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实训基地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中药学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中药学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学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以某高校中药学专业为例,分析了一堂中药学实践课的教学过程,探讨了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旨在为中药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一、引言中药学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学教育也在不断创新。

本文通过对一堂中药学实践课的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提高中药学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药学人才。

二、案例背景某高校中药学专业,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本次案例分析的实践课主题为“中药材的识别与鉴定”,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中药材的识别方法和鉴定技巧。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准备中药材样品、教学课件、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中药材的基本知识。

2. 教学实施(1)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中药材的识别与鉴定在中药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以及鉴定方法。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3. 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实践课的学习成果,强调中药材识别与鉴定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四、案例分析1. 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践课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中药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学生参与度(1)预习:学生通过预习教材,了解中药材的基本知识,为实践课做好准备。

(2)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3)讨论交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中药学知识水平。

建中药创新基地做业界滴丸专家

建中药创新基地做业界滴丸专家

建中药创新基地做业界滴丸专家写在前面的话:中新药业集团第六中药厂是全国最早的集中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滴丸产业化创新基地,形成了以松柏牌速效救心丸为核心,延伸心脑血管、上呼吸道、妇科三大门类,包括速效救心丸、舒脑欣滴丸、清咽滴丸、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华山参滴丸、玄归滴丸、牙痛停滴丸及速效心痛滴丸等10余个独家生产及在研的滴丸产品架构体系,科研创新和生产制造能力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市场享有“中药滴丸品质高、剂型好、起效快”的良好声誉,在业界被称为滴丸专家,我们以此为专题对厂长周鸿进行了采访。

撰稿人:老百姓一提到第六中药厂,就会说到“速效救心丸”,可见其影响深入人心。

速效救心丸作为中药产品,有着“中国第一滴丸”的美誉,米粒般大小的药丸。

晶莹剔透,药香四溢,虽微小,每天有几十万人在服用,产品投放市场30多年来,数亿人因它而受益。

谁要是突发心脏病,含服几粒很快见效,患者叫它“救命丸”。

请周鸿厂长介绍一下速效救心丸的研制和生产情况。

周鸿厂长:天津可以说是国内传统医药开发和创新的发源地,早在19世纪末达仁堂、乐仁堂、隆顺榕等中药名号便开风气之先,率先采用工业生产技术,使天津中药业走在了行业前沿。

第六中药厂虽创业时间略短,底蕴稍逊,但从建厂初期便坚持走现代中药创新发展的道路,不断从剂型、工艺、设备等各方面突破求变,松柏牌速效救心丸的成功问世,使第六中药厂成为第一个将滴丸制剂实现产业化生产经营的企业。

松柏牌速效救心丸是国内第一个可直达病灶的滴丸含化制剂。

在此之前,中药制剂以丸、散、膏、汤为主,服用十分不方便。

而速效救心丸作为中成药滴丸,不仅提高了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和显效速度,而且剂量小、起效快、疗效高,携带服用方便。

速效救心丸1976年开始研发,1983年上市,发明者是高级工程师章臣桂教授。

当年销售量就达到113万瓶,实现利税270万元,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字。

速效救心丸问世30年来畅销不衰,成为年销售额过7亿元的大品种,是现代中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名药精品。

药学衡山实训报告

药学衡山实训报告

衡山,作为五岳之一,自古以来便有“南岳独秀”的美誉。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衡山地区的药材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知识,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药学衡山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衡山地区的药材资源,学习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和炮制技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训地点: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三、实训内容1. 药材资源调查实训第一天,我们首先对衡山地区的药材资源进行了调查。

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衡山中药材市场,了解了当地常见的药材品种、价格以及市场供需情况。

此外,我们还对衡山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考察,分析了药材生长的自然条件。

2. 中药材采集与加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学习了中药材的采集与加工技术。

首先,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了解了其生长习性、药用部位和采收时间。

随后,我们亲自参与了中药材的采集工作,体验了挖取、清洗、晾晒等环节。

在加工环节,我们学习了中药材的切片、晒干、炒制等传统加工技术。

3. 中药材炮制与制剂实训的第三阶段,我们学习了中药材的炮制与制剂技术。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了中药炮制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中药材的炮制技巧,如酒炙、醋炙、蜜炙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中药制剂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包括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等。

4. 中药文化学习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药文化,我们在实训期间还参加了中药文化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了中药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与中医药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作为药学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

1. 专业知识提升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中药材的采集、加工、炮制和制剂等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实践能力增强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亲自动手操作,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中药 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中药 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中药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一、案例简介中药是中国传统的宝贵医疗资源,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药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的医学瑰宝,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认可。

