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调研报告
垃圾转运站渗滤液的污染特征与污染防治探讨
垃圾转运站渗滤液的污染特征与污染防治探讨垃圾转运站是城市生活垃圾集中转移的场所,主要用于接收、储存和运输垃圾。
在垃圾转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也被称为垃圾渗滤液或渗滤水。
垃圾渗滤液是指雨水和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有毒物质和微生物等。
一、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特征1.有机物含量高: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经过厌氧分解和厌氧发酵,有机物会转化为有机酸、氨氮等有机物质,导致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含量较高。
2.重金属含量高: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铅、铬、镍等,这些重金属在渗滤液中淋洗出来,形成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对环境和生物体有毒性和蓄积性,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
3.有毒物质存在:垃圾中还包含了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化肥、药物残留等。
这些有毒物质经过降解和淋洗后会进入渗滤液中,对水体生态系统和生物体造成危害。
4.微生物含量高: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等。
这些微生物可引起水体中的寄生虫病、感染病等疾病,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1.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是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
可以建设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系统,定期收集并进行处理。
处理方式包括生物降解、化学氧化和物理沉淀等。
2.渗滤液的分流处理:可以利用水分和有机物的不同特性,将渗滤液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处理。
对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渗滤液进行生物处理,通过生物降解降低有机物的含量。
对于高浓度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渗滤液,可以采用化学氧化的方式加以处理。
3.定期监测和评估:应定期对垃圾渗滤液进行监测和评估,了解渗滤液的污染状况和对环境的影响。
监测项目包括有机物含量、重金属含量、有毒物质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等。
评估结果可以为垃圾转运站的污染防治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
4.加强管理和培训:垃圾转运站应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培训,使员工了解垃圾渗滤液的危害和处理方法,采取正确的操作和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xxx生活垃圾场渗滤液处理技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前言 -----------------------------------------------------------------------------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1 总论 -----------------------------------------------------------------------------2 1.1项目名称 -----------------------------------------------------------------------------------2 XXX生活垃圾场渗滤液处理技改工程 ---------------------------------------------------2 1.2承办单位 ----------------------------------------------------------------------------------2 1.3项目规模 ----------------------------------------------------------------------------------2 1.4项目建设地点----------------------------------------------------------------------------2 1.5编制单位 ----------------------------------------------------------------------------------21.6可行性研究结论--------------------------------------------------------------------------22.1编制依据 -----------------------------------------------------------------------------------3 2.2编制范围 -----------------------------------------------------------------------------------4 2.3编制原则 -----------------------------------------------------------------------------------5 3环境概况 ------------------------------------------------------------------------ 63.1.1地理位置 ------------------------------------------------------------------------------63.1.2城市性质及规模---------------------------------------------------------------------6 3.2自然概况 -----------------------------------------------------------------------------------63.2.1地形、地貌、地质------------------------------------------------------------------63.1.2水文 ------------------------------------------------------------------------------------63.2.4气象水文 ------------------------------------------------------------------------------64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 6 4.1背景情况 -----------------------------------------------------------------------------------64.1.1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场概况------------------------------------------------------64.1.2垃圾渗滤液产生情况---------------------------------------------------------------64.1.3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概况---------------------------------------------------7 4.1.4基础设施条件 --------------------------------------------------------------------------8 4.2项目的提出 --------------------------------------------------------------------------------9 4.3项目建设必要性 --------------------------------------------------------------------------94.3.1符合国家和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94.3.2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聊城生态市的建设的需要 -----------------------------94.3.4结论 ---------------------------------------------------------------------------------- 105 技改工程规模及出水水质的确定 ---------------------------------------- 11 5.1工程规模 --------------------------------------------------------------------------------- 11 5.2设计进水水质 --------------------------------------------------------------------------- 11 5.3设计出水水质 --------------------------------------------------------------------------- 116 废水处理工艺的确定----------------------------------------------------- 13 