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旱码头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村旱码头鲁商发源地
周村为什么称为旱码头呢?在历史上是这样解释的:码头,货物聚散之地也,周村夫不同水陆,而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如游化日,谓之旱码头。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码头是货物的聚散地(现在所谓的物流中心),而周村不通水陆,陆上交通发达,所以被商人称为旱码头。周村与中国南方的佛山、景德镇、朱仙镇齐名,是无水路相通的全国四大旱码头之一。
历史上周村属“三齐”之地,前身为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商代就是重要的丝绸纺织中心。周朝初期,於陵是齐国军事和商业重镇。春秋战国以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历经南北朝的战乱更迭,至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山东沿线的济宁、聊城、临清诸地的商贸文化首先得以发展和繁荣。宋代由于城市市民阶层的出现,城市商贸经济空前繁荣;而宋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山东以淄博地区为主的矿业经济得以发展,为明清时期周村商埠的出现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自然条件,故而明清时期的周村商埠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据史料记载,1723年(雍正元年)周村一个月的税收额曾相当于山西省一年的税收。究其原因,在于当地乡绅重商扶商,营造了周村“崇商”的商业发展环境,奠定了周村商业数百年繁荣的基石。明清之际,为发展家乡经济,地方名人李化熙承担了全部市税并延续祖孙八代近二百年之久,使周村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这一义举极大改善了周村商贸氛围,促进了周村商埠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蒲松龄《聊斋志异•鸮鸟篇》中描述,“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据台湾学者郑陶庵先生《天下第一村—周村的元宵风光》一文记载:乾隆皇帝南巡时曾慕名来周村观灯,为周村市面繁荣所动,欣然御赐“天下第一村”。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周村与济南、潍县(今山东潍坊)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主对外开放的商埠,工商贸易日趋繁盛,成为重要的丝绸和商贸中心。据《现代本国地图》(1936年出版)中记载,“当时商贾之盛,实超过济南,而为全省之冠”。据旧中国海关统计:清末,烟台港纺织品进出口的三分之一都来自周村。青岛港开辟之后,周村的棉花、黄丝等出口货物也分别占了29%和75%,远超过济南和潍县。由此可见,无论从历史上还是近代山东经济史分析,周村商埠应是毋庸置疑的鲁商文化发源地。对此,国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侯仁之教授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南开大学历史系杨志玖教授在《周村开埠原委》、山东大学历史系景甦教授在《“旱码头”、“金周村”的兴起》、南开大学历史系许檀教授在《开埠之前周村的工商业和老字号》等著作中都从不同侧面作了论述,并给予充分肯定。
至清康熙年间,周村已是拥有72条商业街、8大专业市场,“天下之货聚焉”的“三齐重镇”。丝市街、绸市街、油店街、棉花市、水胶场、银子市等以专业市场命名的街道就有36条之多。周村古商城孕育造就了“瑞蚨祥”、“泉祥”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商号,彰显了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所拥有的独特经济地位和人文特色,成就了以史朝佐、孟雒川等为代表的鲁商在这座百年商埠创造的商界奇迹。北京的“瑞蚨祥”、“谦祥益”绸缎庄等八大祥字号,最早都发源于周村大街,并从周村走向全国。而且东亚日本、欧洲的英国也在周村开设商铺,从事商贸活动,所以周村商埠商贸活动的范围和影响也是国际性的。195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出版的《北京瑞蚨祥》一书中明确指出祥字号的起源:“早在1800年以前,孟家就已经是山东第一大镇——周村一家大字号的财东了。”周村古商城内至今还保存着恒祥、谦祥益、春和祥、瑞生祥、隆祥、瑞林祥、吉祥、瑞蚨祥、万蚨祥、泉祥等“祥字号”创业之初的遗迹,堪称中国商业发展史上最为珍贵的文物遗存和史话。
大街牌坊
瑞蚨祥
大染坊
景区街道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