在中医药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的宝贵经验,各大医学院校不断进行中药优秀教学案例的甄选和表彰。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中药优秀教学案例的创新之处,并展示一等奖中药优秀教学案例。

二、案例内容(一)案例题目:《中草药鉴定与提取技术的教学实践》(二)案例背景:中医药学院举办“中草药鉴定与提取技术”的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中药材的鉴定和提取技术的掌握能力。

由于中药材的种类繁多,鉴定和提取技术十分复杂,学生普遍感到困难重重。

(三)案例教学目标:1. 理解中草药鉴定基本原理和技术;2. 掌握中草药提取技术及其操作步骤;3.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案例教学内容:1. 中草药鉴定原理与方法;2. 中草药提取技术与常规操作;3. 中草药鉴定实验及案例分析;4. 实验报告撰写及结果总结。

(五)案例教学过程:1. 教师进行案例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案例的背景和实际意义;2. 分组讨论,学生探讨鉴定和提取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方法;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测药材形态和性质,选择适宜的提取技术;4. 学生团队合作,展开案例分析,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六)案例教学创新点:1.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 开展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在实验后进行案例分析,增强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将案例内容与实际中草药鉴定和提取技术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案例效果评估和结语本案例教学后,学生的中草药鉴定能力和提取技术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学生对中草药的鉴定和提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综合素质。

教学案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中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探索与尝试。

重点专业中药制药专业典型案例.doc

重点专业中药制药专业典型案例.doc

创新“理实双驱动、工学七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亳州中药科技学校重点建设中药制药专业典型案例一、关注产业发展动向,聚焦人才培养难题自《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行动计划》、《亳州市“1125”药业企业振兴与提升计划》实施以来,亳州中医药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建成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档次最高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年交易额达两百亿,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研发、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提取物和中成药生产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如何保持我校中药制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亳州中药产业的发展同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专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在两年的示范校建设中,专业通过构建“理实双驱动、工学七对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的难题。

二、明确模式改革目标本专业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结合专业实际,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为:1、通过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实现理实双驱动。

2、通过多点对接,做到工学结合。

三、“理实双驱动、工学七对接”的实施(一)理实双驱动两年来,我专业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目前已建成中药炮制室、胶囊剂室、理化室等21个实验室,涉及中药饮片的前处理、加工及检测等多方面。

依托理实一体化实践场所,可以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图1、图2所示)。

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动手操作的技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图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图2:分组实训教学(二)工学七对接促进人才培养(1)培养目标定位和规格要求与企业用人需要对接专业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3个方面实现了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专业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等德育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其养成了爱学习、勤思考、重实践的好习惯。

校企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制药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校企结合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制药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0 0 22 年 )指 出“ 2 1—00 》 把提高质量作 为重点 。 以服务为宗
旨, 以就业为
与集 团类规模较大 的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 另一方面又 要保 证每个专业 的实训基地达 到一 定的数量 ,保 障实践
教学 的实施 。例 如辽宁经济职业技 术学院 ( 以下 简称学 实习实训基地 中规 模较大 的制药企 业每年接 收学 生的数 量多而稳定 , 学生在实 习中的教学反馈效果 好 , 生职业 学 素质提升较快 。 ( 是迅速提 高学生技能 的途 径 三) 学生在学校 的教学中更多 的是 掌握 了一定 的理论 知 识基 础 , 在生产企业 的顶 岗实习实训 中 , 而 学生能迅 速融 入岗位的真实工作 流程 中, 照标准 的生产 工艺操作 , 按 提 升理论知识 的理解 .而且可 以在实践 中掌握解决 工 艺问
完成 ,现 阶段 大多数 院校 的制药实验及实践教 学还停 留 在模仿 本科 院校 的阶段 , 没有贴 近企业生产 的实际 , 没有 和实 际的生产标准相结 合 .没有真正达到 高职学生技能 型人 才培养要求 的标 准。只有真实 的实践 教学项 目才能
使技能 培养达到一定 的程度 ,校外实训基 地是实现真实 教学项 目的最好 的途 径。 ( ) 实施 顸 岗实 习教 学的重要 保证 二 是
会 。例如 : 院制药 专业 在沈 阳第 一制 药厂 实 习的压 片 学 岗位 的学生 能够 接触 到德 国 的高 速旋 转 压 片机 和高 速


高职 制药 类专业校外 实训基 地的作用
( ) 实现技 能型人 才培养 目标 的关键 一 是 高 职制药类人才 的定 位是适合企业生产 一线需要 的 高素质 、 技能 型人 才。 实现人才培养 的关键 是提高学生在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中药基地是指以中药材栽培、种植、加工、研发为主导的专业化农业项目。

