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水脉》1-8集剧情(大结局)
南水北调原理
南水北调原理
南水北调是中国实施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旨在通过调水调运,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该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南水北调依靠中国丰富的南方水资源,通过引江济淮、引汉济渭和引黄济冀等水源调运工程,将南方江河的水源输送到北方缺水地区。
这样的调水调运方式,能够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均衡利用,为北方地区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
其次,南水北调借助规划的大型水利工程,包括水库、运渠、输水管线等基础设施,来实现水资源的调配和输送。
通过合理的工程规划和设计,确保水资源能够顺利地从南方源头输送到北方,解决大面积缺水的问题。
最后,南水北调注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等方面。
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利设施的效率,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资源,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水调运,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的大型水利工程,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改善北方水源短缺的困境。
同时,注重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水利设施的效率,从源头和用水方面多角度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原理
南水北调原理南水北调是中国国家重大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水利工程原理和技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南水北调的原理。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包括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两大部分。
中线工程是指从长江干流的江苏扬州市泵站抽水,经过引黄灌区的引黄河水,然后经过引汉灌区的引汉江水,最终将水引入黄淮海平原和北京天津地区。
东线工程则是利用江苏省淮安市的淮河水,将水引入山东半岛和天津地区。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引水和输水的方式,将南方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
中线工程通过引黄、引汉两大引水渠道,将长江水和黄河水引入黄淮海平原和北京天津地区。
而东线工程则是通过引淮渠道,将淮河水引入山东半岛和天津地区。
这种引水和输水的方式,可以实现南北水资源的互补和共享,解决北方地区的用水难题。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还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技术。
在引水和输水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地势落差、输水距离远、水质保护等诸多技术难题。
因此,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需要运用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引水和输水的安全和稳定。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是通过引水和输水的方式,实现南北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通过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的建设,可以实现南方水资源向北方输送,解决北方地区的用水难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涉及到引水和输水的技术,还需要运用先进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手段,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将为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重大的影响,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资料
南水北调工程资料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
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因其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该工程也被部分人反对。
[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项目意义]201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
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
[11] 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66.56亿m3。
农业76.76亿立方米。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
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
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
《南水北调完整版》PPT课件
4
Contents
1
背景
2
进程
3
争议
4
评价
5
一、建设背景
❖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
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的设想以来,在 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 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 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 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线路走向 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
(解决西北 水隧洞引水入黄河上游
缺水的问题)
可调水量 源地水质
较小 最好
二、工程进展情况
❖ 1、投资方面 ❖ 截至2012年3月底,我办已累计下达南水北调东、
中线一期工程投资2125.2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 247.3亿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106.5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基金159.3亿元,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基金1146.8亿元,贷款465.3亿元。 ❖ 工程建设项目(含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程)累计 完 成 投 资 1455.3 亿 元 , 占 在 建 设 计 单 元 工 程 总 投 资 2188.7亿元的66%,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累计完 成投资232.0亿元和1205.7亿元,分别占东、中线在建 设计单元工程总投资的78%和64%;过渡性资金融资利 息16.7亿元,其他0.9亿元。
