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的尴尬与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
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一、武侠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武侠小说起源于古代中国,可以追溯到唐朝和宋朝时期。
最早的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太平御览》中的一些篇章,它们描写了一些英雄人物的冒险故事和侠义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侠小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武侠小说承载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其中最核心的是侠义精神。
侠义精神蕴含了对于正义、勇气和无私奉献的追求,这种精神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价值观。
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以保护弱者和维护正义为己任,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勇敢面对各种困难与危险。
这些正面的价值观赋予了武侠小说独特的文化魅力。
三、武侠小说中的武艺与道德武侠小说中的武艺技巧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既反映了古代中国武术的精髓,又体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武侠小说中的武术修行和战斗往往伴随着道德准则的讲究,武功高强的人物常常也是有着高尚品德的人物。
这种将武艺与道德相结合的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响。
四、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与中国传统价值观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个性和成长历程。
这些人物往往具有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他们展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在不同角色身上的体现。
例如,武侠小说中经典的“侠客”形象就代表了对于正义与和平的追求,他们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公平、行义和忠诚的推崇。
五、武侠小说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武侠小说作为中国文化独有的文学形式,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武侠小说以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传承了中国古代故事讲述的传统。
其次,武侠小说中所蕴含的侠义精神和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教育和人类精神追求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武侠小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武侠小说家排名
第九名,萧逸
他最出名的是《甘十九妹》,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七禽掌》。
第十名,孙晓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他或许是下一个金庸古龙,最重要的是,他只有三十四岁,我一直认为,他是武侠复兴的唯一希望!
第五名,温瑞安
曾经很推崇这个人,不过现在的他,似乎已经江郎才尽!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是继还珠楼主之后,唯一一个文武双全的武侠小说家。
第六名,卧龙生
在金庸封笔,古龙未出的时候,他是唯一填补空白的英雄,那个被人称为武侠黄昏的年代,卧龙生拯救了整个武侠。
第七名,司马翎
武侠小说家排名 来源网络
第一名,还珠楼主!
金庸在接受香港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自称并非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武侠小说家,当主持人问这“最伟大”三个字应该给谁的时候,金老指着书架上的《蜀山剑侠传》道“飞雪连天射白鹿,不及还珠一卷书!”
第二名,金庸、古龙
无论个人喜好,这两个人是应该并列的,金老就像张三丰,一代宗师,开创一代先河,古龙就像陆小凤,陆小凤未必要比张三丰差,区别却在于,张三丰教会天下人太极拳,而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人练成灵犀一指。
第三名,黄易
我不喜欢黄易的书,除了他的大唐双龙传!但是又不得不提这个人,能够在金庸古龙的“阴影”下,将玄幻和武侠融合,开创“浪子异侠”的先河,本身就可以被称为一代宗师!
第四名,梁羽生
新派武侠的鼻祖是谁?金庸吗?不!是梁羽生!虽然金古二人从未谋面,但是他们又一个共同的朋友,梁羽生!没有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就没有金庸,也没有古龙,更不会有黄易温瑞安!
他的小说全都很有水准,但是却趋于平庸,似乎从一开始,他的写作水准就没提升过,而且这个人的小说之前,应该加上一条注释“少儿不宜”。
文学作品中的侠客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侠客形象诏安一中许式忠中国古代侠客形象侠客的历史背景多为中国古代,尤以宋、元之乱世为多,盖因乱世之中,人更加需要以武力证明自身价值。
侠客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乃是以武学为中心,兼以中国古代医学、佛学、道家、易术及各种神秘学等。
因此,侠客的价值观,是建立在武学的基本思想上的。
“武”,意为“止戈”,是以武力平息干戈。
也就是说,习武的目的是制止以强凌弱的行为。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正义与邪恶在侠客思想中十分明确。
