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复习题库(1)
自考马列文论历年试题及答案文库

自考马列文论历年试题及答案文库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文艺理论是研究文艺与社会生活、文艺创作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自考马列文论的历年试题及答案文库的内容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的根本性质是()A. 阶级性B. 社会性C. 审美性D. 教育性答案:B2.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悲惨世界》B. 《巴黎圣母院》C. 《百年孤独》D. 《战争与和平》答案:C3.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中提出的文学创作原则是()A. 艺术自由B. 党性原则C. 个性解放D. 文学独立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创作应该反映以下哪些方面?()A. 社会现实B. 个人情感C. 阶级斗争D. 人类理想答案:A, C, D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文艺作品的创作?()A. 社会环境B. 作者的阶级立场C. 文艺政策D. 读者的需求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人民性”原则。
答案:人民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文艺作品应该反映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愿望,为人民的利益服务。
具体来说,人民性原则要求文艺作品真实地描绘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要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能够激发人民的革命意识和斗争精神。
2. 论述列宁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观点。
答案:列宁认为文艺不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而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
他强调文艺应该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政治目标,成为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工具。
列宁反对将文艺作为纯粹的艺术享受,主张文艺应该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通过文艺作品来教育和团结人民,推动社会的进步和革命的进程。
四、论述题1.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答案: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关注社会现实、描绘生活真实的文学流派。
它的特点包括:(1)真实性:现实主义文学追求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无论是人物、事件还是环境,都力求真实可信;(2)细节描写:通过精细入微的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3)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包含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4)典型化: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反映社会生活的普遍性。
自考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形而上学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第一部著作是()。
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3.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国家是()。
A. 阶级统治的工具B. 社会管理机构C. 社会服务机关D. 社会秩序的维护者4.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统一战线5.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A. 解放思想B. 实事求是C. 改革开放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经济基础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自然属性的总和C. 思想意识的总和D. 经济利益的总和8.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教育B. 劳动C. 科技D. 文化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 公有制经济B. 计划经济C. 按劳分配D. 无阶级社会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是()。
A. 物质极大丰富B. 精神极大丰富C.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D. 社会和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观D. 阶级性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学3. 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有()。
A. 帝国主义论B.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C. 一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D.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4.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
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统一战线5.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马列文论权威期末复习资料

论述1.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答案见课本普鲁士政府为了加强对出版的限制,于1841年12月24日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表面上似乎不对作家的写作活动加以干涉,实际上强化了对民主和自由的防范。
马克思撰写的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揭露普鲁士政府的虚伪的自由主义、真正的专制主义的面孔。
(1)从文章的写作背景而言,该篇写于1842年初。
这是马克思的第一篇反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和代表德国封建反动势力的思想统治的政论性文章。
(2)从写作风格的主体特征而言,马克思引用布封的话“风格就是人”风格是作为写作主体的人的精神个性,(3)从对文化专制舆论的批判而言,p5橙色笔“书报检查不得阻碍人们对真理做严肃和谦逊的探讨,不得使作者受到无理的约束,不得妨碍书籍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4)从风格的主体性因素和客体性因素而言。
P62.“艺术生产论”的意义和危机问法一: 如何理解“它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艺术理论脱离艺术实践的大毛病,克服了主要从静止的观点,主要从创作成果(作品)去看问题的缺点,而是把艺术当做一个感性生活来考察。
”这句话?问法二: 与艺术反映论和艺术创造论相比,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意义何在?意义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绝大多数文艺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因此就不能无视市场的存在,应当适应市场的需求,面向消费者,参与市场的流通与交换,从而显示它的价值。
同时又要充分考虑艺术生产的特性,尊重艺术自身的规律,让文艺产品始终保持自己鲜活的艺术个性,所以不应把文艺完全交付给市场,靠市场引导调节艺术生产,由市场主导文艺的命运。
“艺术生产论”的危机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
艺术创造和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包括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和艺术品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意义和作用,都不应该也不可能用金钱来衡量,艺术无价。
真正的艺术品是民族的宝贵财富,真正的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把艺术品和艺术生产推向市场风险很大。
拜金主义也会腐蚀文化队伍中的堕落者,不仅使他们摒弃崇高的文化责任和艺术追求,不惜粗制滥造,唯利是图,还会影响到整个文艺创造的结构布局和生态环境。
马列文论试题3套

试卷~一一、填空题。
(1)“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这种把美本质人的本质、劳动的本质联系起来的立论方式体现马克思主义美学特有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人类学)的理论角度。
(2)“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审美对象的确立问题的一段论述,在下文中他又从一些相对的方面论述了审美主体的建构的问题,结论是“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以上两段论述相互照应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审美主客体双向建构的思想,即“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也为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主体。