❖ 世界上供水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 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供水区域控制面积达 14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5%。
❖ 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 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目前正在建设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 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总长度达5599公里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一.南水北调的背景: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施工现场同时举行,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进入了实施阶段。
南水北调三条调水线路互为补充,不可替代。
到2050年三条线路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路线示意图如下:三.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1.主要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特别是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
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黄淮海平原地区用水紧张状况。
2.工程近期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
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1.东线方案中自北向南沟通的水系分别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2.路线: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江都抽引长江水,基本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主干线和分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作为调蓄水库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通过隧洞穿过黄河后可以自流,需新招位临运河进入京杭运河的卫运河、南运河终点到天津。
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全长701公里。
规划分三期实施。
3.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
由于东线工程输水河道所处位置地势较低,受高程限制,主要供水目标为黄淮海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解决苏北、山东东部和河北东南部农业以及津浦铁路沿线和山东半岛的城市缺水,并可作为天津市的补充水源?主要受益地区是苏北和山东的鲁西南及胶东地区。
具体为:苏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东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优点: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水源丰沛,可利用现有泵站和河道,工程较简单,投资较小,易于分期建设。
2022-2023学年北京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
(共12分)1.(3分)为了解北京的河湖水系,年级组织了“寻找北京城的水脉印记”研学活动,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已完成学习笔记的集录。
前言_____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江河就是承载生命流动的血脉。
人类文明源于江河、兴于江河,也就成了亘古不变的铁律。
江河奔腾,不舍昼夜。
tāotāo江河水奔yǒnɡ不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孕育了璀璨文明,镌刻出jǐnxiù山河。
(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书写“江河与文明”这个短语,作为前言部分的标题。
(2)文段中,画波浪线词语的字音、字形不能确定,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承载”一词是“承受生命力量”的意思,应读“chénɡzǎi”。
B.“tāotāo”一词是“江河滚滚的样子”的意思,应写作“滔滔”。
C.“奔yǒnɡ”的“yǒnɡ”是“争先恐后”的意思,该词应写作“奔踊”。
D.“jǐnxiù”一词是“秀丽美好”的意思,应写作“锦秀”。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一部分北京发展过程中的水源问题北京城早期城市功能有限,对地表水源的需求不多。
10世纪初叶以后,北京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政治中心,城市功能渐趋复杂化,对于地表水的需求也就【甲】。
北京建都之后,曾历金、元、明、清四朝,城址虽有迁移,但对增加水源或寻找新水源却有着共同的要求。
金时曾开凿运河,但始终未能解决水源问题。
至元,通惠河建成,仍有水源不足的困难。
明时屡次疏浚通惠河,但终因水源缺乏不能成功。
到了乾隆年间,于西北郊山麓一带进行的一系列整理水源的工作,使得昆明湖起到了北京城水库的作用。
近百年来直到解放前,北京城的水源遭到不断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来,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的兴建,继承了历史上为北京【乙】新水源的任务,取得了新成就。
我们现在看到的官厅水库,是一片平远浩瀚的水面,呈现出重山环抱中前所未有的宁静气象。
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引水,基本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供水,终点天津。
东线工程自50年代初就有设想,1972年华北大旱后,水电部组织进行研究。
二十多年来由南水北调规划办公室牵头,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天津勘测设计院与有关省市、部门协作做了大量勘测、设计、科研工作。
1976年提出《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上报国务院,并进行初审。
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水电部上报的《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3年9月水利部会同有关省市共同审查并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甫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
工程规模与调水量长江下游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约9600亿m3,即使在特枯年也有6000多亿m3,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抽水,水源充沛,调水量取决于引水工程规模。