6.1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工艺------------------------------------------------------------ 13 6.1.1主体工艺选择 ------------------------------------------------------------------------ 136.2.2工艺流程------------------------------------------------------------------------------- 197.1建设地点 --------------------------------------------------------------------------------- 21 7.2工程设计参数 --------------------------------------------------------------------------- 217.2.1水力负荷 ---------------------------------------------------------------------------- 217.2.2主要污染负荷---------------------------------------------------------------------- 21 7.3工程设计 --------------------------------------------------------------------------------- 217.3.1超滤系统 ---------------------------------------------------------------------------- 217.3.2反渗透系统------------------------------------------------------------------------- 257.3.3浓缩液回灌系统------------------------------------------------------------------- 297.3.4加药系统 --------------------------------------------------------------------------- 307.3.5气动控制系统---------------------------------------------------------------------- 31 8电气设计 ---------------------------------------------------------------------- 34 8.1设计范围 --------------------------------------------------------------------------------- 34 8.2负荷计算 --------------------------------------------------------------------------------- 34 8.3无功功率补偿 --------------------------------------------------------------------------- 348.4设备选型与电动机控制--------------------------------------------------------------- 349 自控仪表设计 --------------------------------------------------------------- 35 9.1设计依据 --------------------------------------------------------------------------------- 359.3设计内容 --------------------------------------------------------------------------------- 35 10建筑、结构及其他设计 -------------------------------------------------- 38 10.1建筑设计 ------------------------------------------------------------------------------- 38 10.2结构设计 ------------------------------------------------------------------------------- 38 10.3暖通设计 ------------------------------------------------------------------------------- 38 10.4通讯设计 ------------------------------------------------------------------------------- 38 11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 39 11.1主要构筑物 ---------------------------------------------------------------------------- 39 11.2主要工艺设备 ------------------------------------------------------------------------- 39 12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及消防 -------------------------------------------- 48 12.1环境保护 ------------------------------------------------------------------------------- 4812.1.1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 4812.1.2工程施工废物的管理 ----------------------------------------------------------- 4812.1.3工程建成后对环境影响--------------------------------------------------------- 4812.1.3.1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4912.1.3.2污泥对环境的影响------------------------------------------------------------ 4912.1.3.3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9 12.2安全生产与卫生 ---------------------------------------------------------------------- 4912.2.1安全生产 -------------------------------------------------------------------------- 4912.2.2卫生 -------------------------------------------------------------------------------- 50 12.3消防、抗震 ---------------------------------------------------------------------------- 5012.3.2抗震设计------------------------------------------------------------------------- 5013 节能分析-------------------------------------------------------------------- 52 13.1设计依据 ------------------------------------------------------------------------------- 52 13.2能源消耗分析------------------------------------------------------------------------- 52 13.3能源供应分析------------------------------------------------------------------------- 5213.4节能措施 ------------------------------------------------------------------------------- 5314 项目实施计划-------------------------------------------------------------- 54 14.1实施原则与步骤 ---------------------------------------------------------------------- 54 14.2管理、组织机构与分工 ------------------------------------------------------------- 54 14.3项目履行单位的选择 ---------------------------------------------------------------- 55 14.4人员编制 ------------------------------------------------------------------------------- 56 14.