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章节练习题(4)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提分卷及答案(4)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提分卷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1、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2、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这体现的是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3、《学记》中提出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了()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理论与实践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4、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A.自愿性B.规范性C.强制性D.随意性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教育B.遗传C.环境D.主观能动性6、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说明()。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1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1.5—3岁的发展任务是()。
A.主动性B.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14、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越三个部分,它们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有利于人格健康。
A.高尚原则B.模拟原则C.完美原则D.道德原则15、()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A.说服B.锻炼C.榜样D.修养二、辨析题1、聚合思维有三个指标:(1)流畅性。
(2)变通性。
(3)独创性。
2、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包括改善心智功能、传授基本知识、有效的指导、提高迁移的意识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性教学。
3、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长达20年的实验研究,他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普遍经历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4、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159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家命题卷及答案(4)
一、单选题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统一安排教育活动3.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D.造成学生的被动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
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是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5.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6.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B.管理工作C.教学工作D.科研工作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8.“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9.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A.合作模式B.平等模式C.管理模式D.授受模式10.“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1.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A.强调德育的外在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12.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实验法13.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这种迁移符合()。
A.水平迁移B.顺向迁移C.垂直迁移D.具体迁移14.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题库)模拟试题卷四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题库)模拟试题卷四[单选题]1.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江南博哥)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科学性和教育性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给学生传授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保证教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做到既教书又教人。
这一原则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
[单选题]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参考答案:C[单选题]3.下列哪种观点是智者派的观点?()A.努力追求道德的卓越、生活的明智和行为的理性B.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C.教育目的的是培养思路清晰、充满理性和真理的政治家D.强调美德、道德和忠诚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这种教育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鼎盛时期必然产生的客观需要。
[单选题]4.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参考答案:B[单选题]5.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参考答案:A[单选题]6.把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根基与资源的是()。
A.遗传B.环境C.个体的能动性D.教育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根基和资源。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
学校教育既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又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
[单选题]7.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A.癸卯学制B.壬戌学制C.壬寅学制D.六三三制参考答案:A[单选题]8.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参考答案:A[单选题]9.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德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取得最佳德育效果,尤其要处理好的关系是()A. 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B.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关系C.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D. 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关系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是促使学生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是多种因素互动与交融的复杂的活动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环境都是德育过程中的要素,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因此,为了取得最佳德育效果,尤其要处理好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2、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包括: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这意味着,学生并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成长需求。
因此,选项①、②、④均符合新课程的学生观,而选项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则与新课程理念相悖,故不选。
3、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是()A. 强调学生学业成绩和分数排名B. 强调选拔与甄别C.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D. 强调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答案:C解析: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评价要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分数排名,也不仅仅是选拔与甄别的工具,更不是单纯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因此,选项C“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最符合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4、下列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错误的是()。
202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大部分)
202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大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团队的是()。
A.陶行知B.黄炎培C.D.蔡元培【答案】A陶行知二、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居考萃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社会D.****社会【答案】B奴隶社会4.一个****的人,注定成为不了**,这说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答案】A遗传。
5.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表明()。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C.教育对文化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制约作用【答案】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7.我国的学制类型属于()A.双轨制B.单轨制C.多轨制D.分支制【答案】D分支型学制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是()A.**式和分支式B.**活动C.螺旋式和直线式D.【答案】C直线式和螺旋式10.在一次郊游中,张明一眼就认出了同学王岗这利用了什么()。
A.认识B.保持C.回忆D.再认【答案】D再认11.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岁以后。
A.10B.12C.14D.16【答案】A19.【答案】孙英同学同学任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氛,属于()与A.道德教B.道德情感C.道德**D.道德*师【答案】B道德情感20.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要把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目标属于()。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137篇)
>>>
【知识点】:第3章>第2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A
【解析】: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路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6.( )不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
【知识点】:第1章>第3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学校观念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以观念文化或精神文化为核心。
A、同化
B、平衡
C、顺应
D、调整
>>>
【知识点】:第5章>第1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答案】:A
【解析】:
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指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平衡是指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16.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该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 )。
