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详解心脏病.doc
中医的心脏知识点总结
![中医的心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8ed94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0.png)
中医的心脏知识点总结一、心脏的功能1. 心脏的生理功能:中医认为心脏是五脏之主,主管血脉,主要功能包括主持血脉循环、统摄气机、主宰精神活动等。
2. 心脏的病理功能:中医认为心脏与情志密切相关,情志失调会引起心脏疾病,如心悸、气短等。
二、心脏疾病的症状与诊断1. 常见的心脏疾病:中医常见的心脏疾病包括心悸、心绞痛、心憋等。
2. 症状表现:心悸常见的表现有心前区或胸部有不适感、心跳快而有力、或者心悸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心绞痛的表现为胸痛或胸闷,可能伴随恶心、出冷汗等症状;心憋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气急等。
3. 诊断方法:中医诊断心脏疾病主要依靠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通过患者的脉象、舌苔、面色等进行诊断。
三、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心脏疾病的主要方法包括用药和针灸。
2. 药物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桂枝、甘草、人参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药物的配伍调配。
3. 针灸治疗:中医经络学说认为心主火,因此针灸治疗心脏疾病常用的穴位包括心经的井、荥、维、府、陷穴等。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心脏疾病患者应该少食盐、少食油腻等,多食宣痹开窍的清淡食物。
四、心脏疾病的预防与保健1. 情志调摄:中医强调情志调摄对心脏健康的重要性,建议患者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激动、严重恐惧等情绪波动。
2. 饮食保健:中医认为饮食对心脏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建议少食高热量、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 运动保健: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对心脏的健康有益,建议患者适度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4. 心理保健:中医认为心理压力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建议患者学会放松身心,保持健康的心态。
综上所述,中医对心脏的认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丰富且独到,应用中医治疗心脏疾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中医对心脏疾病的认识有所增加,对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心脏病学
![中医心脏病学](https://img.taocdn.com/s3/m/5ef1499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6.png)
中医心脏病学
概述
中医心脏病学是研究心脏病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的学科。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可以为心脏病患者提供辅助治疗和照护。
中医心脏病的分类
中医将心脏病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阻塞性心脏病、心脏神经功能失调、心脏循环失调等。
每种类型的心脏病都有其独特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中医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配方,调理心脏功能。
针灸和推拿可以通过调整气血流通和调和心脏功能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心脏病的预防和养生
中医注重心脏病的预防和养生,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惯来增强心脏的抵抗力。
中医还认为情绪和心理状态对心脏健康的影响很大,因此也提倡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心态。
中医心脏病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增加,中医在心脏病治疗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
中医心脏病学的研究和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中医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心脏病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可能性。
结论
中医心脏病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治疗心脏病。
通过中医的独特理论和治疗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辅助治疗和养生建议。
中医心脏病学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将为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心脏病病机分析
![中医心脏病病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13ae5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2.png)
04
气血津液与心脏病关系剖析
气血津液在心脏生理活动中作用
1 2
气血为心脏提供营养
心脏需要气血的滋养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气血充足则心脏功能强健。
津液维持心脏阴阳平衡
津液具有滋润和濡养作用,能够维持心脏的阴阳 平衡,防止心脏燥热或阴寒过盛。
3
气血津液共同维持心脏正常节律
气血津液在心脏的生理活动中相互协调,共同维 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和跳动。
风湿性心脏病
多因风湿热反复发作侵犯心脏所致,常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 、咳嗽等症状。
肺源性心脏病
多因慢性肺脏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所致,常表现为呼吸困难 、乏力、心悸等症状。
心肌病
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临床表现各异,但多有心 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03
脏腑关系与心脏病发病机制探讨
脏腑间相互关系对心脏影响
对中医心脏病病机认识总结
心脏气血阴阳失调