规划中考虑了东线工程合理的最终规模,以2020年发展水平为目标的规划规模和在本世纪内把水调到华北的第河下游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两岸、淮北市以东的新汴河两岸及天长县部分地区;山东省的南四湖周边、韩庄运河和梁济运河侧、胶东地区部分城市及鲁北非引黄灌区;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天津市及近郊区。
工程布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现有的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京杭运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础上,结合治淮计划兴建一些有关工程规划布置的。
东线主体工程由输水工程、蓄水工程、供电工程三部分组成。
(一)输水工程包括输水河道工程、泵站枢纽工程、穿黄河工程。
1.输水河道引水口有淮河入长江水道口三江营和京杭运河入长江口六圩两处。
输水河道工程从长江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0km,其中黄河以南651km,穿黄河段9km,黄河以北490km。
分干线总长740km,其中黄河以南665km。
输水河道90%利用现有河道。
2.泵站枢纽东线的地形以黄河为脊背向南北倾斜,引水口比黄河处地面低40余米。
从长江调水到黄河南岸需设13个梯级抽水泵站,总扬程65m,穿过黄河可自流到天津。
南水北调的原理
南水北调的原理南水北调是中国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旨在解决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矛盾。
其原理主要包括引江济淮、汉水入淮、引汉济邓、西线引水等几个方面。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首先,引江济淮是南水北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原理是通过引江河水,经过引水渠、隧道等工程设施,将长江水引入淮河流域,解决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改善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其次,汉水入淮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原理是通过引导汉水,将其注入淮河,以补充淮河流域的水资源。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缓解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紧张局面,也可以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除此之外,引汉济邓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原理是通过引导汉江水,将其注入邓河,以解决邓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改善邓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当地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最后,西线引水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其原理是通过引导长江水,将其引入黄河流域,以解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的原理主要包括引江济淮、汉水入淮、引汉济邓、西线引水等几个方面。
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的矛盾,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水资源供需矛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我国水资源保障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专题片解说词
南水北调专题片解说词开篇: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
2011年1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以1号文件公布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7月8日至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军的号角,开启了我国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一、工程简介篇中国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沛,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局面日益严重。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指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即时提出了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这一伟大构想。
随后,历经五十余年的规划、勘测、设计和论证,2002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同年12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12月27日,伴随着山东济平干渠和江苏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开工的喜庆锣鼓声,朱镕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
作为我国水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优化配置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分别在长江上、中、下游规划了三个调水区,形成了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构成我国中部地区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为448亿立方米。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调水规模为17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观后感1000字
南水北调观后感1000字南水北调观后感《南水北调》这部纪录片呈现了一个浩大的工程背后的故事,它关注的不仅仅是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而是人性,文化,历史。
它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中国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教育了观众许多具有价值的思考。
本片分为“生命线”,“转移魂”,“转变型”,“文脉长城”四个部分,用清晰而轻松的语言揭示了南水北调这个三十年大工程的演变和人民群众的历程。
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它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中通过海量的数据,前后对比,展现了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耗费和对水资源的利用,组织落实等种种困难,配合着适度的配乐和画面,让观众不仅被电影情节所吸引,也被剧中角色的感人经历所感染。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真正地让我了解了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历史。
