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飞天凌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一、学情分析1.十三四岁的学生刚从学习任务相对较轻的漫长的暑假回到学校,即使有人关注新闻,也是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视觉画面较强的媒体获取,报刊、时事杂志已淡出当今中学生的生活,即使有人关注,他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期待也与选入教材的新闻编者和教者目的和期待相差甚远。
2.夯实基础,这个环节对初二的学生很有必要:字词的音、形、义;人物特写的文体知识.3.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对字、词、句、篇、章的分析、理解、运用,都需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来实现。
4.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习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育模式,从而实现学生学有所获,获得知识、获得能力、获得下一次学习的主观期待。
二、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生字词及短语,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掌握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人物特写的常用写法。
(教学重点)3.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及难点)4.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法,讲述文体知识,讲解文本切入,讲读重点语段,讲演文本透视,因此,可以说,不管哪种教学法,大多伴之以讲授法。
2.谈论法(即问答法):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以此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课堂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主要疑难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讨论或辩论,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累积多人的智慧,生成答案,实现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4.练习法:学练结合,力争学以致用。
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检测)、课中(当堂达标)和课后(教学反馈)练习,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读书指导法: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主旨、结构、主要观点等。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飞天凌空》的基本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飞天凌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五、课后作业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课文观点分析和评价相关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课文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飞天凌空》的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

初中语文《飞天凌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飞天凌空》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理解飞天的含义,及它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飞天凌空》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了解飞天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飞天的含义,及它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1.由师生共同准备《飞天凌空》这篇课文,教师还准备相应的教学解读材料。
2.复印学生阅读材料。
3.准备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课题等简要介绍飞天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展示与解读《飞天凌空》(2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飞天凌空》这篇课文,同时进行适当的解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三、分组阅读(15分钟)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10分钟时间读一读《飞天凌空》这篇课文,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读后感。
四、全班讨论(15分钟)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对《飞天凌空》这篇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五、小组合作练习(15分钟)把学生再次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解答。
六、展示与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问题与解答,并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七、拓展活动(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与《飞天凌空》有关的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八、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飞天凌空》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对飞天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练习和分享,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但是课堂时间有限,需要教师精确掌握时间,保证教学的流程和进度。
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体育竞技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深入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将体育竞技精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举例解释:
-在阅读分析中,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尝试在写作中模仿运用。
-针对细节描写,设计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作者是如何选择和安排细节,以及这些细节如何有效传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闻特写的概念、特点以及在课文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体育竞技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践行这种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篇课文。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新闻特写的概念和特点方面较为顺利,他们能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信息,体会到作者对吕伟的细致刻画。然而,在细节描写和体育竞技精神的实际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体育竞技精神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感悟,这让我深感欣慰。但我同时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对于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仍然感到困惑。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一写作手法还不够熟悉,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优秀9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作特点。
2、把握新闻特写语言文学性与客观性有机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指导学生熟悉新闻特写语言的特点及运用技巧,为学生写出“新闻味”的作品奠基。
教学难点:品味学习本篇新闻特写语言之真实美与动人美的有机结合,在客观叙述和少量修饰语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教学创意:改写对比了解特写,小组探究补白领悟,拓展演练以学助写,比较阅读落实特写。
教学流程:一、补全消息,温故知新(一)下面这则1982年的消息不完整,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消息的结构和特点,将标题和#教案#导语补充完整。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
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
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
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
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
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
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
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xx 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二)吕伟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送给了她。
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飞天”凌空》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学习它作为新闻体裁的独特之处。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这一环节一来对前面消息的学习进行训练夯实,二来补充交代了相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来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飞天凌空》教案

《飞天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文本所描绘的画面,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运用情境教学法,深入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画面。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本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所描绘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祖国的美景。
(2)教师简要介绍文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文本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3. 文本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本的美。
4. 情境教学(1)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等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3. 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4. 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文本中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共五则)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共五则)第一篇:《“飞天”凌空》教学设计“飞天”凌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翘首”“悄然”“屏息敛声”“眼花缭乱”“震耳欲聋”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2.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大声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新闻特写的特点,培养快速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健儿在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
重点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难点体会新闻特写中的“特写”的方法及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吕伟10米跳台的视频资料、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图片、课文音频朗读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了10米高台跳水的冠军。
(播放吕伟跳水的视频),她跳水的这一过程,被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的语言报道了出来。
今天,我们来欣赏他们对吕伟跳水的精彩报道。
二、文本链接1.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相同点:二者都是新闻的范畴,都要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消息,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场景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借助一些文学手法。
2.敦煌壁画: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三、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或播放音频朗读,思考:这篇新闻特写报道的主要事实是什么?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赢得女子十米跳台金牌。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跳水动作的“妙极”。