以武侠小说中侠客形象为例:陈家洛是第一个侠客的化身,但其内涵主要还是在民族主义的维度中展开。
之后,郭靖和杨过在互补的意义上比较充分的展开侠客的内涵:郭靖是集体主义本位意义的英雄,杨过是个体主义本位意义的英雄。
郭靖和杨过身上所体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理想已经开始超越民族主义的范畴而提升到人类主义的境界。
郭靖是正统意义上的大侠,杨过则是反正统意义上的大侠,但正反一体,两者都是至情至性者无别。
两者的内涵在张无忌身上得到融合。
张无忌以巨大的包容性将正反两种意义的大侠化为一体。
通过张无忌,金庸将大侠的理想境界建立于平凡普通之中,功力更见精纯。
此后,侠客的内涵最为典型的在乔锋和令狐冲身上得以展示,两人分别是郭靖和杨过的更高意义、更为自由的发展阶段:乔锋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无名老僧称赞他为“惟大英雄能本色”,“菩萨心肠”,“大仁大义”,这一点与郭靖毫无二致,但金庸通过乔锋乃至江湖众生相的深刻刻画,将武侠小说的境界提升到了对整个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高度。
天龙八部就如一部佛学的史诗,饱含着悲天悯人的伟大精神。
天龙八部事实上是经典武侠小说真正的颠峰,虽然笑傲江湖更为飘逸自在,鹿鼎记更为透彻圆融,但都不如天龙八部博大精深——物极必反,从笑傲江湖开始逐步走向反武侠,直至鹿鼎记成为非武侠。
令狐冲则更能体现对于个性自由的自觉追求和人自身命运的自主把握。
杨过和令狐冲都是坚持自己个性自由的典范,但与杨过相比,令狐冲大原则把持得住,而小节则无可无不可,很好的统一了顺应世俗和坚持自己个性的矛盾。
“老侠客”萧逸:武侠小说若消失,是中国文化悲哀
米以内的事情 ” 。与电 素质就会下 降。他认 为 ,武侠小说一 定 童图书出版的市场份额 越来越大 ,但我 心 自己身边半径 3 们的 图书品种还不 很丰富 ,优秀儿童读 视 台整 天播放搞 笑类节 目和让 人一看就 会红 ,因为 不管 什么年代 ,它都要有 武
物 的 数 量 并 不 尽 如 人意 。 比如 说 , 原创 懂 的所谓智 力竞赛节 目一样 ,近年来 图 侠的思想 。到今天为止 ,大 家都说法 制
一
点非常重要 。同情 弱者这个抱负是绝
性 的 ,应用性的 比较 多,但启发性相对 畅销的 同时 ,如 何有效地提升 大脑 的思 对 不能丢的 。这个 侠的内涵太丰富 、太
不 够 。 要 改 善 儿 童 的 阅 读环 境 ,还 要 做 考能力却被抛到 了九霄云外。 大量 的努力 。
目前 ,白领阶层的职业生涯 多是 “ 易变 “ 以清心 ,网更动人 ” 文 。据称 ,继王蒙 近 1 点 击量 ,这 让 历 史学 博 士 邹 振 东 0万
性职 业生 涯 ,即其 岗位主 要随个 人兴 之后 ,盛大文学还将聘请 多位 中外重要 着实 吃惊 不小。这位老人 正是邹振东的
趣 、能力 、价值观 、工作环境 的变化而 作家担任盛大文学 文学 顾 问,其中还有 父亲邹洪安 。( ( 广州 日报 》发表 中国人 民 容 易变化 。频繁的跳槽 、不 断地 适应新 多位 文学顾 问为 诺 贝尔文学 奖获 得者 。 大学历 史学 教授杨念群 的观点 说 ,在表
高风亮节 、太伟 大 ,如果武侠小说没有 武 侠的精神 ,那就是一 个行尸走 肉,一
职 场 无 涯 书 “ 路 ” l? 指
混 迹 职 场 , 不 少 白 领 手 头 都 装 备 了
一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综述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内容提要】:金庸武侠小说曾经一度风靡于华人读者中,且经久不衰。
总览其作品艺术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究其文化意蕴。
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其作品既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沃土,又充满金庸个性的创新,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金写武侠,可实已突破“武侠”之园囿,既有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游心自然、佛家的明世旷达,也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民族的和谐平等、个性的自由解放、辩证的亦正亦邪。
文章试图以文化解码金庸武侠,探索通往艺术殿堂的雅俗共赏之路。
【关键词】:金庸文化武侠、儒释道现代意识引言“男金庸、女琼瑶”。
曾经有多少像笔者这样的“金粉”,在青春懵懂时期就开始痴迷其中。
波澜起伏的情节、天马行空的想象、荡气回肠的情感……金庸小说倾倒无数“金迷”的原因可谓不胜枚举,可是当经过岁月的沉淀,何以仍感回味悠长,究其原因,大概是其历久弥香的文化使然吧。
遥想n多年前,它摆在地摊上,处在文化的最边缘,各种盗版乱七八糟。
然而到今天,各大书店上架豪华版,现代文学研究权威严家炎教授在北大开设研究课。
在雅俗之争的时代,金庸小说用文化在雅俗间搭起桥梁,以其文化品位让“成年人的童话”打入文学殿堂的正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推开文化之窗,探视金庸不朽神话之一隅。
一、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度契合的文化内涵叶茂源于根深。
文学艺术作品往往都承载着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呈现出这个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历史。
一般的作家只会讲故事,优秀的文学家更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而杰出的大师级作者则在塑造形象的同时表现和探讨人性及其文化特征。
金庸作品除了艺术功力和技巧外,还有着对中国历史及其文化精神的准确把握、深刻思考和精彩表现。
1.悠长“武侠味”(1)武侠渊源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
”古代一般的武侠小说,以《七侠五义》为代表,确实主要写的是打斗和侠义。
我与《马鸣风萧萧》的故事
我与《马鸣风萧萧》的故事第一次接触萧逸,是1993年的夏天,那时我在上初一,读的半部《风雨燕双飞》,读后印象很深刻,感觉萧逸先生的文笔很好,叙事生动,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特别是书中的女子,非常的美,超凡脱俗的美。
