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管理论文

合集下载

公司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司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公司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题:昆山大培公司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蔡宜果指导老师:王建华内容提要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的管理,错综复杂,人心的管理是其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深入人心,但实践不够。

为了实现企业车间以人为本的管理,实现高绩效,高效益,同时为了实现企业车间员工的职业发展以及节省珍贵的社会资源,本文通过对企业车间实际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

认为,企业应该重视车间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利用。

培训的重点应该是态度培训。

员工建立了正确的态度,就会自觉地去学习、掌握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

从而使企业和个人双赢。

同时,本文从侧面也强调企业车间员工自己也应该为了自身的发展,自觉地端正态度,积极地参加企业的培训与开发的活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与开发态度培训目录一、存在问题(一)果皮垃圾乱扔(二)大量原料、不良品的废弃(三)员工情绪低落(四)时间、空间安排不当(五)公司不当的对策二、解决办法(一)知识培训(二)技能培训(三)态度培训1,信任培训2,国际主义培训3,人才过剩-企业著名培训三、培训认识上的误区四、结尾正文:昆山大培公司车间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一、存在问题昆山大培公司,是笔者所在的公司。

它是一家办公用品制造公司,是法国独资企业。

公司人数约1500人,正式工约700人,临时工约800人。

该公司车间,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果皮等垃圾乱扔;生产原料、不良品大量废弃;员工情绪低落,工作绩效低;时间、空间安排不当;以及公司对此采取的不当对策,等等!这一切都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可谓,听之,如雷贯耳;见之,触目惊心!一些经理对此惊呼:需要管理,加强管理,严厉的管理!于是,命令、指示一个一个地传到车间。

结果呢?一段间过后,老毛病又犯,浪费仍然严重!低绩效,低效益仍然没有改变。

到底该怎么办呢?不难否认,长期形成的不良的工作作风,确实需要加强管理,但不是严厉的管理,而是一种对普通员工的全面素质的培训与开发的一种管理。

车间管理论文

车间管理论文

车间管理论文车间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应该不断健全车间管理,完善车间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车间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车间管理论文范文一:浅谈如何做好企业生产车间管理摘要: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条件下,车间管理作用日益突出,强化车间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保证安全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对于一个生产型企业来说,生产车间管理是公司经营计划实施的主体,管理过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公司方针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这是本人从事一段时间车间主任管理后的一点心理体会。

关键词:企业车间管理车间是企业内部的一级生产管理组织,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组织落实、过程监控、信息反馈、完成任务和现场改善。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利润条件下,车间管理作用日益突出,强化车间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保证安全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生产型车间的职责根据生产计划充分利用公司提供的各种资源,合理组织生产,保证车间生产的正常进行,以最低的成本按时保持完成生产计划,并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同时规范员工在车间的行为,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提高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以期达到安全、文明、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二、作为车间管理者要管理好一个生产型的车间就必须做到1.完善的质量管理程序:各班组应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关键控制点要按岗位工艺操作法的规定严格执行、控制, 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且受控的状态。

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查不清不放过,事故隐患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绝不流入下道工序。

2.严格的工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规程,任何人不得擅自变更。

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并有熟练工人指导方可上岗操作,生产车间要不定期检查工艺参数执行情况。

车间调度管理系统论文

车间调度管理系统论文

摘要随着加入WTO,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制造企业来说,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降低成本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确保生产车间较高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是当务之急。

此外,有效的调度方法已经成为先进制造技术实践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对车间生产调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车间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采用Visual Basic 6.0开发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文主要讲述了Visual Basic 6.0的基本功能及设计方法。

紧接着以本系统为例,逐一介绍开发本系统的步骤: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维护。

在系统分析中先后用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分析了系统所需的各种数据。

在系统的设计中,详细的展现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所需的数据库表及表字段。

菜单的设计等。

在系统的实现中,给出了实现窗体中相应的功能控件的事件及代码。

以及菜单实现的方法。

文章的最后则给出了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源代码。

本系统具有信息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数据存储,作业调度,票据的制表和打印等功能。

