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耦合器moc
MOC中文资料
![MOC中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550a684de80d4d8d15a4f83.png)
MOC资料一、概述摸出MOC3020 、MOC30201、MOC30202、MOC3023是摩托罗拉生产的可控硅驱动的光电耦合器,它包含了一个砷化镓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对光敏感的双向可控硅,功能就像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
它主要用在连接控制电器控制和可控硅控制240V的交流负载。
二、特征有极好稳定的触发电流I FT——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有很小的降落;很高的隔离电压——7500V的最小交流峰值;underwriters laboratory recognized——File#E90700;峰值阻断电压400V;三、应用欧洲主要用于240V交流电三端双向可控硅的驱动工业控制交通灯自动售货机电动机控制固态继电器在空气温度25摄氏度时的绝对最大额定值:储存温度范围:-40°——150°工作温度范围:-40°——100°二极管输入正向直流电流:50mA二极管输入反向电压:3V二极管输入峰值正向电流:3A(1um的脉冲,每秒300脉冲)二极管输入的功率耗散:100mw(25摄氏度左右)线性递减(25°左右):1.33mw/o C输出驱动:输出断开的终端电压:400V输出接通的均方根电流:(T A=25°)100mA(50HZ—60HZ正弦波) (T A=70°) 50mA抽象峰值浪涌电流: 1.2A(T w=10ms空比DC=10%)总的功率损耗:300mw四、元件特性特性符号最小典型最大单位测试条件正向电压V F 1.2 1.5V I F=10mA结电容C J50pF V F=0 f=1MHZ 反向漏电流I R0.05100uA V R=3.0V峰值阻断电流I DRM10100nA V DRM=400V dv/dt≤12V/us峰值接通电压V TM 2.5 3.0V I TM=100mA peak直流触发电流I FT815mA供给电压=3VR L=150保持电流I H100uA。
常用光耦(光电耦合器)代换大全
![常用光耦(光电耦合器)代换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9606d7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9.png)
常用光耦(光电耦合器)代换大全光耦合器(optical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或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
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
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转换。
以光为媒介把输入端信号耦合到输出端的光电耦合器,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抗干扰能力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绝缘,单向传输信号等优点,在数字电路上获得广泛的应用。
各品牌光耦替代型号Fairchild NECPart Nnmber TOSHIBA ParNumberLv PartNnmberTOSHIBA ParNumberLvH11A617TLP421B PS2501-1TLP421A H11A817TLP421A PS2561-1TLP421A H11AA814TLP620B TLP2571-1TLP421A H11B815TLP627A TLP2581L1TLP421F A HMA121TLP181A PS2505-1TLP620B HMA124TLP124A PS2565-1TLP620B HMA2701TLP181A PS2502-1TLP627A HMHA2801TLP281A PS2562-1TLP627A HMHA281TLP281A PS2532-1TLP627A HMAA2705TLP180A PS2533-1TLP627A HMHAA280TLP280A PS2521-1TLP629B H11A1TLP631A TLP2525-1TLP320B H11AA1TLP630A PS2701-1TLP181A H11AG1TLP331A PS2761-1TLP181A H11B1TLP571A PS2705-1TLP180A H11C1TLP541G A PS2765-1TLP180A H11D1TLP371C PS2702-1TLP127A H11G1TLP371A PS2801-1TLP281A MOC3021-MTLP3021(S)A PS2801-4TLP281-4A MOC3022-MTLP3022(S)A PS2861-1TLP281A MOC3023-MTLP3023(S)A PS2805-1TLP280A MOC3041-MTLP3041(S)A PS2805-4TLP280-4A MOC3042-MTLP3042(S)A PS2865-1TLP280A MOC3043-MTLP3043(S)A PS2811-1TLP283B MOC3051-MTLP3051(S)A PS2811-4TLP283-4B MOC3052-MTLP3052(S)A PS8601TLP759B MOC3061-MTLP3061(S)A PS8602TLP759A MOC3062-MTLP3062(S)A PS9613TLP759(IGM)A MOC3063-MTLP3063(S)A PS8701TLP114A B Vishay PS8101TLP114A BPart Nnmber TOSHIBA ParNumberLv PS9713TLP114A(IGM)BK817P TLP421A PS9113TLP114A(IGM)B SFH610A TLP421A PS9601TLP554A SFH614A TLP628A PS9614TLP554B SFH615A TLP421A PS9714TLP115A B SFH617A TLP421A PS9114TLP115A B SFH618A TLP624B PS9715TLP115A BSFH618A TLP624B PS9715TLP115A B TCET1100TLP421A PS9115TLP115A B SFH690XT TLP181A PS9701TLP115A A TCMT1100TLP281A PS7141-1A TLP597GA A TCMT4100TLP281-4A PS7141-2A TLP227GA-2A SFH628A TLP620B PS7141-1B TLP4597G B K815P TLP627A PS7141-2B TLP4227G-2B SFH612A TLP627A PS7141-1C TLP4006G BSFH619A TLP627A PS7341C-1ATLP594G BSFH655A TLP627A PS7141C-2ATLP224G-2BSFH692AT TLP127A PS7241-1A TLP176GA A TCED1100TLP627A PS7241-2A TLP206GA A IL66TLP371A PS7241-1B TLP4176G B IL66B TLP372A PS7241-2B TLP4206G B AVAGO(Agilent)AROMAT(NAIS)Part Nnmber TOSHIBA ParNumberLv PartNnmberTOSHIBA ParNumberLvHCPL-M600TLP115A A AQV210TLP592G A HCPL-M601TLP115A A AQV214E TLP597G A HCPL-M611TLP115A A AQV210EH TLP797GA A HCPL-M452TLP114A A AQV210S TLP192G A HCPL-M453TLP114A A AQV212TLP592A A HCPL-M456TLP114A A AQV212S TLP197A A HCPL-2601TLP2601A AQV214TLP597GA A HCPL-2611TLP2601A AQV214E TLP597G A HCPL-2201TLP555B AQV214EH TLP797GA A HCPL-2530TLP2530A AQV214H TLP797GA A HCPL-2531TLP2531A AQV214S TLP197GA A HCPL-2630TLP2631A AQV215TLP597A B HCPL-2631TLP2631A AQV216TLP797J A HCPL-3120TLP3120A AQV217S TLP197D A HCPL-3140TLP351A AQV410EH TLP4592G A HCPL-3150TLP351A AQV414TLP4592G A HCPL-3180TLP350B AQV414E TLP4597G A HCPL-314J TLP701*2C AQV414S TLP4197G A HCPL-4504TLP559A AQW210TLP222G-2A HCPL-0708TLP116B AQW210S TLP202G A HCPL-181TLP181A AQW212TLP222A-2A HCPL-354TLP180B AQW214TLP227GA-2A HCPL-814TLP620B AQW214S TLP206GA A HCPL-817TLP421A AQW215TLP222A-2B COSMO AQW217TLP222G-2APart Nnmber TOSHIBA ParNumberLv AQW414TLP4222G-2AK1010TLP421A AQW610S TLP4026G A K1020TLP621-2A AQW614TLP4007G A K2020TLP631B AQY210EH TLP227G A K3010TLP620B AQY210LS TLP174G A KP3020TLP620-2B AQY210S TLP174G A KP4010TLP627A