后来,1994年我上初二的时候,中午在家吃午饭,偶然听到了收音机里的评书(实际上称其为有声小说更合适)--------《马鸣风萧萧》。
“一片蒙蒙的雾光,似有某种乳白色的液体,由瓶内漫过。
就在这层白蒙蒙的雾气完全澄清之后,瓶面上顿时现出了一个女子的全身形象。
那是一个长发,带有几分稚气的明艳少女形象。
”伴着播讲人郭斌极为生动而带有磁性的声音,我深深地陶醉了。
从此我每天中午都如约收听,可惜没有听完,什么原因我倒忘了。
只听到“立时就有一股绝大的力道,将寇英杰身躯罩定,寇英杰指尖向上一挑,这股内力已然挥了出来。
寇英杰只觉得全身一阵发热,邬大野掌力只须向外一吐,寇英杰不死必伤。
猛可里,左侧方那棵大村上起了一阵颤抖,象是有人用力扳摇一般,树身一震之下,满树树叶,有如一天狂飙,直向着邬大野全身上下飞卷了过来。
”这个地方。
一直念念不忘,大约过了半年多,有一天街上逢大集,有卖旧书的,大约是租书店清仓处理的,都是武侠小说之类的,琳琅满目的在那摆着。
我蹲下来漫无目的的翻着,突然眼睛一亮,发现了一本书,好熟悉的名字-----《马鸣风萧萧》!虽然用草书写的,但是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
那本书非常精美,正版的。
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萧逸作品菁华专集之五”大32开,封面是孙雨田先生亲笔画的。
里面还有几张插图。
我一下子爱不释手,视为珍宝。
以三块钱的价格获得,虽然只是第一集(共四集),我已经很满足了,如获至宝。
高兴地跑回宿舍,躺在凉凉的草席上伴着墨香还有不知多少人翻阅时留下的汗香,尽情地阅读。
那本书不知让我读了多少遍,很多地方都会背了。
我也介绍给我的朋友们读。
传来传去,后来竟然传失踪了,我找了很久始终没有找到,我很失落,就像失去了一位老朋友。
古代武侠小说的文化含义
古代武侠小说的文化含义古代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一种文学形态。
它不仅是文学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武侠小说不仅唤起了人们对于武士道精神和英雄主义的向往,还反映了中国社会与世界的渊源和文化传承。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古代武侠小说的文化含义。
一、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主义武侠小说中描绘了那些充满侠义精神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或使用自己武艺保卫正义,或为民众平反冤枉。
他们都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拔剑相向。
他们的行为宣扬的是“仁义礼智信”的文化观,被后人称为“侠义文化”。
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主义思想不仅仅是对抗邪恶势力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大义灭亲”的理念的具体展现。
不少小说里有故事表明,英雄们为了正义舍弃了自己的亲人,这或许在现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却展现了中国人的“天下为公”的文化精神。
这是武侠小说中所表现的中华文化的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精神宝藏之一。
二、武侠小说中的武术文化武侠小说中武术的描写是非常丰富、精细的。
虽然很多情节略显夸张,但是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大量武术术语、武器器械、招式与套路等却是真实的。
无论是小说中的“铁马冰河”,还是“百变千幻”的招式,都是武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小说所呈现的武术文化也千差万别。
武术文化的传播在历史上通过武林盛会、师父传授、秘籍传承等方式进行。
而武侠小说则是一种广泛传播武术文化的方式。
小说中穿插着无数武术场面,让读者感受到武术的奥妙之处,从而对武术产生更深的关注和兴趣。
三、武侠小说中的生活文化武侠小说对于古代生活文化的描写也很丰富。
小说中的描写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文化、伦理、审美、习俗等方面,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古代中国社会。
从民歌谣曲到风俗习惯,从戏曲文学到战争兵器,武侠小说中的生活文化涵盖了当时的方方面面。
在“封建礼仪”、“吟诗作赋”等方面武侠小说上也获得了十分详尽的描写。
它不仅保留了人们对历史的故事传说,同时也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
萧逸演讲词
萧逸演讲词萧逸: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够跨海来到祖国,跟热爱文艺界的朋友,尤其是跟我同行的朋友们齐聚一堂,讨论一下中国传统的武侠文化。
我非常荣幸,后继有人,谢谢各位的捧场。
因为说到武侠小说,这是我们一个不折不扣的国粹。
我们国家所流行的四大名著,本身就是传统古典中国武侠的一个产品。
说到武侠,本身离不开我们祖国的一个基本道理,共同思维及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这是全国所遵守的一种核心文化,其实就是武侠文化的蜕变。
武侠小说包括了中国的所有传统,比如说仁义礼智信每一样都可以在武侠里面把它发挥出来。
武侠文化本身是源远流长的,春秋战国时候起,就已经有了。
司马迁特别对武侠文化做了一个诠释(“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大家也都很清楚。
中国的武侠小说强调的是武侠的一个侠义精神,特别是武侠文化它是一个同情弱者的精神。
在过去没有政府、没有法治的那个年代,老百姓从中受逼迫受压迫,没有地方投诉,所以他们只有期望老天爷可怜他们。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侠义的人物来打抱不平,与恶霸地主官僚做斗争,这就是武侠。
所以(武侠)深得人心,尤其是深入基层底层的这些民众,武侠是他们的保护色。
到了今天,我们的法制健全了,为什么武侠小说还这么盛行呢?大家不要忘了,现在法制健全了,老百姓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但这个社会公平么?以权势压人,以形式逼迫的人还在,这些人仗着金钱的势力迫害穷人,他是合法的,所以在不同的年代,永远有贫穷的大众,所以他们内心还是有一种对待不公平世道的骨气,那么就会有武侠出现。