A、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B、新颖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C、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D、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A. 学前期B. 学龄期C. 青年期D. 成年早期答案:B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
其中,学龄期(6~12岁)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2、关于教学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既要在初步掌握知识的阶段进行,也要在学习的其他阶段重视B.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C.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D.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是特殊的认识答案:C解析: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掌握间接知识,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
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特定的认识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选项C“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的说法过于片面,没有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教学过程的本质,因此是错误的。
3、关于教育的经济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B.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C.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唯一途径D. 教育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答案:C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并不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唯一途径,实践等其他方式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因此,选项C“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唯一途径”是错误的。
4、中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 发展抽象逻辑思维B. 培养创造性思维C. 获取知识D. 发展个性答案:A解析:中学生智力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逆反心理出现在( )阶段。
A.中学B.小学C.幼儿D.大学A【解析】逆反心理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发生在父母或教师等成人遇事“爱唠叨”,说话过头,限制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交友结伴的时候。
2.“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这体现了( )。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论D.内发论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华生,他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3.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使用的治疗方法是( )。
A.行为疗法B.肯定性训练C.系统脱敏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A【解析】针对网络成瘾,当事人本身可采用行为疗法,通过控制上网时间和次数,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教师对网络成瘾的学生可以采用认知疗法,针对网络成瘾问题本身及背后的问题,如学业不良、自卑心理、人际交往障碍等,与当事人进行谈话沟通,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以及网络成瘾的危害。
另外,由家庭功能失调造成的网络成瘾,还可以通过调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矫正网络成瘾提供条件。
4.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D【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5.在教学上,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教学必须使学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时候,唤起心中已有的观念,并强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B【解析】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中心地位,形成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即传统教学的“三中心”。
6.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
A.中性反应B.条件反应C.无条件反应D.操作反应C【解析】食物是无条件刺激物,由此引起的反应为无条件反应。
202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第一章习题: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著名旳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克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2.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旳是()。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卢梭《爱弥儿》 C.赫尔巴特《一般教育学》 D.凯洛夫《教育学》3.教育史上“现代教育”旳代言人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4.我国旳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是()。
A.商务印书馆编旳《教育学》 B.凯洛夫旳《教育学》 C.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D.钱亦石旳《现代教育原理》【参照答案及解析】1.【答案】B。
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旳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其代表著作分别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旳《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旳《设计教学法》。
2.【答案】C。
解析:德国赫尔巴特旳《一般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旳建立。
3.【答案】B。
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旳代言人,他旳《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旳代表作品。
4.【答案】C。
解析: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旳化名写旳《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旳教育学著作。
第二章习题:中学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旳重要根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原则 C.课程目旳 D.教科书2.中学阶段旳课程应符合()。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3.教育改革旳关键是()。
A.内容改革 B.措施改革 C.课程改革 D.思想改革4.打破学科界线,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络,用这种方式编成旳课程为()。
A.综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有关课程 D.关键课程5.研究性学习旳主线出发点就是变化老式旳()。
A.课程构造 B.教学内容 C.学习方式 D.教学组织形式6.()是校本课程开发旳重要力量。
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精选练习题
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精选练习题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一、单项选择题1.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
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 )。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持续D.注意的分配【答案】A。
解析:学生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
2.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 )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单性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有位学生已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但在运算11+3X7=?时,还是把11与3加起来再乘以7,这是受( )影响。
A.定势B.逆向迁移C.正迁移D.水平迁移【答案】A。
解析:题干中,学生使用已掌握的运算法则来计算新问题出现了问题,这是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
4.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阔限【答案】A。
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题干中描述的就是人对苹果味道、颜色、光滑度这些属性所产生的反映。
5.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②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③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④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
解析:动机强度和任务难易度之间的关系是: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理论观点。
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
其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他还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A项正确。
B项: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教育“新三中心”论的观点。
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管理中心、活动中心、教学中心、服务中心均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赞可夫的理论观点。
赞可夫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
从1957年至1977年他以“教育与发展”为课题,进行长达20年的教育科研与教改实验。
他指出,在前苏联占据统治地位几十年之久的传统教学体系,偏重于死记硬背,学生的思想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他倡导教学与发展理论,即发展性教学理论。
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C项正确。
A项:发现学习理论又称结构学习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该理论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探索,这一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苏联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进程。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范例教学理论由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出版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 舒新城《教育通论》B. 庄泽《教育概论(江南博哥)》C. 孟宪承《教育概论》D.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教育家杨贤江(1895-1931)以李浩吾的化名于1930年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书中对教育的本质和作用进行了论述,指明了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揭露了旧中国教育的反动本质,在教育理论方面具有启蒙作用。
D项正确。
A项,舒新城的《教育通论》取材涉及与教育有关于各方面,尤注意于中国教育现状及研究的方法。
B项,庄泽的《教育概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教育著作。
C项,孟宪承的《教育概论》是近年出版的教育著作。
故选D项。
2. 【单项选择题】运用现代系统论方法研究教学问题,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A. 凯洛夫B. 维果斯基C. 赞可夫D. 巴班斯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考查教学,以便达到最优处理教育问题。
D 项正确。