中药基地的特色项目是指该中药基地在种植、加工、研发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色和优势,能够有效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中药品质。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中药基地特色项目案例。

案例一:巴戟天种植技术示范基地该基地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总占地面积1000亩。

基地依托当地丰富的气候资源和土壤条件,以巴戟天的栽培为核心,结合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打造了一个巴戟天种植技术示范基地。

首先,该基地在种植环节上采用了先进的种苗培育技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保证了种苗的质量和繁殖效果。

其次,在巴戟天的生长期间,结合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知识,科学调控巴戟天的生长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最大程度地促进植株的健康生长。

此外,基地还积极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监测设备和无线传感器,实时监控巴戟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栽培管理措施。

基地在巴戟天加工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基地配备了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设施,利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等新工艺,提高了巴戟天的加工效率和药效。

基地还与当地的医药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应用,进一步提升巴戟天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基地还注重科研和技术培训。

基地邀请了相关专家和学者组成技术团队,定期进行科研和技术交流,推动巴戟天种植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同时,基地还开展巴戟天种植技术培训班,向当地农民普及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和收入。

通过以上的举措,该巴戟天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在中药产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不仅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还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上是一个中药基地特色项目的典型案例。

通过在种植、加工、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和改进,中药基地能够提高中药品质,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市场的繁荣。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中药基地是指专门种植、研究和生产中药材的地区,是中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则是指在中药基地中独具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这些项目既能够提升中药基地的品牌知名度,也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中药基地特色项目案例。

1.丹东中药材产业园丹东是中国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以种植人参、地黄等名贵中药材而闻名。

丹东中药材产业园是当地政府为促进中药产业发展而建立的特色项目,园区内引入大量现代化种植技术,推广有机种植和循环农业模式,培育出高品质的中药材。

同时,园区还建立了中药材研究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丹东中药材产业园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也为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树立了典范。

2.宜昌中药材生态示范区宜昌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药材生产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

宜昌中药材生态示范区是当地政府为推进中药材生产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特色项目,该示范区侧重于生态种植和保护,引进了多种有效的生态种植技术,如土壤调理、有机肥料利用和无公害农药施用等。

通过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宜昌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示范区的成功经验也被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对于推动中国中药材产业的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广州中药科技城广州中药科技城是广东省政府为加快中药产业创新发展而建立的特色项目,该项目将中药材种植、研究、加工和销售整合到一体,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中药科技城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中药研究技术和设备,建立了多个中药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中药研究人才。

同时,中药科技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和生产加工设施建设,为广州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药科技城以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中国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中药基地特色项目是中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些项目通过引进先进技朧和管理经验,推动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中药产业的提升和中国传统药材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创建示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制药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为例

创建示范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制药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为例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谨的态度,不会的时候,不要随便乱写,写数字的时候一定认真仔细,这是每一个会计员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教师在每一个模块进行仔细讲解,并让学生亲自制作凭证,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当讲完所有的知识点,将整个会计操作流程连贯下来系统讲解,让学生深刻体会。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去完整地操作一个公司的整个会计流程,设置不同的岗位,单项地培养学生的技能。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分成以4-5人为一个小组,每个人组织成员做一套账,并去其他小组中担任制单、出纳、记账、主管的角色,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与要求,并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

最后让学生分角色独立完成实际公司的整个操作流程,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纠正与指导。

结语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不仅其他行业这么要求,会计行业也是,可见基础会计的重要性。

基础会计为学生打开了会计大门,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会计的学习中以及会计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是只有在保证知识牢固的基础上,才能够向外拓展、延伸。

而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基础会计。

项目化课程设计,是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载体,通过这个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知识,同时学习会计知识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上课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会计技能,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1]戴士弘.毕容.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 2007(34).作者简介:张静,女,内蒙古牙克石市人,生于1971年9月,大学,单位: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我国已明确提出“中医走向世界”的口号,而中药产品作为我国在医药出口的主力军,亦肩负着夺回被日韩侵占的国际市场份额的重任[1]。