当然时代变了,今天是不允许违法犯罪的,哪怕再有功业道德,但是在法律的担保之下你也不能做。
新时代有新武侠产生,在我的小说里面也强调女侠,《甘十九妹》就是,她是一个女孩子,但我觉得中国武侠文化里面首创的武侠形象就是一位女侠,越女,“越王问剑于越女”,还有侠义人士秋瑾,也是一位女士。
对港台通俗文学的认识与了解2
简谈对港台通俗文学的认识与了解港台通俗文学兴起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社会生活的非政治化使大众的消遣娱乐需求得到了解放。
在政治运动不断的年代里,政治理性统治了社会文化生活,人们的消遣娱乐需要被抑制到最低程度。
而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与香港,有着与内地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判断标准,政治权力话语的浸染相对薄弱,因此不论对武侠,对情爱,还是对异域风情,都能进行无拘无束的率真描写。
爱情就是爱情,武侠就是武侠,较少有政治话语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话语背景下,金庸、琼瑶与三毛三位作家的登陆,都或多或少被打上商业化写作的印记。
而“商业化写作”的大众文化传播性质,又因迥异于中国传统的政治权力话语的写作方式,给刚刚从文化专制主义恶梦中醒来的国人,以清风拂面的感觉。
金庸笔下的“侠”,个个都是寻情、戏情、护情、殉情的化身,“武”为标,“侠”为本,“武”为形,“侠”为神。
过去,我们谈武论道,以此阐析金庸,奢谈中国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金庸小说几乎成为解释中国文化的启蒙读本;琼瑶高标“纯爱”的旗帜高高飘扬,自然引起广大的少男少女的青睐,也是对以往“以理制情”主义的反拔;而三毛带给我们的则是另一种格局,她的异国情调、异域风情,为久违世界的国人洞开一扇窗牖。
所以他们走红于那个时代,也就非常自然了。
对港台通俗文学的认识从以下多角度分析: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港台通俗文学堪称文化蕴藏量极为丰富的宝库。
传统的儒、道、佛文化,官场文化,商场文化,平民文化,等等。
与同时期纯文学相比,港台通俗文学偏向于传统和保守,不热衷于追求前卫性和现代性。
它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采取基本认同的态度。
因此,在港台通俗文学中保存着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
其一,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
它讲究秩序,推崇情操,遵奉温良恭俭让,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弘扬刚健自强、生生不已的主体精神。
港台通俗历史小说在表现儒家文化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尤其是高阳笔下的人物,从一代明君李世民、康熙、乾隆,到名臣雅士曹彬、唐寅、曹雪芹乃至普通人物,其身上都闪耀着儒家文化的光辉。
武侠小说十大名家,其中一位被誉为武侠小说开山鼻祖,不是金庸
武侠小说十大名家,其中一位被誉为武侠小说开山鼻祖,不是金庸或许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武侠的世界,而近来,笑傲江湖的金庸先生已经去世,让许多人的心中充满了惋惜,在武侠世界,作家有很多,但真正被称为大家的不多,今天小编为大家盘点了武侠小说的十位名家,仅代表个人观点!10、萧逸萧逸,台湾新派武侠小说作者,萧逸是山东菏泽人,金庸为浙江海宁人,所以新派武侠小说江湖上有'南金北萧'之说。
与金庸作品的磅礴大气不同,萧逸的作品典雅婉约,风格飘逸流畅,注重奇巧的构思和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所以人送雅号'情侠'。
代表作有《铁雁霜翎》、《七禽掌》、《白如云》、《春江万里情》、《昆仑七子》、《长剑相思》、《甘十九妹》、《马鸣风萧萧》、《饮马流花河》等。
9、李凉李凉,堪称'幽默武侠'派祖师,其作品诙谐有趣,让人读来兴味盎然,红遍港、台、大陆,每部稿酬高达百万以上,成为当年最畅销作家之一。
其代表作《奇侠杨小邪》,小说风格诙谐幽默,语调轻松。
《本尊分身》是李凉的又一部代表作,同过去作品不同,鬼情情节,神佛思想充斥整部小说,标志作品风格的转变。
诚如金庸所言:'幽默是最佳人际桥梁。
李凉属天才型者,其文活泼生动,选材每中要害,且耐力惊人,在经过十年商场历练,重新执笔,必将再创旋风。
'8、王度庐王度庐,字霄羽。
'度庐'是其写武侠小说时用的笔名。
他与'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社会反讽派'宫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北派五大家' 。
王度庐自幼丧父,家中生计全靠母亲及姊姊替人帮佣维持,自己十二岁起,也开始在外赚钱谋生,学业则一直断断续续,全凭自己苦修,自小的困苦环境,也间接造成日后在作品上的悲剧观点。
代表作有《河岳游侠传》《鹤惊昆仑》《剑气珠光》《卧虎藏龙》等。
我与武侠大家萧逸先生的来往
52各界我的回忆慕津锋我与武侠大家萧逸先生的来往萧逸(1935—2018),原名萧敬人,山东菏泽人,台湾新派武侠小说家。
其代表作有《铁雁霜翎》《饮马流花河》《甘十九妹》《无忧公主》《长剑相思》等。
在我长达18年的征集生涯中,我和萧逸先生相识整整十年,但读他的小说却已近30年。
本以为还有机会再见这位老人,与他再聊一聊武侠世界中的“恩怨情仇”。
可我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一2018年11月19日晚上,看了一整天资料的我有些疲惫,打开电脑本想上网浏览一些资讯,换换脑子休息一下。
可刚打开“头条资讯”的网页,我就看到一条让我非常震惊的新闻:11月19日晚,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发讣告: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家萧逸先生(Shiao Ching Jen)于2018年11月19日8:45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辞世,享年83岁。