AQY214EH TLP227G A KP4020TLP627-2A AQY214S TLP176GA A K5010TLP371A AQY410EH TLP4227G A K6010TLP630A AQY414EH TLP4227G B KPS2801TLP281A AQY414S TLR4176G A KPC354NT TLP180B AQY221N1S TLP3113/TLP3116B KPC355NT TLP127A AQY221N2S TLP3113/TLP3116B KPC357NT TLP181A AQY221R2V TLP3215A KPC452TLP127A AQY221N2V TLP3216A SHARPPart Nnmber TOSHIBA ParNumberLvPC123TLP421APC123TLP421APC817TLP421APC813TLP620APC815TLP627APC357NT TLP181APC354NT TLP180APC355NT TLP127APC3H7TLP281APC3H3TLP280A各品牌光耦替代型号Fairchild NECPart Nnmber TOSHIBA ParNumberLv PartNnmberTOSHIBA ParNumberLvH11A617TLP421B PS2501-1TLP421A H11A817TLP421A PS2561-1TLP421A H11AA814TLP620B TLP2571-1TLP421A H11B815TLP627A TLP2581L1TLP421F A HMA121TLP181A PS2505-1TLP620B HMA124TLP124A PS2565-1TLP620B HMA2701TLP181A PS2502-1TLP627A HMHA2801TLP281A PS2562-1TLP627A HMHA281TLP281A PS2532-1TLP627A HMAA2705TLP180A PS2533-1TLP627A HMHAA280TLP280A PS2521-1TLP629B H11A1TLP631A TLP2525-1TLP320B H11AA1TLP630A PS2701-1TLP181A H11AG1TLP331A PS2761-1TLP181A H11B1TLP571A PS2705-1TLP180A H11C1TLP541G A PS2765-1TLP180A H11D1TLP371C PS2702-1TLP127A H11G1TLP371A PS2801-1TLP281A MOC3021-MTLP3021(S)A PS2801-4TLP281-4A MOC3022-MTLP3022(S)A PS2861-1TLP281A MOC3023-MTLP3023(S)A PS2805-1TLP280A MOC3041-MTLP3041(S)A PS2805-4TLP280-4A MOC3042-MTLP3042(S)A PS2865-1TLP280A MOC3043-MTLP3043(S)A PS2811-1TLP283B MOC3051-MTLP3051(S)A PS2811-4TLP283-4B MOC3052-MTLP3052(S)A PS8601TLP759B MOC3061-MTLP3061(S)A PS8602TLP759A MOC3062-MTLP3062(S)A PS9613TLP759(IGM)A MOC3063-MTLP3063(S)A PS8701TLP114A B Vishay PS8101TLP114A BPart Nnmber TOSHIBA ParNumberLv PS9713TLP114A(IGM)BK817P TLP421A PS9113TLP114A(IGM)B SFH610A TLP421A PS9601TLP554A SFH614A TLP628A PS9614TLP554B SFH615A TLP421A PS9714TLP115A B SFH617A TLP421A TLP115A BSFH617A TLP421A PS9114TLP115A B SFH618A TLP624B PS9715TLP115A B TCET1100TLP421A PS9115TLP115A B SFH690XT TLP181A PS9701TLP115A A TCMT1100TLP281A PS7141-1A TLP597GA A TCMT4100TLP281-4A PS7141-2A TLP227GA-2A SFH628A TLP620B PS7141-1B TLP4597G B K815P TLP627A PS7141-2B TLP4227G-2B SFH612A TLP627A PS7141-1C TLP4006G BSFH619A TLP627A PS7341C-1ATLP594G BSFH655A TLP627A PS7141C-2ATLP224G-2BSFH692AT TLP127A PS7241-1A TLP176GA A TCED1100TLP627A PS7241-2A TLP206GA A IL66TLP371A PS7241-1B TLP4176G B IL66B TLP372A PS7241-2B TLP4206G B AVAGO(Agilent)AROMAT(NAIS)Part Nnmber TOSHIBA ParNumberLv PartNnmberTOSHIBA ParNumberLvHCPL-M600TLP115A A AQV210TLP592G A HCPL-M601TLP115A A AQV214E TLP597G A HCPL-M611TLP115A A AQV210EH TLP797GA A HCPL-M452TLP114A A AQV210S TLP192G A HCPL-M453TLP114A A AQV212TLP592A A HCPL-M456TLP114A A AQV212S TLP197A A HCPL-2601TLP2601A AQV214TLP597GA A HCPL-2611TLP2601A AQV214E TLP597G A HCPL-2201TLP555B AQV214EH TLP797GA A HCPL-2530TLP2530A AQV214H TLP797GA A HCPL-2531TLP2531A AQV214S TLP197GA A HCPL-2630TLP2631A AQV215TLP597A B HCPL-2631TLP2631A AQV216TLP797J A HCPL-3120TLP3120A AQV217S TLP197D A HCPL-3140TLP351A AQV410EH TLP4592G A HCPL-3150TLP351A AQV414TLP4592G A HCPL-3180TLP350B AQV414E TLP4597G A HCPL-314J TLP701*2C AQV414S TLP4197G A HCPL-4504TLP559A AQW210TLP222G-2A HCPL-0708TLP116B AQW210S TLP202G A HCPL-181TLP181A AQW212TLP222A-2A HCPL-354TLP180B AQW214TLP227GA-2A HCPL-814TLP620B AQW214S TLP206GA A HCPL-817TLP421A AQW215TLP222A-2B COSMO AQW217TLP222G-2APart Nnmber TOSHIBA ParNumberLv AQW414TLP4222G-2AK1010TLP421A AQW610S TLP4026G A K1020TLP621-2A AQW614TLP4007G A K2020TLP631B AQY210EH TLP227G A K3010TLP620B AQY210LS TLP174G A KP3020TLP620-2B AQY210S TLP174G A KP4010TLP627A AQY214EH TLP227G A KP4020TLP627-2A AQY214S TLP176GA A K5010TLP371A AQY410EH TLP4227G A K6010TLP630A AQY414EH TLP4227G B KPS2801TLP281A AQY414S TLR4176G A KPC354NT TLP180B AQY221N1S TLP3113/TLP3116B KPC355NT TLP127A AQY221N2S TLP3113/TLP3116B KPC357NT TLP181A AQY221R2V TLP3215A KPC452TLP127A AQY221N2V TLP3216A SHARPPart TOSHIBA Par LvPart Nnmber TOSHIBA ParNumberLvPC123TLP421A PC817TLP421A PC813TLP620A PC815TLP627A PC357NT TLP181A PC354NT TLP180A PC355NT TLP127A PC3H7TLP281A PC3H3TLP280A。
光耦MOC3041的接法例子
![光耦MOC3041的接法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08fe5845727a5e9846a617a.png)
“MOC3041”的应用图2是用双向可控硅的云台控制单路电路图。
图中的光耦MOC3041是用来隔离可控硅上的交流高压和直流低压控制信号的。
其输出用来触发双向可控硅,选用STMicroelectronics公司的T4系列,部集成有缓冲续流电路,不用在双向可控硅两端并联RC吸收电路,可以直接触发,电路设计比较简单。
P1.0通过可控硅、交流接触器、过流保护器和断相保护器控制电机,图中仅给出带过零触发的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
MOC3041为光耦合双向可控硅驱动器,输入端驱动电流为15mA,适用于220V交流电路。
1、MOC3041的工作电流仅十余个毫安,直接驱动20瓦的功率非常勉强,不敢保证长时间工作不会烧坏,应该让3041驱动97A6的可控硅,再用可控硅驱动电磁阀。
2、实践证明,51单片机驱动PNP管的时候,在工作条件接近临界点的时候,会出现关不断的现象,其原因在于:(1)端口的高电平并不是严格的Vcc电压,而是比Vcc略低,这种略低的电压足以形成给Q1一个很小的偏置电压Vbe,虽然该电压远小于0.7V,但经过三极管放大后,却能够造成Q1集电极有极小的电流存在,尽管该电流不足以导致LED发出用肉眼能看到的亮光,但是在密封的光耦合器,却能够导致光耦合区工作;(2)PNP管要比NPN极管有更大的穿透电流,即:在基极B完全断开的情况下,集电极仍然有极小的电流存在。