中药前处理实训车间的建设与教学实践

中药前处理实训车间的建设与教学实践
化设备。 2 2 坚持重 点突出, . 资源共享的原则
根据满 足校 内学 生实训要 求: 和服务于广东省 中医药强 省和经济建设及市 场需 求 , 按照建 成教学、 培训 、 定和技术 鉴 应用研发 与技术 服务 , 特色鲜 明的中药前处理 实训 基地的建
坚持 以就业为导 向 , 以职业能力 为本位 , 准确 把握产业 、 行业 、 企业 、 职业发展趋势 与要求 , 根据 国家 G P车间标 准 , M 结合教学需要开展建设。参照国家职业 资格 标准 , 深化校企
线需要 的高技 能人才 。高技能人 才 的培养 重点 是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 , 出实践性 教学及技 能训 突 练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践表 明 , 实践 教学是 中药 高技 能人才培养过程 中的重要环节 , 强实训基地 建设对于开展 加
好 实践教学 、 保证教学质量起 了重 要的作用。
的共 享。
3 建 设 主 要 内容
合作 , 强化工学结合 , 突出学生综 合职业 能力 培养 , 中药 针对
制药类专业职业 岗位技 能需求设 置实训项 目, 注重 实用性和 先进性 , 足职业化培养 中药高技 能人才 的教学需要 。 满
12 建设 目标 .
整合资源 、 优势 , 发挥 建设成 为教 学 、 培训 、 定和技 术 鉴
2 1 7月 0 2年 第2 5卷第 4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 学院学报
Ju a o el gi gV ct nl ntueo cl i l nier g o rl f i njn oao a Istt f o g a E gne n n H o a i i E oc i
J 2 1 t 02 d.
重 大作用 。但在 中药前处理环节 , 一直未有与 生产对应 配套 的G MP实训车 间。中药前处 理实训 车 间的建 设 , 使我 院 中 药制药 实训设施更加系统和完善 , 为培养 中药 制药相关专业 学生掌握 中药前处理 的核 心技 能提供 了有 力保 障。这 不但 是我院实践教学的需要 , 也是 我院争创 全 国高 职制药类示范 性 院校 的需要 , 是为广东建设 中医药强省培养 中药技能型人 才的需要 。 如何建设好实训基地和如何开展好 实践教学 , 是高职教 育关注 的重要问题。 以下仅介 绍始于 2 0 0 8年 7月 , 资 30 投 0 万 元建 设 的 作 为 中药 类 专 业 实 训 基 地 中 的核 心 实 训 车 间—— 中药前处理实训车 间建设探索与实践 , 大家参考 。 供

中药实践教学基地(3篇)

中药实践教学基地(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实践教学基地在中医药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中药实践教学基地的背景、意义、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中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背景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中药教育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提高中药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药人才,中药实践教学基地应运而生。

二、意义1. 提高中药教育质量:中药实践教学基地为中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中药知识,提高中药技能。

2. 培养高素质中药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药人才。

3. 促进中药产业发展:中药实践教学基地有助于推动中药产业的科技创新,提高中药产品的质量,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传承中医药文化:中药实践教学基地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弘扬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建设现状1. 地域分布:我国中药实践教学基地主要集中在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中药企业等,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2. 基地类型: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3. 基地功能:提供中药种植、炮制、制剂、临床应用等实践教学环节,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

四、存在问题1. 基地建设资金不足:中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部分基地由于资金不足,导致设施设备陈旧,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基地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3.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部分基地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计划。

4. 校企合作不深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企业参与度不高。

五、发展对策1. 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中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实践教学条件。

制药实训报告范文

制药实训报告范文

制药实训报告范文制药实训报告1在这个假期中,我们一行六位大学生来到了__省__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学习。

这个企业坐落于___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化综合性制药企业。

公司自从1995年创立以来,通过实行程序化和目标化治理的营销策略,建立了一个覆盖面大、渗透力强的营销网络。

他们以科学的营销体系促进销售,达到了销售业绩连年翻番的好成绩,并于20__年进入全国医药企业五十强,且连续八年被评为AAA资信企业。

在最近的福布斯20__中国潜力100榜上,__药业位居排名第七位。

这作为一家新兴的药业公司,实在是难能可贵!作为仍在象牙塔内学习的我们,非常有幸来到这个现代化、科技含量高而且人性化治理的制药厂。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厂内的加工工艺;我们结识了厂里的与我们年纪相当的技术工人朋友;我们与企业的副总经理伏女士进行了深入的谈话;我们还与常年往返中国和加拿大的负责新药研发的资深科学家王博士进行了交流。

在这些天的交流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制药方面的专业知识、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几个学生在对待企业还有自身发展的认知上,受到了相当的震撼。

毫不夸张的说,这次实践,颠覆了我们以往的一些观点。

而在这里,我主要想简单的谈谈关于企业文化以及大学生应该如何从学校走向社会这两个问题。

一、企业文化____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朝气蓬勃,富有创新意识的知识型、科技型的大型制药企业。