(3)“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同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即所谓“相适应”原理并不矛盾。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适应原理的不平衡理论的基础和前提,不平衡理论是相话应原理的复杂性的表现和引申。
接下来马克思举例以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提出不平衡的历史比较:后来,恩格斯又举例以挪威的两种生产和欧洲各国相比,提出不平衡的国别比较。
这两种比较无论那一种都不是直接比较,即都不是同一时期同一国家或地区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是比较。
(4)马克思(人名)敏锐地指出,济金根覆灭并不是由于他狡诈,而是因为他作为骑士和作为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
或者说得确切些,反对现存制度的新形式,即济金根企图以反对的贵族民族制度来取代当时实行的封建_ 等级制度。
而这种历史倒退是行不通的。
基于同样的判断,恩格斯(人名)在同样的信中指出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马列文论复习资料

马列文论复习资料引言概述:马列文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文论理论。
马列文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社会科学、文化产业以及文学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马列文论的要点,以帮助读者复习和理解这一重要的理论体系。
正文内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1.历史唯物主义对文学的基本观点a.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理b.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文学的要求和评价标准2.阶级斗争对文学的影响a.阶级斗争是文学发展的基本动力b.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于文学创作的要求3.文化产业的角色和地位a.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b.文化产业对于文学创作和创新的影响4.马克思主义对文学形式和样式的观点a.马克思主义对文学形式的要求和评价标准b.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样式的观点和影响5.文学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a.文学与社会现实的互动关系b.文学艺术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和影响第二部分:列宁主义文艺理论与文化产业1.列宁主义对文艺的观点和要求a.列宁主义对文艺的继承和发展b.列宁主义对文艺作品的评价标准2.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矛盾a.文化产业在列宁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b.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3.文化产业对于社会文化建设的作用a.文化产业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b.文化产业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发展4.列宁主义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管理a.列宁主义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管理原则b.列宁主义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5.文化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a.文化产业对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b.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的方式和途径第三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1.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a.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内涵b.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a.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b.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关系3.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创新策略a.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创新路径b.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创新策略和举措4.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与创业环境a.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需求b.文化产业创业环境的建设和支持政策5.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a.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b.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第四部分:马列文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应用1.马列文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和作用a.马列文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理论指导作用b.马列文论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的应用案例2.马列文论在文化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应用a.马列文论在文化产业政策制定中的理论基础b.马列文论在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3.马列文论在文化产品创新中的应用a.马列文论对文化产品创新的理论支持b.马列文论在文化产品创新实践中的运用和经验4.马列文论在文化管理与营销中的应用a.马列文论在文化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价值b.马列文论在文化营销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案例5.马列文论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a.马列文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支持b.马列文论在文化创意产业实践中的运用和效果总结:马列文论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对于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考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生产关系B. 生产方式C. 社会意识形态D. 物质生产力答案:C3.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重要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反杜林论》D. 《自然辩证法》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多样性B. 客观性C. 物质性D. 动态性答案:C5.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文学艺术的根本性质是()A. 审美的B. 阶级的C. 意识形态的D. 商品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E. 马克思主义文论答案:A B C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和剩余价值C. 社会意识形态D.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E. 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答案:A B D E8. 马克思主义文论认为,文学艺术的创作应该()A. 反映社会现实B. 表达个人情感C. 促进社会进步D. 追求商业利润E. 体现阶级斗争答案:A C E三、简答题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源在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三是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揭示了社会发展的阶级斗争规律;四是实践性原则,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
10.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答案: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机制。
00567-马列文论选读-.1(含答案)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31.要观察就应该在下面观察。
()
32.席勒式是把文艺当做主观观念的传声筒。
()