系统的界面简单易懂,系统功能全面,用户操作方便是本设计的特点。

关键词:数据库,管理,调度,信息查询AbstractAlong with join the W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more and more vigorous, to the manufacturing business enterprise, for the sake of can at compete the neutral in not losing , decline low cost is the problem that have to face, but insure to produce the car higher production ability and efficiency, is an urgent matter of the moment. In addition, adjust effectively one degree method have already become the forerunner th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practice of foundation and key, so have the important theories and practical values to a research that adjusts the degree.The car adjusts one degree management system is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that adopts 6.0 developments of the Visual Basic. This text mainly related the Visual Basic 6.0 of basic function and the design method. The morrow is to take this system as an example,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one by one originally the step of the system: System analysis, the system design, system realization, system maintenance. In system analyze successively with the function structure diagram that the data flows the diagram, data dictionary, system analyzed the system need of various data. In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emerged each function mold piece of the system detailed . The database form and watch word segments need. Design etc. of the menu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give carry out the window body tocontrol the affairs and the code of the piece in the homologous function. And the method of the menu realization.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n gives the main function source code of this system.This system has the information search and increase, modify, deletes, the data is saving, the homework adjusts the degree, the note system form and print etc. function. The interface of the system understands in brief and easily, the system function is overall, the customer operation the convenience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esign.Keywords: Database, Manage, Dispatch, The information search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项目开发背景 (1)1.2项目开发目的 (1)1.3项目开发的目标 (2)1.4项目提出的意义 (3)1.5系统的开发方法 (3)第2章可行性研究 (4)2.1研究车间生产调度管理系统 (4)2.2完成新系统的可行性 (6)第3章系统分析 (7)3.1系统的设计思想 (7)3.2需求分析 (7)3.2.1功能需求 (7)3.3系统的运行环境和开发平台 (8)3.3.1开发工具简介 (8)3.3.2开发环境简介 (10)3.3.3 硬件设备及操作系统 (10)3.3.4系统开发平台 (11)3.4数据分析 (11)3.5数据流图 (11)3.6数据字典 (12)第4章系统设计 (14)4.1系统设计的总体方案 (14)4.2功能模块设计 (14)4.3数据库设计 (15)4.3.1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5)4.3.2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15)第5章车间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30)5.1用户登录界面设计 (30)5.2系统界面的设计 (30)5.3作业计划窗体的设计 (31)5.4作业拆解窗体的设计 (32)5.5任务排序及分配的设计 (33)5.6系统主菜单的设计 (35)第6章系统的编译与维护 (37)6.1系统的编译发行 (37)6.2系统的维护 (37)6.2.1 系统维护的内容 (37)6.2.2 系统维护的类型 (38)6.2.3 系统维护的组织与管理 (38)第7章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0)英文资料 (42)英文翻译 (47)第1章绪论1.1 项目开发背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对制造企业来说,为了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降低成本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确保生产车间较高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是当务之急。

车间管理演讲稿范文

车间管理演讲稿范文

车间管理演讲稿范文车间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车间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它涉及到人员、设备、物料、工艺等多个方面,是制造业稳定运行的基石。

一个优秀的车间管理团队,能够确保生产线的顺畅运转,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车间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人员的管理。

人员是车间生产的主体,他们的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我们要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同时,通过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其次,设备管理是车间管理的关键环节。

设备是车间生产的基础,设备的稳定运行对于生产线的顺畅至关重要。

我们要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物料管理也是车间管理不可忽视的一环。

物料是车间生产的原材料,其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生产计划的执行。

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物料管理体系,实现物料的精准控制和有效利用;同时,通过优化物料采购和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

在车间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工艺管理。

工艺是车间生产的灵魂,它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我们要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车间管理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车间管理体系。

同时,我们还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式,推动车间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总之,车间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提升车间管理水平,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铁路技师论文