中医认为心脏病的发生与心脏气血阴阳失调有关,包括心 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等。这些失调状态可导致 心脏功能减弱,引发各种心脏病症状。
痰浊瘀血阻滞
痰浊和瘀血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致病因素。痰浊内生,瘀 血阻滞,可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情志失调
心脏与肾脏
肾藏精,主水,为先天之本。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共同维持人体阴 阳平衡。肾精亏虚或肾水泛滥,均可影响心主血脉功能。
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心脏病发生机制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 畅,心脉瘀阻,可发为胸痹 (心绞痛)。
脏腑功能失调,心阳不振, 鼓动无力,可出现心悸(心 律失常)等症状。
脏腑功能失调,痰浊内生, 痹阻心脉,可导致胸痹(冠 心病)。
等均可导致心脏病变。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b748a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b.png)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对心脏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主要的气血之源,如同“君主”一般,其功能是主持血脉循环,调控气血运行。
心脏的健康关乎全身的健康。
中医将心脏病归为“心病”范畴,主要包括“心阳虚”、“心阴亏”、“心火上炎”、“心血瘀滞”等病机类型。
中医对心脏病的处理首先是从调养起居、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在调养起居方面,中医强调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刺激,适当休息,保持健康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
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建议忌烟酒,少食油腻,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等。
中医药物治疗心脏病多以补益心阳、滋养心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有黄芪、人参、枸杞子、丹参、川芎等。
针灸、推拿、气功等中医疗法在心脏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效果。
针灸以激发穴位来调理心脏功能,可以提高心脏的抗缺血、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能力。
推拿则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心脏功能。
气功运用呼吸调节、运动调理等,通过调整心跳、舒张血管、增强体质,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中医在心脏病的治疗中还注重患者的整体调理和精神护理。
中医强调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将患者视为整体来治疗,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培养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是从整体出发的,强调疾病的防治结合,不仅注重治疗病症,更强调平时的调养和综合治疗。
中医的治疗理念对于心脏病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全面、温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中医对心脏病的解释
![中医对心脏病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d39907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7.png)
中医对心脏病的解释
心脏病是指心脏发生结构、功能或代谢等异常而导致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心脏是人体的主宰之官,主管血脉,其功能异常往往与情志失调有关。
下面分别从中医病因、症状和治疗等方面对心脏病进行解释。
一、病因
1. 情志失调: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内主宰人体五脏六腑的重要器官,与情志紧密相关。
长期的抑郁、悲伤、愁闷、忧虑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心脏气血瘀滞。
2.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过量、偏食、暴饮暴食等,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热内蕴,影响心脏的正常代谢。
3. 长期劳累:长期过度劳累、缺乏休息等也容易导致心脏负担过重,使其功能失调。
4. 其他因素:如年龄、遗传、外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二、症状
1. 心悸:心悸是指心脏跳动过于频繁或跳动不规律,严重时还会伴随胸痛。
2. 气短:气短是指呼吸不畅,气喘等症状。
3. 胸痛:胸痛是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
4. 失眠:心脏病患者常常伴有失眠等情况。
三、治疗
1. 调理情志:中医治疗心脏病首先要调理情志,尽量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保持心情愉悦。
2. 饮食调理:要遵循饮食有节的原则,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有益心脏的食物,如鱼、海带、黑木耳等。
3. 中药调理:中医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丹参饮等。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一种有效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心脏功能。
倪海厦论中医:心脏病
![倪海厦论中医: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d0cb2d0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1.png)
倪海厦论中医:心脏病开始讲汉唐方剂第32 号,心脏病,乌金丸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
心脏病这种情况是目前社会多发病症,也是属于西医学所认为的一个死证,突发心脏病,属于一个死症。
但是在没有突发心脏病之前,各种症状都显示出来了,就要及时的治疗,就不会突发心脏病死亡,就是由于这样的一些症状出来之后,由于现代医学没有办法去治疗不会治,只是知道一味的去化血栓扩张血管,造成心气更虚更容易突发心脏病死亡,看到很多人口袋中装着速效救心丸,实际上心脏病并不是属于死证,死证只是这个突发心脏病,也就是说刚开始有这个症状时去治疗它,由于心力越来越衰,衰之极便不可治,然后就死掉了,立即就猝死。
