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预防和护理
CT 增强检查造影剂碘佛醇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CT 增强检查造影剂碘佛醇外渗的预防及护理目的:如何预防造影剂的外渗和造影剂外渗的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CT增强的成功率,同时也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正确的选择和评估血管,分析30例CT增强造影剂外渗的处理。
结果:减少造影剂的外渗应该以预防为主,发生外渗的30例患者,25例轻度的患者经处理后1天内痊愈。
5例严重的外渗经处理均在3天内痊愈。
结论:减少造影剂的外渗应该以预防为主。
CT 增强检查造影剂外渗患者采取正确的处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标签:CT增强;预防;护理;造影剂;外渗On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the Extravasation of Contrast Medium for Enhanced CT ExaminationWen Jianning(Yizhou People’s Hospital,Hechi,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prevent and handle the extravasation of contrast medium,eas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increase the possiblities of success of CT enhancement,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T diagnosis.Method: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the extravasation of contrast medium in CT enhancement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data were analyzed.Result:Among these patients,25 patients with mild symptoms recovered in a day after management of ioversol extravasation,and the other 5 patients with serious symptoms recovered 3 days later.Conclusion:Prevention should be stressed on reducing the extravasation of contrast medium.Accurate management of contrast medium extravasation for enhanced CT examination can eas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Key Words:CT enhancement,prevention,nursing,contrast medium,extravasation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CT增强扫描广泛应用,造影剂注射的成败会直接的影响到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密度鉴别,和CT诊断的准确率,因此,护理操作技术很重要在增强检查过程中,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压力大,被注射的静脉血管易发生破裂,注射的针头外移,易造成造影剂漏出血管,渗入邻近组织间隙,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导致功能障碍,是CT增强严重的并发症,我收集2009 年5月~2014年1月宜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发生碘佛醇造影剂外渗3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造影剂外渗的防范措施
造影剂外渗的防范措施
1、预防在先
造影剂具有高浓度、大分子量和低温下易结晶的特点,极易损伤血管壁。
同时,对比剂量大(成人70mL-100mL),输注时采用远程控制,不能及时观察注射局部情况。
操作人员要提高责任心,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以提高其配合度,这一点对预防造影剂外渗尤为重要。
患者若出现穿刺点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示意并告知医护人员。
2、充分准备
(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穿刺前应进行全面评估,尽可能选择血流丰富、直径粗大的血管,首选肘正中静脉,其次为前臂头静脉和前臂贵要静脉,避免在同一血管多次穿刺。
静脉穿刺成功后,抽吸见回血,静脉推注生理盐水5mL-10mL,可以有效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
(2)注射前造影剂准备
造影剂注射前应对流速和渗透压测试进行校对和调整,将造影剂加温至37℃可以显著降低变态反应发生率以及外渗率。
(3)合理选择留置针
①留置针型号:建议使用20G-22G留置针,合适的型号可满足高压注射造影剂需求并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可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
②留置针材质及功能:普通留置针材质无法实现耐高压,存在对比剂外渗及导管断裂/破损的风险,俗称为“爆管”,应使用具有特殊耐高压工艺—耐高压垫片和耐高压材质的留置针进行穿刺,如防针刺耐高压留置针。
3、有效改进
当发生造影剂外渗后,除立即采取合适的治疗、护理措施外,良好的健康教育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应针对造影剂外渗患者设置包括医生和放射科护士在内的、专门负责造影相关工作的改进小组,并建立患者指导说明书,护士负责主要的实施和教育工作,并在造影剂外渗患者出院时给予充分的指导。
