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份的别称
农历十二个的唯美别称
农历十二个月的唯美别称柳月农历一月别称:柳月、正月、端月、孟春、开岁、陬(z □u)月等。
农历一月,人们习惯将银柳插在瓶里,故农历一月也被称为“柳月” 。
杏月农历二月别称:杏月、仲春、仲阳、丽月、酣(h cn)月等。
农历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农历二月被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
桃月农历三月别称:桃月、晚春、暮春、蚕月、季春、莺月等。
农历三月桃花粉面羞,故又被称为“桃月” 。
槐月农历四月别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麦月等。
农历四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所以农历四月也被称为“槐月” 。
蒲月农历五月别称:蒲月、仲夏、榴月、鸣蜩(ti 8)、皋月等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会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
因此,农历五月又被称为“蒲月” 。
荷月农历六月别称:荷月、伏月、焦月、暑月、季夏等。
农历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太阳的炙烤下都无精打采,唯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
因此,农历六月又被称为“荷月” 。
巧月农历七月别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首秋、初秋、孟秋等。
农历七月凤仙花开,又称“巧月” 。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古代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日子,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
桂月农历八月别称:桂月、壮月、仲秋、仲商、中秋、桂秋、正秋等。
?r 历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诵的佳景,故美名曰“桂月”。
菊月农历九月别称:菊月、季秋、暮秋、穷秋等。
农历九月,万物萧瑟,独有那婀娜多姿、绚丽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故“菊月”被世人当作是农历九月的别称。
阳月农历十月别称:阳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等。
农历十月又称“阳月” ,源于诗句“芙蓉显小阳” 。
芙蓉花不惧寒冷,盛开于农历十月,“阳月”由此得名。
葭月农历十一月别称:葭(ji 0)月、辜(g o)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龙潜月等。
农历十一月又称“辜月” ,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如古人所说:“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农历月份的别称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农历月份的别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历月份有着自己独特的别称,这些别称往往来源于古代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了解这些农历月份的别称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诗词歌赋。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农历月份的别称吧。
一、正月:腊月/正阳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月又称作腊月或正阳月。
腊月之称来源于旧时在这个月份要祭祀祖先,煮腊肉以供祭祀。
在民间信仰中,正月也被称为正阳月,意味着阳气正盛,带来了吉祥和福气。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常能见到一些关于正月的诗词歌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写到了“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徐家卖蔬菜,腊月金陵消夜市”,通过其中的“腊月”一词,可以感受到古代正月的氛围。
二、二月:如月/雨水月二月在传统文化中有两个别称,分别是如月和雨水月。
如月这个称呼来源于古人对于二月时节的描绘,认为二月时节万物渐惊、宛如春梦初醒,故称为如月。
而雨水月则是因为在二月时节,气候转暖,天气多雨,表示春天即将到来。
在古代的诗词中,二月常常被赋予了浓郁的春意和生机,如晋代诗人王羲之的《醉中双乳过阳台》,其中描绘了“如花有落无心莫急,雨水就饮却相迎。
”带有如月和雨水月的意境。
三、三月:惊蛰月/早春月三月还有两个别称,分别是惊蛰月和早春月。
惊蛰月这个别称源自古代民间的习俗和传说,据说这时是春雷惊醒冬眠的蛇类,进入了生产季节,代表着春天的到来。
人们称这个月份为惊蛰月。
而早春月则是因为在三月时节,春天已经来临,大地万物开始复苏,春意盎然。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三月往往会被赋予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如宋代诗人苏轼的《西江月》中写到了“三月东风花草香,雨余草自绿,阳和香雾散初春”。
四、四月:清明月/春分月四月的别称是清明月和春分月。
清明月这个别称是因为在这个月份里,正是清明节的时候,是祭扫先人的日子,所以人们称其为清明月。
而春分月则是因为在四月的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阳气升长,大地回春,故称为春分月。
农历四季月份的别称
农历四季月份的别称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冬季:安宁、冬辰、岁佘、九冬、无序、严节正月——柳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二月——杏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三月——桃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四月——槐月、槐序、孟夏、麦候、建已、中吕、朱明、正阳五月——榴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六月——荷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七月——巧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九月——菊月、朽月、霜序、菊月、幕秋、无射、咏月十月——阳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十一月——葭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十二月——梅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
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历三月。
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农历份的各种别称
农历份的各种别称标准化8968-NNJ668-MM9N]中国农历月份的各种别称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乂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