四、课文精读1.文章开头写她站在10米高台的姿态,为什么还要写“白云”、写“飞鸟”?用白云、飞鸟衬托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设计范文三篇在国际体育赛事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我们都听过几个,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特写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3、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4、赏析本文动静穿插、清新优美等特色。
一、新课导入在以通信卫星为代表的电子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同步看到比赛现场瞬间的景象,那么,文字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呢?下面这篇文章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使用形象的语言精心构筑的现场目击式新闻报道,发挥了文字报道的长处,在当今同电视、摄影记者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二、了解新闻特写结合课文后材料《什么是新闻特写》,让学生阅读,教师补充以下内容:新闻特写的创作方法新闻特写的写作要准确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是新闻记者和广大业余新闻报道员应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闻特写的写法,也是原则。
新,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更是新闻特写的特性和本质。
所谓“新”,在新闻特写上应体现所写内容是新近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新闻时效性强的事件,不是旧闻和陈年老账。
闻,就是故事、事件、事情,就是内容。
没有故事,新闻特写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有事件的特色。
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
新闻特写要有生动的故事性。
讲故事,已经成为当下新闻写作的常用技巧之一。
因为受篇幅简短所限,一篇新闻特写往往精选一两个典型故事,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辅以设置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和抖包袱等故事表现手法,在增加报道趣味性的同时,不断深化或衬托新闻主题并强化了新闻传播效果。
特,写好新闻特写,首先要有强烈的现场感。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案

-在分析新闻特写结构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标题的吸引力和导语的概括性,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词汇时,教师应提供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新词汇,加深理解和记忆。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的深化: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如体育竞技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新闻特写的结构和吕伟的人物形象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新闻特写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抓住细节、如何生动描绘场景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新闻特写的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有没有注意过跳水这项运动?”(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跳水运动背后的故事和体育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新闻特写的基本概念。新闻特写是对特定人物或事件的详细报道,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它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事件。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新闻特写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将吕伟夺魁的过程和背后的努力呈现给我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明确《飞天凌空》的结构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会文章中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写法的运用。
难点: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架起娇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画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明确:(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2)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来源:学科网ZXXK]明确:(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感受语言魅力在文中第二部分,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2~4段,品味动词的精妙之处。
明确: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第一单元“飞天”凌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人教版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深度: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课文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价值。
-例如:课文中飞天的象征意义和古人对天空的向往可能不易被学生把握,需要教师引导讨论。
-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在写作中可能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例如:学生可能知道比喻是什么,但在实际写作中不知道如何运用,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突破。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飞天的文化背景、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飞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于心,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一单元“飞天”凌空(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飞天”凌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阅读理解:《敦煌飞天》课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飞天的神话传说,感受古人对天空的向往和探索。
2.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翩翩起舞”、“翱翔”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和生字词的运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文化背景介绍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飞天相关的主题,如“飞天的现代意义”或“如何将飞天元素融入现代艺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创意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飞天的小短文。
《飞天凌空》教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飞天凌空》教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目标】1.掌握“翘首“”悄然”“屏息敛声”“眼花缭乱”“震耳欲聋”等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2.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在大声朗读中体会特点,培养快速阅读新闻特写的能力。
3. 感受中国健儿在运动场上的精彩瞬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
自学导航智者加速(红笔记录)【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写作背景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她跳水的这一过程,被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的语言报道了出来,写成了这则特写【文体知识】1. 特写本来是拍电影的一种手法,特写镜头专门拍摄人或物的一部分,并进行特别放大。
现在我们借用“特写镜头”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生活中的新闻,特点是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有集中的、精细的、突出的描绘和刻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如果说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话,那么新闻特写则是用形象的事实说话。
它常常抓住事物有特征的一面进行描述,比消息更细腻、更生动、更形象。
由于新闻特写的画面感特别强,因此常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2. 消息是报纸上写的报道某一事件的都用消息文体。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特写是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作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其他相关文体知识可见书P9 什么是新闻特写)【扫清阅读障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凌( ) 翘 ( )首潇洒()悄()然屏()息敛()声眼花缭( )乱2.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词语应该积累?用记号笔划出。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这篇新闻特写报道的主要事实是什么?2.大声朗读课文,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温馨提示:认真阅读资料,用记号笔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1.注意字音字形(把易错字写在田字格中)学法指导:从新闻要素把握课文内容: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如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此外,我还将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航天动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文章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文章的脉络呈现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文章结构。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举例说明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表现得积极主动。但我发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飞天”凌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看过火箭发射或者对太空有过好奇?”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中国航天事业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主要围绕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通过描述“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飞天”凌空》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基本内容,熟悉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其背景;
2. 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文章中的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文章中的内容。
四、教学难点:
1. 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基本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法:老师用讲解法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启发法:老师分析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以及其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情景法:老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去体验文章中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4. 讨论法: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人物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5. 合作学习法: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优秀教案“飞天” 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 0 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 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 之美。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提问1 :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不雅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 . 7 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好不容易,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 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明确:不能。