虽然我们可以从新闻媒体或网络上了解到一些南水北调的新闻,但只有亲历者和电影制片人的呈现才能让观众真正地了解到一个主题的内容和信息。
同时,这部电影也呈现了在这个工程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陷和困难,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水资源的分配,还有更为重要的人性思考。
片中的一些台词也让人印象深刻,让我明白了中国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人民精神是如此可贵和不可轻视,例如片中的“长江流域的人民就是南水工程建设的推动力量。
”等等。
这些台词让人感受到了全社会为南水北调工程所做的承诺和付出。
在电影中,还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画面。
例如,在片头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流泪,地下工程人员正在默默地安慰她。
这个场景,象征着北方旱区水荒的困顿和人民的无奈。
画面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灵。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直观地表现出了南水北调工程在北方长时间缺水的现状,呼吁大家珍惜每一滴水。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出现了大型机械,家庭矛盾等影像,深刻地表达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和人类变革的思想意识。
电影的思想启示是深远的。
作为一名观众,我对南水北调工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此片更像是一个大时代下的观察者,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发展建设的艰辛;在劳苦奋斗中掌握了人生的真谛。
南水北调-详解
南水北调-详解(重定向自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目录• 1 什么是南水北调• 2 实施南水北调的原因• 3 南水北调的主要供水对象• 4 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 5 南水北调的特点• 6 南水北调的建设管理模式•7 南水北调的预期效益•8 南水北调的科技创新o8.1 南水北调的科技创新成果o8.2 南水北调的科技创新经验和启示•9 相关条目•10 参考文献什么是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
此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工程已全面展开。
实施南水北调的原因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为2163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黄淮海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46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其中京津两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
黄淮海流域总人口4.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人口密度大,大中城市多,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
由于长期干旱缺水,这一地区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一批重大工业建设项目难以投资落产,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由于不得不过度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及生态用水,造成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生态恶化。
黄淮海流域水污染严重的形势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由于资源性缺水,即使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的可能性,黄淮海流域仅靠当地水资源已不能支撑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南水北调的知识点总结
南水北调的知识点总结南水北调工程,是指将长江水资源通过中线工程输送至黄淮海地区,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大型跨流域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从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建设历程、工程特点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一、背景中国素有“水资源短缺大国”之称,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地广人稀,旱情频发,缺水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长江流域则是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南水北调工程的提出,正是为了调剂中国南北地区的水资源不均衡,解决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通过输水系统,将长江水资源引入北方地区,为当地居民和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建设历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历程经历了长时间的筹备和规划,其中包括南水北调的初期谋划、中期规划和后期实施等阶段。
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起,中国政府便对其进行了多次论证和研究,直到1992年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正式立项。
接下来的20多年时间里,南水北调工程分别进行了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期的建设,历经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最终成功实现了长江水资源向北输送的目标。
三、工程特点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止期最长的一项水利工程,其规模之大和技术之复杂堪称世界级。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流域输水。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典型的跨流域输水工程,涉及长江、黄河、淮河等多个流域之间的水资源调剂,对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巨大挑战。
2. 多期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西线、中线和东线三期建设,每期工程都在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尤以中线工程最为复杂和艰巨。
3. 生态保护。