她以创新、科技、人才、治理的核心优势和严谨、科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具体行为来服务社会、营造健康。

众所周知,要想把一个企业做大不是很困难,但是要把一个企业做长久甚至长盛不衰却是很不轻易的。

我曾经在一些统计上看到过,长寿企业与昙花一现的企业之间,最大区别在于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随着市场、科技进步、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保持自己不可被替代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带来的竞争性是买不来、带不走、学不到甚至不可替代、无法模拟的。

小背篓大别山暑期中药实践之旅

小背篓大别山暑期中药实践之旅

小背篓大别山暑期中药实践之旅为了提升专业素质、加深与同学间合作关系,同时充实暑假生活,这个暑假我跟随“小背篓”社会实践团队一起到素有“药都”之称的安徽省亳州市进行了系列中药实地调研活动。

【活动背景】为了积极响应“十二五”的号召,关注中药的发展、了解中药发展现状,同时提升药学生的素质、发挥药学生的特长,2012年暑假前后,中国药科大学“小背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式扬帆起航,背负起“与药同辉”的光荣使命,积极实施三步走的策略,共赴素有“药都”之称的安徽省亳州市进行中药实地调研。

【活动纪实】一、前奏曲2012年6月10日,“小背篓”团队利用周末的闲暇时间,到方山国家地质公园进行中药实地考察。

在李建文师兄的带领下,我们有条不紊地对药用植物的科、属、种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通过对植物拍照、记录植物特征、查阅植物药用价值等过程,我们对植物的认识更上一层楼。

与此同时,我们也学到了一些简单的野外生存技能。

这次实践活动无疑是暑期实践的一次彩排,也是我们增进信心的加油站!2012年6月30日,“小背篓”分队组织到中山植物园对药用植物进一步认识,对樟科、百合科等多种植物进行了系统的了解。

二、进行曲“小背篓”团队从中药种植基地、中药收购站、中药材交易市场一路追寻至中药饮片厂,了解了中药的产供销流程及各流程中的用人需求。

并于华佗庵、中药博物馆、曹操公园及亳州博物馆领略了亳州当地及中国中药文化的魅力。

最后,我们将在基地和沈营冒雨采集的中药草本植物带回,并自己动手制作了植物标本。

我们的主要行程具体如下:2012年7月2日,我们参观了与华佗故居连为一体的华佗庵。

其占地约1.3万平方米,有元化草堂、存珍斋、益寿轩、课徒馆、药圃、洗药池等建筑,历经千年风雨的侵蚀而蔚然屹立。

在此,我们深深地为安徽亳州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折服!2012年7月3日,我们参观了亳州中药饮片厂、曹操公园和亳州博物馆。

参观沪春堂中药饮片厂:在经理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沪春堂充满浓浓中药味的生产车间。

中医学企业实践教学案例

中医学企业实践教学案例

中医学企业实践教学案例一、实践背景。

咱们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啊,在学校里学了一堆理论知识,什么阴阳五行啦,经络穴位啦,中药方剂啦。

可是光有理论那哪成啊,就像你知道一堆做菜的理论,不进厨房试试,那也做不出美味佳肴。

所以呢,学校就安排我们到一家中药炮制企业进行实践教学。

二、初入企业:新奇与困惑。

刚进企业的时候,那感觉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各种奇奇怪怪的工具,像什么铜制药碾子,看起来古色古香的。

还有一堆堆的中药材,有的认识,像人参、枸杞,有的那真是见都没见过,看着像树根树皮似的,也不知道是啥宝贝。

企业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中药味,说不上来是香还是苦,反正就是那种很独特的味道。

负责带我们的老师傅看起来特别有经验,就像武侠小说里那种隐居的高手。

他一开始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问我们:“你们学中医的,知道这炮制里的火候有多重要不?”我们都懵了,只知道书上说什么文火武火,可真到实际操作里,哪能说得清啊。

三、炮制实践:从无知到入门。

1. 炒药环节。

老师傅带我们到炒药的地方,地上摆着好几个大铁锅。

他拿起一包薏苡仁说:“今天咱就先从炒这个开始。

”他把薏苡仁倒进锅里,然后开小火。

一边炒一边给我们讲:“这炒药啊,就像炒菜,但是比炒菜讲究多了。

这火候得刚刚好,火小了,药炒不透,药效出不来;火大了,那就得把药炒焦了,那就成废品喽。

”我们在旁边看着,心里痒痒的,都想试试。

老师傅看出来了,就说:“来,你这个小伙子,过来试试。

”我就硬着头皮上去了,拿着铲子在锅里翻着薏苡仁。

这看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不是翻得不均匀,就是感觉火候把握不好。

老师傅在旁边笑着说:“别急,慢慢来,就像你刚学走路一样。

”经过老师傅的指点,我慢慢地掌握了一点技巧,看着薏苡仁在锅里逐渐变得微黄,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飘出来,心里可自豪了。