铁路技师论文

技师论文-《铁路车间安全管理》摘要:本文分析了铁路实施由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改革和大范围的运输生产布局调整后,车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提出了强化车间安全管理的措施,努力把车间建设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管理到位、控制有力的自控型车间。

铁路车间是运输生产现场的直接管理层,是班组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铁路车间的安全生产在铁路局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2005年3月18日,全国铁路开始实施由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改革和大范围的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基层站段规模和管理跨度普遍加大,车间管辖范围也普遍扩张,并且呈现出点多线长、流动分散、远离本部等特点,生产任务、设备数量、职工人数增加,车间安全管理的责任和难度也不断加大。

面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提高运输车间的现场管理水平,提高自控、互控能力,筑牢铁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当务之急。

1 当前车间安全管理的难点1.1 安全管理出现空档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当前铁路车间在安全管理上出现空档,对铁路运输安全构成威胁。

一是专业部门和车间管理职责没能完全界定清晰,车间技术人员安全责任未能及时落实到位,职能部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二是结合部管理有脱节情况。

尤其是涉及多部门的结合部位,存在着大家都不管与管不到位现象。

1.2 管理制度尚待完善实施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体制改革和大范围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站段和车间一些管理制度和办法带有明显的过渡性、阶段性特征,如在两违范围的界定上,同一系统无统一标准,导致本系统各单位对同一工种的两违定性定责五花八门。

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中一些站段合并后规章制度建设滞后。

如个别运输生产单位合并调整后,仍沿用合并前的管理制度,一个段几个运用车间仍沿用不同的作业标准。

有些站段整合后工效挂钩考核分配办法迟迟不能整合统一,一些临时、过渡性措施纳入规章制度相对滞后。

同时,站段和车间对铁路局的长效规章制度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不细不实。

从铁路局各部门和站段制订的细化措施来看,存在照搬照抄现象,没有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

精益生产管理论文六篇

精益生产管理论文六篇

精益生产管理论文六篇精益生产管理论文范文1精益化生产管理方式是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的,顾名思义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将有限的人力、设备及材料在相应的空间范围内实现最优化的配置,做到最大程度的削减这些方面的支出,从而有效的实现准时化、均衡化的管理理念。

这是一种单件流、品质管理和设备维护全员花的全新企业管理理念,这种管理方式的使用可以大大的缩减时间上的缓冲区域,使整个生产状态向着准时制、人性化的进展方向靠拢。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优化的范围广,精益化生产管理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不同,它的着眼点是产品的生产工序,实行相关的有效措施加强亲密的供应链产品的供应和配置,从而大大地降低企业协作中的交易成本,保证产品市场的稳定需求和供应,从而实现整个大生产系统的最优化目标。

(二)质量观更优。

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中肯定量的次品被看作是必定,100%的最优被认为是不行能。

而在精益化生产管理中认为生产者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品的质量是肯定可行的,并且具有不牺牲生产的连续性特点,因此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消退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退一切的次品带来的铺张是完全可行的。

(三)对员工的态度更人性化。

在精益化生产管理理念中,个人对于生产的过程具有着重大的干预作用,可以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大的提高员工的参加意识;同时在这种管理理念中特别的重视协调,对于员工的评价都是基于长期的表现而言,具有巨大的公正公正性。

二、精益化生产管理理念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存在的问题自日本丰田企业在上世纪提出了精益化概念之后,这一管理理念就被快速的应用到现实的管理生活之中,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成为了现代机械制造企业管理进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理念熟悉不足及现实条件限制等缘由,现实中的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生产现场凌乱杂乱。

在现在的机械生产车间中,由于管理人员的水平及管理的理念都存在肯定的差异,许多的管理者没有充分的熟悉到洁净干净的工作环境对于生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生产材料乱放、生产产品不能放置在规定的范围内,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峻的影响生产的效率,同时也不符合精益化生产管理的需要。

车间管理类课程设计论文

车间管理类课程设计论文

车间管理类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车间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车间管理和决策。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车间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车间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等基本内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车间设计、人力资源配置、生产计划制定、质量控制等实际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车间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对车间管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间管理基本概念:车间管理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2.车间结构:车间Manager的职责与技能要求、车间部门设置及职责划分。