这怎么可能?7月底的时候,萧逸先生还从美国家中给我打电话,老人的声音听上去依旧中气十足,他告诉我:秋天,他准备到北京走走,他希望我能帮他联系作协外联部帮他订房间。
到时,他想邀我这位小友一起聚聚。
我说没问题,我一定在北京等着您。
我记得我当时还问他最近身体怎样?他说:刚刚去医院做过检查,身体还不错。
可整整一个秋季,我都没有等到萧逸先生。
我想可能是北京的天气逐渐冷了,老人想等春暖花开时再来走走,毕竟也是80多岁的老人了。
没想到再看到他的消息,老人却已驾鹤西去。
从此,“饮马流花河畔”再也听不到“马鸣风萧萧”。
我和萧逸先生相识整整十年,但读他的小说却已近30年。
他的武侠小说典雅婉约,风格飘逸流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靡大陆;他与诸葛青云、卧龙生、司马翎、古龙曾并称“台湾武侠五虎将”。
在他的武侠创作巅峰期,曾与金庸齐名,江湖人称“南金北萧”。
后因定居洛杉矶,北大教授孔庆东又称他为武林中的“美洲豹”。
在我长达18年的征集生涯中,我结识过两位武侠作家:一位是创作《四大名捕》的“后武侠”代表人物温瑞安先生,另一位便是“武林中的‘美洲豹’”萧逸先生。
台湾的武侠小说与武侠研究(1)
台湾的武侠小说与武侠研究(1)武侠小说是台湾通俗小说的主流,拥有完整而丰富的发展历史与过程,不仅作家、作品的数量庞大,作质量素也相当优秀,足以跻身于文学之列而不愧。
本文首先介绍了台湾武侠小说的几个重要发展时期及相应作家、作品。
台湾武侠小说的蓬勃发展,实际上得力于诸多通俗媒体的推波助澜,其中尤其以武侠电影、武侠广播、武侠连续剧及漫画的影响最大。
这些媒体与武侠小说的发展密切相关,共同缔建了特殊的武侠文化。
不过,相应的武侠研究,在台湾目前才正在展开中。
武侠研究的开展,金庸小说的解禁是一大关键,因此,1979年就成为台湾武侠研究的新起点,无论是在侠客观念或专家专著的研究上,都有相当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更可贵的是已经引起学术单位的重视。
尽管在整个文类的探讨和武侠小说历史发展的研究上,尚有待加强,但也已经算是踏出了关键性的步伐。
目前,淡江大学中文系已成立全世界第一个武侠小说研究室,预计积极展开各种相关的研究。
在整个世界趋于国际化的现状中,武侠小说所代表的独特的「中国特色」,相信是能引起全球汉学界重视的。
台湾通俗小说的主流——武侠小说在台湾众多的通俗小说类型中[1],武侠小说无论就流传历史、投入作家、作品数量及相关的社会文化影响而言,重要性都是首屈一指的。
大抵从民国38年(公元1949年,以下年代均以公历标明)以后,武侠小说随着台湾光复后逐步兴复的报纸,崭露了它一贯而独特的魅力,更在漫画、广播、电影、电视等声光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快速崛起成长为台湾最重要的通俗小说。
台湾的武侠小说,承继着大陆30年代的武侠风,但却拥有完整的发展历史与演变过程,其成就不仅超越前贤,即使相较盛誉一时的「新派金梁」[2],也不遑多让。
就其发展而言,约可分为五个时期:(1)先驱期:约当1946年至1956年,以衍传民初诸大家余烈为主,历史性较浓,不乏浅近文言的短篇作品,代表作家有取清宫历史,敷衍「英雄儿女的悲欢离合」情节的郎红浣(1952,《古瑟哀弦》)、取材于历史传奇,铺陈民间侠慨的成铁吾(1956,《吕四娘别传》);(2)发展期:约当1957年至1961年,此期台湾重要的武侠名家陆续崭露头角,卧龙生(1957,《风尘侠影》)以宏伟的结构、精巧的布局崛起;司马翎(1958,《关洛风云录》)以缜密的思致、严谨的推理见长;诸葛青云(1958,《墨剑双英》)以斯文的雅致、缠绵的情致取胜,鼎足而三;其它如伴霞楼主(1958,《凤舞鸾翔》)之精警生动、上官鼎(1959,《芦野侠踪》)之新颖出奇、古龙(1960,《苍穹神剑》)之初试啼声、萧逸(1960,《铁雁霜翎》)之新艺侠情、东方玉(1961,《纵鹤擒龙》)之变化莫测、柳残阳(1961,《玉面修罗》)之铁血江湖,亦皆缤纷可观,于传衍民初诸家外,复能渐开新局,属发展时期;(3)鼎盛期:约当1962年至1976年,上述诸家,锐意兴革,迭有佳作,陆鱼于1961年作《少年行》、司马翎于1962年作《圣剑飞霜》、古龙于1964年作《浣花洗剑录》,开启了「新派」武侠小说的纪元,并且为后来为期十年以上的「古龙世纪」铺奠了深厚的根基;(4)衰微期:约当1977年至1990年,此时虽有温瑞安之《四大名捕会京师》(1977)广获瞩目,古龙亦仍不时有新作诞生,然多数作家皆渐告引退,武侠小说寖渐步入衰微;1979年,金庸小说解禁,以「旧作变新说」,造成至今仍影响深远的「金庸旋风」,更使名家却步;1980年,李凉以《奇神杨小邪》始作俑,引领出一批批标榜着「香艳刺激」的「伪武侠」充斥坊间,武侠小说几乎到达不堪闻问的地步,是为衰微期。
小说中的武侠元素分析
小说中的武侠元素分析近年来,武侠小说在文学界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等经典作品更是被不少读者奉为经典。
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具有浓郁东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体裁,其魅力不仅在于它本身的情节紧凑、描写细腻等方面,更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武侠元素。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小说中的武侠元素展开分析。
一、传统武侠修养武侠小说中的主角往往身怀绝技,拥有过人的武功,这些武功往往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学会,而是需要一定的修养。
传统武侠修养涉及到独孤九剑、太极功夫等练武方法、养生之道、内外一体等方面,如金庸先生的笔下,普及了不同绝学的修习方法、过招的技巧、剑法的细节、功夫的吐纳等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武林之中,感受到了武林之道。
二、人物形象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其特点之一,通常在小说中,男主角总是个风流倜傥、忠诚义气的英雄,他通常会成为正义的代表,去除武林之中的邪恶与黑暗。
而女主角往往是个文静温柔、聪明伶俐的美女,虽然外表柔弱但却坚定不移,为男主角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帮助。
通常,小说中角色人物刻画生动、多样化,在人物性格、行为表现上也存在多元化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剧情跌宕起伏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总是跌宕起伏,不仅紧凑悬疑、刺激,而且富有感性思考。