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 5614.6调试与试运转 ------------------------------------------------------------------------- 5615 招投标方案----------------------------------------------------------------- 57 15.1招投标依据 ---------------------------------------------------------------------------- 57 15.2发包方式 ------------------------------------------------------------------------------- 5715.3招投标内容-------------------------------------------------------------------------- 5715.4招标组织形式----------------------------------------------------------------------- 5715.5招标方式----------------------------------------------------------------------------- 5815.6招标基本情况----------------------------------------------------------------------- 6016 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6216.1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6216.1.1工程内容概述-------------------------------------------------------------------- 6216.1.2编制依据-------------------------------------------------------------------------- 6216.1.3项目投入总资金及分年投入计划 ------------------------------------------- 6217 结论与建议 --------------------------------------------------------------- 63 17.1结论 ------------------------------------------------------------------------------------- 63 17.2建议 ------------------------------------------------------------------------------------- 63XX生活垃圾处理厂,作为XX市重要的环境卫生设施,现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但其配套的XX市生活垃圾场渗滤液处理工程目前仍不能实现达标排放。
垃圾渗滤液情况汇报
垃圾渗滤液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垃圾渗滤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
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垃圾渗滤液的来源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垃圾渗滤液主要来自于城
市生活垃圾的分解和压实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排放,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机废水和废弃物质的溶解液。
这些液体在垃圾填埋过程中会逐渐渗出,形成垃圾渗滤液。
其次,我们对垃圾渗滤液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垃圾
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氨氮等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风险。
接着,我们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目前,我们采用了生物膜工
艺和化学处理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生物降解和化学沉淀的方法,有效地降解了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将氨氮含量降至合理范围。
处理后的渗滤液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了有效控制。
最后,我们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我们提出了进一步完善
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建议。
我们计划引入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和生物膜反应器,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能耗,同时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
我们还计划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确保处理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总的来说,我们对垃圾渗滤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对处理工艺进
行了改进和优化。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情况,不断提高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为建设美丽环境贡献我们的力量。
垃圾渗滤液处理难点及其对策研究
垃圾渗滤液处理难点及其对策研究垃圾渗滤液处理难点及其对策研究垃圾渗滤液是指在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降水和垃圾的厌氧分解产生的液体。
它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垃圾渗滤液处理面临着一些困难。
首先,垃圾渗滤液的组成复杂多样,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和氮磷等。
这些物质不仅难以去除,而且在处理过程中容易形成新的有害物质。
其次,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量巨大,处理和处置成本高昂,给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重大压力。
此外,由于垃圾填埋场的废物来源不断变化,垃圾渗滤液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给处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难点,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有效的预处理是关键。
预处理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去除悬浮物和大部分有机物,减少难以降解物质的负荷。
其次,针对垃圾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可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如反硝化、硝化、厌氧氨氧化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大大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此外,应加强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创新和研发。
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如高级氧化技术、吸附材料和膜分离技术等,提高有害物质的去除效率。
同时,开展新型微生物和生物材料的研发,寻找更加高效的生物降解菌株和生物吸附材料,以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
除了技术创新,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
建立完善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和处理体系,并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
加强对垃圾填埋场的监管,确保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达到国家标准。
此外,宣传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和垃圾填埋场管理的认识,加强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意识,可以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从根本上降低处理的难度。
综上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难点是多方面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对策和解决办法。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监管和宣传教育的综合作用,我们可以有效解决垃圾渗滤液处理难题,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综上所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面临诸多难题,包括难降解物质的负荷、有机物的转化和去除效率、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管理和监管以及宣传教育等。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探讨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心城区垃圾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垃圾转运站作为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不仅需要高效管理垃圾转运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固体垃圾,还需要处理渗滤液这一污染源。