讲这一个方剂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讲金匮里面治疗胸痹心痛短气病,大家学会后,对于轻微的心脏病,这种症状已经显示的,就可提前治疗,就可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讲《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摘录《金匮要略》原文: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薤白半夏汤方栝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右四昧,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实一枚(捣)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不得不看的:中医教你认识心脏病
![不得不看的:中医教你认识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75791e9d10a6f524cdbf851d.png)
不得不看的:中医教你如何认识心脏病————————————————————————————————作者:————————————————————————————————日期:2心脏病用中药安全又有效——精制冠心软胶囊什么是心脏病?心脏病(heart disease)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
心脏病的分类一、先天性心脏病1.可能由于母亲在怀孕早期的疾病或服用的药物有关。
2.与遗传有关。
二、后天性心脏病1.冠状动脉心脏病:抽烟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血管硬化狭窄,使血流受阻,易使心肌缺氧而受损。
2.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性高血压导致左心室肥大;肺高压症导致右心室肥大。
三、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在风湿热感染后,心脏瓣膜逐渐病变所导致之异常。
四、肺性心脏病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导致肺动脉高血压症,使得右心室肥大或衰竭。
五、心肌病新陈代谢或荷尔蒙异常的心肌变化等,有时酗酒,药物亦导致心肌变化。
六、心脏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以黏液瘤为最常见,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很少见。
七、血管病变包括高血压引起之动脉瘤,以及其它免疫机能异常引起之血管病变等。
心脏病的诊断生活中出现下列现象时,建议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劳累或紧张时 ,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 ,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
◆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
◆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在公共场所中,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
中医--心脏
![中医--心脏](https://img.taocdn.com/s3/m/a8705e9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2.png)
中医--心脏心中有爱,眼中才能有世界。
心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脉XIN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
——金子心|主血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另一内涵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
心主血的内涵:心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心|主脉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其中心脏的正常搏动,起着主导作用。
心藏神XIN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作用。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金子心|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心|狭义之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心的生理特性01心为阳脏而主通明生理上心脏必须保持强大的阳气,才能温运血脉,振奋精神,温煦周身。
02心气下降心火在心阴的牵制下合化为心气下行以温肾,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心血、心气、心阴、心阳的生理作用一心血濡养心脏及其形体官窍,化生心神。
二心气推动调控心脏搏动、脉管舒缩及精神活动。
三心阴制约心阳,抑制心脏搏动和精神活动。
四心阳制约心阴,激发心脏搏动和精神活动。
中医分析心脏病
![中医分析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2a80fb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c.png)
中医分析心脏病
心脏病是指由于心脏结构、功能的异常变化,导致血管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病变,从而引起一系列心脏、血管、神经等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理论认为,心与神志密切相关,情志不舒导致五脏六腑失调,从而引发心脏病的发病。
根据中医理论,心脏病可分为气滞血瘀型、湿热内蕴型、冲任失调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两虚型等五种类型。
气滞血瘀型心脏病:病情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乏力等。
中医认为,该类型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是情志不畅,气滞瘀血,导致心肝失养,进而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
治疗该类型心脏病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湿热内蕴型心脏病:该类型心脏病的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口苦、舌苔厚腻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心脏病的发生与湿热内蕴有关,病人应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
冲任失调型心脏病:病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怔忡、失眠等。
中医认为该类型心脏病的发生与冲任失调有关,治疗该类型心脏病主要以滋阴补肾、养血安神为主。
心脾两虚型心脏病:该类型心脏病主要表现为乏力、气短、心悸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类型心脏病与心脾两虚有关,治疗该类型心脏病应以健脾益气、补心养血为主。