2. 炮制辅料的运用。

接着我们又学习了用辅料炮制中药。

老师傅拿出一些蜂蜜,说要炮制款冬花。

他把款冬花和蜂蜜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在锅里蒸。

他说:“这蜂蜜啊,就像给这药穿上了一层甜蜜的铠甲。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

创新中药特色教育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亳州中药科技学校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建设典型案例一、中医药人才供不应求,中药教育急需创新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得一部分,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瑰宝,蕴含着丰富得人文科学与哲学思想,就是人民在千百年得中医药事业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得宝贵财富.根据《安徽省(亳州)现代化中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以亳州“中华药都”之首得地方特色优势为依托,要求中药生产现代化与产业化。

亳州目前大约有几百万得药业从业人员,有全国最大得药材集散地,因此需要较高得技术服务。

与此同时,中药种植、采收、炮制加工、提取等特色产业从小到大,快速发展。

康美药业落户亳州,打造千亿级中药城,中药材生产、加工、营销体系基本形成。

综上可以瞧出,创新中药特色教育,培养全面得中药技术人才刻不容缓。

二、文化熏陶、注重技能1、传承中医药文化,陶冶情操2、充分发挥学生得主观能动性3、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寓教于乐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得培养5、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三、技能为先、人格为本,培养德能双优得中药技术人才(一)营造氛围,传承中医药文化1、设立中医药文化诵读课程.经典诵读贵在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因此,学校开设了中医药文化诵读课程,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后,第一项学习内容就就是参加《中药药性歌》、《中华医药颂》等诵读课。

学校制定有完善得实施方案,学生在班主任与语文老师得带领下,按照学校计划进行中医药文化得学习与诵读,每学期并对活动进行总结评比。

图1中医药文化经典诵读2、开展晨练五禽戏活动。

晨练五禽戏贵在练,拳打千遍,身法自现。

因此,学校开展了晨练五禽戏活动,学生每天除了经典诵读,还进行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得五禽戏活动,活动开展有序,有计划有方案,有过程有实施,并对五禽戏得开展活动进行总结,开展五禽戏比赛活动。

图2 五禽戏比赛3、设立中医药文化长廊。

中医药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得传承与发扬中医药文化,学校专门设立了中医药文化长廊,营造药校特色氛围,以传统文化陶冶学生得情操。

中药基地实训报告

中药基地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一行学生于2021年秋季学期前往我国某知名中药基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中药种植、加工、炮制等各个环节,提升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中药产业的认知。

二、实训内容1. 中药种植实训在中药种植实训环节,我们参观了基地内的多个种植区域,了解了川产道地药材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实训老师详细讲解了川产道地药材的特点、药用价值和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我们还亲自动手参与了药材的种植、施肥、灌溉等环节,对中药材的种植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中药加工实训中药加工实训环节,我们学习了中药材的加工工艺,包括清洗、切制、炮制等。

实训老师现场演示了中药饮片的制作过程,并指导我们实际操作。

通过实训,我们掌握了中药材的加工方法,了解了不同炮制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3. 中药炮制实训中药炮制实训环节,我们学习了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实训老师以桐君堂炮制实训点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传统中药炮制技艺,并现场示范了手工切制、炒制、蒸制等炮制方法。

通过实训,我们掌握了中药炮制的基本技能,对中药炮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 中药质量检测实训中药质量检测实训环节,我们学习了中药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仪器操作。

实训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实验室,介绍了各种检测设备和仪器。

我们还亲自操作了中药样品的检验过程,了解了中药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中药产业的认识,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职业素养实训期间,我们严格遵守基地规定,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增强了职业素养。

四、实训建议1.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议加大对实训基地的投入,完善实训设备,提高实训条件。

药厂实训报告例子

药厂实训报告例子

一、实训单位简介本次实训单位为我国某知名药厂,该药厂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国内较早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

药厂占地面积约500亩,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实验室、仓储物流中心等设施。

药厂主要生产各类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和中药制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等地区。

二、实训目的1. 通过实训,了解药品生产的基本流程,熟悉药品生产设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加深对药品生产过程的理解。

4. 为学生将来从事药品生产、研发、质量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药品生产基础知识(1)药品生产的基本流程:从原料采购、原料处理、制剂生产、包装、仓储物流到销售。