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输水河段的生态环境,保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4. 水资源综合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一项输水工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水资源综合利用,使得输送过来的长江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效益。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百科名片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编辑本段南水北调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宏伟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汉江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南水北调工程的介绍
南水北调工程的介绍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
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
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
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来,南水已成为京津等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超过1.4亿人的主力水源。
其中,为沿线50多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85亿立方米,为受水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50多亿立方米。
2023年度,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共调水85.37亿立方米,超额完成年度调水任务。
东方水脉满眼春——记江苏省著名作家南水北调采风活动
今 天 和未来 ,表示 热烈 欢迎 和衷 心
感谢 。同时 , 向作 家介绍 了江淮运 河
中华 民族 水 文化最 富有 典型 特征 的
作 家们一路奔波 , 到正在紧张 来
施工的南水北调洪泽站建设 工地 , 看 到的是宏大的施工场景 、 有序文 明的
历 史和现 实 , 江苏 的水利 史上 , 在 从 古 代大 禹治水 到运 河整 治都 积淀 了 水文 化的传承 。今天的江苏 治水 , 同 样 传承 了历史 治水 的文 化精华 和科 学 经验 ,我们 南水北 调 就是在 江苏
( ) 一
劲松, 一路 陪同采 风团前往南水北调 洪泽站建设 工地 , 进行 现场采风和赠
书活动。在 车上 , 张劲 松首先就作家 们关心 的南 水北调工程必须遵循 “ 先
说 明 ,水对 经济 社会 的发 展繁荣 是
多么重 要 。反 之 , 果我 们不 治水 , 如
或治 不好水 ,就 会 出现灾难 性 的后 果 。自从 黄河夺淮 以后 , 洪水灾 害成 了江苏 的心腹之 患。过 去 , 人们 常说 “ 了高 家堰 , 倒 淮扬 不见 面 ” 说 的就 ,
作家们 在南 水 北调 身 临其境 的
采风采访 , 到江苏南水北调 源头宏 看 大的工程 , 巨大 的效 益 , 画的景致 , 如
快等显著特点 , 并讲述 了洪泽站工程
的地位和作用 。抬眼望去 , 工地 建设
不可磨灭的作 用。 早在公元前 4 6年 8 邗沟的开凿 , 就奠定 了江苏水 文化基
础 ,到后 来形 成大 运河 沟通五 大水 系 ,江苏 所形 成 的繁荣景 象都 与水
有着广泛联 系。可见 , 江苏只有通过 不懈 的科学 治水 、 依法管 水 , 由多 才
关于观看水脉心得5篇
关于观看水脉心得5篇观看水脉心得1由于每年超采地下水超过50亿立方米,全省形成地下水漏斗21处,总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河北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位已经下降了近60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
2012年开始,邢台启动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
有170多口自备水井被关闭,由此减少开采的地下水2000多万立方米。
市区地下水位开始有了明显的回升。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每年带来的30多亿立方米水量,将拯救河北这个地下水正接近崩溃边缘的农业大省。
2000年,北京西城区西什库小学一个名叫靳争程的六年级学生,对北京西城区的洗车店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调查。
靳争程发现,仅西城区的600多家洗车店,一年就用水131.4万吨,相当于两个半什刹海的水量;而2000年北京市的汽车保有量不到200万辆,全年冲洗汽车的用水,竟要用掉整个昆明湖。
而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10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极度缺水的警戒线。
2013年底,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540万辆,比2000年增加了一倍半。
现在,北京市拥有大大小小的洗车店两万多家。
每年洗车消耗的水,整个昆明湖的水量已经远远不够。
当南水北调工程为水资源短缺的北方带来宝贵的调水,如何节约用水、珍惜与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保证北京这类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今天发展中的城市,节水已经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北京市西城区庄胜二期居民小区,有1500户住家,一万平米的绿地。
小区利用中水处理系统,将所有住家的洗漱用水收集起来,经处理后,再送回各户冲洗抽水马桶,同时也满足了小区绿地的浇灌用水。
仅此一项每月可以节约自来水至少5000立方米。
从2011年5月开始,北京要求市区新建的5万平米以上、日用水量达150吨的小区,逐步实行再生水入户。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后,每年10亿立方米长江水将源源不断地流进北京、流进一个相互调配、完整稠密的城市供水水网。
对于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北京来说,这些水无疑是战略性水源,它将支撑这个中国首善之区的生存与发展。
南水北调观后感500字
南水北调观后感500字南水北调观后感《南水北调》是一部纪录片,制片人严亮在片中全面记录了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历程。
作为一名观众,我深深的被这部纪录片所打动,感触颇深。
首先,电影内容严谨而又详尽,片中详细揭示了南水北调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营各个环节中的艰难困苦,以及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力量的博弈与调和。
他真实地展现了建设者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以顽强的意志,毅然决然地迎难而上,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故事。
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坚定之光,脸上洋溢着幸福之情。
通过电影的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南水北调的背后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
桥隧绵延,水电奇观,人类天才的构建正在显现中国的崛起。
其次,电影让我感到中国政府的透明度正在不断提升。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南水北调这个工程,在此之前,我们只知道这是一个长达数千公里的巨型水利工程,直到我通过这个电影,才真正地了解到整个工程背后的精密规划,千难万险的实施过程和可靠的运转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整个国家大力推进“透明化”的进程,使得我们的政府机构更完善、更清晰。
再次,导演运用十分恰当的音乐、画面和拍摄手法加强了片中故事的感染力。