聊聊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聊聊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发布时间:2021-04-02T13:55:09.84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2期作者:李静[导读] 聊聊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李静(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二门诊放射科;四川自贡643200)CT增强扫描是通过含碘造影和显影的技术手段,可以准确区分开发生病变的区域和健康的区域,提高疾病的检查率。
对比剂碘海醇的粘度非常大,而且渗透压也很高,需要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注射,还要注意控制注射的速度。
对比剂注射后,很容易发生外渗的问题,会使病人的检查增加一些痛苦,严重的病人可能皮肤发生坏死等。
所以在CT增强扫描中,要加强对做好对比剂外渗的预防与护理工作。
一、如何预防对比剂外渗1、正确选择血管:注射对比剂时,要选择病人较粗的血管,而且还要具备较好的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注射,一般都会选择肘正中位置的静脉或是桡静脉做穿刺注射点;不可选择关节处、静脉瓣以及筋脉分割等处做穿刺。
穿刺位置的选择要由近心端朝远心端。
避开乳腺癌病人患侧肢体进行穿刺注射,严格杜绝在PICC穿刺处进行注射对比剂。
2、使用静脉留置针:对比剂的注射,多会选择Nee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这种留置针的软化功能非常好,而且还可以在病人血管中维持漂浮,而且弹性与韧性都是比较好的,对血管造成的刺激影响非常小,最主要它会随血管形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会伤害血管。
注意对病人的冠脉和胸腹部做CT增强扫描时,要将双臂举过头顶,避免因手臂影响了留置针,大大减少对比剂外渗的可能性。
3、做好穿刺位置的固定:穿刺完成好要固定好针头软管,再固定好针翼。
高压注射器要要放在穿刺一侧肢体旁,避免在扫描过程中发生牵拉等。
螺旋管要夹在病人手指中间,对冠脉和胸腹部做CT增强扫描时上臂要向上伸直开。
4、如何检查血管是否发生损伤:使用筋脉推注,可最大程度的避免发生对比剂外渗。
主要方法是:穿刺成功完成后,使用高压推注器注射10毫升的0.9%生理盐水。
医科大学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与应急预案
.
医科大学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与应急预案
影像检查造影剂是通过静脉给药的,造影剂外渗是检查
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对局部的刺激性大,轻者
红肿、热痛、麻木,或产生水泡,重者引起皮肤组织溃疡、
坏死,一旦溃烂,愈合困难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临床
工作中应积极预防;发生造影剂外渗,要及时妥善处理。
(一)造影剂外渗预防
影像检查中的造影剂外渗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关键是遵循以下原则:
1、血管评估:使用前先了解可能增加对比剂外渗的因
素,如静脉血管硬化、脆性增加或血管太细,上腔静脉
压迫综合征、四肢水肿或放、化疗后病人。
2、血管选择:为检查顺利及病人安全,最好选用管
腔大、回流好的静脉,避开关节附近的部位,以免因病人
动作导致针头移位造成对比剂外渗。
3、建立静脉通路:在注射造影剂前,以生理盐水建
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用造影剂。
4、选择正确的针头及固定方法:选用与高压注射器
相配的专用针头,穿刺成功后除用胶布固定穿刺针,并固
定好头皮针的软管部分,以防连接高压注射器后由于检查
床的移动造成针头移位。
5、病人宣教:打针前告知病人造影剂外渗时的症状
及后果,嘱病人配合以保证针头固定。
在推造影剂过程中
如有疼痛则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停止造影剂注
射,提高病人察觉对比剂外渗的意识。
.。
碘外渗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碘外渗是指在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时,由于操作不当或血管壁破裂等原因,导致碘对比剂渗漏至周围组织。
碘对比剂具有渗透压高、毒性大等特点,一旦发生外渗,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为提高我院对碘外渗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最大限度地降低碘外渗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2. 提高医护人员对碘外渗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
3.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以及所有参与碘对比剂注射的医护人员。
四、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碘外渗应急处置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组长:护士长3. 成员:医生、护士、技师、护士长助理等。
五、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碘外渗(1)医护人员在注射碘对比剂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现患者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怀疑发生碘外渗。
(2)立即通知应急处置小组组长。
2. 碘外渗确认(1)护士长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是否为碘外渗。
(2)如确认发生碘外渗,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碘外渗处置(1)立即停止碘对比剂注射。