A项,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维果斯基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等理论。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 【单项选择题】李老师在初二选择了人数、性别比例、学习成绩、教材各方面情况相同的两个班进行教学,对其中一班采用讲授法,对另一个采用自学辅导法,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后进行测验,以比较两种方法教学效果,李老师采用的方法属于()。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记录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言论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2在教育多样化发展阶段,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创立的是()。
A、实验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3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时期,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表明教育具有()。
A、独立性B、历史性C、阶段性D、永恒性4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十个月会喊爸爸",反映了哪一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O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能动性5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着力施以相应的教育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反映了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顺序性B、稳定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6教育制度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主观愿望和价值需求,但是教育制度的制定不是随心所欲的,每种教育制度都有它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规律。
这表明教育制度具有()。
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强制性7“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得到发展,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工这种观点属于()。
A、实质教育论B、形式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8某中学地处'杂技之乡”,在专家指导下开设了初级杂技课程,这种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潜在课程9赵老师在新学期开始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测验,弄清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情况,据此对已有的学期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赵老师的这种摸底测验属于()。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0在现代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指的是()。
2024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
2024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共大题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库,术(遂)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答案解析】B,《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题目中的说法是《学记》中关于学制系统的思想阐述。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答案解析】D,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思想,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主观能动性B.遗传C.学校教育D.环境【答案解析】A,同样是一个老师教,环境和学校教育没有差别,题目未提到遗传相关内容,学生们各自注意力不一样,导致学习有差别,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差异。
4.人的心理发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从无意经意到有意注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特征的()。
A.互补性B.顺序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答案解析】B,题目中阐述的规律是顺序性的体现。
互补性是指个体某一个方面较差的话,必然会有另外的方面比较强大,比如盲人触觉都比较灵敏;差异性指的是个体或者群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特点和差别;不平衡性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速度不均。
5.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文件要求中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课时。
A.1课时 B.2课时 C.3课时 D.4课时【答案解析】A,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要在大中小学设计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高效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章节练习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章节练习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章节练习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章节练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人是西方教育家(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洛克D.培根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这句话出自( )。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3.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理论基础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杜威D.凯洛夫4.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而他们(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D.学习不受教师影响5.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 )以及人的教育观念。
A.模式B.规模C.速度D.目的6.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
A.教授知识B.促进学生身心发展C.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发展能力7.在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中,形成(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B.科学理论C.科学思想D.科学观念8.一个国家的人口( )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冈素。
A.数量B.增长率C.质量D.分布9.我国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基础性B.强制性C.普遍性D.免费性10.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教育D.军事体育教育1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 )。
A.《论语》B.《中庸》C.《大学》D.《孟子》12.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
A.阶级性B.等级性C.传统性D.垄断性1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精品】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杜威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 B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卢梭的《爱弥尔》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11.( 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A.教育B.教学 C.德育 D.智育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C.气质有好坏之分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答案】 A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属于()。
A.直接强化B.替代性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答案】 B3、董老师总是希望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与被爱的需要。
董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哪种课堂取向?()A.建构取向B.行为取向C.认知取向D.人本取向【答案】 D4、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
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B.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C.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答案】 C5、创作“美人鱼”的形象,运用的是想象的( )加工方式。
A.黏合B.夸张C.拟人化D.典型化【答案】 A6、刚入职的王老师用手机将自己的授课实况录制10分钟,然后分析哪些方面有待于提高。
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属于()。
A.教学观摩B.微格教学C.专门训练D.行动研究【答案】 B7、电视新闻经常播放表彰各种见义勇为好市民的现场报道,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 A8、我国明朝末期的东林书院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所具有的()A.政治功能B.人口功能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答案】 A9、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
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原则。
A.发扬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B.理论联系实际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答案】 C10、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型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答案】 C11、()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章节练习题(4)
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四章教育目的
单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怎样培养人
B.教育为谁服务
C.要把教育引向何方
D.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A.个别与一般
B.内容与形式
C.具体与抽象
D.普遍与特殊
3.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是( )。
A.教学质量
B.教育目的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4.(XX年真题)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5.下列选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基本层次的是(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教师的教学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社会的价值取向
参考答案
1.D【解析】教育目的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2.D【解析】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B【解析】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根本标准和依据。
4.A【解析】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这是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
5.D【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影响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基本层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