在片中,我最喜欢的画面之一是淤泥漫流中的一只小龟啊,困难中有着图样图森破,然而不畏艰险,始终向前。
这是我理解“莫停顿,莫后退”精神的一个最好的例子。
建设者们可谓是精神富裕,并且不断迎难而上,勇夺北方干旱问题的半壁江山。
最后,南水北调令我深触思考,我们要有一种勇气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南水北调是一个集国力之大,艰苦付出之深,精神实践之高的样板工程,它们体现了我们的国家精神及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巨大胜利。
这些精神可以运用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激励人们在诸如家庭、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勇于创新、不断挑战自我。
在电影结束时,我产生了一个简单但强大的想法:我们共同创造的,将是叩开未来机遇之门的钥匙。
而参与南水北调的人,就是这把钥匙上的一颗钻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水脉》1-8集剧情《水脉》共分8集,主要内容包括水利与人类文明及中华文明的关联、南水北调论证历史和建设历程、工程科技创新、移民搬迁安置、文物保护、环保治污、工程综合效益等。
全片以波澜壮阔的画卷、深沉的历史思绪以及多维度的现实关注,全面纪录了工程建设中的真实场景,展现出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电视剧《水脉》分集剧情介绍:电视剧《水脉》分集介绍:第一集《奔流不息》1961年4月12日清晨,在丘拉塔姆地区一个叫做拜科努尔的地方,一个年青人将从这里的航日发射场向太空进发。
这一日,人类远远超越了雄鹰飞翔的高度,第一次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
这个年青人就是27岁的尤里·加加林。
当东方号飞船掠过中国大地的时候,此时,这里的人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改造山河的壮举。
为了防洪、发电和灌溉,十多万中国人用体力和意志,在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水之上,建造着一座2500米长、162米高的巨型大坝—丹江口水库,它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这么,为什么当时的人们要修建这么大的一个水库呢?中国的南方水多,经常发生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南水北调工程就是要修建东、中、西三条输水线路,将南方的水输送到干渴的北方,从根本上解决南涝北旱的现实,这是一个历时六十多年的战略工程。
而丹江口水库就是中线工程的源头,它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然起初建造。
其实,中国的缺水问题早已严重影响了将来的发展,中国的水资源拥有量仅有世上人均水平的1/4,是世上上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中国北方的首都、日津、山东、河南、河北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极度缺水警戒线。
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目前首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不足100立方米,假如世上上每人拥有一杯水,中国人每人只能拥有这杯水的1/4,而首都人只能喝到这杯水的1/88。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初,中国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就起初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引水方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附近抽取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出东平湖后一路向北穿过黄河,输水到河北、日津,另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整条线路惠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日津五省市。
中线工程以长江中游的湖北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地,通过开挖渠道经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然后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自流北上,沿途向河南、河北、首都、日津供水。
西线调水,在长江上游通日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蓄水,通过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向黄河上游补水。
可能,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过程充满艰辛与争议,有人质疑需不需求从南方引水?引水会不会带来生态灾难?能不能通过地下水来解决北方用水问题?工程移民会不会导致社会动荡等等。
本集将系统论述水与人类社会发展,水利与中华文明的辩证关联。
摄制组前往人类四大文明的发源地,运用实证考古的手段,以很多、一手的历史资料和重要文物,论述了水与人类文明兴衰密不可分的关联。
通过对美国、以色列等调水工程大国的实地调查说明了中国南水调工程的必要性,而对印度等缺水国的调查则察觉,超采地下水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
以人类与水的关联为背景,重点叙述了水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联。
电视剧《水脉》分集介绍:第二集《世纪构想》南水北调,分别从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以三条线路将中华文明的两大娘河——长江与黄河连通起来,跨越崇峻的高山、广袤的平原,经过众多的城市和乡村,将中国南部丰沛的长江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缺水的北方。
然而,从设想到规划,从规划到实施,就像中国治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样,南水北调,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个汇聚了几代中国人智慧和心血的世纪工程,注定要走过一段漫漫征途。
1952年深秋,59岁的毛泽东乘专列离开首都,起初了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外出视察,他此行的第一站来到河南开封的黄河岸边,面对眼前的这条滔滔大河,“南涝北旱”的现实让熟读历史的毛泽东陷入沉思。
毛泽东在这次考察过程中,并没有过多地谈论如何治理黄河的问题,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战略构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正是从这时起,为了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这个设想,艰难的南水北调线踏勘岗位整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几代水利工程技术人员,30多次深入中国西部这片不毛之地,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地形、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
甚至有人把生命永恒地留在了这片崇山峻岭之间,直至今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仍在规划设计当中。
1958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岗位的指示》,第一次正式提出“南水北调”的规划,相同明确动工兴建丹江口水库作为向北方调水的水源地。