《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白卉含英。
”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乂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乂叫仲春。
《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
” 乂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阴历二月因而乂称如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乂为桃月。
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孟夏之月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四月便称麦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黃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
《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
”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
余,舒也。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
”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同高也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乂物皆结实,……O ”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王昌龄的《釆莲曲》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
中国农历月份的别称
农历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 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C、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采经传,更制金石。
”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
”D、太簇: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E、肇春:([zhào] :1.开始,初始:~始。
~生。
~端。
~基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A、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B、令月:指夏历二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C、大壮:《易》六十四卦之一。
即乾下震上。
为阳刚盛长之象。
D、花朝: 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亦称“百花生日”。
晋代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后,始渐改为二月十二日。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农历月份的别称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农历月份的别称农历,又称阴历,是我国传统的日历系统,其中每个月份都有自己的别称。
以下是常见的农历月份别称。
1.正月:春节、元月、上元节、新年、开春等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也是一年的开始。
春节就是在这个月底庆祝的。
其他别称则与新年、春季等有关。
2.二月:仲月、夜月、思牛月等二月是农历的第二个月,因其较少黄历上的重要节日,故别称相对较少。
仲月一词源自“仲”字的本义,表示“中”。
夜月一词则与月相有关。
3.三月:孟春、东月、啼鸟月、桃月、草木萌生月等三月是春季的正当时节,别称与“春”、“生”、“长”等词有关。
4.四月:清明月、谷雨月、春月等四月是春季的后期,也是传统的清明节所在月份。
谷雨是指雨水降下后,使谷粒发芽成穗,因此也称谷芽雨月。
春月则强调了四月的春意。
5.五月:芒种月、立夏月、仲夏月等五月是立夏后的第一个月,同时也是种植夏季作物的关键时期,因此得名“芒种”。
仲夏则说明五月天气已经非常炎热。
6.六月:小暑月、芒种后、夏腊月等六月是夏季的正当时节,天气越来越热。
小暑是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能反映出六月天气的特点。
芒种后和夏腊则是六月与农作物有关的别称。
7.七月:小暑后、大暑月、中夏等七月是夏季的后期,也是大暑节气所在月份。
小暑后是指小暑节气过后,天气更加炎热。
中夏则说明七月是夏季当中的中期。
8.八月:立秋月、孟秋等八月是秋季的开始,同时也是立秋节气所在的月份。
孟秋一词强调了八月秋意渐浓。
9.九月:白露月、处暑月、仲秋月等九月是秋季的正当时节,白露节气也在这个月份。
处暑则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说明天气已经开始转凉。
仲秋表示九月秋意愈浓。
10.十月:寒露月、霜降月、季秋等十月是秋季的后期,气温渐渐下降,寒露和霜降都能反映出秋季的寒意。
季秋则说明十月是秋季的第三个月。
12.十二月:大雪月、冬至月、岁末月等十二月是冬季的正当时节,也是一年的结束。
大雪和冬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分别代表了降雪和冬季到达极点的日子。
农历各的雅称
农历各的雅称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农历各月的雅称【农历一月】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农历二月】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着夹钟、仲钟、仲春、仲阳、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竹秋、花朝【农历三月】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农历四月】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农历五月】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贱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农历六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农历七月】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农历八月】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大清月、竹小春【农历九月】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祢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农历十月】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农历十一月】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农历十二月】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
中国农历月份的别称