故事情节的每一步都扣人心弦,不断引诱人们想要追下去的味道。
功夫大战、阴谋诡计、爱恨情仇,这些复杂的故事情节糅合在一起,使得小说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四、小说中的武侠精神武侠小说中蕴含着独特的精神内涵。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武侠小说中的正义感强烈、充满人性关怀,强调修身养性、崇尚正义、反对邪恶。
武侠小说代表了东方文化中对传统文化、精神层面的回归,是反映社会的一部分现象。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武侠人物不仅仅体现了自己的武学成就,更在于他们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修养。
这种素质的修养往往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成功的经历筑就起来的,而正是这种不离不弃的情感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让武侠小说成为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偷师蜀山剑侠传的3本武侠小说,比不上还珠楼主,却值得一看
偷师蜀山剑侠传的3本武侠小说,比不上还珠楼主,却值得一看蜀山剑侠传,是武侠小说中的传奇巨作。
书中光怪陆离,想象力突破天际,文采超越常人,到现在依然是武侠小说中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
在蜀山剑侠传之后,几乎的所有武侠作者都受过还珠楼主的影响。
就算是糅合历史、自成一家的金庸,里面也有蜀山剑侠传的影子。
至于其他武侠作者,就更是对还珠楼主顶礼膜拜,念念不忘了。
虽然蜀山剑侠传过时了,但是老武侠迷对蜀山剑侠传还是有感情的,还是想看一些类似作品。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看武侠26年的老书虫。
记得关注我,一起来看看偷师蜀山剑侠传的3本武侠小说,想象瑰丽,文采也很不错,比不上还珠楼主,却值得一看。
第1名,萧逸《剑仙列传》(又名《剑仙传奇》。
)萧逸的文笔本身比较细腻,富有文采,从还珠楼主那里吸取了许多养分。
这本小说讲述了男主角杜铁池进入青城派修仙,最终得道升仙,获得新的七修洞府,为光大七修门而努力。
大家看蜀山剑侠传的时候,会感觉修仙修道必须放弃爱情,而萧逸这本小说里面既按照蜀山模式,让男主角杜铁池和梁莹莹有一段三生情缘的纠葛,同时又做出创新,让男女主角最终成为眷属,羡煞旁人。
打斗方面,很有蜀山的遗风,想象力非常多,故事内容非常新鲜,让人佩服作者的才华。
人物设定方面,除了女主角梁莹莹的天真烂漫让人记忆犹新,诸如剑髯公、七修真人等角色都栩栩如生,颇多亮点,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第2名,南湘野叟《玉佩银铃》。
南湘野叟,是湖南人,所以才有这个笔名。
他的成名作,正是模仿还珠楼主的《玉佩银铃》。
小说一开场就是神奇的猿猴,先声夺人,获得了读者的注意力。
而《蜀山剑侠传》中也有白猿的描写,很容易可以看出南湘野叟对还珠楼主的学习。
当然,南湘野叟还是有很多自己的创意,想象力也很丰富,比如说书中出现的仙鹤、八毒金蛊、红蛇灵箭等等神奇事物,以及虚元神功等众多神奇功法,简直是琳琅满目,让人眼界大开。
这本书文笔当然比不上还珠楼主,但是也很不错了,文字通顺,描写简洁,让人能够一口气看完。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论金庸小说之武学意境
亦人心 中一境界 。 故能写真景物 , 真感情者 , 谓之有境界 ; 否则
谓之无境界 ” 。这是从作 者的感受 、 作 品的表 现角度来 强调表 达“ 真感情” 和“ 真景物” 的。 而从读者 的审美欣赏角度而言 , 意 境是难 以言传又意味无穷 的“ 韵外之致 ” 和“ 味外之 旨” 。即作 者把 自己所感 知之“ 情 景” 在 作品 中作 鲜明真切 的表现 , 使读 者在得 到同样鲜 明真 切的感受 并能引发无限感悟和 回味。这
机 。”
一
在《 天龙八 部》 中多次提 到的玲珑棋 局 , 一个一 直没有 人 能解开的难题被 一个 没有心机 的外行人解开 ,此 中道 理 白是 耐人寻味 。 围棋之道象征人生兴亡成败 , 生生死死 , 得得失失 , 中国的文学理念的最高境 界也莫过 于此 了。
三 、金庸 的武功 描写建 立在 广读深研 佛道 的基础 上, 将练功者的精神修养 、 心性修练相结合 。 并从 中写 出 自己的独到 心得 , 使武学至理上升至哲学高度
记》 第二十四 回中张三丰教张无忌无忘太极剑 的一段 。 太极关
键在无 形 , 不 以“ 剑招” 取胜 , 而以其“ 圆转不断 、 节 节贯穿 ” 的
剑意取胜 , 这是一种 “ 无招无式 ” 的功夫 , 所以张无忌每次演 练 样 的意境适合于古今 中外一切 内容形式各异 的优 秀作 品。优 都不相 同 , 旁人看得不明所以。 张三丰只传剑 意不传剑招 的方 秀作品总不满足感性 现实的真 实 , 而追求更普遍 隽永 的意蕴。 法体现金庸对治学之道 的理解 。 金庸小说从 开始发表到封笔至今经历 了半个世纪仍然 长 盛不衰 , 读者 群遍及不 同地 域 、 年龄 、 文化层次和 民族阶级 , 可 谓跨越地理和时空 。 金庸写 的是武侠小说 , 自然离不开武功描 写, 武功和打斗是武侠小说不可或缺 的因素 , 而金庸独创 的武 学意境 可以说是形成小说哲理 意境 的一个主要方面。如陈墨 所说“ 金庸小说内蕴丰富 , 意境深广 , 不仅有精彩 的故事 、 鲜 明 的人物 、 精妙 的技巧和方法 , 更有言外之意 , 韵外之致 , 道理禅
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文化底蕴
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文化底蕴武侠小说是中国文学的特有品种,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读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金庸的作品,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和文化底蕴两个角度来谈论武侠小说的特色和意义。
一、人物形象武侠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划分为主角和配角两类。
主角通常是那些带领读者进入故事情节的人物,而配角则是为主角提供相应服务的人物。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了解武侠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形象。