综合以上两点,该电路的设计是存在缺欠的,改进方法如下:1、MOC3041与气阀之间加入一个可控硅(必须)2、建议改用NPN管驱动,如果必须要用PNP管,就应该在B和E之间接一个10K左右的电阻;或者在发射极串入一个二极管,以起到钳位作用,即保证PNP管能可*关断;或者干脆将耦合器的1和2脚改接在发射极,并让集电极通过电阻接地。
1、不推荐用3041直接驱动电磁阀,加一个可控硅非常有必要。
2、用单片机直接驱动3041是可以的。
3、用2K电阻能可*驱动,因为部的光耦合几乎是100%的耦合,只要微弱发光即可。
MOC中文资料
![MOC中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5ecd2a1e009581b6bd9ebf2.png)
M O C资料一、概述
摸出MOC3020、MOC30201、MOC30202、MOC3023是摩托罗拉生产的可控硅驱动的光电耦合器,它包含了一个砷化镓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对光敏感的双向可控硅,功能就像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
它主要用在连接控制电器控制和可控硅控制240V的交流负载。
二、特征
●有极好稳定的触发电流I FT——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有很小的降落;
●很高的隔离电压——7500V的最小交流峰值;
●underwriterslaboratoryrecognized——File#E90700;
●峰值阻断电压400V;
三、应用
●欧洲主要用于240V交流电
●三端双向可控硅的驱动
●工业控制
●交通灯
●自动售货机
●电动机控制
●固态继电器
在空气温度25摄氏度时的绝对最大额定值:
储存温度范围:-40°——150°
工作温度范围:-40°——100°
二极管输入正向直流电流:50mA
二极管输入反向电压:3V
二极管输入峰值正向电流:3A(1um的脉冲,每秒300脉冲)二极管输入的功率耗散:100mw(25摄氏度左右)
线性递减(25°左右):1.33mw/o C
输出驱动:
输出断开的终端电压:400V
输出接通的均方根电流:(T A=25°)100mA
(50HZ—60HZ正弦波)(T A=70°)50mA
抽象峰值浪涌电流:1.2A(T w=10ms空比DC=10%)
总的功率损耗:300mw
四、元件特性。
moc3023引脚参数
![moc3023引脚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374183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6.png)
MOC3023引脚参数导言M O C3023是一种隔离型三端输出光耦合器,它在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M OC3023的引脚参数及其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款器件。
引脚说明M O C3023的引脚共有6个,分别为:1.`1`脚:主光电耦合器的阳极(A1)。
2.`2`脚:主光电耦合器的阴极(A2)。
3.`3`脚:辅助开关阴极(G2)。
4.`4`脚:辅助开关阳极(A2)。
5.`5`脚:未连接引脚(N C)。
6.`6`脚:未连接引脚(N C)。
引脚功能分析1.主光电耦合器引脚主光电耦合器引脚(`1`脚和`2`脚)用于输入控制信号,实现光耦合器的隔离功能。
其中,`1`脚为阳极,`2`脚为阴极。
主光电耦合器引脚的主要特点有:-高隔离电压:主光电耦合器引脚间的隔离电压可达数千伏,保证了输入信号的安全与可靠。
-低驱动电流:主光电耦合器引脚的驱动电流较低,能够节省能量,并减少热量的产生。
2.辅助开关引脚辅助开关引脚(`3`脚和`4`脚)可用于控制外部开关电路。
其中,`3`脚为辅助开关阴极,`4`脚为辅助开关阳极。
辅助开关引脚的主要特点有:-高耐压能力:辅助开关引脚能够承受较高的电压,在外部开关电路中起到可靠的控制作用。
-小型化设计:辅助开关引脚采用小型化设计,适用于紧凑的电路布局环境。
3.未连接引脚M O C3023的剩余两个引脚(`5`脚和`6`脚)为未连接引脚,在使用中不需要接触到其他电路。
未连接引脚的设计原因是为了保证产品的兼容性和应用灵活性,使得M O C3023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电路布局和连接方式。
总结M O C3023是一款常用的光耦合器,它具有较高的隔离电压、低驱动电流和高耐压能力等特点。
通过本文所介绍的引脚参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款器件。
(完)。
光电耦合器moc
![光电耦合器moc](https://img.taocdn.com/s3/m/696cc06cbcd126fff6050b34.png)
光电耦合器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光电耦合器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电一光一电转换器件。
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
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
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常见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等。
中文名光电耦合器外文名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OC目录.1基本资料.▪简介.2工作原理.▪基本原理.▪基本工作特性(光敏三极管).3结构特点.4仪器测试.5应用.▪开关电路.6具体应用.▪组成开关电路.▪组成逻辑电路.▪隔离耦合电路.▪高压稳压电路.▪门厅照明灯自动控制电路.7分类.▪按光路径分.▪按输出形式分.▪按封装形式分.▪按传输信号分.▪按速度分.▪按通道分.▪按隔离特性分.▪按工作电压分.8选取原则.9发展现状注意事项.10发展现状.11应用前景基本资料编辑简介光电耦合器(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
光电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
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
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
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
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
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光电耦合器是一种把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封装在同一壳体内,中间通过电→光→电的转换来传输电信号的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其中,发光器件一般都是发光二极管。
而光敏器件的种类较多,除光电二极管外,还有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光电晶闸管等。
光电耦合器可根据不同要求,由不同种类的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组合成许多系列的光电耦合器。
常用光耦(光电耦合器)代换大全
![常用光耦(光电耦合器)代换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92a49b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9.png)
常用光耦(光电耦合器)代换大全
光耦合器(optical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或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
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
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转换。
以光为媒介把输入端信号耦合到输出端的光电耦合器,由于它具有体积小、寿命长、无触点,抗干扰能力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绝缘,单向传输信号等优点,在数字电路上获得广泛的应用。
各品牌光耦替代型号。
光电耦合过零触发电路moc3061
![光电耦合过零触发电路moc3061](https://img.taocdn.com/s3/m/81f6c09951e79b8968022685.png)