渗滤液是指垃圾经过降解后所产生的液体渗出物质,含有大量有机物、重金属和氨氮等污染物质,若排放至环境中会对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渗滤液的处理方式1. 地表径流处理:将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引入雨水管网,通过雨水管网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这种方式简单方便,但需要预留一定的管网容量,在雨季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渗滤液增多时,可能会对市政污水处理厂造成一定的压力。
2. 集中处理:建设独立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对渗滤液进行统一集中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场地资源。
3. 分散处理:通过在垃圾转运站周边设置生物沟、人工湿地等分散处理设施,将渗滤液进行分散处理。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对污水处理设施的依赖,将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经过生物降解净化,达到环保要求。
1. 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将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或低害物质的一种处理方法,通过加入适当的生物菌种和氧气,使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大规模繁殖,将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净化渗滤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可以将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渗滤液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投资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潜在的渗滤液处理技术。
3. 化学氧化技术:化学氧化技术是利用化学试剂对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的一种技术,通过加入氧化剂如高锰酸钾等,能够将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为无机物质,达到净化的效果。
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且氧化后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泥,对后续处理造成一定的困扰。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调研总结报告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调研总结报告1. 垃圾中转站废水处理垃圾中转站是进行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的重要枢纽,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和末端处理系统的枢纽,是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生活垃圾在前端收集站内进行初步压缩后经垃圾车运至垃圾中转站。
在中转站内经机械压缩后,由垃圾车运至终端处理系统,我国现阶段终端处理系统为垃圾填埋或焚烧发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前进、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量逐年增加,垃圾中转站的建立很有必要。
武汉市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建设10座处理量500t/d以上的大型垃圾中转站,建设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转站废水处理问题。
1.1 垃圾中转站废水的产生转运站的废水来源较多,来源不同,性质不同,收集与处理方式也不同。
垃圾中转站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废水、冲洗废水、垃圾渗滤液。
其中生活废水为转运站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废水;冲洗废水主要包括地面、车辆及设备冲洗产生的废水;垃圾渗滤液是垃圾经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其特点是污染物浓度高、水质变化范围大、同时带有强烈恶臭,呈黑色或灰褐色。
虽然垃圾在垃圾中转站内停留时间短,渗滤液产出量较小,但由于渗滤液的高污染性,必须将其作为中转站废水的重点处理对象。
1.2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特点与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电厂类似,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有以下特点:(1)污染物成份复杂多变、水质变化大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种类较多,其中所含有机物大多为腐殖类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等,内含杂环芳烃、多环芳烃、酚、醇、苯胺类化合物等难降解有机物,因而其水质是相当复杂的,污染物种类多,而且浓度存在短期波动性和长期变化的复杂性。
(2)有机污染物(COD)、氨氮浓度高中转站渗滤液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浓度较高,COD浓度在10000mg/l左右。
由于垃圾在中转站内停留时间短,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再加上有冲洗废水的稀释,中转站渗滤液污染物浓度比填埋场、垃圾焚烧电厂的渗滤液低。
同时中转站渗滤液可生化性较好。
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探究
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探究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每一年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总量增速约为10%以上,估计到2030年国内城市生活垃圾预计到达4亿t。
国内大多数城市通常采用卫生填埋,但对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必须解决的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放的渗滤液中污染物成分多。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不断完善改良创新,从安全、经济、环境多方面综合考虑,采用多组合工艺使渗滤液处理后达标安全排放。
一、渗滤液的来源及特点(一)渗滤液来源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自身含水,当垃圾中的湿度水平超过其持水能力(即最大湿度,亦即垃圾中的多孔媒介物质中含有最大量水而不至于产生水的下渗)时就会产生渗滤液。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垃圾含水到达47%时,每吨垃圾可产生0.0722t渗滤液。
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的产生因素及特点如下:(1)直接降水:降水包括降雨,它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2)地表水渗入:包括地表径流和地表灌溉,具体数字取决于填埋场地周围的地势、覆土材料的种类及渗透性能、场地的植被情况及排水设施的完善程度,地表灌溉与地面的种植情况及土壤的类型。
⑶地下水:如果填埋场地的底部在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就可能渗入填埋场内,渗滤液的数量和性质与地下水和垃圾的接触情况、接触时间及流动方向有关。
如果在设计施工中采取防渗措施,可以防止或减少地下水的渗入量。
(4)废物中水分:随固体废物进入填埋场中的水分,包括固体废物本身携带的水分以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当储水池密封不好时)。
入场废物携带的水分有时是渗滤液的主要来源之一。
(5)覆盖材料中的水分:随覆盖材料进入填埋场中的水量与覆盖物质的类型、来源以及季节有关。
覆盖层物质的含水量可以用持水度来反映,即克服重力作用之后能在介质孔隙中保持的水量体积与覆盖材料总体积之比。
典型持水度对于砂而言为6%〜12%,对于黏土质的土壤为23%〜31%。
(6)有机物分解生成水: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在填埋场内经好氧、厌氧分解产生的水分,其产生量与垃圾的组成、PH值、温度和菌种有关。
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分析报告
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分析报告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是指处理工业和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将渗滤液处理成达到排放标准的水质,达到环保要求的一系列工序。
渗滤液是在垃圾堆沉降后从堆体中流出的水,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悬浮固体、有机物、重金属等。