农历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柳月、端月、献春、太簇、肇春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令月、竹秋3、农历三月:暮春、晚春、季春、桃月、蚕月、花月、姑洗、杪春、竹秋4、农历四月:乏月、槐月、梅月、初夏、孟夏、夏首、麦序、槐月5、农历五月:仲夏、端阳月、榴月、蒲月、皋月、恶月、蕤宾、鸣蜩、芒种、吹喜月、郁蒸、蕤宾、鸣蜩6、农历六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溽暑、7、农历七月: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七夕月、巧月、初商、孟商、女郎花月、文月、夷则、兰秋、兰月、8、农历八月:仲秋、秋半、秋高、清秋、正秋、桂月、桂秋、获月、壮月、秋风月、仲商、雁来月、月见月、叶月、红染月、爽月、商吕9、农历九月:菊月、授衣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残秋、凉秋、素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霜序、青女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菊月、授衣月10、农历十月:阳月、阴月、小阳春、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神无月、拾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应钟11、农历十一月: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12、农历十二月:腊月、除月、涂月、严月、殷正、清祀、星回节、嘉平月、冰月、地正月、二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大吕农历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中国农历月份的各种别称
中国农历月份的各种别称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
《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
”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
《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
”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
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
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麦秋至。
”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四月便称麦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
《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
”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
余,舒也。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
”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同高也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
”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
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农历月份别称大全(值得收藏!)
农历月份别称大全(值得收藏!)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
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
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
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
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
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
农历年月的别称
在中国古代历法方面,曾有所谓“三正”、或“三建”之说。
在夏、殷、周三代,每年把哪个月定为“正月”是不一样的,周代是11月(称“建子”),殷代是12月(称“建丑”),夏代才是一月(称“建寅”)。
“建”是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
如果把北斗星周围的宇宙空间比作一个大表盘,把它的小时的刻度1、2、3......分别比作“子”、“丑”、“寅”、“卯”......12个时辰,或“北”、“北东”、“东北”、“东” (12)个方位;把北斗七星的尾端当作时针从东北方“寅”的方位顺时针旋转,则会依次出现“建卯”“建辰”“建巳”……“建亥”。
斗柄每转动一辰(或一方位),表示时间过去一个月。
“时针”移动一周即过了一年(“闰余”略谈)。
最终又回到“建寅”,于是“斗柄回寅”。
“建寅”是夏代所用的历法,所以叫“夏历”,中经“建丑”(殷代)、“建子”(周代)的变化,至东汉又恢复了夏制,沿用至今,正月是寅月。
季令别称常见有: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每季的第一人月为孟月,第二个月称仲月,第三个月称季月。
节令别称常见的有: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岁杪、守岁。
每月初一:“朔”,“旦”,“额”。
每月初三:“朏”。
每月十五:望。
每月十六日:“既望”,“望后”。
每月末日:月杪;晦。
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每月二十至三十称下浣。
农历四季月份的别称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冬季:安宁、冬辰、岁佘、九冬、无序、严节正月——柳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二月——杏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三月——桃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四月——槐月、槐序、孟夏、麦候、建已、中吕、朱明、正阳五月——榴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六月——荷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七月——巧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九月——菊月、朽月、霜序、菊月、幕秋、无射、咏月十月——阳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十一月——葭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十二月——梅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正月:正阳之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通常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
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历三月。