心肾两虚型心脏病:病情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
中医认为该类型心脏病与心肾两虚有关,治疗该类型心脏病应以补肾壮阳、健脾益气为主。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心脏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治疗该疾病也有多种方法,因此,治疗心脏病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心脏病的效果。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https://img.taocdn.com/s3/m/e68ced6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2.png)
中医辩证施治心脏病(冠心病)、脑梗塞、脑淤血、脑血栓!1【脑淤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常形成大小不等的脑内血肿.主要发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临床表现为:卒中发作,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身瘫痪及感觉障碍,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男性多余女性,寒冷,炎热季节或乍冷乍热,气候变化剧烈时多见,暴怒兴奋,重体力劳动时主要原因.脑ct检查见高密度影.2【脑梗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脑梗塞青年人多见.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歇息时发病,有的病人睡醒后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等;有的病人仅有肢体麻木感,说话模糊,一过性黑蒙,头晕目眩,恶心,这些症状一般轻微,持续时间短;起病突然,常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作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低密度影.建议积极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一般按血栓治疗,可用扩容、扩张血管、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也可以用激素治疗。
缺血者用血管扩张药,出血者以降颅压、止血为主。
病因明确者应对病因积极治疗。
3【脑血栓】一般是指脑血栓形成,它与脑栓塞同属于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脑血管内因动脉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变发生改变,以致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管腔阻塞,局部脑组织发后缺血、损伤及坏死,使人体发生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与表现,这就是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
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
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
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4【脑溢血】也称为脑出血,是一种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于脑血管动脉硬化,血管壁变薄、变脆,加上高血压等原因及某些诱发因素,使脑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引起脑部出血,产生颅压增高、神经损伤、受压等一系列脑血管急症的表现。
心脏病人中医描写
![心脏病人中医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462b04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1.png)
心脏病人中医描写
在中医中,心脏病通常被描述为心火亢盛、心脉不舒、心脏功能失调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描述:
心火亢盛:心脏病患者常常被描述为心火亢盛,即心脏内的阳气过旺,导致心脏功能紊乱,心悸、心烦、口干、口渴等症状突出。
心脉不舒:中医认为,心脏是情志的主要器官,心脉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到情志的平衡。
心脉不舒常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心烦等症状。
气滞血瘀:长期心脏病可能导致气滞血瘀,即心脏功能不顺畅,血液循环不畅,造成胸闷、疼痛、心绞痛等症状。
肝郁脾虚:在中医看来,心脏与肝、脾、肾等脏器密切相关。
心脏病患者往往伴有肝郁脾虚的表现,如情绪不稳、食欲不振、肢体乏力等。
阴虚火旺:长期的心脏疾病可能导致阴虚火旺的症状,表现为心悸、口干、口渴、失眠等。
中医治疗心脏病主要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气功养生等。
同时,中医强调调整情绪、饮食调理、适度运动等也对心脏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1。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_概述说明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_概述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9ab28c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b.png)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概述说明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用来引入主题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下面是对“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1.1 概述:心脏病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心脏病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本文将全面概述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并结合现代医学经验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的效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引言:介绍文章概述、结构和目的。
-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阐述中医理论基础、心脏病的中医分类以及中医对心脏病发病机理的解释与认识。