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
跳水后不雅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示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 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 “举起” “一蹬” “飞去” 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 这句话使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 ,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③“如梦初醒的不雅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 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 写出了不雅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 ,写出不雅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但我也发现,自己在启发学生思考方面还有待提高。如何在提问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是我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阅读课文《“飞天”凌空》,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2.学习生字词:遨游、卓越、精湛、梦想、探索等。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赞美。
4.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会表达对国家发展的赞美之情。
6.拓展阅读:了解其他国家的航天发展,对比分析我国的航天优势。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总之,今天的课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2.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3.注重实践活动的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精选3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闻特写中的佳作,将跳水运动员从准备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四个画面,充分展现了跳水姑娘的运动之美,达到了“突出较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飞天凌空,作者整理分享了3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飞天”凌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新闻特写的含义和价值;2.掌握本文的写法,制作新闻特写评价量表;3.掌握消息和特写两种体裁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难点:把握新闻特写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过程】一、了解体裁1.了解写作背景屏幕显示,学生阅读:《“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
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榜样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2.了解新闻特写屏幕显示,教师讲解:(1)“特写”,作为电影学中的术语时,指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一个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
(2)新闻特写含义: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有价值、较生动感人、较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3)新闻特写价值:满足读者想进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想现场目击“具体情况如何”的需求。
二、感知全文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三、探究写法1.动作分解一段:镜头1:起跳前的一刹那(榜样)第二段:镜头2:在空中一瞬间的停滞第三段:镜头3:展示身体优美线条的1.7秒第四段:镜头4:“入水”的刹那第五段:镜头5:观众的反应2.描绘准确细读课文,完成填空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教案

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飞天凌空》这篇课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关于飞翔的梦想,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词语理解和修辞手法运用是学生们的一个难点。尽管我尽力通过举例和讲解来帮助他们,但感觉还需要寻找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或许在下节课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们自己创作小段落,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这样他们能更直观地体会修辞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飞天凌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掌握词语运用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课文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感悟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语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仿写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飞天梦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创意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飞天凌空》描绘了作者对飞天的向往和赞美。这种向往体现了人类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文中将人物比喻为“凌空的白天鹅”,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其“优雅”特质,这是修辞手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飞天”凌空》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1、正文部分双枪将军金弦阵,分红旌紫电蛟津。
露寒光,风劲竹,等空回首,无人芳草减。
八百里秦川路,多少名士桥畔秋。
试问天上宫阙,谁家今夜扫除。
1.2、生字与词语解释1. 露寒光:露水凝结成的亮光。
2. 竹:竹子。
3. 芳草:芳香的草。
4. 桥畔:桥边。
5. 宫阙:皇家建筑。
6. 扫除:清洁。
二、教案2.1、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一篇古诗文,原文由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登飞来峰》改编而来。
它讲述了十分壮观的自然景观和吸引人的历史故事,启发学生爱好自然与文化,培养审美素养。
2.2、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会:1.理解古代壮观的自然景观。
2.了解古代繁荣的文化背景。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与词语。
4.培养学生预测,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
5.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
2.3、教学方法课堂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和课文朗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思维和全面发展。
2.4、教学过程2.4.1、热身(5分钟)在讲解今天的课文内容之前,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力、猜想力和联想力等方面进行热身站立活动,激发学生的利他情感。
2.4.2、学习(30分钟)1. 教师阅读课文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可以轮流让一些学生诵读,增强学生参与感和体验感,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2. 学生朗诵课文朗诵由教师指定学生上台进行,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3. 课文导读教师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前作业评价,讲述课文的主旨,分析课文的结构和文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4. 生字和词语解释教师根据生字词及词语的用法和语境进行讲解和解释,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其中采用中英文对照方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营养和交流。
5. 语言心理感受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2.4.3、小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结合课文的小组讨论,让他们理解课文、交流课堂、强化语言表达和思维价值,为下一步语言表达和思考作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天”凌空
教学目的
1.了解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2.把握吕伟表演“5136”的全过程,体会她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通过朗读、品味、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5.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领会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领域,美国有篮球梦之队,中国有跳水梦之队,中国姑娘吕伟从10米跳台纵身一跃,瞬间惊艳了全世界。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闻特写《“飞天”凌空》,感受中国姑娘那“飞天”之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内容,体会写法
提问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提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
明确: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提问3:课文标题是《“飞天”凌空》,能不能只写吕伟跳水这一部分内容,把其他内容删去?
明确:不能。
跳水前的场景描写,特别是对白云和飞鸟的描写,是用白云和飞鸟的动来衬托吕伟的静。
跳水后观众的反应以及裁判的评分等,是侧面表现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
目标导学二:品读课文,把握情感
提问4:默读并批注,体会吕伟跳水动作的“飞天”之美。
明确:可从选词、修辞手法、写法等角度进行品析感受。
示例:①“轻舒”“举起”“一蹬”“飞去”四个动词,把吕伟起跳的轻巧灵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
②“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比作凌空翔舞的“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形体优美、动作轻盈,宛如天仙凌虚蹈空。
③“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这里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梦初醒”写出了观众被吕伟优美的跳水动作所陶醉,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震耳欲
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写出观众被吕伟的表演征服,用鼓掌和欢呼表达由衷的赞赏。
这样的手法,把气氛推向高潮,让读者有一种酣畅淋漓的精神享受。
提问5:细读课文,说说这篇特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运动员吕伟为国争光的赞美,为中国有这样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而自豪,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比较异同
多媒体显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
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
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
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
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
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
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
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
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提问6: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明确: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
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
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则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小练笔: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