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农历各月的雅称
农历各月的雅称农历作为中国传统的历法,不同于阳历的按照太阳运行规律计算日期,而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制定的。
正因为如此,农历中的每个月份都有独特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农历各个月份的雅称。
一、正月:腊月、大年正月,又被称为腊月或大年,是农历的第一个月份。
在传统习俗中,正月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所在月份。
正月的雅称“腊月”源自古代封建社会“腊祭”的俗称,寓意着祭祀祖先和神灵,以及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正月也被称为“大年”,象征全新的开始和希望。
正月是农历的开端,象征着新的一年和希望的来临。
二、二月:黄龙月二月在农历中被赋予了“黄龙月”的雅称。
中国传统文化中,黄龙被视为祥瑞之兆,代表着力量和繁荣。
据说在二月这个月份,黄龙会带来好运和丰收的预兆,人们因此给二月起了这个雅称。
农历二月是春天的开始,万物开始复苏,正是大地回春、生机盎然的时刻。
三、三月:桃花月、牡丹月三月是农历重新回归春天的季节,也是花开的时候。
因此,农历三月被称为“桃花月”或“牡丹月”。
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是中国文化中美好、纯洁、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与桃花不同,牡丹花是庄严、威严的代表,象征着富贵和荣耀。
三月的桃花和牡丹,都是春天美好、繁荣的象征,值得欣赏和期待。
四、四月:绿蚁月、清明月四月被称为“绿蚁月”和“清明月”。
根据农历,四月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正是绿蚁翻飞、碧草茵茵的季节。
同时,四月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临近的时候,也因此得名“清明月”。
在清明节,人们会祭扫祖先墓地,缅怀过去的亲人。
四月的雅称代表着绿意盎然的春天和传统文化中的怀念与敬仰。
五、五月:端阳月、荷月五月的农历月份拥有两个雅称,“端阳月”和“荷月”。
其中,“端阳月”是因为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而得名。
端午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多年以来保留至今。
同时,五月也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丽花卉,被尊崇为清雅、纯洁的象征。
农历份的各种别称
中国农历月份的各种别称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 同高也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故五月又称为皋月;“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礼记·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风骨和报道春之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从周代开始,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1、月份的别称通俗版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冬飞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2、夏历月份别名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潮、夹钟、大壮、卯月;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十月:良月、小春月、阳月、孟冬、开冬、上冬、初冬、小阳春、梅月、阳春、应钟、坤月、亥月;十一月:葭jia月、龙潜月、畅月、辜月、子月、复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长至、黄钟;十二月:冰月、除月、腊月、蜡月、严月、涂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残冬、穷节、星回节、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吕、严冬、临月、岁杪、丑月;1、农历四季的别称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冬季:安宁、冬辰、岁余、九冬、无序、严节2、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正月——柳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二月——杏月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四月——槐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七月——巧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十月——阳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十一月——葭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腊月——梅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3、农历各月份的又一别称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农历月份的代称、别称和雅称
农历月份的代称、别称和雅称农历一月:寅月、正月、元月、王月、新月、睦月、上月、陬月、泰月、谨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初月、岁始、开岁、岁岁、肇岁献岁、芳岁、初岁、新正、首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献春、春王、孟春、寅孟春、上春、子春、王春、华岁、孟陬、建寅、新阳、太簇、三正、三之日、春孟、初阳、孟阳、端春、春阳、首阳、肇春、元春;农历二月:卯月、如月、命月、杏月、仲春、丽月、婚月、媒月、酣月、梅月、丽月、卯月、令月、跳月、四阳月、四之月、小草生月、春中、酣春、四阳、中和、夹钟、阳中、震节、降人、繁节、橘如、早春、春中、大壮、竹秋、花朝、仲春、仲阳、仲序、仲钟;农历三月;辰月、契月、花月、蚕月、绸月、季月、莺月、桐月、桃月、夬月、嘉月、稻月、樱笋月、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姑洗、桃浪、雩风、小清明、竹秋季春、晚春、暮春、末春、季春、杪春、褉春、烟花时节;农历四月:巳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余月、乏月、荒月、农月、乾月、畏月、云月、槐月、朱月、余月、和月、正阳月、麦秋月、清和月、花残月、得鸟羽月、孟夏、初夏、首夏、夏首、维夏、槐夏、维夏、始夏、槐夏、仲侣、纯阳、纯乾、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农历五月;午月、榴月、端月、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皋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仲夏、鸣蜩、夏五、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超夏、呜蜩、蕤宾、天中;农历六月:未月、暑月、荷月、伏月、旦月、焦月、季月、未月、暮夏、晚夏、季夏、长夏、晚夏、杪夏、组暑、溽暑、极暑、林钟、