二、分类特点垃圾渗滤液根据来源和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市政垃圾渗滤液和工业垃圾渗滤液,市政垃圾渗滤液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工业垃圾渗滤液来源于废水处理厂和废水处理系统。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膜分离等。
三、产业链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垃圾产生、垃圾清运、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尾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等环节。
四、发展历程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起步较晚,到2000年左右才开始逐步发展。
近年来,随着环保行业的重视和我国环保法规加强,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五、行业政策文件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的发展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文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六、经济环境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垃圾产量也呈上升趋势。
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作为环保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广阔。
七、社会环境垃圾堆填场会给土地、水环境和周围居民带来严重的污染,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环保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环保的要求。
八、技术环境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膜分离等,其中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流技术。
九、发展驱动因素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环保问题,这是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同时,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垃圾产生量的增加也会推动行业的发展。
十、行业现状目前,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技术夹杂着较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总体规模和质量有待提升。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探讨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中转站点,污染物质释放较多,其中渗滤液是一种主要的污染源。
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垃圾转运站渗滤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渗滤液处理技术存在着处理效率低、处理成本高等问题,且无法完全将有害物质去除,因此急需开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处理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针对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的探讨,可以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促进垃圾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提出改进建议,推动该领域技术的进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常见渗滤液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比较,旨在寻找更加高效和环保的处理方法。
探讨其他新型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提出技术改进建议,为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最终,总结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我国城市固废处理技术的进步和改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垃圾转运站渗滤液是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高度污染性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会对周边土壤、水体和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引发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问题。
研究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渗滤液进行有效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够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调研总结报告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调研总结报告1. 垃圾中转站废水处理垃圾中转站是进行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的重要枢纽,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和末端处理系统的枢纽,是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生活垃圾在前端收集站内进行初步压缩后经垃圾车运至垃圾中转站。
在中转站内经机械压缩后,由垃圾车运至终端处理系统,我国现阶段终端处理系统为垃圾填埋或焚烧发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前进、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量逐年增加,垃圾中转站的建立很有必要。
武汉市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建设10座处理量500t/d以上的大型垃圾中转站,建设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转站废水处理问题。
1.1 垃圾中转站废水的产生转运站的废水来源较多,来源不同,性质不同,收集与处理方式也不同。
垃圾中转站产生的废水主要有生活废水、冲洗废水、垃圾渗滤液。
其中生活废水为转运站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废水;冲洗废水主要包括地面、车辆及设备冲洗产生的废水;垃圾渗滤液是垃圾经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其特点是污染物浓度高、水质变化范围大、同时带有强烈恶臭,呈黑色或灰褐色。
虽然垃圾在垃圾中转站内停留时间短,渗滤液产出量较小,但由于渗滤液的高污染性,必须将其作为中转站废水的重点处理对象。
1.2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特点与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电厂类似,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有以下特点:(1)污染物成份复杂多变、水质变化大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种类较多,其中所含有机物大多为腐殖类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等,内含杂环芳烃、多环芳烃、酚、醇、苯胺类化合物等难降解有机物,因而其水质是相当复杂的,污染物种类多,而且浓度存在短期波动性和长期变化的复杂性。
(2)有机污染物(COD)、氨氮浓度高中转站渗滤液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浓度较高,COD浓度在10000mg/l左右。
由于垃圾在中转站内停留时间短,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再加上有冲洗废水的稀释,中转站渗滤液污染物浓度比填埋场、垃圾焚烧电厂的渗滤液低。
同时中转站渗滤液可生化性较好。
2023年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市场调查报告一、行业概述垃圾渗滤液处理是指对垃圾堆场中产生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和管理的过程。
随着垃圾的不断增加,渗滤液的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市场规模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我国每年垃圾渗滤液处理量超过100亿吨。
目前,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人民币。
随着垃圾问题的日益突出,垃圾渗滤液处理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三、市场需求1. 环保要求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此外,垃圾渗滤液处理也是各地推动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垃圾产量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垃圾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处理服务。