(2)药品生产设备:了解各类生产设备的功能、原理和操作方法。

(3)药品生产工艺:熟悉各类药品的生产工艺,包括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和中药制剂。

(4)药品质量控制:了解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原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检验。

2. 实际操作技能培训(1)参观药厂生产车间,了解生产线的布局和生产过程。

(2)学习使用各类生产设备,如粉碎机、混合机、压片机、胶囊灌装机等。

(3)参与药品生产操作,如原料处理、制剂生产、包装等。

(4)进行药品质量检验,学习使用各类检测仪器和设备。

3.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1)参与药厂组织的团队活动,如拓展训练、户外运动等。

(2)在实训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药品生产的基本流程、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将来从事药品生产、研发、质量管理等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各类生产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 通过本次实训,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这个基地2年开发中医药类产品100余种,大学生创业不再难!

这个基地2年开发中医药类产品100余种,大学生创业不再难!

这个基地2年开发中医药类产品100余种,大学生创业不再难!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孵化基地创客沙龙现场。

杜小乐/摄“中医药大学生开展中医药+产业的模式很好,可复制推广!”3月17日,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孙春玲一行调研参观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学生们一起畅谈大学生创业,为更多创新成果落地出谋划策。

“这个蛋形设计就是孵化的意思,可以把学生的想法、创意放在里面,在创业导师的帮助下,设计打磨成创业项目,在基地进行孵化。

”走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慧中医”创客咖啡体验店,山东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石作荣介绍起学生手工制作的6种中药药膳甜点,分别添加了枸杞、大枣、金银花、黄芪、薏苡仁等中药。

在这里,除了咖啡、奶茶,还有系列中药茶饮,每天下午和晚上,很多学生都会相聚在此学习、交流、研讨,体验“中医+咖啡”的休闲时光。

“我们研制的中药唇膏,全天然无添加剂还可以食用。

”正在忙碌的济南山中本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德尚说,公司研发的纯中药面膜、护手霜等化妆产品,以及复合代用茶、足浴药粉、香囊等销售很火。

“产品加入中医药,社会大众更青睐。

”事实上,26岁的曹德尚,是学校2014届中药专业的毕业生,从大二就开始创业,已经六年了。

他的成功转型让在场的行政主管人员非常欣慰。

“太好了。

没想到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有这么多想法和创意,创业还可以做成这么多事情。

”孙春玲说。

孙春玲鼓励大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中医药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开发出更多的中医药特色产品。

她还支付了24元,购买了玫瑰、柠檬、水蜜桃三种味道的唇膏。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孵化期1~3年,注册即是成功,孵化期满即可出基地对接到社会。

”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武继彪表示,基地为每一个有想法、想创业的同学提供一个综合实践平台。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研发产品、提供培训中的实际问题。

学校还对大学生创业基地的项目实行场地、水电暖、网络、物业全免费,营造更宽松的创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药制药省级示范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典型案例一、实施背景《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2009-2020年)》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规划提出,打造"双千亿"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把亳州打造成特色鲜明、文化厚重、产业发达的养生之都、健康之城。

全市中医药制造业尤其是饮片加工业发展加快,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左右,中药饮片产量约占全国的1/4左右。

北京同仁堂、上海雷允上、和记黄埔等一大批知名药企纷纷入驻亳州,亳州市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有126家,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956家,其中通过GSP认证的703家。

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是国内上市品种最多、经营面积最大、交易最为活跃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亳州中药和制药产业呈现出强有力的发展态势,中药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中药制药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力,适应我市中药制药事业高速发展趋势,培养社会需要的、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依据我市制药企业对制药人才的需求和专业建设需要,我校于2016年申请并开始建设中药制药省级示范实训基地。

二、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建设,扩建和改造校内实训基地,购进一批达到企业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把基地建设成为能满足日常实训教学和生产性实训需要,达到省市级技能大赛标准并成功承办亳州市传统制药技能大赛和安徽省中药传统技能大赛。

和中药制药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聘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提升教学团队师资力量;组织基地学生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完善学生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培养具有一定中药制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能水平,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并获奖,毕业之后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能在中药饮片加工、中药制剂等行业企业服务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中医药人才,直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实施过程项目建设组完成了针对制药企业岗位标准、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面的调研,结合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方案,创新形成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任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注重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一)构建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相对接的课程体系根据医药行业的特有工种和技术岗位,针对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精心设计,坚持“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确定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目标安排课程教学,以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课程考核依据”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建设以“校企文化相互渗透”为目标的特色课程,以“工学结合”为特点,突出实用、灵活特色的专业教学“核心课程”以及通用性较强的“精品课程”构成的中药制药课程新体系。