精阳;农历七月:中月、兰月、瓜月、巧月、申月、凉月、相月、凉月、霜月、桐月、相月、文月、七夕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女郎花月、首秋、孟秋、初秋、少秋、新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兰秋、夷则、初商、瓜时、肇秋、初商;农历八月:酉月、桂月、壮月、获月、爽月、叶月、柘月、雁来月、四阴月、秋风月、月见月、红染月、大清月、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南吕、中律、竹小春、竹春、正秋、仲秋、仲商;农历九月:戌月、菊月、咏月、朽月、玄月、青女月、穷秋、季秋、暮秋、晚秋、杪秋、杪商、暮商、霜序、季商、季白、季秋、三孟秋;农历十月:亥月、阳月、坤月、吉月、良月、露月、坤月、正阳月、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小阳春、应钟、开冬、冬飞、初冬、孟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上冬、孟冬;农历十一月:子月、冬月、辜月、葭月、畅月、雪月、寒月、霜见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冬、正冬、中寒、仲冬;农历十二月:丑月、严月、嘉平月、腊月、除月、冰月、殷正、清祀、冬素、季冬、暮冬、杪冬、穷冬、严冬残冬、末冬、穷节、星回节。
古代月份、日期的别称,其中一些在日本仍有沿用
古代月份、日期的别称,其中一些在日本仍有沿用一.农历月份的别称:农历一月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农历二月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著夹钟、仲钟、仲春、仲阳、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婚月、媒月、大壮、竹秋、花朝农历三月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农历四月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麦序、六阳、榎月、梅溽农历五月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月不见月、吹喜月、皋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贱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农历六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农历七月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农历八月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柘月、雁来月、中律、四阴月、爽月、大清月、竹小春农历九月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祢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农历十月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农历十一月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月、寒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农历十二月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二.月相表示日期:朔月、新月——阴历每月初一的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历份的别称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农历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C、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采经传,更制金石。
”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
”D、太簇: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E、肇春:([zhào]:1.开始,初始:~始。
~生。
~端。
~基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A、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B、令月:指夏历二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C、大壮:《易》六十四卦之一。
即乾下震上。
为阳刚盛长之象。
D、花朝: 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亦称“百花生日”。
晋代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后,始渐改为二月十二日。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
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
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
传说此日为百花之神生日。
宫廷民间皆剪彩条为幡,系于花树之上,名叫“赏红”,表示对花神的祝贺。
此日如天朗气清,则预兆一年作物的成熟。
与八月十五的中秋,分别称为“花朝”与“月夕”。
E、竹秋:宋·赞宁《笋谱》:“凡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
若笋,以鞭行时分芽、露白月为春……及乎外苞内实,冒土而生,当二三月为秋。
”故称农历二月为“竹秋”。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时令·二月》:“二月为竹秋。
”3、农历三月:暮春、晚春、季春、桃月、蚕月、花月、姑洗、杪春、竹秋A、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
B、蚕月:夏历三月。
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C、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春末,农历三月。
《逸周书·文傅》:“ 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鸎乱飞。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三月季春,亦曰暮春。
”D、杪春:miǎo chūn 暮春。
唐李端《送友人游江东》诗:“ 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
”E、姑洗:古代乐律名。
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第五为姑洗。
4、农历四月:乏月、槐月、梅月、初夏、孟夏、夏首、麦序、A、乏月:农历四月的别称。
其时青黄不接,故名。
《太平御览》卷二二引《四时纂要》:“四月也,是谓乏月,冬谷既尽,宿麦未登。
”B、初夏:夏季的第一月,即农历四月。
又称孟夏。
唐孙逖《奉和四月三日上阳水窗赐宴应制得春字》诗:“今日逢初夏,欢游续旧旬。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升》:“时值初夏,真人一日会集诸弟子,同登天柱峯绝顶。
”C、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D、梅月:.指农历四月。
亦泛指梅雨季节。