3.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招聘、培训、考核与激励。

4.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任务的分配、生产进度的监控。

5.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方法、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改进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讲解车间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地参观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车间管理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车间管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安排实地参观或模拟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生产管理论文(通用9篇)

生产管理论文(通用9篇)

生产管理论文(通用9篇)生产环境篇一生产环境是决定公司能出什么样的产品。

一个好的生产环境不仅能够让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而它还能够为企业节省成本。

要会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态度,大道理每个人都明白,但是能做到的却没有几个。

车间最忌讳的是2个字“脏”、“乱”。

没有干净的生产环境就没有干净的产品。

没有干净整洁的生产环境就留不住人。

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管理的管理人员。

没有端正的工作心态,就永远都不会有进步的一天。

没有危机,就没有转机。

但有了危机,就一定要知道没有技巧和方法,就会弄巧成拙。

竟可能的留住老职工。

老职工忠心,踏实,经验足。

新员工有人带。

环境清爽,正确引导,开心上班,不闹情绪,高效生产。

公开,透明,奖罚分明有助于提升生产员工对工作本质的热情。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需要一个健康工作环境,一个干净的生产车间,需要一种气氛。

这个气氛需要营造,这种气氛是愉悦的、健康的、和睦的、团结的、相互的、能够尊重彼此的利益,能够为他人着想、愿意付出的。

这是车间管理人员与员工的互动。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尽最大化的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

保质保量或超额完成任务。

摘要:笔者长期在基层监管机构从事安全生产监管,经常到企业开展安全检查、执法工作。

本文立足于企业安全管理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企业实现安全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管理;问题;对策“安全第一”是我国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针,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企业发展的前提是安全、健康。

因此,无论企业还是政府,抓好安全生产尤为重要。

企业安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力度加大,安全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显出来。

一、正确认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就是在保障工人生命安全和财产免受损失的前提下,企业所进行的生产过程。

机械毕业设计973金属切削加工车间设备布局与管理论文

机械毕业设计973金属切削加工车间设备布局与管理论文

金属切削加工车间设备布局与管理设备管理[摘要]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企业的计划,技术,劳动,物资、财务等管理都与设备管理有密切关系。

设备管理可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这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的前提条件;可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产品成本中包括有机械设备的费用),这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途径;做好设备的更新和改造,这是加速企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主要方法;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推行现代化设备管理,对设备实行全面综合管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这种涉及到企业全员、全部门、全过程、全指标以及多学科的综合管理的思想,已经在我国制定的《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中得到体现。

条例指出,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对设备实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性能良好,不断改善和提高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降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企业设备管理应该遵循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活动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五个结合: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和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因此,设备使用企业与设备的科研、设计、制造部门要加强联系,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制造部门对拟生产的设备进行规划、调研、方案论证、设计、试调、定型生产与销售(称为机械的前半生),要努力做到设计先进,优质、高效;提高机械的可靠性和易修性。

企业使用部门对设备进行选购、验收、安装、试调、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称为机械的后半生),要努力做到合理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安全运行,并不断总结推广国内外设备管理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一套适合我国情况、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备管理工程制度的办法。

关键词:设备布局安装维修前景1 引言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这里面就包括装备素质及设备管理水平。

江泽民总书记就曾为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加强企业设备管理,提高企业装备素质"的题词。

车间制度管理规定范文

车间制度管理规定范文

车间制度管理规定范文一、引言车间制度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和有效的实施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权益、确保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车间管理,建立一套完备的制度管理规定,特制定本车间制度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本厂车间的全体员工,希望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并执行。

