对下边语句中加点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可以曾:同“增”,增添。

.C.衡于虑,尔后作.作:发生D.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出:在外面,指外国。

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双休作业《孟子》二章(一)富贵不能淫1.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的意思。

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4.解释一词多义的词语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6.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7.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8.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基础知识1、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A委而去.之(放弃) 而后喻.(了解)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B固国. (国家) 空乏.其身(资财缺乏) 得道.多助(道德)C举.于市 (推举) 饿.其体肤(饥饿) 寡.助之至(少)D域.民 (限制) 威.天下(威慑) 人恒过.(过失)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然后作;征于色,发于声,然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际乱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 ) 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起起义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 ) 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 ) A.能担负重担,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罗列的6团体4.解释加点词:4分⑴苦:⑵过⑶虑⑷喻⑸衡5.翻译句子:4分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⑶入那么无法家拂士6.上文选自,全文论证了和的效果。

3分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D.行拂乱(使....紊乱)其所为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罗列的事例意在说明( )A.现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位置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练的人,才干接大任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练,目的是( )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添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境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扰,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时增长他的才干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苦其心志 C.劳其筋骨12.〝大任〞指什么 ?13.〝是人〞要阅历哪些磨炼?答:14.经过这些磨炼,带来的益处是什么?答: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答:16.经过遭遇困境后,失掉的益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答:17.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答:(二) ①天时不如天时,天时不如人和。

《孟子两章》练习题阅读的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阅读的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阅读的答案《孟子两章》练习题阅读的答案「篇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孟子是_____时期思想家,《孟子》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

(2分)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舜发于畎亩之中()空乏其身()衡于虑()而后喻()小题3: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小题4:《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儆之。

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

(3分)小题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3分)参考答案:小题1、战国.儒家小题2:田间,田地使受贫困之苦通横,梗塞,不顺了解,明白小题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题4:是下联的意思。

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而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小题5:略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孟子文学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牢记此类知识点。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根据材料意思,把握关键句子即可。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句子含义回答即可。

小题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结合本文,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孟子二章》习题含答案

《孟子二章》习题含答案

习题一:《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性。

【参考答案】1.《鱼我所欲也》儒家仁政本善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参考答案】2.(1)祸患,灾难;(2)不丢掉;(3)益处;(4)感激。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1)乡为生死而不受(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4)故患有所不辟也3.(1)“乡”通“向”;从前。

(2)“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

(3)“辩”通“辨”;辨别。

(4)“辟”通“避”;躲避。

4.翻译下面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参考答案】4.(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

B.公孙衍.(yá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C.所以动心忍性,曾.(céng)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fú)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B.父命.之(教导,训诲)C.以顺为正.者(正确)D.一怒而诸侯惧.(害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戒.之曰必敬必戒.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C.居天下之.广居妾妇之.道也D.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4.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必先/苦其心志D.一怒/而/诸侯惧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他们为了自己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 ,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A.有些人妻儿可以不要B.有些人官可以不当C.有些人官可以不做D.有些人财产能够抛弃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人恒过.( )(4)而后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

《孟子二章》练习题级答案.

《孟子两章》同步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 . 亩( 傅说 . ( 胶鬲 . ( 法家拂 . 士(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所以.. 动心忍 . 性(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傅说举 . 于版筑之间( 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故天将降大任于 . 是人也 (空乏.. 其身 ( 舜发 . 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 (百里奚举于市.. ( (苦 . 其心志(人恒 . 过( 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国恒亡 . 河曲智叟亡 . 以应B. 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 .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 人也安能辨我是 . 雄雌D. 国 . 恒亡则有去国 . 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 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孟子,名。

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道:1、会天大雨,道 . 不通( 2、得道 . 者多助( 3、伐无道 . ,诛暴秦(固:1、固 . 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 . 不可彻(池:1、有良田美池 . 桑竹之属( 2、池 . 非不深也(国:1、固国 . 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 . 中三日三夜(三、解释加点词:1、环 . 而攻之而 . 不胜((2、夫 . 环而攻之(3、是 . 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 .. 非不坚利也 ( 5、委 . 而去 . 之 ( ( 6、域 . 民不以 . 封疆之界 ( 7、威 .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8、寡 . 助之至,亲戚畔 . 之((四、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孟子》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孟子》二章测试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解释、翻译,划分节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指内城),七里之郭.(指外城),环.(包围)而攻之而.(却)不胜。

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夫.(句首语气词)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的原因),包围起来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指城墙)非不高也,池.(指护城河)非不深也,兵革..(指武器装备)非不坚利.(锐利)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米粟非不多也,委.(放弃)而去.(离开)之,是.(这)地利不如人和也。

粮食也并不是不充足啊,弃城而逃,这是有利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

故.(所以)曰,域.(限制)民不以.(凭、靠)封疆之界,固.(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险要),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要,威.(威慑)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施行仁政的人)多助,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失道者寡助。

寡.(少)助之至.(极点),亲戚畔.(同“叛”背叛)之。

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族内外的亲戚也会背叛他;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凭)天下之所顺,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亲戚之所畔.,故.(所以)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去攻打那连族内外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解释、翻译,划分节奏。

《孟子二章》练习试题

《孟子二章》练习试题

《孟子二章》练习试题(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A.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2.解释加点词:4分⑴苦⑵过⑶虑⑷喻⑸衡5.翻译句子:4分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⑶入则无法家拂士6.上文选自,全文论证了和的问题。

3分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接大任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难,目的是()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苦其心志C.劳其筋骨12.“大任”指什么?13.“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14.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答: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答:16.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答:(二)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8-21题。

(共10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 )人恒过然后能改 (2分) 作: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21.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分)二、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1小题(15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 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 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 473年灭掉吴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1题。

(共10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21.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分)二、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1小题(15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 安乐也。

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D.必先苦其心志9.下列四组力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 要性。

B.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这一中心论点。

C •遭腐刑而着《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 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 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1.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

(9分,每小题3分)(1)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20— 23题。

(12分)①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

②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③ 人恒过,……国恒亡。

④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域:区域、地域 畔:通“叛”背叛 举:被选拔,被起用 苦:使……受苦20.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3分)21.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分)22. 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3分)23. 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和()这两句。

(3分)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5题。

(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死于安乐。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1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2分)任:(1)举:⑵1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入/则无法家/拂士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

(2分)15. 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分)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8—21题。

(10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而死于安乐也。

18•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2分)① _________________ 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19•用现代汉语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2分)20•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21 •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

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3分)【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

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唯------- 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到,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六、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战必胜矣。

”11 •选文横线上应填的文字正确的一项是()A.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B. 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D.池非不深也,城非不高也,米粟非不多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B. 池非不深也(池:水池)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1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C.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14. 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 文章采用了“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模式。

C.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 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 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5.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 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_______________ 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5.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6.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完成5—9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而死于安乐也。

5. 给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入则无法家拂士()6.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两组是()和()(4 分)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斟酌损益(利益)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一鼓作气(振作)7. 文中缺漏了一处文字,把缺漏的文字补出来。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

(2分)9. 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