6-PIN DIP ZERO-CROSSPHOTOTRIAC DRIVER OPTOCOUPLER(600V PEAK)MOC3061-MMOC3062-MMOC3063-M MOC3162-M MOC3163-MDESCRIPTIONThe MOC306X-M and MOC316X-M devices consist of a GaAs infrared emitting diode optically coupled to a monolithic silicon detector performing the function of a zero voltage crossing bilateral triac driver. They are designed for use with a triac in the inter-face of logic systems to equipment powered from 115/240 VAC lines, such as solid-state relays, industrial controls, motors, sole-noids and consumer appliances, etc.FEATURES•Simplifies logic control of 115/240 VAC power •Zero voltage crossing•dv/dt of 1000 V/µs guaranteed (MOC316X-M),–600 µs guaranteed (MOC306X-M)•VDE recognized (File # 94766)–ordering option V (e.g., MOC3063V-M)•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UL) recognized (File #E90700, volume 2)APPLICATIONS•Solenoid/valve controls •Static power switches •T emperature controls •AC motor starters •Lighting controls •AC motor drives • E.M. contactors •Solid state relays6-PIN DIP ZERO-CROSSPHOTOTRIAC DRIVER OPTOCOUPLER(600V PEAK) MOC3061-M MOC3062-M MOC3063-M MOC3162-M MOC3163-M 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T A = 25°C unless otherwise noted)Parameters Symbol Device Value Units TOTAL DEVICEStorage T emperature T STG All-40 to +150°C Operating T emperature T OPR All-40 to +85°C Lead Solder T emperature T SOL All260 for 10 sec°C Junction T emperature Range T J All-40 to +100°C Isolation Surge Voltage(4) (peak AC voltage, 60Hz, 1 sec duration)V ISO All7500Vac(pk)T otal Device Power Dissipation @ 25°CP D All 250mWDerate above 25°C 2.94mW/°C EMITTERContinuous Forward Current I F All60mA Reverse Voltage V R All6VT otal Power Dissipation 25°C AmbientP D All 120mWDerate above 25°C 1.41mW/°C DETECTOROff-State Output T erminal Voltage V DRM All600V Peak Repetitive Surge Current (PW = 100 µs, 120 pps)I TSM All1AT otal Power Dissipation @ 25°C AmbientP D All 150mWDerate above 25°C 1.76mW/°C6-PIN DIP ZERO-CROSSPHOTOTRIAC DRIVER OPTOCOUPLER(600V PEAK)MOC3061-MMOC3062-MMOC3063-MMOC3162-MMOC3163-M*T ypical values at T A = 25°CNotes1.T est voltage must be applied within dv/dt rating.2.All devices are guaranteed to trigger at an I F value less than or equal to max I FT . Therefore, recommended operating I F lies between max I FT (15 mA for MOC3061-M, 10 mA for MOC3062-M & MOC3162-M, 5 mA for MOC3063-M & MOC3163-M) and absolute max I F (60 mA).3.This is static dv/dt. See Figure 9 for test circuit. Commutating dv/dt is a function of the load-driving thyristor(s) only.4.Isolation surge voltage, V ISO , is an internal device dielectric breakdown rating. For this test, Pins 1 and 2 are common, and Pins 4, 5 and 6 are common.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T A = 25°C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INDIVIDUAL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ParametersTest Conditions Symbol Device Min Typ*Max Units EMITTERInput Forward Voltage I F = 30 mA V F All 1.3 1.5V Reverse Leakage Current V R = 6 VI R All 0.005100µADETECTORPeak Blocking Current, Either Direction V DRM = 600V , I F = 0 (note 1)I DRM1 MOC316X-M 10100nA MOC306X-M 10500Critical Rate of Rise of Off-State VoltageI F = 0 (figure 9, note 3)dv/dtMOC306X-M 6001500V/µsMOC316X-M1000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T A = 25°C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DC CharacteristicsTest ConditionsSymbolDevice MinTyp*Max UnitsLED T rigger Current (rated I FT )main terminal Voltage = 3V (note 2)I FTMOC3061-M 15mA MOC3062-M/MOC3162-M 10MOC3063-M/MOC3163-M5Peak On-State Voltage, Either Direction I TM = 100 mA peak,I F = rated I FTV TM All 1.83V Holding Current, Either DirectionI HAll500µA ZERO CROSSING CHARACTERISTICSCharacteristicsTest Conditions Symbol Device MinTyp*Max UnitsInhibit Voltage (MT1-MT2 voltage above which device will not trigger)I F = Rated I FT V INH MOC3061-M/2M/3M 1220V MOC3162-M/3M1215Leakage in Inhibited StateI F = Rated I FT ,V DRM = 600V , off stateI DRM2All150500µA ISOLATION CHARACTERISTICSCharacteristics Test Conditions Symbol Device Min Typ*Max Units Isolation Voltagef = 60 Hz, t = 1 secV ISOAll7500V6-PIN DIP ZERO-CROSSPHOTOTRIAC DRIVER OPTOCOUPLER(600V PEAK) MOC3061-M MOC3062-M MOC3063-M MOC3162-M MOC3163-M6-PIN DIP ZERO-CROSSPHOTOTRIAC DRIVER OPTOCOUPLER(600V PEAK) MOC3061-M MOC3062-M MOC3063-M MOC3162-M MOC3163-M6-PIN DIP ZERO-CROSSPHOTOTRIAC DRIVER OPTOCOUPLER(600V PEAK) MOC3061-M MOC3062-M MOC3063-M MOC3162-M MOC3163-M1. 