(2)对患者进行安抚,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3)根据外渗范围和程度,采取以下措施:a. 局部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外渗部位,每次30分钟,每隔1小时重复1次。
b. 局部抬高:将外渗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减轻外渗。
c. 局部涂抹:涂抹抗炎、抗过敏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
d. 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外渗部位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e.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皮肤坏死、筋膜间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 信息上报(1)护士长将碘外渗情况及时上报护理部、医务科。
(2)护理部、医务科将情况上报院领导。
5. 整改措施(1)分析碘外渗原因,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碘对比剂注射操作技能。
(3)优化碘对比剂注射流程,减少操作失误。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指在进行CT检查时,注入的造影剂发生渗漏,导致造影剂泄漏到外部组织或器官中。
造影剂外渗可能引起组织损伤、过敏反应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或处理CT 造影剂外渗的重要措施如下:预防措施:1.选择适当的针头和穿刺地点:使用适合的针头和穿刺地点可以减少针头穿刺时对血管或组织的损伤,减少造影剂外渗的风险。
2.监测注射压力:在注射造影剂时,应该密切观察注射压力,避免过大的注射压力,以免造成血管损伤和造影剂外渗。
3.避免过大的注射速度:注射速度过快也容易引起造影剂外渗,因此在注射造影剂时要以适宜的速度注射。
4.控制患者的体位:正确控制患者的体位有助于减少造影剂外渗的风险。
在进行CT检查时,可以采用下肢提高的体位,减少造影剂向上部组织扩散的可能性。
5.术前评估:在进行CT检查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的病史及过敏史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肾功能、过敏反应等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减少造影剂外渗的风险。
处理措施:1.停止注射: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以避免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改变注射位置:可以尝试改变注射位置,寻找其他合适的血管进行注射,避免造影剂继续外渗。
3.局部处理:及时对造影剂外渗部位进行局部处理,使用冰敷或局部按摩等方法,有助于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
4.观察监测:造影剂外渗后应继续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密切关注有无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严重并发症。
5.迅速处理并发症:一旦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严重并发症,应迅速处理,进行紧急抢救,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预防和处理CT造影剂外渗的关键在于细致的操作和密切的观察。
医务人员需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选择适当的操作方法,同时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以降低CT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碘剂外渗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提高我院护理人员对碘剂外渗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安全,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涉及碘剂输注的医护人员。
三、应急预案1. 碘剂外渗的定义:碘剂外渗是指在输注碘剂过程中,药物溢出血管,进入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组织受损的现象。
2. 碘剂外渗的识别:(1)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等不适症状。
(2)注射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条索状红线、水疱、坏死等。
3. 碘剂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1)立即停止碘剂输注,拔除注射针头。
(2)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冲洗注射部位,减轻局部刺激。
(3)对局部肿胀、疼痛明显者,给予冰敷或冷敷,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4)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过敏、抗感染等治疗。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4. 碘剂外渗的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碘剂输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盲目使用。
(2)输注碘剂时,选用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重复穿刺。