(二)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三)教学实施要求本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实地实习教学相结合。

每学年都有社会实践或实习。

1、课堂教学。

课堂教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发展学生的理论与知识视野。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批判的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2、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教学主要目的:一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验技能;三是直接为实习及将来的工作做准备。

3、企业实践与实习。

实践与实习是让学生到中药制药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理论、方法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进一步增长才干。

四、条件保障(一)组织和制度保障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在校企合作方面建立了相应的组织和运行机制,以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质量。

1.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指导和监督下成立了质量提升项目办公室,监督、管理质量提升项目实施与进展,协调项目建设与学校各处室工作之间的沟通联系。

2.完善制度保障学校建立并严格执行了教学运行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与评价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确保了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1)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教学管理制度》、《实验实训教学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与基本要求》等制度,并在教学运行中严格执行,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学校制定了《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制度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学校制定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

(4)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学校制度了《亳州中药科技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实习单位共同编制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和内容。

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学生签订三方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评价标准,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

(二)合作机制保障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积极配合,形成“企业参与、学校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育人提供组织保障。

(三)合作双赢及资金保障中药制药实训基地依托校企合作机制,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聘请企业专家到校授课,提升基地实训队伍师资力量;承接企业生产订单,组织实习学生到制药企业参与生产,提升学生技能水平,选择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参加工作。

依托省市级拨款和学校自筹,由校财务处监督,校总务处总理,基地建设委员会统筹实施,在专业技能提升、设备升级方面,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和更新设备,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五、成效与经验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学校按照中药制药基地建设项目《任务书》和《建设方案》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中药制药基地建设项目共有22个主要任务观测点,目前实际完成22个,项目任务完成率100%,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全省及全国范围内广受赞誉,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形成项目调研报告和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为科学开展基地建设工作,探索实施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学校成立了“中药制药省级示范基地”工作调研小组,主要就亳州药企人才需求和专业前景进行调研。

结合完成调研工作报告,和学校中药制药专业的实习实训水平、师资力量等条件,建立了校企合作和“一体化”的“3+2大专”和“3年制中专”人才培养模式。

(二)开拓校企合作新模式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和现代中药生产企业发展的新需求,学校与亳州市沪谯饮片有限公司、沈阳红药安徽制药有限公司等40余家校企合作企业共同构建了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工作任务为导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实习学做合一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企业需要的人,工作需要的人。

(三)完善组织和制度建设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学校高度重视基地项目建设,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及资金保障组等机构,为项目建设提供组织和资金保障。

学校先后制定并形成《实训室管理制度》、《实训室中心负责人职责》、《实训教师工作职责》、《中药标本管理规程》、《中药标本室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守则》等文件,完善了实习实训管理机制,加快了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专业化的成长,有力保障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和育人质量。

(四)课程体系改革,产学研能力增强学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分别制定并实施了“3+2”大专和3年制中专两种人才培养模式。

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邀请企业专家进校指导教学,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建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团队,共同研发出“九蒸九制”系列产品,现已申请专利并投入生产,市场前景良好。

(五)实现了课程体系与师资力量同步提升项目建设期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岗位考核标准;编写中药制药专业校本教材《中药固体制剂工艺》,并协助编写《中药检验操作技术》、《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真伪鉴别图谱》等2本校本教材;完成《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剂学》等5门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

通过在职培训、职业生涯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骨干教师评选、高层次人才培养、境外考察培训等形式,努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结构优化、一专多能,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兼备,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满足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

(六)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增强了专业服务社会的本领三年来,基地学生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药传统技能赛项中获得1金、3银的好成绩;在亳州市中药传统和传统制药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14个;在安徽省文明风采大赛及其他省市级竞赛中累计获奖20余人次。

基地毕业生,90%以上获得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70%以上获得中药士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率95%以上,就业满意度高。

学校连续三年参加了亳州市职业教育成果展,校企导师和学生展示的驱蚊香囊、养生花茶、大山楂丸制作等项目,获得了市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2017年12月,我校在合肥举办“墨韵传神”师生书画展及职业教育成果展,接受省城市民检阅,既展示出药都的中药传统特色,又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会、走进社区的办学意义。

(七)完善基地建设,承办省市级技能大赛根据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按照《任务书》和《建设方案》,并根据技能大赛要求改造校内实训室4个,同时,购进一批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适应技能大赛需求的设施设备,能够满足学生基础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需求。

2016-2018年,连续三年承办亳州市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和中药制药技能大赛;2017-2018年,连续两年承办安徽省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职组),并取得圆满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