- 中医处理心脏病的方法和原则:详细介绍中药治疗心脏病常用方剂和药材、针灸与推拿在心脏病中的应用以及食物调养和饮食禁忌对心脏病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 综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的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讨论医学现代化与传统中医相结合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典型案例并分享护理经验,以及探讨如何科学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
- 结论:总结中医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思考中医对心脏病处理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展望,并给出相关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概述中医对心脏病认识和处理的方法和原则,探讨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病的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通过系统地总结这些内容,旨在提供一定指导意义和临床参考价值,加强人们对于传统中医治疗心脏病优势的认识,并为进一步发扬传统文化、促进现代医学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也期望能够为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心脏病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
2.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2.1 中医理论基础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是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之上的。
中医理论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主要器官之一,属于“火”属性。
其功能包括掌管血液循环、驱动全身气血运行以及维持情绪稳定等。
2.2 心脏病的中医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心脏病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类型,包括气滞、血瘀、阴虚火旺和阳虚等。
《中药临床应用课件——心脏病》
![《中药临床应用课件——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21b0db6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b.png)
常用中药治疗心脏病
山楂
舒缓心脏负担,降低血脂,改善 心脏供血。
丹参
活血化瘀,改善心脏供血不足, 减少心脏病发作。
人参
补气养血,增强心脏功能,提高 机体抗病能力。
案例分享
张先生,57岁
中医药治疗后,血压稳定, 心悸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明 显提升。
李女士,45岁
中医药辅助治疗心脏病,心 功能逐渐恢复,不再依赖药 物维持。
王先生,63岁
经过中医药治疗,胸闷气短 等症状明显减轻,心肌受损 程度减小。
注意事项和禁忌
1 遵医嘱
严格按医生处方用药,不 随意增减剂量。
2 饮食调节
低脂低盐饮食,减少肥腻 食物摄入。
3 避免劳累
合理安排体力活动,避免 过度劳累和长时间坐卧。
结论和展望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在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疾病复发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未 来,我们将不断研究创新,提高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疗效和可行性。
《中药临床应用课件—— 心脏病》
中医药的独特定义和特点,结合现代医学,对心脏病进行全面解析,为你揭 开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秘密。
中医药治疗心脏病的原则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表现,进 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整体观”
强调心脏病是整体疾病,治疗 需综合调理,而非单一症状治 疗。
“防病为主”
中医药注重心脏病预防,强调 调节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1b0eecb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a.png)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心脏病,咳,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心慌慌的?说到心脏病,大家总是会想起医院、医生、药片什么的,感觉好像这事离自己特别远,但心脏病已经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这个小小的心脏担心了。
要知道,心脏就像是我们身体的发动机,一旦出问题,后果可不堪设想。
可是说到心脏病的认识,尤其是从中医的角度看,哎呀,那就有点复杂又有点有趣了。
中医对心脏病的看法和西医差很多。
西医可能会告诉你,心脏病就是冠状动脉堵塞,血液流不通,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啥也别说了,动手术、吃药就是了。
而中医呢,哦,那可不光看你心脏有什么问题,更多的是看你整个人的身体,整个人的气血,甚至你的心态。
对,心态!没错,中医可是把“心”看成是身体的一个关键所在,不仅仅是那个打跳的器官。
你是不是觉得有点意思?中医认为,心脏的健康,和我们体内的“气”有很大的关系。
什么是“气”呢?你可以理解成是你身体里的“动力源”。
当身体的气血充足,心脏自然就能正常工作,心情也会愉快,整个人的状态都好。
但是,如果气血不畅,或者你心里有很多烦恼、焦虑、不安,那就很容易影响到心脏。
你是不是觉得,哎,这话说得也太对了。
你看有多少人,工作压力大,或者情感生活不顺,心情差得要命,最后就跑医院一查,心脏的指标也不好。
这不就是中医说的“心神不安”吗?再说了,心脏其实在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里,是“心藏神”的地方。
啥意思呢?就是中医认为,心脏不仅是一个血液泵送的器官,还是精神和情感的载体。
你经常生气、烦躁、焦虑,神就不安定,心脏自然也不健康。
你说这是不是很有道理?所以,很多中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不光是用药,还特别强调情绪的调节。
你别看这事儿有点玄,真的是有效!比如说,喝点中药调节气血,配合一些安神的食疗,心情舒畅了,心脏自然也能好。
你要是问我,中医治心脏病靠的是什么药?嘿嘿,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了,因为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也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对症下药。
中医解读:暴饮暴食引发心脏病.docx
![中医解读:暴饮暴食引发心脏病.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1db260dbb68a98271fefa2a.png)