100x scope probes are used, to allow high speeds and voltages.2. The worst-case condition for static dv/dt is established by triggering the D.U.T. with a normal LED input current, then removingthe current. The variable vernier resistor combined with various capacitor combinations allows the dv/dt to be gradually increased until the D.U.T. continues to trigger in response to the applied voltage pulse, even after the LED current has been removed. The dv/dt is then decreased until the D.U.T. stops triggering. τRC is measured at this point and recorded.Tneutral or hot line.R inused.6-PIN DIP ZERO-CROSSPHOTOTRIAC DRIVER OPTOCOUPLER(600V PEAK)MOC3061-MMOC3062-MMOC3063-MMOC3162-MMOC3163-MNOTEAll dimensions are in inches (millimeters)6-PIN DIP ZERO-CROSSPHOTOTRIAC DRIVER OPTOCOUPLER(600V PEAK)MOC3061-MMOC3062-MMOC3063-MMOC3162-MMOC3163-MORDERING INFORMATIONMARKING INFORMATIONOption Order Entry IdentifierDescriptionS S Surface Mount Lead Bend SR2 SR2Surface Mount; T ape and reel T T 0.4" Lead Spacing V V VDE 0884TV TV VDE 0884, 0.4" Lead Spacing SV SV VDE 0884, Surface MountSR2VSR2VVDE 0884, Surface Mount, T ape & Reel*Note – Parts that do not have the ‘V’ option (see definition 3 above) that are marked with date code ‘325’ or earlier are marked in portrait format.Definitions1Fairchild logo 2Device number3VDE mark (Note: Only appears on parts ordered with VDE option – See order entry table)4One digit year code, e.g., ‘3’5T wo digit work week ranging from ‘01’ to ‘53’6Assembly package code6-PIN DIP ZERO-CROSSPHOTOTRIAC DRIVER OPTOCOUPLER(600V PEAK) MOC3061-M MOC3062-M MOC3063-M MOC3162-M MOC3163-M Array NOTEAll dimensions are in inches (millimeters)LIFE SUPPORT POLICYFAIRCHILD’S PRODUCTS ARE NOT AUTHORIZED FOR USE AS CRITICAL COMPONENTS IN LIFE SUPPORT DEVICES OR SYSTEMS WITHOUT THE EXPRESS WRITTEN APPROVAL OF THE PRESIDENT OF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s used herein:1.Life support devices or systems are devices or systemswhich, (a) are intended for surgical implant into the body, or (b) support or sustain life, and (c) whose failure to perform when properly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instructions for use provided in the labeling, can be reasonably expected to result in a significant injury of the user.2. A critical component in any component of a life supportdevice or system whose failure to perform can be reasonably expected to cause the failure of the life support device or system, or to affect its safety or effectiveness.DISCLAIMERFAIRCHILD SEMICONDUCTOR RESERVES THE RIGHT TO MAKE CHANGES WITHOUT FURTHER NOTICE TO ANY PRODUCTS HEREIN TO IMPROVE RELIABILITY, FUNCTION OR DESIGN. FAIRCHILD DOES NOT ASSUMEANY LIABILITY ARISING OUT OF THE APPLICATION OR USE OF ANY PRODUCT OR CIRCUIT DESCRIBED HEREIN; NEITHER DOES IT CONVEY ANY LICENSE UNDER ITS PATENT RIGHTS, NOR THE RIGHTS OF OTHERS.6-PIN DIP ZERO-CROSSPHOTOTRIAC DRIVER OPTOCOUPLER(600V PEAK)MOC3061-MMOC3062-MMOC3063-MMOC3162-MMOC3163-M。
过零双向可控硅输出光耦MOC3063,MOC3041,TLP363J内部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实例图
![过零双向可控硅输出光耦MOC3063,MOC3041,TLP363J内部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实例图](https://img.taocdn.com/s3/m/0436eeb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3.png)
过零双向可控硅输出光耦MOC3063,MOC3041,TLP363J 内部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实例图
MOC3063,MOC3041,TLP363J
关键词:过零可控硅光耦,过零双向可控硅光耦,ZC光耦
MOC3063,MOC3041,TLP363J是三款过零型双向可控硅输出光耦,内置过零检测模块,它在收到输入端的控制信号时,并不马上开启双向可控硅模块,而是等到“过零”后才触发双向可控硅进行导通,可选择4PIN或6PIN。
从上图可知,3脚与5脚是闲置的,因此它6PIN中的这两个脚去掉就可以封装成4PIN了。
还可看出,它与门级直接做成光接收模块的任意电平启动的双向可控硅光耦不一样,它的门极由零交叉电路控制,收到LED发出的光以后并不直接输出一个信号去开启双向可控硅,零交叉电路的输出受LED与电源电压的控制,只有在受到LED的信号后,等待至电源电压过零点时才发出触发信号,双向可控硅收到触发信号,
在过零后进行开启,具体动作过程如下图。
有图可以看出,可以通过控制输入来调整输出电压的波形个数,并且是在零点附近进行启动,能有效地防止对负载和电网的冲击,减少电磁干扰,因此它们可以应用在一些可控硅调功器,电机控制与驱动,以及一些家用电器中。
实际应用
潮光光耦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潮光光耦。
光电耦合器MOC3041应用之上篇
![光电耦合器MOC3041应用之上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d7fc9ec5da50e2534d7f07.png)
光电耦合器MOC3041应用之上篇例1图中的光耦MOC3041是用来隔离可控硅上的交流高压和直流低压控制信号的。
其输出用来触发双向可控硅,选用STMicroelectronics公司的T4系列,内部集成有缓冲续流电路,不用在双向可控硅两端并联RC吸收电路,可以直接触发,电路设计比较简单。
P1.0通过可控硅、交流接触器、过流保护器和断相保护器控制电机,图中仅给出带过零触发的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
MOC3041为光耦合双向可控硅驱动器,输入端驱动电流为15mA,适用于220V交流电路。
1、MOC3041的工作电流仅十余个毫安,直接驱动20瓦的功率非常勉强,不敢保证长时间工作不会烧坏,应该让3041驱动97A6的可控硅,再用可控硅驱动电磁阀。
2、实践证明,51单片机驱动PNP管的时候,在工作条件接近临界点的时候,会出现关不断的现象,其原因在于:(1)端口的高电平并不是严格的Vcc电压,而是比Vcc略低,这种略低的电压足以形成给Q1一个很小的偏置电压Vbe,虽然该电压远小于0.7V,但经过三极管放大后,却能够造成Q1集电极有极小的电流存在,尽管该电流不足以导致LED发出用肉眼能看到的亮光,但是在密封的光耦合器内,却能够导致光耦合区工作;(2)PNP管要比NPN极管有更大的穿透电流,即:在基极B完全断开的情况下,集电极仍然有极小的电流存在。
综合以上两点,该电路的设计是存在缺欠的,改进方法如下:1、MOC3041与气阀之间加入一个可控硅(必须)2、建议改用NPN管驱动,如果必须要用PNP管,就应该在B和E之间接一个10K左右的电阻;或者在发射极串入一个二极管,以起到钳位作用,即保证PNP管能可*关断;或者干脆将耦合器的1和2脚改接在发射极,并让集电极通过电阻接地。
1、不推荐用3041直接驱动电磁阀,加一个可控硅非常有必要。
2、用单片机直接驱动3041是可以的。
3、用2K电阻能可*驱动,因为内部的光耦合几乎是100%的耦合,只要微弱发光即可。
光耦MOC3041地接法例子
![光耦MOC3041地接法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54061ec4d4d8d15abe234e4c.png)
“MOC3041”的应用图2是用双向可控硅的云台控制单路电路图。
图中的光耦MOC3041是用来隔离可控硅上的交流高压和直流低压控制信号的。
其输出用来触发双向可控硅,选用ST Microelectronics公司的T4系列,内部集成有缓冲续流电路,不用在双向可控硅两端并联RC吸收电路,可以直接触发,电路设计比较简单。