(3)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4)输注完毕后,妥善固定穿刺部位,避免穿刺部位活动。
(5)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碘剂外渗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四、应急预案实施1. 成立碘剂外渗应急处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应急处理的组织实施。
2.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碘剂外渗应急处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应对能力。
3. 加强对碘剂输注的监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4. 完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五、预案评估1. 定期评估预案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2. 对发生碘剂外渗的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有修改,以最新版本为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在接受CT扫描的过程中,造影剂外渗至血管外部或者局部组织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预防或及时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预防和处理两个方面来介绍CT造影剂外渗的相关知识。
一、预防CT造影剂外渗的方法1. 患者的健康评估在进行CT扫描前,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肾功能情况、糖尿病情况等。
如果患者有明显过敏史或者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医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造影剂外渗。
2. 特殊人群的注意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身体虚弱的患者,应该谨慎使用造影剂,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 预防过敏反应造影剂外渗往往与过敏反应有关。
在给患者注射造影剂之前,医生应该对患者进行过敏反应的评估,如果患者有过敏史,需要提前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预防。
4. 注射技术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注射造影剂时,需要注意注射的速度和注射的位置。
过快或者过慢的注射速度都可能引发外渗,而在注射造影剂的时候需要准确找准位置并且遵守注射的步骤。
5. 护理措施在使用造影剂后,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 监测和评估一旦发现患者有造影剂外渗的现象,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外渗的程度和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2. 停止造影剂的注射一旦发现外渗的情况,医护人员需要立即停止造影剂的注射,并且避免给患者继续注射。
3. 局部处理如果患者出现了局部皮肤的瘙痒、红肿等症状,医护人员需要对外渗部位进行局部处理,可以使用冰袋进行冷敷,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5. 专业治疗对于外渗情况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专业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包括催吐、洗胃等。
在进行CT扫描时,造影剂外渗的现象是可以避免的。
放疗CT定位中碘造影剂外渗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的 刺 激 减 轻,外 渗 发 生 率 也 明 显 降 低;将 高 压 注 射 器 放 置 在 距离病人穿刺部位较近的位置,对病人摆位时嘱患者小幅度 移动,避免牵拉针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11 月在我科进行放疗定位增强扫描
的患者 165 例,其中女性 58 例,男性 107 例,患者的年龄为 7~87 岁,平均年龄 67 岁。 1.2 方法
应用 Philiph BigbornCT 对放疗定位患者进行增强扫描, 同时应用 MEDRAD Stellant D 高压注射器经患者静脉注射 碘海醇注射液进行增强显影,造影剂浓度为 17.5g/50mL,造 影 剂 注 射 剂 量 根 据 患 者 体 重 确 定 ,1 . 2 ~ 1 . 5 m L / k g [1],选 择 合 适 的注射速度,一般 1.5~3.0mL/s。
17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39
·医学影像·
放疗 CT 定位中碘造影剂外渗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刘莹,董宏伟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江苏 徐州)
摘要:目的 探讨在放疗 CT 定位中出现碘造影剂外渗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应用 Philiph BigbornCT 对放疗定位患者进行增 强扫描,同时应用 MEDRAD Stellant D 高压注射器经患者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进行增强显影,观察患者造影剂外渗情况。结果 采 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外渗的发生。结论 放疗 CT 定位中造影剂外渗的危险因素是多样的,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及积极有效的处理,减少外渗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放疗 CT 定位;碘造影剂外渗;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814.4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39.112 本文引用格式 :刘莹 , 董宏伟 . 放疗 CT 定位中碘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39):172,174.