中医解读:暴饮暴食引发心脏病★喜悦的心情也会造成心脏负担过节的时候,常常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大家都好久没见了,现在见了就会很高兴,中医讲喜则气缓,气缓不只是气变的缓慢了,而是心气弛缓之意,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正常情况时,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表现为健康的状态。
但是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暴喜伤心,出现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等。
★暴饮暴食引发心脏病除了开心以外,聚会难免吃喝,大量的美食放在你的面前,你能把住自己的嘴吗?如果暴喜加上暴饮暴食,那么你可要注意了,心脏也有不能承受之美食呀!太高兴让心气涣散,又吃了这么多东西,会怎么样呢?这就会出现中医里"子盗母气"的状况了。
子盗母气:在这里子指脾胃,母指心,子盗母气在这里就是:脾胃气不足而借调心之气来消化食物。
如果本来就有心脏病,太高兴心气已经涣散了,然后这个时候又要暴引暴食,脾胃的负担超负荷了,只好"借用"心气来消化这些食物,心气必然亏虚,因此心脏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这个时候往往会突然发生心脏病,这就是乐极生悲了。
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来了,四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氛围,大家在喜悦之余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嘴,不要让美食成为生命的威胁啊!相关知识:何为"子""母"?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其中,相生即指: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所以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以火为例,生“我”者木,木能生火,则木为火之母;“我”生者土,火能生土,则土为火之子。
以此类推。
中医详解心脏病一一原来心脏病都是“看”出来的
![中医详解心脏病一一原来心脏病都是“看”出来的](https://img.taocdn.com/s3/m/2aa49bf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e.png)
中医详解心脏病一一原来心脏病都是“看”出来的一、吃药才会导致心脏的疾病不吃药,是不会有西医标准下的心脏病的【中医的心脏病定义不一样】,也不会有所谓的'先天性'心脏病。
换句话说,吃药才会导致心脏的疾病。
二、心脏是经过层层保护,一般情况下不会生病心脏在中医的定位为君火,也就是皇帝,国之君皇,具备火热的性质。
一国之君,要伤害到他,要经过重重保护层:1、皮肤作为第一层,外邪入侵可以通过皮肤排走,表现为各种皮肤病;2、入肺表现为咳嗽等等症状;3、入脾胃表现为呕吐腹泻排出;4、入肝,肝主藏血,血液所到之处都是肝的领域,病邪入肝入血,就会通过肝的窍门眼睛,以流泪或者其它眼睛的疾病表现,妇女同胞则以月经排出污浊血块,或者白带等等形式;肝为将军,五脏六腑都是肝将军的防卫地盘,所有脏腑的排病反应,背后都是肝将军的力量在支撑,都是血液所到之处,所以,肝病还可以借用其它脏腑的途径排邪,体现为其它脏腑的疾病;5、入肾,表现为小便量质的变化。
6、病气垃圾暂时排不出来,或者病气进入量比排除还快,就会暂存起来,表现为各种肿瘤、包块、结石、增生所以,这些所谓的病灶,其实是身体的自我保护。
就像是在垃圾堆外面包裹了墙体,你不动他,没事,一用药物或者各种手段'治疗'它,围墙被推倒了,垃圾病气四散,反而会要了命所以,肿瘤不切割没事,一切割,反而扩散。
不治疗或许还可以长命,治疗了反而夺命。
7、就算以上保护途径都失效了,心脏本身还有禁卫军保护:厥阴心包。
心脏有病,都是心包代为受过。
有一些西医所谓的心脏病,其实是心包的病,不是心脏本身的病。
心包的病是禁卫军的病,不是皇帝的病,不影响国体。
疾病的最严重表现形式就是癌症,其它脏腑器官有癌症,可是大家见过心脏癌症没有?没有!就是因为心脏是全身最热的地方,热的蒸发软化作用下,有形的垃圾是难以凝聚成肿瘤的形态的。
所以,一般来说心脏是不会受病的。
但是,现代人发明了一个治病的方法,绕过了所有的防卫系统输液。
中医 详解心脏病(内容清晰)
![中医 详解心脏病(内容清晰)](https://img.taocdn.com/s3/m/f7c5c92afd0a79563c1e7292.png)
中医详解心脏病凡心脏病,都是阳虚,阳气不足则阴血不生。
在生理上,阳气是化生之本;在病理上,较之阴精,阳气更易受损;在治疗上,阳易骤生而阴难速长。
所以,治疗心脏病,必用兴阳之法,方可得心应手。
清.陈士锋说∶“人有真心痛者,法不在救,然用药得当,亦未尝不可生也。
”心脏的动力来源于肾,肾阳不足,就好比发电机所发出的电力不足,就会导致水泵的转速降低,使水的压力不足,也就是心脏搏动无力,出现间歇,泵血力量不足,血液不能达到血管末梢。
末梢神经就会“通知”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就会刺激心脏加快搏动,于是就会出现早搏、肾气不足、心跳无力。
血液流速缓慢,就容易产生瘀血,天长日久,瘀血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造成冠心病或心肌梗塞。
西医只知用物理(包括手术)和化学手段疏通血管、刺激心脏,却不知病根在于肾阳不足。
如果肾阳充足,自然就会使人体的各种功能得到恢复,心跳自然有力,瘀血自然得以溶化,症状自然消失。
而且,在心血管中植入支架,在物理学方面是合理的,但在生理学中却是极不合理的。
因为用金属制作的支架属于最硬的淤血,属于人体的异物。
人体具有排异性,淤血就是人体中较软的异物,有淤血部位会有刺痛感,就是元气破淤的表现。
针刺穴位可以治病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人体的排异性,当金属针刺入人体后,就会调动经气甚至真阳元气前来破除异物,金属针拔出以后,汇聚来的经气或元气就会灌注于指定的穴位中,从而达到调理虚实的目的。
同样的道理,在血管中植入金属支架也必然会造成激发元气的结果,由于心脏病的病因就是元气虚弱,所以,对元气极为虚弱的心脏病患者来说,植入支架是非常不适宜的,非但不能治愈此类心脏病,反而会使心脏病患者的元气快速耗散,从而导致患者加速死亡。
另外,现在西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主要在于扩张或疏通血管,以达到使血管通畅的目的。
所以,西医的治疗方法也就始终局限于此。
即使研究治疗心脏病的草药,也都是在如何使黏稠的血液稀释和防止血液凝固等方面大做文章,却始终在恢复人体免疫力(真阳元气)方面不得要领。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99ff1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4.png)
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和处理一、中医对心脏的生理与功能的认识心脏的解剖,生理与疾病的记载,在古代医学书籍里,很早就有了,如内经,伤寒论,金匮,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之千金方等以至明清医学著作,无不有所记载,这里列出几节来看: 内经:“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克在血脉。
”又说:“心者,五藏六府之主也。
”又说:“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藏府性鉴“肺下即心,心有系,二系于肺,肺受清气,下乃灌注,其象尖长而圆,其色赤。