P1.0通过可控硅、交流接触器、过流保护器和断相保护器控制电机,图中仅给出带过零触发的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
MOC3041为光耦合双向可控硅驱动器,输入端驱动电流为15mA,适用于220V交流电路。
1、MOC3041的工作电流仅十余个毫安,直接驱动20瓦的功率非常勉强,不敢保证长时间工作不会烧坏,应该让3041驱动97A6的可控硅,再用可控硅驱动电磁阀。
2、实践证明,51单片机驱动PNP管的时候,在工作条件接近临界点的时候,会出现关不断的现象,其原因在于:(1)端口的高电平并不是严格的Vcc电压,而是比Vcc略低,这种略低的电压足以形成给Q1一个很小的偏置电压Vbe,虽然该电压远小于0.7V,但经过三极管放大后,却能够造成Q1集电极有极小的电流存在,尽管该电流不足以导致LED发出用肉眼能看到的亮光,但是在密封的光耦合器内,却能够导致光耦合区工作;(2)PNP管要比NPN极管有更大的穿透电流,即:在基极B完全断开的情况下,集电极仍然有极小的电流存在。
综合以上两点,该电路的设计是存在缺欠的,改进方法如下:1、MOC3041与气阀之间加入一个可控硅(必须)2、建议改用NPN管驱动,如果必须要用PNP管,就应该在B和E之间接一个10K左右的电阻;或者在发射极串入一个二极管,以起到钳位作用,即保证PNP管能可*关断;或者干脆将耦合器的1和2脚改接在发射极,并让集电极通过电阻接地。
1、不推荐用3041直接驱动电磁阀,加一个可控硅非常有必要。
2、用单片机直接驱动3041是可以的。
3、用2K电阻能可*驱动,因为内部的光耦合几乎是100%的耦合,只要微弱发光即可。
moc3041的应用[整理版]
![moc3041的应用[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c921d0ddccda38366baf9f.png)
moc3041的应用[整理版]MOC3041的应用例1图2是用双向可控硅的云台控制单路电路图。
图中的光耦MOC3041是用来隔离可控硅上的交流高压和直流低压控制信号的。
其输出用来触发双向可控硅,选用STMicroelectronics公司的T4系列,内部集成有缓冲续流电路,不用在双向可控硅两端并联RC吸收电路,可以直接触发,电路设计比较简单。
P1.0通过可控硅、交流接触器、过流保护器和断相保护器控制电机,图中仅给出带过零触发的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
MOC3041为光耦合双向可控硅驱动器,输入端驱动电流为15mA,适用于220V交流电路。
1、MOC3041的工作电流仅十余个毫安,直接驱动20瓦的功率非常勉强,不敢保证长时间工作不会烧坏,应该让3041驱动97A6的可控硅,再用可控硅驱动电磁阀。
2、实践证明,51单片机驱动PNP管的时候,在工作条件接近临界点的时候,会出现关不断的现象,其原因在于:(1)端口的高电平并不是严格的Vcc电压,而是比Vcc略低,这种略低的电压足以形成给Q1一个很小的偏置电压Vbe,虽然该电压远小于0.7V,但经过三极管放大后,却能够造成Q1集电极有极小的电流存在,尽管该电流不足以导致LED发出用肉眼能看到的亮光,但是在密封的光耦合器内,却能够导致光耦合区工作;(2)PNP管要比NPN极管有更大的穿透电流,即:在基极B完全断开的情况下,集电极仍然有极小的电流存在。
综合以上两点,该电路的设计是存在缺欠的,改进方法如下:MOC3041与气阀之间加入一个可控硅(必须) 1、2、建议改用NPN管驱动,如果必须要用PNP管,就应该在B和E之间接一个10K左右的电阻;或者在发射极串入一个二极管,以起到钳位作用,即保证PNP管能可*关断;或者干脆将耦合器的1和2脚改接在发射极,并让集电极通过电阻接地。
1、不推荐用3041直接驱动电磁阀,加一个可控硅非常有必要。
2、用单片机直接驱动3041是可以的。
moc3032规格书
![moc3032规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1df860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b.png)
moc3032规格书MOC3032是一种三端光耦隔离器,具有高电压耐受能力和快速开关速度。
它是MOC30xx系列中的一员,用于在输入和输出之间提供电气隔离和信号转换。
本规格书将详细介绍MOC3032的特点、应用和性能参数。
特点:1. 三端光耦隔离器:MOC3032由一个输入侧LED和一个输出侧光敏三极管组成,在输入和输出之间提供电气隔离。
2. 高电压耐受能力:MOC3032具有400V的高电压耐受能力,能够在高压环境下稳定工作。
3. 快速开关速度:MOC3032具有高速开关特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开关操作,适用于高频率应用。
4. 低功耗:MOC3032采用低功耗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提高整体效率。
应用:1. 高电压控制:MOC3032可用于高电压控制电路中,例如交流电机驱动、照明系统等,提供可靠的隔离和转换功能。
2. 电力电子:MOC3032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中,如变频器、UPS系统、逆变器等,实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隔离和信号转换。
3. 工业自动化:MOC3032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例如PLC控制、传感器信号隔离和处理等,确保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4. 医疗设备:由于MOC3032具有高电压耐受能力和电气隔离特性,它也常被应用于医疗设备中,如心电图仪、血压监护仪等。
性能参数:1. 隔离电压:MOC3032具有高达7500VAC的隔离电压,确保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气隔离安全可靠。
2. 最大工作电压:MOC3032的最大工作电压为400V,可适应不同的电压条件。
3. 输出负载电流:MOC3032的最大输出负载电流为50mA,能够满足常见的应用需求。
4. 工作温度范围:MOC3032的工作温度范围为-40℃至+85℃,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工作。
5. 封装类型:MOC3032采用DIP-6封装,易于安装和布线。
总结:MOC3032是一款卓越的三端光耦隔离器,具有高电压耐受能力、快速开关速度和低功耗的特点。
光耦MOC3041的接法例子说课讲解
![光耦MOC3041的接法例子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c75b4662af90242a895e5c2.png)
光耦M O C3041的接法例子“MOC3041”的应用图2是用双向可控硅的云台控制单路电路图。
图中的光耦MOC3041是用来隔离可控硅上的交流高压和直流低压控制信号的。
其输出用来触发双向可控硅,选用STMicroelectronics公司的T4系列,内部集成有缓冲续流电路,不用在双向可控硅两端并联RC吸收电路,可以直接触发,电路设计比较简单。
P1.0通过可控硅、交流接触器、过流保护器和断相保护器控制电机,图中仅给出带过零触发的双向晶闸管触发电路。
MOC3041为光耦合双向可控硅驱动器,输入端驱动电流为15mA,适用于220V交流电路。
1、MOC3041的工作电流仅十余个毫安,直接驱动20瓦的功率非常勉强,不敢保证长时间工作不会烧坏,应该让3041驱动97A6的可控硅,再用可控硅驱动电磁阀。
2、实践证明,51单片机驱动PNP管的时候,在工作条件接近临界点的时候,会出现关不断的现象,其原因在于:(1)端口的高电平并不是严格的Vcc 电压,而是比Vcc略低,这种略低的电压足以形成给Q1一个很小的偏置电压Vbe,虽然该电压远小于0.7V,但经过三极管放大后,却能够造成Q1集电极有极小的电流存在,尽管该电流不足以导致LED发出用肉眼能看到的亮光,但是在密封的光耦合器内,却能够导致光耦合区工作;(2)PNP管要比NPN极管有更大的穿透电流,即:在基极B完全断开的情况下,集电极仍然有极小的电流存在。
综合以上两点,该电路的设计是存在缺欠的,改进方法如下:1、MOC3041与气阀之间加入一个可控硅(必须)2、建议改用NPN管驱动,如果必须要用PNP管,就应该在B和E之间接一个10K左右的电阻;或者在发射极串入一个二极管,以起到钳位作用,即保证PNP 管能可*关断;或者干脆将耦合器的1和2脚改接在发射极,并让集电极通过电阻接地。
1、不推荐用3041直接驱动电磁阀,加一个可控硅非常有必要。
2、用单片机直接驱动3041是可以的。
MOC3010
![MOC3010](https://img.taocdn.com/s3/m/ef014c93dd88d0d233d46af4.png)
MOC3010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
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而且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
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
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
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
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又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
所以,它在长线传输信息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大提高信噪比。
在计算机数字通信及实时控制中作为信号隔离的接口器件,可以大大增加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