1.主角形象主角在武侠小说中通常是一个卓越的武功高手,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
在金庸的作品中,例如《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们个性鲜明,性格独特,有着自己的坚韧和信仰,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时会毫不犹豫地保护弱者,维护正义,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配角形象武侠小说中的配角则不同于主角,他们通常不是武功高手,但是他们在小说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可以帮助主角完成许多任务,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提供帮助。
例如金庸的作品中,小龙女就是周伯通和郭靖的一位重要配角,她虽然不会武功,但是她有着非常高的文化修养和感人的情感,让许多读者深深地喜爱她。
二、文化底蕴武侠小说的人物形象不仅细腻而生动,同时其中也蕴含着深厚而浩大的文化底蕴。
武侠小说中表现出的文化底蕴包括了武侠道德、古典诗词和神话故事等方面。
1.武侠道德武侠道德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武侠小说中,武侠道德体现在许多角色的言行举止中,这些角色有时会遵循武者荣辱制度,有时会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正义感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武侠小说中的这些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就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2.古典诗词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武侠小说中也经常出现。
萧逸:一生飘逸,收鞘无声
萧逸:一生飘逸,收鞘无声作者:宫照华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9年第02期2018年11月19日,著名武侠小说家萧逸次子萧培寰发布讣闻:萧逸于2018年11月19日8:45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辞世,享年83岁。
相比于其他武侠大家,如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萧逸的知名度略低,作品流传得也不像其他人那么广泛。
但是,萧逸在“情侠”“仙侠”的故事创作上,以及武侠小说与严肃小说的融合和抒情散文笔法的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贡献。
有例为证:他做了一个不十分显眼的动作,等到二女忽然发觉到他的面色有异时,显然他已完成了凌厉的剖腹动作,右手乍抬,玉龙剑霍地由腹内拔出,摔置一边,“锵啷啷!”一声脆响,大片的红血,由他小腹喷出来,真真称得上怒血四溅!伟岸的身躯,直直地倒了下来!“尹哥哥……”甘十九妹断肠地叫了一声,遂即由银珠怀抱中挣脱出来。
两个血人缓缓地接近着,终于紧紧地拥抱一团。
当他们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时,这个天底下不再有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把他们分开了。
这是萧逸代表作《甘十九妹》的结尾,读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国的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的结局。
作为与金庸并称为“南金北萧”的武侠作者,他的文风读起来却和金庸非常不同,没有那么多磅礴大气、家国情仇的笔调,句子更抒情,偏散文化。
正如他为自己取的笔名“逸”,也是希望自己能一辈子活得飘逸、豪放。
在写作之外,他的生活也是如此,无拘无束,一生专门从事武侠小说写作,没干过其他职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辈子没有上过一天班”。
萧逸的父亲是国民党抗日将领萧之楚。
1935年6月4日,本名萧敬人的他出生在北京,他的父亲在一年前刚被授予陆军中将,时值抗日,第二年战争全面爆发,萧逸的幼年也跟着父亲一路奔波。
1938年,萧之楚跟随部队前往重庆,担任江防与防空部门的副总司令。
这个家庭环境也多少为萧逸日后的武侠创作提供了土壤,在2009年《东方早报》的采访中,他提到了国民党军官家庭带来的童年影响,“我写武侠确实与这个有关系,从小家里就灌输效忠国家,此外,我从小就在家听京剧,家里常常开堂会,这也丰富了我的武侠小说写作”。
萧逸的口吻写信
萧逸的口吻写信
摘要:
1.萧逸其人及其作品
2.萧逸的口吻特点
3.萧逸信件的内容和风格
4.萧逸信件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萧逸,原名萧敬人,是我国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被誉为“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情节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其中《七种武器》系列更是被誉为经典之作。
萧逸的口吻独特,其作品语言优美,文字韵味醇厚,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性。
他的口吻写信,更是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萧逸的信件,无论是写给读者还是写给朋友,都充满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信件内容丰富,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社会的思考,更有对友情的珍视。