33.审美除了审美客体和与之相匹配的审美主体之外,还需要审美心境。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4.简述文艺普及与提高之间的关系。
35.\
36.简述恩格斯对于未来戏剧的理想。
37.怎样理解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38.《
39.文艺应该如何具有倾向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试述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论美学观。
'
39.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谈到的“文艺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
马列文论自考复习题库

马列文论自考复习题库# 马列文论自考复习题库##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2. 如何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3. 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区别是什么?4. 简述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作用。
5. 论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 什么是剩余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3. 简述资本积累的过程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
4.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表现形式。
5. 什么是商品的二重性?它对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有何意义?##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2. 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特点。
3. 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原则。
4.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1. 马克思对文化的定义是什么?2. 文化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怎样的?3. 简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主要内容。
4. 论述马克思主义对艺术的看法。
5. 什么是意识形态?它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什么?3.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4. 什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 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2. 什么是十月革命?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什么?3. 论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 简述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5. 论述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复习提示:- 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 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实践。
- 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马列文论》试卷1

马克思主义文论试卷1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请指出下列观点出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哪些文章中(10分)1“劳动创造了美”2“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3“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4“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5“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二、名词解释(12分)1“莎士比亚化”2“席勒式”3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三、解释题:解释下列观点(每题10分,共40分)1.“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亦即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当作自己的本质来对待,或者说把自己本身当作类的存在物来对待)的自我确证。
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
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
但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甚至摆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这种需要时才真正在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来进行塑造,而人则值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只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P102.“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进步这个概念决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义上去理解。
……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酷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
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完整)《马列文论》复习题

《马列文论》复习题一、填空题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2。
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3。
爱莎是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
这位作家的国籍是奥地利。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命题出自恩格斯与的通信,信中批评的是这部小说。
5。
《》1932 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公开出版。
在此之前,卢卡奇在1923 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与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意义近似的“”这一概念。
6.1844 年八九月,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第一次合作,着手合著《》一书。
7。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1857 年的《》一书。
8.把《》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9。
“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
10、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在《金枝》中提出了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巫术的理论。
二、名词解释1、法兰克福学派2、形式的相对独立性3、典型4、悲剧5、典型化三、简答题1、恩格斯如何评价歌德?2、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3、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简述文艺的真实性。
4、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简述马克思的异化概念.5、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简述“自然的人化"。
四、论述题1、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如何对异化劳动进行分析的?这一分析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有什么影响?2、请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具体文本,谈谈你对艺术发展“不平衡"理论的理解。
《马列文论》参考一、填空题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
2.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挪威的小资产阶级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巴尔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3.爱莎是敏•考茨基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试卷与答案之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试卷与答案之一马列文论试卷(一)姓名学号成绩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10分。