光耦光电耦合的主要特点如下:1.输入和输出端之间绝缘,其绝缘电阻一般都大于1010Ω,耐压一般可超过1kV,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kV以上。
2.由于“光”传输的单向性,所以信号从光源单向传输到光接收器时不会出现反馈现象,其输出信号也不会影响输入端。
3.由于发光器件(砷化镓红外二极管)是阻抗电流驱动性器件,而噪音是一种高内阻微电流电压信号。
因此光电耦合器件的共模抑制比很大,所以,光电耦合器件可以很好地抑制干扰并消除噪音。
4.容易和逻辑电路配合。
5.响应速度快。
光电耦合器件的时间常数通常在微秒甚至毫微秒极。
6.无触点、寿命长、体积小、耐冲击。
光耦合器的主要优点是单向传输信号,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
它广泛用于电平转换、信号隔离、级间隔离、开关电路、远距离信号传输、脉冲放大、固态继电器(SSR)、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及微机接口中。
由于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与一般干扰源的阻抗相比较小,因此分压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的干扰电压较小,它所能提供的电流并不大,不易使半导体二极管发光;由于光电耦合器的外壳是密封的,它不受外部光的影响;光电耦合器的隔离电阻很大(约1012Ω)、隔离电容很小(约几个pF)所以能阻止电路性耦合产生的电磁干扰。
MOC系列光耦及过零检测
![MOC系列光耦及过零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d0f39dce4693daef5ef73d93.png)
MOC系列光耦及过零检测驱动大功率交流器件时常用双向可控硅进行功率控制,根据控制方式地不同有过零控制和移相控制.不管哪种控制都要对零点进行检测,因为双向过控硅地特性是到了交流地零点,可控硅会自动关闭输出.我们检测零点目地就是可控硅在零点关闭输出后,我们可以根据功率地需求选择时间来重新触发可控硅.但对于单片机弱电直接控制交流肯定是不现实地,用继电器控制只能实现简单地慢速地开关量控制,而如果要实现功率调节,我们就需要用光特性地固态继电器,这种器件比较贵.而假如用光耦肯定也是不行地,因为普通地光耦是单向器件,对于交流地网电它是不能实现控制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地选择就是用MOC系列地光控可控硅,用得最多地MOC3041和MOC3021,它们地前端触发电流都是15mA,隔离电压达到5000Vrms,适合于对电绝缘特性要求高地医疗电子行业.MOC3021和MOC3041地主要区别就是MOC3041有过零检测,MOC3021没有过零检测,对于有过零检测功能地MOC3041,它每次在过零点地时候会判断有没有光输入,即有没有前置电流If,如果有If,那么在这个周期之内,它是导通地,所以它只能决定一个网电源周期内它是不是导通地,而不能决定在一个周期地某一个时刻开始导通.基于这种特性我们可以用它来实现过零控制,过零控制地缺点是控制精度低,优点是对电网没有污染.对于没有过零检测地MOC3021来说,它在有光输入地时刻开始到这个周期地结束它都是导通地.基于这种特性,如果我们已经检测到了零点,我们就可以在零点地时刻开始延时一段时间来输入前置电流If,用它来实现移相检测.对于两种电路我都做了相关地测试,结果与写地一致.可调压固态继电器电路: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MOC系列光耦及过零检测
![MOC系列光耦及过零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03290a25fab069dc51220123.png)
MOC 系列光耦及过零检测驱动大功率交流器件时常用双向可控硅进行功率控制,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有过零控制和移相控制。
不管哪种控制都要对零点进行检测,因为双向过控硅的特性是到了交流的零点,可控硅会自动关闭输出。
我们检测零点目的就是可控硅在零点关闭输出后,我们可以根据功率的需求选择时间来重新触发可控硅。
但对于单片机弱电直接控制交流肯定是不现实的,用继电器控制只能实现简单的慢速的开关量控制,而如果要实现功率调节,我们就需要用光特性的固态继电器,这种器件比较贵。
而假如用光耦肯定也是不行的,因为普通的光耦是单向器件,对于交流的网电它是不能实现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用MOC 系列的光控可控硅,用得最多的MOC3041 和MOC3021 ,它们的前端触发电流都是15mA ,隔离电压达到5000Vrms ,适合于对电绝缘特性要求高的医疗电子行业。
MOC3021 和MOC3041 的主要区别就是MOC3041 有过零检测,MOC3021 没有过零检测,对于有过零检测功能的MOC3041 ,它每次在过零点的时候会判断有没有光输入,即有没有前置电流If ,如果有If,那么在这个周期之内,它是导通的,所以它只能决定一个网电源周期内它是不是导通的,而不能决定在一个周期的某一个时刻开始导通。
基于这种特性我们可以用它来实现过零控制,过零控制的缺点是控制精度低,优点是对电网没有污染。
对于没有过零检测的MOC3021来说,它在有光输入的时刻开始到这个周期的结束它都是导通的。
基于这种特性,如果我们已经检测到了零点,我们就可以在零点的时刻开始延时一段时间来输入前置电流If,用它来实现移相检测。
对于两种电路我都做了相关的测试,结果与写的一致。
300表9三端双向晶闸管输出*|:川I:旌樓端,11片(不连劇.6LEG讹岌电占尊交夏聲止电压^(V TM=3V}I 标定mA max V max 工作电压阪刖值)MOC30C9 MOC3O10 MOC3011 MOC3012 MOG3020 MOC3021 MOC3022 MOC3023 MOC3031MOC3033MOC3O41MOC3CM2WOC3M3 MOC3061 祜003062 祜OC獅3 MOC30S1 袖OC3DS2Mocaoaa V min阴15103015101510&151051510515102020202020202020202020西炮5125125125125/220125/220125 '22 C125/220125125125125/2^0125/24012S/24026028028032032Q320*10厳密特触发器输出區i J. LjllJE J(*M)V/ufi1UU引脚;"冊臥062730S-04可调压固态继电器电路: 随机相位三端双向晶闸管驱动器输出□ 0 4类型零交叉三端双向晶闸管驱动器输岀06------类型6零交叉电路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电耦合器?本词条由?审核。
光电耦合器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一种电一光一电转换器件。
它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
把发光源和受光器组装在同一密闭的壳体内,彼此间用透明绝缘体隔离。
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常见的发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等。
中文名光电耦合器外文名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OC目录.1?.??.2?.??.??.3?.4?.5?.??.6?.??.??.??.??.??.7?.??.??.??.??.??.??.??.??.8?.9?.10?.11?基本资料简介光电耦合器(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
光电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
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
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
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
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
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光电耦合器是一种把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封装在同一壳体内,中间通过电→光→电的转换来传输电信号的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其中,发光器件一般都是发光二极管。
而光敏器件的种类较多,除光电二极管外,还有光敏三极管、光敏电阻、光电晶闸管等。
光电耦合器可根据不同要求,由不同种类的发光器件和光敏器件组合成许多系列的光电耦合器。
图1显示了一个典型的光电耦合器驱动电路。
在该例中,右边的5V副边输出将会被左边原边电路的脉宽调制器控制。
比较器A1将ZDl(结点A)的参考电压和通过分压电路R7和R8的输出电压进行比较,因而控制Q2的导通状态,可以定义发光二极管D1的电流和通过光耦合在光敏晶体管Q1的集电极电流。
然后Q1定义脉冲宽度和输出电压,补偿任何使输出电压改变的倾向。
随着光电耦合器的使用时间增加和传输比即增益的下降,为了防止控制失灵,给Q2提供充足的驱动电流裕量是很有必要的。
光电耦合器实物图光电耦合器的种类较多,常见有光电二极管型、光电三极管型、光敏电阻型、光控晶闸管型、光电达林顿型、集成电路型等。
(外形有金属圆壳封装,塑封双列直插等)。
工作原理基本原理在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加电信号使发光源发光,光的强度取决于激励电流的大小,此光照射到封装在一起的受光器上后,因光电效应而产生了光电流,由受光器输出端引出,这样就实现了电一光一电的转换。