他的信件风格独特,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读来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萧逸的信件,不仅是他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他的信件中,充满了他对人性、人生、社会、历史等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些都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萧逸的口吻写信,不仅是他个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情感的表达,也是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的体现。
关于萧逸的作文600字
关于萧逸的作文600字
萧逸,1935年6月4日出生于北京,原名萧敬人,山东菏泽人。
萧逸先生是将门之后,父亲是著名的抗日名将萧之楚。
他自幼受到严父的言传身教,生活有节,勤勉发奋。
萧逸是著名新派武侠、历史小说大家。
萧逸一生共创作长篇历史、侠情小说近五十余部。
其中《甘十九妹》《饮马流花河》《无忧公主》《马鸣风萧萧》《长剑相思》等多部著作四十年来发行量己超过千万册,并有诸多作品改编为影视剧,又以《甘十九妹》最为驰名。
在武侠小说创作上,萧逸强调不仅要显示“武”,更应注重“侠义”的刻画。
萧逸与金庸齐名,曾有“南金北萧”之称。
与金庸作品的磅礴大气不同,萧逸的作品典雅婉约,风格飘逸流畅,注重奇巧的构思和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情感,所以人送雅号“情侠”。
萧逸先生的文学成就曾经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华文读者,他笔下的人物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和世界各地的华文读者中深入人心。
如今萧逸离世,世间再无江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逸的尴尬与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
作者:龙其林《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3日04版)【文化评析】
近日,武侠小说家萧逸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
萧逸是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家,但与金庸去世刷爆朋友圈引发各界缅怀不同,萧逸去世后文化界与评论界反应寥寥。
更为尴尬的是,作为一位创作了50多部武侠小说、作品发行量超过千万册的作家,在中国知网上甚至找不到一篇专门谈论其武侠小说的学术论文。
同为武侠小说名家,萧逸的身后遭遇及其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落差令人感慨。
萧逸自幼熟读《水浒传》《三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作品,早在大学时便创作发表了处女座《铁雁霜翎》,香港电影公司将其搬上了银幕,从此一举成名。
应该说,萧逸的起点之高、发展之顺,是超过了许多武侠小说作家的。
在长期的创作中,他也尝试在历史时间和人物背景中展开构思,加强了对于作品环境的表现和对复杂人性的刻画,将侠义、人情融会在武艺描写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追求。
萧逸对自己武侠小说的艺术质地颇为自信,他曾这样憧憬:“我会以自己的努力,提升它到文学领域,让武侠小说作为教材,自己也不觉得脸红。
”自从1963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将《铁雁霜翎》搬上银幕之后,萧逸的作品被香港、台湾、大陆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的作品颇多。
但热闹的表象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祖国大陆的学术界和文化界似乎并未将萧逸看作一位可以与金庸齐头并论的武侠小说大家,不仅他的武侠作品出版次数有限,学术界的研究也是付之阙如,许多读者尤其是年青一代更是对其十分陌生。
对于武侠小说难以进入文学殿堂的问题,萧逸曾认为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人们有先入为主的偏见,认为武侠小说只是神怪打斗的场面,缺乏文学价值;二是文学批评家缺乏对于武侠小说的阅读和理解;三是部分写作者粗制滥造,败坏了武侠小说的名声。
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却无法解释金庸、梁羽生等武侠作家何以堂而皇之地进入文学史并且获得广泛认可的现象。
我想形成这种剧烈对比的一个根本原因,即在于作家写作过程中对于武侠小说文化内涵的重视与否、表现得是否到位。
萧逸的武侠小说有时被称为“情侠小说”,这是因为作家在创作中努力追求情感与侠义的贯通,正如他所言:“武侠小说的要旨在于一个‘侠’字,侠是伟大的同情,有伟大的同情心,讲义气就是侠,不一定会武功的人才是侠。
”
问题在于,萧逸的武侠小说都是围绕爱情和义气展开情节,情节固然吸引人,却缺乏一种更为深沉、内敛、启发人心的文化内涵。
金庸小说充满着传统文化要
素,从琴棋书画到经史子集,从儒家精神到儒释道文化,处处彰显着传统中国的文化魅力。
而萧逸的作品则过于聚焦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与江湖恩仇,对于传统文化显示出知识储备的不足与写作上的生疏。
萧逸的武侠小说情节紧凑,故事起伏,人物塑造也颇为精彩,但文化内涵的欠缺使得文化界和评论界都不太重视其作品的意义。
一旦武侠小说稀释了传统文化内涵,而只注重表现爱情与侠义本身,就会让读者只留下文化消费者的阅读快感,却无法经由文化感召与认同而形成神圣的崇高感。
人们在概括现代化给人们带来的变化时,喜欢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
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但文化的特性在于,它是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精神的内化,植根于民族心理深层,只要一个民族没有灭亡,这种文化就一定会永远存在。
对于武侠小说作家而言,理解传统文化、表现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是创作的应有之义,也是一条永不过时的写作箴言。
(作者:龙其林,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