”照这里所举的一些记载,可知古人对心脏的形态作用,以及在人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都有一个确实的概念,而且也能理解到心是接受肺下灌的清气(相当于肺脏的气体交换,将交换后的新鲜血液灌注入心),也知道了心脏的重要性,心脏有病就会使五藏六府皆不平静(摇)了。
古代医家不但对心脏有所了解,而且对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亦有一定的认识。
素问萎论说:“心主身之血脉”灵枢决气篇:“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灵枢又有“黄帝问曰:血射出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岐伯答曰: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
”除了这些,内经又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心主脉”、“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为运血之器”、“五十营周于身”。
这些学说理论,出于几千年前的古人口里,是惊人的,古人不但理解到全身的血都由心脏发动射出,而且也估计循环的时间,不但这样,还体会到血液不是一样的,有的血滑能射出,有的是色黑而行缓不能射,这不就在说动脉静脉血的流行与出血情况么?对血的来源,也中肯的指明是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这是指纳受饮食,吸取其中的精华,营养物质,转化为血液。
另外在内经和其他文献里又可以看到“心包者,护卫心主……正犹君主有当城也”又如将“心经”“心包经”“脉经”放在心包的功用之下,这些是进一步将心和它的外护器官联系了起来,这些见解是非常实在的生理学说。
中医对心脏的认识与心脏病的治疗经验(上)
![中医对心脏的认识与心脏病的治疗经验(上)](https://img.taocdn.com/s3/m/62aff3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3.png)
中医对心脏的认识与心脏病的治疗经验(上)接下来的两期讲一下中医对于心脏的认识和对心脏疾病的治疗。
内经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又曰:心者,五藏六府之主也。
心动则五藏六府皆摇。
肺下即心,心有系,二系于肺,肺受清气,下乃灌注,其象尖长而圆,其色赤。
根据这些记载,可以知道古人对心脏的形态功能,以及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能认识到心是接受肺下灌的清气,相当于肺脏的气体交换,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灌注入心,也知道心脏的重要性,心脏有病就会使五藏六腑都不平静。
古人不但对心脏有所了解,而且对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
素问萎论曰:心主身之血脉。
灵枢决气篇: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黄帝问曰:血射出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岐伯答曰: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而不泻,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
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心主脉、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为运血之器。
古人不但理解到全身的血液由心脏发动射出,也估计血液循环的时间,还体会到血液不完全是一样的,有的血液能射出,有的是色黑而行缓不能射,跟现代医学的动脉血和静脉血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对血的来源,也明确指出是中焦受气取汁,变化为赤,这是指受纳食物,吸取其中的精华和营养物质,转化为血液。
另外在内经和其他文献里又可以看到心包者,护卫心主……正犹君主有当城也。
这是进一步将心和它的保护器官联系起来,这些见解是非常实在和客观的。
心脏病是现代医学上的病名,对于心脏病变的统称。
中医上虽然没有这个病名,但不代表中医对于这类疾病没有治疗经验。
古代医学文献中有提到心病的,这些所提及的心字,往往是将现在大脑的作用概括在内,不能等同于现代医学上心脏的含义。
中医对心脏病的诊断与症状的明确记载并不多,对心脏病症状方面,可以从脉证上的其去如弦绝死、脉结代,心动悸来理解,这些都是类似心力衰竭的情形。
心系急则气道约,气道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
中医养生--心脏病
![中医养生--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2ab1f47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e.png)
中医养生--心脏病心脏病:《黄帝内经》讲:心为君主之官。
《黄帝内经》把人的五脏六腑都给命了名,如肝为将军之官、胆为中正之官、脾为谏议之官等等。
说“心为君主之官”。
我们下棋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
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
你就车、马、炮再多刚下两三步。
老帅被干掉了,你就输定了。
人也是这样,只要心脏还在跳,怎么都好说。
心脏一停跳,什么都没得说。
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心脏在人体里,是非常重要的器官。
所以从养生的角度讲:能够把握心脏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黄帝内经》讲:心为君主之官,君主宁,群臣则安。
君主没问题,其它的脏腑就没多大的问题。
如果君主出现了问题,群臣就乱。
大部分心脏病,例如:早搏、间歇这些多不属心脏病,该是脾病。
中医讲:“脾主肉。
脾气足,肉气才足”。
如果脾气不足了,肉气就不足了;肉气不足了,心脏这块肌肉它就没有劲了;它蠕动的劲不足,就会出现供血不足;它实在没劲了歇一会,就是间歇;实在不跳了,就是停跳。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还有一种病象,就是心里一阵一阵的发冷,这叫心寒。
心寒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悲观厌世。
甚至感觉到世上是一片凄凉,这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又加重了。
房颤、供血不足、间歇、停跳,这些是现代医学上的病名。
中医养生认为,这就是推动心脏肌肉运动的这股气减弱了。
中医叫做心气虚。
当人心气虚的时候,疲惫、胆小害怕、心里担不住事儿。
重则悲观厌世,不想活了。
所有自杀的人到了最后的那个环节是心气虚到极点了,如果能赶得上的话,及时的给他补心气,大概15分钟以后,你让他死他都不死了。
和心脏有关的第三种情况就是心阴虚。
心阴虚的特点恰恰相反,心气虚是推动心脏肌肉的这个阳气减弱了。
那么心阴不足是在肌肉里的这个润滑物质匮乏了。
心肌在运动的时候,它需要有一种润滑物质使它畅快的在运动,这种润滑物质没有了。
心肌在运动的时候就干磨,能磨出热来了。
叫心阴虚内热。
这种内热,在现代医学上往往比较多的就是血脂高、心血管堵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详解心脏病
凡心脏病,都是阳虚,阳气不足则阴血不生。