3.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垃圾渗滤液,降低处理成本。
四、市场竞争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主要竞争者包括垃圾处理公司、环保公司以及科研机构等。
优质的服务和先进的技术是竞争的重要因素。
此外,行业内的公司也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以应对可能的市场变化。
五、发展趋势1. 集约化发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中,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集约化发展的模式。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 技术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将不断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
如利用生物技术降解有机物、利用膜技术去除重金属等。
3. 国际化合作:垃圾渗滤液处理是全球性问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解决此类问题。
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六、市场前景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前景广阔。
随着政府环保政策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垃圾渗滤液处理将成为必不可少的环境保护工作。
垃圾渗滤液可行性研究报告
垃圾渗滤液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垃圾处理一直是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如何有效处理垃圾渗滤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及可行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垃圾渗滤液的来源、特性、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探讨最佳的处理方案,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三、垃圾渗滤液的来源及特性垃圾渗滤液是城市垃圾中含有水分、有机物、无机物等成分溶解于水中形成的液体。
其主要来源是厨余垃圾、废弃食品、废弃药物等有机废弃物在垃圾填埋过程中释放出来,经过土壤过程形成的。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PH值较低,有一定的腐蚀性。
四、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目前,尚未有一种方法完全解决垃圾渗滤液问题,常见的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等多种方法。
生物法主要是利用生物活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物理法是通过滤网、膜过滤等方式去除有机物和微生物,化学法则是利用化学试剂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质。
五、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有所不同,生物法处理时间较长,但是处理效果较好,可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物理法处理速度快,但是仅能去除部分有机物质;化学法处理效果较好,但是化学试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六、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等不同方法,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
建议在垃圾填埋场建立专门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加强对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处理渗滤液。
综上所述,本文对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研究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通过对不同处理方法的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2024年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是指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的产业。
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经过分解后所产生的流体,其中富含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渗滤液超过1.5亿吨,处理所需环保设备市场规模约为900亿元。
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随着环保需求的提高,发展迅速。
从2024年开始至2024年,行业年均增长率达到35%。
主要原因是政府对环保的重视,加大了对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二、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情况2024年,全球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
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市场规模大约为50亿元左右。
2024年,中国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市场增长迅猛,年增长率达到40%。
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产生量增加导致了垃圾渗滤液的增加,从而推动了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的发展。
三、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技术研发不足。
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和设备支持,但目前国内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2.环保政策不完善。
虽然政府对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但相关的环保政策还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导致行业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3.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市场,导致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较小。
四、行业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
随着科技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先进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处理效率和回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3.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未来,垃圾处理将更加注重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渗滤液的排放量。
4.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将会增加,促进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的技术和经验的共享。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探讨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垃圾数量的增加,垃圾转运站所产生的渗滤液也随之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对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集散地,其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当前已有的渗滤液处理技术存在着各种局限性,如工艺复杂、处理周期长、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迫切需要开展对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的探讨和优化,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针对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需要通过系统的分析和实验研究,探讨出一种适合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的渗滤液处理技术,为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和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渗滤液处理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