1、()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提出的观点。
4、()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任何神话都是用()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5、悲剧之父()和喜剧之父()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劳动创造了美。
()2、恩格斯从党派的、道德的观点对歌德进行辩证的评价。
()3、马克思全盘否定了拉萨尔的《济金根》的剧作。
()4、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体的精神差异而不在于社会历史的客观因素。
()5、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统一的批评是最高的批评标准。
()6、恩格斯认为文学的倾向性越明显就越有好。
()7、列宁对托尔斯泰主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8、毛泽东在抗战胜利之后,写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9、文学创作属于绝对自由的心灵活动。
()10、异化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悲剧2、典型化3、莎士比亚化4、现实主义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文艺的倾向性的问题2、恩格斯如何评价歌德?3、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2题。
1、论述马尔库塞的文艺理论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马列文艺参考答案(A)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10分。
1、(马克思)2、(格律恩)3、(《导言》)4、(希腊神话)(想象)。
5、(埃斯库罗斯)(阿里斯多芬)(席勒)6、(细节)(典型人物)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初中

马列文论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A. 一种纯粹的个人创作B. 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C. 脱离社会生活的独立存在D. 完全由作者主观意识决定答案:B2.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提出,无产阶级文学应当()A. 为艺术而艺术B. 为政治服务C. 反映个人情感D. 追求形式上的完美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是()A. 形式主义批评B. 社会历史批评C. 心理分析批评D. 语言结构批评答案:B4.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学艺术的首要任务是()A. 娱乐大众B. 教育人民C. 表达个人情感D. 反映社会现实答案:D5. 列宁在《怎么办?》中强调,无产阶级文学应该()A. 脱离现实B. 反映现实C. 追求唯美D. 忽视群众答案:B6.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的源泉是()A. 个人想象B. 社会生活C. 自然现象D. 宗教信仰答案:B7.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点之一是()A. 重视艺术形式B. 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C. 忽视艺术的审美价值D. 只关注艺术的技巧答案:B8.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指出,无产阶级文学应该()A. 脱离群众B. 接近群众C. 忽视群众D. 利用群众答案:B9.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的创作应该()A. 完全自由B. 受社会制约C. 只凭个人兴趣D. 完全由市场决定答案:B10. 列宁在《怎么办?》中提出,无产阶级文学应该()A. 忽视社会问题B. 反映社会问题C. 只关注个人生活D. 只追求艺术形式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________。
答案:一部分2.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提出,无产阶级文学应该为________服务。
答案:政治3.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是________批评。
答案:社会历史4.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学艺术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1859年4月19日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
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划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且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2.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最早出自19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德斯杜特·德·特拉西(1754—1836)。
他用这个概念来规定所谓“思想的科学”,意识形态作为观念学主要研究认识的起源、界限和认识的可靠性的程度。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形成,虽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但在著名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则详细深入地阐释了这个概念,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乃是一个信仰、观念和思想的体系,属于社会经济基础制约的上层建筑,但又同上层建筑中设施的体制部分不同。
意识形态作为哲学、宗教、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的集合体,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
”3.詹姆逊后现代思想的基石:詹姆逊对后现代的研究主要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更具体地说,是从生产方式变革的层面来阐述的。
他借鉴比利时经济学家曼德尔在《晚期资本主义》中将资本主义分为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三个阶段的构想,坚持将后现代置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更新中加以评价,这一观点构成了詹姆逊整个后现代思想的基石。
4、文艺鉴赏:就是接受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对文艺作品所进行的带有创造性的感知、想象、体验、理解和评价活动,它能使人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
本校马列文论

本校马列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思考练习题一、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1、“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3、“(悲剧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4、“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了现实主义的东西”5、“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
6、“真正艺术家的勇气”7、“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8“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9、出版物的党性原则10、“每一个民族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11、“无产阶级文化协会”12、“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13、“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14、“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15、“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16、“外国的许多东西都要去学,而且要学好,大家也可以见见世面”17、“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18、“向古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活人”19、“百花齐放,推陈出新”20、“双百”方针21、“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22、“审美反映”23、“文化工业”24、“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产品”25、“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26、“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27、“文学与意识形态的离心结构”二、简答题1、简述美学的观点的内涵。
2、简述历史的观点的内涵。
3、简述马克思对文艺在社会结构中地位的认识。
4、希腊神话为什么会有永久的艺术魅力?5、简述马恩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6、简述“席勒式”的内涵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