前蜀贯休《寄王涤》诗:“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 南唐李廷珪《藏墨诀》诗:“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5、农历五月:仲夏、端阳月、榴月、蒲月、皋月、恶月、蕤宾、鸣蜩、芒种、吹喜月A、仲夏:古语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
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
一般来说,是指阴历五月份。
《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北齐书·方伎传·宋景业》:“还至并,显祖令景业筮,遇《乾》之《鼎》。
景业曰:‘《乾》为君,天也。
《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
”《鼎》,五月卦也。
宜以仲夏吉辰御天受禅。
’”B、皋月:皋,同高。
谓五月阴生,欲自下而上,故称皋月C、蒲月(旧俗于端午悬菖蒲于门,并用以浸酒,谓可辟邪,故称蒲月,又称蒲节、D、榴月:因五月榴花盛开而来。
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诗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E、恶月 (古代迷信对五月之称。
《太平御览》二二东汉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
”F、郁蒸:气压低,湿度大,气温高G、蕤宾: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
律分阴阳奇数六为阳律名曰六律;偶数六为阴律名曰六吕。
合称律吕。
蕤宾属阳律。
《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
” .古人律历相配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适应谓之律应。
蕤宾位于午在五月故代指农历五月。
晋·陶渊明《和胡西曹示顾贼曹》:“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
”H、.指代农历五月端午节。
《水浒传·第十三回》:“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
”I、鸣蜩:诗经·豳风》中《七月》里写得可真是准:“五月鸣蜩”。
字库里还真有这个字:蜩(tiao条)。
鸣蜩:蝉鸣叫。
蜩:蝉。
有意思。
K、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6、农历六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溽暑、A、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B、溽(rù)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
”7、农历七月: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七夕月、巧月、初商、孟商、女郎花月、文月、夷则、兰秋、兰月、A、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B、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
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C、兰月:七月兰花清香溢,又称兰月。
指农历的七月,因许多品种的兰花在七月吐芳,馨香无比故得名D、夷则:古代乐律名。
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夷则为其一也。
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又,奇数各律又称为“律”,偶数各律称为“吕”总称为“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
8、农历八月:仲秋、秋半、秋高、清秋、正秋、桂月、桂秋、获月、壮月、秋风月、仲商、雁来月、月见月、叶月、红染月、爽月、A、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B、商吕:在民间,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商吕。
C、壮月:指农历八月。
《尔雅·释天》:“八月为壮。
” 郝懿行义疏:“壮者,大也。
八月阴大盛。
”《金石萃编·唐阿史那忠碑》:“我壮月以控弦,候朔风以鸣镝。
”9、农历九月:菊月、授衣月、红叶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残秋、凉秋、素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霜序、青女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A、青女月:《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
百虫蛰伏,静居闭户。
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后以“青女月”借指秋月。
唐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诗:“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B、朽月,中国古代对农历九月的一种别称。
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C、玄月:夏历九月的别称。
《国语·越语下》:“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
” 韦昭注:“《尔雅》曰:‘九月为玄。
’” 晋·郭璞《江赋》:“阳鸟爰翔,于以玄月。
”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曰:“九月季秋……亦曰玄月。
”D、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
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E、授衣月:.谓制备寒衣。
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
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
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
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
"10、农历十月:阳月、阴月、小阳春、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神无月、拾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A、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B、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C、小阳春:中国在较长时间里, 使用的“夏历”, 是把十一月作为一年之开始,叫“阳”, 习惯上,把十一月叫“小阳春”。
我国有些地方把这时节的气候叫做“十月小阳春”的习惯,指的是立冬至小雪节令这段时间,一些果树会开二次花,呈现出好似春三月的暖和天气。
D 、应钟是古代乐律名。
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
古人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每月以一律应之。
应钟与十月相应。
E吉月:指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