通过研究可为同类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改善垃圾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探讨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做出贡献,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1.3 研究意义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垃圾转运站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会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土壤、地下水和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通过研究和优化渗滤液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2. 资源回收:垃圾转运站渗滤液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通过科学处理可以实现部分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4年渗滤液处理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渗滤液处理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渗滤液处理是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渗滤液(过滤液)进行处理和处理技术的专门领域。
渗滤液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过滤操作分离出来的液体。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渗滤液处理市场迅速发展。
本报告对渗滤液处理市场进行了调研分析,旨在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渗滤液处理市场概况渗滤液处理市场以全球范围来看,逐年扩大。
主要原因在于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重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的处理问题。
同时,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渗滤液处理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目前,渗滤液处理市场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行业,包括化工、电力、钢铁和石油等行业。
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需要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应用,新兴行业如电子、半导体等也逐渐成为渗滤液处理的重要市场。
3. 渗滤液处理市场的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渗滤液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如沉淀、过滤等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新的处理技术如膜分离、离子交换等逐渐成为主流。
这些新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将成为未来渗滤液处理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
3.2 环保要求的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对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渗滤液处理市场来说,这意味着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
同时,环保行业的政策和法规的不断完善也将进一步推动渗滤液处理市场的发展。
3.3 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渗滤液处理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渗滤液处理技术和产品供应商。
企业在进入渗滤液处理市场时,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4. 渗滤液处理市场的发展前景渗滤液处理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渗滤液处理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同时,技术创新和新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探讨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探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区垃圾处理量不断增加,垃圾转运站作为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垃圾转运站在处理垃圾的也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这些渗滤液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势在必行,需要加强相关技术探讨和研究。
一、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的特点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主要来源于垃圾中的水分,以及垃圾压缩、压实、自然降解等过程中释放的水分。
这些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污染性。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的产生量大、浓度高。
由于垃圾转运站处理垃圾的量大,因此产生的渗滤液也大。
而且由于垃圾中的水分浓度较高,所以渗滤液的浓度也较高,对渗滤液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现状目前,针对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方法。
1. 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能够有效降低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含量,但对于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无机物质的处理效果较差。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处理效果较好,但操作复杂,而且对药剂的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3.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沉淀、过滤、膜分离等方法将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处理效率较低,难以满足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大量、高浓度的特点。
目前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理技术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探讨。
2. 资源化利用技术: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可以采用资源化利用技术对其进行处理。
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肥料,利用化学处理方法将重金属离子分离出来,实现渗滤液中有用物质的再利用。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调研报告:当前我国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渗滤液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梳理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助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
一、当前我国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近年来,我国垃圾渗滤液环境污染事件持续频发。