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法word精品
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预防和处理方法(节选)1.2造影方法:本院运用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专用高压注射器,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350mgl/ml),给药量按每公斤体重 1.5〜2.0ml计算(成人一般用药量在75〜95ml 之间),注射速率1.5〜5.5ml/s注射时间25〜40s。
扫描时根据扫描部位及病灶的强化情况决定扫描部位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是否需延迟扫描。
1.3 临床表现:本科造影剂外渗的病例中,肥胖和肌肉松弛的老年人较常见。
轻者范围局限,表现为针刺局部皮丘样肿胀,较重者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皮肤苍白、前臂因为肿胀而饱满;重者肿胀可以累及整个上肢软组织。
除了软组织肿胀外,皮肤可出现水泡。
由于造影剂浓度高,久留于肌间隙内,有发生肌肉坏死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2 护理措施2.1穿刺前的护理(1) CT增强扫描,护士必须严格按CT增强扫描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耐心向病员讲解注意事项,了解有无过敏史,了解肝、肾功能以及临床的用药情况。
(2)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询问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在造影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嘱咐患者及时向操作技师、护士反映。
2.2 发生造影剂外渗时的处理:(1)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立即停止注射并拔针,拔针前尽量回抽外渗液,用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避免血液外渗加重局部肿胀。
(2)造影剂外渗时立即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严重者湿敷30分钟后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密闭性敷贴3〜7 天后疼痛、肿胀等症状可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3)嘱其抬高患肢,促进局部静脉回流,有利于外渗造影剂的吸收,减轻组织水肿渗出。
【另一家之言】:将市售的土豆大者一枚洗净,切成薄片在患处湿敷(软组织肿胀的部位全部要敷上),待土豆片干后再另换一片,这样反复进行,直至肿胀的软组织明显消肿为止。
据我们的经验,湿土豆片对于组织水肿有很好的疗效,一般 1 0小时左右就有明显效果,疗效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硫酸镁湿敷。
医科大学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与应急预案
医科大学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与应急预案.医科大学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与应急预案影像检查造影剂是通过静脉给药的,造影剂外渗是检查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对局部的刺激性大,轻者红肿、热痛、麻木,或产生水泡,重者引起皮肤组织溃疡、坏死,一旦溃烂,愈合困难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临床工作中应积极预防;发生造影剂外渗,要及时妥善处理。
(一)造影剂外渗预防影像检查中的造影剂外渗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关键是遵循以下原则:1、血管评估:使用前先了解可能增加对比剂外渗的因素,如静脉血管硬化、脆性增加或血管太细,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四肢水肿或放、化疗后病人。
2、血管选择:为检查顺利及病人安全,最好选用管腔大、回流好的静脉,避开关节附近的部位,以免因病人动作导致针头移位造成对比剂外渗。
3、建立静脉通路:在注射造影剂前,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肯定穿刺成功后再用造影剂。
4、选择正确的针头及固定方法:选用与高压注射器相配的公用针头,穿刺成功后除用胶布牢固穿刺针,并固定好头皮针的软管部分,以防连接高压注射器后由于检查床的移动造成针头移位。
5、病人宣教:注射前告知病人造影剂外渗时的症状及后果,嘱病人配合以保证针头牢固。
在推造影剂过程中若有疼痛则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实时停止造影剂注射,提高病人察觉对比剂外渗的意识。
..6、周密观察:在建好静脉通路等待检查时,要注意静脉通路的回血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情况。
在高压注射器入手下手注射造影剂时进入扫描室观察静脉穿刺部位及病人情况,确认无异常后才离开。
(二)造影剂外渗的处理1、立即停止造影剂注入;2、造影剂外渗量较少,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可接纳在造影剂外渗的48小时内抬高肿胀部位,以促使部分对比剂的吸收,一般在1-2天左右部分症状可消失。