7、简述“莎士比亚化”的内涵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
8、简述现实主义人物创造的原则。
9、简述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未来理想艺术的内涵。
10、简述恩格斯关于艺术典型塑造的理论。
11、经典理论家是如何认识现实主义艺术的历史使命的?12、简述列宁是如何驳斥资产阶级“创作绝对自由”论的。
聊城大学《马列文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列文论》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异化劳动2、艺术生产二、分析题1、分析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点?2、分析卢卡奇关于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之争的内容和意义?三、论述题结合马克思的异化、生产理论谈谈你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马列文论》练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异化劳动:黑格尔比较早从理论上对异化现象的关注,马克思加以完善。
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一种劳动形态,在劳动中劳动者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
从劳动者和劳动产品、劳动与生产行为的关系来看,都是分离的,是对人作“类存在物”和人本质的异化。
2、艺术生产:从社会学的角度马克思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正式提出,指的是运用符号创造观念世界一种符号生产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起到一种中介的作用。
二、分析题1、分析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个基点?答:首先是哲学观念的转向:马克思完成了从“解释”到“改变”,从“抽象”到“现实”,从“世界的哲学化”到“哲学的世界化”,从“意识”到“物质”的转向,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将世界看作“活动”、“过程”从而构筑一种“存在与时间”历史的哲学话语批判,这种哲学观念的转向成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
其次是实践本位的批判:马克思把整个社会生活的本质看成实践,实践是现实的、感性的对象化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论是马克思哲学观念具象发展的现实化,“哲学的世界化”的实现,实践成为本位,从而也成为我们求解、把握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先决条件。
最后是政治经济学的支点:马克思被后人称为“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马克思说的学说是以政治经济学为支点的。
2、卢卡奇关于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之争的内容和意义?答:卢卡奇与布洛赫、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之争,主要围绕着表现主义的先锋性与破坏性;表现主义创作方法;表现主义是否具有人民性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卢卡奇等人一味推崇古典现实主义艺术,提出了“伟大的现实主义”口号,批判表现主义的先锋的实验与创新和创设的颓废的世界。
马列复习题

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第二章1)马克思在《手稿》中是怎样论述“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对此应作怎样的评价?A:在内容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也就是说,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自身就变为越廉价的商品。
第二.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
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关系,决定了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也必然是异化的。
第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就是要劳动,要自由自觉的劳动。
不允许人进行自由自觉的劳动,是违反人的类本质的。
第四.人同人相异化。
在马克思看来,当一个人分别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类本质处于异化、对立状态的时候,这些东西必然属于另外一个“他人”。
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评价:第一,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无疑是马克思世界观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开了马克思的理论视角向现实的经济生活领域深入的先河,为其以后的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异化劳动理论又标志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观的一定程度上的克服和超越。
第二,从当时的理论界在异化问题上的思想水平来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深度也是很突出的。
在马克思看来,金钱、货币的异化根源于私有财产的异化,根源于劳动的异化,这就必然要追溯到“历史”。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在最根本的层次上是一种劳动的异化,而不是一般所讲的人的非“类”状态。
第三,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参照物,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思《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1.尽管赋予了人的类本质以劳动的内涵,但异化劳动理论本身还是以人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
2.异化劳动理论把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为理想劳动和异化劳动的矛盾,还没有深入到私有制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的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1、马克思写作了《()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格律恩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创造美的观点。
4、()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
5、()在《致哈克·奈斯》的信中,以真实性为尺度赞扬了作家巴尔扎克。
6、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观点和()观点相统一的艺术批评。
7、典型的核心问题是()的创造。
8、正如老()所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是一个“这个”。
9、西方文艺史上,先后出现古希腊的()、中世纪的灾难悲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和19世纪的社会悲剧。
答案:1、(1844)2、(歌德)3、(劳动)4、(巴尔扎克)5、(恩格斯)6、(美学)(历史)7、(典型形象)8、(黑格尔)9、(命运悲剧)1、()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提出的观点。
4、()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任何神话都是用()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5、悲剧之父()和喜剧之父()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答案:1、(马克思)2、(格律恩)3、(《导言》)4、(希腊神话)(想象)。
5、(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席勒)6、(细节)(典型人物)1、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于德国的思辩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批判。
2、白尔尼、门采尔、(格律恩)从政治的、党派的、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歌德与(席勒)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4、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胜利”。
5、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复活》。
6、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认为艺术主要借助(想象)和幻想的功能达到审美的功能。
7、英国小说家(萨克雷)的代表作是(《名利场》)。
8、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历史剧创作中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问题。
9、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认为实践活动体现人类的本质力量。
1、(马克思)写作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2、(恩格斯)写《致敏·考茨基》的信,讨论了艺术的真实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提出的观点。
