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时代主题练 第83练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时代主题练第83练春秋
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训练目标] 1.根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显著进步。2.政治:王室衰微,权力下移;各诸侯国变法改革;中央集权萌生,兼并战争使国家渐趋统一。3.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4.文化:“百家争鸣”。
小题精练
1.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 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2.(2016·宜春一模)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 )
A.农业发展迅猛B.分封制度崩溃
C.郡县制度形成D.官吏待遇下降
3.(2016·甘肃一模)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这主要反映出(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B.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C.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
D.官府对经济文化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4.(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写道:“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上述现象主要表明( )
A.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战国时遭到进一步破坏
B.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C.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缓慢
D.贵族政治文化被精英政治文化取代
5.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6.(2017·泉州联考)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
B.家长制受到挑战
C.公民意识增强
D.中央集权的削弱
7.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铁制工具的使用 B.社会局面的稳定
C.水利技术的提高D.小农经济的发展
8.(2016·绵阳一模)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这表明孔丘在当时( )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
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
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
9.(2016·达州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 )
A.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
B.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
C.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
D.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
10.(2016·南充一模)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当权者热情接待各派学者,向他们咨询治国方略。这表明( )
A.民本思想得到践行B.无为而治广受推崇
C.以法治国成为共识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11.(2016·贵阳一模)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1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於皇武王,无兢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注]於:叹美词。皇:美,辉煌。无兢:无人可以与他竞争。烈:光明显赫,功业伟大。允:诚然,信实。厥:其)该诗句应出自( ) A.《诗经·周颂》B.《国风·周南》
C.《诗经·大雅》D.《诗经·小雅》
大题优练
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①吕不韦(前292~前235年)原为卫国大商人。在赵国经商期间因结交秦公子子楚,后官至秦国相国,封文信侯。在他二百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大商人子贡,曾经“相鲁、卫”,“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之抗礼”,“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当时,②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门下都有大量门客。吕不韦自愧不如,便用优厚待遇招揽食客三千人。这些门客为他撰写了二十余万字的《吕氏春秋》。据学者统计,③该书大量引用各种文献,如《易》《春秋》《论语》《墨子》《老子》《庄子》以及慎到、曾子等人的著作,“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④力图把各家思想综合起来,并提出“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的观点,认为“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示例文句④信息:社会上出现了统一(政令与文化)的倾向。分析:国家长期战乱,人心思定;推动政治和学术的统一。
请参考给出的示例,概括文中编号处文句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并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除示例外,任选两处作答即可)
14.(2016·烟台一模)春秋战国与明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旧的奴隶主阶级没落了,新的地主阶级兴起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大动荡大改组局面,面对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孔夫子称之为“礼崩乐坏”,郭沫若称之为“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叶文宪《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的转型》