3、造影剂外渗量稍大的患者,一般多选用50%硫酸镁外湿敷效果较好,也可用20%甘露醇外湿敷(三小时以内用冷敷减少组织液渗出,三小时以后用硫酸镁热敷以促进渗出液的吸收)。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指在进行CT造影检查时,注射的造影剂发生漏注或外渗,导致造影剂在血管外渗出。
造影剂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剧烈疼痛、局部肿胀、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注射技术操作1. 确认穿刺部位:在进行注射前,医务人员应仔细确认穿刺部位,确保准确的血管定位,避免造影剂注射到血管外。
2. 慢速注射: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注射速度缓慢,特别是刚开始注射时,应更加缓慢,以便观察是否有外渗的迹象。
3. 组织紧压:在注射造影剂后,应用纱布或手指轻轻按压注射部位,维持一段时间,以防止外渗。
二、患者提醒和配合1. 提醒患者:在进行CT检查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CT造影剂的使用方法、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特别是注射过程中应告知患者有关感觉变化的反馈。
2. 提高患者配合度:在注射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让患者感到安心和放松,有助于减少紧张和不适感。
三、监测和观察1. 观察注射部位:术前和术后要对注射部位进行仔细观察,特别是注射完成后的15-30分钟内,要密切观察有无局部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
2. 翻盖观察:注射造影剂后,可用翻盖法抬起皮肤,观察注射部位下方是否有造影剂外渗。
四、处理措施1. 尽早发现和处理: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措施处理。
2. 医学急救处理:在外渗发生后,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医学急救室进行处理。
医务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如冷敷、局部止痛、止血等。
3. 密切监护:外渗发生后,患者应继续进行观察和监护,随时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4. 避免感染:外渗处应进行局部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碘海醇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建立完善的处理流程
制定碘海醇外渗的应急处理预案,明 确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加强与影像科室的沟通协作,确保外 渗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 施。
THANKS
感谢观看
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药物外渗, 缓解疼痛和肿胀。
抬高患肢
将患肢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以免加重外渗和肿胀。
04
碘海醇外渗的后续护理
观察患处情况
观察患处皮肤颜色、 温度、肿胀程度等变 化,判断外渗程度。
定期测量患处周径, 记录变化情况,以便 评估外渗对局部组织 的影响。
缓慢注射
注射过程中应缓慢进行, 避免过快注射导致血管内 压力骤增,引起外渗。
注射后观察
注射后应观察注射部位有 无肿胀、疼痛等症状,及 时发现并处理外渗情况。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选择粗大、直的血管
选择粗大、直的血管进行注射,避免选择弯曲、细小的血管,以减少外渗的风 险。
避开关节和皮肤松弛部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避免在关节处和皮肤松弛部位进行注射,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发生 外渗。
皮肤坏死
严重外渗可能导致局部 组织缺血缺氧,引发皮
肤坏死。
功能障碍
外渗可能导致局部肌肉 和神经受损,影响肢体
功能。
全身毒性反应
外渗药物可能被吸收进入血 液循环,引发全身毒性反应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02
碘海醇外渗的预防
正确的注射技巧
01
02
03
注射前检查
确保注射针头和注射器无 损坏,确保碘海醇无沉淀 或结晶。
碘海醇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碘剂外渗应急预案
一、背景碘剂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增强CT、超声检查等医学影像学诊断。
然而,碘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若在输注过程中发生外渗,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引发感染。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碘剂外渗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碘剂外渗应急处理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预案。
2. 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医生、药剂师、感染科医生等。
三、应急预案1. 发现碘剂外渗(1)护士在输注碘剂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发现局部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报告值班医生。
(2)值班医生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如确认碘剂外渗,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理措施(1)停止输注:立即停止碘剂输注,拔除穿刺针。