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通报,天津市垃圾及渗滤液污染问题严重,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及静海、宁河、东丽、北辰、宝坻等区(县)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协调推动不力,垃圾渗滤液违规处置问题突出,垃圾及渗滤液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自2015年开始,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行动中通报多省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不当或违法违规排放,各地生活垃圾填埋场普遍存在渗滤液积存严重、隐患突出[1],频频出现渗滤液直排、偷排现象,甚至部分老旧填埋设施由于防渗系统老化导致渗滤液直接渗入地下,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生活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危害大,受技术水平、处置方式及标准不完善等因素限制,难以得到安全有效解决,成为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隐患,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突出短板之一。
为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二次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设,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完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等相关要求。
本文概述了我国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梳理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建议,助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绿色环保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一)生活垃圾渗滤液产生情况垃圾渗滤液是在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堆存、处理过程中,由垃圾自身含水、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水分,以及地表降水和覆土层中持水量、地下水涌入填埋场等设施后形成的一种污染物成分复杂、浓度高、危害大的废水(液)[2](见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调研报告垃圾中转站是进行城市垃圾收集处理的重要枢纽,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和末端处理系统的枢纽,是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生活垃圾在前端收集站内进行初步压缩后经垃圾车运至垃圾中转站。
在中转站内经机械压缩后,由垃圾车运至终端处理系统,我国现阶段终端处理系统为垃圾填埋或焚烧发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前进、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量逐年增加,垃圾中转站的建立很有必要。
武汉市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建设10座处理量500t/d以上的大型垃圾中转站,建设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中转站废水处理问题。
1.1垃圾中转站废水的产生
1.2垃圾直达站渗滤液的特点
与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电厂类似,垃圾中转站渗滤液有以下特点:
1)污染物成份复杂多变、水质变化大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品种较多,其中所含有机物大多为腐殖类高份子碳水化合物等,内含杂环芳烃、多环芳烃、酚、醇、
苯胺类化合物等难降解有机物,因而其水质是相当复杂的,污染物品种多,而且浓度存在短期波动性和历久变化的复杂性。
2)有机污染物(COD)、氨氮浓度高
直达站渗滤液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浓度较高,COD浓度在mg/l左右。
由于垃圾在直达站内停留时间短,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再加上有冲洗废水的稀释,直达站渗滤液污染物浓度比填埋场、垃圾燃烧电厂的渗滤液低。
同时直达站渗滤液可生化性较好。
3)水量波动较大
受垃圾收集、气候、季节变化等因素影响,渗滤液水量波动较大,出格是季节变化
1
对渗沥液水量变化影响较大,一般夏天渗滤液产量较大,而冬天相对较少。
4)重金属含量
直达站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含量未见实测数据,需进一步调查、取样检测后再阐发。
1.3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的水量
依据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标准》(CJJ 47-2006)中 2.2节划定,大、中型垃圾直达站垃圾转运
量为500~3000t/d、150~XXX根据调研数据,转运站垃圾渗滤液产生量约为垃圾转运量的10%。
计算得到大、中型中垃圾转站渗滤液的水量为50~300t/d、15~45t/d。
由此可以看出,大、中型垃圾直达站渗滤液产生量较大,需建设独立的渗滤液处理系统。
1.4处理方式
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中6.04条规定“雨水和生活污水按接入市政管网考虑,垃圾渗滤液及设备冲洗废水依据转运站服务区水环境质量要求考虑处理途径与方式。
”同时,《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中四十五条条文解释中规定“转运作业过程产生的渗滤液及清洗车辆、设备产生的生产污水,应进行专门处理。
”因此,垃圾转运站内生活废水和雨水接入市政废水管网和雨水管网,垃圾渗滤液建设独立处理系统。
1.5排放要求
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 109-2006)2.6节规定“转运站污水处理方式应根据各转运站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依据国家与地方标准进行预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也可单独处理达标排
放。
”同时,排放标准的确定需要根据环评的具体要求来定。
根据调研情况,单独处理达标排放处理成本较高,中转站废水处理排放标准考虑按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水质要求。
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出水水质达到《综合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废水管网。
主要污染物排水水质指标见下表:
表1-1污染物排水水质指标
排水水质
COD(mg/L)NH
3
N(mg/L)SS(mg/L)
500—400
pH
6~9
1.6处理工艺
2
垃圾中转站废水的处理作为城市垃圾处置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有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中转站废水处理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法、物化处理法、土地处理法等。
根据《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规范》(CJJ150-2010)第,渗滤液处理宜采用组合处理工艺,组合处理工艺应以生物处理为主体工艺。
目前,渗滤液处理主流工艺路线为“厌氧+生化+膜处理系统”,与垃圾焚烧电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类似。
工艺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1-1工艺路线图
具体工艺流程,以湖南长沙第一垃圾中转站为例,该站渗滤液处理采用“厌氧反应器+MBR生化处理系统+纳滤膜系统”的工艺,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图1-2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说明:
1)垃圾直达站渗滤液的废水经由过程紧缩线上的明沟收集,自流至废水收集池经泵运送至沉砂池,进入沉砂池前,经固液分离机截留细小杂物;在沉砂池中将废水中颗粒3
较大的无机物去除,然后重力流入调节池。
2)调节池中废水经泵提升至厌氧反应器,经厌氧反应器处理后的出水,进入生硝化池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经管道收集输送至火炬放散燃烧。
3)厌氧池出水自流至硝化池,硝化池中混合液经泵送至超滤膜系统进行泥、水分离,浓液回流至硝化池,剩余污泥排到污泥贮池,超滤出水进入纳滤系统后达标排放。
(4)沉砂池、厌氧反应器和MBR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经离心脱水机机械脱水后,污泥与垃圾一起外运填埋。
5)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中,格栅间、调节池产生的臭气经收集,由引风机通过风管送至生物除臭装置处理。
该工艺是国内处理渗滤液的主流工艺,但对于中转站废水处理而言,要根据该区域排水要求考虑是否有必要上膜处理系统。
如若排水只需达到排入市政废水管网要求,就没必要上膜系统,这样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将减少。
1.7配套设施
大、中型垃圾中转站内渗滤液处理站配套设施应齐全,应配有标准的水质化验室、在线监测、中控室等。
同时为保证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需配备专业的运行维护人员。
大、中型垃圾中转站内渗滤液处理站配套设施应齐全,应配有标准的水质化验室、在线监测、中控室等。
同时为保证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需配备专业的运行维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