二、组织架构和职责1. 车间分为生产岗位、管理岗位和支持岗位三个层级。

2. 生产岗位负责具体生产任务的执行,包括设备操作、产品加工等。

3. 管理岗位负责生产计划、人员调度、质量管理等工作,并对生产岗位进行指导和监督。

4. 支持岗位负责提供车间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支持。

5. 各岗位责任由车间主管负责明确并进行绩效考核。

三、生产管理1. 生产任务由车间主管根据生产计划和订单安排,通过会议或书面方式下达。

2. 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查和记录。

3. 生产岗位应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生产岗位之间应保持良好的协作和沟通,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四、质量管理1. 质量是生产的生命线,任何产品都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 质检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3. 生产岗位应配合质检部门的工作,并积极主动进行自检,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4. 质量问题的追溯和处理应及时进行,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入下一个工序或客户手中。

五、安全生产1.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安全。

2. 生产岗位应经常检查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3. 车间应具备完备的安全设施和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 出现事故或安全隐患时,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六、绩效考核1. 车间主管对各岗位的绩效进行考核,考核周期为一年,并适时进行中期评价。

2. 考核内容包括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团队合作等。

车间管理论文

车间管理论文

车间管理论文车间管理是制造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车间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探讨车间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合理规划生产流程1.1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订单量、生产周期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1.2 优化生产流程:分析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采取措施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1.3 配置设备设施:根据生产需求合理配置设备设施,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二、加强人员管理2.1 培训员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确保生产质量。

2.2 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

2.3 定期评估绩效: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整体生产水平。

三、严格质量控制3.1 制定质量标准:明确产品质量标准,建立质量检测体系,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3.2 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合格率。

3.3 完善质量反馈机制: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客户反馈意见,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四、优化物料管理4.1 精准采购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物料采购计划,确保物料供应及时、充足。

4.2 控制库存成本:合理控制库存量,避免过多库存导致资金占用,降低库存成本。

4.3 优化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五、强化安全环保5.1 安全生产教育: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5.2 安全设施完善: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保障员工安全。

5.3 环保意识提升:推行绿色生产理念,减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车间管理对于制造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规划生产流程、加强人员管理、严格质量控制、优化物料管理和强化安全环保,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车间生产管理

车间生产管理

车间生产管理
标题:车间生产管理
引言概述:
车间生产管理是创造企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生产计划、生产过程控制、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

有效的车间生产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从生产计划、生产过程控制、人员管理、设备维护、质量管理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生产计划
1.1 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进度
1.2 调整生产计划,应对突发情况
1.3 与销售部门密切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
二、生产过程控制
2.1 设立生产指标,监控生产进度
2.2 实施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2.3 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三、人员管理
3.1 培训生产人员,提高技能水平
3.2 激励员工,激发工作积极性
3.3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团队合作
四、设备维护
4.1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2 定期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4.3 更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五、质量管理
5.1 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5.2 建立质量检验制度,严格把关产品质量
5.3 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结语:
车间生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惟独做好车间生产管理,企业才干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实施有效的生产过程控制、加强人员管理、设备维护和质量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车间管理方法

车间管理方法

车间管理方法车间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

因此,良好的车间管理方法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车间管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合理规划车间布局是车间管理的重要一环。

合理的车间布局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在规划车间布局时,需要考虑设备摆放位置、原材料存放位置、半成品和成品存放位置等方面,以确保生产流程顺畅,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建立科学的生产计划是车间管理的关键。

科学的生产计划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期,及时交付产品。

生产计划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状况、人力资源等因素,确保生产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另外,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是车间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和作业指导书,可以规范生产操作,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因操作失误导致的质量问题。

同时,标准化操作也有利于培训新员工,提高员工操作技能,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控。

此外,加强车间安全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车间作为生产现场,安全问题关乎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稳定生产。

因此,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车间生产安全。

最后,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是车间管理的关键。

车间内部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以及车间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直接关系到生产运营的顺畅与否。

因此,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信息畅通,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是车间管理的重要内容。

总之,良好的车间管理方法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规划车间布局、科学制定生产计划、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加强安全管理以及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以上车间管理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车间管理制度结尾

车间管理制度结尾

车间管理制度结尾
在车间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制度的内涵和目的,确立制度的指导思想和
原则。

车间管理制度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文件或规定,更应该是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的具体体现,目的在于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营造良好的
工作环境。