(2)局部冷敷:用冰袋或冰盐水对局部进行冷敷,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防止肿胀扩散。
(3)局部封闭治疗: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浓度、面积等,给予相应的封闭治疗。
如使用0.5%利多卡因、透明质酸酶等药物进行局部封闭,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
(4)局部涂抹: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给予局部涂抹药物,如50%硫酸镁、喜辽妥等,以减轻局部疼痛、促进炎症吸收。
(5)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程度等,并做好记录。
3. 预防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碘剂输注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对碘剂外渗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输注碘剂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输注过程安全。
(3)加强巡视:输注碘剂期间,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碘剂外渗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碘剂外渗、应急处理措施、报告流程等。
3. 演练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五、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碘剂外渗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执行,加强预防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碘造影剂外渗损伤预防和护理
碘造影剂外渗损伤预防和护理
碘造影剂外渗损伤是指在进行碘造影剂注射后,由于碘造影剂外渗至皮肤或组织中引起损伤。
为预防和护理碘造影剂外渗损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使用较大的静脉通路,避免使用细小或容易发生血管破损的通路。
2. 确保注射技术准确:注射时要确保针头插入静脉腔内,不要损伤血管壁,注射速度要缓慢。
3. 观察注射部位:注射后要仔细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外渗现象,如出现外渗要及时处理。
4. 及时清洗:如果发现有碘造影剂外渗,应立即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清洗,避免碘造影剂在皮肤或组织中停留时间过长。
5. 护理伤口:如果有外渗伤口,要进行适当的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6. 监测意识和生命体征:对于注射大量碘造影剂的患者,要密切监测其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意识减退、呼吸困难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 严密观察:在注射碘造影剂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要及时处理。
总之,预防和护理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关键是注射技术的准确性和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和护理。
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预防及护理
外渗损伤机理
碘造影剂具有较高的渗透压,特别是离子型造影剂,其 渗透压为血浆的5倍~7倍,高的渗透压可使血管内皮受损而 引起剧烈的疼痛,碘造影剂渗到皮下后则引起局部的微细血 管破坏,造成严重的循环障碍,体液迅速经破损的血管渗出, 引起局部组织迅速肿胀,致循环障碍加重,循环障碍又阻碍 渗出造影剂消散。碘造影剂的高渗透压又可使红细胞皱缩、 聚集使局部的动脉压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加,又加重了体液 的渗出,这是碘造影剂渗出后引起迅速肿胀的原因。
危险因素
1.婴幼儿、老年人、神志不清的患者,虚弱的患者 2.注射部位为末梢小静脉和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 3.上行静脉造影时止血带未松开 4.留置静脉导管或穿刺针使用超过20h 5.同一血管多次穿刺 6.穿刺的部位难以观察,发生大量外渗而不被察觉 7.注射部位动脉功能不全或淋巴管引流不畅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变异很大,轻者范围局限,表现为针刺局部皮丘样肿胀; 较重者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刺痛、烧灼痛,前臂因为肿胀而饱满; 重者肿胀可以累及整个上肢软组织。除了软组织肿胀外,皮肤可出现 水泡及皮肤坏死或溃疡,血管和神经萎缩,毛细血管反应迟缓,脉搏 消失,感觉异常,指端苍白,被动活动疼痛加剧,甚至发生筋膜间隔 综合症。
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 预防和理
1 常见的碘造影剂 3 外渗损伤机理 5 临床表现
2 概念 4 危险因素 6 护理措施
常见造影剂
碘造影剂主要有:优维显(碘普罗胺)、欧乃派克(碘海醇)、 碘帕醇(碘比乐)、泛影葡胺、泛影酸钠、碘化油等
概念
造影剂血管外渗是指在CT增强扫描时被注射的浅静脉血 管破裂,造影剂漏出血管渗入邻近组织间隙,造成相应组织充血 肿胀的表现,造影剂外渗损伤是一种皮下组织非感染性炎性 损伤。
护理措施
造影剂外渗的处理方法
造影剂外渗的处理方法
1、综合干预措施
①造影剂外渗发生后,立即将留置针拔出,并用棉球紧压穿刺点,防止药物外流加重肿胀。
②评估外渗程度,实施对症处理,采用药物外敷、药物封闭等方法。
③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促进外渗的造影剂吸收。
④24h后,肿胀部位可予湿热敷,减轻水肿,解除神经末梢压力,减轻疼痛。