1974年,历经16年终于竣工的丹江口水库,蓄积起了100多亿立方米的巨量水体,按照规划,将从丹江口水库开挖一条渠道一路向北输水,直至首都,这就是南水北调的重要线路之一——中线。
历尽波折的丹江口水库,终于在千山万壑间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奇迹,南水北调这个世纪构想终于迈出了走向现实的第一步。
位于京杭大运河和新通扬运河交汇处的江都水利枢纽,1961年12月起初动工兴建,历时16年完成,这个拥有4座电力抽水站、12座水闸的庞大水利工程,可以以每秒400多立方米的提水速度向北方抽引长江水。
这里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
可能,要把这个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宏伟的调水蓝图变为现实,不仅需求解决一系列难以克服的世上性技术难题,更需求有足够强大的国力支撑,现实的使命和历史的责任,像千钧重担压在这一代人的身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不过2500多亿美元,人均290美元,只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20%。
仅就当时的国力而言,还不允许中线和东线相同上马,东线和中线只能两者选一,谁先谁后,这道选择题整整困扰了中国十多年之久。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率先焕发了勃勃生机,而在这一过程中,南北方的格局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昔日的“南粮北运”转变为“北粮南运”。
位于中国北方的黄淮海地区变为中国粮食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这里正是水资源短缺分歧最为突出的地区,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将来的粮食安全。
尤其是首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个中国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城市,一直承受着人口快速膨胀的巨大压力,伴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首都缺水的严重程度也在逐年加剧。
当地表水日益短缺,首都三分之二的用水不得不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致使城区地下水位下降了近40米,相当于十几层楼的高度。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南水北调已然变为全社会的共识。
2001年6月,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开工;2001年7月,首都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2001年11月,中国成功加入世上贸易组织;此时,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变为世上第六大经济体。
在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已然具备了建造南水北调这一巨型工程的国家实力和科技实力。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走完漫长而艰难的论证过程,东线和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兴建。
本集内容主要是南水北调工程历史背景及规划论证、决策部署过程。
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科研人员为制定出更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呕心沥血,东、中、西三条工程线路如何设计、谁先谁后,近百位院士和几千专业领域的专家在五十多年的论证中本着为国家负责的态度争论激烈、充满曲折。
许多重大决策都取得历届中央领导的极大关注,最终在国家整体实力增强的背景下,东线和中线工程相同上马,世纪构想在今日得以实现。
电视剧《水脉》分集介绍:第三集《纵横江河》南水北调,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所消耗的混凝土足以建造100座跨越长江的大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湖北丹江口水库,北到首都和日津。
其间要越过约600条河道、200条灌溉渠,近30次横穿铁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起江苏扬州,在山东境内分两路输水,一路北上日津,另一路向东到达胶东半岛。
将建设13个梯级泵站,安装160台大型水泵,把从长江抽引的水逐级提高到将近13层居民楼的高度。
两条长度均超过一千公里的输水干线,将把长江这一世上第三大河流的江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干渴的中国北方。
然而,人们的梦想和雄心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几十米深的河床之下开凿两条超过3公里的隧洞,从而穿越黄河。
如何架设起1600吨重的巨型渡槽,并承受相当于黄河所带来的水流压力。
如何使长江水一步一步提升,越过40米的高度屏障。
数十万名建设者铺展在中国大地的工程现场。
它云集着中国最顶尖的水利工程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超过1000家在工程建设领域富有实力与经验的施工单位。
他们将迎接巨大而严峻的考验,逾越一个又一个技术屏障。
本集重点讲述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解决了哪些世上级工程难题、有何科技创新。
南水北调工程极其复杂,难度很大,是当今世上最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沟通中国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工程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中线工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湖北丹江口老坝基础上增高13米,根据高度落差的原理,实现水由湖北自流到达首都,此项工程具有世上级难度,因为老坝存在许多工程隐患,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施工,工程人员最终让老坝重头背起了一座新坝,解决了这一世上难题。
相同中线工程修建了许多世上上最大的渡槽帮助江水跨越河流和铁路,最重要的是,中线工程修建了长达4公里的隧洞,在黄河底部穿越,施工过程历尽艰辛、意外重重。
东线工程修建了13座梯组泵站,将江苏扬州附近的长江水提高到十几层居民楼的高度到达山东,利用山东高于日津的落差,将水自流至日津,整个建设周期长达12年,创造了9项世上第一。
电视剧《水脉》分集介绍:第四集《告别家园》2011年5月30日,在河南淅川县仓屋镇胡坡村,乡村教师王品兰在胡坡村张湾小学给学员们上了最后一堂课。
一向不爱打扮的她,戴上了搁置已久的假发。
作为乡村教师的王品兰,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库区移民。
十日后,胡坡村将有165户648口人搬迁到500多公里外的河南辉县,原本坚强的她,在课堂上最终没有忍住内心的阵阵酸楚。
可能,除了离别的伤痛,王品兰最大的担忧就是搬迁到了辉县这边,本人还能不能当一名代课教师。
她真的很怕今日的这最后一课,会变为她教师生涯中的最后一课。
南水北调工程仅丹江口库区移民就有34。
5万人,移民大军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咿呀学语的孩童;身强力壮的中年汉子,刚刚过门的小媳妇。
有在水上漂泊半生的船夫,也有一辈子面朝黄土的农民。
他们将告别故乡,然后在陌生的土地上起初新的生活。
即将到来的大迁徙,在与丹江口水库咫尺之遥的河南省淅川县刘楼村激起了波澜,这里的村民将迁移到60多公里外的邓州市裴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