其次,车间管理制度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规范化。

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产业特点、组织架构等因素,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
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同时,还需根据不同的工种、岗位和职责设定不同的管
理规定,确保各级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车间管理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完备。

随着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变化,现有的管
理制度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此需要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环境
和需求。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效果对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
制度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车间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维护。

制度的内容需要向员工宣传和解释,确保员工能够理解和遵守制度,实现规范管理的目的。

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
估机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
落实。

总的来说,建立和完善车间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和发展
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实现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

希望企业能够重视车间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为企业的稳健发展
提供有力支撑。

小处着手,以人为本——浅议生产车间的管理

小处着手,以人为本——浅议生产车间的管理

42有关生产车间管理问题的论文经常见诸于各类期刊上,笔者在长期生产车间的工作经历中总结了一套融技术与管理的工作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与各位同行老师交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一谈生产车间的管理问题。

1日常工作管理车间工作千头万绪,涉及人员、设备、质量、物料消耗、安全等诸多方面,如果没有一个工作规划,就会感到很茫然。

首先必须做好车间的日常工作计划。

1.1日计划首先要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车间主管必须以身作则,坚持每天按规定上下班,同时监督好车间副主任、工段长及其他管理人员的出勤情况,对迟到、早退或交接班不清楚造成失误等违纪现象,及时按制度处罚。

其次要坚持每天巡检。

工段长每天按《工作质量百分经济考核》不定时检查各维修及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车间主管则每天不定时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最后是每天查看、分析各类记录报表,包括日分析报表、质量台帐及设备运转记录,对质量指标偏差、物料消耗高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

1.2周计划每周一上午召集工段长级以上管理人员召开一个分析短会,总结上周情况,好的方面要大力推广,有问题的则要果断处理;安排、布置本周的工作计划及任务,做到“人人都能有事做,事事都能找到责任人”。

每周一、周五下午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工段进行安全卫生大检查,对各岗位、各设备进行评比,好的奖、差的罚,形成一股人人争当先进的优良风气。

收稿日期:2008—06—29宋福军燕京啤酒【曲阜三孔1有限责任公司2731001.3月计划每月上旬和下旬各组织一次对车间设备和各工序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班组长以上会议,分析总结当月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每月出1~2次黑板报,宣传公司会议、文件重要精神,车间主要简讯,同时设立一个表扬榜和曝光台,培养职工尊规守矩的好习惯。

1.4年度考核计划年初跟各工段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若一年内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年底兑现安全奖金,否则取消安全奖。

车间管理毕业论文

车间管理毕业论文

车间管理毕业论文车间管理毕业论文一、引言车间管理是现代企业生产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这篇毕业论文中,我将探讨车间管理的重要性、挑战以及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车间管理的重要性车间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良好的车间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流程、优化设备配置和人力资源管理,车间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其次,车间管理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严格的品质管理、质量检验和持续改进,车间管理可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提高客户满意度。

此外,车间管理还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培训和激励机制,车间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车间管理的挑战然而,车间管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车间管理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车间管理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以保持竞争力。

其次,车间管理需要面对人力资源的挑战。

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对于车间管理至关重要,而如何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的员工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此外,车间管理还需要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如何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废品和降低生产成本是车间管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有效的车间管理方法为了解决车间管理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

首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系统。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浪费。

其次,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建立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质量标准、质量检验和持续改进机制,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另外,注重员工培训和激励也是有效的车间管理方法。

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和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车间管理制度论文

车间管理制度论文

摘要: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车间作为企业生产的核心区域,其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车间管理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车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车间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车间管理;管理制度;生产效率;改进措施一、引言车间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产品加工、组装和检验的场所。

车间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建立健全的车间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车间管理的必要性1. 提高生产效率:科学的车间管理制度能够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 保证产品质量:严格的车间管理制度有助于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标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3. 保障员工安全:完善的车间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4.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良好的车间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当前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1. 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企业车间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如岗位职责不明确、操作规程不规范等。