⑤对于重度外渗者,判断肿胀进展情况,如存在发生肌筋膜高压综合征,则需要切开引流处理;有水泡,可以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液体;发生破溃者,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随后使用无菌棉球挤压出剩余液体;合并感染者,需抗感染处理。
2、局部处理方法
除了水胶体敷料外,还可以使用50%硫酸镁湿敷、马铃薯外敷、如意金黄散外敷、芒硝外敷、喜辽妥外敷等。
但这些方法均需每隔1~2h进行更换处理,除了操作麻烦,同时会影响病人的舒适度,临床上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影剂外溢的常见原因有
1.穿刺针进入血管内留置少,且固定不牢; 2.当高压注射器快速注射造影剂时,使穿刺针退出血 管,造成造影剂外溢; 3.受检者年龄偏大,皮肤松驰,不易穿刺和固定; 4.病人体型很胖,皮下脂肪厚,针头相对垂直,易穿 透血管; 5.因各种原因做长期、多次静脉穿刺后,局部血管脆 性增加; 6. 穿刺针进入血管后,回血差。
绝对不能热敷,因为非离子造影 剂都是高渗的,热敷会增加血管 的通透性,使使血管内向外渗出更 多,肿胀更明显.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织间隙会造成一个渗透压梯度,从而使组织 间液明显增加,形成局部组织水肿。水肿的 组织可压迫血管,造成组织供血减少,加重 组织缺血,缺氧。大量代谢物聚积不能排出 ,严重者可引发组织坏死。
外渗损伤机理
■ 碘造影剂具有较高的渗透压,特别是离子型 造影剂,其渗透压为血浆的5倍~7倍,高的渗透 压可使血管内皮受损而引起剧烈的疼痛,碘造 影剂渗到皮下后则引起局部的微细血管破坏, 造成严重的循环障碍,体液迅速经破损的血管 渗出,引起局部组织迅速肿胀,致循环障碍加重, 循环障碍又阻碍渗出造影剂消散。碘造影剂的 高渗透压又可使红细胞皱缩、聚集使局部的动 脉压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加,又加重了体液的 渗出,这是碘造影剂渗出后引起迅速肿胀的原 因。
造影剂外溢的预防
■ 1.穿刺血管的选择 一般选用粗、直、有弹性的 表浅静脉,且穿刺部位易于固定,尽量避开关 节、静脉血管分叉处,一般常用手背静脉、前 臂浅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等部位。另外,在穿刺 时力争“一针见血”,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 刺。
■ 2. 穿刺方法的改进 高压注射器针头的长度和 普通的头皮针相似,但针头粗,为避免加压注 射时针头刺出血管,在穿刺见血后针头再平行 进针1cm左右,以保证针头在血管内。
护理措施
1.CT增强扫描前,给病人耐心解释,消除其紧张情绪, 从而给予充分的配合;
2. 肘部较大的静脉是适宜的静脉穿刺部位; 3.穿刺后至少要有2/3(l .27cm)以上留在血管内,并且要 有很好的回血; 4. 穿刺成功后,要很可靠地固定针头,避免移动; 5. 对于情绪特别紧张或不配合的病人,必要时可给予镇 静剂; 6. 增强扫描时尽量在扫描室内留l个陪侍人; 7. 告诉患者注射过程中,出现较严重的局部疼痛时,立 即告诉医护人员; 8. 扫描过程中,注意观察扫描部位内的大血管,若无明 显的强化,应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并入扫描室观察病 人,找出不强化的原因。
临床表现
肿胀;较重者表现为穿刺部 位肿胀、刺痛、烧灼痛,前臂因为肿胀而饱满; 重者肿胀可以累及整个上肢软组织。除了软组 织肿胀外,皮肤可出现水泡及皮肤坏死或溃疡, 血管和神经萎缩,毛细血管反应迟缓,脉搏消 失,感觉异常,感觉麻痹,指端苍白,被动活 动疼痛加剧,甚至发生筋膜间隔综合症。
危险因素
■ 1.婴幼儿、老年人、神智不清的患者,虚弱的患者 ■ 2.注射部位为末梢小静脉和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 ■ 3.上行静脉造影时止血带未松开 ■ 4.留置静脉导管或穿刺针使用超过20h ■ 5.同一血管多次穿刺 ■ 6.穿刺的部位难以观察,发生大量外渗而不被察觉 ■ 7.注射部位动脉功能不全或淋巴管引流不畅
发生造影剂外渗时的处理
1.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立即停止注 射并拔针,拔针前尽量回抽外渗液,用棉签按 压穿刺部位,避免血液外渗加重局部肿胀。
2.后立即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局部静 脉回流,有利于外渗造影剂的吸收,减轻组织 水肿渗出。
3.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推注,提高血浆渗透压, 从而使组织间液向血浆渗透,减轻组织水肿; l0%葡萄糖注射液20 mL加入地塞米松20 mg,静 脉推注,以收缩血管,减轻充血,减少液体渗 出;l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加维生素c静脉滴 注,利尿解毒。
4.立即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湿敷,严重者湿 敷30分钟后用舒康博水凝胶敷料,密闭性敷 贴3~7天后疼痛、肿胀等症状可消失;皮肤 颜色恢复正常。
5.市售的土豆大者洗净,切成薄片在患处湿敷 (软组织肿胀的部位全部要敷上),待土豆片干 后再另换一片,这样反复进行,直至肿胀的 软组织明显消肿为止,一般10小时左右就有 明显效果,疗效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硫酸镁 湿敷
碘造影剂外渗损伤的预防和护理
常见造影剂
■
碘造影剂主要有:优维显(碘普
罗胺)、欧乃派克(碘海醇)、碘帕
醇(碘比乐)、泛影葡胺、泛影酸钠、
碘化油等
概念
■ 造影剂血管外渗是指在CT增强扫 描时被注射的浅静脉血管破裂,造影 剂漏出血管渗入邻近组织间隙,造成 相应组织充血肿胀的表现,造影剂外 渗损伤是一种皮下组织非感染性炎性 损伤。 由于造影剂为高渗性,所以一旦进入组
3.穿刺部位的固定 用宽2.5cm的医用透明胶带 以针板为中心粘贴,然后再固定软管,最后固 定针翼,以防止加压注射时针翼摆动。
4.我们常采用静脉预推法检验穿刺时有无血管 损伤,这样可大大降低血管外渗的发生率。方 法是:在穿刺成功后,快速推注生理盐水约 10ml,如果患者注射部位无疼痛,表明血管无 损伤,这时才接驳高压注射器;如果患者局部 疼痛或肿胀,就应更换注射部位,直至无外渗 发生时才可进行增强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