在生理上,阳气是化生之本;在病理上,较之阴精,阳气更易受损;在
治疗上,阳易骤生而阴难速长。
所以,治疗心脏病,必用兴阳
之法,方可得心应手。
清.陈士锋说∶“人有真心痛者,法
不在救,然用药得当,亦未尝不可生也。
”心脏的动力来源于肾,肾阳不足,就好比发电机所发出的电力不足,就会导致
水泵的转速降低,使水的压力不足,也就是心脏搏动无力,出
现间歇,泵血力量不足,血液不能达到血管末梢。
末梢神经就
会“通知”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就会刺激心脏加快搏动,于是
就会出现早搏、肾气不足、心跳无力。
血液流速缓慢,就容易
产生瘀血,天长日久,瘀血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堵塞
血管,造成冠心病或心肌梗塞。
西医只知用物理(包括手术)和化学手段疏通血管、刺激心脏,却不知病根在于肾阳不足。
如果肾阳充足,自然就会使人体的各种功能得到恢复,心跳
自然有力,瘀血自然得以溶化,症状自然消失。
而且,在心
血管中植入支架,在物理学方面是合理的,但在生理学中却
是极不合理的。
因为用金属制作的支架属于最硬的淤血,属
于人体的异物。
人体具有排异性,淤血就是人体中较软的异
物,有淤血部位会有刺痛感,就是元气破淤的表现。
针刺穴
位可以治病的原理就是利用了人体的排异性,当金属针刺入
人体后,就会调动经气甚至真阳元气前来破除异物,金属针
拔出以后,汇聚来的经气或元气就会灌注于指定的穴位中,
从而达到调理虚实的目的。
同样的道理,在血管中植入金属
支架也必然会造成激发元气的结果,由于心脏病的病因就是
元气虚弱,所以,对元气极为虚弱的心脏病患者来说,植入
支架是非常不适宜的,非但不能治愈此类心脏病,反而会使
心脏病患者的元气快速耗散,从而导致患者加速死亡。
另外,现在西医治疗心脏病的方法主要在于扩张或疏通血管,以达
到使血管通畅的目的。
所以,西医的治疗方法也就始终局限
于此。
即使研究治疗心脏病的草药,也都是在如何使黏稠的
血液稀释和防止血液凝固等方面大做文章,却始终在恢复人
体免疫力(真阳元气)方面不得要领。
比如∶西医往往使用心脏搭桥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且技术也很成熟了,在美国,
每年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多达 35-40 万人之多;另外,中国
医学界近些年通过研究发现了银杏叶具有防止血管栓
塞的作用,于是研制“成功”了银杏叶片用来治疗心脏病。
在传
统中医看来,这显然是治“标”的办法,根本达不到治“本”的
目的。
因为任何活血破瘀、疏通血管的药物,都必须在真
阳的作用下才能发挥效能,如果没有元气的作用,服用或注
射药物都是没有意义的。
道理很简单,将一块淤血放入盛有
活血化淤药物溶液的烧杯中,看看淤血是否被溶化,不就全
都明白了吗?必须明白,任何破除淤血、扩充血管的药物都
是调动或激发元气的药物。
在临床实践中,长期或过量服用
破淤和疏通药物,会使人感到虚弱无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 或“丹参滴丸”之类的疏通心血管的药物,只能使元气逐渐消损,使心脏病逐渐加重。
所以说,
这些药物只能作应急使用,切不可长期服用,只有药品商家
以及与之狼狈为奸者,才希望患者长期大量使用。
切记!现
在社会流行每年到医疗机构疏通或稀释一下血液,或经常服用三七粉,以达到健康的目的,这简直就是高科技时代的
愚昧!这就好比只知道疏通河道,却不知在河的上游植树一样,到时候河道还是要淤积的。
另外,美国还制造出了人造
心脏,虽然人造心脏的体积不断缩小,已经与人的心脏的大
小几乎相同,但植入人造心脏的患者的寿命都很短,还没有
超过100 天的,而且,病人极容易患中风。
这是因为心脏
的动力来源于肾,换了心脏却没有增强肾气,而且,人造心
脏属于人体异物,肾气是不可能向人造心脏供应动力的,肾
气与人造心脏不能交通(心肾相交),患者也就绝不可能活得长久,人造心脏的前途必然是渺茫的。
而接受心脏移植术的患者能够将寿命延长十几年甚至更长,是因为被移植的心脏是人类的心脏,能够与肾气相交通,而且,新移植的心脏一定是健康的,所以,肾就不用提供大量的肾气去补充虚弱的心气,从而使较虚弱的肾脏功能得以恢复。
虽然被移植的不是自己的心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异反应,但总比金
属、塑料之类的硬性异物要强得多,这就是移植心脏患者能够
长期存活的原因。
假如在心脏移植手术以后,患者能够服用中
医“袪邪扶正”的药物来恢复元气,排异反应必定会很快消
除。
如果西医都能虚心地学习中医理论,能够用中医疗法治疗
心脏病,全世界可能就用不着心脏移植手术了,心脏病是人类
“头号杀手”的帽子就会被摘掉了,大多数治疗心脏病的“科
学仪器”都将成为废物和垃圾。
而且,患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就
是性交过度,使元阳亏损,如果能够节制房事,不用
花一分钱,就能有效地预防心脏病的发作,“头号杀手”也就无人可杀了。
但是也有少年儿童患有心脏病的,与性交无关,却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等元阳亏损的情况有着极为密切的
关系。
主要是由于孩子在一般感冒发烧时,经常被西医使用消炎
退烧的药物,或被中医使用了清热解毒的寒凉药物,损伤了元
气,从而导致了心脏病的发作。
而现在医院的心血管内科医生,
不懂得为患者使用能够“回阳救逆”的“参附注射液”,却一味
地使用“助邪抑阳”的“参麦注射液” ,使得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使危重患者加速死亡。
这一点,只要观察患
者昼夜的睡眠情况就可以作出判断,如果使用了“参附注射
液”,可能当时会出现张目喘促、心跳加快等症状,但几小时
后就可以平静下来,日后就会白天安祥,夜晚安静;而使用了
“参麦注射液” ,虽然当时平静,过后必定会白日昏睡,夜
间张目喘促,烦躁不安,而且,会汗出不止。
总之,治疗
心病,只要从真阳元气入手,使用“袪邪扶正”的物,就不会出
太大的偏差。
但于危重患者,使用回阳物,只
能救十分之二三,倘若使用阴寒之品,死亡率必100% 。
《灵枢。
脉》中∶“脾足太阴之脉,⋯⋯注心中。
⋯⋯
心,心下急痛。
”所以,服用附子理中、参附恢复脾胃
的功能就可以治愈由于心血不足所造成的心病。
又∶“ 足
少阴之脉,⋯⋯从肺出心中。
⋯⋯心如若状,气不足
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心,心痛。
”而“心手少
阴之脉”列的表没有代医学所的心血管疾病的症
状。
就明∶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脾和的气
虚弱。
所以,使用恢复脾、气的法、物就可以将
心病治愈。
又∶“心主手厥阴之脉,⋯⋯心澹澹大。
⋯⋯
心,心痛。
” 明,心情郁也是造成心病的原因之一,
似乎使用疏理气机的方法行治,但是,只能做一
之宜,决不可期使用。
待症状有所解之后,必立
即着手恢复脾的功能,否,越疏通气机就会使元气越虚
弱,从而致病情加重。
心病具体的中医治法∶若是寒邪盛所致的心病,脉沉弦微无力的,用大四逆、白通、参附等回阳救逆,效如神。
若是慢性心
病,不早搏是歇,用大附子理中加阿胶20g (以
心血,因“心主血脉” ),屡用屡效。
若是由于气郁所引起的冠
心病,必然胸气短,脉象短,疼痛背,暗秏
肾精,必须先用瓜蒌薤白白酒汤以疏通气脉(瓜蒌疏通经络;
薤白兴阳通窜,白酒疏通血脉),或针刺内关、蠡沟、膻中
等穴,可用于急救,然后再服用四逆汤、白通汤、参附汤
或附子理中汤(加阿胶)等汤剂,以恢复元气。
若忽然心痛,诸药不效,必是淤血堵塞心脏或心包的血脉,服血府逐瘀汤,一剂即愈,不必手术。
(可参看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
一书)若重灸关元穴(或辅以中脘穴)。
各种后天的心脏病几
乎都能治愈。
因为灸法具有兴阳的作用以外,同时也具有通窜
的作用。
注意事项可参考《灸法直论》一文。
总之,
治疗疾病应以“扶正袪邪”为原则。
一年之内,绝对禁止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