2. 管理手段落后: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如手工记录、纸质报表等,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3. 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缺乏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

4. 安全意识薄弱:个别员工对安全重视不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四、改进措施1. 完善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车间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安全规范等。

2. 引进先进管理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RP、MES等管理系统,提高车间管理效率。

3.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4. 强化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5.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绩效考核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DM公司车间现场管理优化研究

DM公司车间现场管理优化研究

分类号:F272 单位代码:10110学号:S*******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硕)DM公司车间现场管理优化研究硕士研究生张婷校内指导教师石薛桥校外指导教师刘果青学科领域工业工程2021年06月02日图书分类号F272密级非密UDC注 1 338硕士学位论文DM公司车间现场管理优化研究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of Workshop Management inDM Company张婷校内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石薛桥教授校外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刘果青高级工程师申请学位级别全日制工程硕士学科领域(研究方向)工业工程论文提交日期 2021 年 06 月 02 日论文答辩日期 2021 年 05 月 27 日学位授予日期年月日论文评阅人甘婕副教授李向荣副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栗继祖教授2021 年 06 月 02 日注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分类DM公司车间现场管理优化研究摘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对自身做出适当的改变。

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对外部市场影的反应力和应变力,它决定着企业能否按照生产计划完成经营目标。

精益生产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为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它可以给企业的现场改善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以DM公司的车间现场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法、鱼骨图法等对DM公司的车间现场管理进行分析,分别从人员、物料、机器设备、工艺方法、车间环境等管理方面出发,对该公司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并归纳总结;综合运用拉动式生产、看板管理、ABC存货管理、5S管理等方法对车间现场中物料库存过多、员工技能不全、车间布局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加以改善,旨在提高该公司的车间管理效率;最后运用KPI评价体系对改善的结果进行分析,从人员、物料、机器设备、工艺、环境等五个方面,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改善效果,最后发现:DM公司车间现场管理的总体优化效果较好,基本达成目标,对物料管理、机器设备优化、工艺方法改善等三方面的优化效果也较显著,基本完成改善目标,对人员管理、车间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效果出于“持续改善”阶段,在后续的改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间管理论文
一、引言
车间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
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车间管理的关键要素和有效方法,以匡助企业提升生产效能。

二、车间管理的重要性
1. 提高生产效率:良好的车间管理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设
备利用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降低成本: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优化的物料管理和精细化的生产过程控制,可以降低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 改善产品质量:车间管理可以通过质量控制、工艺优化和员工培训等手段,
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改善产品质量。

三、车间管理的关键要素
1. 生产计划与调度: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可以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减少
等待时间和库存量。

2. 物料管理:精细化的物料管理可以确保生产所需物料的及时供应,避免因物
料短缺或者过剩造成的生产中断或者浪费。

3. 设备维护与管理:定期维护设备,预防性检修和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设
备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停机时间。

4.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加强产品检
验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5. 人员管理:合理的人员配置和培训计划,激励机制和团队建设可以提高员工
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四、车间管理的有效方法
1. 5S管理法: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质的五个步骤,改善车间的
工作环境和生产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2. Kaizen持续改进:通过持续改进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寻觅和解决问题,优化
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水平。

3. Lean精益生产:通过消除浪费、提高价值流动和优化生产流程,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4. TPM全员生产维护:通过全员参预设备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
稳定性,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5. 人机协同: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实现人机协同,提高生产效
率和质量。

五、案例分析
以某汽车创造企业为例,通过引入5S管理法和Kaizen持续改进方法,成功改
善了车间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效率。

通过培训员工和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参预度。

同时,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物料管理,减少了生产的等待时间和库存量。

这些措施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六、结论
车间管理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
理的生产计划与调度、物料管理、设备维护与管理、质量控制和人员管理,可以有效提升车间的生产效能。

同时,引入5S管理法、Kaizen持续改进、Lean精益生产、TPM全员生产维护和人机协同等方法,可以进一步优化车间管理,实现持续改进
和创新。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落地实施,以实现车间管理的最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