4、(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5、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表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历史。
7、恩格斯认为哈克·奈斯的小说,除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以外,它还表现了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8、(列宁)写作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9、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观点。
1、(恩格斯)写作了《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
2、(白尔尼)作为“青年德意志”派的激进主义观点来评价歌德,指责歌德是“押韵的乡愿”。
3、《致敏·考茨基》信中,(恩格斯)提出了文学和真实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4、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5、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
6、(列宁)写作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
7、毛泽东在(1942)年写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8、(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1、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格律恩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劳动)创造美的观点。
4、(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的历史。
5、(恩格斯)在《致哈克耐斯》的信中,以真实性为尺度赞扬了作家巴尔扎克。
6、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艺术批评。
7、典型的核心问题是(典型形象)的创造。
8、正如老(黑格尔)所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是一个“这个”。
9、西方文艺史上,先后出现古希腊的(命运悲剧)、中世纪的灾难悲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和19世纪的社会悲剧。
1、(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格律恩)从抽象的“人”的观点来论述歌德,被恩格斯予以否定。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提出的观点。
4、(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5、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多芬)都是有强烈政治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
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6、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名词解释:1.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1859年4月19日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莎士比亚化”实际上就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
其基本要求体现为四个方面一、真实性。
要求严格地从现实生活出发,严格地按现实的本来面貌再现现实;二、典型性。
要求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社会生活,正确处理好人和环境的关系,通过对特定环境中的现实人物的真实描写,揭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本质方面。
亦即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客观性。
要求采用客观的叙事态度使作者的主观倾向性达到与客观真实性和艺术形象性有效融合;四、艺术性。
要求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人物塑造的个性化以及语言的明快、朴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等等。
2.典型化:典型在文学批评中指的是具有高度艺术概括性的代表人物或事件。
典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一般和特殊的统一。
我们一般把艺术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作“典型化”。
3、文艺的倾向性:所谓文艺的倾向性,就是文艺家的阶级立场、道德意识、爱憎情感、审美理想等在作品中的体现。
其中包括作家对自己描写的生活现象所做的主观评价和所持的主观态度。
文艺的倾向性集中体现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文艺的倾向性时,讲的就是作家在作品中表露出来的“立场、信念、观点、见解、同情”等主观的东西,并且始终坚持把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作为衡量作家文艺创作的重要尺度之一,他们主张文艺的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而不应当特别点出来。
4、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要求作家按照客观世界固有的样子,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逼真地反映客观世界。
但是,现实主义可以进行符合生活逻辑和事物本质的合理虚构。
现实主义要求文学创作能兼顾作家的倾向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作品符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其具体要求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要从社会生活出发,通过广阔生动的艺术图画真实地反映时代的脉搏、时代的本质;二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要使情节不仅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而且要使反映出来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四要使作者的主观倾向性达到与客观真实性和艺术形象性有效融合。
(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
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残留在日常生活中。
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
资本主义启蒙神话的破灭,使人们须要以一种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和思考自己的命运,并寻求改善自己的生存处境的方法。
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主义成。
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
反映在读者方面,这样的文学也刚好满足了特定社会条件下读者的审美心理,而受到欢迎。
写实性和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正是应运而生的。
历史地看,现实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
)5、艺术掌握:马克思提出艺术掌握也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且把它作为与人类掌握世界的理论方式不同的一种方式来看待,这实际上已提出了艺术的特殊性问题。
富于想象和幻想是艺术掌握的首要特性;其次,形象性是艺术掌握的另一个特性,艺术必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三,艺术掌握还具有审美的性质,使艺术具有审美价值。
6、异化:异化原义是“转让、疏远、脱离”等意思。
作为哲学上的概念有过多种意思:黑格尔用异化说明主体和客体的分裂、对立;费尔巴哈用它说明和批判宗教,认为宗教是由人所创造,反而统治了人;马克思用异化解释资本主义条件的雇佣劳动,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制度,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思想;这一概念内涵表现为四个方面: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2、劳动活动和劳动者相异化;3、劳动者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4、人与人相异化。
7、席勒式:主要指席勒在部分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观念化、概念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
指的是创作不从生活出发,而是从抽象概念出发,作家把他所描写的人物和世界无限加以美化,离开和超越了现实的土壤,以至于把作品中的人物当成了表达自己观念和理想的工具,即马克思所说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忽视艺术思维的情感性、形象性的特点,离开剧情的发展,热衷于滔滔不绝的说教和连篇累牍的议论,失去艺术的感染力。
8、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
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因为其主要成员就职于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