光电耦合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
光的发射部分主要由发光器件构成,发光器件一般都是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时,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而发光,发光二极管可以用直流、交流、脉冲等电源驱动,但发光二极管在使用时必须加正向电压。
光的接收部分主要由光敏器件构成,光敏器件一般都是光敏晶体管,光敏晶体管是利用 PN 结在施加反向电压时,在光线照射下反向电阻由大变小的原理来工作的。
光的信号放大部分主要由电子电路等构成。
发光器件的管脚为输入端,而光敏器件的管脚为输出端。
工作时把电信号加到输入端,使发光器件的芯体发光,而光敏器件受光照后产生光电流并经电子电路放大后输出,实现电→光→电的转换,从而实现输入和输出电路的电器隔离。
由于光电耦合器输入与输出电路间互相隔离,且电信号在传输时具有单向性等优点,因而光电耦合器具有良好的抗电磁波干扰能力和电绝缘能力。
基本工作特性(光敏三极管)1、共模抑制比很高在光电耦合器内部,由于发光管和受光器之间的耦合电容很小(2pF以内)所以共模输入电压通过极间耦合电容对输出电流的影响很小,因而共模抑制比很高。
2、输出特性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特性是指在一定的发光电流IF下,光敏管所加偏置电压VCE与输出电流IC之间的关系,当IF=0时,发光二极管不发光,此时的光敏晶体管集电极输出电流称为暗电流,一般很小。
当IF>0时,在一定的IF作用下,所对应的IC基本上与VCE无关。
IC与IF之间的变化成线性关系,用半导体管特性图示仪测出的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特性与普通晶体三极管输出特性相似。
其测试连线如图2,图中D、C、E三根线分别对应B、C、E极,接在仪器插座上。
3、隔离特性1.隔离电压Vio(Isolation Voltage)光耦合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绝缘耐压值。
2.隔离电容Cio(Isolation Capacitance):光耦合器件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容值3.隔离电阻Rio:(Isolation Resistance)半导体光耦合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
4、传输特性:1.电流传输比CTR(Current Transfer Radio)输出管的工作电压为规定值时,输出电流和发光二极管正向电流之比为电流传输比CTR。
2.上升时间T r?(Rise Time)& 下降时间T f(Fall Time)光电耦合器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发光二极管输入规定电流I FP的脉冲波,输出端管则输出相应的脉冲波,从输出脉冲前沿幅度的10%到90%,所需时间为脉冲上升时间t r。
从输出脉冲后沿幅度的90%到10%,所需时间为脉冲下降时间t f。
其它参数诸如工作温度、耗散功率等不再一一复述。
5、光电耦合器可作为线性耦合器使用。
在发光二极管上提供一个偏置电流,再把信号电压通过电阻耦合到发光二极管上,这样光电晶体管接收到的是在偏置电流上增、减变化的光信号,其输出电流将随输入的信号电压作线性变化。
光电耦合器也可工作于开关状态,传输脉冲信号。
在传输脉冲信号时,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存在一定的延迟时间,不同结构的光电耦合器输入、输出延迟时间相差很大。
结构特点结构光电耦合器的主要结构是把发光器件和光接收器件组装在一个密闭的管壳内 , 然后利用发光器件的管脚作输入端, 而把光接收器的管脚作为输出端。
当在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件发光。
这样,光接收器件由于光敏效应而在光照后产生光电流并由输出端输出。
从而实现了以“光”为媒介的电信号传输 , 而器件的输入和输出两端在电气上是绝缘的。
这样就构成了一种中间通过光传输信号的新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
光电耦合器的封装形式一般有管形、双列直插式和光导纤维连接三种。
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抗干扰性能强.无触点且输入与输出在电气上完全隔离等优点。
特点光电耦合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光信号单向传输,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反馈,可有效阻断电路或系统之间的电联系,但并不切断他们之间的信号传递。
②隔离性能好,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完全实现了电隔离。
③光信号不受电磁波干扰,工作稳定可靠。
④光发射器件与光敏器件的光谱匹配十分理想,响应速度快,传输效率高,光电耦合器件的时间常数通常在微秒甚至毫微秒级。
⑤抗共模干扰能力强,能很好地抑制干扰并消除噪音。
⑥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体积小,耐冲击能力强。
⑦易与逻辑电路连接。
⑧工作温度范围宽,符合工业和军用温度标准。
由于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是发光器件,发光器件是阻抗电流驱动性器件,而噪音是一种高内阻微电流电压信号。
因此光电耦合器件的共模抑制比很大,光电耦合器件可以很好地抑制干扰并消除噪音。
它在计算机数字通信及实时控制电路中作为信号隔离的接口元件可以大大增加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
在长线信息传输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幅度提高信噪比。
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
输入和输出端之间绝缘 , 其绝缘电阻一般都大于10Ω, 耐压一般可超过 1kV , 有的甚至可以达到 10kV 以上。
由于“光” 传输的单向性 , 所以信号从光源单向传输到光接收器时不会出现反馈现象, 其输出信号也不会影响输入端。
由于发光器件( 砷化镓红外二极管) 是阻抗电流驱动性器件 , 而噪音是一种高内阻微电流的电压信号。
因此光电耦合器件的共模抑制比很大 ,所以,光电耦合器件可以很好地抑制干扰并消除噪音。
它在计算机数字通信及实时控制电路中作为信号隔离的接口元件可以大大增加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
在长线信息传输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幅度提高信噪比。
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
仪器测试光电耦合器的测试1、用万用表判断好坏,如图3,断开输入端电源,用R×1k档测1、2脚电阻,正向电阻为几百欧,反向电阻几十千欧,3、4脚间电阻应为无限大。
1、2脚与3、4脚间任意一组,阻值为无限大,输入端接通电源后,3、4脚的电阻很小。
调节RP,3、4间脚电阻发生变化,说明该器件是好的。
注:不能用R×10k档,否则导致发射管击穿。
2、简易测试电路,如图(4),当接通电源后,LED不发光,按下SB,LED会发光,调节RP、LED的发光强度会发生变化,说明被测光电耦合器是好的。
应用在长线信息传输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幅度提高信噪比。
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
开关电路图1对于开关电路,往往要求控制电路和开关电路之间要有很好的电隔离,这对于一般的电子开关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但采用光电耦合器就很容易实现了。
图1中(a)所示电路就是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简单开关电路。
在图1(a)中,当无脉冲信号输入时,三极管BG处于截止状态,发光二极管无电流流过不发光,则a、b两端电阻非常大,相当于开关“断开”。
当输入端加有脉冲信号时,BG 导通,发光二极管发光,则a、b两端电阻变得很小,图1 相当于开关“接通”。
故称无信号时开关不通,为常开状态。
图1中(b)所示电路则为“常闭”状态,因为无信号输入时,虽BG截止,但发光二极管有电流通过而发光,使a、b两端处于导通状态,相当于开关“接通”。
当有信号输入时,BG导通,由于BG的集电结压降在0.3V以下,远小于发光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所以发光二极管无电流流过不发光,则a、b两端电阻极大,相当于开关“断开”,故称“常闭”式。
可见,开关a、b端在电路中不受电位高低的限制,但在使用中应满足a端电位为正,b 端为负,并使U&ab>3V为好,同时还应注意Uab应小于光电三极管的BVceo。
依据图1的原理,光电耦合器可以组成如图2中(a)、(b)等多种形式。
具体应用光电耦合器具体应用组成开关电路当输入信号ui为低电平时,晶体管V1处于截止状态,光电耦合器B1中发光二极管的电流近似为零,输出端Q11、Q12间的电阻很大,相当于开关“断开”;当ui为高电平时,v1导通,B1中发光二极管发光,Q11、Q12间的电阻变小,相当于开关“接通”.该电路因Ui为低电平时,开关不通,故为高电平导通状态.同理,图2电路中,因无信号(Ui为低电平)时,开关导通,故为低电平导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